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撞伤不如撞死.doc_第1页
[法律资料]撞伤不如撞死.doc_第2页
[法律资料]撞伤不如撞死.doc_第3页
[法律资料]撞伤不如撞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撞伤不如撞死”论调害人害己燕赵都市网 06-03-19 22:25 2005年12月27日夜晚,一司机在省会街头撞倒一位行人后,调转车头加大油门,对倒在地上的伤者又一次冲了过去。这次“二次辗轧”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肇事司机可能有一种“撞伤不如撞死”的心理(肇事司机则称“二次辗轧”并非其故意而为,他当时调头回去只是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二次辗轧”事件的确令人震惊,并由此引发了公众对“撞伤不如撞死”的讨论,讨论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我国交通事故赔偿体系亟须健全和完善,也更加凸现出相当多的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机动车驾驶员普遍缺乏应有的交通法律知识。一般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及时报案保护现场,均按民事赔偿案件处理;一旦逃逸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保险公司会拒绝理赔,如果为逃避责任而导致受害人死亡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观点A“撞伤不如撞死”是一种可怕的观念受访人士:连会有,河北农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河北佳篷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连会有先生分析,如果“撞伤不如撞死”的观念还在一些民众及司机中存在,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会给社会留下许多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分析这种错误观念的由来,彻底打消这种害人害己的想法。从法律上讲,持这种观念的人一是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上有错误认识,二是对行为性质不甚明了。撞伤人与撞死人,赔偿范围不一样连会有说,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可分为两种:致人伤残损害赔偿和致人死亡的损害赔偿,这两者有不同的赔偿范围。致人伤残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残疾者残疾用具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受害人的精神抚慰金。致人死亡的损害赔偿除以上几种外,还包括丧葬费和死亡补偿费。其中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算下来此项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死亡赔偿金按照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一般按二十年计算,算下来数目更不少。而撞伤人情况则有不同,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以及对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等诸多情形下,加害人在损害赔偿数目上都可减少。另外还可以诸如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第三人过失等免责事由来免除承担赔偿责任。所以,“撞伤不如撞死”观念是站不住脚的。撞伤、撞死、故意撞人性质不一样连会有先生分析认为,撞伤、撞死、故意撞人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故意撞人主观方面是故意,性质则是犯罪。撞伤与撞死也有截然的区别,交通事故中撞伤一人为一般交通事故,而撞死一人则是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事故可能定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求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意撞死人不以交通事故处理,直接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撞伤不如撞死”是站不住脚的,这是一种可怕的思想观念,按此观念行事不但害了自己,也必然连累亲人,害及他人,有百害而无一利。每个公民,尤其是每一个司机,都应自觉遵交通安全法,保护他人的安全,也保护自己的安全。观点B“撞伤不如撞死”论调的确存在受访人士:张云利,石家庄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华盛通达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华盛通达律师事务所在省会律师事务所中率先成立交通法律部,将交通法律事务作为该所重要的律师业务之一,办理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纠纷案件。张云利律师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多、道路交通状况日益拥堵以及广大交通参与者(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等)交通法律意识淡漠,导致交通事故不断,而且重特大事故、群死群伤事故增多。我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令人触目惊心。撞残一人,法院判赔50万元张云利介绍,对于“撞伤不如撞死”的说法,在他所办案件中,的确存在。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受伤者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严重伤残,有的几乎丧失全部劳动能力甚至成为植物人,相应产生的就是巨额的医疗费用、护理费等,如果事故责任完全在对方,那么对于责任者来说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仅2005年他所办理的交通案件中就有3起类似案件。例如,鹿泉市一辆三马车去保定送货途中,将一中年妇女撞伤,经抢救治疗,鉴定为二级伤残,受害人生活终生不能自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法院判决车方赔偿受害人各种损失50万余元,而该三马车仅上了5万元的第三者险,赔偿能力仅够赔偿额的十分之一。一些关注此案的人员十分感慨和无奈。一些人甚至分析,作为受害人的家属,即使获得的赔偿再多,也换不回受害人的健康,想到要长期照料近乎植物人的受害人,将要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是难以表达的。作为车方要面临巨额的赔偿,因经济窘迫而束手无策,也或多或少流露出类似的想法“怎么撞得这么巧啊,早知这样还不如”无论出于对受害人家属的同情,还是出于车方无赔偿能力的感叹,“撞死不如撞伤”的说法的确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闪现。撞死一个人,共赔了15万元张云利分析,关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赔偿,国务院于1991年9月22日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三十七条规定:死亡补偿费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10年。对不满16周岁的,年龄每小1岁减少1年:对7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5年。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按照上述规定交通事故赔偿额已明显增加。例如:2005年4月我省某县城一辆汽车与一个18岁的骑自行车的男孩相撞,受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受害人为城镇户口,经法院审理车方因负全部责任、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补偿金等全部损失共计15万余元。如果按照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三十七条进行赔偿,则最高不会超过7万元。延伸交通事故赔偿体系亟须完善产生“撞伤不如撞死”说法的原因,往往是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赔偿费用过高,而责任方经济能力较差。一旦赔偿额在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而投保额较低时,一般的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是根本负担不起的。那么这些超出保险公司理赔额度、责任方又无力承担的巨额赔偿费用该如何解决呢?目前尚无相应规定。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组成及职责,现在仍未落实,该机构将来能否对因交通事故严重伤残而得不到足额赔偿的受害人进行救助,令人关注。提示发生车祸要及时报案交通事故作为一种意外事故,在事故发生的瞬间,机动车驾驶员均会出于本能采取避险措施(如:紧急刹车、打方向、躲闪等),以避免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同时也有利于驾驶员及车内乘员的安全。事故一旦不可避免,损害的后果究竟怎样,无论是轻伤、重伤、还是不幸死亡,机动车驾驶员是无法预料的。因而,即使听到“撞伤不如撞死”这种说法,广大的机动车驾驶员也不愿发生事故,因为只有避免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