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标准化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标准化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标准化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标准化知识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化知识 培训会 鹤壁市质监局 n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相 关知识 n标准化基础知识 n标准的编写方法 n企业标准化 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 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条规定: n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 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n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 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 n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 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 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 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 使用。 n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 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 n循环经济的运行应遵循“减量化、 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准则。 二、循环经济标准化。 n循环经济标准化就是指按照循环经 济的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 化)原则,围绕循环经济建设开展 标准化的活动。主要任务是建立健 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并贯彻执行。 三、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n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就是指循环 经济各产业链所涉及的标准按 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 体。 四、法律对循环经济标准化方面的要求 。 n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条规定: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 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 则实施。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 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 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 止产生再次污染。 n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标准 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 展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 部门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和废 物再利用、资源化等标准。 五、标准化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 n循环经济的实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 社会活动,并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 持,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标准化 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 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 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简 化、协调和选优,以获得最佳秩序和 社会效果的过程。 标准化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 金、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 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标 准化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 要技术支撑。 六、为什么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 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 自加入WTO后,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标准, 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 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 40%支付给国外专利技术和标准的持有者。我 国生产的DVD,每台要支付给国外20-30美元 的高额技术标准专利费,我们的利润只有几美分 。在我国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售价20美元,中国企 业利润只有35美分;一个MP3售价79美元,就 要被拿走45美元的技术标准专利费,而中国企业 只能得到1.5美元的利润,只有人家的1/30。 第二部分 标准化基础知识 n第一节 标准化基本概念 n第二节 标准的分级与分类 n第三节 我国标准的表示方法 一、标 准 n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 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 的。(通俗的讲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所做的统一规定。比如: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了预包装食 品标签的要求和标注内容。) 二、标准化 n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 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n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 标准的过程。 n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 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 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三、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n统一原理 n简化原理 n协调原理 n最优化原理 四、标准化法对标准的复审有 什么规定? n标准发布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 应根据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 要适时对标准进行复审,以确认现 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 止。国家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 过五年。企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 不超过3年。 五、企业标准在什么情况下予以确 认、修订或废止? n如果复审结论认为该标准仍能适应生 产和使用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技术水 平的要求,可继续生效,且标准的内 容和文字不需作任何修改,便给予确 认。确认的标准,其编号和年代号不 变,但在标准封面上应写明“年 确认”的字样,并在附加说明中写明确 认的年月。 n如果复审结论认为该标准的主要技术 内容需作较大的修改时,应对该标准 进行修订。已修订的企业标准,其编 号不变,仅改变其年号。企业标准的 修订程序与制定程序相同。 n如果复审结论认为该标准的内容已不 适应当前的需要或已被新的标准所代 替,以及无存在的必要时便予以废止 。 六、什么是国际标准? n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 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 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 组织制定的标准。 七、什么是国外先进标准? n国外先标准是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国际性组 织(如食品法典委员会)、区域性组织(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经济技术发达国家 的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德国国家标准 等)、通行的团体以及国际知名企业所制 定的标准(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美国石油协会标准、美国波音公司标准等 )。 八、什么叫采用国际标准? n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 ,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 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 布。 n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九、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有哪 几类? n等同采用(IDT) 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 上相同,或者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 同,只存在少量编缉性修改。 n修改采用(MOD) 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 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 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修改采用不 包括只保留国际标准中少量或者不重要的 条款情况。 第二节 标准的分级与分类 一、我国标准的分级 n国家标准 n行业标准 n地方标准 n企业标准 二、标准的分类 (一)、 按标准的属性分 n强制性标准 n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强制性标准: n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 卫生标准; n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 动安全标准; n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 n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n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 (二)、 按标准的性质分 n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物”的。 n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对“事”的。 n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人(岗位)”的 (三)、按标准的作用分 n基础标准、 n产品标准、 n方法标准、 n卫生标准、 n安全标准、 n环境保护标准 。 第三节 我国标准的表示方法 n级别: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ZB) 、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 n标准的强制力程度:GB、ZB、DB、Q属 强制性标准,GB/T、ZB/T、DB/T属国家 推荐性标准、行业推荐性标准和地方推荐 性标准,企业标准无推荐性标准、字母T是 汉语拼音“推”的第一个字母。 n发布标准的顺序号。 n发布标准的年号,取公历年号。 n(1)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表示: GB 标准发布或修订(定)后的年代号 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n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表示: GB/T 标准发布或修订(定)后的年代号 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n推荐性地方标准的表示: DB/T 41 标准发布年代号 标准的顺序号 河南省区划代码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 n企业标准的表示方法: Q/ 标准发布或修订(定) 后的年代号 标准的顺序号 企业代号 企业标准代号 第三部分 标 准 编 写 方 法 n第一节 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则 n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四要素 n第三节 制定标准格式要求 第一节 编写标准的基本规则 n一、基本要求 标准所规定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并满足以 下要求。 n在标准的范围一章所规定的界限按需要保 持完整。 n清楚、准确、相互协调 n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n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n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二、统一性 1、标准结构的统一 2、文体的统一 3、术语的统一 三、标准间的协调性 四、适应性 五、计划性 六、采用国际标准 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四要素 n规范性要素 n资料性要素 n必备要素 封面、前言、名称、范围为标准的必 备要素。 n可选要素 第三节 标准制定要求 一、内容的划分原则 从标准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 n作为一个整体出版的单独标准。 比如:GB 7718 n分为几个部分出版的标准。 在特殊情况下,可在相同的标准顺序号下将 一项标准分为若干个彼此独立的部分。 如:GB/T1.1 二、内容的划分 n如果标准所涉及的产品的不同方面可 能会引起分别关注时(例如生产者、 认证机构、立法机关),那么对于这 些方面最好编制成一项标准的若干部 分或编制成若干单独的标准。例如产 品的不同方面可能有:健康和安全要求 ; 性能要求; 维修和服务要求;安装规 定;质量评定。 三、标准的层次 表1 层次及其名称 名 称 编号示例 部分 章 条 条 段 附录 9999.1 3 3.1 3.1.1 无编号 A 第三节 制定标准格式要求 一、封面的编写 n标准封面的主要内容: 标准的类别、标准的编号、代替标准 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 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 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的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 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标准的发布及实施日 期、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 n标准编号 在标准封面中标准类别的 右下方为标准号,标准编号由 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 部分组成。 二、目次 目次的内容: n 前言 n 引言 n 章的编号、标题 n 条的编号、标题(只列带由标题的条) n 附录编号、附录性质、标题(即规范性、资料 性附录) n 附录章的编号、标题 n 附录条的编号、标题 n 参考文献 n 索引 n 图的编号、图题 n 表的编号、表题 n编写目次时的注意事项 (1)目次中所列的要素均与文中 完全一样的标题 (2)“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 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三、前言的编写 n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含要求、 图和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 。 n在特定部分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 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 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 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 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 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 名称; 说明与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 文件的一致性程度,写出对应的国际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的中文译名,并列出与所采用的国际标 准的技术差异和所作的主要编辑性修改,具体方 法按GB/T 20000.2规定;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 ; 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 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 是资料性附录。 n在基本部分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批准(适用于非国务院标准 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需要时,可指明负责起草 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如果标准分部分出版,则将上述列项中的“本标准 ”改为“本部分”。 四、引言 引言是可选的概述要素,引言可给出下列 信息: n促使编制该标准的原因; n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特殊信息和说明; n如果标准内容涉及专利,则应给出有 关专利的说明,引言不应包含要求。 引言的编排 n引言应位于前言之后。 n引言不编号。如需分条时,条的编号为0.1 、0.2等。 n引言中如果有图、表、公式或脚注等,应 从“1”编号,如“图1”、正文接排“图2”,其 他也如此。 n采用国际标准时,要将国际标准的引言转 化为国家标准引言。 五、范围(必备要素) n范围的特点:完整、规范、简洁。 n范围的内容及表述 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 正文的起始位置。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 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 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指 出标准不适用的界限。范围的文字应简洁 ,以便能作内容提要使用。范围不应包含 要求。 n范围的陈述应使用下列表述形式: “本标准 规定了的尺寸、的方法、的 特征。” 确立了的系统、的一般原则 。” 给出了的指南。” 界定了的术语。” n标准适用性的陈述应由下述引导语指出: “本标准适用于”; “本标准不适用于” 如果标准分部分出版,则应将上述表述中 的“本标准”改为“GB/T的本部分 ”或“本部分”。 范围内不应给出要求。 六、规范性引用文件 n规范性引用文件为可选要素,它应列出标准中规 范性引用的文件(这些文件已经引用便成为标准 应用时不可缺少的文件)一览表。 n一览表中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地方标准(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 国内有关文件、ISO标准、IEC标准、ISO或IEC 有关文件、其他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有关文件 。国家标准、ISO标准、IEC标准按标准序号排列 ;行业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 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n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应由下述引导 语引出: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 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 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住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n该一览表不应包含: 非公开的文件; 资料性引用文件;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过的 文件。 七、术语和定义(可选要素) n术语和定义为可选要素,它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 些术语所必需的定义。应使用下述适合的引导语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的本部分 ”;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GB/T的本部分” 。 八、符号和缩略语(可选要素) n符号和缩略语是为了理解标准所必须 的符号和缩略语一览表。通常情况下 该要素可与术语和定义合并在一个复 合标题下。 九、要求(可选要素) l“要求”要素是规范性技术要素中的核心内容之 一。“要求”是指标准表达应遵守的规定条款, 按实施标准的约束力可分为必达要求和任选要 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遇到的企业标准,关 键的就是要求一项,为什么呢?“要求”要体现 三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二是性能特性原 则。三是可检验性原则。标准中的要求应该用 意义明确的数值表示。 十、抽样、试验方法 n“抽样”要素中需要时应考虑如下内 容:规定抽样的条件,规定抽样方 法。 n试验方法需要时应对测试的条件、 设施、顺序、步骤以及抽样和对结 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等做出统一 规定。 n如:适合的情况下,有关试验方法的 细节可按下列顺序给出: a.原理 b.试剂或材料 c.装置 d.试样和试料的制备和保存 e.程序 f.结果的表述,包括计算方法,以及测试方 法的精密度 g.试验报告 3、编写“试验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n试验方法如果有已发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 标准,就可以直接引用,例如:菌落总数 按GB4789.2的规定执行。如果没有现行 有效的标准试验方法,才允许将该标准专 用的试验方法列入该章中。 n要求一章的每项指标,均应有相应的试验 方法,二者的编排顺序也应尽可能相同。 n原则上,对一项要求只规定一种试验方法 。 十一、标志、标签和包装 n标志、标签和包装为可选要素,它可规定 如何标注产品的标志(例如生产者或销售 商的商标;型式或型号)。该要素可包含 对产品的标签和(或)包装的要求(例如 储运说明、危险警告、生产者名称和地址 、生产日期等)。 n所规定的标志符号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的规定。 十二、其他要素和规则 (一)注: n条文的注和脚注 n图中的注和脚注 n表中的注和脚注 (二)图: 每幅图的下方居中位置,应有图的编 号,注意只有一副图时,也应标为“图1”, 在空一格的位置后应有图题(图的名称) 。 (三)表: n表的编号与表题位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 n如果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 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 略)和“(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 单位陈述。 n表注应位于表格中及表的脚注之前。表中 有一个注时只标明“注”,就可以,如果有多 个注的话,就标明“注1”“注2”。 n条款中助动词应用: 要求:应、不应 推荐:宜、不宜 允许:可、不必 可能和能够:能、不能 (四)数和数值的表示 n小数的符号为“.” n小于1的数值写成小数形式时,应在小数点 符号左侧补零。 示例:0.001 n对于任何数,应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 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的 间隙,但表示年号的四位数除外。 示例:23 456 2 3456 2.345 2.345 6 2.345 67 ,但年号为2000年。 n4、为了清晰起见,数和数值相乘应使用乘 号“”,而不能使用圆点。 n示例:写作1.8 10-3(不写作1.810-3) n5、表示非物理量的数(相对物理量的数值 而言),数字一至九宜用汉字“一”、“二”、 “三”等表示,大于九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 n示例1:“用五根5m长的管子进行试验。” n示例2:“再选15根管子进行压力试验。” n表示物理量的数值,应使用法定计量 单位符号(见GB 3100GB3102、 GB/T 13394、GB/T 14559和IEC 60027)的阿拉伯数字。 十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n标准中涉及到量、单位时应执行 GB31003102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n长度 米 m n质量 千克 kg n时间 秒 s n电流 安培 A n物质的量 摩尔 mol n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十五、规范文字和标点符号及标注 终结线 n标准中应使用规范汉字。不能用繁体或日 常不标准简写的字,标准中的符号应按 GB/T15834标准符号的用法的规定执 行。 n在标准的最后一个要素之后,应划上标准 的终结线。终结线为居中的粗实线,长度 为版面宽度的四分之一。不能另一页编排 。 第四部分 企 业 标 准 化 n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n第二节 如何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企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 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 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这个概念是标准化概念对企业标准化工 作内容的具体化,它明确了在企业生产、 经营、管理活动中为获得最良好的效果而 对具有重复出现的事物要进行规范化的一 种理念。 企业对标准化工作不重视的原因,概括起 来可以分为: 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全面; 没有标准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把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作用割裂开来 。 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 、法规、方针政策 2、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4、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5、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6、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7、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三、如何树立企业标准化的新观念 我国企业需要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的环境下,树立企业标准化的新观念。 1、转变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开展标 准化工作。 2 、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标准,为产 品开发和市场竞争服务。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二节 如何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一、什么是企业标准体系? n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 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n标准体系是由标准组成的系统。企业标准 体系是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 和工作标准。 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是什么? 1、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 2、可以更好地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 准的规定。 3、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管 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4、可以更好地保证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性。 5、保证技术标准的实施。 6、对其他的管理标准体系提供支持。 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总的要求 是什么? n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 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相配套; n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 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n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能满足企业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n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 的框架下制定; n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 调; n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 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企业标 准体系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并 提供支持。 (4)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参照标准 nGB/T 13016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n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n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n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 系 n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 工作标准体系 四、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n企业标准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见图1 ),即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和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是主体, 管理标准是为实现技术标准的要求而 建立的管理方面要求,工作标准是为 达到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而制 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规定,受技术 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共同制约。 n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既包括企业自己所 制定的标准,也包括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 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 n所有的标准都在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包 括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方针目标的指导下 形成。 五、企业标准体系表 1、企业标准体系表的定义 n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 的图表。 2、企业标准体系表的作用 n可以描绘出一个企业标准体系发展的蓝图, 对本企业应有的全部标准摸清底数,明确今 后标准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n指导编制企业制、修订标准规划、计划。 n通过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对现有标准的 组成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使企业标准 体系的组成达到层次化、有序化、简化和 科学化。 n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 要实施一系列相应的标准,有了标准体系 表,可以使每个环节上的有关人员对本单 位和本人应执行的标准一目了然,从而有 利于推动标准的实施,使企业标准化工作 真正落到实处。 3、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结构图)有两种形式 : n层次结构:适用于综合性和多层次的标准体系结 构。 层次格式是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一定范围 内的标准全面进行分析和合理安排后产生的结构 。 n序列结构: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以具体产品为中 心或项目管理的标准体系,它是建立在层次结构 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形式,也可以用于一种单一产 品或服务的企业。 4、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的原则和要求 n 全面成套。 n 层次恰当。 n 划分明确。 n 标准体系表中,上一层次的标准,是从下 一层次标准中提取的共性标准,个性标准 属于最底层。这是形成标准体系层次结构 的原则。 图1 标准体系结构图(第一层次) 六、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程序。 1、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3、确定体系表框图 4、填入明细表内容 5、编写针对企业标准体系表的 编制说明 6、标准的编号 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nJ或1技术标准;G或2管理标准;Z或3 工作标准。 n例: n企业技术标准编号 Q/J.2003 从后往前依次代表:批准年号、标准 顺序号、标准分类代号、标准层次号、类 别标准代号、企业名称代号、企业标准代 号。 七、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一)、技术标准体系 n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的结构,一般分为“层 次结构”如图2和“序列结构”如图3 (1)层次结构 技术基础标准 产 品 标 准 采 购 技 术 标 准 工 艺 技 术 标 准 设 备 基 础 设 施 和 工 艺 装 备 技 术 标 准 测 量 、 检 验 和 试 验 设 备 技 术 标 准 能 源 技 术 标 准 安 全 技 术 标 准 职 业 健 康 技 术 标 准 信 息 技 术 标 准 技术标准体系 包 装 、 搬 运 、 贮 存 、 标 志 技 术 标 准 安 装 、 交 付 技 术 标 准 服 务 技 术 标 准 检 验 、 验 收 和 、 试 验 方 法 技 术 标 准 设 计 技 术 标 准 半 成 品 技 术 标 准 环 境 技 术 标 准 图2 层次结构 v(2)序列结构 v 序列结构,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技术标准体系表结构形式,是 以表示某一单项产品实现过程的标准配套情况和要求。它的 特点是,将标准按产品形成过程顺序排列重点突出。适用于 单一产品生产企业。 2、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 n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参照GB/T1.11.3 规定。 n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 的结构和格式可按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 定。 3、技术标准的性质和制修订基本要求 n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对企业具 有强制性,是企业质量体系、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中应严 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 n技术标准应认真贯彻各项社会要求; n企业技术标准应充分贯彻国家、行业 有关技术基础标准; n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认 真贯彻GB/T19001标准对技术性文件 内容的要求,并考虑顾客的要求,以 满足企业质量目标和质量体系有效运 行预计质量管理的需要,其中也包括 相关方技术标准; n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标 准内容和要求应认真贯彻GB/T28001 和GB/T24001标准对技术性文件内容 的要求; n技术标准各项要求应系统、协调切实可 行; n技术标准可以用文字、实物标样、光磁 盘等形式表达; n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应编制标准明细表。 参照GB/T13017的概念、原理、编制 要求和方法进行。 (二)、管理标准体系的内容。 n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n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n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图4) n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写要求 1、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n(1)管理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 制定。 n(2)管理标准体系应贯彻国家、行业的基础管理 标准。 n(3)企业应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 论和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将其纳入管理标准 体系。 n(4)因评价/认证需要,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标 准可为评价/认证提供所需要的文件,并组合成新 的体系文件。但这种组合不影响管理标准体系整 体关系。 2、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1)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贯彻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 。 (2)管理标准体系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也 可以是一个多个体系的组合。 (3)管理标准体系可由不同模块分成若干相互 联系的子体系或相互独立的标准体系。 (4)企业在编制管理标准体系时,可根据实际 情况对本标准所列管理标注内容和指南进行增删 。 (5)管理标准体系是多个体系的组合时,对其 共同部分应避免重复和矛盾。 管理基础标准 设 计 、 开 发 与 创 新 管 理 标 准 采 购 管 理 标 准 生 产 管 理 标 准 设 备 与 基 础 设 施 管 理 标 准 包 装 、 搬 运 、 贮 存 管 理 标 准 安 全 管 理 标 准 职 业 健 康 管 理 标 准 环 境 管 理 标 准 体 系 评 价 管 理 标 准 标 准 化 管 理 标 准 管理标准体系 安 装 、 交 付 管 理 标 准 服 务 管 理 标 准 能 源 管 理 标 准 测 量 、 检 验 、 试 验 管 理 标 准 经 营 综 合 管 理 标 准 质 量 管 理 标 准 信 息 管 理 标 准 图4 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4、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写要求 (1)管理标准的编写格式。 n当管理标准作为其他体系的部分时,可采 用相应的体系的格式,但不影响标准的完 整性和系统性。编写格式应符合GB/T1.1 的规定。 n一个企业内所有的管理标准规格应一致。 (2)管理标准的编号 n纳入本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上级标准 原则上应赋予该企业管理标准编号。 n如将GB/T15496-2002企业标准化 工作指南纳入管理基础标准,并赋 予其企业标准的编号为Q/G001- 2002则可表示为: Q/G001-2002= GB/T15496- 2002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3)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 n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通常可按如下顺 序:封面、目次、前言、名称、范围、规 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管理 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 附录。 n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地反应管理活动 的主题。例如:合同评定程序、采购控制 等。但不宜出现“标准”的字样。 n职责: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 ,他们的职责、权限、责任。 ( (4)管理内容与方法: n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文内容 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n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 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包括物资、人 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 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 n不能量化的要求应当用可以比较的特性表 述。 n明确每个过程各项要素由谁干,干什 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 ,怎么干,以及如何控制所要达到的 要求,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 特殊情况。必要时辅以流程图; n 如涉及纯技术问题可引用技术标准; n 管理内容中可以量化的要求应当量化 。 (三)、工作标准体系的内容。 n工作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n工作标准体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