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企业家创业史第一讲.ppt_第1页
民国企业家创业史第一讲.ppt_第2页
民国企业家创业史第一讲.ppt_第3页
民国企业家创业史第一讲.ppt_第4页
民国企业家创业史第一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一、课程开设缘起 (一)企业家阶层很重要 中国改革开放启动,市场经济逐渐建立,企业家阶层 逐渐复苏,对于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越 来越重要。有人讲企业家是过剩经济中的短缺经济。企业 家是企业之帅、企业的灵魂,也是一国经济的发动机。附 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成熟的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是一个 国家经济体制成熟的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家经济: 二战后日本的腾飞: 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丰田家族 美国20世纪90年代10年的高速增长: 比尔.盖茨、韦尔奇、郭士纳、乔布斯 我国改革开放: 柳传志、倪润峰、张瑞敏、 李东生等 松下幸之助 本田宗一郎 但是,目前我们的现实社会情况不容 乐观。掌握财富三分天下:政治家(政 治权利)、知识分子(话语权)、企业 家(经济财富)。但是对于社会承担的 责任,或者说在当今社会应扮演的角色 ,对待财富的态度,对待人的态度值得 思考,有仇富的情绪有一定的原因。 这门课在一定程度上是回望中国百年 企业史或者是企业家的历史,了解被妖 魔化和边缘化的中国企业家。这群曾经 一度消失的历史男三号,他们的贡献从 来不为人所知。了解他们曾经达到的高 度。 看看民国那一代人如何处理上述问题 。 (二)从向西方看齐到回望自身(见贤思齐) 一百多年来,中国多灾多难,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 过程中,中国应该说逐渐西化,而且西化之风直到现在。而对于 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时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嗤之以鼻。因为 中国历史每代的成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多会被清零,用 IT的术语,就是给格式化了,然后大家从头再来,从零做起。中 国近代三代企业家,连同他们的经营方式、经验和企业文化,乃 至他们的精神、抱负,最后也都遭到了格式化的命运。等到中国 人再一次需要从事市场经济,培育自己的企业家的时候,基本上 只好从头开始,前辈的成果,仅仅剩下一点点的孑遗,其他的企 业家,只能从头摸索起,好像我们中国人,此前的百多年,都白 过了似的。 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民族自尊心逐渐增强,我们也有了回 望我们自历史的诉求。 从一味的学习西方,到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民国期间的这批 企业家身上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从另一个角度重新了解或者解读中国近现代史、民国 史。 首先,对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先辈要存有温情。百年的中国 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此外,我们要打破革命史叙事之下的历史叙述。重新思考革 命、改良、建设、资本家、剥削者等一系列概念。尤其是重新 思考企业家阶层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社会担当。 因为,以往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是 被遮蔽的一群人,他们的情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历史中应有的 位置。 革命伴随的是腥风血雨是巨大破坏 建设虽缓慢却又实在而持久的变化 但纵观近代史却是一个逐渐激进的过程,认为革命是天然正 义的是万灵的。 因此,通过重读、讨论民国这一辈企业家的历史,力 图使大家了解这个一度“消失的阶层”所创造的辉煌和 极具中国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精神,更有他 们的社会担当、社会责任。这都是我们的先辈曾经达到 的高度,而且应该成为我们后来者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 最后,以本课讨论对象为切入点使大家了解近代中 国百年民族企业的变迁,加深了解近代中国百年社会沧 海桑田般的变化。 (四)哲人培根讲“读史使人明智”,希望通过这门历史 类选修课能达到使我院学生开阔文化思想视野,提升人文 素养之目的。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为我院 学生日后创新创业提供若干借鉴。 但请诸位注意,我只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既 不是经济学层面的也不是管理学层面的。 (五)企业家的定义 观点一: 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创业者。代表人物有张维迎、毛蕴诗 。换言之,一类是所有者企业家,一类是职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持续期内的再创业者。 观点二: 凡是经营者都是企业家。(泛化看法) 观点三: 企业家是企业的创新者和风险承担者。企业家本应具有社会关 怀及责任感,否则只是一个富人,不能称为企业家。 汉语词典中的定义: 企业家:是指那些按照社会需要和盈利原则,经营生产和流通业 务,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动的卓越的企业管理者。 商人:以买卖商品谋利的人。 二、中国商人 (一)农业立国 (二)四民社会 韩非子:五蠹 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一)学者(指战国末 期的儒家);(二)言谈者(指纵横家);(三)带剑者(指游侠);(四) 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五)工商之民。五种人无益于耕 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这种价值判断很早就已经形成) 但商人在不同时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列举: 陶朱、猗顿、子贡 史记上有货殖列传 范蠡(前536-前448年) 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 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496年前 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 ,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 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 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 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 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 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 三致金,财聚巨万”。子号陶朱公。但他仗义疏 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 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 我国商业的楷模。 携红颜知己绝世美女西施游历于江湖之间。 猗顿: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原 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 。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 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 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 他:“子欲速富,当畜五(母 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 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 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 ,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 的巨富。晋商之祖。 三、挑战与回应:商战思潮的兴起 (一)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涌现了一系列的救 国思潮: 1.兵战 2.商战 3.学战 。 (二) (三) 四、我国企业家的百年沉浮 纵观19世纪末到21世纪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家 的成长经历曲折过程,我们简单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务运动时期至清末 以学习西方谋求富强的洋务运动,虽然不是全面彻底的改 革,而是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中融入一点资本主义的内容,但是 再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市场化发展方面功绩是显著的。同时也 催生了一大批的企业家:经元善、陈启源、郑观应、张謇等人 就是当时涌现出的开拓者与创新者。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1912-1949) 中华民国建立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现代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口贸易和外资竞争的锐 减,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的上涨,更是 为中国货币购买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 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及其培育了无数的成功企业家。如:穆藕初 、荣宗敬、荣德生、刘鸿生、范旭东、卢作孚、陈光甫等。 卢作孚 荣宗敬 荣德生 范旭东 穆藕初 陈光甫 历经四五十年的发展 ,中国本土终于孕育出了 一批杰出成熟的企业家, 他们创造的辉煌和极具中 国本土色彩的经营管理方 式、企业精神,更有他们 “实业救国”的社会担当、 社会责任是我们以后来者 应该了解的。 这些人也是本课所重点讲 述的。 第三阶段: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政权更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成为中国 企业家的停滞期,乃至企业家阶层不复存在,这也正是为什么叫寻找一 个下落不明的阶层。 这是因为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市场机制不 再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财务计 划等都是国家计划的具体延伸与执行,企业的管理者也成为政府官员的 延伸准官员或企业官员。市场机制的取消使中国在某种意义上不复 存在真正的企业,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市场体制中的企业家也就不会 存在了。 准确的讲,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战争时代是必要的,但对于企业 家的成长非常不利,因为计划经济不需要创新,不需要冒风险的企业家 ,计划经济是企业家成长的桎梏。 第四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 简单说一下: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中国的企业家从冬眠中苏醒,在我看来,是重新生长 ,民国那一代企业级的精神脉络完全被斩断。 又简单分为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第一阶段的早期企业家:步鑫生、禹作 敏、褚时健等,特点:快速崛起又快速跌落 90年代以后第二阶段的企业家,较为成功:柳传志、 李东生等。 五、民国企业家的几个基本来源 (一)绅商型 以张謇为代表,这一类型一般拥有科举功名,官场背 景,属于地方头面士绅,所以张謇把大生纱厂的性质定为 “绅领商办”,以区别于“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是民 营企业的早期形式。第一代绅商型企业家可以包括同属“ 状元办厂”的苏州人陆润庠,以及北方的周学熙,南方的 孙家鼐、孙多森父子和严信厚、严子均父子等人。 过渡性特点很明显。 (二)商人型 以荣家兄弟为代表,他们从开钱庄学徒到自己开钱庄, 在办厂之前只有纯粹的商人身份。叶澄衷、鲍咸昌、宋炜臣 、曾铸等都属于这个类型,“五金王”叶澄衷、商务印书馆创 始人鲍咸昌、夏粹芳也和荣家兄弟一样,在上海做学徒出身 。 (三)买办型 早期的朱葆三、虞洽卿和后来的刘鸿生可以代表 ,他们虽然都是买办出身,但在掘得第一桶金、完成原 始积累以后,他们投资办企业,已完成买办身份的转换 。“买办”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中性词,类似今天外资企业 的高级白领或金领,并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政治符咒。 这一类型早期的代表还包括朱志尧、王一亭及徐润、徐 叔平父子等人。经济史学者严中平在中国棉纺织史稿 中说,“买办不独拥有创办现代工厂所必须的大量资 金,并且拥有创办现代工厂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洋务知 识,而这却是一切官僚、地主、高利贷者等等土财主纵 使花费巨额资金也是无从购买的。” 买办 在很多教科书和历史读本上,买办是一个遭人鄙视的 贬义词,对它的定义上这样的:“外国侵略者从雇用买办从 事侵略的活动中得到好处,逐步形成为一种代理制度,这 就是买办制度。以后外国侵略者与中国人打交道都照例无 色代理人,而那些为外国侵略者服务并甘心充当他们代理 人的中国人,如为军阀向帝国主义外债、买军火经手人, 在帝国主义同发动政府之间担任穿针引线、谈判卖国条约 的政客,以及贩卖帝国主义腐朽和反动文化的掮客,都成 为买办。”被赋予了广泛的意义,成为极不光彩的帝国主义 奴才和爪牙。 买办,compradorkmprd:,原本是 葡萄牙语,用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跨 国企业里的中方职业及令人,在当年上 海陪翻译成康摆渡,谓买办介于华洋人 之间以成交易,犹籍糠片的摆渡之用, 既表示其桥梁作用,又含买办赚钱之轻 而易举。 (四)回母土创业的海外华侨 包括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张振勋,南 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永安公司的郭乐、郭泉兄弟,以及先施公 司的马应彪等人。 (五)知识型 代表人物有范旭东、穆藕初、卢作孚、以及陈光甫、周 作民这样的金融家。他们或是留学美、日,或自学起家。他 们在创业前没有官场背景,没有从商经历。他们的企业不是 家族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企业家阶层 中他们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 其中的许多人甚至算不上是资本家。 胡氏毕竟没有投资新式企业,并在改良工艺、提高品质等方面做出新 的努力,所以算不上是一个企业家,只是一个流通领域的商人。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 溪县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字雪岩, 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 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 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 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 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 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 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 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中 法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加上 官僚压榨,胡雪岩最终破产,客死杭州。 为什么不选胡雪岩? 同时,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不在曾经辉煌一时 的晋商与徽商也不具备企业家的精神,他们都只是传统 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简单地 说,他们不过是旧式商人。 而“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声名显赫的盛 宣怀、唐廷枢,他们或是官商,或是买办,最终未能超 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代的门槛。 但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 则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正是他们代表了近 代的方向。 官商帮国家 办事的同时为自己谋私利,实际上就是 官商勾结,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一个官商情节,辛辛 苦苦做市场不如通过贿赂搞定某个官员,拿个大项目房 地产高铁等。商依附于官,官商勾结,产生腐败。 西方工商业立国,官就是官,商就是商。 六、民国企业家的几个特征 (一)经济创造力 就是敢于挑战风险、勇于掌握新事业机会的创业精神 ,这是企业家的内在驱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缺少类 似的冒险、开拓、创新等因素。 (二)核心价值观 实业救国、工业救国、民生救国、棉铁救国等理念曾 风行中国,胡厥文中学毕业就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14 年考入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时,他认为机械是工业之本 ,于是选择了机械系。1918年毕业后他抱定一不做官,二 不从教,终身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企业的凝聚力往往建立 在企业家引导的核心价值之上,而并非完全依赖外在规章 制度的约束。 (三)社会责任感 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重视社会信誉,以服务社 会为自己的最高选择。“永久黄“团体制定的“四大信条 “,民生公司在抗日战争特别是宜昌大撤退中的巨大 牺牲和出色表现,都是最好的证据。“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 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 一寸便是一寸。“这是张謇的名言。荣德生的座右铭 是“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卢作孚信奉的 是“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 (四)管理制度化 现代企业不是旧式作坊,不是手工生产,而是 组织起来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从生产到经营,如果没 有制度规范,一切无从谈起。大生纱厂创办之前,张 謇就制定了厂约和一系列章程,早期得到了较好 的执行。穆藕初则率先引入美国最新的科学管理法, 并使之本土化。各企业先后引入以严格核算为基础的 理性化的簿记制度,包括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他们相 信专家的作用,对新机器、新技术、新人才有了相当 的认识,以工程师制代替了最初的工头制。尽管他们 的企业在管理上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抗 日战争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