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包梦瑶——生药学概况.doc_第1页
[基础科学]包梦瑶——生药学概况.doc_第2页
[基础科学]包梦瑶——生药学概况.doc_第3页
[基础科学]包梦瑶——生药学概况.doc_第4页
[基础科学]包梦瑶——生药学概况.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药学概况09293114 包梦瑶摘要:生药学(pharmacognosy)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问。换句话说,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关键词:生药(生药学)生药学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天然药物的科学。从历史上看,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传统的本草学(或药物学)时期、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和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一、生药的名称、来源、现状及鉴别1.名称及命名依据生药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命名应明确、简短、科学,不用容易误解和混同的名称。命名不应与已有的药品名称重复。2.来源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3.性状系指对生药的外形、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的描述,除必须鲜用的按鲜品描述外,一般以完整的干生药为主;易破碎的生药还须描述破碎部分。4.鉴别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1.显微鉴别为生药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反应。2.理化鉴别包括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等,属功能团的鉴别反应,凡有相同功能团的成分均可能呈阳性反应,因此专属性不强,一般情况下,不宜作为质量标准中最终鉴别项目。3.色谱鉴别是利用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定。具体方法参见第三章相关内容。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对照。TLC法可以在一块层析板上容纳多个样品及出现多个信息(斑点、色泽、Rf值等),只要一些特征斑点(甚至是未知成分)具再现性,就可以作为确认依据。同时因TLC不需特殊的仪器,操作简便,加之近年来高效吸附剂、商品化的预制板、摄像装置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分离效果、检出灵敏度、准确性和重现性,使TLC法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生药理化鉴别方法。GC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鉴别。一般结合含量测定进行。HPLC法较少用于鉴别,若含量测定采用了HPLC法或其它方法无法鉴别时,可同时用于鉴别。4.光谱鉴别在生药鉴别时,由于多数药材的提取物在270280nm左右均可能有最大吸收,因而不能构成某一药材的鉴别特征,或特征性不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光谱直接用于鉴别的不多。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在与类似品或掺伪品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能构成鉴别特征的,也可应用。5.指纹图谱生药指纹图谱系指生药经过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建立生药指纹图谱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反映生药所含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而反映生药的整体质量。指纹图谱也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产物质量的有效方法。二、生药学的性质生药学 (pharmacognosy) 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生药(cruddrug)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具有“生货原药”之意。广义的生药应指所有来自天然的原料药材,包括了中药材、民间草药、民族药及可供提取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简言之,生药即天然药材。三、生药学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按化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功效,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其他分类法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 6 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 16 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四、生药的主要成分1.糖类2.苷类3香豆素类4.黄酮类5鞣质类6.挥发油类7.萜类8.生物碱类9.脂类10有机酸类11.植物色素类12.树脂类13.无机成分五、生药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生药质量监控主要依据三级标准,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六、生药学的发展生药学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而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天然药物的科学。从历史上看,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传统的本草学(或药物学)时期、近代的商品生药学时期和现代的生药学新时期。古代本草著作的出现是在二千多年以前,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生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处于传统的本草学时期。那时,对于药物(生药)的知识主要是依靠感官和实践经验来积累。古代本草书籍的内容是以记载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和药用动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的特征等。由于地域的不同和经验的差异,对药物的认识自难一致,更由于当时科学未兴,对于药物的认识难免失之粗浅,或有主观臆断之处。生药有效成分的不断阐明及其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迎来了现代生药学的新时期,推动了对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探讨。例如对于有效成分明确、经济价值较大、大量栽培的药用植物(如薄荷、洋地黄、金鸡纳树等)进行选种、嫁接、杂交以及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对生药采收时期、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提高并保持生药的优良品质。人工方法造成药用植物遗传因子的突变与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利用示踪原子探索有效成分在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