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 论 张敬文 副教授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 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四节:中医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 论) 一、精气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 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 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 某种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 人类的本原。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 论)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气机与气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管子内业“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 以为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 论) 三、关于古代气本源论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2)万物的特性万物是形与气的统 一体 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气化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 元论) 1) 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v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 v 形而下者谓之器。” v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v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v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v 三生万物。”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1) 道、无极、太虚 (2) 太一、太极、元气 (3) 阴阳、二仪、二 (4) 三、四象 (5) 八卦、万物 (1) 道 v儒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生生不已。” v道家:“道之为物,为恍为惚, v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v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v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v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1) 道 道是宇宙自然中一种客观的不生不灭的物 质。 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际无涯, 遍布整个宇宙, 它可以化生“一”这种物质层次, 进而生发宇宙万物。 它贯穿于宇宙各个物质层次 。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1) 道、无极、太虚 (2) 太一、太极、元气 (3) 阴阳、二仪、二 (3) 三、四象 (5) 八卦、万物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 元论)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2)万物的特性 2)万物的特性 任何物质都是由有形的 实体和其周围无形的气所构成。 万物是形和气万物是形和气 的统一体的统一体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 元论) 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 2)万物的特性万物是形与气的统 一体 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气化 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气化 v(1). 天地元气化成、化育万物。 v 黄帝内经: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 刚,幽显即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 咸章。 v 万物变化的动力是气的“动静相召,上 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化由生也。” v(2). 物(包括人)自身之气的变化。 v 形式:开合、出入、聚散、化 四、道-气本源论的科学内 涵 气指存在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 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 同构成本原 道 气阴阳 卡普拉物理学之道:“中国的哲学 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 发展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 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 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道气 “宇宙统一场” ? 统一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类型媒介粒子强度作用距离 强相互作用胶子和光子1短10(- 15) m 电磁相互作用 光子10-2 长 弱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10-13 短10(- 18) m 万有引力 相互作用 引力子10-38 长 “气”本原论对中医理论的影 响 (1)对中医整体观形成的影响 -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2)对中医精气学说形成的影响 -人体之精气 (3)对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影响 -人有三宝精气神 第二节:阴阳学 说 概念: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 化规律,并用以阐述事物发生、发展和 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概念的源 流 (三)阴阳属性的归 类 (一)阴阳的概念 是对自然界某些相互关联的事物 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 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如:内外 (二)阴阳概念的源 流 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 后引申为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和现象对 立相反属性的概括。 (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1、归类原则: (1)原则: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2)推演: 凡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 亮、 功能、兴奋的属阳。 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 晦 暗、物质、抑制的属阴。 2、归类特点: (1)归类的事物和现象既相互联系 又属 性相反。 (2)阴阳属性的绝对性(规定性) 。 (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3)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比较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也可改变 。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二)阴阳互根互用 (三)阴阳交感互藏 (四)阴阳消长平衡 (五)阴阳相互转化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1、涵义: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 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 排斥。 如:寒与热,水与火。 (二)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 对方而单独存在。 如:无上就无所谓下;无左就无所谓 右。 互用: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 助长的关系。 如:气能生精,精能化气。 (三)阴阳交感 互藏 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发生 作用的过程。 如: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 ,从而化生万物。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 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 有阴。 如:水火中的阴阳互藏。 (三)阴阳消长 平衡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不是处于 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 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1)互为消长 如:四季变化 由冬至夏,寒 热“阴消阳长” ; 由夏至冬,热 寒“阳消阴长” (2)皆消皆长 如:气血关系 气盛则血旺;气虚则血少。 (五)阴阳相互转 化 在一定的条件,阴阳双方可各自向其相 反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如:昼夜中,阴阳的转化: 昼 夜 昼 夜 阳 阴 阳 阴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 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生理自我协调 病理自我恢复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 用 (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人体组织结 构 阳背腑体表上部外侧 阴腹脏体内下部内侧 (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功能 阳功能气兴奋 阴物质血抑制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 化 寒热病证的病理总纲: (1)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 则寒; (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 则热。 (3)阴阳互损 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 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如: 寒证阴盛 面白,脉迟阴证 热证阳盛 面红,脉数阳证 (四)指导疾病诊断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1.指导养生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 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2.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即损其有 余。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 ,即补其不 足。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 (五)指导疾病防治 阴平阳秘阴阳失调调平阴阳 (生理) (病理) (治疗) 例如: 热病(阳盛) 用寒凉药(阴 药) 寒病(阴盛) 用温热药(阳 药)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3.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阴 温,热阳。 五味:酸、苦、甘、辛、咸 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 急,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 降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将辛、甘、 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阳 沉,降阴 思考题 1什么是阴阳?阴阳最初的含义是什 么? 2什么是阴阳学说?包括哪些内容? 3阴阳属性的归类原则是什么? 4何谓阴阳的对立制约? 5何谓阴阳互根互用? 6何谓阴阳消长?试举例。 7寒热病证的病理总纲是什么? 第三节:五行学 说 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概念的源流 (三)五行学说的概念 (四)五行的特性 (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一)五行的概念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指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 化。 (二)五行概念的源流 1、最初与“五方”有关,形成天之五 行。 2、后形成“五材”,即地之五行。 3、尚书首先提出“五行”,并对 其特性进行概括。 (三)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 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取象比类” 、“推演 络绎”法,用五种物质特点,概括事 物的属性。 (四)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 火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 归类 自然界五 行 人体 五 音 五 时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五 脏 五 腑 五 官 五 体 五 志 五 液 五 声 角 平 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 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 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 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羽 夜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相生 (二)五行相克 (三)五行相乘 (四)五行相侮 五行的生克关系 (一)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 ,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 用。 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 (二)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 中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 弱等作用。 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 (三)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 过的异常变化,又称倍克。(乘乘 虚侵袭) 木 火 金 水 土 五行相乘(相克太过) (四)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 克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侮欺 侮,恃强凌弱) 五行相侮(反向相克) 木 火 金 水 土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一、说明人体生理功能 木(肝) 火(心) (肺)金 (肾)水 土(脾 ) 二、解释五脏病理传变 1、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 累及子脏。 木(肝 ) 火 金 (肾)水 土 例: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肾精血不足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 火 金 (肾)水 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肝肾阴虚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木(肝 ) 火 金 水 土(脾 ) 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肝脾不和 4、相侮:指反克为病 木(肝 ) 火 (肺)金 水 土 例: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肝火犯肺 三、指导疾病诊 断 (一)确定五脏病变部 位 (二)推断病情轻重顺 逆 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官五志 木肝青酸目怒 火心赤苦舌喜 土脾黄甘口思 金肺白辛鼻悲 水肾黑咸耳恐 四、指导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 难经七十一难:“见肝之病 ,则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 。” 2、确定治则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3、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的顺序课件
- 时间数列课件
- 物质转化教学课件
- 小熊的帽子课件
- 二零二五年图书馆老鼠防治与文献资料保护服务协议
- 时事新闻课件
- 二零二五版跨国合作设立电商分公司合同示范文本
- 旭日弘文自我介绍课件
- 2025版防火门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开关差插座专业供应合同
- 火龙果病虫害
- 电梯维保服务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
- 不使用童工的承诺书中英文版本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陈岩 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0-16章 绪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方式
- 公司跟合作社合作协议书
- 局部麻醉知情同意书
- 五年级下册计算题400道及答案
- 班主任量化管理考核细则及工作量化考评办法
- 汽车维修厂投资计划书
-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简介
- 章义伍-流程为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