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京 2009.09.16 通信工程建设环保技术暂行规定( 宣贯) YD5039-2009 1.制定的背景 1.1 国家宏观战略转变: 改革开放优先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 1.2 国家环保战略: 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建立全面的治理有效防控 ;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立法行业规范 ,正在逐步完善; 1.3 通信行业虽然不是重污染行业,但也要担 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重大工程不能给社会留隐 患,不能给子孙留遗憾; 1.4 环保执法还存在一些瑕疵:各地执法尺度 宽严不齐,部分基层部门执法水平不高,执法阻 力较大等。 2. 制定的思路及目的 2.1 对以往通信工程中易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 梳理,并归纳成4个方面,分别是: 电磁辐射、生态环境、噪声影响、有害物质回收 2.2 对照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提出各章的具 体条款;宗旨是要涵盖可能发生重要污染的方面 ,不要发生重要的遗漏,但具体条款多是做出了 原则性规定,尽量保留了一些弹性。这样做的原 因除了目前环保执法现状上的一些因素外,是由 于目前通信工程中实施的环保措施还缺乏充分的 经验。 2.3 对涉及现有法律法规中强制执行的 内容,原则上都作为本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有个别条款根据目前执法现状,在保留 强制性条款的前提下留出了一些弹性(文 物古迹)。 2.4本规定的目的: 为通信工程建设中的环璄保护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 原则指导,明确主要环境影响指标的限值,避免因环 境问题造成建设单位的重大损失和社会损失。 3.总则 条款: 1.0.1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改建、扩建 项目可参照执行。 1.0.2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相关国 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0.3 对于产生环境污染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 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建设计划,开列相关必要费用,并建立 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0.4 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项目建设及运营 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1.0.5 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对 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 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通信工程项目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0.6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和防治措施,必 须执行“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 1.0.7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植被、 水源、海洋环境、特殊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自然和 城市景观。 1.0.8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 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1.0.9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 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4.电磁辐射保护 条款: 3.1 电磁辐射限值 3.1.1 无线通信局(站)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应符合GB 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关要求(见附录B.1)。 3.1.2 单项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评估限值应满足下 列要求: 1)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场强防护限值的或功率 密度防护限值的1/2; 2)对于其它项目,可取场强防护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防护限值的1/5。 3.1.3 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同频段或不同制式的无线通信局(站)应按不 同的单项考虑。 条款: 3.3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3.3.1 对于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可采取调整无线通信局(站)站址 的措施: 1.移动通信基站选址宜避开电磁辐射敏感建筑物。在无法避开时,移 动通信基站的发射天线水平方向30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发射天线的电 磁敏感建筑物; 2.在居民楼上设立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尽可能建在楼顶较高的构筑 物上(如楼梯间)或专设的天线塔上; 3.在移动通信基站选址时,应避开电磁环境背景值超标的地区。超标 区域较大无法避开时,应向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进行协调; 4.卫星地球站的站址应保证天线工作范围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 ,天线正前方的地势应开阔,天线前方净空区内不应有建筑物。 条款: 3.3.2 对于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可采取以下调整设备技术参数 的措施: 1)调整设备的发射功率; 2)调整天线的型号; 3)调整天线的高度; 4)调整天线的俯仰角; 5)调整天线的水平方向角。 条款: 3.3.3 对于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可采取以下加强现场管理的措施 : 1)可设置栅栏、警告标志、标线或上锁等,控制人员进入超标区域; 2)在职业辐射安全区,应严格限制公众进入,在该区域不应设置长久 的工作场所; 3)工作人员必须进入电磁辐射超标区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暂时降低发射功率; 控制暴露时间; 穿防护服装。 4)定期检查无线通信设施,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5.生态环境保护 条款: 4.0.1 通信局(站)选址和通信线路路由选取应尽量减少占 用耕地、林地和草地。 4.0.2 选择通信线路路由时,应尽量减少对沙化土地、水土 流失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的影响 。 4.0.3 通信线路建设中应注意保护沿线植被,尽量减少林木 砍伐和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在地表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生态 脆弱区,施工前应将作业面的自然植被与表土层一起整块移 走,并妥善养护,施工后再移回原处。 条款: 4.0.4 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 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 4.0.5 工程建设中废弃的沙、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 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工程 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 应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4.0.6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敷设的埋地管道、缆线,应根据实际 情况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4.0.7 通信设施不得危害国家和地方保护动物的栖息、繁衍;在建 设期也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相关野生动物的影响。 条款: 4.0.8 通信工程建设中不得砍伐或危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严禁砍伐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4.0.9 在工程建设中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报告当地文化行政管理 部门。 4.0.10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文物无关的建 设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原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 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4.0.11 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不得破 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应征得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同意。 条款: 4.0.12 在风景区、景区公路旁、繁华市区以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 兴建的通信设施,应在形态、线形、色彩等要素上与环境相协调 ,不得严重影响景观。 4.0.13 通信工程中严禁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做杀虫剂。 4.0.14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江河湖泊沿岸及野生动物保护区不得 使用化学杀虫剂。 4.0.15 在项目施工期,为施工人员搭建的临时生活设施宜避免占 用耕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排放或丢弃,应按 环保部门要求妥善处置。 条款: 4.0.16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的管道、缆线等工程设施,应符合 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 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工程建设方案应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 查同意。 4.0.17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电信设施和管道,建设单位应制定相 应的防洪避洪方案,在蓄滞洪区内建造的房屋应采用平顶式结构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 收。 4.0.18 建设施工中,应采用喷水、覆盖等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并 防止临时堆放的土方、砂石被雨水冲走,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环境 。 条款: 4.0.19 敷设海底缆线时,应注意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 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海洋生态系统,以 及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4.0.20 通信局(站)使用的柴油发电机、油汽轮机的废气排放 应符合环保要求。 4.0.21 通信工程建设中应优先采用环保的施工工艺和材料,不 得使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工艺、材料。 4.0.22 通信设备的清洗,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溶剂,且不得 含有全氯氟烃、全溴氟烃、四氯化碳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 )。 4.0.23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不得新建燃煤锅炉;在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无供热管网地区应使用天然气、电或其 他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 6.噪声控制 条款: 5.0.1 通信建设项目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 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GB 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限值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 5.0.2 在城市范围内的通信局(站),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 声的,应符合GB 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的相关要求。 5.0.3 位于城市范围内和乡村居民区的通信设施,应符合GB 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关规定 。 5.0.4 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正常使用;拆除或闲 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7.废旧物品回收及处置 条文: 6.0.1通信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固体废 物对环境的污染。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 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处置。 6.0.2 依法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应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由该产品的生产、销售、或进口企业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 收,使用单位应做好及时督促、协助收集和临时贮存、保管。 6.0.3 严禁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 的滩地和岸坡倾倒、堆放固体废弃物。 条文: 6.0.4废旧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毒性大、不宜用通用方法进 行管理和处置的特殊危险废物,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妥善贮存、安全处 置。 6.0.5 应使用低耗、高能、低污染的电池产品,限制镉、铅等有害元素在有 关电池中的使用。通信终端产品应使用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充电电池 替代镉镍电池;不得使用汞含量大于0.0001%的锌锰及碱性锌锰电池和糊式 电池等一次性电池。 6.0.6通信用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应执行国家标准通信用锂离子电池的 回收处理要求。 6.0.7 废铅酸蓄电池的包装、运输、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二学生家长会课件
- 老扇子创意美术课件
- 银行处理管理办法
- 组展工作管理办法
- 融创营销管理办法
- 考评排名管理办法
- 猪场人员管理办法
- 铸造员工管理办法
- 自建厂房管理办法
- 管网停水管理办法
- 代付农民工工资合同范例
- 2025+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课件
- 交通安全知识手册
- 紫日电气ZVF9V变频器使用手册
- 肺移植围术期管理规范
- 新能源发电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手册
- 中国上海市网红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消防工程验收自评报告
- 重庆市征兵办公室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J51T 078-2017 四川省园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 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勘察设计质量疑难问题汇编(2024 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