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_第1页
【历史】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_第2页
【历史】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_第3页
【历史】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_第4页
【历史】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91up高中教育学习平台,您身边的教学助手!()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4题)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2(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9题)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3(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题)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制乱。一则安,民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c兼听则明d君主专制4(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13题)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5(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6题)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6(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题)“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7(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14题)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8(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题)“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9(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6题)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10(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4题)“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11(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17题)“无极而太极,不是说有个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只是说当初这里皆无一物,只有此_而已。”材料中空缺的字应为a天 b气 c理 d心12(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3题)“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3(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15题)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14(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7题)“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15(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16题)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16(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14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7(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18(2011年5月福建四地六校考前模拟14题)“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的学说更科学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7题)(12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影响的相同之处。(2分) 材料二 (2)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鹿洞书院在办学方面的特色。(2分)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4分)20(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解析:“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即听众人议论纷纷不利于国家的安危,因此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才能制乱、民惧。4b5a解析: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6b7a解析:礼是维护分封宗法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的工具,b、c、d项只体现了对城市的管理,没有体现出维护等级秩序。故答案为a。8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爱人”体现了墨家思想中“兼爱”的理念。9a解析: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10a11c12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一句分析,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13d解析:本诗反映了朱熹对于读书的感受,认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书本就像是有活水的方塘一样,要弄清楚各种问题,必须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结合各选项,a项是心学集大成思想家王阳明的主张;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主张;c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思想们共同的主张,据此本题中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应是读圣贤书。14a15d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16a17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18d解析:材料中“朱子”是指朱熹。“朱子高于孔子”是指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二、非选择题19(1)扩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传播理学思想;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2分)(3)特点:政府重视;推行改革;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影响:培养人才;促进经济高速发展。(2分)(4)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会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加快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0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相同原因:挑战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