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pdf_第1页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pdf_第2页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1 卷 ( 增) ( 2 0 0 6 ) 内 江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neiii ang teachers col le ge s 1 . 2 1 ( 2 0 0 6 ) 唐宋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 肖竞弛,谢谋丽,廖 勇 ( 内江师范学院 政法与历史系,四川内江 6 4 1 1 1 2 ) 摘要:唐宋的科举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对当今我国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具有一定 借鉴和指导作用,即在加强 “ 考试”这一中心环节的前提下,对考试内容的丰富和考试程序的进一步的完备, 并建立起防预性的监察、惩罚体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 关键字:唐宋科举制度;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 中图分类号: c 9 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7 8 5 ( 2 0 0 6 ) s 1 -0 1 3 3 -0 3 唐宋科举制度丰富了考试内容的同时,确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考试录用程序,建立起了严格的管理体制,使 “ 考 试”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中国要构建面向现代化的公务员选拔制度, 除了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 外, 唐宋科举制度中的许多的积极因素也颇具现实意义。 一、唐宋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随着科举制度的实行, 中央政府的选官制度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到唐宋时期, 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发 展和完善。所谓科举, 从字面上看就是分科取士, 而准确的讲就是以“ 投碟自 进”为主要特征, 以试艺优劣作为录取与 否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 的选官制度。 日 唐宋科举制度的特征:第一,内容丰富。内容的丰富主要体现在科目的丰富上、科目 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主 要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 “ 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明法,有进士,有明 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幻 制科是由皇帝特别召集一些官员和知名人士举行的考试, 设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目,这是朝廷网络人才的一种办法, 但是往往不被人们敬重, 认为是非正途出身, 逐渐衰落以 致没有多大的意义。如宋代的制科远不如唐代之盛,在宋王朝统治的3 2 1 年中制科御试仅有2 2 次,被录用的不过4 1 人 而己 。 8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程序。唐宋科举分为乡试、会试 ( 亦称省试)、殿试三级。乡试,科举考试的 第一阶段,由州县保送士子至本州考试,考官通常为通判,军、监等地则由参军录事主持;于秋季在州县先考 ( 秋 试),及格者称 “ 贡士”,其名单及试卷,须于秋季送至礼部。省试,科举考试的第二阶段,各州县贡士由州政府于 秋季送至京师,由礼部于春季考选,这场由礼部主持的考试称 “ 省试”,多由皇帝临时差遣六部尚书或翰林学士担任 主考官,及格者称 “ 进士”。殿试,科举考试的最后阶段,先是开宝五年 ( 9 7 2 ),宋太祖进一步矫正科场拘私舞 弊,乃实行 “ 殿试”,即由天子亲自策试,或另派大员在殿廷复试各科进士。 第三,建立了锉选制度。即科举考试及格的人, 要出仕任官, 一般都必须经过吏部或兵部的锉试,也就是说锉选是 大多数人进入官僚队伍的必经之路 。考 “ 官”考试的内容为 “ 身言书判”。身, 取其体貌丰伟, 形象端庄;言, 取其言 辞辩正, 要能说会道;书, 取其楷法遒美, 要书写规范:判, 取其文理优长, 要文章合于逻辑推理。四者都可取, 则先德 行, 德均以才, 才均以劳, 全面考核人才。考 “ 官”所考的 “ 身言书判”偏于对政事。到晚唐年, 考 “ 官”其原来考政 事, 考吏能之初衷早己丧失, 考 “ 官”与考 “ 士”便不存在区别。到宋时, 考 “ 官”就被废除, 应科举考试者只要榜上有 名, 就走马上任, 出京做官, 这对于封建社会热衷于功名的士大夫来说, 科举制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 ,但却导致了严重的 统治危机如 “ 冗官”现象的出现官吏的腐败等。可见加强考 “ 官”这堵 “ 防火墙”的重要性。 第四,建立了一套监督和惩罚的体制。为了避免考生一试二州的现象,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 1 1 4 3 年),诏定 各州试场安排在八月一日,从此科举有了全国统一考试的时间。同时对考场作了相应的规定,建立了锁院制度, 即在 收稿日 期:2 0 0 6 -0 3 -2 2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 ( 0 5 n s d -0 4 6 ) 作者简介:肖 竞弛 ( 1 9 8 3 -),女,四川遂宁人;谢谋丽 ( 1 9 8 3 -),女,贵州遵义人:廖勇 ( 1 9 8 5 -),男,四川 资中人,均为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系2 0 0 3 级学生。 .1 3 4.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2 l 卷 ( 增)1 考试期间, 考官、考生与外界隔离, 和家人也不能见面。考生进入考场时, 必须自带水、炭、餐具等。考场内部用荆席 围隔, 考生坐在围栏里答题。对考生,为了 防止应考者夹带, 历代都有搜查制度, 不仅要查看衣物, 而且还要搜身, 有时 头发都要打开来看, 衣服也要解下, 连耳鼻口腔都要查遍。对考卷, 则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 ( 真宗景德四年颁布 亲试 进士条例), 即为了防止阅卷考官看到名字而拘情, 采用糊名办法, 类似现在的密封;为了防止考官认得笔迹, 又订出 誊录制度, 将应考人所做的文章差人抄写一遍, 然后送阅卷考官;为了防止考官阅卷马虎, 又有磨堪试卷的办法, 即将考 官看过的卷子, 另外抽阅, 如果发现评定不当, 去取不公之事, 将原卷官与被录取人一同惩处.同时对发现舞弊的惩处也 很严, 尤其对考官的作弊惩罚就更严。对考生作弊的一般是 “ 扶出殿举”,扶出者即从考场中驱出;殿举者, 即不准其 再应试,视作弊情节的轻重, 有殿一举者、二举、三举者, 即停考一次、二次、三次。若作弊情节严重者, 罚其终生不 得考.对考官之舞弊, 有降级者 ( 即由中央官贬为地方官者),有免官者, 有下狱治罪者, 甚至有主考官处以极刑者。 为 加 强 对 考官 的 监 督: 她 创立了 殿 试, 这 种 考 试同 时 也 有 利 于 最 高 统治 者 与 考 生 直 接见 面。 可 见, 唐 宋 科 举 考 试不 仅 用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来确保考试过程的公平,最高统治者个人也直接参与其中极力的维护这种公平。 二、唐宋科举制度对当今公务员选拔录用的启示 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就是为选拔、录用公务员而进行的考试。它是指 “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要机关根据有关法律 规定,通过笔试、面试、现场操作、情景模拟侧验、心理测验等方式来侧量、评价应试者的知识、能力、专业水平、 心理、品德等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要求的手段和方法。” ,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一种办法, “ 不包括党委系统、 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及国家机关中的权力机关的干部录用也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级、高级公务员的选拔。”们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一)把坚 持 “ 凡进必考作为法 律制度执行.唐宋科举制度的精髓就是把 “ 考试” 纳入官员选拔之中,开创 了历史上一个时期的人才选拔的繁荣兴盛景象,把坚持 “ 凡进必考”作为法律制度执行。对今天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具 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极大的扩大公务员选拔录用视野。唐宋科举制度的应试者,不受年龄、身份、地域等的限制,有能力的 人都能参加。 同样我国现代意义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也应极大的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视野,把公务员的录用扩 大到整个社会的范围,全方位的笼络人才。 “ 只要是我国公民,有政治权利者,达到公务员报考标准的人都有机会参 加它的考试。” 7 同时要提前编制出公务员的录用计划,录用计划包括用人部门的编制数、缺编数、和拟增人数、拟 录用职位、名称、专业 、人数及所需的条件资格,并提前公布,使我国公务员 招生录用进一步的达到公开透明。 其次,在考试的内容上加强考试的科学性。现阶段我国的公务员考试缺乏科学性,无论是公务员的录用还是竞 争上岗都存在着考题的内容不统一、不成形的问题, 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层次实行同一试题, 相同的评价标准,不利于 对公务员能力的准确评价, 能力发展方向的引导和对公务员的合理使用。唐宋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就十分的丰富,内容 也随不同的时期而改变。要有科学的考试内容,就必须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命题队伍。“ 命题队伍不仅由学者、教授组 成还要有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决策水平的实践工作者组成。” 【川 考题要注重领导能力和个性特征相匹配,注重知识的积 累和在工作中的思考总结,注重专业知识在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拔出机关需要的公务员。 再次,在考试的方式、方法上重视素质和能力测定的多样化。 “ 除笔试、口试外,还应创造更科学、客观、公 正的考试方法.” . , 可借鉴唐宋科举考试中的 “ 策论”对考生实行情景模拟测试、现场操作等,以便对考生的文化知 识、创造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进行综合的测定。同时还要注意把现代技术运用到考试中,比如说使用考场的监督器,在 考卷的评阅中人机共同运作。 最后,探索组建高素质的面试官队伍。面试官的组成和素质直接关系到面试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 我国的面试 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上岗答辩中, 考官一般由本单位的领导担任, 他们虽然具备一定干部选拔任用的经验, 但对专 业管理知识缺乏深入研究, 测试的内容对职位特征的针对性不强, 无法全方位对考生准确考查。”. 早在唐朝时期就出 现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被认为是对人才考查最全面的一种考试形式“ 殿试”。它对现阶段探索组建高素质的、 具有多方位评价体系的面试官队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面试官的组成不仅要有人事干部官员、学者、教授, 而且还要 有具备了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高级公务员、心理学家、识相等专家等,对应考者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核。 ( 二)注重 “ 道德”考查在公务员 选拔录用中的作用。公务员的选拔是为了任用,任用谁则是关系党和政府前 途和命运的重要环节,“ 置之不首之人于位,是为虎傅翼也” 9 7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 在公务员的 选拔任用中“ 要注重人才品德的考查,选拔出 忠、正、勤、廉的真正人才。)f c ig 唐宋科举制中 “ 锉选”对 “ 身言 书判”的考察是科举考试及格的人出仕任官的必经之路,若四者都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可见,道 德在人才选拔中的地位的不能忽视的,并且在腐败问题严重的今天,更应把好道德这一关。 ( 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专管理制度。在当今的公务员选拔录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 考试作弊,到处找关 系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违反考试录用制度, 利用职权违规进人, 在人员的任用上搞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拘私舞弊, 暗 箱操作还很严重.”“ , 另外以身份、地域作为限制的现象还是存在。要尽量的减少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要建立一整套 第2 1 卷 i 1 ) 1肖 竞弛,谢谋贾,廖 勇:唐宋科举翻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 .1 3 5. 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首先,健全公务员选拔任用管理制度, “ 认真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 权” 7 ,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坚持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 注重群众公认和实绩考评, 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 取、民主集中和依法办事原则相结合。其次,建立自 上而下的民主监督机制。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 把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摆在突出的位置,完善自上而下的民主监督, “ 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体系全面推行公务员的任前公示 制, 对于公示过程中的群众的反映应认真对待, 调查核实,对确实存在的影响任职的 应考者不予任用” 川 . ( 四)加强检查清理的力度。人事部己起草完成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工作通知, 通知 规定,各省和中央国家机关要对违规进人现象进行清理, 检查清理的重点是县乡两级机关近几年来的进人情况。对违 反规定未经考试或不按规定条件、标准和程序录用的人员, 由录用主管机关取消其录用资格:对违反规定的招考单 位,由录用主管机关宣布录用结果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对拘私舞弊, 搞虚假材料, 伪造身份进入党政机 关的人员, 一经查实立即清退, 并追究单位领导人员及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唐宋科举制度通过对科举制度在内容、形式和监察体制上的逐步完善,使科举制度在唐宋发挥 了它的积极的影响力,也为我国现代意义的公务员录用选拔考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处在逐步发 展、完善的阶段,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借鉴古人的经验、潜心的研究,必能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为我国 各级国家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深、廉洁公正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 参考文献】 1 吴小如. 中国文化史纲要【 1 i.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 【 幻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选举制( 上) b b l .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 3 脱脱等. 宋史选举制. m l .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 4 吴宗国. 盛唐政治制度史研究 n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3 . 5 杨鸿年,欧阳鑫. 中国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