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1a(b“省”读xng;c“啜”读chu;d“伺”读s)2d( 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b糊涂帐糊涂账,c缉录辑录)3c(“一语成谶”指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往往指不吉利的预言得到了应验;使用正确。a“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用在句中望文生义。b“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用在句中不合语境,句中应用“不厌其烦”。d“老气横秋”形容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一般只用于年轻人)4d(a“画面”和“丰富”搭配不当;b结构混乱,前半句说原因,后半句说优点,前后脱节;c不合逻辑,“时空”包括“地域”,因而不能并列)5b(承上文写分群时刻群蜂的活动,放在最前面;接着写群蜂分成两部分,应该组合,然后通过比喻来写,应该组合)二、6c(“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是“侵窗的月光”)7b(从文中看,作用应该是相同的,如通风采光、审美功能等)8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无中生有)三、9a(应解释为“夸耀”“满足”)10a(a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把”。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c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比较,“比”;d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c(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是两种论证方法。正面论证是举一个能正面论证论点的例子,比如说人活着要有目标,举一个有目标最后成功的人的事例,就是正面论证;反之,举一个没目标的人最后失败了的例子,就是反面论证。都属于反面论证)12d(“当今虽是太平盛世,君主贤德,国泰民安”错,从文中可知,作者认为当今是乱世)四、 13(1)亡国的君主和这些相反,他们都认为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采分点有:“贤”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才能”;“少”译为“轻视”)(2)向贤能之人学习,向他们求教,这是三代昌盛的原因。不懂却自以为懂,是百般祸患的根源啊。(采分点有:“所以”译为“的原因”,“宗”译为“根源”,最后一个句子是判断句)(3)如果能得到这些人,那么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呢?做什么不能成功呢?(采分点有:“何欲”“何为”是宾语前置,反问语气要译出)14(1)写了南宋故宫被毁坏后的荒凉景象。(2分)(2)朱诗中描写两位宫女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但看见前头有鹦鹉,怕它学舌,因而不敢言说。作者通过“鹦鹉”含蓄写出了宫女心中的幽怨。(2分。画线部分是主要采分点)谢诗通过燕子归来但连它的伙伴鹦鹉也找不着了,暗示南宋宫廷中从前人来人往,笑语声喧,引得鹦鹉频频学舌,而如今却是人去殿空,鹦鹉都无从寻觅。这写出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及亡国之痛。(2分。画线部分是主要采分点)15(1)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3)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4)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5)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五、16期待人们清理、整装和打扮古城堡,保存珍贵的历史信息。期待社会太平,没有战争。期待人们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除暴安良,“该出手时就出手”。(6分,每点2分)(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抓住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信息,然后根据主要信息加以整合。如本题,根据文中第三段的内容,可概括出“期待人们清理、整装和打扮古城堡,保存珍贵的历史信息”的信息;根据文中七、八两段的内容,可概括出“期待社会太平,没有战争”“期待人们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除暴安良”的信息)17城堡虽然简陋,但在它身上保存着丰富、珍贵的历史信息,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将越来越丰富。(4分,写到“它身上保存着丰富、珍贵的历史信息”2分,写到“随着岁月的流逝,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将越来越丰富”2分)(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既要抓住重要语句的关键词,如“装帧简陋”“延续的页码”,又要紧扣具体语境,如“时光推移着城堡在不停移动,也不断丰富着城堡史书的内容”)18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寨城堡的“前哨”的威风凛凛、保家卫国的精神气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极度赞美;同时,赋予古城堡以象征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5分,“比喻”“排比”各1分,写拟人不给分;“写出了桐寨城堡的“前哨”的威风凛凛、保家卫国的精神气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极度赞美”2分,“赋予古城堡以象征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1分)(此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从文中看,“仿佛一个武士”等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一位是一位是一位”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手法的作用、表现文章的主题等方面回答。)19在文中,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古城堡,这些古城堡历史久远,经风雨磨蚀已经“斑斑驳驳,断断裂裂,萋萋荒草蒙面”,而且有些已经塌陷,这些都体现了历史沧桑感。同时,作者为了保存古城堡的历史信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专程赶来”,希望能够把古城寨堡记录下来,整理出来,抢救过来,而且在文中作者还在古城堡身上寄寓了抵御侵略、保家卫国的情感。这些体现了作者的赤子之诚。(6分,“历史沧桑感”和“赤子之诚”各3分)(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属探究题。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历史沧桑感”和“赤子之诚”即可)六、20a c(a“母亲尽管奋力抗争”错;c“流浪汉们赶来营救,救出了爱斯梅拉达”错,流浪汉们遭到了国王军队的镇压,死伤惨重)七、21写作提示关键是要符合人物原有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通过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突出其性格、精神。如果不符合人物原有的性格特征,5分以下。22写作提示至少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模糊”就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做到:对自己模糊,对他人清晰;对小事模糊,对大事清晰;对自己模糊,对国家清晰。参考译文过去禹曾经洗一次澡就三次束起头发,吃一顿饭就多次起身,这样来礼待有道行的人,这是为了通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不会和其他事物发生争执、冲突。贤主用欢悦平和的态度来对待有道之士,使他们各得其所;一切都顺其自然,让他们尽情讲话。亡国的君主和这些相反,他们都认为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轻视别人就使说话的人拘谨并且不能充分表达意见,听的人自我夸耀而不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虽然能拥有天下,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颠倒黑白、扰乱安定、毁坏成功、危害安宁的行为。所以殷、周因此灭亡,比干因此被杀,如此悖乱的事举不胜举。所以一国之君,不是在所怀疑的地方出错,而在他所不怀疑的地方出错;不是在所不知道的地方出错,而在他知道的地方出错。因此即使没有怀疑的事,即使已经知道的事,都一定要用法度去明察,用一般规律去检验。如果做到这样,就不会在是非问题上有过错,在举止方面有过错了。尧怎么在天下贤能的人中选中了舜呢?舜又是怎么在天下贤能的人中选到了禹呢?是靠耳闻来定的。靠耳闻来判断是违反天性命运的。当今糊涂的人,一是不了解违反生性之情是怎么样的,其次又不知道观察五帝三王成功的原因,那么又怎么知道天下难以治理呢?怎么知道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不够呢?最高的智慧是知道事物的真实情况,次一等的智慧是清楚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就要问,没有能力就要学习。周箴里说:“自己认识到这,学习道德还不迟。”向贤能之人学习,向他们求教,这是三代昌盛的原因。不懂却以为懂,是百般祸患的根源啊。名声不是凭空获得的,功业不是自然获得了,国家不是靠虚幻保存下来的,一定是有贤能的人在治理。贤能的人所用的方法,深奥得难以知道,精妙得难以看出。所以,见到贤能的人不肃然起敬,就不能在心中有所警醒。不在心中有所警醒,就对贤能的人的言论了解得不深入。不深入了解他们的言论,那么没有比这更不吉祥的事了。君主贤德,国泰民安,那么贤人就在朝廷上执掌朝政;君主昏庸,世道混乱,那么贤人就在朝廷下被弃用。如今周王朝已经灭亡了,天子也没有了。大乱没有比没有天子更大了。没有天子,就会使强者凌辱弱者,人多欺负人少,大家相互残杀,不能得到安宁休憩。这就是当今的世道。所以,当今的世道,求取有才能的人,就要到荒僻的四方、山谷之中、偏僻幽远的地方去寻找,像这样就可能幸运地得到有才能的人。如果能得到这些人,那么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呢?做什么不能成功呢?姜太公在滋泉垂钓,刚好是纣王的世道,所以文王得到他并在他的辅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