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_第1页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_第2页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_第3页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_第4页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和展望作了阐述。从而使城市广场公共活动空间为人民提供舒适、安全、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广场的概念和作用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形式,是由建筑物、道路或者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共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个场所把周围的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结合成整体。 概括地说,城市广场的作用是: 文化展示,善日照、通风、采光物理环境、空间感受等,提高生活质量 ;难的安全功能 ;联个用地。 中国现代城市广场的现状和问题 回顾建国以来的以城市中心广场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发展建设的道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式化、模式化的设计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泛滥。城市空间普遍表现出功能单一、设施简单,“表情”冷漠,相互模仿,缺乏应2 / 8 有的特色和生活气息。九十年代以来,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日益重视; 1997 年中国建筑年会在上海召开,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呼吁专业人士为已经到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热潮出谋划策,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我国广场存在的问题: 度失调 ;视视觉需求 ;套设施不足 ;乏地域文化特征 ;视绿化植物本地化。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大”引起的。空间规模过大,尺度过大,破坏原有的城市肌理,成为城市的空白。戈登 目的扩大规模的设计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是空旷感,无法形成令人回忆的、有感染力的空间”。 20 世纪兴起的环境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明确了主体(人 )一客体 (环境 )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从模糊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作为空间主体的人,从哲学意义上讲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随之变化。正因为人在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使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行为和心理与方式、审美标准、对空间的理解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人与环境互动的复杂性,同时它亦是城市生活丰富多采的原因。我们只有 研究人在空间中的心理模式、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特3 / 8 点,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城市空间环境。 环境知觉 研究表明视觉是人感觉外界环境的主要途径 (约占78 )。在 500米的距离之内,人们根据背景、光照,可以看见和分辨人群;在大约 100之间,可以分辨出人的轮廓;在大约 100 米处,可以分辨出具体的个人,这是人了解、认知他人的距离界限,被称为“社会性视域”;在70处就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年龄和行为;大约 30 米处,面部特征、发型都能看到;当距离 缩小到 20,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和心绪,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才能变的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称为“交往性视域”。这个研究对确定广场尺度有重要意义。 所以,城市广场的规模和尺度,应结合围合广场的建筑尺度、形体、功能以及人的尺度来考虑。大而单纯的广场对人有排斥性,小而局促的广场则有压抑感,而尺度适中有较多景点的广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表中得到广场的面积约是 8400 平方米是较适宜的尺度。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也认为适宜的外部空间的宽度在米之间,长度在 144之 间,即面积在 8000此可见广场的规模和尺度,应结合围合广场的建筑物的尺度、形体、功能以及人的尺度来考虑。我国的4 / 8 城市中心广场与国外一些著名的广场相比较,我们的广场明显偏大。 关于复杂性 对环境设计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复杂性的研究,八十年代开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偏爱复杂的刺激。复杂的刺激所包含的信息多,范围大,因而更使人感兴趣,并引起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环境的复杂性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环境刺激过多也会带来有害影响,中等程度的刺激最为理想。因此,在设 计广场时把握合适的度十分重要,前文所述的元素堆砌、空间杂乱就是环境刺激过多而造成的。 我国城市中心广场多追求严格的规则构图,大多数广场均有纵横两条轴线,主体尺度失调的弊端外,还不顾该地段的位置、现状、历史,导致许多中心广场的雷同。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和荒漠,没有吸引人的刺激点,或者说多数给人的感觉是对广场空间的麻木。在广场上的节点设置上常把喷泉、雕塑、旗杆安排在中轴线上,似乎广场的中心或轴线是安排雕塑的唯一地方。而且在广场中安置一些杂乱的广告牌、广告灯箱严重的影响了广场的气氛和效果。 私密性 与公共性 心理学家萨姆 (R 早提出个人空间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也不可分的5 / 8 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或干扰,将会引起被侵犯者的不安和焦虑。这个“神秘的气泡”随着身体的移动而移动,是个人在心理上需要占有的最小空间范围。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 (隐藏的尺度中确定了一系列西方及美国文化圈中不同交往形式的习惯距离:密切距离 (0 0 45m),个人距离 (0 45 1 2m),社会距离 (1 2 3 6m),公共距离 (3 6m)。影响个人 空间和人际距离因素有个人特点 (性别、年龄等 )、环境特征和文化因素,民族、宗教、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习惯等方面对空间行为亦有影响。个人距离和人际距离的关系影响了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 而在人类这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由个人到与他人交往,到公共生活之中,都有不同层次的领域感和距离关系。个人领域感的内在表现就是私密性的要求,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人有希望摆脱他人干扰而独处的时候,也有在公共空间避免被人指认或监视的心理。但在另一方面,却也有自我表现、希望与他人交流以及得到他人重视的念头。这种私密性与公共性 的辩证关系,是城市广场设计必须同时考虑的问题。 行为类型 杨 盖尔 (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参与的所6 / 8 有活动。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发性活动只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只在人们有参与的愿望,并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社会性活动是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和被动式接触。因此,广场设计中应尽量为 各类型活动提供设施,既要提供可休息停留地方,又要为社会性活动创造条件。 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缺乏广场的传统,这反映在设计手法上模仿西方、苏联,同时也反映在广场活动的贫乏。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广场生活的习惯,使得广场缺乏生机。 要使广场活动的丰富多彩,广场的环境设施就应满足活动的需要。环顾国内相当数量的公共空间,大多缺乏局部精心设计和细部处理,对人的行为类型考虑不够。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空间的不同要求 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人,生理和心理各有特征,行为有明显差异各年龄组的 活动方式和活动特征比较。 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和儿童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常客;从社会角色看,青年学生则较为频繁地使用公共空间。所以,城市广场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空间的不同要求。人民公园每天最重要的活动是每天来此晨运、遛鸟的老人、小孩,此外,平日的戏剧表演、棋牌,都是老年人喜爱的节目。而一些城市广场,除了一个大而空旷的空7 / 8 间外,没有任何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空间的不同要求的考虑。 由以上的分析,明显看出环境心理学关于人的空间行为的研究对我们确定城市小型广场的内涵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的设计提供了理性依据。 与西方城市广场相比我国的城市广场的历史是短暂的,虽然在城市广场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失误和落后,但是在西方城市设计理论的传入下,人性化的广场设计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的一些建筑师已进行了有益的改进,例如上海的人民广场、宁波的天一广场、广州的人民公园等都是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需要。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对空间的使用习惯也在慢慢改变。我们也能逐渐感受到普通百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迫切需要。 一个良好的城市广场取决于很多因素:管理者、设计者、使用 者素质等等。当然一个城市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取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而对于城市广场,我们要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多个途径进行综合考虑。考虑人的需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