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_第1页
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_第2页
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_第3页
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_第4页
塑料件喷涂技术-油漆常见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剥 落 形式: 1.整个油漆结构 2.涂层与涂层间 成因: 1.引起不良粘接问题的物质留在要喷涂的表面上 2.选用了不适当的底漆 3.底材或底漆打磨不充分或完全未进行打磨 4.喷涂底漆或面漆过于干喷或面漆喷涂层太薄 5.喷涂金属银粉漆时,涂层与涂层间的相隔时间 太短或油漆黏度太高 预防: 1.需喷涂表面应彻底清洁干净 2.使用与底材配套的底漆 3.应遵照油漆供应商提供的油漆黏度及厚度要求 4.避免喷涂时使用干喷法 5.需要厚涂层喷涂时,要有充分的挥发时间 斑 点 颗 粒 形式: 1.以不同的形状尺寸和数目形成 2.嵌入涂层并露在油漆表面 成因: 1.所选用的油漆已超过油漆供应商指定的储存期 2.使用了已经调配好且超过了活化时间的油漆 3.材料未充分搅拌导致颜料凝聚 4.加入了不正确的固化剂或稀释剂 预防: 1.确保油漆使用时未超过使用期 2.油漆调配好后要在规定活化时间内用完 ,对超 过活化时间的油漆不能继续使用 3.经调配好的油漆要充分搅拌后再进行喷涂 4.使用配套的固化剂和稀释剂 尘 埃 颗 粒 形式: 1.大小形状不同的可见尘粒 2.嵌入涂层并形成凸起的尘点颗粒 成因: 1.喷漆间压力平衡不正确 2.喷涂环境太差,喷涂设备的过滤棉堵塞 3.压缩空气没经过滤或过滤不充分 4.不适当的或质量较差的清洁擦拭布 5.喷涂压力过高喷漆过量或喷涂距离太 远,致使喷漆粉尘凝聚成颗粒在漆膜表面 且不能被油漆溶解吸收,而形成颗粒 6.油漆未经过滤或过滤网过粗 7.工件及工桩未彻底除尘 8.喷漆服装太脏 预防: 1.调整喷漆间压力,使之平衡 2.喷涂环境,喷涂设备及喷涂服装应保持清洁 3.确保压缩空气质量 4.选用专用无纺清洁布进行清洁 5.按照规定的喷涂气压及喷涂距离施工 6.选用合适的过滤网并进行过滤 沸 点/痱 子 形式: 1.大小形状面积不同的可见麻点 2.显示在面漆表面的气泡,凸出 在油漆层表面,中间并有小孔 成因: 1.喷涂底漆或面漆时涂层太厚 2.底漆或面漆调配粘度太高 3.使用了与喷涂温度不配套的固化剂或 稀释剂 4.涂层与涂层之间的挥发时间过短 5.喷漆间温度及喷漆件的温度过高 6.双组分的油漆在烘烤前的流平时间太 短或相隔时间过长 预防: 1.涂层厚度不能太厚,尤其在高温天气 2.油漆的粘度应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调整 3.掌握好喷涂的流平时间 橘 纹 形式: 漆膜表面呈不均匀纹理,与橘皮相似 成因: 1.喷涂距离太远或喷涂速度太快,喷涂漆雾粉 尘过多及喷涂过程中采用干喷式喷涂,导致面 漆漆膜太薄,形成橘纹现象 2.喷涂压力太低,油漆雾化细度不够 3.油漆粘度过高 4.使用了与喷涂温度不配套的固化剂或稀释剂 (快干) 5.喷漆间温度及喷漆件的温度过高 预防: 1.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进行喷涂 2.应根据温度的变化调配油漆的粘度 3.使用与温度配套的固化剂或稀释剂 裂 纹 形式: 在油漆表面上有不规则及不同方向扩散的,不同长 度和宽度的裂纹 成因: 1.漆膜喷涂太厚 2.油漆的柔韧性差 3.油漆抗高低温性能差 4.使用了不适宜相互之间的硬度和挠曲性的油 漆(例如一个硬的或刚性的聚脂剂或填料应用 于热塑性丙烯酸类外涂层,由于不同的膨胀和 收缩引起的张力而导致开裂) 预防: 1.只能使用可互相配套的材料 2.使用高品质的油漆 3.按照油漆制造商所推荐的漆膜厚度标准 流 挂 形式: 呈现小连珠小液珠甚至是小球滴,即所 谓的“屏障效应”,它们沿喷漆表面垂直流下 成因: 1.喷枪的喷嘴口径太大 2.喷涂距离太近喷涂移动速度太慢 3.喷涂时采用了过湿的喷涂方法 4.喷涂油漆流量过大.致使喷涂涂层过厚 5.涂层间相隔时间过短 6.油漆调配粘度太低或使用了与喷涂温度不 配套的固化剂或稀释剂(慢干) 7.喷涂环境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时易流挂 8.油漆调配时的油漆温度及调漆间温度太低 预防: 1.应用适合口径的喷漆枪 2.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进行喷涂 3.按照喷涂温度调配固化剂或稀释剂 4.注意油漆的厚度并掌握好喷涂的流平时间 起 泡 形式: 1.潮湿起泡以不同的形状尺寸,在不同的区域以不 同的密度发生 2.发生在漆层与漆层之间(底漆表面)或整个油漆结 构(素材件表面) 3.因涂层是密闭的,故在干燥和低温气候下气泡现象 也会减少 成因: 1.欲喷涂表面未进行充分和彻底清洁(由于使用不洁 净的水或手汗留在工件表面而导致水中可溶性盐的污 染,擦拭印像是清晰可见的气泡排列的“串珠”),当 喷涂面漆后,工件长时间存放于潮湿环境而形成的潮 湿效应 2.空气压缩机的水分没有完全被过滤 3.进行湿打磨后,水分没有完全挥发 预防: 1.保证工件表面水分完全挥发干燥 2.确保工件表面彻底清洁并无手汗 3.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油水彻底分离 起 皱 形式: 表面漆层(第二涂层)比下面漆层(第一涂层)干燥 得快时,在漆膜表面形成的无规则的凹槽和隆起 成因: 1.喷涂油漆的厚度过厚 2.在不适当的干燥条件/环境/温度下进行喷涂工作(例 如:过高或过低的喷涂温度及湿度) 3.连续的厚膜喷涂,加之流平时间过短,烘烤过快,致 使漆膜表面凝固作用过快,潮湿的内层发生变形现象 预防: 1.按照油漆制造商所推荐的漆膜厚度标准 2.应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喷涂工作 色 浮 形式: 面漆表面颜色不均匀 成因: 1.面漆层极厚 2.喷涂压力过高或过低 3.使用了不正确的稀释剂 预防: 1.按照油漆制造商所推荐的漆膜厚度标准 2.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进行喷涂 3.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砂 纸 痕 迹 形式: 可单独见到也可在整个油漆表面见到大量呈现凹槽 成因: 1.打磨素材或底漆时所选用的砂纸型号太粗,致使喷 涂油漆后,砂纸印迹以凹槽的形式显现出来 2.底漆层的干燥时间未达到油漆制造商的要求,经打 磨并喷涂面漆后,由于底层的漆层尚未干固,溶剂透 过被打磨的漆层表面(溶解),当面漆干固后,打磨 印迹便呈现出来 预防: 1.选用配套型号的细目砂纸,素材件通常采用 P1000P1200 或使用专用的纤维百洁布 2.底漆层一定要干固后再进行打磨,点打磨时砂纸可采 用P1000或P1200,整体打磨可选用专用的纤维百洁布 渗 色 形式: 渗色主要是面漆的脱色现象,通常以红或黄色的形式出现 成因: 1.原涂料上的可溶性颜料(染料)溶解在修补材料的溶 剂中,使表面脱色 2.当来自聚脂填料(原子灰)的过量过氧化物(硬化剂 )被涂层溶剂溶解时也会发生穿透性渗色,此后,过氧 化物与颜料反应则在填料点上发生黄褐色脱色,特别容 易发生于蓝绿色调 预防: 1.如需填补聚脂填料(原子灰) ,应按照技术要求添加 过氧化物(硬化剂) 2.在填充点应喷涂一层隔绝性底漆/中间漆 失 光 形式: 外涂层表面光泽呈现不均匀并有轻微 纹理,表面的微观结构导致光泽减低 成因: 1.在喷涂面漆前,底漆未完全干固,漆膜喷涂过厚或 干燥时间太短 2.使用的底漆或填料所配套的固化剂添加比例不对或 使用了不配套的固化剂 3.喷涂面漆涂层太薄,油漆粘度太低(稀释剂过多) 4.喷涂面漆涂层太厚,涂层内存有许多剩余溶剂尚未 完全挥发,当面漆层干固后,剩余溶剂继续挥发而导 致面漆层收缩出现失光现象 5.喷涂过程中采用干喷式喷涂,导致面漆失光 6.流平时间太短,过早的进入高温烘烤 预防: 1.按照油漆制造商所推荐的漆膜厚度标准 2.应按照技术要求添加硬化剂 3.确保底漆完全干固或采用湿碰湿的喷涂方法 4.要有充足的流平时间 咬 底 形式: 咬底一般发生在面漆与底漆之间或底漆打磨边缘位置 预防: 1.确保底漆完全干固或采用湿碰湿的喷涂方法 2.按照油漆制造商所推荐的漆膜厚度标准 3.选用正确的打磨砂纸型号 4.底漆或底色漆要有充分的流平时间 成因: 1.底漆没有彻底干燥 2.素材件表面或底漆表面没有进行打磨或打磨不到位 3.素材件或底漆表面打磨时使用的砂纸太粗糙 4.底漆或底色漆喷涂太厚 5.底漆或底色漆没有充分的流平时间,即喷涂了面漆 或罩光清漆 6.底漆或底色漆与面漆或罩光清漆不配套或添加了不 适宜的固化剂或稀释剂 鱼 眼 形式: 鱼眼是圆形凹痕并带有突起的边缘,呈碟状的坑,象火 山口状的开口,一般发生在喷涂底漆中间漆底色漆 罩光清漆时的油漆表面 预防: 1.只有彻底清除预喷涂表面 2.抛光场地应远离喷涂车间 3.压缩空气应定期检查,避免油水进入喷漆管道 4.注意喷涂车间周围的其他环境 成因: 1.油 脂肪腊和硅酮等抛光残留物及污物未彻底在喷 涂前清除掉 2.来自不洁净的清洁布或清洁剂 3.来自空气的污染 4.来自压缩空气的油水 5.来自附近工厂或其他场所的外来物质 云 斑 形式: 云斑一般出现于大面积喷涂金属银粉漆的时候,呈现像 云彩般,又称“喷花”现象 预防: 1.按照油漆的施工要求进行喷涂 2.按照喷涂温度调配稀释剂 3.注意油漆的厚度并掌握好喷涂的流平时间 成因: 1.喷涂金属银粉漆时,漆层不均匀 2.喷涂金属银粉漆后,挥发时间不充足,或喷涂第一层 罩光清漆时,漆膜太湿,令部分金属银粉漆被清漆溶解 ,金属漆内的银粉颗粒浮起而改变其位置 3.喷涂气压过大或过小,或喷涂金属银粉漆时,过厚或 过薄,致使金属银粉漆排列不均匀 4.喷涂环境温度过高,或使用了不适合温度的稀释剂 5.使用了与金属银粉漆不配套的清漆 遮 盖 力 差 形式: 透过面漆可以看见少许底漆颜色,颜色不均匀,甚至 有发花的现象 预防: 1.喷涂前要将油漆充分搅拌 2.使用正确的调配粘度及配套的稀释剂 3.选用品质高的油漆 成因: 1.面漆在喷涂前未充分搅拌,油漆与固化剂未充分混合 2.使用的稀释剂不正确 3.油漆粘度太低 3.油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