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口退税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xxx为例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中已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出口退税现己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是被wto规则所认可的一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其功能是“避免重复课税、促进公平竞争。我国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对于构筑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快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步伐,鼓励出口、扩大创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xxx为例,具体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xx出口企业、对xx经济增长及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更好地发挥退税政策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一、实行新税制以来出口退税政策的简要回顾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来,国家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世界贸易环境,更好地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根据我国对外贸易及宏观经济形势,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以求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11994 -1997年1994年实行新税制时,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也就是按照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实行全额退税。但由于受到税收管理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影响,这项政策只执行了一年多,在1995年和1996年即降低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21998-2004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促进出口,1998年以后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变为5%、13%和15%、17%四档。32004年,解决欠退问题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再加上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1999年开始出现欠退的情况,到2002年,累计欠退税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月1月1日起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同时降低出口退税率。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为5%、8%、11%、13%和17%五档。420052008年7月,控制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从2005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结构,同时鼓励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国家又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摩擦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7月1日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引起的各种矛盾,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再次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调整以后,出口退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52008年下半年-2010年,保增促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自2008年下半年起,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连续7次上调出口商品退税率(财税08111号, 财税08138号, 财税08144号, 财税08177号, 财税0914号, 财税200943号),调整后的效果十分明显。6. 2010年今,优化结构2010年6月,出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1057号)规定,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等6类行业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政策的实施,并且在取消406种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当中,有部分商品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在20082009年刚刚上调过的。二、出口退税对xx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影响出口企业的出口数量和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而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又会间接影响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出口退税也会对财政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机制如图1。图 1 出口退税政策效应1出口退税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出口退税影响最直接的自然是出口企业,它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额、资金周转,进而影响到出口企业规模、数量的变化。出口退税对企业出口额的影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决定生产(出口)多少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在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情况下,企业的出口总成本tc=生产总成本+增值税额-退税额。若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为mc,出口价格为p(人民币价格,不考虑汇率因素),增值税税率为t,出口退税率为r,则出口的边际成本,(见图2中的mc )。该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部分即为该企业的供给曲线。图 2 退税率对出口量的影响出口总收入, q为出口产品数量。于是出口的边际收益,(见图2中水平线mr)。mr与mc的交点决定了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出口量)q0。当出口退税率r提高时,出口边际成本中的项减小,在生产的边际成本mc不变的情况下,出口边际成本下降,出口边际成本曲线向下移动(见图2中mc),意味着供给增加。同时,边际收益mr增加,边际收益线向上移动(见图2中mr)。mr与mc交点决定了退税率提高后企业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出口量)q1。可见,退税率提高,企业的出口量增加。在出口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出口额也将增加。同理,退税率降低,企业的出口量减少,出口额减小。当然,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是国际经济形势不发生剧烈变动,出口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现实中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因此,从实际统计数据中没有发现两者的同向变化关系(见图3)。图 3 2007-2011年xx出口增长率与综合退税率 出口增长率根据嘉兴统计年鉴201111-21 分地区出口总值,嘉善历年出口总值计算得到;综合退税率=免抵退税额/免抵退出口销售额从图3中,我们不仅没有看到两者的同向变化关系,反而看到了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最显著的是2009年,在综合退税率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出口增长率不增反降,而且下降幅度不小,由23.76%下降到-8.16%,下降了31.9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种情况正说明了出口退税政策遵循的是相机抉择原则,逆经济风向而行。提高退税率的,一般是在世界经济形势不佳,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而降低税率,一般是在国内出口增速过快,外贸顺差过大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即在国内出口增速下降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上升;而在国内出口增速较快时,则降低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下降。影响出口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企业生产成本、汇率、国外需求等,而对国外需求有直接影响的进口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出口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我们曾计算过嘉兴市分国别出口增长率与进口国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出口美、日、德、意的出口增长率与相应国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78、0.81、0.85。具体到2009年的情况,当时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过程中,国际消费需求降低、再加上国内生产成本大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在这些情况的综合作用下,使退税率提高的利好被稀释了。当然,这并不否定提高退税率的作用,事实上,这对减弱危机影响,尽快走出困境,还是起到了明显的效果。2010年出口的恢复性增长极为明显,出口增长率回复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使中国在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成为受影响较小的国家。(2)出口退税有利于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2007-2011年间,xxx免抵税额总额255684万元(表1),年均减少企业纳税支出51136.8万元,为企业减轻纳税成本;实际退税总额367905万元,年均退税73581万元,缓解从紧货币政策给出口企业带来的资金短缺局面,帮助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中去。5年中,审核应退税额349403万元,实际退税367905万元,不仅及时将审核应退税款退还给企业,更是消耗了2006年底结存的应表 1 2007-2011年xx国税免抵、应退税额 (单位:万元)年 份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实际退税额产生的现金流2007年437865357955633994192008年465563598352496990522009年4410660057616151057212010年5592996503910361469652011年65307103281107125172432合 计255684349403367905623589退未退税款18502万元,这其中有政策调整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国税退税部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加快出口退税单证的审核进度,提高退税效率,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合理简化办税手续,有效提高退税管理效率,确保申报、审核、审批、退调库的“四及时”,以实际行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随着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退税金额逐渐增加,出口退税的资金缓解了企业在出口上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加快了资金链条的连接,激励了企业的发展。出口退税有利于出口企业数量、规模的增长正是由于出口退税等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的扶持、引导,近年来,xx出口企业数量、规模和比重均呈高速增长态势。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县登记在册的出口企业946户,较之2005年的380户,平均每年增长近百户。规模最大的出口企业,2011年出口额达 万美元。平均单个企业出口额从2005年的212.49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46.93万美元,增加了34.44万美元。表2 2011年xxx规模最大的五家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单位:万美元)企 业 名 称出口额出口企业在全部企业总数的 %。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1.821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36亿美元,增长了12.82倍。2出口退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口退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对企业出口数量(出口额)以及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实现的。前者影响经济总量,后者影响经济结构。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四驾马车,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x-m)。因此,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出口的增加直接增加了gdp。而且,出口的增加,不仅使上游、上上游企业产出增加,更会因收入增加引起消费、投资增加,从而使gdp以出口增加量的“贸易乘数”倍增加。图4是1990-2011年xxx地方生产总值与出口总值变化曲线,从中可以看到,两者的变化方向大体一致,对此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得到:gdp=11.96699x+318891.1, r2=0.973115s=(0.444774) (41420.76)t=(26.90580) (7.698822)其中gdp为地方生产总值(万元),x为出口总值(万美元)。图 4 1990-2011年xxx地方生产总值与出口总值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11可见,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较高,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即出口每增长1美元,地方生产总值将增长近12元。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经济结构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外贸出口有关的结构性问题也不少,诸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过大等,国家一直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更是加大了调整的力度,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中,也不乏调整结构的影子。由二1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该产品的出口量增加,反之,出口量减少。据此,对不同商品规定或高或低的出口退税率,就可对该类产品的出口起到鼓励或限制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背后则是生产结构,甚至技术结构的变化,亦即经济结构的变化。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xx出口商品结构到底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呢?图5描绘了20012010年xxx服装及附件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与出口退税率的关系。图 5 20012010年xx服装及附件出口额占比与出口退税率 服装及附件出口额占比,是指服装及附件出口额与出口总额的比,根据嘉兴市统计年鉴2011年11-27全市主要商品出口额计算得到。这里是嘉兴市的数据,应换成嘉善县数据。相应年份服装及附件出口退税率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由于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时常发生在年中,甚至一年调整多次,这里取了简单算术平均。如有月度出口额数据,可能会更准确地反映两者的关系。尽管出口退税率数据处理得很粗糙,但两者的相关性还是很明显的,即服装及附件的出口退税率高时,该类商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就高,反之,占比就较低。但当我们试图对两者进行线性回归时,发现回归系数不尽合理,拟合优度不高。另外,从20012010年全县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的变化(图6)来看,十一年来,xxx出口商品结构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图 6 20012010年xxx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占比(%)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1111-27 全市主要商品出口额。本图表中数据是全市数,应换成嘉善县数据。比较明显的是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及附件出口额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51.88%下降到2010年的30.49%;而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相对)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9.44%上升到2010年的30.49%。这些变化与政策预期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作为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出口额占比从7.67%上升到16.45%,家具的出口额占比从1.09%上升到8.23%,而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占比太小,尚不在年鉴统计范围之内,即使占比有所提高,仍是十分有限的。这显然与政策导向不尽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当地生产技术基础,技术人才,企业家素质等因素,但国家政策上的不连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在面临增长、就业与结构调整的两难选择时,时常将前者放在首位,使结构调整让位于保增长和促就业。明显的是面对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时,国家就将业已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重新调高,使劳动密集型产品重新受到鼓励,业已回落的相应产品出口额占比重新回弹。3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出口退税一方面会直接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引起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但另一方面,则会因出口增加,经济增长,间接地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出口退税引起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减收因素直接影响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2003年以前,我国的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自2004年 1月 1日起,以 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2005年这一分担比例又调整为92.5:7.5。但由于未对2003年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进行调整,伴随近年来我县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超基数部分的出口退税额亦“水涨船高”。2003年xx实际出口退税18746万元,并以此为基数,在以后年度的出口退税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 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表3列出了xxx2007-2011年度实际出口退税额及地方财政需要负担的部分。地方财政负担部分从2007年的4171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1554万元,年均增长29%。所幸地方财政负担部分增长速度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同步,出口退税超基数由地方财政负担部分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对稳定。出口退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地方财政造成超额负担。表 3 xxx2007-2011年实际出口退税额及地方财政负担部分(单位:万元)退调库总额超基数部分地方财政负担部分地方财政收入占比2007年743645561841711102273.78%2008年985307978459841400454.27%2009年13129811255284411597005.28%2010年13406311531786491881824.60%2011年172800154054115542432004.75%产品异地采购本地出口比重增大,将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由于货物在生产、销售环节征收增值税,在出口环节实行退税,所以这种贸易方式不但不能增加出口地税收收入,反而要由出口地财政负担出口退税中7.5%的部分。比如,我县某外贸公司从xx以外a地采购服装等成品,然后在xx报关出口。这些产品所产生的增值税由a地国税部门征收,并给a地地方财政带来分享的增值税收入,但退税资金却要由xx财政支付。以2011年为例,当年免抵退出口销售额1498839万元,若异地采购占免抵退出口销售额的10%,且按当年综合退税率11.8%计算,这一部分的退税额达17683.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将负担1326.47万元(按7.5%计算)。如果异地采购比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的部分还将随之增加。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越大,地方财政退税压力越大据测算,一般贸易每出口1美元需支付退税款1元人民币左右,而进料加工贸易每出口1美元仅需支付退税款0.3元人民币左右。假设一般贸易新增5000万美元的出口,地方财政大约需支付375万元人民币退税款;若此项贸易属进料加工贸易,地方财政只需承担约112.5万元人民币退税款。而表4表明,我县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见,地方财政的退税压力也会因此而逐步增大。表 4 xxx19972010年出口总值及一般贸易占比 数据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1111-19 全市进出口总值。其中数据为全市数,须换成嘉善县数据。(单位:万美元,%)年份出口总值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占比199793677 50699 54.12 1998100337 53687 53.51 1999125358 70891 56.55 2000188959 111682 59.10 2001221694 127350 57.44 2002254807 156833 61.55 2003361619 221569 61.27 2004510580 324839 63.62 2005704385 461567 65.53 2006917576 599487 65.33 20071167353 767619 65.76 20081410421 939375 66.60 20091234118 848057 68.72 20101603997 1184097 73.82 生产企业免抵税额,抵减了地方财政收入按照“免、抵、退”税政策,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及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列名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而现行的财政体制规定,政府和企业之间通过免抵方式结算税款,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通过免抵调库方式来清算,超出口退税基数需地方财政负担7.5%的部分,由地方政府自行解决。中央通过调库方式来平衡这部分税收,这相当于企业提前拿到了退税,但对于地方财政而言,就抵减了部分应收的税款。一般情况下,出口额占销售额比例越大,免抵退税额就越大,地方财政就地征收入库的税款也就越少。以上分析的是出口退税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影响。实际的情况是,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并未因此而出现下降的情况,相反却仍以不低的速度在增长。这当然是由于经济发展,税源增长所致。其中不乏因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增长进而引起经济总量增长的因素。出口退税引起的地方财政的增收因素间接影响出口退税引起的出口增加一方面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税源增长,各项税收收入增加;另一方面也会促进进口增加,进而增加关税收入。鉴于关税属中央税,与地方财政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间接影响主要是前者。表 5 xxx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生产总值(单位:万元)年份地方级收入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gdp2002 30640 11713 10008 6912 802454 2003 43489 14695 12314 5479 927558 2004 53986 10356 19105 6677 1102734 2005 72772 19766 22702 8713 1290740 2006 87420 24721 24249 11228 1513155 2007 110227 28996 27434 16058 1814424 2008 140045 39561 32226 18389 2131983 2009 159700 45791 37080 14957 2263577 2010 188182 43723 47338 27980 2761050 从表5、图7中可以看到,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各主要税种的收入与gdp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我们用以上数据将地方财政收入、增值税(地方分享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与gdp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结果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951、0.9189、0.9743、0.9025,可见其相关性是显著的。图 7xxx2002-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与gdp的线性回归结果是y = 0.0821x - 3.4741,其中y为地方财政收入(万元),x为地区生产总值(万元),意味着gdp每增加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821元。正是由于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各项税收的较快增长,从而抵消了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减收因素,而使地方财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三、进一步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助推xx经济转型升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增加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好政策就要用足用好。为此,作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执行部门理应做好工作,将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发挥该项政策的杠杆作用,助推xx经济转型升级。1强化政策宣传,让政策进企入心贯彻落实一项政策,基本的前提是要使相关主体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每一次调整,无不是在特定形势下,为了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出台的,都有着明确的政策意图,也有不少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因此政策宣传也要强调针对性,应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培训。对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重点使他们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意图,对企业、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采取的应对之策等,以便他们根据形势和政策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