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ppt_第1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ppt_第2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ppt_第3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ppt_第4页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珞珈山上最早的人工建筑物珞珈山上最早的人工建筑物彤云阁(彤云阁( 曹操庙)。八十年代在此修建天空电离层观测曹操庙)。八十年代在此修建天空电离层观测 站。站。 任凯南任凯南李剑农 李剑农 缪恩钊缪恩钊 “石屋二老石屋二老” 基建处负责人 监造工程师 n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 建筑,1932年开工,1933年竣 工,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工程 造价2.03万元,由胡道生合记 营造厂中标承建。 n半山庐高约7米,由两个阳台 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 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 为入口,八个飞檐毫无雕饰讲 究,整栋楼用色简拙,皆青砖 墨瓦,外表极显质朴无华之能 事,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混为 一体。据说,半山庐的选址与 建筑,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 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 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 郭斌佳郭斌佳 另一位青年教授郭斌佳,是留 学英国的史学博士,风格和汤先生截 然不同。汤先生坦率活泼开朗,他庄 静寡言矜持,十足的英国绅士派头。 论长相,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美的中 国男子。二十八岁,风度翩翩,博士 、教授、未婚,他的到来,在武大群 芳中引起的无声轰动,可以想见。不 知是否择偶眼光太高,尽管许多热心 朋友为他张罗,他都一直保持单身。 他和我母亲很谈得来,把她当作一位 知心老姐姐,两人坐在壁炉前,促膝 而谈,话题多是历史、文学、英国风 情等等,大概也包括他的众多罗曼史 。直到四十多岁,他才和过去的美国 女教师结婚,定居纽约。一九四八年 夏,我随雪华去海边一座幽静的别墅 拜访他和夫人,夫人已年过五十,看 来他们感情甚笃,但和风华依旧的郭 先生相比,她更像一位慈祥体贴的姨 母。 杨静远:一个小女孩 眼中的珞珈山 n抗战爆发前,赵师梅、陈恭禄、郭斌佳、缪培基、李先闻、朱利 安贝尔等年轻有为的教授先后在半山庐居住多年,他们在此挑灯 夜战,禀烛神思,许多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使国立武汉 大学声誉日隆。 这是一幢两层洋楼,专供单身教授居住的宿舍,踞山腰,深 隐松林中,蝉唱虫吟,萤火点点,饶有诗意。我与陈恭禄教授住楼 上,郭斌佳教授住楼下,另有其他二位教授。每日三餐同席用膳。 汉口市长吴国桢常来访斌佳谈天,得与相识。半山庐面对图书馆、 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和学生宿舍。工学院正在施工。兼采宫殿 式与西洋式之长的建筑,典雅堂皇。蓝色琉璃瓦掩盖浅黄色的高墙 ,在晴空一碧下显得和谐悦目。东湖在侧。微波荡漾,水色山光益 增艳丽。每当黑夜岑寂,湖面一平如镜,反映高悬的明月,闪烁的 繁星,漫步沙滩,有如置身仙境,忘却世事的烦嚣。 缪培基:王世杰、武汉大学与我 n1938年春夏,武大西迁四川乐山,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 练团两期,由蒋介石亲任团长。其间,蒋介石、宋美龄及其心腹要 员们都曾寓居于半山庐,李宗仁等九大战区长官在珞珈山军官训练 团集训,促进了全国抗日力量的团结和统一。 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教职员住宅区,号称“一区十八栋”,大部分建筑 于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每栋楼均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 为一两百平方米,工程造价约为1.5万元左右,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 一区十八栋”最初共有8个单栋和10个双栋,可住28户人家;抗战期间,有1 个单栋被侵华日军拆毁;抗战胜利后又加盖了3单1双4栋房子,“十八栋”也 就最终演变为21栋32户,但习惯上仍称作“十八栋”。 第一期竣工的教职员住宅区位于珞珈山之阳。熊总务主任在我半 年前到校时预留双并式的洋房一幢,与刘笃生教授夫妇分住,各有大门进出 。楼下有客厅饭厅。楼上有卧室书房浴室,底下层有厨房和工人房。新自欧 洲回国,得此住宅,甚感满意。洋房高踞山顶水塔下面,俯瞰东湖碧水,远 眺前方山峦。湖滨的广袤田野铺着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摇曳,白鹤飞翔, 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晴天我循小径步行越山顶而下,绕过半山庐去法学院 上课。下雨天则乘校方所备小轮车往返,交通称便。 缪培基:王世杰、武汉大学与我 n珞珈山水塔,又叫八角亭,是一 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八面建筑 ,由萨克瑟设计,高16.5米,1931 年4月开工,9月建成,10月投入使 用,造价3万元,由汉协盛营造厂 承建并赠送给武大。由于汉协盛在 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程中亏损严重 ,经武大建委会研究,决定将建水 塔的3万元大洋如数付给汉协盛。 n水塔的下层是水池,可以储存 400吨生活用水,日平均供水量700 1000吨;上层是阁楼,可以观光 ,上下层有旋梯相通;屋面是两层 八角飞檐,铺孔雀蓝琉璃瓦,建筑 风格与校园中心区的早期建筑一致 。 n珞珈山水塔的建成,成为武大新 校舍能够投入使用的一个重要保障 条件。当时,武昌城内还没有自来 水,珞珈山水塔建成后,武汉大学 也由此成为武昌地区第一家用上自 来水的单位。 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区域,应该算得是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吧。 宏敞的校舍在珞珈山上,全部是西式建筑的白垩宫殿。山上有葱茏的林木 ,遍地有畅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个浩渺的东湖,湖水清深,山气凉爽,而临湖 又还有浴场的设备。离城也不远,坐汽车只消二十分钟左右。太平时分在这里读 书,尤其教书的人,是有福了。 在校舍之外,有不少的教员宿舍,点散在山上,大都是三层楼的小洋房, 有良好的卫生设备,冷热水管,电气电话,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由学校自备发电 机或总站来供应的。有人说,中国人在生活享受上不如外国人。但如到过武汉大 学,你可以改正你的观念:在这个地方,在生活享受这一点上,那些擘画者们, 至少是把外国人学到了。 武汉成为了抗战司令台之后,武汉大学疏散到四川我的家乡乐山县城(旧 时嘉定府城)去了。剩下的校舍成为了军官训练团的团部。于是这儿便成为警戒 区,或者也可以说是紫禁城了。“最高”兼任着团长,陈诚任副团长,较大的几 座教员宿舍便成了他们的官邸。戒备是很森严的,没有“特别通行证”或各种交 通工具的方便的人,根本便无法进出。 我自己很幸运。因为范寿康原是武大教授的关系上,由于他的斡旋,让我 把张有桐教授的宿舍顶下来住了。(应该声明,并没有顶费。)我的“特别通行 证”,凑巧还保留在手边,那是“珞字第二一八号”,是四月廿六日填发的。有 “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团长”的官章,填发员是熊鸿,这人倒不知道是何许人 了。 这宿舍在大学区的深处,背山面湖,汽车可以直达。一共是三层,底层是 地下室,那儿有佣人室和厨房。其上的两层都有客厅,有书房,有寝室,有浴室 ,有可以眺望湖山的月楼。假如你要游水,再下一个坡,你便达到那细沙平铺的 湖岸。假如你要登山,再上一个坡,你便达到了珞珈山的山顶。大约在前一定有 什么诗人在这儿留连过吧,山名“珞珈”不也就可以想见了吗? 我们我和立群是四月底由汉口的太和街搬到这里来的。不久黄 琪翔搬来了,做了我们的邻居。那是一栋比翼建筑,站在月台上的两家便 可以打话。更不久,周公和邓大姐也住到靠近山顶的一栋,在我们的直上 一层,上去的路正打从我们的书房窗下走过。有这样的湖山,有这样的好 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 当时的生活尽管是异常忙碌,差不多每天清早一早出去,要到晚上 ,甚至有时是深夜才能够回家,但在夜间月下的散步,星期日无须下山, 或者有友来访的时候,可留下了不少的甜蜜的回忆。我们在东湖里游过水 ,划过船,在那岸上的菜馆里吃过鲜鱼。浓厚的友情,闲适的休憩,是永 远也值得回味的。 而且,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 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敌人 是应该知道这儿是做着军官训练团的,有高级的人员集中着,但它却从不 曾投过一次弹,尽管对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 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当时是作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 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 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它 的司令部。 实在一点也不错,武汉大学那个区域,的确是武汉三镇的一个物外 桃源。 郭沫若:洪波曲 军参谋长指示(节选) (根据中支作命甲第一百二十五号) 十一 设置如下的难民区,收容留下的市民,应避免和军队混在一 起,设置后除指定场合外,军队不得进入。 汉口:玉皇祠、利济巷、大王庙巷一线以西地区。 汉阳:城墙内。 武昌:武昌门正街、粮道街和围绕城墙地区。 对以上的设置和收容由特务部负责。 另表第一 在武汉三镇需要保护的建筑物一览表 汉口:园照寺(汉口市内)、古德寺(汉口市内)。 汉阳:晴川阁(汉阳江边)、伯牙台(汉阳月湖)、归元寺(汉阳 龟山后)、文庙(汉阳市内)、商业学校(汉阳市内)。 武昌:武汉大学(武昌小东门外沙湖)、中华大学(省城内旧粮道 街口)、武昌图书馆(武昌城内长街)、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昌东门外沙 湖)、劝业场陈列馆(武昌城内长街)、长春观(武昌大东门外)、黄鹤 楼(武昌西南蛇山上)、抱冰堂(武昌蛇山)、文庙(武昌平湖门内)、 大观书院(武昌蛇山)、曾公祠(武昌蛇山)、宝通寺(武昌洪山)、卓 刀泉(武昌洪山)、皇殿(武昌紫阳桥畔)。 台湾新竹市国立清华大学材料科 台湾新竹市国立清华大学材料科 学工程学系徐统教授提供学工程学系徐统教授提供 1939年2月22日,日本天皇的二 弟高松宫宣仁亲王等视察珞珈山。 一九二九年开尔一九二九年开尔斯斯绘制的武汉大学校园规划绘制的武汉大学校园规划 图图 n东宫(西宫) n蝶宫 n月宫 n白宫 老武大女生宿舍的别名老武大女生宿舍的别名 忆女生宿舍 蝶宫展翼扑苍崖,倚枕湖声拂面来。 最忆小窗明月夜,青灯青史论清才。 (“珞珈杂忆”之一) 女生宿舍,在水之湄,两翼角张,形颇似蝶。是以有“蝶宫”之 誉。楼高三层,室容二友。雕栏玉砌,水木清华。若论巍峨崇宏,诚 然不如“天、地、玄、黄”等斋(男生宿舍,以千字文分区) 。然而玲珑别致,则远过之。至其名气之大,更是遐迩皆知。这乃是 因为“楼不在高,有仙则名;室不在大,有书则灵”之故也。 小楼铭 楼不在高,有仙则名;室不在大,有书则灵。斯是小楼,唯君 德馨。湖光映阶绿,山色入帘青。谈笑皆学士,往来无白丁,可以研 万象、阅群经。无市声之乱耳,无人事以劳形。华中道蕴舍,三楚易 安庭。颜子云:“何小之有?” 殷正慈:珞珈四忆,学府纪闻国立武汉大学 月 宫 我们称女生宿舍为“月宫”,是后来建筑的, 位于往东湖路左边一座小山上,如月眉形,故名之 ,女同学亦引为荣,她们来上课,都要走一段路, 对于她们倒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平常宫禁森严,没 有从前在东厂口那么方便;不过每年开放一次,可 公开参观,女同学毕竟善理家务,每间房都布置得 雅洁秀美,各具巧思。当时女生只有三四十人,不 像现在台大、师大等校,有阴盛阳衰之现象。那时 ,女生与男生比例,在百分十以下;而今,台大文 学院的学生,男生竟只女生十分之一,风水之演变 有如是者,岂当年吾人所可预料者耶? 刘定志:追怀珞珈山 其时,欧风来渐已久,男女社交,蔚为时代风尚,但在我们母 校,虽得天独厚,拥湖光山色之胜,而男女同学之间,却好像有一道 无形的鸿沟。双方宿舍分立,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彼此殊少来 往。 一九三五年四月初,学校放春假三天,假前一日,突传佳音, 明日女生宿舍开放一天,欢迎男生前往参观,好事者喜形于色,奔走 相告,平静的生活涟漪中,搅起片片浪花。次日晨光初上,不少男同 学提前起床,有的刮胡子,有的擦皮鞋,有的哼唱着“几时归来呀!伊 人呀!”的优美歌曲,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早餐后纷向“东宫”进发。 进到宫内一看,窗明几净,整整齐齐,每个房间的书桌上,书 架上都各就各位,床铺上的棉被、床单和枕头都朴素,有的房间还挂 着有两张八开面大的地图,一张中国全图,一张世界全图,这说明我 们女同学并非死啃书查讲义,也关心国事、天下事,书架上除专业书 籍外,一般都有些文学作品,著名作家的小说、散文、诗集等。她们 追求美的享受,并努力充实自我。最令人惊奇的是整个宿舍均人去房 空,没有看见一个女同学。诸葛亮摆下了“空城计”,自己还坐在城楼 观山景,如果是顾如老师有意重施故伎,她自己怎么也不见芳踪,看 来这像是模仿军事演习,有计划地全部撤退、转移。等参观结束,再 叫女同学回到防地,当然,这是一种猜测,事后也没有同学向顾老师 追踪采访,解开谜底。 施应霆:珞珈忆往 当时全舍同学,约共五六十人,在顾师友如的领导之 下,融融泄泄,同心合德,有如一个大家庭一般,和谐而愉 快。顾师那时很是年轻,两位小世兄,似是尚在读初小的阶 段。她以一身兼为人妻,为人母和为人师的重责,洞彻舆论 ,从容庶务,才思敏慧,风采翩翩。同学们心仪其人,对她 十分倾倒(近悉顾师在台,偶染清恙,使我非常惦念,仅在 此遥祝天佑吉人,早占勿药)。 殷正慈:珞珈四忆,学府纪闻国立武汉大学 一九三三年秋,当我考入武大时,母校女舍“东宫”佳 丽约五十余人,占全校学生人口百分之十强。负责女生宿舍 管理工作的是顾如(号友如)老师。她曾留学美国,有英语 教学能力。据闻顾师是天津南开大学出身,在校攻读时,因 姿容健美,仪态万方,荣获“南开皇后”之桂冠头衔。“女王 陛下”来珞珈东宫掌政后,作风民主,从不干涉女同学的内 政、外交,政通人和,确保女生学习生活的宁静与稳定。 施应霆:珞珈忆往 在乐山时,曾有人用“高翰高公翰”为上联,对以“顾如顾友如”,平仄倒 是十分工稳。 上述下联的“顾如顾友如”,是外文系教授兼女生指导顾如字友如。顾女 士只教一班英文,是美国某大学的一名硕士,大约英文甚好,可是未见她用中 文发表过文章,因此没有人把她归入女作家一类,去增加“珞珈三杰”的名额。 (“珞珈三杰”者是小说家画家凌叔华、戏剧家袁昌英、散文家苏雪林)顾女士 是南开出身,据说当年是南开出名的校花,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已是渐进中年 ,但是风韵仍极高雅,相信当年校花的头衔,绝非虚誉。后来在台北一次聚会 中,座中大半是男女弟子,小半是她昔日的同事,有人对她当年倾倒芸芸众生 的情形,愿闻其详,于是众口一词:“愿老师说出来听听嘛!”我想,那时她已 是60以上高龄了,可是并未现老态,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就差没有闹出人命 案子来就是了。”这是何等的笔墨!她没有写文章是十分可惜的事。用笔能够经 济到一如蜻蜓点水,一句话远胜过一篇冗长的文章了。 顾女士管女生,据女同学说,十分讲情理。不象婆婆管小媳妇,也不象 狱吏管囚犯,松紧有度,颇得口碑,就连不时光顾白塔街女生宿舍的男士,也 说她富于同情心,没有把好逑的君子,一律看做是抢亲的恶汉。 吴鲁芹:武大旧人旧事, 台湾传记文学第34卷第4期 武大女生,有声闻于社会,而我亦深庆延揽师资之得人。 王世杰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1080处) n协和医学院旧址 n中央大学旧址(东南大学) n金陵大学旧址(南京大学) n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南京师范 大学) n之江大学旧址(浙江大学) n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n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n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n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n利济医学堂旧址 n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历史价值丰赡深厚 n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艰辛足迹 n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证 n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 良好的办学条件 n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和人物在此汇聚 科学价值弥足珍贵 n校园选址 n校园建筑规划布局 n技术含量 n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 n校园选址的科学性 n参照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 n遵循了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 n远离城区,三面环水,地势开阔,环境清幽,风景 优美; n地价便宜,临湖通江,建筑材料运输通畅、便利、 经济; n偏离而又不远离城市向东扩展的交通主干道。 n校园建筑规划布局的科学性 n功能区分合理。功能区分是现代城市、市区规划的重要标志之一。 珞珈山的校园规划在我国较早地实现了功能区分。设计师们以狮子山 上的图书馆为整个校园的规划中心和制高点,将文、法、理、工、农 、医6个学院以及工厂、宿舍、农场等建筑物,依照各自的功能,采 用散点、放射状的布局。西北是农学院,东北是工厂、医学院,东南 是教授住宅,西南是商业服务区。文、法、理、工4个学院以及食堂 、礼堂、办公楼、体育馆则安排在校园中心区的狮子山与珞珈山之间 ,使整个大学校园既有集中突出的中心区,又便利教学、方便生活, 更有利于将来的持续发展。 n因山就势,建筑组群变化有序。珞珈山校园的总体布局虽是散点、 放射状的自由式,但每个小区内部的布局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 原则,做到“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祟楼”,使整个 校园在自由的格局中又有严整的片断,因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群体,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群”。如校园中心区内由2条 南北轴线和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形成了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3个 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相互构成对位对景,面面相观,最大限度地扩大 了环境空间层次。因此,欣赏珞珈山校园建筑,不是在“可望”,而 是在“可游”,步移景异,韵味无穷。 n利用“借景”,与环境协调。设计师充分利用珞珈山校园内外的众 多天然的风景资源为建筑服务。如浩淼的东湖、逶迤的磨山群峰、灵 秀的洪山宝塔、古朴的卓刀泉等,都是珞珈校园“外借”、“远借” 之景。而校园内的珞珈山和狮子山,则构成工学院、图书馆、理学院 三者之间的“互借”、“近借”之景。利用“借景”构建珞珈校园建 筑,不仅没有破坏这一带的自然风景,反而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带来勃 勃生机。工学院以珞珈山麓为背景,形成一幅镶嵌画,使原本平缓的 山体陡增钟灵秀气。布置在狮子山顶上的图书馆及文、法学院及山尾 的理学院,采用中国特有的琉璃大屋顶和西方的穹隆顶,不仅使山顶 景观更奇特,从东湖风景区的许多角度看,珞珈山麓的轮廓线更加多 姿多彩。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尊重自然、与自然融合渗透的“天 人合一”观。 n技术含量 n在20世纪30年代,钢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玻璃中庭、空间共 享、三铰拱等新材料、新技术,当时在西方建筑界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之中。而设计师们把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就成功地运用在武汉大学早 期建筑的设计上,不仅使珞珈校园的建筑体量保持了中国建筑的传统 特色,比传统建筑更加新颖、宏大、坚固,而且影响到中国的后来建 筑,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艺术价值精美绝伦 n尊重自然,融合自然,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n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着力营造珞珈校园的建筑群 n运用西方建筑手法,单体建筑造型宏伟高大、多姿多彩 n建筑装饰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相结合 n校园建筑与园林绿化完美结合 n建校之初,叶雅各先生亲自规划、引种、选种,在保护好 原有植被的同时,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 栽种树木30多种,另有花果树木30多种,造林面积近2000亩 。 n1933年9月,武大开始筹建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 树木园、英国皇家植物园和日本农林省林业试业场等处赠送 了800多种木本及草本植物,同时还从四川、安徽、江西、 云南、贵州等地大量引进种苗。 n抗战胜利后,在钟心煊、孙祥钟、叶雅各等教授的指导下 ,学校从峨嵋山、黄山、庐山、神农架等地及英、美、日等 国引进大量种苗,其中驰名中外的水杉就是他们最早从湖北 利川引进武大并繁育种苗扩散到国内外的。 n在新文科区外语大楼与湖滨宿舍区之间,还拥有22亩国内 外高校校园罕见、在亚洲也极为稀有的、具有亚热带特征的 壳斗科常绿阔叶青冈栎林。 n据不完全统计,今日武大珞珈校园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余种, 占武汉市种子植物的80以上;其中,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14科、30种,“ 百年古树名木”26株。除种子植物外,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等, 总计4门近900种。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 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 物园。事实上,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 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对外称“中国植物园协会”)的会员(称为“武大植 物园”)。另外,武汉大学已两次应邀参加世界植物园大会,并将最终成为 该组织的正式成员。 珞珈山的古树名木珞珈山的古树名木 国内最漂亮的大学建筑 蔡元培 中国最成功的建筑作品 张德山 武汉大学的建筑具有中国传统风范,但 又不是复古,而是和现代完美的结合,堪称 中西合璧的典范。 张锦秋 我在庐山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武汉大学新校 址风景很好,所以我一到这里来以后,就巴巴的要 求去看一下。果然我看了以后,觉得它虽然不能算 世界第一,也要算中国的第一了。 吴稚晖(1930.12.24) 校址之佳,计划之大,风景之胜,均可谓全 国学校所无。 胡适(1932.11.28) 风光迤逦,自然天成,为近世大学所罕有。 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代表团(1950) 我走了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大学,除了美国的西点军校可于 武大媲美,鲜有比肩者。 澳大利亚某前总理 我自己到过欧洲很多国家,也看到过不少名牌大学,我能 够补充说,武汉大学是世界最美的大学之一,也是最有活力和希 望的大学之一。 (俄)尼古拉斯米尔诺夫 我走遍了世界,武汉大学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 学。 好一个珞珈山,真是名不虚传啊! 我有幸来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这次武汉之行令我十 分难忘。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医学博士、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教授盖蒂谢克 (D. Carleton Gajdusek)(2001.6) TOP10:中国大学校园美丽排行榜 (文/北京科技大学 满井村) 1武汉大学:珞伽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 ;武测水院,咸归于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顿,创国立武汉大学之新风。 2厦门大学: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 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 3北京大学:北大之美,在夫燕园一景;燕园之美,存诸未名一湖;畅春园等,则 多不复存焉;理科楼群,更是风光难再;至若图书新馆,窃以为是清华设计大师欲 加害于北大之杰作。 4中山大学: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尽南国风光之妩媚;珠海校区,端庄大方,竭 规划方案之成果;梁求琚堂,邵逸夫馆,中大是全国高校获馈赠最早最多者。 5深圳大学:新兴建筑群体,设施齐全令全国名校汗颜;依山傍海,仿佛回到了美 国西海岸之新式大学园区。 6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 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最喜新图书馆,中西合璧, 科技与传统之结晶。 7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旧址,小巧玲珑,依稀可见旧都繁荣模样,虽是承袭金 陵女校风俗,胭脂气息略显隆重,仍不失为江南名校之典范。 8四川大学:西南名都,竹溪佳处,胜在望江楼;自然名胜,人文荟萃,融入新川 大。 9苏州大学:处江南繁华之腹地,携苏州园林之精巧,慕东吴大学之遗风,壮今日 苏大之声威;瑰丽精致,可圈可点。 10.青岛海洋大学:可能是国内大学具有西洋风格的最完美的建筑群,在毁灭性的新 建筑风潮中,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我对武大最深的印象,是她的风景;跟人提起武大时,我说得 最多的就是:武大是全国风景最漂亮的学校。 窦文涛:武大是全国风景最漂亮的学校 珞珈之美有二,一是宫殿式琼楼玉宇的层叠的校舍,二是衬托 珞珈山与狮子山的绮丽静谧的东湖。我看遍了国内外各大学的校园, 若论图书设备,比之武大好的有之。若论建筑比之武大美好者有之, 如果以一处天然的山水,开辟成一个“完整美”的大学校园,其间包 括50公里长的校园内的公路,和那巍峨的气象,再加上那张平整柔和 而优美的东湖,所构成的一幅学府图画,至少我所经过的地方,从未 见一个学校可以与武大比美的。 王道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物质化、立体化、空间化地“图解”出中国传 统教育理念,也预示着全人类大学教育的未来。笔者冒昧认为,武汉 大学早期建筑是世界上最美最好的大学校园,而不必在后面缀上“之一 ”的含糊之辞。不言而喻,笔者的“世界”只是笔者见过的世界。若有通 人,惠我教言,告知世界上还有哪些大学比武汉大学更美更好,我自 乐闻。 张良皋:国学传统 现代理念 樱花里的武大 如果非要给去武汉找一个理由,那就是武大;而非要给去武大找 一个理由,那就是樱花。原本朴质甚或庸俗的城市,搭上了樱花的美丽 ,变成了一个传奇,便有了一个欣赏的理由。正是这个虚幻的理由吸引 着我们这些年轻而冲动的青年们,不远千里,奔赴武汉。 世人皆言武大为中国大学美丽之冠,东湖畔的珞珈山为景致绝佳 之处。而有着浓厚中大情结的我,此次武大之行小心留意,品咂武大所 谓美丽之所在。 窃以为作为自然景观的武大之美,不外乎二事,一则为樱花;二 则为武大早期建筑。樱花之美见仁见智,而且作为一种传说式的浪漫, 带有了太多的主观倾向。而武大早期建筑之美,实实在在,为我称道。 所谓的武大早期建筑,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 校园建筑。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是一个时期,虽然风格迥然,但是 二者有种共通的气质。武大老建筑也是宫殿式,大气,白墙绿瓦,有鲜 明的民国遗风。第一眼看到武大的建筑,我就想到现在台北的中正纪念 堂,因为二者都是立体式、外观感觉是水泥浇铸,看不到砖块和台阶的 痕迹。 【武大vs中大】 除了虚幻的樱花与局部的建筑,其它的武大景致就很一 般了。珞珈山不过是杂草丛生,东湖也只是化外之景,校内新 近拔地而起的建筑也无声地破坏着整体协调性。武大的老建筑 给人年久失修之感,有些断壁颓垣,甚至有的瓦片摇摇欲坠。 就整个校园景观来看,有杂乱之感,比起康乐园正南正北的布 局逊色许多。在武大寻找“半山庐”,问行人过十个,但是无 人知晓,可见老建筑的声名也已经随着历史无奈的被尘封了。 相比之下,中大建筑也有很多不足。康乐园的建筑太小 家子气,跟石牌校园或者老武大的底气相比,是个缺憾,这里 不是宫殿,只是闺房。康乐园建筑布局过于局促,在相对狭小 的范围内建筑过于密集,没有移步换景的“可游性”。而且主 要建筑都地势平坦,同时也就失去了建筑的层次性,使得它们 只能处在一个平面上展现。还有一点就是康乐园的树,一方面 武大缺少了这份葱茏,但是中大的树过于葱茏,以至于建筑的 眉目已经被遮蔽,让人无法清晰的感知她们的容颜。 厦门大学: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文/余杰 “哪所大学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这一直是各所大学的大学 生们争论的一个敏感话题。 北大人常常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为骄傲,认为“湖光塔影”无与 伦比。作为一个北大人,我也长久地陷入在这种不可自拔的“自恋” 之中。清华的学子则以“水木清华”为荣,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不 知让多少人神往它比未名湖更小,却比未名湖更有名呢。 后来,我到了武汉大学,看了武大的樱花和东湖。我才感慨 说,单以景色而论,北大和清华绝对无法同武大相比。比起武大那 一大片云彩似的樱花和浩瀚无边如大海的东湖来,北大的未名湖和 清华的荷塘只能算是小水潭。于是,我便认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该是武汉大学了。 再后来,我到了厦门大学,我又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的感觉。公正地说,厦大的美丽又比武大上了半个台阶。武 汉大学有些太大,大得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厦门大学的尺寸是 适当的,它让人不至于自卑,又不至于狂妄。厦大后面是五老峰, 前面是大海。古人说:“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厦大人有福气了, 他们有山有水,也就有仁有智。 有人如此评介厦门大学的风景说:“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 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 之西。”幸运的是,有一帮厦大的小师弟小师妹陪同我参观校园,芙蓉湖和情人 谷是校园里的爱情圣地,如果在这样地方还不会谈恋爱,那可就太蠢了。而以 建筑论,校园内像建南大礼堂这样西洋风格和中式风格水乳交融的建筑比比皆 是,老建筑与新建筑均能和谐相处。而且厦大校园里的建筑远远没有北大清华 的那么密集,亦不像上海大学等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学那么新崭崭的而没有历 史感。没有花草的点缀,建筑就是死的,这是北方无法与南方比拟之处,北方 一到冬天便没有了绿色,而南国一年四季都是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于花 花草草自由地舒展地生长,每一株草和每一朵花都像在伴随你琅琅地读书呢。 鲁迅纪念馆平时没有开放,好不容易请来管理员打开门放我们进去。这 是一间陈设及其普通的房间,当年鲁迅使用过的那些家具依然完好无损。刚到 这里的时候,鲁迅很喜欢厦门的生活,略微有点腥味的海风,比起北国扑面的 风沙来,要亲切许多。鲁迅有心要做点事情,也积极准备给学生开的课程,只 是后来受到小人们的干扰,才不得不离开。在这间鲁迅自己做过饭的旧居中, 我不禁想,要是鲁迅一直呆在环境优美的厦门,一直在世外桃源般的厦门大学 当教授,一边任教一边写作,远离上海的纷扰和喧嚣,身体状况大概不会像后 来那样日渐衰败,他的寿命也会延长若干年,也就能写出更多的、更优秀的作 品来。这是鲁迅先生的遗憾,也是厦门大学的遗憾。 厦大旁边就是著名的南普陀。“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千 年古刹与百年名校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北大旁边也有圆明园,不过我对其一 点兴趣也没有那毕竟是皇帝老儿的私家园林;而厦大旁边的南普陀却对我 有吸引力尽管我是基督徒,但对这种普通老百姓寻觅信仰的地方,我是很 愿意去看看的。 走累了,我们在靠海的一个小店门口休息。坐在遮阳伞下,喝 着淡淡的啤酒,听着大海的潮声,看着雪白的沙滩,真疑心走进了仙 境。在这里读书,还不人人都成了诗人?身后是新修的环岛公路,公 路边就是胡里山炮台。炮台上至今还陈列着一门巨大的德国克虏伯大 炮。据说,这门大炮是清代末年从德国买回来的,屡建奇功,直到半 个世纪之后的抗日战争中,它还击中了来犯的日军军舰一艘。岁月沧 桑,大炮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静静地眺望着千年不变的海涛。 我们乘车沿着校园边上的公路行驶十多分钟,公路的一边是色 彩斑斓的民居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另一边则是大海粼粼的波光。这是 我走过的最有诗情画意的公路之一,比之珠海的情人大道更有韵味。 几分钟之后,我们便到了那片能望到金门岛的海滩上,当年炮战的战 场已是一派宁静而安谧的气氛。我想,除去希特勒等少数几个邪恶的 魔鬼之外,又谁会热爱战争呢?很快两岸就要实现三通了,昔日的“ 前线”必将成为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热土。我掏出手机来,有意思 的是,屏幕上的信息突然变成了“中华电信”大概这里已经处于彼 岸电信公司的信号范围之内了。真是“天涯若比邻”。 这所学校因为边陲的位置,因为私立的传统,不像北大清华那 样受人瞩目,也就拥有了某种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心态。这种心态 却与大学精神的本质最为接近。因此,厦门大学的美丽,不仅是景物 的美丽,更是精神气质上的卓异不群。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世界名校 ,厦门大学的气质最让我难忘。 目录: 北京大学 “一塔湖图”中的燕园 14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白、红、蓝 22 中国科技大学 科大科学进行时 3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精英”协和与协 和“精英” 36 武汉大学 山麓湖畔樱花梦 44 厦门大学 将浪漫进行到底 50 四川大学 因为古朴,所以美丽 58 中国海洋大学 时尚是一种学习态度 62 深圳大学 西洋景里的中国往事 66 中央音乐学院 我的乐章我谱写 74 北京电影学院 当一回偶像剧的主角 80 中央美术学院 圈里圈外的艺术梦 86 你不可不知的大学 92 大学谑语 94 不完美世界中的完美学校 98 卷首语 我的大学 02 博物你问我答 03 编辑部直通车 04 博物论坛 06 xx档案 10 娱乐版 102 新品盒 104 除了“文理工医,哪个方向属于你”之外,我们还别 出心裁地设立了两个更有趣的专题:一是“寻找中国最美的 大学”,在中国,每个大学都等于是一个大公园,有些循自 然而天成,有些依古迹而雕琢。把它们排列在一起,俨然是 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为此,我们千挑万选,最后在这个春暖 花开的季节,特别派遣了两支队伍分赴全国各地,在五所优 美的校园中徜徉拍摄,相当于为你提前“探班踩点”,勘察 校园的各个角落。哪个大学最美呢?也许你能从中找到自己 “心仪”的对象。 是厦门大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