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ppt_第1页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ppt_第2页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ppt_第3页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ppt_第4页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学 概论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v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v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v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和制式 v第四节 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 v第五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v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v二、电视的发展与发展 v三、当代广播电视概况 返回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 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利用 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相继成功,从而一步步 推进导致了广播的诞生。 1865年1928年是广播的初创时期 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证明电与 磁能互相感应;孕育了电磁学的诞生 。 v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并 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 v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在电磁波 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 v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 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 v 意大利发明家卡格列谟马可尼(1859- 1905)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藩 诺维奇波波夫(1874-1937)真正使无线电 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他们分别独立制成 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 线电收发报机。 波波夫发明的无线电报接收机 马克尼首次跨越大西洋通信架设的发射天线 马克尼 无线电的发明,实现了人们远距离传播信息的 愿 望,但它只能传播电码符号。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 匹兹 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奥布利费森登(1866- 1932) 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 德福雷 斯特。 1906年12月25日-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 v 随着广播发射与接收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各类 不同性质的实验性广播电台相继出现. v 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呼号为 KDKA)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 台。(1920年11月2日开始播音) 听众用耳机收听无线电的首次广播 v世界各国也先后开播广播电台.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 数量猛增,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 趋向多样,社会各领域的斗争、生产 、生活得到全面反映。 二次大战中,广播为战争服务, 各国尤其重视对外广播。战后广播进 入全盛阶段,成了现代新闻传播的主 要媒介。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出现了 评论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 等。其作用日益增强,社会影响不断 扩大。 1930-1970年,是广播发展成熟时期。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1933年通过无线电广播作 了四次“炉边谈话”,成为美国政治史上重要事件 和广播史上的里程碑。 美国广播从为商业服务转向更多地为政治服务。 美国的无线电广播从20年代的500多座发展到 50年代后期的3380多座。 英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将近有40座广播 电台,能覆盖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地区。 日本在二战结束时全国有42座广播电台和44座 临时性的转播台。 各国的对外广播迅速发展。 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调幅广播、调频广 播、立体声广播并存。广播种类趋向多样化。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台数量猛增 进入本世纪70年代,由于电视传播的逐渐普及,广播 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许多国家(地区),广播 的收听率明显下滑,严重威胁着广播电台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开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注意 力集中于下列几个方面: 注意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 等。 重视对“黄金时间”的合理利用; 办多套节目; 办多种语言节目; 办专业台广播; 加强对外广播。 返回 1970年以后,是广播的竞争时代 二、电视的发明 发展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和广播发明一样,它凝聚着众多科学家 和从业者的心血与智慧。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 化学元素硒。 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 了硒元素的“光电作用”特性。 v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 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 线电图像扫描盘。 v 1906年,澳大利亚电气 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 出放大的电子管,这对无线 电放大技术和电视的发展至 关重要。 电子管 v 1907年,俄国教授罗津格得到设计世界上 第 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特许权。1911 年,他又研制成功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 模型,用它显示了简单的电视图像。 v 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 兹华伊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 组合电视画面,可以取代由许多光电管组成的 摄像屏和笨重的机械转盘,为电视摄像机的设 计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制造 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 备,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 贝尔德和他的机械电视系统 贝尔德的机械电视(1930年) 返回 v 1928年,美国有30多个公司在从事电视研究 ,有12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在做试验性的电视广播 。 v 1929年秋,英国开始实验性电视广播。 v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 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 ,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11月2日,英 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正式播送电视节目 ,这一 天被视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v 随后,其他各国也 都相继进行电视节目的 发射与接收的研究,并 试播电视节目。 12英寸电子管电视机 v 二战爆发,使得世界各国刚刚开始发展 的电视广播事业限于停滞状态或者一度中 断。(全世界仅有六家)。 v 电视事业在战后又迅速发展起来 。 v 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1954年试验成功并正式广播)。 v 1956年,磁带录像机问世,从此电视节 目制作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1957年法国奢侈品的电视机 三、当代广播电视概况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v 1962年,美国“电星一号”(Telstar I)的发射成 功,它是世界上最早用来传播电视节目的通讯卫星。 1969年7月20日, “电星一号”对整 个登月过程进行转播, 世界上49个 国家,共计7.2 亿人口收看了这一 节目。 通信卫星使广播的传播技术发生划时代的飞 跃。它提高了广播传输的质量,开始了远程传 输的通路,使广播特别是电视广播冲破单纯依 靠微波中继传递的局限,飞向太空传遍世界。 返回 v 在电视无线广播发展的同时,有线电视(电 缆电视)也发展起来。由于它的频道多,选择性 强;受自然界干扰小,图像、声音清晰发展前途 十分广阔。 国际间的短波广播及卫星电视斗 争十分激烈,各主要国家都在竞相增 强自己的广播发射功率,设立转播站 ,发射或租买电视卫星,改进宣传策 略和手法。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 二、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 返回 无线电广播用的最广泛的是中波,中 短波、短波和超短波、微波等频段。 一、无线电波的分类及其应用 我们通常按照传输方式分: 通过无线电微波传送的,叫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 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的,叫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 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 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onlinebroadcasting) 。 按照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按照技术标准: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返回.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 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 机、电视机的接收天线,主 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 空间传播等主要方式。 二、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方式 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 1、地波传播 2、天波传播 由电台发射到空中的无线电 波,电离层能将其反射折回地面 上来。这样,无线电波就能被远 离发射台的收音机所接收。短波 主要是靠天波传播的。 为了使电波传播的距离更远, 通常采用定向发射,即发射方向 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发射的方 向不同,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 越高,传播的距离越远。 v 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 台直接传到接收机 。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 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 。 3、直接传播(空间波传播) 天线越高,传播距离愈 远,在视线距离内,电波传 播的损失较小,信号较强。 为了扩大电视广播的覆盖面 积,电视台都把天线安装在 几十米乃至几百米高的电视 铁塔上。 中央电视 台电视塔 405米 东方明珠 468米 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 (高550米) v 单靠增加高度来增 加传播距离是有限的 ,为了解决电视广播 较小的覆盖范围和辽 阔的收看地区之间的 矛盾,近几年用卫星 加有线电缆传递已成 为广播、电视节目传 递的主要方式。 4、卫星传播 返回 信 号 源 调 制 器 混 合 器 放 大 器 分 支 器 分配 器 主干线 TV TV 5、有线传播(闭路传播) 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和制式 v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 广播电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 仅受到社会系统中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 响,也对社会系统发生作用。在不同的 经济社会环境中,由于国家体制和政策 的不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不尽相 同的制度。 1、国营制度型(国家拥有和经营型) 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 、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 部门负责管理。国营制度型电视传播,一 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舆论 机构。 这一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国 家不直接参与管理,电台电视台既不为政府 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而是国家特许 的 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 理。 2、公共制度型(公共机构经营型) 3、商业制度型(私有商营型) 电台、电视台(网)由财团(或个人)控 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进行宏观管理,这 类电台、电视台的传播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 收入,广告收入的费用多少,取决于“视听率 ”的高低。 v 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 目时所采用的特定规定和技术标准。在电 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 、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 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 色电视制式的不同 。 二、 电视传播的制式 v描述彩色的三个基本物理量:色调、色饱和度、 亮度 v彩色电视的三基色 红 绿 兰 v彩色电视的发送,是利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把三 基色信号转换成亮度和色度信号,这种编码方式 称为彩色电视的制式。 摄 像 发 射 信 道 电 视 机 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 三种: 1、NTSC制 2、PAL制 3、SECAM制 这三种制式的产生,是60年代美、德、法三国 在技术上激烈对抗的结果。三种制式并存,给节目 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不同制式的彩色节目不经制式 转换处理,彩色会全部失落、变成黑白图像,而且 噪波也多。为了确保节目质量,在对外交流节目时 ,首先要弄清制式,然后用相应制式的收录设备进 行使用。 返回 三、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浪潮 v节目的制作、传输、接收三个重要环节的数字化 : v制作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v传输环节:地面无线、有线网、卫星直接接收。 v目前主要以推进有线电视整体数字化转化,即配 置机顶盒。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与广播电视学 v一、什么是广播电视 v二、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v三、广播电视学的体系框架 v四、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 v五、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方法 返回 我们现在所称的广播电视包括这样一些类别: 广义的广播 声音广播 电视广播 无线广播 有线广播 无线电视 有线电视 返回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 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学是在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 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广播电视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不同认识 领域: 1. 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2. 广播电视的制作和发布系统。 3. 广播电视的内容。 返回 二、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三、广播电视电视 学的体系框架 广播电视节目分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评论学 广播电视教育学 广播电视文艺学 广播电视语言学 广播电视采录学 广播电视编导学 广播电视学 返回 从微观到宏观,可分以下四层。 第一层次:节目研究,它构成广播电视 节目学。包括:节目系统、节目结构、节目 分类、节目美学、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传送和 发射等。 第二层次: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 和接受者。这构成广播电视人才学和广播电 视受众学两个分支。 第三层次:研究广播电视事业系统。 第四层次:研究广播电视与外部环境的 关系。 返回 四、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 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广播电 视学的理论基础,作为研究的指南。 其次,要注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怎样迅速准确的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以获 取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也是广播电视学研究 的基本课题之一。 第三,要运用一些研究学问的具体操作方 法。 返回 五 、广播电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广播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