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doc_第1页
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doc_第2页
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doc_第3页
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doc_第4页
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月24日刑法交流内容 斗文人我们开始继续讲,今天讲单位犯罪,对于单位犯罪呢,主要是学会如何判断是单位犯罪,也就是要掌握单位犯罪的几个特征,这个要熟记,结合韩友谊的课件认真听。同时注意不属于单位犯罪的情形,那个讲义图表里有: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有:(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2)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犯罪论。下面我扔个石头看什么情况哈。1、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规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某一个具体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只要没有明文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那么,这个罪的犯罪主体就只能由自然人构成B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既规定了双罚制,也规定了单罚制。但是,单罚制只包括了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情形,不包括只处罚单位的情形C黄某为进行走私成品油犯罪活动,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了腾龙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黄某以腾龙公司的名义大肆进行走私犯罪。该案应对腾龙公司判处罚金,对黄某判处刑罚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有关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可以直接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 评析:根据单位犯罪的法定性特征,A选项是正确的。根据刑法分则和有关特别刑法、刑法修正案的规定,B选项也是正确的,大家看韩友谊总则部分的相对应讲义内容可以找到。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上面我们刚强调的那两点。因此,C选项中黄某的行为应以自然人犯罪论处。D选项根据韩友谊讲义中单位犯罪的处罚第四点可以知道是对的。说完了犯罪主体方面,下面我们接着说四要件中的第二个要件,非常重要即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故意细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细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对于故意和过失之间的区别,以及故意之间、过失之间的相互区别都需要大家重点掌握,主要从意识与意志方面来区分。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识方面:明知,意志方面:希望)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识方面:明知,意志方面:放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发生不发生,随便)那我们先对这两种故意对比,区分这两种故意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意志方面进行区分。另外大家听课件的时候注意下虽然两种故意都是明知,但是明知的内容和程度有区别的,好好听下。因此我们给出一组类型公式:明知+必然会+希望直接故意 基本类型与公式 明知+可能会+希望 间接故意 基本公式 明知+可能会+放任 追求一个非犯罪故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基本类型 追求一个犯罪的故意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 二者区别 认识因素内容与程度不同,意志上对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下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意识方面: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意志方面: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反对的。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意识方面: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意志方面:对危害结果当然也是反对的。那我们对比两种过失的区别就要从意识方面去比较,一个是已经预见轻信能够避免,一个是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导致没有预见,所以这两个是比较好区分的。那对比了故意之间的和过失之间的相互区别后,我们同样需要关注故意与过失之间的区别,尤其关注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区别。那关于故意和过失我们出几个题目让大家感受下:2、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C3、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正确答案:B 解析:B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但直接故意是行为人希望发生危害结果,危害结果不发生就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行为人不希望发生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本题中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电人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故选B.如果加了警示牌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个就是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所在,大家好好理解,我们说过于自信,你要从题目中找到自信的资本,自信是要有资本的,不能喝着二锅头瞎自信,我们说的加警示牌就是自信的资本,原题什么都没有没有自信的资本,属于放任的搞法,把握这点,以后做题就找题中给出自信的信息没有。4、单选:李某为灌溉麦田,用潜水泵从麦田南侧的沙河引水。为避免大堤上过往车辆和行人碾压电线,李某将电线分别挂在大堤两侧距地面约2米高的树上。一日晚,由于风吹树摆,电线从树上逐渐下垂。恰逢村民张某驾驶无灯光的农用机动三轮车中速经过此地,行驶中张某被垂下的电线挂住脖子,导致翻车事故,张某当场死亡。李某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属意外事件 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理态度。前半段在理论上称之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后半段在理论上称之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李某将电线挂在行人通行的大堤两旁的树上。他应当预见该电线可能被风刮下或者自行松动下垂,影响行人通行。特别是在晚间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