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化学基础 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 1 几个基本概念 n 系统: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n状态函数: n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n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状态函数 n相: n单相系统与多相系统的判断 2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分体积定律 3 习题解答 4 5 6 第二章 化学反应热效应 n内能: nU = Q + W Q与W的符号 n热效应 n等容热效应 U = Qv n等压热效应 H = Qp nH = U + n (g)RT n反应进度 n= nB/B 7 n盖斯定律: n焓变的计算: n标准摩尔生成焓 l f Hm (C,石墨,298.15K) = 0 kJ/mol l f Hm (H+,298.15K) = 0 kJ/mol n标准摩尔焓变 8 1.是非题 :(1) -; 2(-); (3)- 2.选择题: (1) c; (2)d 3.填空题: (1)mH2O; (2) T; (3)Cp 4. (1) U=150kJ; (2) U=-250kJ; (3) U=450kJ; (4) U=975kJ。 习题解答 9 5. 在373.15K和101.325kPa下,由1mol水汽化变成 1mol水蒸气,此气化过程中体系吸热40.63kJ。求 : (1)体系膨胀对外作功w = ?(液体水体积可忽略 不计) (2)此过程内能改变。 解:W=-PV=-n RT =-18.31410-3373.15=-3.10 kJ (或V1/V2=T1/T2V2=? W=-PV=-PV=?) U=Q+W=40.63+(-3.10)=37.53 kJ 10 6. 计算下列反应(或过程)的QP与QV之间的能量 差值。(方法:QP-QV=n RT) (1)2.00mol NH4HS的分解, NH4HS(s)NH3(g)H2S(g) (n=4 mol) (2)生成1.00mol的HCl H2(g)Cl2(g) 2HCl(g) (n=0 mol) (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 CO2(s)CO2(g) (n=5 mol) (4)沉淀出2.00mol AgCl(s) (n=0 mol) 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 11 7. C6H12O6 Q 180g/mol -2820kJ/mol 3.8g H kJ/mol H=59.53kJ 可获得能量:59.5330%=17.86kJ 12 9. (1)-1366.51kJ.mol-1; (2)-429.818 kJ.mol-1. 10. (1)-153.89 kJ.mol-1; (2)-81.89 kJ.mol-1 13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方向 n Gibbs判据: G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n反应方向的定性判断: nG= H-T S l影响熵值的因素:温度、聚集状态、结构与分子量 l化学反应方向的定性判断 14 nr Gm的计算: l298.15K,标准状态: l标准状态,非常温: l非标准状态,非常温: n r Gm的定量计算: n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值 lf Gm (C,石墨,298.15K) = 0 kJ/mol;f Gm (H+,298.15K) = 0 n 转向温度 单位 的一致! 15 化学反应平衡 n K与r Gm的关系 : 反应达到平衡时: rGm(T) = 0 Q = K Q与K的关系与区别 单位的一致 rGm与r Gm的关系与区别 16 n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 rGm(T) = RT ln (Q / K) n浓度与压力改变:K不变,若使Q增大,则平衡逆向移动 n温度: K改变,吸热反应,T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17 化学反应速率 n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 n反应速率方程:基元反应 n阿仑尼乌斯公式: n反应速率理论:活化分子 n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与反应平衡的移动、 平衡常数K及反应速率v、速率常数k 浓度、压力可能导致平衡移动并改变v,但不改变K和k; 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移动和v增加,同时使K改变和k(正、逆)增加; 催化剂不改变K且平衡不移动,但使k,v(正、逆)增加 18 1.是非题 (1) -; (2)-; (3)+;(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习题解答 19 k正k逆v正v逆K移动动方向 增加总压总压 力不变变不变变不变变逆反应应方向 升高温度正反应应方向 加催化剂剂不变变不移动动 3.填空题: (1)rHm基本不变; rSm基本不变; rGm增 大;K减小;v(正), v(逆)都增大。 (2) 20 4. (1)-549.41 J/mol.k; (2)222.78 J/mol.k; (3)141.598 J/mol.k。 5. (1)28.62 kJ/mol 0 逆向; (2)62.52kJ/mol 0 逆向。 6. rGm(298.15K)= -95.299 kJ/mol 0 标准熵法: rHm(298.15K)= -92.307kJ/mol, rSm(298.15K)= 10.033Jmol-1K-1 rGm= -95.298 kJ/mol 0 正向自发进行。 21 7. 已知下列反应的rHm符号,不用查表,判断反应自 发进行的方向.若有转向温度,则指明是高温还是低 温反应自发进行。 解:讨论rGm=rHm T rSm 0时的温度条 件. (1)C(s)+CO2(g)=2CO(g), rHm 0 rHm 0, rSm 0, T值越高越利于rGm 0, 高温自发。 22 (2)SO2(g)+1/2O2(g)=SO3(g), rHm 0 rHm 0, rSm 0, T值越低越利于rGm 0, 低温自发。 (3)C2H5OH(l)+3O2(g)=2CO2(g)+3H2O(g), rHm 0 rHm 0, rSm 0, T为任何值时都自发。 23 8. lnK(T)=-rGm(T)/RT (1) rGm(298K)=117.11kJ/mol K(298K)=3.0410-21; (2) rGm(298K)=130.44kJ/mol K(298K)= 1.4010-23。 24 9. 用标准熵法计算反应 C(石墨)+2H2(g)=CH4(g)在398.15K时的rGm(T)和 平衡常数K。 解: rHm(298.15k) =-74.85kJ/mol, rSm (298.15k) =-80.62J/mol.k rGm(398.15k)= rHm T rSm = -74.85-398.15 (-80.62) 10-3 =-42.75 kJ/mol lnK =- rGm(398.15k)/ RT =42.75103/(8.314398.15)=12.915, K =4.06105 25 10. 查表计算反应C(s)+H2O(g)=CO(g)+H2(g) 在298.15k及398.15k时的K值。 解: rGm(298.15k)=(-137.15)-(228.59) =91.44 kJ.mol rGm(298.15k)= -RTlnK K(298K) =9.5310-17 rHm(298.15k)=131.30 kJmol-1 rSm(298.15k)=133.674 Jmol-1K-1 rGm(398.15k)=78.078 kJmol-1 K(398.15K) =5.7210-11 26 或 27 11. 28 采用第(3)种方法 29 TrGm,1(T)rGm,2(T)rGm,3(T)K3 973-3.12-7.013.890.62 1073-5.29-6.180.890.91 1173-7.46-5.00-2.461.29 1273-9.61-4.22-5.391.66 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0 14. (1) 升温,减压; 增加H2O(g)分压,减少CO(g)、H2(g)分 压。 (2) 升温、减小CO(g)、H2(g)分压、催化剂; 升温: K, k(正), k(逆)。 减小CO(g)、H2(g)分压: K不变 , k(正)不 变,k(逆)不变。 催化剂: K不变 , k(正), k(逆)。 31 32 33 第四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 稀溶液的通性 n 拉乌尔定律: n蒸气压下降 n沸点上升 n凝固点下降 n渗透压 Tbp = kbp . m Tfp = kfp . m 34 酸碱平衡 n共轭酸碱对 n一元弱酸弱碱pH的计算: n缓冲溶液 n缓冲溶液对酸碱的抵抗作用 n缓冲溶液pH计算 l缓冲溶液的配制 l外加酸碱后溶液pH 酸 H+ + 碱 35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n配合物的命名 n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移动: n溶剂影响 n不同稳定性配离子间的转变 n配离子与难溶电解质间的转变 36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nKsp与s n溶度积规则: n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n判断沉淀是否完全 n分布沉淀 n沉淀的转化 n沉淀的溶解(生成配合物) 37 1.是非题 (1) -; (2)+; (3)-; (4)-; (5)- 2.选择题: (1) c; (2)c ;(3)c; (4)b; (5)c 3.填空题:(1)无影响; (2)减小; (3)降低; (4)降低。 习题解答 38 4.(1) (a)CO32- /HCO3-; (b)HS- /H2S; (c)H2O/H3O+; (d)HPO42_/H2PO4-; (e)NH3/NH4+; (f)S2-/HS- (2)(a)H3PO4/H2PO4-; (b)HAc/Ac-; (c)HS-/S2-; (d)HNO2/NO2-; (e)HClO/ClO- (f) H2CO3/HCO3- 39 HA+KOH=KA+H2O 反应前 0.05 0.02 0 反应后 0.03 0 0.02 40 7. Ag+ +2Py = Ag(Py)2+ 反应前 0.1 1 0 反应后 0 1-0.2 0.1 平衡后 x 0.8+x 0.1-x 41 8. BaSO4 = Ba2+ + SO42- 水 s0 s0 H2SO4 s1 s1+0.01 H2SO4适合 42 43 10. 利用公式: Ksp(AgX)= c(Ag+) c(X-) 出现沉淀时Cl-, Br-, I-所需c(Ag+)顺次为1.7710- 10, 5.35 10-12, 8.5110-15, I-先沉淀. Cl-最后沉淀。 当Cl-沉淀时,溶液中c(Br-)和c(I-)分别为: c(Br-)=5.35 10-13/ 1.7710-10 =310-3 10-5,不完 全。 c(I-)=8.5110-17/ 1.7710-10=5 10-7 10-5,完全沉 淀。 44 11.在烧杯中盛放20.00cm30.100moldm-3氨的水溶液,逐 步加入0.1mol.dm-3HCl溶液.试计算: (1)当加入10cm3HCl后混合液的pH值; (2)当加入20cm3HCl后混合液的pH值; (3)当加入30cm3HCl后混合液的pH值。 解: NH3 + H+ = NH4+ (1)平衡 0.1(20-10)/30 0 0.110/30 (2)平衡 0 0 0.120/40 (3)平衡 0 0.1(30-20)/50 0.120/50 45 解:(1)形成缓冲体系, c(NH4+)=(0.110)/30=0.033 moldm-3 c(NH3)=(200.1-0.110)/30=0.033 moldm-3, Kb=1.7710-5, pKb=4.75 pH=14 4.75+lg(0.033/0.033)=9.25 (2)等摩尔反应生成NH4Cl, c(NH4+)=0.05 moldm-3 Ka=Kw/Kb=x2/(0.05-x) 解上式:x=5.31410-6 moldm-3, pH= -lgc(H+) =5.27 46 (3) HCl过量,由于同离子效应, NH4+解离产生的H+ 很小,忽略不计。 c(H+)=(0.1300.120)/50=0.02 moldm-3, pH=-lgc(H+)=1.70 47 48 49 14. Ag(NH3)2+ = Ag+ + 2NH3 平衡 (0.11)/1.1-x x (11)/1.1 +2x 50 51 17. AgBr + 2S2O32- = Ag(S2O3)23- + Br- 平衡前 2 0 0 平衡后 2-2/V 1/V 1/V 52 Ag(S2O3)23- = Ag+ + 2S2O32- 平衡前 1/1.127 0 0 平衡后 0.887 y 2y 53 第五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n原电池的表示符号、电极反应、电池反应 n电极电势 n标准电极与参比电极 n能斯特方程 l电动势计算 l电动势与rGm l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能力比较 原电池 G = n F E 54 n能斯特方程 l氧-还反应进行的方向 l氧-还反应进行的程度 电解池 n电解池阴阳极的反应 n电解产物的判断 n判断依据 n影响电解产物的因素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离子时, 阴极: 大的氧化态物质优先得e 阳极: 小的还原态物质优先失e (1) 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 (2) 离子浓度: Nerst 方程 (3) 电解产物的超电势 (4) 电极材料 55 金属腐蚀及防护 56 1.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2.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b); (7)(b); (8)(c); (9)(c); (10)(c)。 习题解答 57 3.(1) (-)AlAl3+(c1) Ni2+(c2) Ni(+) (2)(-) Pt Fe3+(c1) ,Fe2+ (c2) Br-(c3) ,Br2(c4) Pt(+) (3)(-)Pt H2(p) H+(c1) Ag+(c2) Ag(+) (4)(-)Pt Fe3+(c1) ,Fe2+ (c2) MnO4- (c3),Mn2+(c4),H+(c5) Pt(+) 58 4.(a)(-)Fe Fe2+(1mol.dm-3)H+ (1mol.dm-3) H2 (1atm) Pt(+) (-)Fe=Fe2+2e; (+)H+e= 1/2H2 2 H+Fe= H2+ Fe2 (b)(-)Pt H2 (1atm) H+ (1mol.dm-3) Cr2O72- (1mol.dm-3) ,Cr3+ (1mol.dm-3), H+ (1mol.dm-3) Pt(+) (-) 1/2H2 = H+e; (+) Cr2O72- +14 H+ +6e=2Cr3+ +7H2O Cr2O72- +8 H+ + 3H2= 2Cr3+ +7H2O 59 5.(1)(-)Pt H2(p1) H+(c1) H2O,H+(c2) O2(p2) Pt(+) (-) H2 =H+e; (+) O2 +4 H+ +4e=2H2O O2 +2 H2=2H2O (2) (-)Pt I2(s) I-(c1) H+(c2), Mn2+(c3) MnO2(s) Pt(+) (-) 2I- = I2 +2e; (+) MnO2 +4 H+ +2e= Mn2+ +2H2O MnO2 +4 H+ + 2I- = Mn2+ +2H2O+ I2 6. C 7. D 8.(1)逆方向; (2)正方向; (3)逆方向; (4)逆方向。 60 61 11.用电对MnO4-/Mn2+,Cl2/Cl-组成原电池, (1)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298.15k时的反应平衡常数. (3)当cH+=5.0mol/l,其它离子浓度均为 1.0mol/l,PCl2=1atm时,该电池反应的G,K各为多少 ? 解:(1) Cl2/Cl-=1.35827V, MnO4-/Mn2+=1.507V 负极:2Cl-=Cl2+2e 正极: MnO4-+8H+5e=Mn2+4H2O 2MnO4-+16H+ 10Cl- =2Mn2+8H2O+ 5Cl2 62 (2) E = MnO4-/Mn2+ Cl2/Cl- =0.14873V lgK =n E /0.05917 =100.14873/0.05917=25.136, K =1.371025 (3) 63 E= + -=1.573-1.35827=0.21493V, G = -n F E = -10 96485 0.2149310-3 = -207.375 kJ/mol K不变 K= K =1.371025 12.(Br2/Br-) (Fe3+/Fe2+) (I2/I-)。 64 13.将锡和铅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 溶液中并组成原电池 (1)C Sn2+ =0.010mol.dm-3 C Pb2+=1.0mol.dm-3, (2) C Sn2+ =1.0mol.dm-3 C Pb2+=0.10mol.dm-3, 分别用符号表示上述原电池,注明正负极;写出原电 池的两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原电池的 电动势。 解:(1)用能斯特方程计算: (Sn2+ / Sn)=-0.19667 (负极); (Pb2+ /Pb )=-0.1262 (正极)。 65 E= (Pb2+ /Pb ) (Sn2+ / Sn)= 0.07047V (-) Sn Sn2+ (0.01mol.dm-3) Pb2+ (1.0mol.dm-3) Pb(+) 总反应: Sn+ Pb2+ = Sn2+ + Pb (2) (Sn2+ / Sn)=-0.1375 (正极); (Pb2+ /Pb )=-0.155785 (负极) E= (Sn2+ / Sn) (Pb2+ /Pb ) = 0.018285V (-)Pb Pb2+ (0.1mol.dm-3) Sn2+ (1.0mol.dm-3) Sn (+) 总反应: Sn2+ + Pb= Sn+ Pb2+ 66 15(1) (Br2/Br-)=1.066; (Cr2O7-/Cr3+)=0.26 正向不能自发。 (2) (Cl2/Cl-)=1.3582; (MnO4-/Mn2+)=0.84 正向不能自发。 (3) (O2/H2O)=0.81; (F2/F-)=2.866 能自发。 67 68 (3)阳极: Cu=Cu2+2e; 阴极: H+e= 1/2H2 反应式: Cu+ 2H+= Cu2+ H2 17.(1)阳极:2Cl-=Cl2+2e; 阴极:Mg2+2e=Mg 反应式:MgCl2(熔融)=Mg+Cl2 (2)阳极:2OH-=H2O+ 1/2 O2+2e; 阴极:H+e= 1/2H2 反应式: 2 H2O= 2H2 + O2 69 第六章 物质结构基础 n四个量子数 nn,l,m,ms的取值(n1,l=0n-1,m=0, l,ms=1/2) nn,l,m,ms的意义(n,l:能级高低;l:轨道形状;m:轨道 伸展方向;ms:电子自旋方向) n有效核电荷数Z*的计算 n多电子原子核外排布 n排布原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n核外电子排布式 l电子结构式 l轨道表示式 l量子数表示式 70 n元素周期系 n根据某元素的核外电子结构式判断其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区、周期、族) n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n电离能随周期、族的变化规律 n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 71 n化学键共价键 n键和键的形成方式(头碰头,肩并肩) n偶极钜与键极性和分子极性 n杂化轨道理论 l分子中心原子杂化类型:sp, sp2,sp3(等性、不等性) l分子空间构型 n分子轨道理论 n成键与反键轨道 72 n分子间作用力 n三种分子间力分别主要存在于什么类型的分子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伊利股份】ESG行动报告:2022-2024年乳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响应
- 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可持续发展报告:通信行业ESG表现与政策建议
- 装饰公司承揽合同(标准版)
- 车身维修工艺考核试卷
- 汽车维修班班级管理文化建设方案
- 平移旋转对称单元教学分析报告
- 医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初中物理曲线运动习题精讲与解析
- 深圳民办学校教师聘用合同模板合集
- 初级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及详解
- 2024全新标前协议书范本下载
- 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练习题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南外初中小语种课程设计
- 【上海市塑料探究所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8200字】
- Unit2 Whats your hobby-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必刷题】2024五年级英语上册一般过去时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 T-CTSS 86-2024 原味茶饮料标准
- NB-T 10436-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
- 简易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