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1.gif)
![[经济学]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2.gif)
![[经济学]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3.gif)
![[经济学]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4.gif)
![[经济学]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5/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d8933453-a044-4412-aefc-8ba2616920d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高考网上辅导 政 治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A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看法B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点C历史本身的客观规律D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下列关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历史观包括世界观C不包含历史观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D不从属于世界观的历史观是不存在的3.下列关于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指导与基础的关系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5.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不包括()。A国家政权B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6.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国家政权7.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不包括()。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心理 D人口因素8.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是()。A社会心理B生产方式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意识形式9.下列关于历史观的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史观也就是历史唯心主义B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C英雄史观属于唯物史观D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10.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认劳动创造人D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反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1.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不包括()。A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B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尖锐化是唯心史观的思想根源C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D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12.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A启蒙时代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与批判B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C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贡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B政治经济学C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14.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B地理环境的特点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地理环境的特点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15.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人口因素直接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B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口因素的状况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D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1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它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D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统一17.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8.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不包括()。A劳动者B科学技术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19.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能动性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20.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要素不包括()。A劳动资料B科学技术C教育D管理21.生产关系不包括()。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B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2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A经济关系、物质关系B经济关系、文化关系C经济关系、思想关系D经济关系、政治关系23.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所有制关系B地位关系C分配关系D物质关系24.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力25.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的基本类型是()。A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B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C公有制和私有制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26.社会经济结构就是()。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B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总和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7.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经济制度,其性质是由()。A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力的性质决定B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C全部生产力的性质决定 D全部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28.我国的经济制度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决于()。A我国的生产关系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我国彻底消灭了私有制C我国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我国经济制度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占主体地位29.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A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B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C社会的上层建筑D社会的政治机构30.社会政治结构亦称社会政治制度,其核心是()。A意识形态B上层建筑C政治制度D国家政权31.关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政府机关、法律部门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机构与设施B政治制度、法律条文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与规范C政治理论、法律科学属于社会思想上层建筑D政治、法律都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32.下列关于国家的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现象B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3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本质与职能的关系34.社会的精神生活亦称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B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5.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是()。A意识形态B上层建筑C政治制度D国家政权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政治学、法学、艺术B伦理学、哲学、神学C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D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37.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数学、物理学、化学B文学、史学、哲学C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 D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38.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政治是根本,政治决定一切B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C经济与政治决定着文化,文化反映着经济和政治,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D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9.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存在依赖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二、辨析题。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2.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3.哲学里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一个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4.要保护好环境,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经济的发展,实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5.人口过剩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三、简答题1.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据。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4.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5.简述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简述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简述社会的基本结构。8.简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四、论述题。1.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2.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3.论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我国正确认识与处理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786】2.【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787】3.【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788】4.【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789】5.【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790】6.【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791】7.【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792】8.【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793】9.【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794】10.【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795】11.【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796】12.【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797】13.【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798】14.【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799】15.【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0】16.【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1】17.【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2】18.【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803】19.【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4】20.【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5】21.【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06】22.【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7】23.【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08】24.【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09】25.【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810】26.【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811】27.【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812】28.【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13】29.【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14】30.【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15】31.【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16】32.【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17】33.【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18】34.【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819】35.【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20】36.【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3821】37.【正确答案】B【答疑编号3822】38.【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23】39.【正确答案】A【答疑编号3824】40.【正确答案】D【答疑编号3825】二、辨析题。1.【正确答案】正确。(1)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史观的一统天下,虽然有过个别接近唯物史观的观点,但从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唯物史观。无论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都陷入唯心史观。(2)之所以如此,除受社会发展水平与剥削阶级立场的局限外,还与社会历史领域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即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人意识活动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除社会历史条件成熟外,自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及科学利用以往思想家们的思想材料也是重要条件。(3)所以,恩格斯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答疑编号3826】2.【正确答案】正确。(1)唯物史观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论,也坚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2)唯物史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因而也必然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答疑编号3827】3.【正确答案】错误。(1)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除此之外并无别的哲学基本问题。(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并不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之外或与之并列的另一个问题。【答疑编号3828】4.【正确答案】错误。(1)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能离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去孤立地、静止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更能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事实上,离开人,离开人类福祉,离开社会发展,环境及环境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既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毫无顾忌地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也反对走向另一个极端,诅咒技术、放弃发展。我们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我们特别反对少数发达国家,在本国以抢先掠夺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得到发展后,反过来剥夺发展中国家人民谋求发展的权利。我们也特别反对少数发达国家一方面借口产业结构调整,将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为本国留下蓝天碧水,一方面又指责发展中国家破坏环境,要求其承担不合理的责任。【答疑编号3829】5.【正确答案】错误。(1)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深刻分析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才能正确认识中国贫穷落后的最终根源。(2)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应该是有机统一,相互协调的。因此,所谓人口过剩只是人口生产相对于物质资料生产而言的相对过剩,离开物质资料生产去孤立地谈论人口是否过剩问题,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事物都是复杂的,中国较多的人口一方面造成了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占有率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大量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人口问题,只看到不利的一面,不看到有利的一面,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答疑编号3830】三、简答题1.【正确答案】(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根据是:第一,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第四,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答疑编号3831】2.【正确答案】(1)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也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的独立性及其社会存在的反作用。(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第四,不同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答疑编号3832】3.【正确答案】(1)唯心史观,亦称历史唯心主义,指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唯心史观在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一般都会贬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少数的英雄、帝王、统治者是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所以也称英雄史观。(2)列宁指出,唯心史观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条件的变更。”这就是说,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第一,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3)唯心史观这两个根本缺陷是相互联系的:既然他们将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也就必然认为其控制着社会上层建筑,特别是将少数统治者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既然他们否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认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疑编号3833】4.【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指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高度评价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才是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所以也称群众史观。(2)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使唯物主义哲学第一次成为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二,它使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它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第四,它使无产阶级及其改造世界的奋斗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答疑编号3834】5.【正确答案】(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矿物等,亦称自然环境。(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第二,地理环境的特点直接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制约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3)地理环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第二,地理环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答疑编号3835】6.【正确答案】(1)人口因素是指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主体的人们的总合,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分布、增减、迁徙等。(2)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定的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第二,人口因素的状况直接制约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3)人口因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第二,人口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答疑编号3836】7.【正确答案】(1)所谓社会结构,亦称社会制度,即一定社会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关系体系。人类的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大体可区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三个基本领域,相应地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三种基本关系,规范化、制度化后形成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等三层基本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的重要工具与方法。(2)所谓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亦称社会的经济制度。其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的性质。(3)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的政治上层建筑,亦称社会的政治制度。其中,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4)所谓社会的意识结构就是指由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观念体系。其中,社会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答疑编号3837】8.【正确答案】(1)所谓经济,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其内容主要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包括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等方面。经济生活是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唯一途径,是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的意义。(2)所谓政治,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国家、组织、个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社会权益,其内容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规范权利主体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现象、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3)所谓文化,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其目的是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其内容主要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包括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关系、文化体制等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与政治一起决定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反映着经济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答疑编号3838】四、论述题。1.【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一旦社会存在有了发展、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也会发生相应的发展、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社会存在中出现了阶级现象,必然反映为社会意识中出现阶级意识。(2)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那么一方面要懂得社会经济、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关注贫困的物质生活导致贫困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要重视良好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良性的社会经济济秩序、富足稳定的物质生活对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关注经济生活、物质生活中不健康、不合理、不公平的丑恶现象对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负面作用与消极影响。第二,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那么一方面要重视改革推动下,我国经济长时间持续高速增长对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带来巨大促进作用和发展机遇,关注由于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带来的整个社会生活失衡,另一方面要重视开放过程中,外来经济因素的进入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给我国精神文化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关注人们的精神家园与核心价值观,兴利除弊。第三,既然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那么就应该懂得,我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经济领域中完整意义上的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剥削阶级的残余还长期存在,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消失,再加上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类似劳动光荣还是不劳而获这样不同阶级意识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还会长期存在,不能高枕无忧。【答疑编号3839】2.【正确答案】(1)唯物史观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第四,不同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平衡、完全同步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修一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医病因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广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B证班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检验技术员考试题及答案
- 科学数学考试卷子及答案
- 中国现代史考试题及答案
-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土地承包合同
- 规范税收缴纳承诺书8篇范文
- 合同管理标准化文件模板汇编
- 人员面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预算表模板
- 小学生班干部竞选
- 机场消防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妇科外阴解剖学课件
- (正式版)DB44∕T 2697-2025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标准》
- 2025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
- QC/T 262-2025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
-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豆
- T-CFLP 0016-2023《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2023修订版】
- 【NIFD】2025H1人民币汇率分析报告-“对等关税”加剧汇市震荡 美元指数步入贬值周
- 简易版关于做好县委巡察组巡视商务局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