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第四讲书法篆刻.ppt_第1页
2010级第四讲书法篆刻.ppt_第2页
2010级第四讲书法篆刻.ppt_第3页
2010级第四讲书法篆刻.ppt_第4页
2010级第四讲书法篆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鉴赏第四讲 书法 篆刻 授课人:葛庆梅 一、概述 v1中国书法的特点: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一种“有意味的 形式”。 v2中国书法的类别: (1)按字体分,有篆书、隶书、楷书、行 书、草书。 (2)按字迹显示的材料分,有甲骨文、金 文、简牍书、石刻文、纸本书等。 (3)按书法风格分,有王(羲之)体、欧 (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 体、苏(轼)体、赵(孟頫)体、董(其 昌)体等 (4)按书法的幅式、形式分,有中堂、斗 方、条幅、条屏、对联、横披、扇面、册 页等。 书法三大要素:结构、用笔、章法 v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 式。 v一副书法作品,除了具备文学基 础外,还追求音乐的节奏、舞蹈 的姿态、体育的动感等“字外功夫 ”,中国书法融会贯通了其他艺术 门类。 幅式: 祭 祀 狩 猎 涂 朱 牛 骨 刻 辞 西周大盂鼎铭文 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文 篆书 v发展:甲骨文是我们现在见到的 最早的篆书,也是最早的成系统 的汉字。到商周时期出现金文,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石鼓文、简牍 书、帛书等,这些都属于大篆, 秦以后篆书经过统一规范称小篆 ,又称秦篆。 秦 石 鼓 文 秦 峄刻石碑 篆书特征:笔法单纯;字体略长;章 法变化。线条粗细均匀,圆润如玉箸 ,挺劲如钢筋。 v篆书名作 v西周散氏盘铭 西周 虢季子白盘铭 v春秋 侯马盟书 秦 石鼓文 v秦 虎符 清 邓石如 唐诗集 句 隶书 发展:隶书萌芽于战国时代,经过秦 、西汉时期的发展演变,到东汉时代 已经完全成熟。 特征:点画;结体;章法。横向取势 ,左右舒展,字形一般偏扁。字中常 带有一个长撇大捺或带波折(呈蚕头 燕尾式)的横画作主笔,给人以纵逸 雄强的审美感受。 隶书名作: 东汉石门颂 东汉 乙英碑 东汉礼器碑 东汉 西岳华山 庙碑 东汉曹全碑 东汉 史晨碑 东汉张迁碑 清 何绍基五 言联 曹全碑 特征:点画;结 体;章法。横向 取势,左右舒展 ,字形一般偏扁 。字中常带有一 个长撇大捺或带 波折(呈蚕头燕 尾式)的横画作 主笔,给人以纵 逸雄强的审美感 受。 东汉 张迁碑 楷书 v发展:楷书萌生于东汉,从魏晋 开始取代隶书而成为通行的正体 汉字,到唐代达到完全成熟。 v“唐揩”被后人视为楷书的经典。 唐碑、魏碑是两类不同风格的楷 书。 特征:点画精到、 结字方正、章法规 整。字形规范严谨 ,点画更加丰富多 彩。形成了“永字 八法“,起止三折 笔,运笔在中锋, 是楷书的典型笔法 。一直作为官方正 体沿用至今。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名作 v 初唐 欧阳询 化度寺碑 初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 v初唐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中唐 颜真卿 颜勤礼碑 多宝 塔碑 v中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元 赵孟頫 三门记 颜真卿 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元 赵孟頫三门记 魏碑代表作 张猛龙清颂碑 魏 碑 v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 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 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 v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 作品,他们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 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v和南朝碑刻相比, “南书温雅,北书雄健” ;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 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 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行书 v发展:行书又称“行狎书”,是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 体。是楷书便捷化的书写形态 。 v行书萌生于东汉,成熟于东晋 。 特征:点画或减或连; 结字规整中求变化; 行书章法,竖成列而横 不成行,讲究行气, 注重字与字上下之间, 行与行左右之间的顾盼 , 布局上显示出率真和自 然。 即骨在肉中,趣在发外 。 行书名作: v兰亭序王羲之给兰亭诗集所作的 序言, v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v祭侄文稿唐朝颜真卿书 v黄州寒食诗帖苏轼 v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唐朝李邕撰文并书 v苏轼重九词董其昌书。 黄 州 寒 食 诗 帖 苏 轼 草书 v发展:草书的发端可追溯到秦以 前,但草书真正成型并趋于成熟是 在汉魏晋时期 v特征:点画简;章法变;结构活 。 唐 怀素自叙帖 宋 黄庭坚诸上座贴 草书名作: v(晋)王羲之十七贴 v(唐)孙过庭书谱 v(唐)怀素自叙贴 v(宋)黄庭坚诸上座贴 v(明)祝允明春日醉卧诗卷 篆 刻 一、篆刻的含义 v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统称。印 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 刻,故称篆刻,它是中华民族 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 二、篆刻的历史 v早在奴隶社会,印章作为交接凭信的一种 工具,与社会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春秋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政权的发 展,印章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唐代已有 文人的斋号印出现,宋代文人画兴起,画 家开始在作品落款时盖上自己的印章以增 强作品的艺术性,但宋元时期文人画家几 乎都是不会镌刻,他们写好印文,然后请 高手匠人镌刻,直到明清时期,文人才真 正介入篆刻创作。明清时期进入印章的高 峰期,与秦汉印章并称为篆刻史上的“双 峰” 。 三、印章的历史名称 v玺秦代以后,玺为皇帝专用 v印秦汉时期官方印章统称印 v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被 称为章 v印章汉武帝时期开始印和章连称. v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称印信 字 丞 之 印 ( 汉 ) 四、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v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铜、 象牙、陶、骨、石等; v治印的技法归结为三法:篆法、刀法 和章法 v工具:刻刀、笔墨纸砚、砂纸、镜子 、刷子、拓包等; v印石:青田石、寿山石、冻石、鸡血 石等。 篆刻常识 v1学习篆书是篆刻的基础,参考书有说 文解字、金文编等。 v2章法是篆刻的核心。“六法论”中的“ 经营位置”在此适用(疏可走马,密不通 风)。 v3刀法是完成篆刻的手段:冲刀法、切刀 法、单刀、双刀。 v4篆刻的阴、阳文:阴文又称白文,即红 地白字;阳文又称朱文,即白地红字。 跟踪练习 v填空题: v1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 字是_。 v2唐代楷书达到完全成熟,楷书名家辈出 ,风格多样,显示了楷书发展的最高成就, 所以_被后人视为楷书的经典。 v3唐以后楷书作为“正体”为历代所重, 元代_是唐以后最有影响的楷书名家 。 v4明朝初期,朝廷应用文书,多用规整的 小楷,楷法精到纯熟,被称为“_” 5伊秉绶是清代人,以擅写_书而著名 . 6楷书发展成熟以后,出现了名垂后世的 楷书大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欧颜柳赵 ”四大家是指_、_、 _、_四人。 7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书,先写 后刻,故称篆刻。 8、治印的技法归结为三法,即_刀法 和_. 9篆刻中的阴文又称_文,阳文 又称_文。 元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明永乐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 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 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 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 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