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的第二个项目是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RPEHENSION)。听力理解属于接收性语言技能单项测试,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在类似日常生活的情景中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该部分考试时间约为20 分钟,共30 题,记分为30 分,比重为15%。 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 年新版)对听力的具体要求为: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以及中等难度(如TOEFL 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能听懂相当于VOA 正常速度和BBC 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 听力测试形式采用的是客观测试题型,即多项选择题的形式。 听力理解共分三小节,每小节有10 道题,每道题后有约5 秒的间隙,要求考生从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与原文最贴近、 意义最契合的最佳答案,并根据要求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画线。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多选作废,答错不倒扣分,答题纸由机器阅卷。 第一部分(Section A: Conversations)有若干组对话,每组约200 个单词,在听完对话后有3 至4 道题; 第二部分(Section B: Passages)有若干篇短文,每篇长度约为200 个单词,在每篇后有3 至4 道题; 第三部分(Section C: News Broadcast)由若干条新闻组成,每条新闻后有若干道题。在听力理解部分的选材中,对话和短文部分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相关,而新闻为VOA 和BBC 等中为学生所熟悉的一般新闻报道、短评或讲话等,听力理解中涉及的语法不超出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出现的词语原则上不超出大纲对专业四级的词汇要求,此外,背景知识也在考生掌握或理解的常识之内,不会出现专门测试背景知识或智力的题目。 听力理解项目录音由英美国家人士录制,有英式英语,也有美式英语,但避免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录音语速为每分钟约120 个词,录音只放一遍。 辅 导 过去,有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能看懂原版书籍,但与英语国家的人打交道时却听不懂简单的日常用语。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学生听力水平越来越高,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从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考生听力基础薄弱,这部分的得分不高,这说明考生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那么,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呢? 第一,要克服心理障碍。心理因素对人的现场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听力考试中,由于考场的紧张气氛,加之录音只放一遍,不能复听,常使考生产生畏惧心理。考生在听之前,生怕听不懂,听觉紧张,越紧张就越不能专心;还有的考生遇到未听懂或未完全听懂的题就不知所措,或有个别词汇一下子听不出而绞尽脑汁地想,影响对接下来内容的注意力。对此,考生首先要安定好自身情绪,集中精力,轻松愉快地做好听力测试前的一切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学会放弃,即快速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错不倒扣分),然后开始阅读下一道题的内容,准备下一题。若总是高度紧张,不切实际地想不丢一分,那就会背上包袱,导致能听懂的也没有去听。为此,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参加一些模拟考试,培养对考场的适应能力,增加自信心。 第二,听力部分测试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英语可分成诸如书面语、正式、非正式和口语体等语域。它们在用词、句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英式、美式英语不同的语音、语调和单词,而且在学习书面语的同时,注意口头语的表达方式,及其用词、句型结构和升降调所表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第三, 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精听就是在高度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尽量把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完全听懂,泛听指广泛地听各种不同类型、风格和不同来源渠道的声音材料。精听重“质”,泛听抓“量”。在听力考试中, 既要求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某些重要的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 又要求把握大意, 这就必须在训练中把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听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性别和不同语音语调,甚至于同一单词的不同读音。只有坚持不懈地长期进行两者的结合,才能稳步提高听力技能。 第四,预测在听力理解中非常重要。预测能帮助提高识别速度,而识别速度是听力理解的关键之一。合理地运用预测技巧可以减少记忆负荷,缩小搜索范围,提高听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难度,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为提高预测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考生就要养成预测的习惯。即利用听之前的短暂时间,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分析一下选项之间的关系,从中预测要听的对话或文章等的主题和可能提出的问题,以便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就能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在各部分题目前,蕴獠嵘隙加幸欢翁饽恐噶睿糯弦猜加邢嘤噶睿捎谡獠糠种噶蠲磕昕际远蓟鞠嗤?考生只要熟悉这些内容,就可以利用播放指令的时间,做好预测。 第五,要点选择是考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听力与语法和阅读不同,后者可以读完再回读,而听力往往都是稍纵即逝的、单向的,考生难以控制所听材料的语速和语言清晰度。因此对考生来说,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并掌握听力材料的意思,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应当培养要点选择的能力。要点选择又与其背景知识以及思维能力有关。在TEM4 考试的听力部分,问题都已印在考卷上,考生可以根据问题,判断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领域,说话者的态度、立场,由此决定在理解时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事物的发展方面、说话者的观点,还是统计数据的精确性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和有选择地听原文,抓要点和关键词,滤除不相关的内容,从而减轻听的负担,以提高听的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第六,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中国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习惯于在大脑中先把英语翻译成母语进行理解,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回答,而听的内容常常一瞬即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为锻炼快速反应能力,我们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用英英词典查询,用英语的概念理解原文,从而避免把英语翻译成母语,再翻译成英语的习惯。这样,可大大减少听的过程中解码所需的时间。此外,在听力问题中经常要求对原文进行释义(What does the speaker mean?),而答案项通常用与原文不同的词或词组表达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彻底了解单词词组或惯用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即便听懂了,面对多个选择也只能是束手无策。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对词汇的熟练程度,积累词组、习惯用语、成语、同义词、近义词及谚语等方面的知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切忌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的单词上,一个一个单词地去听,其结果很可能是你把每个单词都听明白了,但是却不能理解整篇文章到底讲了什么。所以,在听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意群(如词组、句子等)为单位,在大脑中将关键信息整合,这样才能了解每一句、每一段或每一篇中讲了什么,从而准确领会文章的中心大意。 第七,语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其交际功能。考生不仅要能够理解中心思想、演讲者的意图或细节,而且还要能够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意义,善于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体会字面表层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如请求、命令、建议、否定、犹豫、责备等。另外,熟悉句子的句型有助于提高对讲演者意图的判别能力,理解句子的语言外含义。听力中的对话和短文部分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相关,所以考生在加强听力的同时,要多用英语交流,“听说不分”,创造运用英语的语境。 第八,听力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一个人的短时记忆能力。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短时记忆因人而异,而且容量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快速笔记的能力,以提高短时记忆。在TEM4 听力考试中,由于有大量的信息要在短时间内记忆,而且速度又比较快,人的精神高度紧张,很可能会出现当时听得很明白,但过后做题的时候又忘记的现象。这时需要记一些关键点(如数字、地名、人名、时间、关键词等),以便回答、筛选信息时进行核对。笔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得很完整,因此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得懂的简单符号或缩写把与题干有紧密联系的信息简要记下来。如有关数字内容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名、人名用相关的字母替代,单词用缩写,长句抓主要成分等。在速记训练时,不妨尝试建立自己的速记体系,用一些你熟悉的符号来表示某种意义。 第九,新闻听力内容在考试中占了三分之一。虽然各种新闻报道内容相差很大,但它们在篇章结构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研究表明,同类新闻中除人物、地点、时间有变动外,在基本语言格式上往往大同小异。因此,掌握各类新闻的基本格式和有关用语能更有效地听懂各类英语新闻。在听新闻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新闻的首句,因为这往往给出了新闻的大意,其次要求对WH(where,when, who, what, why, how)问题特别关注并书面记录一些细节信息。一个人的理解力是同他的知识面分不开的,因此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大脑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增加理解、帮助记忆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新闻中许多人名、地名、组织机构等出现的频率较多,如果听者对这一方面的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就可能阻碍其对所听内容的快速和准确的理解。因此,听者平时应注意扩大背景知识面,多关心时事,多阅读英语报刊杂志,了解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并适当做些笔记,如经常出现的人名、地名、国名、组织机构等的英译,在考试中才能更快地调动储存信息,利用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虽然听力理解属于接受性技能,但实际上是听者的听、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综合能力的运用,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它要求听者在听懂语言材料后,运用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义、句法,以及非语言知识,如文化背景、常识, 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测并判断。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由于听力内容瞬间即逝的特点, 还要求听者具有一定的强记能力。而无论哪种知识和能力,都是长期积累和持之以恒的训练的结果。听力成绩的提高,绝不是靠一朝一夕突击而来的,更不是单纯依靠技巧获得的。 只有不断练习,平时多说、多听、多读,增加词汇量,提高对句型掌握的熟练程度,对整段对话、全篇短文的理解能力,大量摄取丰富的知识,熟悉英美语不同的语音语调和口语的表达方式,才能稳步提高听力水平,进而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 项目简介 TEM4 考试的第四个项目语法与词汇(GRAMMAR AND VOCABULARY)为多项选择题形式,每题各有四个选择项,共30 题。项目权重为15 分,共计时15 分钟。题目中约50%为词汇、词组和短语用法题,其余为语法结构题。该项目检验考生运用词汇、短语、语法结构以及基本语法概念的能力。项目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至四级语法内容,并且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阶段认知词汇(5 5006 000),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 0004 000 个单词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辅 导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 语法与词汇部分(共30 道选择题)的时间(15 分钟)是充裕的, 因此,虽然考生仍需保持一定的速度, 但大可不必慌乱焦急,完全有时间仔细审题, 慎重答题。 考生在审题过程中, 应该有意识地领会题目的意图, 努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点在迎考复习时也尤为重要。比如看到下题时, 考生首先就应该判断出本题测试的语法点是比较级中的省略、替代问题。 Western Nebraska generally receives less snow than_eastern Nebraska. A.in B.it receives in C.does D.it does in 部分词汇试题通常是以认知词汇的形式, 要求词汇辨义。例如: With hundreds of works left behind, Picasso is regarded as a very_artist. A.profound B.productive C.prosperous D.plentiful 而其他一些词汇体则通常要求掌握其用法和搭配关系, 并区分近义词。例如: When there was a short_ in the conversation, I asked if anyone would like anything to drink. A.blank B.space C.pause D.wait 考生应当注意经常出现的词缀,以便举一反三,在大纲所规定的词汇基础上,识别和运用更多单词。 词汇和语法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词汇能力也是语法能力的一部分,它们涉及的遣词和造句两者不可缺。例如, 我们既可以认为下题测试的是词汇deprive 的用法, 也可以认为测试的是语法点介词。 He was deprived_his sight in the accident. A.of B.a C.from D.against 考生既不可以脱离词汇进行空泛的句法结构学习,也切不可以为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就一定能够清楚表达意思了。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的感性知识,但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语法理论,获得相当的理性知识。在同时拥有感性和理性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语言直觉。目前,国内语法教学的权威著作应当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章振邦等先生编著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以及系列配套的新编英语语法, 考生可以参阅。本部分试题以正式书面语语法为规范, 因而许多虽见应用但不正规的形式是作为干扰项存在的。考生必须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严格区分口语语法和正式书面语语法,区分非标准英语语法和标准英语语法。要侧重正规语法的学习,重视语言的规范性, 不能仅仅满足于交际内容的初步表达。 不论语法还是词汇部分都要注重知识结构掌握的灵活性,不可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suggest 为例,如作“建议”解释时,其后确应使用虚拟语气或should,然而作“显示,暗示”解释时,其后却应使用陈述语气。例如,Her_expression suggested that she was angry。 要灵活处理每一道考题,切不可死搬硬套条条框框。这种灵活性当然要建立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而就命题来看,历年试题的面也是尽可能广泛的,不仅是词汇,语法点也是少有重复的。这更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具体说来,根据历年的考试结果数据分析,部分词汇和以下几个语法点是考生的薄弱环节,失分较多,希望予以足够的重视: 动词的时体态式, 比较结构,关系词以及多词动词等等。例如: This company has now introduced a policy_pay rises are related to performance at work. A.which B.where C.whethe D.what Half the excuses she gives are not true, but she always seems to_them. A.get on with B.get away with C.get up from D.get in on 上述题目分别涉及关系词和多词动词,得分率竟不足其他题目的五分之一!此外,考生更应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分类的诊断性练习,以便及时地查漏补缺,从整体上提高英语的实用水平,决不要盲目地埋头于题海之中,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的。 3 TEM4 考试第三个项目完形填空(CLOZE)为多项选择题,共20 题,计时15 分钟。该项目计分为20 分,比重为10%。在一篇约250 个单词的短文中,在适当的间隔留出20 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四个选项。项目测试目的是检查考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该项目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所给短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所选短文是题材熟悉、难度中等的叙事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要求填空的词包括实义词和结构词,涉及语法和词汇。 辅 导 完形填空是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仅要求考生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固定搭配,还考查了语篇的综合理解能力。所以它是结合了阅读与语法、词汇的项目,既牵涉到对上下文意义的把握,又牵涉到个别词汇及语法点的运用,难度比较大。 那么,如何提高该项目的得分能力呢? 第一,对短文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词义、句义相加。考生不能满足于表面意义,而要深刻领悟所选短文作者写作的意图和风格。不同的作者对相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表现方法,而考生就应该领会这种文章的基调,并按这一基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例如,同样在表面上进行褒扬的两篇文章,如果基调分别是讽刺与赞颂,那么它们的选词将截然不同。这在总结性的语段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第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择填空。实义词的填空与理解上下文关系密切,也与词汇识别有重要关系。考生应当注重词语搭配关系,在句内理解、语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而结构词的填空虽然与语法测试更为接近,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连词、关系代词、介词等也必须结合语篇来选择。 第三,建议考生先浏览全文,掌握大意,再充分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细节上的分析。特别要注意部分待选项可能在上下文,尤其是在下文中,出现提示。考生可阅读前后的句子,寻找相关的信息词。 第四,要注意选择最佳选择项。部分干扰项在上下文中或许是可能的,但考生必须进行比较,以得出最佳的选择项。平时学习中尽量多使用英英词典,而非英汉词典,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搭配使用的词汇。 第五,既要反对不究其原因只顾答案的治学作风,也要反对那种不考虑上下文只期望作出单纯的语法解释的倾向。要注意在平时阅读优秀文章时积累正确的语感,并且适当地依赖这种语感进行选择。 第六,训练完形填空不一定都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考生不妨在练习时先不看选择项,自行用适当单词填空,并试着填入不止一个可能的答案。当然,填空题的难度大大高于选择题,但它却是更富于挑战性、效果更好的适应性练习。 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任何综合语言考试都包含阅读理解测试部分,TEM4 考试也不例外。而且阅读项目在整个TEM4 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该项目的得分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试的成败,因此各参试院校的教师及考生都对此非常重视。阅读理解部分依据大纲中对基础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运用科学的测试手段,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程度。项目既要求准确性,也要求一定的速度。 大纲中要求参加TEM4 考试的考生在阅读方面应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种材料和文章(其中包括新闻、短文、电讯、文教、科普、史地等文章),其难度相当于Readers Digest 的报刊、杂志文章,The Moon Is Down 的文学原著及少年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材料;要求考生能以每分钟约120 个单词的速度,了解所读文章的中心大意、主要情节或论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并能就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分析,从而较完整地理解原文。 TEM4 考试的阅读项目由四到五篇文章组成,每篇字数约在250300 之间,总阅读量为1800 词,所给时间为25 分钟。阅读试题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其中只有一项选择为正确答案,其他三项为干扰项。阅读项目得分占整个考试的20%。在选材方面,TEM4 考试依循以下原则:1)所选题材广泛,包括社会、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普等方面的知识或常识,包含所有考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可能涉及或关心的领域,尽量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其内容及涉及的背景知识不超过考生在渲斗段谒斫獾纳疃取?)所选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述文、新闻文体等。3)文章的语言难度中等,控制在大纲所规定的要求以内,以当代英美文体为主,所用词汇基本不超过大纲词汇要求的范围。4)尽量选用内容时新、有意义、具有一定可读性的文章。 应该说,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操练、积累的结果,要想在考试中成功,只能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绝对不能依靠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或依赖某些所谓的“应试技巧”。我们建议考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在阅读项目中稳操胜券。 辅 导 阅读是读者与书面文字的交流,从最小的语素到最大的段落、篇章。这种不间断的交流完全是个体化的、内在的识别思维与判断。这个过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阅读者是否能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来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各种语言知识同篇章中的信息相互交流以最后取得对篇章的理解。因此,广义上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包括了综合的语言能力(词汇、语法、惯用法等)、正确的阅读方法与习惯以及广泛的背景知识等几方面。TEM4 考试的阅读项目是对考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检验,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阅读水平。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绩,就需要我们平时勤学苦练,从掌握阅读技巧的基本方法着手,逐步、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以下部分将举例说明阅读时所涉及的方面。 一、正式阅读前的预读 要进行英语阅读,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包括固定词组)和语法积累。但是这并不等于阅读就过了关;我们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或技巧,才能对原文有更准确和深刻的理解。特别在阅读一些不大熟悉的材料时,阅读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式阅读前的预读就是首先应该掌握的技巧。 有些学生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考试时,一拿到文章后,马上就开始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个句子。因此往往一段读下来,还不知该文章的主题。这样既费时,理解效果也不好。比较可取的方法是: 在正式阅读前,先预读一遍,然后再细读每个句子。如果不习惯通读全文,或者在考试中时间不允许,那么至少也应该读其中一段或几个句子,然后再逐句细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全文或某一段的大致内容,既有利于读者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义,分析词和词、句和句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读者根据文章内容涉及的领域、人物、地理等背景情况,从自己的头脑里调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事实上,通读和细读相结合本身就是基本阅读技巧之一。 在正式阅读一篇文章(尤其是较长篇幅的文章)之前,以下的步骤能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组织思路、理解原文: 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如果有的话);阅读诸如副标题、斜体字、黑体字等内容,快速浏览图表、数字,以便了解主题内容和写作目的;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和以后各段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句子,因为许多作者常常把他们要表达的中心大意放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里;如果存在一个结论性的段落,也应仔细阅读。通过预读方式,读者能基本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语言的难度,以及细读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预读时还应带着问题阅读,这些问题将有助于读者决定他们细读时所需要的阅读技巧。下面是一些阅读问题的例子。 1.我是否熟悉文章所涉及的话题? 2.文章的写作风格是文学性的(literary),还是事实性的(factual)? 3.对于这样的文章,我是否能以较快的阅读速度来获得较好的理解?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文章整体的语言难度如何?词汇是普通词汇还是专业词汇? 6.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7.文章能回答哪些主要问题? 快速预读下面一篇文章,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在预读过程中可随手写下几个你认为完成阅读本文后可得到答案的问题。 以下这些句子颇具代表性,体现了较高的表达技巧,是上外老师推荐使用的句式: 6 电影电视上的大量暴力构成对社会的威胁。 The large amount of violence in films and on television constitutes a threat to society. 7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 Globaliz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e loss of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12 最普遍的犯罪原因是贫困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crime is poverty. 9 网络对涉世不深的孩子会施加大量的副面影响 Internet exerts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nocent minds of the young. 3 它需要政府私人团体的共同努力。 It calls for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ector. 4 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和贪婪。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lf-centered and greedy. 1.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four million people die each year from diseases linked to smoking. 依照最近的一项调查,每年有4,000,000 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2. The latest surveys show that quite a few children have unpleasant associations with homework. 最近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孩子对家庭作业没什么好感。 3. No invention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 and abuse than Internet. 没有一项发明像互联网一样同时受到如此多的赞扬和批评。 4. People seem to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education does not end with graduation. 人们似乎忽视了教育不应该随着毕业而结束这一事实。 5.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 with graduation.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能随着毕业而结束。 写作是TEM4 考试的最后一个项目。考试时间为45 分钟。考试采用主观题型和统一评阅的方式。写作项目包括两个部分: SECTION A COMPOSITION 和 。每个部分含有一个写作任务。 A 作文 项目简介 1.测试目的: 按照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学生在基础阶段末的英语写作能力。 2.测试要求: 根据所给的题目及具体要求,写一篇200 词左右的短文。 3.测试时间: 35 分钟。 4.测试短文类别: 说明文、议论文或记叙文。 5.评阅标准: 内容切题完整,条理清楚,意思明确,文章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言通顺恰当。 辅 导 一、作文类别 SECTION A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题目和具体要求,在35 分钟内完成一篇200 词左右的短文。根据题目要求,短文可能属于说明文、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范围。因此,对考生来说,首先有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和熟悉上述三类作文的特点,并经常做针对性练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按要求写作,正常发挥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TEM4 考试写作项目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不是件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开展。只有通过平时日积月累地训练,考生的写作能力才有可能跃上一个台阶。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院校在课程设置中把写作训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去。 1.说明文 一般来说,解释某一事物或过程的文章属于说明文范畴。如果你打算写一篇文章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在大多数情况下,文章属于说明文类别。在日常生活中,此类文章用途广泛,如描述一场球赛的过程,比较各国传统习俗,解释某一哲学概念,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起因、形成、发展,等等。 说明文的写作依照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运用一些常见的方式从事说明文写作,使文章条理清晰,符合常规逻辑思维框架。 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虽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他们在文章中通常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记叙文方式常用于说明文中,如介绍卫星升空的步骤、讲解飞机模型的制作过程等,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同样,在议论文中我们也可以融合进记叙文的形式,使论点的阐述更清晰、更有力度。对于考生来说,首先是要了解各类文章的特点,其次是要多读各类文章,作为模拟的范例。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勤练笔,经常写文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各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二、作文考试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辨析 作文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审题。当拿到试卷后,考生须认真阅读作文题目和要求,不要匆匆浏览一遍便急急忙忙动笔写,到后来发觉题目理解有误,要另起炉灶就为时已晚了。在考试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认真阅读题目及要求是为了吃透题目含义,并以此作为选择文章类别的基础。让我们来看某年的作文题目: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trend.首先,discuss 给考生的提示是要求他们讨论,发表看法。粗看上去像是需要采用议论文的形式。但如果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的话,就会发现题目仍属于说明文的范围,因为题目没有要求考生选择立场,对其利或弊进行支持或驳斥,而是列出利与弊两个方面。换句话说,此文的写作要兼顾问题的两个方面,保持平衡,过分地偏依某一面都会与题目要求有出入。 相比较之下,作文题MORE PRESSURE FROM ACADEMIC STUDIES DOES(OR DOES NO)GOOD TO US则明确地要求考生选择一对立面,表示支持或反对。因而,该作文题目属于议论文范畴。如果考生在作文中既赞同又反对这一观点的话,他的内容构思实质上已偏离了题目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题目及要求的斟酌有利于考生确定与题目要求相对应的文章类别。 作文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文章构思。在确定文章类别后,考生接下来面临如何组织文章内容和结构的问题。这时,考生仍需重新阅读作文项目对文章内容及组织的要求。 11111111111111 便条写作依循一定格式。然而,固定的格式本身没有实际意义,只有用来正确地传递交际活动中的信息时,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便条项目给考生提供一个假设情景。这个情景就是便条的基本内容。同时,每次考试要求传递给考生一个明确的信息。请看以下题目: Your friend has just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Provincia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Write a note of congratulations. 第一句提供情景,第二句表明信息传递所需的语言功能。 考生在完成便条项目时,先要明确假设的情景,随后才能根据情景的要求写作。这就要求考生:1)明确假设的写作人与接收人之间的关系;2)确定语言的形式。考试时常有一些学生未真正弄明白假设的情景就动笔写。这样一来,所写的便条就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 便条项目中提供的情景只是便条写作的基础。考生在写时需要把提示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自然地融进便条内容中去,而不是逐字照抄。此外,便条写作要严格按照提示和要求,偏离提示或要求都被视为离题。请看下面的题目: You are Peter/Mary. You had a party at your home recently, but you unintentionally neglected to invite a close friend of yours Victoria. Write her a note apologizing for this and explaining how the mistake came about. 考生在解释差错时要注意unintentionally 这个字。根据要求,这个差错是无意之中造成的。然而,许多考生却忽略了或者不认识这个字,把无意中造成的差错写成故意的行为。这样一来,便条内容就会偏离了题目要求。 最后一点,考生要注意便条的格式: 日期是否写上?位置是否正确?称呼是否恰当?落款是否遗漏?等等 B 便条 项目简介 1.测试目的: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检查考生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末书写便条等的能力。 2.测试要求: 根据提示写大约50 至60 词的便条。 3.测试时间: 10 分钟。 4.评阅标准: 要求做到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辅导 一、项目要求 本节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示写一简短便条。便条写作与上一节的作文有所不同;作文项目检验考生的正规写作能力,强调内容完整,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法正确,语言通顺恰当。便条项目则侧重于语言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检查考生日常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如发邀请、通知,表示感谢、祝贺或歉意,解释原因等。由于便条写作依循一定格式,故评阅标准中格式是一项重要指标。考生在做该项目时要注意运用正确格式,如不要遗漏日期、称呼,结束时不要忘记落款等。除了使用正确的格式外,便条项目的另一项要求是语言得体。也就是说,所用语言要符合写作人与接收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给同住一室的同学留条,那么所用的语言可以是非正式的,因为大家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且这种关系比较密切。如果是给老师留条的话,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所用的语言要求比较正式。总之,措辞要随不同的关系而变化,这实际上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检验。 1. Typical of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业员岗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山西护理副高答辩题库及答案解析
- 煤厂环保措施方案范本
- 证券从业考试市场分析及答案解析
- 手术后防坠床护理
- 崇明区旧城改造施工方案
- 汉白玉栏杆拆除施工方案
- 高层建筑群塔安全技术方案
- 旧房加固整修方案范本
- 广东植物墙施工方案设计
- GB/T 7713.4-2025信息与文献编写规则第4部分:数据论文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狂犬疫苗使用培训课件
- 2025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中小学招聘各学科编外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3-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合物(原卷版)
- 【2025年】郴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办招聘辅助人员(统计员岗)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骨科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要点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国新控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国资国企穿透式监管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