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不同或大体相同的环境 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类型、样式、品种、风格,使云南真正成了世界 上建筑样式最为丰富的民族建筑博物馆。在跨入2 1 世纪的今天,铺天盖地的全球 化浪潮冲击到了每一个地方,它们无疑也丰富了云南的民族建筑文化,但也同时 在不断地吞噬着各民族传统建筑的空间,使民族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挤 压。最能够体现云南各民族伟大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特征的民族建筑,可能在我 们还未来得及认识到他们的全部价值时就匆匆消失了。因此,我们在积极吸收西 方现代建筑文化成果的同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何使民族建筑在未来的社 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 点,也是云南地方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结构形式。大理等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为了 优化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学习中原木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云南当地的 匠师们在节点的榫卯结合方式上下了很深的工夫,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工艺, 强化了木构架系统中各构件在节点处的联接,做到发生地震时墙倒屋不倒。其结 构上的奇妙之处是值得研究和认识的。 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云南木构架建筑文献资料、中国民居 学术会议论文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回顾并系统总结了云南木构架建筑结构体系的 成因、发展历史、分布地区及特点。 其次,在对昆明、大理、丽江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测绘、走访之后,按照传 统木构架建筑的组构方式,详细介绍了云南木构架建筑的组成构件;构件问的节 点联接方式:普遍使用的构架类型及构架使用的组合、搭配方式;两坊屋架的交 接方式,交接点处的具体处理方法;屋顶形式及屋顶在两坊转折处的做法;系统 研究总结木构架制作工艺;营造程序;材料的选择、使用及多种材料结合方式。 并与我国北方及南方传统木构架建筑结构的构件名称、做法进行了相应的对比。 再次,传统民居建筑是人们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活的见证,本文就云南传统 木构架建筑的营造文化、木构工艺技术的传承文化进行了探访、归纳、总结,旨 在对云南传统木构架建筑构筑形式有理性与感性的双重认识。 最后,针对云南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现状,提出并总结了木构民居建筑的保 护、继承思路;根据传统木构建筑的修缮方法,详细介绍了传统木构维护、修复 昆明理t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云南地方传统建筑木构架建筑构架类型木构架特征组构方式 节点联接榫卯联接 i i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p e o p l el i v ei ny u n n a nw h oa r ed i f f e r e n t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u s et h e i rh a n d st oc r e a tr i c h a n d v a r i o u s l y n a t i o n a l b u i l d i n g s t h e y m a k ey t m n a nt h et r u em u s e u mo fn a t i o n a lb u i l d i n g si n t h ew o r l d t o d a yo f i n2 1c e n t u r y 埘t 1 1t h ed e e p e n i n g o f g l o b i l i z e 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h o wt o c o m b i n et h ec u l t u r eo f t h ew e s t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on a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m a k ef u l lu s eo f n a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i nt h ef u t u r ea r et h eq u e s t i o n sw es h o u l dc o n s i d e r p r o f o u n d l y t h ef o r mo f 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m e t h o do f m o r t i s ej o i n ta l et h em o s td i s t i n c t i v es t r u e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i n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i l d i n g s t h e ya r e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o f l o c a l 、 t r a d i t i o n a l 、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o f t h ey u n n a na r e at o o t h ee a r q u a k ef r e q u e n t l yo c c u ri nt h ed a l ia r e a f o ro p t i m u mt h ea n t i s e i s m i cf u n c t i o no f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 s t r u c t u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 l e a r nt h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 s t m c t u r e ,t h ec r a f t s m e ni ny u n n a n e a r n e s ts t u d i e dt h em e t h o do fm o r t i s e j o i n t ,a n dc r e a t e dd i s t i - n e t i v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r a f t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j u n c t u r e s j o i n t i nt h es y s t e mo f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 r e w i t ht h er e s u l tt h ew a l lc o l l a p s e db u tt h eh o u s ed i d n tf e l ld o w nw h e ne a r q u a k eo c c u r s t h em a r v e lo f t h i ss t r u c t u r ei sw o r t h s t u d ya n d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o nt h eb a s i so f w i d e r a n g er e a d i n g o f t h er e l e v a n t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d a t aa n d p a p e - r sa b o u t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i n y u n n a n t h i st h e s i sl o o kb a c k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u m m a r i z et h ec a u s e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 l o c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b o u tt h es t r u c t u r a ls y s t e mo f 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 i n y u n n a n s e c o n d a r y ,a f t e rc a r r yo n t h es p o t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u r v e y 、d r a w i n g 、v i s i t a t i o n a b o u tt h e r e g i o n so f k u n m i n g 、d a l i 、l i j i a n g a n ds oo n o nt h eb a s i so f o r g a n i z e d p a r e m 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 t h i st h e s i st h o r o u g h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o m p o n e n t 、 j o i n tp a r e m 、c o m b i n a t i o n a n dm a t c ho f t h eu s u a ls t r u c t u r e 、p r o c e s sm e t h o d o f j o i n t s 、 r o o fp a r c ma n d p r a c t i c eo f t h ey u n n a n 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 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c r a f t 、p r o c e d u r e 、m a t e r i a l c h o o s ea n du s eo f t h e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i s t h e s i sa l s oc o m p a r e st h es t r u c t u r e si nn o r t h 、斫mt h e s ei ns o u t h t h i r d l y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i l d i n gi st h ev i v i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i s p a p e rc a r r i e s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n d u c t i o n 、 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c o n s t r u c t u a la n di n h e r i t - e dc u l t u r em e r g e di nt h ey u n n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 f o rh a v er a t i o n a la n d p e r c e p t u a ld o u b l er e c o g n i z a t i o na b o u tt h e m 垦塑堡圭查兰堡兰兰垡堡壅 些! ! 型 u l t i m a t e l y ,i nv i e wo f e x i s t i n gs i t u a t i o ni ny u n n a n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p r o c e s s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t h o u g h to f p r e s e r v e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a b o u t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 a n do nt h eb a s i s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p a i rm e t h o do fw o o d e n 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 ,i r t t r o d u c e s t h e s p e c i a lm e t h o d so fr e p a i r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i l d i n g k e yw o r d :t h e l o c a l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so f t h e y u n n a n ,t h e w o o d e n s t r u c t u r a lb u i l d i n g ,t h ef o r mo f w o o d e ns t r u c t u r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w o o d e n s t r u c t u r e ,t h ej o i n tp a t t e r na n d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p r o c e s sm e t h o do f j o i n t s ,t h em e t h o d o fm o r t i s e j o i m , y6 6 9 2 0 3 昆明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合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魏砍 日期:m 4 ,年弓月_ o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昆明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 导师签名:噬:论文作者签名: 鑫兰墨 日 期:兰竺堡生兰臼! 生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魏听欠 日期:鲈哗孑月,占日 昆明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 不相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古代社会的发展迟缓和交通闭塞, 使这些特色得以长期保存下来。这些地域性建筑均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形象特质, 但是它们只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条件、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形态, 不具有普遍性,没有成为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而建筑既然有其多样性,同 时也必有某种主流类型的存在。黄河流域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也是合院式住屋的原生地和中心分布区,作为合院建筑核心结构的梁柱式木构架 结构承重技艺体系被普遍使用。后来随着汉民族的不断迁移流动以及文化的交流 与渗透,“合院”式住屋形式及其特征性的木构架承重技术逐渐传播到长江流 域、珠江流域、东北平原和西北、西南的边疆各地,广泛分布于各民族地区,是 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具有普遍意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 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就云南的情况来看,云南建筑文化自古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 从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始,中原建筑文化逐渐在云南传播,并不同程度地与云南 各地方、各民族的需要和传统相结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以昆明彝族“一颗印” 民居、大理白族民居、丽江大研镇纳西族民居为代表的地方建筑、民族建筑的 “汉化”倾向:到明清以后,又形成了以建水民居、石屏民居为代表的汉族移民 建筑的地方化、民族化倾向。这些中心区以外地区的“合院”式住屋,无论形式 与风格都远非昔日的面貌,已成为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木结构的形式 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继而也成为云南地区 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形式。大理等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为了优化传统木结构的抗 震性能,在学习中原经验的基础上,大理匠师们在节点的榫卯结合方式、构架形 式、坊架的交接上下了很深的工夫,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工艺,强化了木构架 系统中各构件在节点处的联接,做到发生地震时墙倒屋不倒;同时它也形成了一 整套建筑营造技术与程序,其结构技术的奇妙之处是值得研究和认识的。 基于地方性技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审美中的塑造,本文旨在对包含更多云 南建筑原生要素的地方建筑、民族建筑的“汉化”这一倾向,即以昆明彝族“一 颗印”民居、大理白族民居、丽江大研镇纳西族民居为侧重点,对梁柱木构架建 筑的构架形式、组构特点及营造技术进行剖析。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云南术构架建筑概述 第二章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概述 2 1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基础叫引 2 1 1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类型 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经过长期的实践、演变和发展,具有浓郁的乡 士气息和民族风格,不仅在外貌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结构和布局上也存在 着迥然不同的特色。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主要集中在受汉族影响较深的大理白族、昆明彝族、丽 江纳西族、建水、石屏等地区。建筑类型可分为白族“三坊照壁”、“四合五 天井”民居;彝族“一颗印”;丽江纳西族民居:建水、石屏合院式民居。和汉 族民居特点一样,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和构件的不同形状及材料质感进行艺术加 工,一般均较朴素大方,做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大的民居则装饰丰 富,比较华丽。屋面除有举折、反曲、屋脊生起、起翘、厚墙的收分、木柱侧脚 等处理外,并有新的特点。 2 1 2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的形成基础 2 1 2 1 技术视野”。 一个民族的建筑,实际上就是这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直接而直观具 象的体现。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有什么样 的建筑水平。云南民族建筑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有着直 接关系。自古,居于昆明、大理环洱海等平坝地区的彝族、白族等民族,由于较 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政治相对于其他生存条件差的民族而言,要先进 进步的多。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实行屯田,带来汉族先进生产技术, 促进了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中原的联系。到隋、唐时期出现的“白蛮”、 “洱海蛮”等白族先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对云南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作 用,为南诏、大理文化奠定了基础。明清以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促成 了除大理、昆明文化圈之外的建水文化圈的形成。 自从唐代汉族建筑技术传入云南以后,滇池、洱海地区汉族的木构架、土坯 墙、瓦顶建筑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这一地区早期的干阑、井干式建筑。经过长 期的演变,气候温和的滇池地区形成彝族的“一颗印”民居。洱海地区,白族经 济比较发达,技术水平较高,在汉族建筑的影响下,也采用木构架建房,平面有 三合院、四合院。建水、石屏地区形成了土掌房、合院民居双向互渗、杂交嫁接 的态势。同时,大理、昆明地区,以风大著称( 如下关最大风速为4 0 米秒) , 2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雨量充沛,下雨时飘雨也深,民居建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些相适应的经 验,在平面、木构架和屋面构造上采取了许多防风措施,创造了白族民居特有的 建筑风格与形式,如在朝向、布局上很注意避风、防火;内院厦廊出檐较深,采 用石板封檐等用以防雨;在山墙的山花部分及墙体转角处,贴以很薄的灰色面砖 一封面砖;强调砖与砖之间的线缝,当地称“金包玉”,用来保护墙体。该地区 地震次数多、震级高,对民居建筑也有较大影响,白族匠师们总结、积累了不少 建筑防震经验与抗震措施,有的建筑虽历经多次地震,而仍然完好。可见技术条 件是决定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基本因素之一。 2 1 2 2 艺术视野 由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相异,历史文化渊源和演化轨迹 不一样,造成了建筑风格形态上的差异;此外,不同民族的建筑即使在整体形态 上大致相似,但在房屋细部的处理上却有着不同的方式,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民族 审美心理。而这些不同正是形成不同建筑艺术风格的基础。同样是合院式民居, 所表现出来的建筑艺术风格却是丰富多彩的。 ( 1 ) 白族民居为硬山屋顶,檐口山尖用石板封檐;照壁门楼的屋脊四角起翘 尤甚,形象生动,如鸟欲飞。厦廊中用栗色木柱,石雕柱础,格子门窗,木雕精 美;风景大理石装饰照壁、墙面;卵石、砖瓦铺砌地面图案。白色墙面上以白、 灰色相问的山花、檐饰点缀;山花用封面砖镶嵌,形成了上下墙面材料质感和色 彩的对比。门楼或用青砖斗拱、或用木雕梁枋承托屋面,构成了白族民居绚丽精 致、卓越多姿的建筑风格。 ( 2 ) 纳西族民居石脚夯土墙,墙体收分明显,;上层用带形木壁构筑;悬山 屋顶悬挑一米,出檐深远、阴影浓厚;木壁山尖,大搏风板,并有悬鱼。三合 院、四合院住宅,正房悬山屋顶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有的将上层山面后 退形成廊子:有的在外墙上开玲珑的漏窗数处,显得下重上轻,既浑厚又轻盈。 创造了纳西族民居轻盈优美的建筑风格。 纳西族过去有许多禁忌,如对正房的屋面高度有要求:三开间时,应取一样 高;如为四开间时,左面一开间应跌落;如为五开间时,左右两开间均应跌落。 纳西人的俗语说:“屋面建的一样高,平时易着火灾。山墙的悬鱼也不能正对别 人的房屋正面,否则,要用狮子模样,放在屋檐中间或墙壁上。入口大门不能正 对正房的六扇格子门,民居只能开侧门。房屋的层高忌讳用6 5 尺,纳西族人认 为这是做棺材的尺寸,是不吉利的象征。 ( 3 ) 彝族民居a 一颗印民居由正房及厢房组成,瓦顶、土墙i 平面和外观方 昆明理工大学硕j 学位论文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方如印,故称“一颗印”。正房三间、两层,前有单层廊( 称“抱厦”) ,构成 重檐屋顶。两边为厢房( 称“耳房”) ,二层、吊厦式,称“三间两耳”。主房 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坡向内 院;在外墙处,做一小转折成短坡,坡向墙外。外墙封闭,仅在二楼有个别小 窗,前围墙颇高,常达厢房上层檐口。围墙正中立大门一樘;无侧门或后门,构 成“一颗印”独特的外观。各层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厢房上层屋面 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两层屋面间隙中;厢房下层屋面在正房下层屋面之下。无斜 沟,减少漏雨的薄弱环节。大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屋面处理也是如此。b 彝族瓦 房民居的典型形式是一字形三间二层重檐式房屋;次间山墙木构架有生起,约1 0 厘米,;下层屋面两端均有封火墙,或无封火墙成悬山式:屋架有生起,屋脊呈 曲线形,屋脊两端鼻子翘起,屋面呈凹曲状。封火墙同样具有以上特点,与白族 民居的“一坊”相似。路南彝族民居,屋架无生起,屋面平直,屋脊两端也不起 翘。房屋以穿斗式、抬梁式木构架承重,一般是三柱落地,外加廊檐柱,使用柁 礅,求其稳定。土墙仅为维护结构,楼层前檐是木板壁及窗予。楼面用料多是泥 土;石勒脚、石柱础。建筑技术水平较高。 ( 4 ) 建水、石屏民居在建水地区的合院民居中,微型园林一花厅非常普遍, 是建水民居空间的点睛之笔。花厅位于正房下位,隔中心天井与正房相望。花厅 南侧对着照壁,照壁是构成花厅空间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在纵向上分为三段,中 间高,两边低;上为“蜈蚣背”的瓦顶,下为石砌勒脚,中为白色粉墙。 建水地区的合院民居外部,都为厚重的墙体所包围,内部结构隐而不露,墙 体为三段,下段为条石勒脚;段为带粉刷的土坯墙:段为清砖贴面,利用材料质 感和色彩的对比,削弱了墙体的沉重感。在外墙上常辟小窗,并带有经过加重处 理的边框。由于各坊的面宽、进深、相对位置不一致,立面上显示出高低错落、 有出有进的变化。建水合院民居的屋顶为筒板瓦屋顶,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带有 优美的曲线,当地称“笤箕凹”和在山面上的包檐处理。 2 1 2 3 文化视野 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 异性自然也就在建筑上表现出来。同时,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又有着一定的相似 性。民族可以从居住的地理位置区分,有坝区民族、山地民族、高原草甸民族 等:从民族渊源和民族语系区分,有汉语、藏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等:从生产 方式区分,有稻作、旱地作物农耕、游耕、畜牧等。云南民族建筑或多或少都与 这些文化类型有关。如从事稳定农耕民族的民居建筑就有着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 4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特点,追求稳固长久。除了卧室、厨房、会客室等房间以外,还要有晾晒粮食的 场所、储存食物的仓房或地方。这样,农耕民族自然都十分重视房屋的建筑及结 构。而主要从事游耕或游牧的民族,因为生产和生活的不稳定性,他们的建筑自 然以简便为主,不追求精细奢华。也就是说,民族建筑形式总是与他们的整个文 化系统相适应的。 由于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相异,历史文化渊源和演变轨迹 不一样,造成了审美心理的差异。在选择建筑材料和房址、确定房屋基本构架和 结构形式等方面,民族心理都会起着重要作用。如白族是一个在文化上十分开放 的民族,在不断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高度发展了相当精致的文化。与此 相适应,白族的审美心理比较倾向于把明快大方与精巧雅致结合起来。此外,不 同民族的建筑即使在整体形态上大致相似,但在房屋细部的处理上却有着不同的 方式,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心理。如大部分纳西族民居是与白族民居相似 的,大多为三坊一照壁庭院式建筑,受白族建筑风格的影响十分明显,但在材料 运用、布局、装修、细部的处理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特点。 云南民族众多,各民族问保持着长期的文化交流。自然,这种交流也体现在 民族建筑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民族建筑原有的形式,在吸收外来文化 因素的时候发生变异,在同一个建筑类型之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体。当然, 各种建筑形式的传播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且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就悄悄的与 受传播地的建筑形式发生了融合。因此,又表现为趋同当中又有不断变异。汉式 建筑在云南的出现和扩散以及对少数民族建筑的影响、渗透,是云南建筑文化史 上晟重要的现象之一。唐宋( 南诏、大理国) 以来,汉式建筑就一直在白族地区 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旅一直十分重视吸收汉式建筑的成功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与 白族地区的生存环境、白族的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吸收汉 式建筑中北方庭院式和南方楼台式的长处,又根据白族社会生活自身需要加以变 化、发展、更新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庭院式建筑新样式,其代表性的 形态就是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作为以大理为中心的洱海文化圈,它的文化波必然会辐射、影响到周边地 区。白族创造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住屋的实用、舒适、安全、宽敞、美观 大方,很快就成为周围其他组模仿的对象。其他民族在学习白族民居建筑样式 时,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进行了改造。丽江纳西族地区处于洱海文化圈与 藏文化圈的交汇处,受到两个文化圈的辐射与影响。纳西族民眉基本上模仿了三 坊一照壁的形式,但在楼层的墙面上和窗户的处理上却与白族不同,在一些细部 昆明理_ 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的处理上也有差别,反映了藏文化的渗透。以昆明为中心的滇池文化圈和在云南 稍晚形成的建水文化圈,它们自成体系,又相互牵制影响,并辐射着周围地区。 以至这些民族的民居都属于合院式建筑,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却各有特色,形成 了不同的建筑类型,使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这些都是民族文 化相互交流和不同文化圈相互作用、影响的直接成果。 2 2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的基本特征 2 2 1 木构架建筑历史的印迹儿“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就有元谋猿人:新石 器时代,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各民族的先民活动。他们居住天然岩穴或过着简陋 的半穴居生活。在元谋县大墩子发掘出土的属公元前1 2 6 0 年左右商代新石器文化 彩物励嬲嘲 平、剖图 复原图 元谋大墩予新石器文化遗址 2 0料 o ) j 。 lf g选ob 8o 妈ooo 图2 2 遗址证明:当时已形成一 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会 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 房屋平面为矩形,室内无 柱,四周立较密的小木 柱,竹笆抹草泥墙;横向 架檩,纵向搁椽:架树枝 草泥平顶:屋顶、泥墙均 经过烘烤,是未掌握夯土 墙技术以前土掌房的原始 建筑形式( 如图2 一1 ) 。 云南宾川白羊村新石 器时代定居村落遗址( 约 属公元前1 8 2 0 年) ,发掘出土的住房遗址,平面矩形,柱洞1 6 个,有沟槽,为地面 木构建筑,与元谋大墩子住房遗迹基本相同( 如图2 2 ) 。永仁县菜园子新石器 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圆形半穴居住房遗迹,除室内中央为一柱洞外,与西安半坡 村遗址,原始社会圆形木构架住房的壁体、屋顶构造颇相近似。 在剑川海门口,发现了公元前1 1 5 0 年左右商代的铜石并用文化遗址,人们聚 居在一个滨水的村落,住房是柱上建筑,应是“干阑”建筑的原始形式。遗址出 土有二百多根密集的松木桩柱及残留的四根松木横梁:横梁一面较平整,另一面 两端有榫槽,便于逗在桩柱顶上,上铺楼面,并在其上建房,是原始“干阑”建 筑的遗址 。 6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云南术构架建筑概述 在祥云大波那村发 掘了一座木檄铜棺墓, 并出土一批随葬青铜 器,大约是公元前4 0 0 年战国时期的文物,这 时已是奴隶社会。其中 两个小铜房子均为干阑 式。下层空敞,上层挑 祥云大被那铜棺 图2 3 t 3 出,有窗洞:屋顶悬山,长脊短檐,倒梯形屋面,有生起及搏风板:屋面有横向 水平错落,表示为树皮木板之类顺序覆盖。从它可以看出是景颇族等干阑建筑的 原始形式( 如图2 - 3 ) 。 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几批青铜器,大约是公元前1 0 0 年,相当战 国至西汉中期的文物。其中一件铜鼓形贮器铸有花纹“上仓图”( 如图2 4 ) 。 图中房屋下部架空三层圆木度,厚木楼板;倒梯形屋面上有密集的顺水圆木条, 顶端高出屋脊,并在交叉处 绑扎,为井干式壁体与干阑 式构造的结合形式。还有四 件青铜房屋模型,有三个是 井干式壁体,墙为方木叠 成:平面有一间和两间两 种。外观为悬山屋顶,倒梯 形屋面,两山有搏风板顶 晋宁寨山1 3 号墓房屋模型展示图 端交叉成燕尾形,屋脊有生起:山面中柱较檐柱突出,并在中柱上部用木斜撑支 承山尖屋脊: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周围有平台及栏杆:其上住人,其下圈蓄。 还有一组为三合院,主房前两耳是敞廊,屋面高低错落,颇有变化。这些都是井 干式壁体与干阑式构造相结合的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井干和干阑式建筑的早 期形式。 在三国、两晋时期,各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汉族“夷化”,因而,汉族文化 也就被吸收发展。到隋、唐时期出现的白族先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对云南经 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南诏、大理文化奠定了基础( 如图2 5 ) 。因 而,汉族木构架建筑,有可能在洱海、滇池地区开始使用,并逐步形成今天别有 风格的白族民居和纳西族、彝族等民居建筑。 7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x 0 0f 一 套 岛国震懿 图u 蜘”皿甚晚 大理展屯2 号墓陶接模型 。,“; 、j 蔓 :1 1 ,r 一? :j;: 锄瑁h 必酗 钢丽鬻耐 硅豢 ;飘臻f l h , 西f hhhhh 甘日h 茸 大理制药厂东投陶鞋模型 昭通后海子东晋壁画幕建筑圉 图2 - 5 删 1 9 6 2 年,在白族地区调查时,有 几幢明朝末年的白族住宅,如下关赵 雪平宅、喜州三宅、周城一宅,主要 有以下三个特点:a 屋面构造有篦笆 瓦衣,铺在椽子拴牢,再填笛背后铺 瓦,有利于防风抗震,一直保存至 今。而清代以后则未见此做法。b 梁 柱粗壮,加工工整。喜州某宅主房三 间七架,五柱落地,中柱径3 8 厘米, 梁下花牙子有丁头斗拱支承,这是民 居中所少见的。c 梁架雕刻很多, 简洁大方;举架的驼峰、柁礅满雕卷草或云纹,梁头雕刻也多,大同小异,豪放 流畅,技艺精湛。 昆明地区汉族的“一颗印”住宅,也为附近彝族采用;通海蒙古族民居,各 地回族民居也与当地汉族三合院和三间两耳民居基本相同;以上可说明云南少数 民族民居建筑形成和发展,与汉族的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2 2 2 云南梁柱木构架建筑的构架基本特征叫1 1 云南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 2 2 1 结构形式: 昆明理工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云南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传统木结构,有抬梁、穿斗、井干、人字木屋 架、密梁平顶五种方式。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居中采 用,并常有在两端山间用穿斗式,中问用抬梁式的混合结构法。人字木屋架为傣 族竹楼中所用。密梁平顶用于土掌房。这几种传统木构架结构除井干式外,在当 时社会自然条件下,有几个特点: ( 1 )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如同现代框架结构,可以适应灵活多样、各种 形式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 z ) 适应地震区防震的要求。木构架节点用扣榫、银锭榫增强建筑构架的整体 性,减少地震危害。 ( 3 ) 便于就地取材和适应各地气候条件。承重结构用的木材、竹材,各地均能 就地取得。维护结构可按气候冷暖的不同条件来选择用夯土墙、土坯墙、卵石 墙、垛木墙、木板墙、竹笆墙等,适应性较大。 2 2 2 2构架尺度 梁、柱、檩、枋的尺寸,南北方有很大不同。云南术构架建筑主要构件尺寸 见( 表一) 。北方天冷,屋顶厚重,所以梁架粗壮,柱亦粗壮:南方天热,屋顶 薄而轻,所以梁柱等皆较细,但是出檐尺寸均大致相同,约合柱高的三分之一左 右。因为梁架粗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做法。例如北方的梁头通常大过柱径, 压在柱头上:南方的梁头在特大的殿堂建筑上也有时压在柱头上或在柱头上用大 坐斗,但一般小式房屋则是将梁头插在柱头的卯口内,柱头上升至梁背而直接承 托檩、挂枋等。 北方小式大木的尺寸是檐柱高按面阔一丈得柱高八尺,外加榫长五寸:柱径 七寸,开问立面呈扁方形。南方开间略小,但在额枋上( 挂空槛或上槛上) 常有 阁楼一小段,其立面多与北方有不同之处,柱亦稍觉细而长。南方常用挑枋( 也 叫挑头) 出檐,而北方小式檐部无挑、拱等承托,所以它们的立面又自不同。 云南木构架建筑的面宽,明间大致一丈一尺或一丈二尺( 约为3 4 功左右) ; 次间一丈或一丈一尺( 约为3 4 m 或略小) ;耳房九尺或一丈( 约为2 9 m 左右) : 构架进深随房间进深而定,以五寸( 市尺) 为模数。构架规模按前后檐柱或 金柱( 当地称京柱) 与后檐柱之间的檩数分:有五架二桁( 即五根檩条,另加前 后两根支承挑檐的叫做“子桁”的附加檩条) :七架二桁:九架二桁三种。前两种 最为普遍。明问进深与次间相同,多为一丈六尺或一丈八尺( 多在4 8 m 至5 2 m 之 间) ;耳房进深一丈或一丈一尺( 多在2 4 m 至2 6 m 之间) :出厦进深六尺或七尺 ( 约为1 6 1 8 m ) 。 9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云南术构架建筑概述 构架的高度随房屋层高而定,底层高度从京柱根部算到楼板上口,楼层高度 从楼板上口算至第一根檩条( 指京檩而非子桁) 下口。常用尺度为上6 5 下7 5 ( 即 楼层6 5 尺,底层7 5 尺,或简称“6 5 、7 5 ”:上7 下8 ( 即从地平至承重上皮 为八尺六寸,约为2 1 m 左右;承重上皮至大插下皮为七尺四寸,约1 9 m ) ,7 5 、 8 5 :上8 下9 ,模数亦为五寸。 举架有五架七桁、七架九桁、九架十一桁三种。构架的坡度决定着屋面的坡 度,正常情况下介于四分水至五分水之间:重檐屋顶下层的单坡屋面与上层屋面 平行。 构架各主要构件名称及常用断面尺寸如下( 表一) 构件名称常用断面尺寸备注 檐柱柱梢径6 寸实测拄中一般在2 0 2 2 厘米 金柱柱梢径6 寸 后檐柱柱梢径6 寸 吊柱截面3 寸x3 寸 承重梁截面4 寸4 5 寸 扣承梁截面4 寸4 寸 大梁( 五架梁)截面4 寸6 寸 二梁( 三架梁) 截面4 寸5 寸 挂枋截面2 寸4 寸 檩条中4 寸实测一般直径为1 4 - - 1 6 厘米 脊檩由4 5 寸实测一般直径为1 6 2 0 厘米 椽子由2 5 寸实测一般直径为8 厘米 楼楞截面3 寸4 寸实测截面一般为1 1x1 4 厘米 外圆内方由4 5 寸实测一般直径为1 6 2 0 厘米 2 2 2 3 构架的抗震措施1 23 大理和剑川等地都属九度地震区,3 5 度地震几乎每年无间。从历次大地震 的经验教训中,大理、剑川一带人民自发总结出房屋耐震的一些规律。耐震性好 的房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层高低矮:五柱落地:扣榫认真:土墙厚实:多用串 枋:多用合柱。 1 0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 1 ) 层高低矮则摆动幅度不大,所 以不易被震倒。正房一般层高2 8 5 米 左右:耳房层高2 4 米左右。五柱落 地是指每榀举架有五根柱子落地,如 穿斗式屋架柱多则梁短,受震时,接 榫处的力矩较小,不易破坏。 ( 2 ) 扣榫是云南木构架民居建筑非 常重视的技术之一。根据受力的不同 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榫卯。凡大件 如大过梁、承重、地脚与柱吻合的节 点用“两蹬榫”( 即连续两个大头 榫) ;凡中小件与柱吻合的节点用 “大头榫”( 也叫银锭榫) ,并用托 墩等辅助构件固定( 如图2 6 ) ; 凡连续穿插几个节点的( 如上、下穿 耋趔:尝,钐 两蹬榫节点 图2 6 m 枋) ,穿比较长的构件( 如“里方外圆”) ,承受重力不大的次要构件,均用“平插 榫”:凡两件构件平行相叠,用暗梢以防止侧向移动。构架的榫卯是节点结合好 坏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除粱柱要使用扣榫外,桁条与桁 条、楼楞与楼楞及柁礅间均要求有做工精细、扣装严紧的扣榫,常用“严丝合 缝”这句话作为质量标准。经较大地震时,避免被抽脱或是拉断榫头,使整个构 架失去作用。整个骨架除钉椽子及檐扳、顺水板以外,严禁使用铁钉铁件。所有 榫卯节点皆属柔性节点,利于抗震。 对刚性较差的传统木构架房屋,若有坚固的厚实土墙,夹持着构架,其抗震 性能必然加强。一般土墙有收分,墙底部一般厚达6 0 厘米。不足之处在于土墙 厚,占用结构面积则相对过大。 ( 3 ) 串枋是用断面约为5x1 2 厘米的整根挺直木枋,穿过木柱的对穿榫眼, 将一排柱子串起来的一种抗震构件。在柱顶部往下约四十厘米处,将各间中柱串 连起来的叫“三间箍”;在楼面以上约一米处,将一排檐柱串连起来的叫“三间 串”;楼面以上约一米五处,将一榀举架上各柱串起来的叫“穿枋”;地面处将 各榀举架的各柱和各举架的前后檐柱串连起来的叫“地脚枋”,截面较大且与其 上部相应的构件组成隔板体系。除此之外,在京柱头上纵向加一道叫“勒马挂” 的挂枋,穿过柱头把相邻的京柱牢固地相互联系起来( 如图2 7 ) 。这样, 汐回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图2 7 c 订】 一幢房屋的屋架,顶部有三间箍, 底部有地脚枋,中间又有三问串和 穿枋,纵横交错如同雀笼一般,抗 震能力不言而喻是加强了( 如图2 8 ) 。有的房屋虽然只是三柱落 地,但设有串枋,震后都没有明显 的歪斜,足以证明串枋确有良好的 抗震作用。可惜有串枋的房屋为数 并不很多,因为串枋一般长达十米 以上,要求断面小、木纹直、强度 大,因而选料和加工都有很大困 难,造价也高。这也是串枋未被广 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 4 ) 合柱的构造方式是指两坊房屋相交处的柱,合用一根或互为交叉,这样可 增加各坊房屋间的联系,使其互相扶持不易倾倒( 如图2 9 ) 。如金华一街 1 6 8 号是一院“明二暗四”的两层楼房,层高很大( 正房底层高三米三) ,只有两 柱落地,没有串枋,但是由于厢房接在正房的边间上,成为凹字形平面,相接处 有了两根合柱,受震后虽有明显歪斜,终于没有倒塌。l 临街的合柱铺面,也多类 似情况。因木构架民居建筑的高度,一般都是两层,所以在不大的范围内,联系 愈多,就愈耐震,是符合抗震构造规律的。 昆明理_ 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章云南木构架建筑概述 其他还有凡纵向梁檩 在与横向构架相接时,均 加一“千斤”挑与柱头的 两侧,以扩大支座处的承 压面积,也稍起牛腿的作 用。柱子有“见尺收分” 的做法,即按百分之一的 斜度将柱头往里倾斜,造 成柱根部向外展,增强了 整个构架的稳定。 基于以上对云南地区 梁柱木构架建筑的类型、 分布;历史发展轨迹;构 架特点的综合认识,本文 选择包含更多云南建筑原 生要素的地方建筑、民族 建筑的“汉化”这倾 盟睑i 蕊 一一l j _ m 分柱式房屋合柱式房屋 图2 9 【侧 向,即以昆明彝族“一颗印”民居、大理白族民居、丽江大研镇纳西族民居为侧 重点,对梁柱木构架建筑的构架形式、组构特点及营造技术进行剖析。 注释 1 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编写组,云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6 2 蒋高宸等,云南民族住屋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1 9 9 7 3 蒋高宸等云南大理白族建筑,云南火学出版社。1 9 9 4 4 张增祺,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 9 9 9 5 云南省设计院云南民居编写组,云南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6 6 张增祺,云南建筑史,云南美术出版社,1 9 9 9 7 冯继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考古学断代,文物1 9 9 6 t 1 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酒泉市敦煌文旅交通有限公司管理岗位竞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绍兴柯桥鉴水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代理制门店店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人民政府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新乡育才高级中学新乡市育才实验学校招聘7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云南瑞丽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信息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事共享服务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神农架林区松柏镇百花坪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师理疗师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浙江衢州江山市四都镇卫生院公开招聘编外医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司法局一名编外人员情况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湖南分公司本部面向华电集团系统内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中国密闭空间检测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面向机器学习的数据标注规范
- YY/T 0339-2024呼吸道用吸引导管
- 围手术期高血压专家管理共识
- 外科患者疼痛护理与管理
- 租金延迟缴纳申请书
- 学校体育学(唐炎-刘昕版)重点、知识点
- DL-T 2563-2022 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控制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 食堂工作人员培训内容
- 泛影葡胺在消化道造影中的应用
- 2022年11月四川省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逐级遴选4名法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