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 l 乍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 ! 孟竺1 2 竺 签字日期:兰:! :12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美术学院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ii ! ( 选择“同意“ “不同意“ ) 以下事项: ” 1 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 学校有权:睁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 光 盘版) 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 n k 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 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琵篮至乏签字日期:,! 塑:堡壁翌竺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超丛掣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论文题目: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专业:美术学 硕士生:唐嬖垄 指导教师:牟运道教授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树根雕与传统人物造型有着千 丝力缕的关系,一方面,树根雕为传统人物造型提供了艺术表现手段,另一方面,传统 人物为树根雕造型艺术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对象。大量遗存证明树根雕 类传统人物造型从出现到繁荣,稳步推动民俗民艺发展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 代雕塑艺术的创作实践。所以,对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就显 得很有必要。文章着重分析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所涉及的材料、形式、创意、内涵、 技法,及其特殊的类型意义和艺术价值对现代雕塑艺术的深刻启示。在思路上,经过现 状透析将其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现象如民俗信仰、宗教信仰、中国画,及现代文化产业发 展做交叉分析。在文章结构上着重针对与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文化 代表、民俗审美心理、宗教精神信仰做文化层面的剖析,并对其相对固定的延袋模式和 收藏陈列的经济价值进行关联性解读。研究方法上,通过考察调研、对比分析、列表说 明、图片解析、创作实践等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本文通过对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艺 术特色研究,论证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在我国雕塑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树根 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处理手法研究,增强对这一雕塑类型的纵深认识;结合学院雕塑教 学的优势,对其造型艺术特色进行理论升华,探究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现实意义。 在结论部分将其造型中的优秀涵养与现代雕塑观念加以融合,明确面对传统雕塑的态 度刘探索现代人物雕塑造型的创新思维具有现实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树根雕传统人物民俗审美文化信仰 研究类型:理沦研究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t h e s i st i t l e :t h ea r tr e s e a r c h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 r o o t s c u l p t u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f i n ea r t s m a s t e r :t a n g z h a o k u n i n s t r u c t o r :m uy u n d a o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s t u d i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 s c u l p t u r e t h e r ei sc o m p l i c a t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 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t r e er o o t s c u l p t u r e p r o v i d e st h e a r te x p r e s s i o nf o r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 ,o nt h eo t h e r h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m o d e l l i n gp r o v i d e sp l e n t y o f s u b j e c t s 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o b j e c t s t h er e m a i n e dp r o v e st h a tt h e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p r o m o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o l k a r t s t e a d i l yf r o mt h e s t a r tt ot h eb o o m i n g ,b e s i d e s i n f l u e n c e st h ec r e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o ft h em o d e r ns c u l p t u r ea r ti n d i r e c t l y s o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 s c u l p t u r e i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s e st h em a t e r i a l s ,f o r m s ,c r e a t i v e , c o n n o t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s p e c i a lt y p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b o u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m o d e l l i n ga n dt h ed e e pr e v e l a t i o no fa r t i s t i cv a l u eo fm o d e r ns c u l p t u r ea r t o n t h e t h i n k i n g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c r o s sa n a l y s i st h r o u g ht h ec u r r e n tt h i n k i n g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c u l t u r a lp h e n o m e n as u c ha sf o l kb e l i e f s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 f r e e h a n db r u s h w o r k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a n dm o d e r n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y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t h ea r t i c l es t r u c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s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u l t u r e ,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t h ef o l ka e s t h e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 , r e l i g i o u sw o r s h i ps p i r i tc u l t u r e l e v e lf o c u s i n go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 ,a n dr e a d s i t sr e l a t i v e l yf i x e dd e l a yi n c o m i n gm o d ea n dt h ee c o n o m i cv a l u eo fc o l l e c t i o n d i s p l a yc o r r e l a t i o n o n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t h i s p a p e ra n a l y s e s i t d e e p l y t h r o u g ht h es u r v e yr e s e a r c h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l i s ti l l u s t r a t e ,p i c t u r e a n a l y t i c a l ,w r i t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r o u g hs t u d y i n g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p r o v e st h a t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o u rc o u n t r yi si m p o r t a n t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i q u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 e n h a n c e st h e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c u l p t u r et y p e s ;w i t h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o f t h ec o l l e g es c u l p t u r et e a c h i n g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t h e o r ys u b l i m a t i o nb a s e do ni t s m o d e l l i n g a r t f e a t u r e s ,a n d s t u d i e st h e 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b o u t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m o d e l l i n gi n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s e c t i o n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s e l f - r e s t r a i n ti nm o d e l l i n ga n dt h em o d e r ns c u l p t u r en o t i o na r e m i x e dt o g e t h e r , l e t s d a y l i g h t i n t ot h ea t t i t u d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m o d e l l i n g ,p r o v i d e s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f o re x p l o r i n gi n n o v a t i o no fm o d e r n c h a r a c t e rs c u l p t u r em o d e l l i n g k e y w o r d s :t h et r e er o o ts c u l p t u r e ;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 ; f o l ka e s t h e t i c ; c u l t u r a lb e l i e f s r e s e a r c ht y p e s :t h e o r yr e s e a r c h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目录 绪论1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概况2 1 1 、概况简述2 1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内涵2 1 2 1 、南北差异。2 1 2 2 、延续传承特点3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艺术特色4 2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类型寓意4 2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典型文化内涵和精神情结6 2 2 1 、审美趣味体现了深刻的哲学内涵。6 2 2 2 、典型的精神情结7 2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美感表现9 2 4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特殊效果处理。1 1 2 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处理手法1 2 2 5 1 、造型中的人物形象处理特色1 2 2 5 2 、辅助处理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品味1 4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的综合价值分析15 3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价值判断1 6 3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创作的艺术价值1 6 3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理论价值1 7 4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艺术升华18 4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为现代雕塑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1 8 4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当代启示。1 9 5 结论2 0 参考书目2 1 i v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绪论 我国拥有悠久的根艺传统,刘开渠先生在其根的艺术是一门巧妙的艺术一文中 肯定的说过:“根的艺术在世界上虽然也有,但是最古老,最优秀的,可算是中国。o 在 我国涉及树根雕造型艺术的理论文章和作品集比较丰富,但对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 术进行针对性研究的著作比较有限,而且前人多是从作品鉴赏分析或工具技法介绍角度 切入。比如徐华铛在其著作中国根雕艺术中,对中国根雕艺术做了大量的赏析式研 究,他将传统人物题材的树根雕作品归纳在雕刻型根艺中,并对一些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进行了解读。郑剑夫是树根雕艺术家中年轻的后起之秀,他凭借三十多年的创作经历, 切身体会了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艺术涵养。在其书中国古沉木雕中,关于“写 意”、“采神”的造型理论阐述可谓精辟,其作品的精妙构思和造型特征对树根雕类传统 人物造型研究有着丰富的参考价值。童南庆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根艺一书中总结根艺 制作应该是“模仿自然,创造自然,回归自然”,其倾向于自然型根艺的论述视点对传 统人物造型的整体处理也有深刻的启示。 本文定名为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从根雕 种类上将树根雕与竹根雕区分丌来,使树根雕类造型艺术成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另 一方面,通过树根雕中传统人物类别进一步将选题的研究对象具体化,以保证选题的准 确性。文章对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整体艺术特色进行较为全面的深入分析,并始终 将其造型艺术特色中的价值涵养挖掘作为贯穿脉络,沿着这一线索对其艺术形式进行现 代意义的创新思维探索。通过参考自订人著述,力求突出本文理论研究思路上的新意,挖 掘这一造型艺术的文化内涵。譬如,我在文章的核心部分对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艺术 进行了哲学内涵引申,对其典型的精神情结做了中国画、宗教及文学方面的意义扩展; 对其独特的美感表现做艺术性阐述的同时,对其造型处理手法进行了理论性总结;通过 对树楸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综合价值分析,自然过渡到对其造型研究的艺术升华。 通过全文论述,最终得出本文对现代雕塑造型艺术所产生的深刻现实启示和艺术创新思 路,这些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前瞻性。所以,本文选题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 艺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f i 圜根艺论文集 文化艺术 h 版杜 1 9 9 2 年p 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1 1 、概况简述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概况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作品作为可供陈列、观赏、收藏的艺术品,经历了从原始根 材的一般形态到雕琢之后特殊的艺术形态呈现,体现了自然造物力量与人为创造的艺术 融合过程。唐代韩愈有题木居士的诗句:“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 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其中所说的“木居士”是树根雕类人物造型还是一 块原始树根已无从考证。初步判断人物题材的树根雕是从明清时期才广泛发展,但并不 能肯定之前就没有此类作品,史料记载安徽黄山附近太平县有个艺匠名叫汤俎擅长人物 造型,被誉为清代著名根艺家。由于树根雕类人物创作多以废弃树根作为原料,这些根 材如若没被艺术家发现和利用,其命运只能是做蒸煮所用的燃料,故又被称为“柴枝人”, 后因谐音被奉为“财人”。 1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内涵 树根雕,顾名思义用树根做成的雕塑造型。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内涵是指艺术 家根据根材的形状、势念、体量经过有针对性的艺术构思,通过艺术实践的具体行为达 到对某个传统人物进行形象塑造的目的。这类作品有别于圆木雕刻,其造型的要旨在于 将材料的自然形态点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与建筑中浮雕式的人物构件相比,其 人物造型更具有雕塑的立体空间性和文化艺术性特征。可以说,树根雕中传统人物作品 最接近现代雕塑艺术中经过风格化处玛! 的传统人物造型,其艺术水平和文化价值绝对是 民i 日j 雕塑造型艺术的重要代表。 1 2 1 、南北差异 学习期m 长期关注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多次到云南橄榄坝,福建仙游、惠安, 浙江嵊州、东阳等地凋研。考察发现,南北地域差别下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创作有 下列冈素导致的区别。气候原因,致使材料质地和处理手法上的不同。南方因为气候潮 根的艺术 马驷骥著原我于中国根艺论文选 文化艺术出版社 1 9 9 2 年p 2 0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湿,根材不仅粗壮细密,而且纹理色泽更加细腻;北方较为干燥,根材孥硬且丝纹较杂 乱,色泽因为缺少油脂而较为暗淡。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艺术审美取向的不同。南方 多以小巧、精致、繁复为极致;北方却以粗矿、沧桑、豪情作为主要审美情调。造型流 派的差别历来有之,南方因为经济上的繁荣使艺术市场规模化发展,对于门派之别已少 有禁忌,与时俱进的市场拓展使造型技法相互融合:北方由于观念保守滞后,门派禁忌 复杂直接阻碍了这一造型艺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甚至面临衰竭。差别依旧,但 文化产业洪流中的综合开发各有优劣,南方的展销平台广阔、市场成熟;北方也适时的 依靠旅游进行保护性丌发,突出民i b j 艺术的淳朴厚重特色走出家门迎宾客。 1 2 2 、延续传承特点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技法的延承具有自发积累、关照民俗和模式稳定三个特点。 自发积累,是指发自内心的创作需求与愿望。具有民间雕塑造型能力的艺术家经历感性 构思到理性制作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而这三者必须 经过艺术家本人创作实践的反复锻炼才能积累经验,最终达到j x l 格的成熟;关照民俗, 民俗是民艺的成长土壤,不同区域树根雕类传统人物的创作必然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深 刻影响,其形式和题材密切跟随民俗信仰的变迁而不断演进;模式稳定,师徒延承的技 法程式化具有一定的保守局限性,却保证了树根雕类造型技巧的稳定思维,即师父关门 密授其技加重了作品的匠气,影响了树根雕作品的艺术性。 传承上,老一辈树根雕艺人大多闭门授徒言传身教,依靠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和心 得体会从思想上直接影响后学,通过总结有效的造型口诀、制作经典的模型样式、粗细 分工的创作实践以达到技法传授的目的。早在春秋时期韩非子曾有“n 1 4 i i 之道,鼻 莫如大,眼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的造像总结流传至今。 民艺口诀中对男性造型的形象总结还有“眼眉平,多忠诚;圆艮睁,性情凶。若要笑, 嘴角翘:若需愁,锁眉头”、“文人一根钉,武夫势如弓”、“文不露奸,武不露笑” 女性则是“弯弯帽、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丫鬟:眉高限媚,笑容可掬,咬指 弄巾,掠鬓整衫;贵妇:眼正神怡,气静眉舒,行止徐缓,坐如山立”、“造型要吉利, 爿能合人意;神情要俊秀,能得人欢藩”、“要想娃娃笑,嘴角向上翘”、“形中要有 戏,百看j 刁i 腻”等等。这些口诀既自针对造型技法的,也有偏霞审美心理的,但总之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塑造口诀具有易懂易记,形式一目了然等特点。口诀心法既是大众智慧的结晶,也是可 资参照的造像标准,其通俗化的口述对后世造像活动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在引导初学者 循法入门的同时,也可以使从业者在创作中不断将口诀内化突破束缚,从而形成精妙的 艺术风格。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艺术特色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具有明显的个性艺术特色,其造型样式很难被某一固定风格 所涵盖。祥润乐居是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核心表达主题,更是其发展进步的生 活动因。这种朴素的审美心理产生依据有三:其一,普通民众为满足美化生活环境使其 具有客观需求;其二,约定俗成的吉祥期愿和文化信仰是其审美内因;其三,当代文化 的发展动向引导着民俗审美中和谐成分的剧增。总之,在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艺术实 践中,综合关联所导致的兴趣偏重显示了雕塑家个人艺术理想的归属,也直接影响着这 一雕塑类型的总体艺术特色。 2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类型寓意 在传统人物类树根雕中,其所属类别的划分历来比较复杂,人物形象从性别上有明 确区别之外,还可以按视觉形象特征将其归纳为智叟型、神武型和隽美型,按人物动念 分为倚卧式和纵立式。无论如何区分,突出人物形象的气魄神韵是此类造型的共同特点, 文化信仰和功能倾向往往体现了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特殊样式和文化寓意,据此我 将其划分为以下类型。 镇宅避邪型,主要指用于祈福供奉镇宅避邪的树根雕类人物造型,将一批具有普世 救难或主持公道的神话形象作为内心的崇拜对象,其神韵和视觉反映了强烈的宗教感情 色彩。这种类型的作品中,达摩、观音、弥勒佛、钟馗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守护神。收 藏者个人对其信仰功能诸如招财、祈福、镇宅等可做独立选择,其中缘于兴趣爱好或性 情内【圈所导致的对象差别体现了对佛教、道教及其他教派的主观认可。这一类别作品所 适应的人群有一种强烈的共同心念就是趋利避祸、祈福乐居。宗教精神信仰的民俗式延 承,使这一类型的人物作品具有较为严格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即“佛有佛相、神有 神相”,绝f i 能随便雕刻一张l 斫孔而亵渎了心目巾的神灵形象。典型作品有葛伟峰的送 4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子观音、林学善的 ( e l2 - ) 弓l 目中m i i u i e 艺术) 豫华置看p 1 1 6 第三,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具有诗韵词赋的文学情结。明代胡 应麟评诗时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由于腐朽碳化现象使根材的 松软部位较早的化为尘土,而保留下来的多为树根的坚硬部位,如树 心、树结、树瘤,或油性较重的部分。在经历风化的若干年中树根整 体受到水分蒸发、晾晒氧化、山石挤压、碳化硅化等一系列物理及化 学反映的综合作用,使备选根材拥有大自然赋予的诗韵外形。正是这 一点,使许多艺术家在作品起名时多以诗意隐喻作品所雕琢对象的艺 术情感,如周扬用 王先霈著 9 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p 4 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状之心灵与生命的律动。“ 可见形式对美感表达的重要性。俗话说“天然不必问方圆”, 说明天然本身就是美的形态,可以说彰显根材的自然形势就是把握根韵。朗格说:“艺 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在人物 的形态构思中,如果树根材料没有某个人物的意味形式,断不可冒险逆材而雕。贝尔说: “有意味的形式充满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唤起所有能感受到形式意味的人的审美情 感。正如“形式的所有细节必须以一种更为综合的形式结合起来。” 所论述的一样, 作为具有雕塑性质的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作品形式还应考虑到根材其它关联因素。 可见,要体现形式美感首先取决于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识,文字性的形象描述所反 映的片面性为同一人物提供了相对统一的说明标准,就要求根材必须具有符合特定人物 的相似外形,这些形式元素犹如设计中的形象符号,保障了美感信息的识别与传达。所 以,形式美感的有效体现程度直接决定造型作品是否成功,夸张点说,在树根雕类传统 人物创作中可以允许形式首位的造型理念存在。 构思美,立意别致、意趣并重、慧眼识珠。“构”即框架,有构造、构成、构架等 意,“思”即想法,有思想,思维,思绪,思谋等意,艺术中的“思”要用“构”去体 现,不可直接呈现。树根雕中传统人物的创作步骤是:根材备选构思立意毛坯 制作效果定型,可见构思的重要地位。构思美其实就是成熟创意的艺术实现,面对 根材作者要敏锐的发现其与内心某个人物形象的神似,还要对拟定人物的生平轶事、文 采遗风、标志动作等信息的熟悉,如孔子的抱拳作揖、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弥勒佛的笑 口常丌和大肚能容之态,等等。“凡是成功的作品,往往起决定的,不是精雕细刻的高 超技艺,而在于巧妙的构思。”这是高公博在树根雕类造型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对人物 形象构思起主导作用的是根材的原始形念,主要包括大4 , n 细、裂损扭曲及倾斜角度, 还有周身的综合肌理和自然韵律等。美感构思为作者将根材点化为具有可信度的人物形 象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人物形象逐渐明朗的创作过程看,分别经历了“立意引导 起韵引导形神引导欣赏引导”的综合递进过程。这个过程恰是根材物我共 融的情感f 耳现和艺术形念的诞生过程,作者的艺术构思已成为根材美感的有效部分。 艺术n j 题 圆艺术 造型艺术i f i 的形式问题 t l 困根雕艺术 苏珊朗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贝尔著中国文联出版礼 阿道犬希尔德勃兰特著潘耀晶等译| 1 陶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华铛著中国林业h 1 j 扳社 1 0 1 9 8 3 年p 7 1 9 8 4 年p 2 4 2 0 0 4 年p 5 8 2 0 0 5 年p 6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技法美,经过艺术家个人技法的升华使弃根具有人的灵性动感,看似沧桑粗糙的生 长痕迹却能成为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特有的野趣。树根雕艺术家熟知七分自然,三分 雕琢的造型原则,技法美感的总体视觉效果是粗中蕴细犷里藏精、应物象形变废为宝、 思谋筹划去留在胸,我将技法美感总结为:刀韵随势行云流水、曲直繁简相应成趣、造 型新颖节奏明朗、形体流畅动态协调。技法展示中,对运刀力度的技法把握概括起来有 民间流传的“轻、重、徐、疾、刻、悬”六法,还有“跳刀法”都是精妙的造型技法。 混合使用各种型号和形状的刀具,展现运刀行转自如张弛有度的洒脱之美,也是一种畅 快的精神享受。作者行、凿、留、运的每一刀力效果都要求巧妙的保留根材的韵律,跳 跃的外形使观者视觉清新,局部的残缺和有意预留反而增强了作品的整体美感,其效果 美如中国写意画之泼墨留白,有一种大有大无的视觉美感。俗话说:“工具得手人聪明”, 树根雕中人物创作对工具灵活使用的要求很高,但并不是说只要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 具就能保证作品的成功,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体现了艺匠对工具掌 握的重视,要求作者对工具的性能和禁忌有全面的认识。综合而论,技法美感的良好呈 现就是要让雕者痛快淋漓,观者留恋陶醉,以达到技法新意与审美心理的自然默契。其 中,不仅要强调刀韵如神韵的刀法美感,还应综合体现其他处理手法的技法美感 2 4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特殊效果处理 2 4 1 、必须具备的造型素养 用于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原始根材在土壤中经过各种自然作用力的镶塑而形 成不规则形态,这种形念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即如其生长经过扭转弯曲、拉 伸挤压形成的点、线、面的特殊美感构成能增添造型的艺术价值。必然性是指其所属树 种、科类呈现出稳定的生物遗传特征而形成的结、瘤、体、块,以及材质软硬、疏密、 色泽等。这种先天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何种根材更具有雕刻优越性和特色艺术效果。f 如刘丌渠先生所说:“对自然形念的根,还要作者发现和感受它其中所隐减着的作品形 象,这罩也要体现一个巧。就是说,既需要根材的巧妙,也需要人的智慧的巧妙。利用 根材巧妙的自然形态,在加上人的智慧和审美观点,这两种巧妙的结合,我看就可以成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为根的艺术了。”但工f 式进入造型阶段,还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过硬 素养:第一,长期对历史人物形象相关知识的积累;第二,拥有准确分析人物造型结构 解剖的基本功;第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夸张概括能力。造型素养是艺术修养的重 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才能使艺术创作和艺术享受拥有前提保障。 2 4 2 、造型理念 在树根雕类传统人物的创作过程中,造型理念主要体现在雕、造、顺、理四个方面。 雕,多用于头部和手部,主要用来塑造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动作。要求作者统筹材料 合理取舍,将人物形象在根材上准确的雕刻出来。造,指在雕刻头手及关键服饰等具有 典型标志的特征部位时,通过对根材观察分析而进行的造其势、用其形、点其神,达到 从自然美向艺术美大步跨越的造型、造势、造韵的造型判断。这种具有个性化的用材度 势理念在成就作品精气神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顺,即将头手等 关键雕刻部分与根材原有的自然形态连贯成浑然流畅的艺术整体。这罩既需要仔细严谨 的预留分析,还需要将大刀阔斧的凿痕粉饰如天然,顺着根材特有的肌理、形态、气韵, 使作品集天然美感与精雕技艺于一体。理,即通过对根材的梳理整理使作品在局部造型 中不会拖沓含糊或画蛇添足。事实证明,“理“ 就是将作者思辨分析与根材固有形态巧 妙衔接的整合过程,要参照个别人物的已有资料进行反复斟酌取舍和雕琢打磨,通过这 种造型理念能有效保障作品的新颖美感和造型个性。 2 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处理手法 2 5 1 、造型中的人物形象处理特色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处理的关键就是利用根材的点、线、孔、洞,把握局部雕刻 “度”的问题,即通过成就根材的巧、利用根材的奇、雕琢材料的神、点化根材的魂, 达到韵律和谐重点突出的造型美感。合适的根材备选是艺术处理的自,j 提保证,适合进行 传统人物造型的根材多为接近地表的盘根连茎部分,也有树冠的分叉结瘤部分,质地t - _ 要求纹密质硬色泽温润。丝路纹理特点表现为从根茎至冠部为顺丝,宜用顺着纹s i l is s t p 歹l j 推进的“排刀法”;盘根部丝路交叉村 连,称为逆纹或斜纹,更适合按照每一刀或每几 圆原载- ,国根艺论文集刘开渠著 1 2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2 年p 6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刀就随其纹理改变的入刀方向,称为“点刀法“ ,运刀时还要留意瘤疤分叉处较为峰硬 的特点。 表情处理,多遵循较为固定的面相标准,即文人谦恭有礼、智叟机警灵动、仕女羞 涩含蓄、神仙祥和静谧等。大体来讲,人物表情处理中五官特征大致有以下的男女之别, 如表2 1 : 性别 男性特征女性特征 顶 眉毛文求长寿,武似大刀弯如柳叶,似有若无 眼睛文如初醒,武似明月微闭欲笑,含情脉脉 鼻子坚实高挺,轮廓清晰修长小巧,玲珑婉约 文人薄而轻巧含笑, 嘴巴樱桃小口,笑不露齿 武将厚而抿嘴神威 耳朵大而下垂 巧藏于发鬓 须发处理,要求中实外虚自然过渡,在树根雕中,男性发须有的动态飘逸随风飞扬, 有的卷曲有致丝丝入扣,而女性头发处理则发髻若冠梳理整齐,或藏匿华服披于背部。 值得强调的是胡须在男性造型处理中的作用是极明显的,对它的处理要体现头颈部的动 态结构。总之,“须发饰法”有时能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整体神态。 衣纹处理,在树根雕类传统人物的造型中服饰多被隐含在根材的自然肌理形态之 中,重点处理肩肘腕胯等能体现人物动态与肢体转折的部位。巧妙的衣纹走势在增强作 品神韵的同时还能增强主题人物的外形神似,体现人物对象的角色特征。衣纹的雕琢处 理可以是头颈部、手部、脚踩部的稍适过渡,也可以是局部的强化夸张,或是通身衣着 按统一的肌理和凿痕替代。总之,衣纹的把握应力求自然顺势而避免敷衍,在树根雕类 人物造型中衣纹处理又称为“衣饰法”。 肌理处理,有计划的利用凿痕作为某些树根雕造型的表面形念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 效果。一般的刀痕有斑驳的块状、圆点状、流线状,看似半f 【糙的凿痕有时对作品视觉却 大有新意,还能调动观者的欣赏欲望。追求肌理效果要避免僵硬造作,要有需隐则遁的 取舍意识。总之,“肌理饰法”的应用要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整体感染力。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处理手法还有“随形就势法”,即依据材料的整体形势, 跳过局部的特殊肌理不予雕琢,直接进入下一比例的造型处理。可以说,这一处理手法 既肯定了原始根材自身的语言特点,也尊重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力量。 在造型整体处理中,在逐步熟练中不断总结经验心得,才能达到刀无多余力无白费 的娴熟手法。初坯开始运刀要循法遵规不宜越章,要分析根材的各种不规则自然构成。 在形象不断明朗的过程中,转折弯曲的地方会随着增多,如衣纹五官部位应及时换为较 灵活的小刀进行边线形体的模糊处理,到下一轮精雕过程中再将边形准确化。结尾修坯 时要动作轻柔格外小心,这一环节运刀要用暗劲内力,达到关键部位削圆过平的表面效 果,又不能误碰高点。在整个造型过程中忌讳贪多求快,每一步骤都要仔细分析坯体的 易碎部位,必要时要做相应的预留或加固,用力时要避免撬、击、震等剧烈动作。总之, 只有细心经营作品才能顺利收关。 2 5 2 、辅助处理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品味 根材经历出土破皮、风化阴干、刀凿斧劈等环节,可能出现各种客观损坏,在选材 的季节上我们要遵循树木的生长规律“秋冬主藏,宜采伐;春夏复苏,禁取材”,能有 效防止裂缝、变形及虫腐等隐患。还要求拥有者必须懂得专业的保养知识,例如避免阳 光直射,禁放湿潮地方;如在橱柜陈列,应放一杯清水以保持均匀的湿度;经常把玩触 摸使作品愈显灵性等。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色泽处理比较考究,根材自然色即为原色,包括树心色、 木纹色、碳化色、腐朽色,原色经过抛光着漆能增强造型的色泽亮度和视觉美感,作品 完成后还可以通过人为方法改变其色彩面貌,常用方法有掩埋碳化法呈现墨青色;烘烤 法呈现棕色、赭石色、亮黄色:浸泡法加重原色色调等,其中暗红色根材以红木类最为 典型。树根雕类传统人物作品的色彩所体现的视觉情感反映了民俗审美的心理要求,如 表2 2 : 色彩名称墨青色 棕艏色暗红色亮黄色 丰见觉情感凝霞、t 矿肃 沉重、端庄温暖、喜庆富贵、祥和 对十成型的树撤雕类传统人物造型水讲,应依捌特定对象的主题需要制作出有助于 作品稳定陈列,还能衬托其形式美感的底座。恰当的形状、大小、色泽的底座不仅反映 1 4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作者的审美立意,还能增强作品的载体品味。底座类型( 图2 - 9 ) 上分为自然根材型( a ) 、 团块木料型( b ) 、几何平板型( c ) 三种。底座色泽上要根据作品的主体色调而定,要 求冷暖相宜主次协调,整体上要坚硬耐磨、精巧素雅,不会凸显多余或喧宾夺主。 ( 圈2 - 9 ) c a ) 自然根材星( b ) 团块术料型( c ) 几何平板墅 奉组叠圈分捌引自中田根t 艺木,簟华售着 ( 2 - 9 ) ( - ) t ( 2 - 9 ) ( b ) p 1 3 s ( 2 - 0 ) ( c ) 噍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的综合价值分析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功能价值在时间推移过程中经历了如下的变迁。原始和奴隶 社会,因为材质或生活中更为复杂的原因,现代考古还未曾发现典型的树根雕类人物造 型,如果当时已有此方面的作品,必定和其他原始艺术形式一样,功能价值必然体现了 蒙昧从巫的信仰需求。封建社会,根艺经历漫长的初步发展,隋唐期间宗教信仰背景下 出现了木雕佛教造像,经宋元至明清都有典型作品,但真正意义上的树根雕类人物造型 是在明清时期才像竹根雕一样稳步发展,个人初步判断树根雕中人物造型极可能是受竹 根雕中人物造型的启发而出现的造型样式。其功能价值可以概括为陵墓陪葬、宗教礼拜 和文人玩赏。民国到改革开发前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经历了艰难的挣扎。改革开发三 1 5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十多年来,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迅猛发展,这段时期无疑是其繁荣期和收获期,随着 文化的整体进步其功能价值更突显出艺术审美倾向,具体反映在大众对其在家饰、观赏、 收藏等方面需求上的不断增长。 3 1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价值判断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价值构成包括了艺术性、文化性和民俗性三方面。艺术性, 指造型作品不可复制的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审美价值;文化性,指体现作品文化结 构和人文修养时的文化倾向,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载体功用。民俗性,指树根雕中传统 人物造型在民俗活动中作为民俗延承的重要形式,影响了民俗风化的融合与演变。另外,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还独具一种对历史文化的郑重认识态度,其所塑造的历史精英具 有文明发展史中的特殊文化纪念意义,深刻体现了艺术家独特文化信仰下的历史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宗教和历史文人题材,还是民俗寓意中的祥润题材,或以樵渔等 类型角色来反映热爱生活的朴素题材,皆具有文化崇拜的共同性质。 通过对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艺术价值分析,可以发现民问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 艺术在理念上的不同,前者以普通民众的集体认同心理为创作前提,而后者更强调个人 艺术观念的表述,这些导致了树根雕类传统人物造型的价值属性比较多样。首先,作为 装饰品,强调其装饰功能体现了民俗习惯与个人生活相互影响的客观事实。其次,作为 艺术品,在地域性文化遗存与大众艺术演进的碰撞中,现代雕塑造型深受其优秀元素的 影响。再次,新时代,旅游及传媒对民i 日j 造型的文化包装,助推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 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也体现了其特殊的艺术角色。 3 2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创作的艺术价值 在文化复兴的交响乐中,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存在意义表现出文化价值、美学 价值、经济价值三方的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其核心价值就是文 化价值,这是由它的衍生根源和发展轨迹决定的。无论现代雕塑艺术如何发展,都f i 会 掩埋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的自发延续,其造,型的意识形态已经扎根于爱好者的心 1 6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艺术研究 灵深处。对其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关注可以增强大众对本土雕塑艺术的立体认识。另外,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包含了诸如信仰、娱乐、装饰、教化等精神领域的丰富内容,具 有精神文化价值特征。 美学价值,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作品能美化家居环境,普及民俗审美对和谐文化 的积极促进作用。民众对其装饰功能的认可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局域 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社会风化动向。可以说,对其进行美术学意义上的造型理论研究就是 间接的美学理论研究。 经济价值,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王牌,使树根雕类传统人物的创作环境渐趋市场化 发展。在旅游文化的开发中被央裹着成为当地景观的特色点缀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项 目,甚至在南方某些城市还直接作为招商引资的噱头和城市形象宣传的文化品牌。特殊 的艺术造型使大量的树根雕类传统人物作品被室内装饰和柜台陈列所应用,许多精品被 收臧家购买珍玩,推动其潜在经济价值呈逐年高涨的趋势。 3 3 、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型的理论价值 文化传承层面:文化现象是由文化心理决定的,文化现象的变迁反映了文化进步的 脉络,文化现象的繁荣说明社会物质充裕前提下精神文化需求的激增。树根雕中传统人 物造型所涉及特定对象的文化定位相当明确,就是要树立文化楷模以提高人文修养、利 用宗教信仰以倡导风化向善、塑造生活典型弘扬勤劳乐居。所以,树根雕中传统人物造 型的文化属性决定其具有文化传承层面的理论价值。 民俗信仰层面:民俗为民i 日j 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问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 树根雕类传统人物的创作,作者经受民俗洗礼的同时观者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作品良性的 民俗熏陶。民俗和民艺两者相互丰富,民俗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伦理与器官移植核心议题
- 小儿碘缺乏症的临床护理
- 【KAWO科握】2025年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指南报告
- 合伙贷款协议书范本
- 公司(国企)2025年党建工作总结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物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员工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安保部工作总结模版
- 银行面试题目及最佳答案
- 医疗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DB34∕T 3468-2019 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iso22000202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3L3
- 拔牙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幼儿园大班语言文学活动《小鱼睡在哪里》课件
-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 因为喝酒上班迟到检查范文
- 房屋续租再签合同范本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一章 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