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ppt_第1页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ppt_第2页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ppt_第3页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ppt_第4页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 经验与借鉴 一、中国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和类型 n(一)空间再生产与地域生产力重组: n 都市圈化的中国20个都市圈 n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提出了我国到 2030年建立20个大都市圈的设想。按照他的想法 ,“中国在未来建立的都市圈必须主要在东、中平 原地带,可以建20个。每个都市圈可容纳5千万 城市人口,每个都市圈以120公里为半径, 覆盖45万平方公里。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 也可能都在这些区域内集中。”2 党的十七 大报告指 出,推动 我国区域 经济协调 发展,应 “以增强 综合承载 能力为重 点,以特 大城市为 依托,形 成辐射作 用大的城 市群,培 育新的经 济增长极 ”。 2009年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新兴发展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一些重点区域的区域规划 、城市群发展规划,设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兴发展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一些重点区域的 区域规划、城市群发展规划,设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中国城市群 竞争力排名 包含城市 20082006 长三角城市群11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嘉兴、泰州、常州、扬州、镇江、南通、绍兴等 珠三角城市群22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肇庆、江门等 京津唐城市群33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廊坊等 山东半岛城市群44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等 辽中南城市群55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 成渝城市群610成都、重庆、内江、自贡、江津、永川、万州等 武汉城市群79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 海峡西岸城市群86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 中原城市群97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等 哈尔滨城市群1012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等 长株潭3+5城市群1111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 关中城市群1213西安、三门峡、运城、临汾、延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汉中、十堰等 皖江淮城市群1315合肥、六安、巢湖、淮南、蚌埠、滁州、马鞍山、芜湖等 太原城市群1416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忻州市及阳泉市的少数县 徐州城市群158徐州、济宁、连云港、枣庄、淮北、宿州 长春城市群1614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 2009年江苏沿海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蚌埠周边区域规划及目标 周边区域包含城市相关规划规划目标 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规划 2009年9月批复 2015年前,国家将集中政策、资源、资金从八个方面力 促“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皖江经济带 合肥、芜湖、马鞍山 、铜陵、安庆、池州 、巢湖、滁州、宣城 九市 2010年1月批复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规划 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 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 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 基地。 中原城市群 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 为副中心,包括开封 、平顶山、新乡、焦 作、许昌等23座城市 2006年批复中原城 市群发展规划纲要 将中原城市群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 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2020年建成全 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现代物流中心 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武汉城市圈两型 社会配套改革试 验区 武汉、黄石、鄂 州、黄冈、孝感 、咸宁、仙桃、 天门、潜江 2008年9月28日批复武 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 经济一体化,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成为与沿海 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 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 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p “泛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已经从“以城市为中心的极化发展”向“以城市群为重心的泛化发展 ”逐渐转变,长三角进入扩容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将规划的范畴由传统的16市 拓展至”泛长三角3+2”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江西)。 (二)中国特色都市圈的空间分布与产业集群 n西方区域经济学中分析规模经济的时候,通 常会分为要素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城市 集聚四个层次来讨论。 n伴随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和城市新型服务业的 成长,城市群在衍化中会出现某种规律性的 发展过程,即聚集中心化扩散结构性 繁衍空间重集聚首位空间极化再扩散 首位度提升再扩散形成城市群经济社会 的全面依赖关系结构。由此而演化成城市 区域社会依赖型合理差序化格局的都市圈 ,使城市社会结构处于不停地发展运动与区 域“重新集聚和组合”的过程中。3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发展历程(图表) n1、大上海都市圈:三 层次的产业布局 n一是现代制造业的产业特 征和三层次的空间布局。 n二是带状产业与园区空间 集聚并列模式。主要是沿 江、沿海、沿湾经济产业 模式。 n三是未来产业模式已经结 构化发展状态。 n2、大广州都市圈:三种模式与七大产业集聚 n第一是专业镇集群模式。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例如:东莞市石龙镇 的电子信息,虎门镇的针织服装,石碣、清溪镇的计算机IT设备,厚 街镇的家具,大朗镇的纺织等 n第二是国际商品链整体性转移集群模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相关制造 环节的企业群体转移。例如:东莞市的电脑制造业、制鞋业、玩具业 企业集群。 n第三是企业创新网络集群模式。例如:深圳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华为 、中兴等)、广州的软件产业集群等。 n七大产业集聚。主要包括:1、主要农业产业区、2、加工制造业聚集 区、3、临港基础产业聚集区、4、重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5、高新 技术产业聚集区、6、国际性物流基地、7、特色旅游区。 n 高汝熹、罗守贵等.2006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158 n3、大北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 n基本上形成了“四带四区”的产业布局。 n“北京天津廊坊”一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 n 沿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滨海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向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发展这条产业带是大北京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核心轴。 n “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一线: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 n 连结渤海西岸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五大港口。此条产业带是大北京都市圈发展海上战略的 重要发展轴,依托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的优势,以首钢、唐钢为龙头,曹妃甸、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大力发展钢铁、石化 等重化工业及物流业。 n “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一线:生态产业发展带 n 山区生态产业发展带指的是燕山-太行山一带区域。作为环京津的生态屏障和文化廊道,这里主要建设成为大北京都 市圈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全国性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及京津冀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n “北京-保定-石家庄”一线: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带 n 地理学界有句俗语:“南富三角洲,北富冲积扇。”在京津冀地区,山前传统发展带是符合区域发展的 客观规律的。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带是指燕山和太行山山前城镇密集区,临近京广铁路和京秦铁路,沿线 主要集中了汽车以及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等产业 。 n(2)四块产业分区 n 京津廊坊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总部基地和高新技术 创新中心、物流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n 唐山-秦皇岛重化工业优化提升区:优化和调整现有重化工业,发 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特色产业,形成钢铁、建材、化工产业集群。 n 石家庄-保定-沧州现代制造业发展区:全国重要的医药制造业基地 、轻型汽车生产基地和京津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基地。 n 张家口-承德生态产业发展区 n 发展生态和环境友善型的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业,构建以生态产 业为导向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 n4、辽宁中部都市圈(沈阳都市圈):“一核、四带、 六群”的产业布局 n(1)一个经济核心区 n 将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 与创新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n(2)四条经济发展带 n 一是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以沈西工业走廊为基础,由沈阳经辽阳、鞍 山至营口,包括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近海经济区、沈辽工业走廊、鞍海经济 带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n 二是沈铁工业经济带,以102国道为轴心,南起蒲河新城,北至毛家店 镇,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n 三是沈本工业经济带,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到本溪 经济技术开发区、 n 四是沈抚产业经济带,按照沈阳“东优”和抚顺“西联”战略,使之成为构建 沈抚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现代服务业发达区,国际化人居、休闲、生态 旅游度假区。 n(3)六大产业集群 n 一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沈阳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 总部,将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 ,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 n 二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 化工产业,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 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 n 三是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营口新鞍钢、抚顺 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n 四是新材料产业集群,包括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鞍山、本 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 n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 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n 六是制药产业集群,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 药产业发展集群。 n(4)一个突破点:物流产业 n 在“一核、四带、六群”的基础上,构建 “一轴、三区、六带”的物流 网络体系主框架:沿沈阳营口交通线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主轴 通道,发展沈阳、鞍山、营口三个物流业聚集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 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南部、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 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 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海城、营口为重点的轻工 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 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六大物流产业带。 n5、济南都市圈:“四主十链”的产业体系 n n(1)“四个一”的主导产业 n 济南都市圈具有“一软”、“一硬”、“一重”、“一高”的“四个一”主导产业优势 。 n “一软”,即以浪潮、齐鲁软件园等为核心的IT产业; n “一硬”,即以济钢、莱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 n “一重”,即以重汽等为核心的汽车产业; n “一高”,即以济南机床为核心的设备制造业。 n 1 吴学军.推进济南工业经济发展的五点建议.参见:济南市政府网 n/art/2007/5/29/art_115_53479.html n(2)十条产业链 n十条产业链包括: n依托济南、聊城、莱芜、德州、滨州、淄博等城市,发展延伸汽车产业链; n依托济南、淄博、滨州、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 n依托济南、莱芜、聊城、德州、泰安等城市,发展延伸钢铁产业链; n依托聊城、济南、淄博、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有色冶金产业链; n依托淄博、滨州、济南、泰安、聊城、德州、莱芜等城市,发展延伸石油天然气化工产 业链; n依托滨州、淄博、德州、聊城等城市,发展延伸盐化工产业链; n依托济南、德州、聊城、泰安等城市,发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n依托滨州、淄博、济南、聊城、莱芜、泰安、德州等城市,发展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 n依托济南、淄博、德州、聊城等城市,发展延伸建材产业链; n依托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等城市,发展延伸食品饮料产业链。1 n 1 参见:济南都市圈规划。 n6、武汉都市圈:“四带七区”的产业布局 n 武汉城市圈,指的是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 、天门、潜江等周边半径100公里范围内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 n(1)四条产业集聚带 n 武汉都市圈的工业发展以武汉为中心,依托武汉的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广经济带 两条国家一级经济发展带,呈现向外辐射的东向、西向、北向、西南四条产业空间集 聚带;1 n 东向产业空间集聚带:以青山冶金工业区、北湖新城、阳逻新城和武汉科技新城 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汉鄂州黄石大冶产业空间集聚带。 n 西向产业空间集聚带:以武汉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 汉仙桃潜江天门产业空间集聚带。 n 西北向产业空间集聚带:以吴家山新城、临空开发区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汉 孝感汉川应城产业空间集聚带。 n 西南向产业空间集聚带:以武汉科技新城为主要辐射极,建设武汉咸宁赤壁 嘉鱼产业空间集聚带。 n 1 余斌、李星明、曾菊新、罗静.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分析基于区域规划的视角.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1) n(2)七个产业协作区跨区域整合 n 结合城市圈内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武汉城市圈可以分为7个产业协作、功能互补、生态 共建和设施共享的综合功能次区域:1 n 武汉都市发展区:包括主城和11个新城主城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中心功能,集约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第三产业,逐步推进第二产业向外围地区转移;新城重点发展工业、居 住、对外交通、物流等基本功能。 n 东部沿江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以武汉东部组群及黄石、鄂州、黄冈等大中城市为增长极,推进 人口和产业集群。 n 仙(桃)潜(江)天(门)城市与高效农业发展区: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缩小区域 城乡差异。 n 咸(宁)赤(壁)嘉(渔)城市与水域经济发展区:该区域将以咸宁为依托,以大带小,促进 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n 孝(感)应(城)安(陆)城市与生态农业发展区:以盐化工、机械工业为基础,承接城市圈 核心区的产业转移。 n 大别山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区:在保护和发挥生态功能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农林特产 品加工、物流、医药产业及其他生态型产业。 n 幕阜山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区:以生态建设为重点,适度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基地。 n 1 张建军、刘冰、周涛.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5) n8、杭州都市圈:一体化管理空间再造的“同城待 遇” n(1)“5411”的现代产业体系 n 杭州都市圈在划定了环杭州湾产业带、沪杭高速公路 产业带、杭宁产业发展带、杭徽高速公路产业带、杭金衢 高速公路产业带、杭千高速公路产业带、环太湖产业发展 带七条产业发展带2的同时,提出打造“5411”的现代产 业体系。所谓“5411”的现代产业体系,包含“5”大支柱性产 业集群、“4”大生长性产业集群,“1”手发展现代服务业, “1”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n n1 肖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多重效应.参见:环球资讯网 /2009/0720/64362.html n2 参见: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 n(2)民主协商的区域合作机制:自上而上 n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合作机制是“3+1”体系,即三个组织机构加一批合 作文件,三个组织机构指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协调会办公室和若干个专业 委员会。这种自上而下的合作制度区别于中央批准建立的长株潭都市群、武汉都市群 、中原都市群等。 n 首先,合作发展协调会是都市经济圈的决策机构,由四市和个相关县市主要负责 人,以及省发改委、省协作办、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杭州方 面担任常务主席,四市轮流担任执行主席,每年召开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研究重大问题 。 n 其次,合作发展协调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杭州市,由杭州方面相关负责人 任办公室主任,嘉兴、湖州、绍兴方面相关负责人任副主任。 n 其三,合作发展协调会下设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文化交 流等若干个专业委会员,各专业委员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建议权、决策权、实施权和监 督权。 n 其四,一批合作文件在充分协商、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以区域备忘录 或公约形式签发,作为引导和约束各行政区的行动纲领。 n(3)通过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两年内完成杭州都市经济圈 发展规划 n 1)2007年,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一年内,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基本完成。 n 2)2008年5月,第二次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在湖州召开 ,会议原则同意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报请省 政府批准发布。会议决定组建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等六个专业委员会,启动重点合作项目,力争在交通、旅游、环保等 领域的合作率先取得进展。 n(4)一城七中心:杭州都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高,产业引力大 n 杭州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城市首位高。体现在为杭州是杭州都市 经济圈 n1)旅游休闲中心 n2)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n3)创新创业中心 n4)综合交通物流中心 n5)先进制造业中心 n6)服务业中心 n7)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n(6)都市圈民生保障的“同城待遇”八个一体化 n目前杭州都市圈已经实现初步“八个一体”即社保一体化、公交一体化、邮政一体化、通 信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产权交易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重点工业发展规划 一体化。 n1)社保一体化 n 民生保障一体化重点之一便是推动社保一体化。根据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 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将推进社保卡“全国通用”在圈内先行 。目前,湖州的德清、安吉与杭州医保联网运作已迈出实质性步伐,持有杭州医保卡 ,可以到德清、安吉定点医疗单位就医、购药。今后,都市经济圈将借鉴这一模式, 探索医保互通新办法,从政策、技术、管理、服务上寻求突破,为区域内人员交流、 异地提取养老金和就医结算等提供便利。 n 这一改革,不仅将方便百姓,而且可以解决老年人异地养老的后顾之忧。这样的 变革,将会让嘉兴或其他基本生活消费较低的城市从中获益异地养老,给房地产 业、医疗单位、社会办养老机构等带来不少的发展机遇。而嘉兴人到杭州就医,也将 从很大程度上省去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n 2009年,杭州将进一步扩大与湖嘉绍及其他周边城市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确保都市经济圈内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新增3家以上。 n2)公交一体化 n 接下来,杭州将借鉴与德清、萧山、余杭公交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步开 通杭州市区至市域5县市和海宁、桐乡、安吉、诸暨、绍兴县等5个节点县市 的公交线路,统一公交卡的使用,努力实现公交一体化。2009年,杭州将加 快推进富阳、临安、安吉、海宁、绍兴县等地公交一体化进程,并力争到明 年年底全部开通杭州至其余节点县市公交线路。 n3)邮政一体化 n 邮政一体化将在中国邮政EMS主品牌下,打响“同城速递”品牌,实现邮 政快递“一日达”。此外,还将统一杭湖嘉绍四城市报纸、特快、信函、包裹等 的投递时限和服务标准,实行同城待遇。邮政快递“一日达”项目在2009年已 启动。 n4)通信一体化 n 通信一体化将以定向长途优惠等方式,推进圈内城市及节点县市与杭州实现固定 电话同城化,并通过漫游包或省内漫游优惠等方式实现杭嘉湖绍四城市移动电话同网 同价。此外,争取共同的长途电话区号“026”也是一个主要的工作内容。 n 2009年,都市经济圈内移动用户可通过漫游包、省内漫游优惠等方式,先获得一 定的通信优惠。而且,在2009年,1个节点县(市)有望在与杭州电信实现同城化方面 取得突破。 n5)区域旅游一体化 n 依托杭湖嘉绍四城市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打造旅游信息平台,实现圈内互为旅游目的地、互为旅游客源地。都市圈内市民卡旅 游一体化。 n 此外,杭州都市经济圈2009年开展了旅游优惠月活动,以此来推动圈内市民卡旅 游合作。凭借圈内的市民卡、身份证、户口簿、暂住证、学生证等,在相关景点旅游 时享受五折的优惠。今后,圈内百姓出游,还将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 n6)区域市场一体化:产权交易、金融市场及重点工业统一规划 n 杭州、嘉兴、湖州和绍兴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杭州都市经济圈节点县 市也拥有众多特色专业市场。同时,各种城乡集贸市场也星罗棋布。据介绍,市场一体化,将使未 来的市场建设布局更加合理,避免近距离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扩大特色市场的辐射范围,每一 个市场的经营户都将从中获益。 n 首先,市场一体化集中体现在产权交易的一体。杭州都市经济圈还将整合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 ,统一产权交易规定,逐步形成覆盖经济圈的一体化产权交易网。 n 其次,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杭州都市经济圈也非常重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今后,经济圈内将 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同城汇兑、拆借业务,推动杭湖嘉绍四城市间商业银行票 据交换业务和银行卡、POS机、ATM机、金融IC卡系统的同城化。对于四地百姓而言,这样 的变化将减少金融业务成本和中间环节,更省钱,更便利。同时,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融 资也将更加便利。 n 其三,产业布局与发展一体化都市圈统一规划重点产业。 n 都市经济圈致力于构筑一个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现代服务业特别是 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今后重点扶持的对象。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将吸引更多外地人才,这些,无疑将给物流业、仓储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 还包括技术市场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体化等。 n东京“1+N”式分散型网状空间组合关系 n日本三大都市圈未来图景1 n从上面这幅由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的“日本三大都市圈的未来图景”中可以看出,首都圈 、中部圈和近畿圈是日本主要的三大都市圈。其中首都圈的现状(左上小图)是以东 京为中心的“一极集中”模式,圈内其他地区以及圈内各行业部门对于东京的依赖程度非 常高,这同时也带来了东京城市内部的诸多城市病。 n 1 国土交通省官方网站(http:/www.mlit.go.jp/kokudokeikaku/vision/index.html) n 1999年3月,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中提出了“首 都圈分散型网状结构”的概念,所谓“分散型网状结构” 指的就是一种全新的都市圈城市空间关系。任何一个单独 的城市都无法构成完整的经济体,任何一个单独的城市也 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同样,任何一个单独的城市也不 可能完全承担其居民和各企业、机构所需要的全部的城市 功能,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城市功能需求。但是通过区域 内的城市相互组合、功能互补,以都市圈作为一个更大的 经济社会独立体,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个城市的发 展瓶颈和功能局限。 n 首都圈未来图景分散型网状结构图1 n 1 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出自国土交通省网站( http:/www.mlit.go.jp/kokudokeikaku/vision/5th_s_k/k-top.html) n(2)产业活力更新:“创造型都市产业”的集聚 n 产业发展一直是大东京都市圈重要的环节之一,大东京都市圈的制造业一直处于 全国领先的地位,制造业集聚比重很高。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7年工业调查统计, 首都圈一都七县范围内,大型制造业企业(从业人数10人以上,下同)数量达37798家 ,占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总数的26.8%,其中仅东京都一县范围这一比重就占到了 5.5%。产额方面,一都七县2007年大型制造业企业总产额超过90万亿日元,占全国比 重的27.6%1。 n 综合看来,东京都的产业服务功能和产业发展潜力具有以下几点优势2: n1)大企业集聚优势:总资产10亿日元以上的大企业数量占全日本的48.7%; n2)巨大的消费市场:商品销售总额占全日本的32.8%; n3)巨大的资本市场:股票交易额占全日本的96.1%; n4)高水平人才高地:研究生院在校人数占全日本的26.4%; n5)文化与信息高地:图文、影像、声像制作企业数量占全日本的46.3%; n6)国际化程度极高:外资企业数量占全日本的74.7%。 n 1 2007年工业调查统计-产业篇,经济产业省(http:/www.meti.go.jp/statistics/tyo/kougyo/result-2/h19/kakuho/sangyo/index.html ) n2 东京的产业与就业2008,东京都产业劳动局(http:/www.sangyo-rodo.metro.tokyo.jp/monthly/sangyo/graphic/2008nen/index.html ) n 大东京都市圈都市产业内涵是:针对大东京都市圈现有的产业趋同现象 和未来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定位设想,东京都提出了将都内产业朝向“创造型都 市产业”的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更新,发挥“东京价值”以及东京城市的产 业实力和“城市文化资本”。 n 创造型都市产业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n 1)公共需求型产业。在环境、健康、医疗、福利、危机管理等领域研 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将成果应用于社会公共需求的各个领域。 n 2)文化传播型产业。充分利用东京的城市个性和感性文化,以动漫创 意、设计、时尚等创意性较高的产业丰富东京的文化实力,并通过产业的发 展促进东京本土文化信息的世界传播。 n 3)都市功能促进型产业。能够促进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方式更新换代 的产业,如信息化家电、微型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等。 n2、大巴黎都市圈地域结构与空间整合八个维度与四种概念 n(1)地域结构:巴黎的四种概念 n 随着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张,我们在对城市特指的地域进行限定的时候也往往陷 入迷惘的困境。以巴黎为例,关于巴黎地域的概念就不下4种(见下图1): n n n1 资料来源:from wikipedia. filename:Paris uu ua jms.png n /wiki/File:Paris_uu_ua_jms.png n图中的数字所表示的行政区为:75巴黎省;77塞纳-马恩省Seine-et-Marne;78 伊夫林省 Yvelines ;91埃松省 Essonne;92上塞纳省 Hauts-de-Seine;93塞纳-圣但尼省Seine-Saint-Denis;94瓦勒 德马恩省 Val-de-Marne;95 瓦勒德瓦兹省 Val-dOise。 n在这张图中,75代表的是巴黎市,即作为首都的巴黎(巴黎城);75、92、93、94所组成的地域 是巴黎大都市;75、92、93、94、95、78、91、77所组成的地域是巴黎大区都市圈,又称为“法 兰西岛”。 n 广义的巴黎则指以市区为中心,呈环状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区,也称为“法兰西岛” 。巴黎大区总面积14518.3平方公里(1999年),都市圈半径约120公里(1999年 ),人口1206.7万(2007年)。15%的法国居民生活在此巴黎都市圈(Paris metropolitan area)。本文所描述的巴黎都市圈即为“巴黎大区都市圈”。1大巴黎地区 的经济与金融状况在法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拥有全法国总在职人口的22%,占 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全法国38%的公司总部、50%的研究机构、495所国立高 等学校、171所职业培训中心、70%的保险公司总部、96%的银行总部都设在大巴黎地 区。2同时,这里还集中了全法国2300家跨国公司、22%工业就业岗位和26%投资总 额。该地区每天出行人次达2200万,每年接待旅游和出差观光的游客达3500万,11个 休闲度假中心每年可接待游人800万。34)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世界 范围意义上的巴黎大都市圈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沿塞纳河、莱茵河延伸,覆盖了法国 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以及德国的科隆 等欧洲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包括了4个国家的40个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面积14.5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n 1 邹欢.巴黎大区总体规划.国外城市规划,2000(4) n2 数据来源:陈光庭.巴黎大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北京规划建设,2000(3) n3 数据来源:曲凌雁.大巴黎地区的形成与其整体规划发展. 世界地理研究.2000( 4) n(2)空间布局:以政策为引导的“南北轴线多中心空 间格局与区域发展模式” n 合理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式是决定都市圈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巴黎都市圈的地域空间组织也经历了由单核心布局,到以多 级城市和城市圈建设为核心的过渡。多样化的城市,也使得巴黎都市圈最终 摒弃单中心的放射状布局,转而向“轴线多中心空间格局”发展。 n 在1965年规划的基础上,1976年的法兰西之岛地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 划指导纲要(19752000)(简称规划)重申了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 ,即城市建设按照南北两条轴线布局,形成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同时建设环 路加放射路的交通网络为多中心的区域空间布局提供便利。1现在,从巴黎 出发可以在三小时内到达任何欧洲国家的首都。(见下图2) n 1 曾刚,王琛.巴黎地区的发展与规划.国外城市规划,2004(5) n2 图片来源:IAU-idf. http:/www.iau-idf.fr/ n 蓝色标记表示飞机所需时间,绿色表示TGV(high speed train)所需时间 巴黎地区通过它的国际机场及TGV与世界其他城市构成紧密联系 n(3)历史文化与遗产以文化传承经典:历史文化传承模 式 n 巴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初它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 镇,当时只有居民几百人。1100多年来,法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巴黎的城市规划 政策,“力求让这座汇集着世界文化珍品的千年古城,在延续历史传统和实现现代化 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风格迥异的世界大都市中保持自己独特的城市身份。”2 n 巴黎的城市之名不仅因为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延续,更在于其精心的延续性经 营。3即“以产业传承、以政策传承和以荣誉传承的一体化模式”。此模式不仅 是对巴黎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为南京的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 借鉴经验。下面就此模式所涉及的“产业传承”、“政策传承”和“荣誉传承”进行分 析。 n 1 言实.艺术之都巴黎.当代世界.2003(9) n2 资料来源:新华网.世界五大都市圈:巴黎都市圈.2008-3-31. n3 胡荣.以公共利益为牵引提升社会、文化效益巴黎历史性公共空间复兴的启示.国际城市 规划.2008(2) n 一是通过传承特色文化产业,创造了奢侈品为消费模式的时尚之 都。巴黎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古城保护的楷模。巴黎名胜古迹比比皆 是,受到保护的古建筑有1根据最新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法国共有28 项世界遗产,其3115座。中文化遗产26项,自然遗产1项,双重遗产1项( 与西班牙共同拥有)2。在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创新中巴黎无可争议地成为世 界时尚之都,众多顶级的奢侈品品牌汇聚于此,仅时装产业一项,巴黎的年 产值就达几百亿美元。但与经济效应比起来,法国政府更加看重奢侈品为巴 黎创造的文化效益,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奢侈品文化创造的“软实力”,才使得巴 黎有吸引全世界人的眼球的能力。3 n 巴黎是世界高质量和精湛工艺的代名词,从事皮制品生产的企业有137家 ,其中数十家是世界知名品牌,包括路易威登、香奈儿、Hcrmes和Lancel。 10%的公司实现了70%的产值。4巴黎是欧洲珠宝首饰的第三大生产基地。 5 n 1 张鸿雁.城市定位的本土化回归与创新:“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社会科学.2008(8) n2 河两岸集中了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巴黎就是建立在塞纳河上的世界文化明珠。 n3 资料来源: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2 另: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LVMH总部就位于巴黎,集中了全球50个奢侈品牌,如迪奥、路易威登、TAG等。2004年LVMH公司的时装和皮具销售额为43.62亿欧元,钟 表和珠宝的销售额为4.96亿欧元;2005年LVMH公司的化妆品和香水销售额达到了21.53亿欧元。此外支撑巴黎时尚产业发展的还有遍布全 国的生产基地以及从事时尚行业人才的培训和技术研发机构。(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5:252-253) n4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2 n5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2 n 二是通过博览与会展创造了世界博览之的城文化模式。巴黎有大约150座博物馆 ,从卢浮宫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名的博物馆之一。1同时,巴黎是一个很受欢迎的 国际会议和国际贸易展的地方。无论从创造的营业额还是就业岗位来看,巴黎都是欧 洲最大的会展城市拥有65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11个展览场馆,360座国家级和 世界级的的展示厅,87000个展商和900万参观者,举行重要会议的场馆有巴黎展览馆 (Paris Expo)、Palais des Congres de la Porte Maillot和Paris Nord Villepinte。2 主要的临时的展出一般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而赠送给巴黎的艺术作品则一般放在邻 近的小皇宫。3 n 2002年巴黎共接待了228个国际会议,24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会议举办次数冠军 的荣誉。它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市场的份额高达40.4%。42003年巴黎共举行了 1651场展览和会议,其中有420次展览,382次国家或世界大会,849次其他活动,如 公司年会、文化展览等。展览业为巴黎直接产生的营业额有320万欧元,包括其中160 万来自衍生出的旅游、住宿、餐饮,创造了50100个全日制工作岗位。除了上述收入, 展会组织、展台搭建、运输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利润。5 n 1 资料翻译自微软百科,词条“Paris” n2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1 n3 资料翻译自微软百科,词条“Paris” n4 资料来源:世界会展之都巴黎.中国会展.2004(8) n5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1 n 三是通过软文化的创造,建构了世界认同的旅游文化之都。巴黎大 区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胜地。1它以其“西方文化之都”所包孕的古老的文化艺术, 悠久的历史传统,迷人的宏伟建筑,吸引着国际旅游者纷至沓来。2每天出行大巴黎 地区的人次达2200万,每年接待游人3500万包括旅游与商务,11个休闲度假中心 每年可接待游人800万。3巴黎大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是迪斯尼乐园、巴黎圣母院、卢浮 宫和埃菲尔铁塔等。 n 巴黎旅游业的产值达3200欧元,占大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0%。60%的游客来自国 外。旅游业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有250,000万个,其中80%集中在酒店、咖啡店和餐 馆,同时增加了许多间接的就业岗位。4 n 四是在文化艺术的创新中,创造了世界艺术与休闲之都。巴黎有超过100座剧院 。绝大多数是私人拥有的,大小名声也各异。5成为城市特色竞争力与“城市文化资本” 要素之一。最古老和最有名的当属国营的法国喜剧院,是由路易十四建立的,靠近卢 浮宫。作为对其他娱乐形式的补充,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会也会在拉维莱特举行。6 n 1 1997年的游客人数达3,600万人次,是巴黎大区居民人数的三倍。参见邹欢.巴黎大区总体规划.国外城市规划 ,2000(4) n2 谢伟民.城市形象分析与城市旅游.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0) n3 曲凌雁.大巴黎地区的形成与其整体规划发展.世界地理研究.2000(4) n4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 2005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51 n5 资料翻译自微软百科。词条“Paris” n6 资料翻译自微软百科。词条“Paris” n四是以文化为立“城”之本,明确“文化艺术之都”的城市定位 n 巴黎是一座生来就从骨子里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城市。文化对于巴黎而言,就好比母亲 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一样。 n 一直以来,巴黎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都为巴黎人甚至全法兰西人所津 津乐道。法国政府在政策上也一直将巴黎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在巴黎地区 ,不仅巴黎市政府、区政府、文化组织,甚至是普通市民都对文化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 通常对于一座旧建筑的使用、维修和拆除都要经过一套详细而严格的审查程序,同时还要 举行听证会征求市民的意见才予以批准处理。 n 因此,在城市化一浪接一浪的冲击之下,巴黎并没有失去自我。它依旧怀揣着众多保 护完好的文化遗产,高举着“文化艺术之都”的旗帜,守望着这座城市(或者说整个法国) 的历史。 n 南京是一座与巴黎有着惊人相似的城市。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对待文化遗产上, 巴黎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文化政策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都是值得南京 借鉴的经验。 n五是以延续型经营为统领,生态人文宜居城市的鲜活样板 n 巴黎都市圈是一个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都市圈。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巴黎大区对于老城区的 改造中。在对巴黎旧城进行改造时,注意保护旧城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建立绿色空间,限 制道路车辆、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工业外迁等。这些措施都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得老城改 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对待移民问题上,新城与巴黎市区存在地域分割,致使区域贫富分 化严重,故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目前我国有不少城市密集地带都存在移民问题,应当以“巴黎 骚乱”为戒,避免社会暴力事件的产生。 n 巴黎都市圈还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污水净化厂和垃圾处理中心。巴黎大区有三个现代化的垃圾 处理厂,每年处理400万人约170万吨生活垃圾,全部采取计算机操纵的全封闭、高温焚烧技术,既 可销毁垃圾,又可生产热气和发电,年节约相当20万吨石油。其中伊夫里垃圾处理厂是世界上最大 的处理厂。巴黎的污水处理规模仅次于芝加哥,居世界第二。1 n 自1992年地球高峰会议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潮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为了以持续方式管理区域 空间,政府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展望(2000/2008)来保护地区自然环境、农业发展以及城 市综合环境等,如:建立区域性土地利用与管理模型、实施绿色空间计划、区域自然公园、废弃物 管理、给排水管理、城市交通出行规划以及城市偏僻地带发展计划等。2 n 同时,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巴黎大区以法律的形式颁布了噪声标准分布图、绘制了空气污染峰 值的时间和空间图,整治污染河道和建立城乡间隔绿化带。 n 1 李琳.巴黎城市国际化的特点经验和启示.城市开发.1994(6) n2 曲凌雁.大巴黎地区的形成与其整体规划发展. 世界地理研究.2000( 4) 伦伦敦都市圈的空间间布局1 项项目CBD内城区外城区郊区 周边边 地区 伦敦 (1991) 伦敦城中心 (中心统计 区); 西区和伦敦 金融城 伦敦城内 其他14个 区 大伦敦的 剩余19个 外圈区 大都市圈外围( Outer Metro Area )包括11个郡的全 部或与之相邻部 分 英格兰东 南部:大 都市圈外 的11个郡 的剩余部 分 1 尹继佐. 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n伦敦启示:大都市圈大区域大政府管理模式 n “1998年大伦敦治理联盟和大伦敦管理局成立。大伦敦治理联盟将所有在伦敦大都 市区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的地方政府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联盟,上移和集中所有区域 公共服务职能,并发布了治理白皮书。白皮书宣称:鉴于伦敦的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全 球化的严峻局面,大伦敦将建立一个整合的财政体制,以便能在区域内提供更佳完善 和公平的公共服务。”1 n “大伦敦政府产生一个直选的专职市长,其它25个自治市的市长 结成市长联盟,共同组阁大伦敦管理局。”2“大伦敦管理局下设4个关 键的区域职能部门:伦敦交通部、伦敦发展署、伦敦消防急救规划局 和大都市警察局。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分别由市长直接任命,各区选派代 表,或者由当地选举直接产生。大伦敦市长主要负责整个执行情况。在伦敦市长联盟 的25名成员中,14名由各选区选举产生,11名来自不同政党。大伦敦大都市区个自治 市在大伦敦管理局专业职能部门的协助下,为各自辖区提供地方服务。”3 n 1 黄丽.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57 n2 黄丽.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58 n3 黄丽. 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58 49 城市产业升级目的与目标是什么? n产业升级的意涵要创新,不仅仅是产业类型的升级,也不仅 仅是指是谋求城市整体产业的高附加值、推动资本及密集型 产业的发展。 n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寻求一个国家、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的 良性高速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和发展的方法手段 。 n城市产业升级是包括城市产业定位、城市政府对产业的认知 能力、城市产品价值链、城市产业类型、参与各方的角色关 系、城市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城市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等 。 n从产业升级的表现为:国家、城市政府和企业在生产、设计 、品牌、市场和研发等各个方面的总和能力的升级。这一轮 的业升级应该是一个整合型升级。而最终是为了创造社会全 员的福祉。 50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与方式 n以下四个方面: n( 1) 一、二、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权重的演化; n ( 2) 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 密集型和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