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团干部的文化修养.ppt_第1页
培训资料:团干部的文化修养.ppt_第2页
培训资料:团干部的文化修养.ppt_第3页
培训资料:团干部的文化修养.ppt_第4页
培训资料:团干部的文化修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干部的文化修养 2013年8月4日 自我介绍 1996-2000 云南大学化学系 2000-2001 云天化股份车间(水富) 2001-2005 云南天盟农资(上海、广州、北京) 2005-2006 云天化股份团委(水富) 2006-2009 云天化集团团委(昆明) 2009-2012 云天化集团党工部、团委 2012- 团省委QQ:47884187 带着两个问题交流 1、什么是文化? 2、团干部的文化修养? 文化 什么是文化? 1、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创 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特 指精神财富。考古学用语。指运 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2、文明:文化 文化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有耕作、培育、 教育、发展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指“ 文治教化”。 “文”的本意为“在身体上刺 画花纹”。文为象形字,古文 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胸 部刻画有花纹,“纹”在身上 。 “化”字本意是“改 变,变化”。 “化 ”为会意字,像人一 正一倒,取其翻转变 化之意。 文化 其他的定义: 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及价值体系 叫文化。 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总和。 文化 自然科学:主要以研究自然界为主 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天 文学(建筑、工程、材料、测量、信息 、医学、药学、林业、农业、气象、地 质、地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为主。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 民族学、管理学 研究人类社会 文化 举例:平凡的世界 研究人本身 举例:仓央嘉措 n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 你的一丝气息。 n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 摸你的指尖。 n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 贴近你的温暖。 n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 路中能与你相遇。 n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 安喜乐。 文化 历史 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 的未来。 极而言之,人类只有一门科学,那 就是历史学。 文化 人文科学:以研究人自身为主要内容。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美学、 心理学、宗教。 研究人本身 文化 个体或群体行 为的驱动因素 价值追求情感体验利益驱动 六段修炼、三观四德 本我 自我 家我 互我 共我 无我非我 大我 小我 个人 品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 三观的提升过程 有个男人叫M,他要过河去和未婚妻F相会结婚,但两人一河相隔,M 必须要借船过河才能见到F,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船。 这时见一个女子L刚好有船,M跟L借,L遇到M后爱上了他,就问:我爱 上你了,你爱我吗?M比较诚实,说:对不起,我有未婚妻,我不能爱你 。这么一来,L死活是不把船借给M,她的理由是:我爱你,你不爱我, 这不公平,我不会借你的! M很沮丧,继续找船,刚好见一位叫S的女子,就向她借船,S说:我借给 你没问题,但有个条件,我很喜欢你,你是不是喜欢我无所谓,但你必 须留下陪我一晚,不然我不借你。M很为难,L不借他船,S如果再不借他 的话就过不去河与F相见了,据说这个地方只有这两条船。为了彼岸的未 婚妻,他不得不同意了S的要求,与S有了一夜情。次日,S遵守承诺把船 借给了M。 见到未婚妻F后,M一直心里有事,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向L和S借船 的故事跟F说了。可惜,F听了非常伤心,一气之下与M分了手,她觉得M 不忠,不能原谅。F失恋了,很受打击. 这时他的生活里出现了位女子E,两人也开始恋爱了,但之前的故事一直 让他耿耿于坏,E问M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她说,于是,M一五一十地把 他和L、S、F之间的故事讲了一遍。E听了后,说,我不会介意的,这些 跟我没关系。 故事讲完了,问题来了,请你把这 几个人排列个次序,标准是你认为谁最 好,谁第二,谁第三,第四,第五?这 个M男也算在内的。建议不要想太复杂, 也不需要考虑大众看法,你认为谁做得 好就是好 。 M金钱(Money) L爱情(Love) S性(Sex) F家庭(Family) E事业(Enterprise) 文化 党团活动 的类型 思想性 (价值观) 技能型 (利益) 娱乐性 (情感) 文化 文化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人与自身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科学 地 地 天 人 地 价值追求 情感体验 利益驱动 文化传统文化 五千年文明史 长江和黄河 农耕文化 饮食文化 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 1、饮食文化 生存的基本需要 舌尖上的中国 自然的馈赠 主食的故事 转化的灵感 时间的味道 厨房的秘密 五味的调和 我们的田野 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 2、饮食的地位 “尊”、“爵”、“鼎”、“宰相” 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 3、饮食的作用 杯酒释兵权、鸿门宴 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 4、泛饮食文化 工作饭碗 混饭吃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文化传统文化 儒 道 佛 文化传统文化 关系(侧重方面 ) 人性态度类比代表作 儒 家 人与人的和谐节欲入世粮店 (必需品) 论语 孟子 道 家 人与自然的和谐无欲出世药店 (治病) 老子 庄子 佛 家 人与内心的和谐禁欲忘世杂货店 (提高生活质量 ) 大藏经 华严经 金刚经 文化传统文化 阳明心学(陆王心学)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明代最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 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 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 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的思想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致知 文化传统文化 一、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明代以后就基本上走向了 儒释道合一的道路。 二、我们谈儒家、道家、佛家,其发展也有着不同阶 段的不同特征。比如,儒家到了宋代以后,面对佛 学的影响,就吸想收了佛学的哲辩思维,进而出现 了儒学的新形态宋学。明代以后,儒释道合一的 现象就特别的明显了,比如宋明理学。 孔子、孟子、董仲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 、王阳明 三、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关系是思考很 多问题、做很多事情都必须思考的。 文化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 弟子规(清) 小窗幽记(明) 菜根谭(明) 增广贤文(清) 6元本中华国学百部 文化传统文化 增广贤文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文化东西方差异饮食 饮饮食 根源 主食荤荤素饮饮料餐具 东东方定居 方式 稻谷偏素茶筷子 西方游牧 方式 小麦偏荤荤咖啡刀叉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1、文化根源 陆地文化 海洋文化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2、整体局部 群体与个体 东方文化:群体个体 宏观思维 西方文化:个体群体 微观思维 举例:地址、名字、中医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3、道德评判 羞耻文化 内疚文化 羞耻感:当别人对你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的 时候,你的感觉就是羞耻感。 内疚感:当你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由 此产生的对别人的负罪感和责任感。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4、社会治理 德治倾向 法治倾向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5、精神面貌 乐观 悲观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6、价值取向 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7、思维方式 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 文化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 文化 根源 整体 局部 道德 评判 社会 治理 精神 面貌 价值 取向 思维 方式 东方 陆地 群体 羞耻 德治 乐观 道义 求同 西方 海洋 个体 内疚 法制 悲观 利益 求异 文化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 五只猴子的故事 团干部的文化修养 n要有一定的思想 n要有优化的知识 n要有澎湃的动力 n要有过硬的能力 n要有浓烈的情感 n要有科学的思维 六位一体的文化修炼 思想(传统文化、西方先进思想、马列中国化) 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动力(价值追求、利益驱动、情感体验) 能力(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核心能力) 情感(欣赏心、关爱心、责任心) 思维(宏观思维、微观思维、理性思维)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一)德治的管理之道 1.“德治为上”是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 儒家的管理智慧可以用两个自来概括:“德治” 德治(1)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关键是内容) (2)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可吸收西方的礼仪) 2.“任人尚德”的用人之道 (1)大学“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2) “君子之德如风,所过者化”. 3.推崇德行不朽的做人境界 (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次之谓不朽 .” (2)儒家的“德治”之道还体现在对生命价值得终极思考上.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二)“以和为贵”的待人之道 1.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以和为贵” 2.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1)和而不同(内方:有主见,有傲骨) (2)和而不流(外园:讲包容,无傲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和”论语子路君子之和,和于义 3.“以和为贵”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安身立命之道 (1)和为立命之道:即内方外园的做人范式 (2)天人之间的和谐;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企业之间的 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事之间的和谐;人的内心情 感与理智的和谐。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三)恪守“中庸”的处世之道 1.中庸是和谐的艺术手段 (1)即以中为用的意思。中庸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 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2)“过犹不及” “中只是一个恰好的道理”。 中庸之道还被后世儒家概括为世界的普遍规律。认为它不仅体现了 事务发展运行的规律,也构成了人们实践必须尊崇的普遍原则。 儒家价值观: 和(处事的原则) 儒家有行为方式:中庸(处世的方法) 2.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中庸是管理之道,也是修行之道 中庸即平衡以达到和谐的管理的境界。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惠而不费:给别人利益,对自己没有损失; 劳而不怨做事任劳,还要任怨; 欲而不贪有欲望,不过分贪求; 泰而不骄心胸宽大,不骄傲; 威而不猛有威德,并不使人恐惧。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四)“正人正己”的修身之道 1.“修己以安人” (1)人生治事的逻辑:由内到外。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修身之道的意义在于率先垂范的榜样 效应 3.修身也是自我人生成功的心灵保障 以德律己是保护我们一生平安德护身符。 一 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博大胸怀 (五)“由道而德”的教化之道 1.有外在的 “道”向内在的“德”转化 孔子的管理之道概括为:“庶富教”三个步骤。 2.由 “道”而 “德”的柔性管理 (1)由道到德的过程是由外在的刚性到内在柔性的管理过程。 (2)由道到德的管理过程缓慢,但是影响深远。 3.儒家教化之道的实践运用 松下公司用儒家道德哲学思想培养教育干部。将儒家中庸 中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干部研修的目标。 (1)明德: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 (2)亲民:至诚无欺客户利益之上,和睦员工 (3)至善:为实现完美的目标努力 二 道家文化,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 (一)“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 1.由“天道”而“人道” (1)道是自然存在。人应该效法自然法则。 (2)儒家讲的德是人本身的德行 道家讲的德在自然法则中提出德行,必定是自然的。 2.“顺其自然而无为”的智慧 (1)道法自然是宏大的管理哲学理念。 (2)“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明),不为而成”。 3.新道家对“道法自然”的阐释 第一、自然地对待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第二、自然地对待他人(和平相处) 第三、自然地对待自己(摆脱物欲) 二 道家文化,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 (二) “为而不争”的竞争心态 1.水利万物而不争 (1)老子认为:自然的法则是“为而不争。” (2)为而不争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第一不勉强,不对抗规律第二 有志向,不求虚名(自解可能谬误)第三把握争何?不争何? 2. “为而不争”也是一种 “柔弱胜刚强”的韬略 (1)“为而不争”是一种柔弱之道:即不张狂、不刻意、不妄为 (2)为而不争是中国人处世和成就大事的韬略。柔弱胜刚强是水的 智慧。 (3)“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 “为而不争”的现代价值 该争的东西,要顺从规律;在争和不争之间保持平衡;不争不 该争的东西;不争面子;不争虚荣;在争与不争之间保持平衡; 学会不正,学会放弃,学会无为。 二 道家文化,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 (三)“虚其心”的治理之道 1.虚心是自我控制之道 道家主张:实不如虚。 管理之道首先是针对管理者自己的。刘永好 2.虚心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德行 空卑,虚怀若谷。虚其心还是一种美德。 虚心,才能容事,有容乃大。“将以不能为能。” 3.虚心更是一种由虚而静的治理手段 道家管理之真谛:虚而静 (1)管理: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是以其善下,故为百谷王。 (2)内控:以虚静之道,抵挡外物的诱惑,守持内心的安泰,从 追逐外在的贪欲的满足专项建立宁静恬淡的内心精神世界, 返璞归真,保持淳厚的天性,从而求得精神上的提升。 二 道家文化,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 (四)“正言若反”的管理思维 1.“正言若反”是阴阳相辅之道 (1)“正言若反”世界是对立的,但是在对立的同时又构成互补。这当中既 有处世之道又有管理之道 (2)攻守、进退、存亡、治乱、华实、厚薄、亲疏、利害、奇正、盈缺、 贵贱、尊卑等等。相对的大智若愚 2. “正言若反”是崇尚变化之道 (1)“反者道之动”“反动”对立之间的转化,东方智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 题。事务发展一定朝着想法的方向运动。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 “正言若反”还是和谐圆满之道 (1)“正言若反”西方称之为太极智慧。做事作人,圆满的境界一定是阴阳 同统一的。要学会两级思维。 (2)管理:恩威并使,刚柔兼济。 二 道家文化,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 (五)“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 1.清静是自然的本质 (1)清静是自然的一个原则?老子认为世界是清静的。 (2)生命是一种变化,但是生命的归宿是死亡,死是一种永远的清静 2.“清静为正”智慧的实际应用 (1)清静为正的智慧,是懂得管理之道从不强为。 (2)熵(热力学第二定律) 3.以清静之心做清静之事 (1)清静作为道家管理的根本之道,那末做为主体的人品应该具备什么 样的呢品格?成功的管理者在品德上一定要效法自然。无主观自执 之心,是清净无为的,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2)清静之道,是无为的管理,创造宽松环境。 三 佛教文化,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 (一)空观的生命境界 1.空观的大千世界 (1)三千大千世界 (2)以空观之“空:变化无常” (3)世界并无永恒 2.拥有空灵的人格 佛教自诞生以来就直刺人类的三个致命弱点: (1)贪欲(贪) (2)仇恨(嗔) (3)无知(痴) 3.不动心的把持力 (1)把持:守持而不动心 (2)惨悟空,因空而有灵性,因空而有定力 (3)因空而达到无我的境界 三 佛教文化,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 (二)诸法无我的伦理情怀 1.无我方可见世界的本质 (1)佛教三法印说 一是.“诸行无常”,即世上万有,变化无常; 二是.“诸法无我” 三是.“涅槃寂静”,即不生不灭,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三法印”中“诸法无我”最为重要,这是人生可以解脱的重要法门。 (2)佛家认为:常人视“我”为永恒不变的主宰者,是妄见。无我才是真见。 人达不到空灵境界,归根结底是太执著于“我”,太执迷于“我”,凡是以我 为原则,以我为取舍标准,以我为最终目的。 2.“无我”是关爱众生的德行 (1)这种功德要求人不能凡事都从自我出发,要多考虑别人。 (2)佛家强调一种众生情怀:每一个生灵都有存在的意义,要有护生的功德。 3.无我还是快乐之道 无我即放下,无我无烦恼,无我即快乐。一切烦恼皆有我生 三 佛教文化,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 (三)不二真谛的处世智慧 1.“自他不二”与普度众生的情怀 (1) “自他不二”是揭示自己和他人关系的真谛。众生在物质生活和思想 意识上是平等的。 (2)了悟“自他不二”的真谛就可以,视别人痛苦为自己痛苦,视别人欢 乐为自己欢乐。 2.“苦乐不二”与学会体验快乐 (1)“苦乐不二”是说苦乐关系可以转化:苦尽甜来;艰难困苦育汝于成。 (2)为人处世不论苦境、逆境、乐境、顺境,皆能处之泰然。 3. “心法不二”与自性内省的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