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期外债持续攀升 外债风险仍处可控范围:我国短期外债趋势分析张海泓衡量一国对外债务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短期债务与债务总余额的比率,即短期债务比率,该比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25%以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短期债务比率55.94%,比去年末的55.56%略有上升,比25的安全线高出了30个百分点。短期外债比率超出安全警戒线,再一次向我们发出“红色警戒”。 一、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走势(一)短期外债增势强劲 自2001年以来,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以年均19.1%的增速逐年增长,超出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表显示,自1985年至2000年(除个别年份)短期外债余额相对平稳,占外债总余额比例一直呈逐年下降态势。从2001年起短期外债余额逐年增加,占外债总余额比例呈逐年增长态势(见表一),2005年3月超过50%,年底企稳55%。中长期外债余额占外债总余额比例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64.68%下降至2005年的44.44%。表一 2001-2006.03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项目/年度20012002200320042005200603外债余额(10亿美元)184.80186.33208.76247.49281.01287.90中长期外债余额(10亿美元)119.53115.55116.59124.29124.90126.86比上年增长(%)-3.330.896.600.501.57占总余额的比例(%)64.6862.0255.8550.2044.4444.06短期外债余额(10亿美元)65.2770.7892.17123.21156.14161.04比上年增长(%)-8.4430.2233.6849.693.14占总余额的比例(%)35.3237.9844.1549.8055.5655.94与外汇储备的比例(%)30.7624.7122.8620.2019.0718.4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表、新闻通稿整理。(二)主要债务人类型变动态势我国对外债务余额包括登记外债余额与贸易信贷余额。登记外债余额按债务人包括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外商投资企业债务、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中资企业债务、其他机构债务。贸易信贷负债包括我国进口商的进口应付款,以及我国出口商预收的货款。2005年末我国贸易信贷负债余额为908亿美元,2006年一季度增加38亿美元,达946亿美元(见表二),2001-2005年年均增速达20.1%,高于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短期外债余额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逐年增长,2006年一季度占比近三成。表二 2001年2006.03贸易信贷负债对比表 (单位:10亿美元)2001200220032004200512200603外债余额184.80186.33208.76247.49281.01287.90贸易信贷余额36.341.351.765.490.894.6占外债余额(%)19.6422.1624.7726.4332.3132.86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债数据发布新闻通稿整理。登记外债按债务人划分(表三),占登记外债余额90%以上的国务院部委、中资银行、外商投资企业、外资银行外债的变动幅度较大,表三 20012005年按债务人划分登记外债余额 单位:10亿美元债务人20012002200320042005余额同比余额同比余额同比余额同比余额同比国务院部委49.821.75%50.521.4%52.774.45%33.59-36.35%33.01-1.7%中资银行30.060.8%31.896.09%33.334.52%62.0986.3%61.081.6%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4.37-23.6%4.380.2%4.29-2.05%3.88-9.6%外商投资企业35.20-24.35%33.16-5.8%37.814%44.6518.12%50.5113.12%外资银行17.0514.48-15.07%20.6842.82%31.3651.6%40.8130.13%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0.560.260.27中资企业11.25-16.73%10.03-10.84%7.6-24.23%5.99-21.2%4.58-23.5%其它0.750.30.260.26148.50145.02-2.34%157.038.28%182.0916%190.254.48%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1-2004年债务简表和新闻通稿整理。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自2004年以来逐年下降,中外资银行和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自2003年三季度以来持续增长,其中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2004年9月末较年初增长59.3%,2001-2005年均增速高达19.07%,超过登记外债余额年均增速近12个百分点。(三)登记外债以短期外债流入为主要增量我国登记外债从2003年三季度出现净流入态势(见表四),并以短期外债流入为主。据有关资料,2004年短期外债新提款1812.34亿美元,占当年新提款的88%,偿还本息1701.64亿美元,占当年偿还本息的89.4%,短期外债净流量110.7亿美元,占当年净流量的70.4%。2005年短期外债新提款占当年新提款的比例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偿还本息占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净流入比上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占比高达91.16%。在短期外债中境内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和外商投资企业借入资金进出频繁,成为我国外债借款和还款的主要载体。如2003年1-9月,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主要指外资银行)新借入外债585.57亿美元,表四 2001-2005年登记外债流量情况表 亿美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新提款251.6608.741015.442059.732810.48偿还本息312.8696.71981.271902.42715.86净流量-61.2-87.9734.17157.3394.62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占全部新借外债的80.79%;还本付息552.4亿美元,占全部还本付息的79.97%;外资金融机构外债净流入占当期全部外债净流入的97.5%。对此可以从表三中外资银行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余额2003年后每年两位数增长得出答案。二、短期外债走势成因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持续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外债统计口径变化增加了短期外债余额为使我国登记外债口径与国际新外债统计标准接轨,增加外债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我国按新的国际标准口径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由于新口径扩大了对短期外债的统计范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从2000年末的130.8亿美元(占比9%)猛增至2001年末的653亿美元(占比35.3%)。2003年初,国家计委、财政部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这一定义是对2001年调整外债口径的进一步确认,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居民对非居民负债的原则。2005年12月,为适当控制进口企业通过延期付款形式变相从境外融资,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完善外债管理的通知,采取额度和登记方式将境内机构180天(含)以上、等值20万美元(含)以上贸易项下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2006年又将外汇指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项下由海外银行代付部分纳入远期信用证进行统计和管理。外债统计在方法、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也做了相应调整。除贸易信贷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了2002年外汇局版外债统计监测系统,2004年3月,该系统银行版在北京的10家中资银行总行试运行;2005年12月,银行版在全国所有的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分行全面推广,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和详细,大大提高了外债统计监测的质量。(二)贸易项下融资不断增大,贸易信贷负债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融资逐年增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贸易信贷调查制度对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非居民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包括进口应付未付款和出口预收款纳入贸易信贷。一般情况下,除造船、机电、航空等行业外,绝大部分货物贸易结算周期在一年之内,这决定了贸易信贷以短期为主。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信贷已成为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国开始实现贸易信贷抽样调查制度,贸易信贷统计以估算为主、参照抽样调查结果。2004年贸易信贷被纳入外债后,主要采用估算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贸易信贷完全采用抽样调查的结果,并调整了以往年度的数据。近年来,境内机构的贸易信贷负债流入成为我国外债增长的主要来源,贸易信贷的增长对短期外债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7.1%。据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全国有13个地区5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参加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近年来我国贸易信贷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贸易信贷存量大幅增长。贸易信贷资产由2001年末的3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末的900亿美元,负债由363亿美元增长到908亿美元。二是贸易信贷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近年来这一比例基本稳定在12至14之间,表明我国贸易信贷总体增速与海关进出口增速相匹配。三是贸易信贷净值较小。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净负债30亿美元、18亿美元、6亿美元、33亿美元和8亿美元。四是贸易信贷以短期为主,短期贸易信贷资产和负债占比基本稳定在95%左右。 (三)外资银行境外债务性融资规模不断上升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为适应外资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开放的形势,与国际外债统计标准接轨,200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我国外债口径及相关问题的通知,将外资金融机构对外借款纳入外债统计口径。但外债管理政策未变,相对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指标审批管理,外资金融机构对外借款不需指标和审批。为促进境内中、外资银行公平竞争,有效控制外债规模,防范外债风险,2004年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境内外资银行享受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的国民待遇,对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国家发改委会同银监会、外汇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国际收支状况和外债承受能力,以及境内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资金需求等,确定境内外资银行外债总量以及中长期和短期外债结构调控目标。境内外资银行借用外债,签约期限在1年期以上(不含1年期)的中长期外债,由国家发改委按年度核定发生额;签约期限在1年期以下的短期外债,由外汇局核定余额。并规定境内外资银行在本年度新借入的中长期外债不得超过国家发改委核定的额度,本年度内任一时点的短期外债余额不得超过外汇局核定的余额。实行核定年度短期外汇指标管理,一方面有效控制了外资银行对外借款总量,另一方面考虑外资银行外汇营运资金规模、外汇资金运用需求,为银行业务发展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加上新的外资银行进入,业务领域的扩展,外资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间的借款、同业拆借等频繁,外债流入不断增长,2003-2005年债务余额年均增速25.4%。(四)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增加与国内中资企业借用外债实行计划、指标等严格控制相比,外商投资企业从境外借债及结汇方面享有比中资企业更多政策优惠。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投注差”模式管理,其借入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内。超出差额的,经原审批部门重新核定项目总投资可以扩大“投注差”。在差额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举借外债,无需审批。 虽然采取这一方式使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规模与注册资本挂钩,可以降低其债务清偿风险,鼓励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但相对中资企业却是超国民待遇。外商来华投资的快速增长客观上增加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借债需求,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使得外商投资企业贷款更趋向于借用外债,因此,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为主的对外短期借款增长迅速。在外债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当年,外商投资企业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14%。2005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商来华直接投资734亿美元,其中,境内外母子和关联公司往来及贷款流入就达97亿美元。此外,由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国内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客观上也推动了债务性资金的流入。三、未来变动趋势预测(一)影响的主要因素。1国内宏观调控促使外债流入 2006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倾向逐渐由中性转向紧缩,上调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紧缩,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如果得到控制,必然促使企业从国外筹资和借款以缓解资金需求。 2. 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是外资进入的选择。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走高的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人民币升值缓慢导致单向预期长期存在,企业主动避险、套利增强,外资流入短期内难以得到遏制,通过借入外债资金形式的外资流入也会随之增加。3.外贸进出口增长带来贸易融资上升。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春季)预测,我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000亿美元,增速有望超过15%。据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59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贸易顺差614.4亿美元。持续增长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必然使与之关联度大的贸易融资随之上升。4.利用外资的稳定政策吸引外资企业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十一五”发展纲要, “十一五”时期中国要继续积极有效地吸引外商投资。注重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增强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内配套能力,延长国内产业链条;鼓励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根据商务部关于委托地方部门审核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通知,自2006年3月1日起,商务部将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办理绝大部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审批工作,这标志着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领域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持续进入,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政策的稳定不变,外资企业“投注差”总量相应增加,借用外债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5外汇指定银行外债规模增势不减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的境内中、外资银行和其他中资机构短期外债指标与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物权编培训课件
- 现代物流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民法典担保法课件
- 2025年住建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合同范本
- 广西行政执法面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西党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八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初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
- 泵站运行管理规范
- 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办法
- 美术中的秘密课件
- TJSJTQX 59-2024 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目视化管理技术规范
- 《爱的教育》读书分享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维护与检修 课件全套 项目1-5 城轨车辆制动系统概述- NABTESCO型制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 《形势与政策》第十二讲-提高海权意识-维护国家利益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十一章 步态分析技术
- 向政府租地申请书
- 《铁路调车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