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1页
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2页
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3页
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4页
抗生素胞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 述与讲 座 中 国 i临 床药 理 学与 治 疗 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主办 c n 3 4 1 2 0 6 ri s s n 1 0 0 9 2 5 0 1 h t t p: www c j c p t c o rn 2 0 1 2 de c ; 1 7 ( 1 2 ) : i 4 1 9 1 4 2 6 抗生素胞 内抗菌活性及其细胞药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王瑶瑶 , 周 芳 , 张经纬 , 宋 大炜 , 李松潞 , 查伟斌 , 吴晓 兰,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 实验室, 南京 2 1 0 0 0 9 , 江苏 摘 要 侵入 宿主 细胞 内的病原 菌不仅 逃避 了体 液 免 疫 , 而且逃 避 了抗 生素 的作 用 ; 同 时抗 生 素在 胞 内的抗 茵 活性往 往 很 差 , 这 也 是 一 些 感 染 性 疾 病 反 复发作 、 迁延 不 愈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现 有 的基 于血 浆 药物 浓度 的经典 药代 动 力 学研 究不足 以有 效地预测体 内抗生素药效, 因此迫切 需要 开展抗 生素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抗生 素细胞药代动力学及胞 内抗菌活性的相关研究做 一 综述, 总结影 响抗生素胞 内活性的 p k p d参 数 , 并 且讨 论优 化其 胞 内活性 的 策略 。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胞药代动 力学; 胞 内感染; 胞 内 活 性 中图分 类号 : r9 6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0 9 2 5 0 1 ( 2 0 1 2 ) 1 2 1 4 1 9 - 0 8 一 些病原 菌可 以在 真核细胞 内存 活甚至繁 殖 , 不仅可以逃避宿主的体液免疫 , 而且可以逃避 抗生素的作用 1 , 这种胞 内的病灶也导致 了感染 的反复发作与迁延不愈 。抗生素在胞 内的抗菌活 性 往往 很差 , 导 致 病 原 菌 的 耐药 突变 株 很 容 易 形 成 。因此 , 迫 切需 要 解 决 如 下 几 个 问 题 : ( 1 ) 抗 生 素在胞内的抗菌效果究竟如何 ; ( 2 ) 抗生素的胞 内 2 o 1 2 - 03 - 3 1收 稿 2 0 1 2 07 - 0 9修 回 “ 十 一 五 ”重 大 新 药 创 制 专 项 资 助 ( 2 0 0 9 z x 0 9 3 0 4 0 0 1 ; 2 0 0 9 z x0 9 1 0 3 ) ;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 ( 3 0 9 7 3 5 8 3 ) ; 江 苏省 自然 科 学基金( b e 2 0 1 0 7 2 3 ; b k2 0 1 0 4 3 7 ) 王瑶瑶 , 女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 药物代谢动力 学。 te l :0 2 5 8 3 2 7 7 6 e ma i l : y y wa n g c p u g ma il c o m 王广基 , 通信作者 , 男,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药 物代谢动力 学。 te l :0 2 5 8 3 2 7 1 1 2 8 e ma i l : g u a n g j i wa n g h o t ma i l c o n 活性跟哪些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关 ; ( 3 ) 如何提高抗 生素在胞内的活性。 传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并不能完全解释药物 在 一些 特定 组织 中的药理 学 作用 , 如肿 瘤 、 脑组 织 等。有些药物并不能在靶细胞 中富集 , 导致了药 效的降低l 2 。因此血浆 中抗生素的浓度往往并不 能反映药物在细胞 内的抗菌作用。抗生素必须先 通过细胞膜 , 与细胞内的靶病原菌结合 , 然后才能 发挥其胞 内抗菌作用 , 抗生素在细胞内的蓄积 和 分布是决定抗 生素在细胞 内抗菌 活性 的重要参 数 。因此 , 基于血浆浓度 的抗生素经典药动学研 究 不足 以有 效 地 预 测 抗 生 素 体 内 药效 l_ 3 , 开 展 抗 生素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势在必行 。 本综述 旨在将抗生素的胞内药代动力学参数 与其胞 内抗菌活性结合起来 , 总结影 响抗生素胞 内活性 的 p k p d参 数 , 并 且 探 讨 优 化 其 胞 内 活 性 的策 略 。 l 病原 茵入胞 后去 向及分布 抗生素必须先与细胞内的靶病原菌结合才能 发挥其作用 , 因此 , 了解病原菌在细胞内寄生的具 体定位是非常关键 的。研究者发现 , 除 了一些专 门寄 生 于细胞 内的 微 生 物 , 一 些 常 见 的 病原 菌 在 某些特定条件下也会在胞内生存 。病原菌进入细 胞 后会 采取 多 种方 式来 逃 避 细胞 正 常 的“ 胞 外一 溶 酶 体 吞 噬空泡 ” 吞 噬程 序 。表 1总 结 了一些 胞 内 专有型及条件型病原体侵染 的靶细胞及其胞内定 位 。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在侵入细胞后都首先进入 有 膜包 被 的吞 噬 空泡 中 , 随后发 生如 下 变化 : 有 些 病原菌在 内吞后不久即可以逃离吞噬体 内的酸化 和隔离 , 避免传统 的胞吞 降解路线 , 最终到达 p h 中性并且富营养的细胞质 , 如利斯特菌 、 志贺菌和 立克次体 ; 有些病原菌停留在吞噬体中, 并与新形 成的内含体融合 , 如分枝杆菌 ; 有些病原菌虽然仍 停留在吞噬体中, 但无法与其他空泡融合, 如布鲁 氏菌 、 沙门氏菌和弗朗西斯菌 ; 衣原体也停留在吞 噬体 中, 并且转换成为特异实体 ; 在某些情况下 , 表 1 宿主细胞 内寄生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亚细胞分布 含有病原菌的吞噬体会以异常的自吞形式与内质 网融合 , 如军团菌 ; 还有一些菌可以抵抗吞噬体与 溶酶体融合, 并且在吞噬空泡中繁殖 , 如金黄色葡 萄球菌和柯克斯菌。 2 抗 生素 的细胞药代 动力学 经典药代动力学关注药物在血浆和组织水平 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泄, 而细胞药代动力学着 眼于药物在单个细胞 上的渗透、 分布 、 降解 和外 排 。这 两方 面是 紧密 结 合 的 , 因为药 物在 细 胞 内 的处置往往决定 了其在整个 机体 内的药动学命 运。表 2列举了常见抗生素的细胞药动学特性。 2 1 抗 生素 在 细胞 内的 蓄 积 和 亚细 胞 分 布 8 一 内酰胺类主要是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 内, 平衡 时药物的胞 内 胞外 比不超过 1 。大多数 j3 一 内酰 胺类抗生素呈弱酸性 , 这一类物质在弱酸性 的有 膜隔 室 中的蓄 积量 往 往 小 于 碱 性 和 中性 隔室 , 因 此 g 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虽然有穿透生物膜 的能力, 但很难在与胞外相 比偏酸性的细胞 内蓄积 , 尤其 是溶酶体和酸性空泡这类低 p h、 病原菌易蓄积 的隔 室 。j3 一 内酰 胺类 的肠 道 吸收 是通 过 一 些小 肽 的转运体如 p e p t 1 , 或单羧酸化合物的转运体如 mc t1 , 而 肾小管细胞 的重吸收是通过肽转运体 p e p t 2和有 机离子转运体如 o c tn2 _ 1 。然 而 这些 转运体 对不 同的 g 一 内酰胺 类 的识 别差 异很 大口 , 这 就解 释 了为什么 不 同 的 j3 一 内酰 胺 类抗 生 素的 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会有很大差异。 氨 基糖苷 类 药物是 一类 含多 氨基 的大极 性分 子, 与膜上的酸性磷脂或内吞受体兆蛋 白( me g a l i n ) 结合 , 通过 吸附内吞及受体介导内吞的两种 途 径进 入 细胞 内 。氨基 糖 苷类药 物进 入到 胞 内的 速度非常缓慢, 然而有些细胞, 如 肾近端小管和 内 耳毛发细胞, me g a l i n的表达非常 高 , 因此, 氨基 糖苷类药物在这类 细胞 上的蓄积非常广泛 与迅 速 。 与 l3 一 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反 , 大环 内酯类药物在几乎所有细胞 中都呈现高蓄积量 。 基于他们的弱碱性特征 , 大环 内酯类药物大多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 0 1 2 d e c ; i 7 ( 1 2 ) 带正电荷 、 低渗透的形式蓄积 于溶酶体 中。不 同 大 环 内酯类 衍 生 物 之 间 的蓄 积 程 度 差 异 也 较 大 。 红霉素及单碱基大环 内酯 的蓄积量相对较低 , 而 二元碱基的药物, 如阿奇霉素 、 罗红霉素、 泰利霉 素等蓄积量 明显增大 。溶酶体 内 p h 约为 5 , 不超过细胞总体积 的 5 1 o , 因此溶酶体 内 的药 物 浓 度 可达 到胞 外 的 1 0 0倍 , 而 对 于 二 元碱 基 的药物 来说 , 甚 至能 达 到 1 0 0 0 0倍 。 喹诺酮类可以通过简单被动扩散进入细胞 , 但 是 达 到平 衡 时胞 内浓 度一 般 要 高 于胞 外浓 度l_ 2 。喹诺 酮类 可 以扩散 到 各 个 细胞 器 , 且无 靶 向结合 。药物进入细胞 的速度非常快 , 但是究其 机制 目前 并没有很令 人信服 的解 释。有研 究发 现 , 喹诺酮类可通过嘌呤类及 氨基酸类 的内向转 运体进入到细胞 内e 2 2 - 2 3 。然而 , 喹诺酮类从胞 内 流出的速度也很快 , 使其 不能在胞 内长久维持有 效浓度 , 这也 限制了它治疗胞 内感染的能力。 对其他类抗生素胞内分布的研究 尚不 多见 。 林 可霉 素类 的克 林 霉 素 在 胞 内蓄 积量 较 大 , 这是 因为它呈碱性, 且核苷转运体很可能参与 了其内 向转运 ; 然而 , 和它非常类似的同源物林可霉素在 胞 内 的蓄积 量 却 很 小_ 2 。少 量 的 研 究 证 明 四环 素 可 以进 入 细胞 , 但其 机 制 还不 明确 。糖 肽类 抗生素是大分子 , 也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 但 不 同的糖 肽类 在 细胞 内 的 蓄积 量 相 差 较 大 : 两 性 的糖 肽 类 分 子 , 如 替 考 拉 宁 、 特 拉 维 酸 和 奥 利 万 星, 比亲水性的万古霉素在细胞内的蓄积量都大 很 多 , 其 中奥 利万 星 在 胞 内的 浓度 更 是 能达 到胞 外 的几百倍 。 2 2 细胞对抗生素的外排作用 真核细胞上跨 膜转运体对药物的主动外排是决定抗生素药动学 行为的一个重要 因素 。外排转运体通常参与胞 内 的 内源 性及 外 源性 分 子 的排 出 , 这 些 转 运 体 有 广 泛 的底 物特异性 。其 中, at p结 合盒 耐药 蛋 白 ( ab c)的 作 用 最 为 常 见 , 包 括 p g p 、 mrp 和 b c rp, 而其 他转 运体 一 般 有 特 异 性 分 布 , 如 有 机 阴离子 、 阳离子转运体通 常在上皮细胞 中发现。 这些转运体对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也起到了抵抗 作用 , 对于抗生素来说 , 氨基糖苷类 、 喹诺酮类 、 大 环内酯类及氯霉素类都有可能促进细胞凋亡。这 些转运体的存在会加速抗生素从胞 内流出, 保护 了细 胞 但 同 时 也 降 低 了胞 内药 效 。ma r q u e z 等l l2 发现 mr p 4介导了环丙沙星在 鼠j 7 7 4巨噬 细胞 上 的外排 , 然 而 长期 药 物 诱 导 发现 mrp 4和 mrp 2都有一定程度 的上调 ; l e ma i r e等 2 发 现 环脂 肽 类 抗 生 素达 托 霉 素 在人 thp 一 1巨噬 细 胞 和 mdc k细胞上都有 p g p介导 的外排 , 从 而降 低 了其对吞噬进胞 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 用 。 3 抗生素的细胞 内抗 菌活性及临床应用 大量的抗生素不能有效地渗透到细胞 内, 因 此造 成 了较 低 的细 胞 内浓 度 , 如 j3 一 内酰 胺 类 和 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然而 , 很多研究表明, 抗生素的 胞 内药效 与其 蓄 积量并 不 呈简 单 的相关 性 。尽 管 许多抗 生 素 的胞 内浓 度 已经远 远超 过 了敏感 菌 株 的 mi c, 它们在胞 内的杀菌效果却不尽如意 。原 因可能有 : ( 1 ) 抗生素在细胞 中的低生物利用度 。 部分进入细胞 的药物可能与细胞 内成分相结合 , 如 氨基 糖 苷类 、 大 环 内酯 类 以及 奥利 万 星 , 易 与 细 胞膜上 的脂质相结合, 甚至会导致溶酶体 内的脂 质 沉积 。( 2 ) 抗 生 素 及 病 原 菌 在 细胞 内 的分 布不 同。如奥利万星在细胞 内的蓄积量非常大 , 但对 胞 内的利斯 特 菌 几 乎 没有 作 用 , 而 对金 黄色 葡 萄 球 菌却 非 常有效 , 这 很 可 能 是 因 为 奥利 万 星 和金 黄色葡萄球菌都定位于溶酶体 , 而利斯特菌定位 于 细胞 质 。( 3 ) 细 胞 内环境 因 素不 利 于 药 物 活 性 的发 挥 , 而且 会 影 响病 原 菌 对 药 物 的应答 。如 氨 基糖苷类主要蓄积在溶酶体 中, 而溶酶体等酸性 隔 室不 利于 药物 活性 的发 挥 ; 有 些 菌 如 金 黄 色 葡 萄球菌能在酸性 隔室 中存活 , 在此环境 中其对抗 生素的敏感性会降低 。( 4 ) 许多药物是作用于 病原 菌 的快速 繁 殖 期 , 而 病 原 菌 在 刚 刚 进 入 细 胞 内后 , 往往会增殖缓慢 , 休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 因 此这 类抗 生 素 的胞 内杀菌 能力 会大 大 降低 。 由于喹诺酮类 、 大环内酯类 、 林可霉素类 和利 福霉素类在细胞 内的浓度都高于血浆浓度 , 治疗 胞 内感染 一般 首选 这些 药 物 。氨基 糖苷 类 只有 在 长时 间作 用 时才 能 进 入 细 胞 , 因此 一 般 治 疗 如 肺 结核 这样 的慢性 胞 内感染 。尽 管 p 一 内酰胺 类并 不 在胞 内大量蓄积 , 但是其在血浆中的浓度非常高 ( 峰值5 0 mg l ) , 以致其胞 内的浓度超过 了多 种菌的 mi c。因此 , p 一 内酰胺类高浓度、 长时间的 作用仍对胞内菌有效。 表 2常见抗 生素的细胞药 动学特 性 c h i n j c l i n p h a r ma c o l th e r 2 0 1 2 ! 类别 抗 生素 摄取 达 平衡速度 c e值 * 主要亚细胞分布 参考文献 8 一 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 内酯类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类 四环 素类 利福霉素 糖肽类 所 有 所有 红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泰利霉素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吉米沙 星 左氧氟沙星 戈帕沙星 莫西沙星 加雷沙星 克林霉 素 林可霉 素 几 乎 所 有 利 福 平 利福喷丁 万古霉 素 替考拉 宁 奥利万星 特拉万星 1 h 几 天 几 小时 i h ( 甚 至 5 rai n ) 1 h 未 知 未 知 几小 时 恶 唑烷 酮类 ; 6 霉 m i n 4 1 o 1 o一 2 o 5 2 o 1 4 1 4 2 1 o 6 o一 8 o 8 6 o 1 5o一 3o o 5 o 1 1 o 细胞质 溶酶体 2 3溶酶体 1 3 细胞质 细胞质 未 知 未知 未 知 溶酶体 未知 溶酶体 溶酶体 未 知 6 o 细 胞 质 , 4 o 溶酶体 p g p、m rp、 0ct oat 可能性小 m rp、 bcrp m rp p g p、mrp、 0ct 0at 未 知 未 知 无 p g p m rp 可 能 性 小 未 知 *c e值代表 了蓄积 因子 , 即胞 内浓度与胞外浓度的比值 4 建立合适 的模型 以研 究细胞药 动学与 药物活性 之间关系 近年来 , 已有报道 多种体内外模型应用于抗 生素胞 内抗菌活性 的评价。如 ta n o等_ 3 首次提 出了一种动态体外模型 , 通过不断变化细胞培养 基 中的药物浓度来模拟抗生素在人体 内的药动学 特征 , 在此基础上研究抗生素的胞 内活性。体 内 模 型 的研究 相对 较少 , s a n d b e r g等 l_ 3 提 出了一 种 用小鼠腹膜炎模型来作为研究抗生素对胞 内金黄 色葡萄球菌活性的体 内模型。体 内模型提出了一 个“ 整体” 的概念 , 包括机体免疫系统 、 整体药物动 力学和动态的胞内感染过程 。但是这种模型难 以 进行标准化 , 也更难 区分抗生素的实际作用与体 内其 他影 响 。 近年来也 出现了许多准确、 快速检测胞 内菌 的方法 , 如 qa z i 等 将 gf p l u x ab c d报告操纵 子转染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然后通过荧光强度 来实时监测胞 内活菌数 ; ro c h等 用 r t p c r 快速将胞内菌定量 。然而, 目前针对胞 内菌的细 胞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不多见 , 尚局 限于胞内蓄积 量的测定 2 , 但胞内蓄积量并不能完全预测药 物 在胞 内 的抗 菌 活性 。药物 在细 胞 内的处 置是个 非常复杂的过程 , 这促使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抗 生 素的细胞药代动力学模型, 包括分析抗生素在 细 胞上的渗透与外排速率、 胞内蓄积量、 亚细胞分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 0 1 2 d e c ; 1 7 ( 1 2 ) 与靶向结合 , 进行主动转运体的鉴 定及胞 内代谢 鉴定等, 并与药物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 建立 p k p d结合模 型, 预测 和评价抗生 素的作用及其 细 胞 内药代动力学机制 。 5 如 何优化抗生素细胞 内活性 针对胞内感染 的药物需要进入细胞 、 达 到治 疗量水平并维持足够的时问; 同时 , 多药耐药现象 的产生及不断增加使胞 内感染的治疗 面临着更大 的挑战口 。很多 因素影 响抗 生素在胞 内的药 动 学 行 为进 而影 响其 抗 菌活性 , 针对 这 些 因素 , 研 究 者们探索了一系列 优化措施 , 其 中最 为深入与广 泛 的研 究 是增 大药 物胞 内浓 度 和延长 胞 内作用 时 间 。 5 1 化学修饰对于像 j3 一 内酰胺这类不容易在 胞 内大量蓄积的药物 , 合适 的化学修饰可 以优化 它们的细胞药动学参数 , 使它们能更多地被细胞 摄取。j3 一 内酰胺 类 的弱酸性 特征 阻碍其 进入 细 胞 , 通过设 计 电中性 的前药 可以解决这一 问题 。 如氨苄西林的弱碱性酯化衍生物匹氨西林可 以作 为前药大量进入细胞 , 细胞 内的酸性环境会 促进 其酯 键裂 解生 成 有 抗 菌 活 性 的 氨苄 西 林 , 从 而使 其 杀灭 胞 内利 斯特 菌 的能 力 大 大增 强 4 ; 已在 部 分国家上市的新一代 j3 一 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吡普 酯 亦是 基 于 此 机 理 的 前 药i 4 。新 型 喹 诺 酮 类 抗 生素 f i n a f l o x a c i n于 c 一 8位 引入 一个氰基 , 在弱 酸性条件下显示 出卓越 的抗菌活性 , 且在 thp 一 1 细胞 内 蓄 积 量 增 加 , 有 望 应 用 于 胞 内 感 染 的 治 疗 。 5 2 优化药物释放 系统 设 计有效的载药 系统 使吞噬细胞有效 的内吞 、 并在胞 内释放药物是 目 前治疗胞内感染 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这种载药 系统包括脂质体 、 多聚体和纳米粒 , 可以针对胞内 感染靶 向给药 , 提高药物在胞 内的治疗指数 , 从而 避免过高的整体 给药剂量带来 的副作用 , 增强患 者的耐受性 , 同时也使包含的药物免受早期免疫 和酶的作用 。 脂质体主要通过 内吞作用进入胞 内, 最终通 常会进入溶酶体 中 , 因此对积聚在溶酶体里 的病 原菌活性较好 , 如将万古霉素包被于一种脂质体 中能显著提高其在胞 内浓度及对胞 内 mr s a 的 杀灭 能力 。相 反 , 这种 方 式对 于寄 生 在 其 他 细 胞器里的病原菌的疗效会降低 。有种 p h敏感的 脂质体可解决这一问题 : 它在 中性 p h下稳定 , 而 进入显弱酸性 的细胞质后就会分解并释放内含的 药物_ 4 , 然而其储存与给药后的稳定性差成为制 约其 发展 的一 个 主要 因素 。 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多聚体微粒及纳米粒 显示出更好的特性 , 在稳定性好的同时, 能将包含 的药物可控速 释放 。s e l e e m 等_ 4 将链霉素和多 西环素同时包被 于多聚纳米粒 中, 与游离药物联 用相 比, 能 显 著 降 低 胞 内 的布 鲁 氏 菌。ma y a 等l_ 4 用 o c mc载四环素能将其杀灭胞 内菌的药 效提高 6倍。另外, 近期研究表明, 某些多聚体药 物载体可以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的激活状态产生抗 菌协 同作用 4 。因此 , 在确认其 体 内安全性后 , 这种载有抗生素的多聚体微粒及纳米粒将有望在 人 体 中应 用 。 5 3 使用外排转运体抑制剂 有些抗生素会被 细胞 主动外 排 , 因此 , 有 人 推测 抑制 相应 的外 排转 运体会增加药物的胞 内含量 , 从 而增 强药物 的胞 内活性 。s e r a l 等 4 证 实 p g p抑 制 剂 维 拉 帕 米 能增强阿奇霉素对 鼠 j 7 7 4细胞 内的利斯特菌和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 的杀灭 作用 , 而 mr p及 o at 的 抑制剂吉非贝齐能使环丙沙星杀灭胞内利斯特菌 增效 2 5倍 , 但对胞 内金葡菌没有增效作用。因 此 , 如果 细胞 内增 加 的 药 物所 在 隔室 与 病 原 菌 所 在的隔室相 同, 使用外 排转运体抑制剂将是一种 增强 抗生 素胞 内活性 的有 效手 段 。 6 结语 尽管大量新 的抗生素层出不穷 , 胞 内感染的 治疗仍是新药研发 中的攻关难题, 虽然现 已取得 了一定 的研 究成果 ,但 仍存在许 多问题有待解 决 , 比如 能够 大 量杀 灭 胞 内布 鲁 氏菌 和 分 支 杆 菌 的抗 生 素还 未见 报道 。虽 然抗 生 素在胞 内的蓄 积 程度和其活性有很大关系 , 但胞 内环境和胞内病 原菌的应答都 会改变抗 生素在胞 内的药效 。因 此 , 在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胞内感染前 , 应先建立 合适 的模型来检验药物在胞 内的活性 , 结合细胞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手段 , 阐明调控其活性的环 节 。这将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 据 , 也为新型抗生素提供药效评价和预测的依据。 同时, 对抗生素胞 内药动学行 为的深入 了解将有 1 42 4 助于研究者探究抗生素的胞内增效策略。 参 考 文 献 r 1 va n ba mb e k e f,b a r c i a - ma c a y m ,le ma i r e s ,e t a 1 ce l l u l a r p h a r ma c o d y n a mi c s a n d p h a r ma c o k i n e t i c s of a nt i b i o t i c s: c u r r e n t v i e ws a nd p e r s p e c t i ve s j c u r t o p i n dr u g d i s c o v de v e l ,2 0 0 6 ,9( 2 ) : 2 l 8 2 30 2 go t t e s ma n mm,f o j o t, b a t e s s e mu h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c e i n c a nc e r: r o l e o f atp d e pe n de n t t r a ns p o r t e r s j na t r e v c a n c e r ,2 0 0 2 ,2( 1 ) : 4 8 5 8 3 z h o u f ,z h a n g j , l i p, e t a 1 to wa r d a n e w a g e o f c e l l u l a r p h a r ma c o k i n e t i c s i n d r u g d i s c o v e r y j dr u g m e t a b re v ,2 0 1 1,4 3( 3 ): 3 3 5 3 4 5 4 r o c k e y d d,s c i d mo r e ma,b a n n a n t i n e j p,e t a 1 p r o t e i n s i n t h e c h l a my d i a l i n c l u s i o n me mb r a n e j m i c r o b e s i n f e c t ,2 0 0 2 ,4 ( 3 ): 3 3 3 3 4 0 r 5 s wa n s o n ms,f e r n a n d e z mo r e i r a e a mi c r o b i a 1 s t r a t e gy t o mul t i p l y i n ma c r op ha g es : t h e pr e gna nt p a u s e j tr a f f i c ,2 0 0 2 , 3( 3 ) : 1 7 0 1 7 7 6 wa i t e s k b, t a l k i n g t o n df my c o p 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e a n d i t s r o l e a s a h u ma n p a t h o g e n j c l i n mi c r o b i o l re v , 2 0 0 4 , 1 7 ( 4 ) : 6 9 7 7 2 8, t a b l e o f c o n t ents 7 va n ki r k l s ,ha y e s s f, he i n z e n r au l t r a s t r u c t u r e o f ri c k e t t s i a r i c k e t t s i i a c t i n t a i l s a n d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c y t o s k e l e t a l p r o t e i n s j i n f e c t i mmu n , 2 0 0 0 ,6 8 ( 8 ): 4 7 0 6 4 7 1 3 r 8 ba r n e wa l l re,ri k i h i s a y, l e e eh e h r l i c h i a c h a f f e e n s i s i n c l u s i o n s a r e e a r l y e n d o s o me s wh i c h s e l e c t i v e l y a c c u mu l a t e t r a n s f e r r i n r e c e p t o r j i n f e c t i mm u n,19 97,6 5 ( 4): 1 4 55 1 4 61 9 j i me n e z d e b a g u e s mp , ou a h r a n i b e t t a c h e s , q u i n t a n a j f, e t a 1 th e n e w s p e c i e s b r u c e l l a mi c r o t i r e pl i c a t e s i n ma c r op ha ge s a nd c a u s e s d e a t h i n mu r i n e mo d e l s o f i n f e c t i o n_ j j i n f e c t d i s ,2 0 1 0 , 2 0 2 ( 1 ) : 3 1 0 r 1 o de p a s c a l i s r,c h o u ay,b o s i o cm ,e t a 1 de v e l o pme n t of f unc t i o na l a n d mol e c ul a r c o r r e l a t e s o f v a c c i n e i n d u c e d p r o t e c t i o n f o r a mo d e l i n t r a e e l l u l a r p a t h o g e n ,f t u l a r e n s i s l vs j p l o s p a t h o g , 2 o l 2,8 ( 1 ) : e l 0 0 2 4 9 4 1 1 r o y c r, ti l n e y l g t h e r o a d l e s s t r a v e l e d :t r a n s p o r t o f l e g i o n e l l a t o t h e e n d o p l a s mi c r e t i c u l u m j j ce l l bi o 1 ,2 0 0 2 ,1 5 8( 3 ): 4 1 5 4 1 9 r 1 2 pi z a r r o c e r d a j, co s s a r t p s u b v e r s i o n o f c e l l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s b y l i s t e r i a mo n o c y t o g e n e s j j p a t h o l , ch i n j cl i n ph a r ma c o l th e r 2 0 1 2 de c ; 1 7 ( 1 2 ) 2 0 06,2 08 ( 2 ): 21 5 223 1 3 e a r l y j , b e r mu d e z l e mi mi c r y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v a c u o l e i n v i t r o e l i c i t s t h e b a c t e r i a l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h e n o t y p e , i n c l u d i n g e a r l y o n s e t ma c r o p h a g e d e a t h j i n f e c t i mm u n ,2 0 1 1 ,7 9( 6 ) : 2 41 2 24 22 r 1 4 s t e e l e mo r t i me r oth e s a l mo n e l l a c o n t a i n i n g v a c u o l e : mo v i n g wi t h t h e t i me s j c u r r op i n mi c r o b i o l ,2 0 0 8 ,1 1 ( 1 ) : 3 8 4 5 1 5 r e i s r s ,ho r n f e n t e r 0 p a t h o g e n i c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s a mo n e l l a ,s h i g e l l a a n d ye r s i n i a : c e l l u l a r a s p e c t s o f h o s t b a c t e r i a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 e n t e r i c d i s e a s e s j gu t p a t h o g , 2 0 1 0 ,2( 1 ) : 8 r 1 6 ku b i c a m ,gu z i k k,ko z i e l j ,e t a 1 a p o t e n t i a l n e w p a t h wa y f o r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d i s s e mi n a t i o n:t h e s i l e n t s u r v i v a l o f s a u r e u s p h a g o c y t o s e d b y h u ma n mo n o c y t e d e r i v e d ma c r o p h a g e s j pl o s on e ,2 0 0 8,3( 1 ) : e l 4 0 9 1 7 p u j o l c, b l i s k a j b th e a b i l i t y t o r e p l i c a t e i n ma c r o pha g e s i s c on s e r ve d be t we e n yer s i ni a pe s t i s a n d ye r s i n i a p s e u d o t u b e r c u 1 o s i s j i n f e c t i mmu n , 2 0 0 3,7 1( 1 0 ) : 5 8 9 2 5 8 9 9 r 1 8 l u c k n e r p, br a n d s c h m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3 1 b e t a - l a c t a m a n t i b i o t i c s wi t h t h e h + p e p t i d e s y mp o r t e r pept2:a na l ys i s o f a f f i ni t y c o ns t a n t s a nd c o mpa r i s o n wi t h p e p t1 j e u r j p h a r m b i o p h a r m, 2 0 0 5 ,5 9( 1 ) : 1 7 2 4 1 9 ga n a p a t h y me, hu a n g w,r a j a n d p ,e t a 1 b e t a l a e t a m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s s u b s t r a t e s f o r octn2 ,a n o r g a n i c c a t i o n c a r n i t i n e t r a n s p o r t e r j j b i o l ch e m ,2 0 0 0 ,2 7 5 ( 3 ): 1 6 9 9 1 7 0 7 2 o 张秀红 b 一 内酰 胺 抗 生素 的 肠道 及 肾脏 转 运机 制 j 中国临床药 理学 与治疗学 ,2 0 0 3 ,8( 3 ) : 2 5 2 2 54 2 1 c a r r y n s , c h a n t e u x h, s e r a l c, e t a 1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h a r ma c o d y n a mi c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j i n f e c t d i s cl i n no r t h am 。2 00 3,1 7 ( 3): 61 5 63 4 2 2 - 2 3 2 4 bo u n d s s j ,na k k u l a r, w a i t e r s j df l u o r o q u i n o l o l i e t r a ns po r t by hu m a n mo no c y t e s! c 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 c o mp a r i s o n t o o t h e r c e l l s o f my e l o i d 1 i n e a g e j an t i mi c r o b ag e n t s ch e mo t h e r , 2 0 0 0, 4 4 ( 1 o): 2 6 09 26 14 br a y t o n j j ,ya n g q,na k k u l a rj ,e t a 1 an i n v i t r o mo d e l o f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 a n d mi n o c y c l i n e t r a n s p o r t b y o r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 j p e r i o d o n t o l , 2 0 0 2,7 3( 1 1 ) : 1 2 6 7 1 2 7 2 va n b a mb e k e f,ca r r y n s,s e r a l c,e t a 1 ce l l u l a r p h a r ma c o k i n e t i c s a n d p h a r ma c o d y n a mi c s o f t h e g l y c o pe p t i d e a nt i bi ot i c or i t a va n c i n (ly33 33 2 8) i n a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 0 1 2 d e c ; 1 7 ( 1 2 ) mo d e l o f j 7 7 4 mo u s e ma c r o p h a g e s j an t i mi c r o b ag e n t s ch e mo t h e r ,2 0 0 4,4 8 ( 8 ): 2 8 5 3 2 8 6 0 2 5 b a r c i a ma c a y m ,mo u a d e n f,mi n g e o t l e c l e r c q m p,e t a 1 ce l l ul a r pha r ma c o ki ne t i c s of t e l a v a nc i n。 a n o v e l l ip o g 1 y c 0 p e p t i d e a n t i b i o t i c ,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l y s o s o ma l c h a n g e s i n c u l t u r e d e u k a r y o t i c c e l l s( j 7 7 4 mo u s e ma c r o p h a g e s a n d r a t e mb r y o n i c f i b r o b l a s t s ) j j an t i mi c r o b c h e mo t h e r ,2 0 0 8 ,6 1( 6 ) : 1 2 8 8 1 29 4 2 6 ma r q u e z b ,c a c e r e s ne,mi n g e o t l e c l e r c q mp, e t a1 i de nt i f i c a t i on of t h e e f f l u x t r a ns p or t er o f t he f l u o r o q u i n o l o n e a n t i b i o t i c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 i n mu r i n e m a c r o p h a g e s : s t u d i e s wi t h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 r e s i s t a n t c e l l s j an t i m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o t h e r , 2 0 0 9 , 5 3( 6 ) : 241 o一 24 16 2 7 l e ma i r e s ,va n b a mb e k e f ,mi n g e o t l e c l e r c q m p, e t a 1 m o d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c e l l u l a r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 d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a c t i v i t y o f d a p t o my c i n t o wa r d s p h a g o c y t i z e d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b y t h e p g l y c o p r o t e i n ( m dr1 )e f f l u x t r a n s p o r t e r i n h u ma n thp 一 1 ma c r o p h a g e s a n d ma d i n - d a r b y c a n i n e k i d n e y c e l l s j a n t i mi c r o b ag e n t s c h e mo t h e r , 2 0 0 7 , 5 1( 8 ) : 2 74 8 2 75 7 2 8 t u l k e n s p, t r o u e t at h e u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