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区的响应 1、武昌起义 (1)起义时机的成熟 首先,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增长较快,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家,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进步的社 会力量。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工业城市,资本主义比 较发展,交通又比较便利,这更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 件。 其次,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使起义具有相当 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两湖地区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残酷压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第三,革命党人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 会党和新军是辛亥革命的两支基本队伍。 武昌起义前几年间,革命团体屡遭破坏,却能始终保持元气,愈加迅 速地发展革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革命党人做了比较踏实的工作,积 蓄了比较充足的力量。 共进会与文学社功不可没。 共进会和文学社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发动起义,经过协商, 在1911年9月正式联合,成立了统一领导起义的机关,推文学社领导人蒋 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他们拟定了起义的详 细计划,并推举共进会的刘公为未来的军政府的总理,孙武任常驻政治筹 备员。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 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 ,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 十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 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 谘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都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黎元洪(18641928) 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 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 投靠张之洞,在湖北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 军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 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 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 袁世凯篡政后,仍任原职,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 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被任为院长。反对袁复辟帝 制。1915年袁称时,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次年6月 袁死,黎继任大总统,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与国务 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 勋驱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直系军阀支 持复任总统。次年又为直系所逐。晚年投资实业。 (2)首义告捷与湖北军政府成立 1911年10月9日晚,武昌城内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后队熊 秉坤等首先发难。经过激战,第二天黎明,起义军占领督署 ,控制全城。同日,汉阳新军在革命党人率领下起义。十月 十二日,起义军光复汉口。三日之中,起义军占领了武汉三 镇。 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十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和湖北省 谘议局议员组织政府,议决以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都督,立究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总长。 为了处理当时的紧急军政事务,革命军组织了一个临时 的谋略处,担负起实际的领导责任。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 布废除清朝皇帝年号,称中国为中华民国;号召各地响应起 义,推翻清朝统治,“永久建立共和政体”;制订了体现当 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鄂州约法。 2、各省响应革命和立宪派、旧官僚在各省夺权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短命政权 湖南和贵州是这一类型。在这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 级革命派发动了群众性的起义,推倒了旧政权,建立了以自 己为主的政权。但是他们的政权不能保持下去,不久就被资 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反革命政变所篡夺。资产阶级立宪派在 起义胜利声中表示和革命派合作,但随即就充当了扼杀革命 派的凶手。 (2)资产阶级立宪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权 云南、浙江、四川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力量,也有资产 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二者间没有像湖南、贵州那样发生流血 的冲突,而是合作地进行了起义和独立运动。 因为立宪派愿意参加推翻清朝的统治,所以革命派和立 宪派的合作是有基础的。但是革命派没有能在这种合作中掌 握领导权。虽然在省内局部地区建立了以革命派为主的政权 ,但就全省来说,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立宪派,革命中产生的 政权也就直接落到了立宪派的手里;而且由于立宪派也没有 能力保持自己的政权,一些代表旧势力的实力派迅速地利用 局势,取代立宪派而成为当权者。这是第二种类型。 (3)假革命党军阀和流氓政客 在陕西和山西,革命后的政权直接落到类似于前面所说 的浙江的朱瑞那样的军人手里。在革命前他们在军队中的地 位并不高,他们沾过革命党的边,靠革命而起家,成为割据 一省的当权者。 (4)旧巡抚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 这一类是,原来的当权者,即清朝的地方的军政长官, 在当地的地主绅士的拥戴下,摇身一变,变成了新政权的首 脑。 (5)“不准革命” 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后,首义地区武汉、中部同盟会所在地上海,都 在酝酿组织中央政府。 经过双方妥协,决议各省代表赴武汉商议组织临时政府事 ,但每省仍须留一人以上于上海,为“通信机关”。十二月二 日,江浙革命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们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 在地,但在政府的人选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29日,十七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根据孙中山的 提议,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发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和告全国同胞书。 宣言提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任务为“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 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 1月3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同日,孙中山发 布各部总长、次长名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总长即国务员,共 九人。他们是: 陆军总长 黄 兴 海军总长 黄钟英 外交总长 王宠惠 司法总长 伍廷芳 财政总长 陈锦涛 内务总长 程德全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实业总长 张 謇 交通总长 汤寿潜 1月28日,中华氏国临时参议院成立,次日举林森为议长。 2、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在政治方面有: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居住、言论、出版、 集会、信仰之自由等私权,各民族所享之权利,所负之责任,“应一 视同仁,无偏无党”;禁止买卖人口和华工,禁止使用奴婢;各级政府 停止刑讯。 经济方面有:保护和奖励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奖励华侨在国内 投资,废除了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 教育方面有:学校中不拜孔子;学校中不读四书五经,禁止使用清政府 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增加实业、实用 知识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社会生活方面有:提倡以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取消官场中原 来的繁琐的礼节,宣布凡政府官员都是人民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 革除官府中“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内一律以官职相称,社会 上 称先生、君;禁止蓄留发辫、赌博、种植和吸食鸦片,劝禁缠足。 三、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与袁世凯窃夺政权 1、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扶植 2、“南北议和” 3、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国 4、临时约法的颁布 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为了防范袁世凯担任总 统后实行专制独裁,提出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项条件。临时政府派蔡元培率领专使团北 上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南京就职,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机构 ,人民的权利等内容: 中华民国的权利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一律平等,享有各项自 由和权利,以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和法院行使统治权,参议 院为立法机关,选举总统并立法,国务员辅佐总统组成行政机关 ,行使行政权,法院为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独立审理案件。 袁世凯表示拥护临时约法,但坚决不肯南下就职。他表面 上对专使团表示愿意早日南下,但暗中指使部下在北京、天津、保 定等地发动兵变,制造暴乱,纵火抢劫,暴乱故意波及到专使的住 处。袁以此作为他不能南下的借口,称北方秩序不易维持,不能离 开北京。南方的许多人包括一些革命派主张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 京就职和定都北京,最后经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总统,组建新政府。 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 败。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局势和“二次革命” 1、资产阶级各派系活动与国民党等党派的成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中国政府舞台上 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与北洋军阀三大政治势力并立的局面 。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分裂的局面。 孙中山搞实业去了。 宋教仁则提出了政党政治。 章太炎也从同盟会分裂出来,组成“中华民国联合会” 。 所以,辛亥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重 新调整与组合的局面,各种名义的政治团体纷纷出现。这其中虽然包 含着争取民主制度的斗争,但主要是争权夺利的斗争。 同 盟 会:由宋教仁主持 中华民国联合会:章太炎组织 民 社:孙武等联合湖北籍的官僚和立宪党人,以 黎元洪为领袖 共和建设讨论会:汤化龙主持 共 和 统 一 党: 国 民 协 进 会: 1912年4月,临时参议院搬至北京后,各派政治团体为争取议 会中的多数席位,便又进行了改组合并,形成了几个较大的政党。 (1)国民党 (2)共和党 (3)民主党 2、袁世凯的反动活动与二次革命 (1)第一次国会选举与“宋教仁案” 宋教仁 (18821913) 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等 组织华兴会。后去日本,曾主办 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同盟会成 立后任湖南分会副会长,后又任 民立报主编,积极宣传西方资产 阶级的议会政治,是一个有才干的 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 2、袁世凯的反动活动与二次革命 (1)第一次国会选举与“宋教仁案” (2)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宋教仁案与善后借款,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但对于是否要对袁世凯发动所谓的“革命”,革命派有 不同看法。 讨袁军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不可挽回地失败了。 五、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因此 就不能识别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放过了主要民族敌人帝国 主义。革命党人不仅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而且还幻想得 到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对于封建势力,革命党人 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却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彻底摧毁 旧的国家机器,结果是袁世凯反动政权代替了清王朝。 1、失败原因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也不 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虽然他们也曾联 系过同农民、手工业者有密切联系的会党和新军,但对于广大 农民和手工业者,几乎没有做任何广泛的、深入细致的发动和 组织工作。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 强调“有秩序革命”,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越轨”行 为,不仅束缚了群众的手脚,甚至还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上,因 此失去了群众,孤立了自己。毛泽东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 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第三、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在 革命胜利发展时已经四分五裂。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武器,来 制止革命党迅速而普遍的妥协倾向,甚至有不少革命者转化为 新官僚、新军阀和新政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革命者, 力图挽救垂败的革命,未能获得成功。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 装,他们缺乏决心和勇气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因 此,他们不能不向掌握反动武装的袁世凯迁就和妥协。 2、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赶跑了 皇帝,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第二、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主义致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买卖合同协议范本下载:依照规格书销售合同
- 2025年眼科常见眼部疾病鉴别诊断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知识考试答案及解析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点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企业合同管理资料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企业短期工劳动合同
- 国有农村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6篇
- 2025年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材料选择与评价报告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线上平台的个性化服务与定制化解决方案研究
- 农贸市场消防整改报告
- (高清版)DZT 033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砂
- 【培训课件】5S培训课程讲义
- 2000-201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详细解析
- 2021年10月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及答案
-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保险行业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私立民办高中学校项目建议书
- 比亚迪汽车发展史
- 他们创造了数学:50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 财务管理-企业筹资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