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ppt_第1页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ppt_第2页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ppt_第3页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ppt_第4页
(二十)古汉语今译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十古汉语今译问题 主讲教师 孙永选 一、古文翻译的历史 1.古代的古文翻译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 “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 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 (尚书尧典)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 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 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如何 ?” (史记五帝本纪)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汉郑玄注:“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2.现代的古文翻译 郭沫若卷耳集( 1922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二、古文今译的意义 1.古文今译的意义 A 为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阅读古籍提供便利。 B 文白对照,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C 学生做古文翻译练习,可以增强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2.对古文今译的错误认识 认为注释可以代替翻译。 (注释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需要) 认为翻译有害于原作的艺术风格。 (翻译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文特点,通过提高翻译水平,可以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面貌) 三、古文今译的原则 1.直译与意译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直译又叫对译,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关系, 要求译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直译忠实 于原文,甚至要求译文的语言单位和原文的语言单位之间,要 构成等值的关系。一般要求,能够直译的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灵活地表达翻译。 郭沫若说:统摄原意,另铸新词。“意”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所 以意译的侧重点也就是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可增删、调换词 语,可以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 础上,摆脱原文词句的束缚,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2.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 译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郭沫若卷耳集 一片碧绿的原野,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她的爱人不久才出了远门, 是骑着一匹黑马,携着一个童仆去的。 她在家中思念着他坐立不安, 所以才提着篮儿走出郊外来摘取卷耳。 但是她在卷耳的青白的叶上, 看见她爱人的英姿; 她在卷耳的银白色的花中, 也看见她爱人在向她微笑。 远方的山丘上也看见她爱人在立马踌躇。 带着个愁惨的面容, 又好像在向她诉说别离羁旅的痛苦。 所以她终究没有心肠采取卷耳了, 她终竟把她的提篮丢在路旁, 尽在草茵上思索。 直译的优点: 直译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帮助读者对 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多做直 译练习,对于提高古文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直译的局限性: 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有些句子不容易做到字词对译。如果过 于拘泥,勉强对译,难以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意译的优点: 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灵活表达,便于现代读 者了解原作的主要思想内容。 意译的局限性: 与原文的字词句不相对应,不利于体会原文的语言特点,有时 会丧失原文的语言风格。 3.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古文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 译文一 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到兔子, 这件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译文二 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 被宋国人所嘲笑。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一 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两手合抱了! 译文二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只活到)六七十岁,你墓上的 树木(现在也该长到)两手合抱了! 四、古文今译的方法 对 换 调 留 增 删 1.对 把原文语句中的字词,逐个对译成意思完全相同的现代汉语 中的词语。如: 余 幼 时 即 嗜 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我 小时候 就 喜欢 学习。 2.换 把文言语句中的字词,换成字面不同但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 词语。如: 肉 食 者 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译文 做官的人 浅薄,不能深远地谋划。 3.调 即调整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如: 吾 谁 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译文 我 欺骗 谁 呢?欺骗老天吗? 4.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作改变。如: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 这就是五帝三王天下无敌的原因。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百姓盼望他像大旱时盼雨呀。 人名、地名以及古今沿用词语要保留原词,职官名可以加注释 说明,不能用现代词语替换。如“丞相、军师”等。 5.增 增加必要的词语来翻译。如: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邵公谏弭谤) 国都里的人没有谁敢说话,在道路上(相见也只)用眼睛 (示意)。 注意:如果不用增加词语也能明白,就尽量不要增。 6.删 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靠的是勇气。 五、古文今译的步骤 1.理解 掌握基本内容,准确理解字词含义。 贼缚巡等数十人坐,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 女勿怖,死,命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注意时代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一 人民群众最贵重,国家在其次,国家领导最轻。 译文二 百姓最重要,国家次之,国君不重要。 2.表达 避免句子残缺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五蠹) 译文一 人民禁不住各种凶猛的野兽。 译文二 人民禁不住各种凶猛的野兽的侵害。 避免句子半文半白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尚书盘庚上) 译文一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 译文二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前往那个地方。 六、古文今译的基本原则 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原则。 1.信 “信”就是要求译文表达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要忠实于原文。这 是对文言文今译最基本的要求。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 惠王上) 译文 听到它们的叫声,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因此仁慈的 人总是远离厨房。 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方腊起义 ) 译文 上天创造了百姓,并为百姓设置官员,本来就是让他 们为老百姓服务的。 2.达 “达”就是畅达,译文要通顺、明了、自然,即读着顺口,理 解起来容易。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一 姜氏什么满足的有? 译文二 姜氏有什么满足? 译文三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庶绩咸熙,分北三苗。(尚书尧典) 译文一 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排 。 译文二 各方面的成绩都很显著,三苗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3.雅 “雅”是典雅,是对译文的高层次要求。语言要有艺术性, 即要求锤炼译文的语言,准确再现原作的语言风格,保持原作 的语言特色,使译文的语言鲜明生动、维妙维肖,在表达上达 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郑卫之女不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