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_李传亮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1页
油藏工程_李传亮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2页
油藏工程_李传亮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3页
油藏工程_李传亮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4页
油藏工程_李传亮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1.1、简述圈闭的构成要素及度量参数简述圈闭的构成要素及度量参数简述圈闭的构成要素及度量参数简述圈闭的构成要素及度量参数。 圈闭的构成要素: (1)储集层:储集层是储存油气的岩石圈。 (2)盖 层:盖层是阻止油气向上运移的岩石圈。 (3)遮挡物:遮挡物是阻止油气侧向运移的岩石圈。 度量参数: (1)溢出点:溢出点是圈闭中油气溢出的地点。 (2)闭合高度:闭合高度是圈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垂向距离。 (3)闭合面积:闭合面积是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1.2、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简述圈闭充满系数的物理意义。 圈闭的充满系数,即为油藏容积与圈闭容积的比值,并用符号表示。 =0,表明圈闭没有聚集油气,为一个空圈闭; 0,表明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同时也表明油气是从储集层的下倾方向运移过来的, 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必定充满了油气; =1,表明圈闭已经充满,同时也表明更多的油气曾经从溢出点溢出,并沿着储集层 的上倾方向继续运移,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另外一个油气藏。 1.4、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简述重力分异和差异聚集的物理意义。 若在一个圈闭中发现了油气界面,则在储集层上倾方向的下一个圈闭中聚集了石油, 在储集层下倾方向的上一个圈闭中聚集了天然气。 这就是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重力分异 和差异聚集现象。 1.5、简述油藏的定义及其度量参数简述油藏的定义及其度量参数简述油藏的定义及其度量参数简述油藏的定义及其度量参数。 油藏的定义: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或者单一圈闭中被油气分据的部分,称作油气藏。 若圈闭中聚集的是液态石油,则为油藏。 油藏的度量参数:油水界面、油柱高度和含油面积。 (1)油水界面:圈闭中油和水的分界面。 (2)油柱高度:圈闭最高点到油水界面的垂向距离。 (3)含油面积:油水界面所对应的储集层顶面构造上的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1.6、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生油层(源岩) 、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储集层、盖层、圈闭和保存条 件等; (1)生油层:指那些富含有机质且成熟后能够生成油气的岩石层。 (2)储集层:能够储集油气的岩石层。 (3)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组合起来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4)圈闭:没有圈闭,油气无处聚集。 (5)运移:生成的油气首先必须从烃源岩中云一出来,然后在储集层中沿着储集层的 上倾方向进行运移,并最终在圈闭中聚集起来。 (6)保存条件:油藏形成后,必须存在良好的保存条件,否则,因构造运动或因生物 作用和水动力条件变化,也可能将其毁掉。 1.7、简述油气藏的两个力学条件及其应用简述油气藏的两个力学条件及其应用简述油气藏的两个力学条件及其应用简述油气藏的两个力学条件及其应用。 油气藏的两个力学条件包括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 (1)油水界面 同一个油藏应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不同的油藏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 应用:根据油水界面的形态,可以判断不用油层内的油气是否属于同一个油藏系统。 (2)压力系统 同一个油藏应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不同的油藏具有不同的压力系统。 即满足同一个 压力方程,同一个油藏任意一点的折算压力都相等。 应用: 判断油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及压力系统关系, 即判断哪些油层属于同一个油藏系 统。 1.13、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边水油藏与底水油藏的主要区别。 (1)油藏的内含油面积方面 如果油藏的内含油面积为0,即油藏的整个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这样的油藏称作 底水油藏。 如果油藏的内含油田积不为0 , 即油藏只有部分含油面积与底水接触, 大量的地层水位 于含油边界以外的区域,这样的油藏称作边水油藏。 (2)储集层厚度与油藏的含油高度方面 如果储集层厚度小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层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层状油藏。显然,边水油藏就是层状油藏。因此,边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层 状边水油藏。 如果储集层厚度大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块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块状油藏。显然,底水油藏就是块状油藏。因此,底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块 状底水油藏。 1.14、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简述层状油藏与块状油藏的主要区别。 如果储集层厚度小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层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层状油藏。显然,边水油藏就是层状油藏。因此,边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层 状边水油藏。 如果储集层厚度大于油藏的含油高度,则相对于油藏来说,储集层呈现块状特征,这样 的油藏称作块状油藏。显然,底水油藏就是块状油藏。因此,底水油藏在矿场上通常称作块 状底水油藏。 1.16、简述并图示简述并图示简述并图示简述并图示“裂缝一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深层异常高压气顶油藏裂缝一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深层异常高压气顶油藏裂缝一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深层异常高压气顶油藏裂缝一孔隙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深层异常高压气顶油藏”的主要性质的主要性质的主要性质的主要性质。 储集层岩性为碳酸盐岩; 圈闭类型为潜山圈闭; 孔隙类型为裂缝和孔隙; 流体性质为石油; 接触关系为气顶、底水。 1.19、试分析影响油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油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油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油藏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 由油藏储量公式: oi oswc b sha n )1 ( 0 =,可知油藏储量主要与油藏的含油面积、储 集层岩石的孔隙度及厚度有关。 由储量丰度公式: oi oswc o b sh)1 ( =,可知储量丰度主要与储集层的厚度和孔隙度 有关。 由单储系数公式: oi oswc o b s w )1 ( =,可知单储系数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有关。 1.20、试分析影响气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气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气藏储量试分析影响气藏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的主要因素。 由气藏储量公式: ii i sc scsc wcg zt p p zt shag)1 ( =,可知气藏储量主要与气藏的含气面 积、储集层厚度、孔隙度、气藏温度及压强有关。 由储量丰度公式: ii i sc scsc wcg zt p p zt sh)1 ( =,可知储量丰度主要与储集层厚度、 孔隙度、气藏温度及压力有关。 由单储系数公式: ii i sc scsc wcg zt p p zt s)1 ( =,可知单储系数主要与储集层孔隙度、 气藏温度及压力有关。 1.22、试分析下面二图中的圈闭性质和圈闭数量试分析下面二图中的圈闭性质和圈闭数量试分析下面二图中的圈闭性质和圈闭数量试分析下面二图中的圈闭性质和圈闭数量,如何进行钻探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如何进行钻探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如何进行钻探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如何进行钻探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探风 险险险险? (a)圈闭性质:构造圈闭中的背斜圈闭 圈闭数量:2 个 (b)圈闭性质:构造圈闭中的断层遮挡形式的单斜圈闭,背斜圈闭。 圈闭数量:2 个 运用圈闭论和源控论的有机结合方法, 对圈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钻 探中所遇的勘探风险。 1.23、若烃源岩位于构造的左下方若烃源岩位于构造的左下方若烃源岩位于构造的左下方若烃源岩位于构造的左下方,试分析下列油藏存在的可能性试分析下列油藏存在的可能性试分析下列油藏存在的可能性试分析下列油藏存在的可能性。 (a) 、 (b) 、 (e)存在油藏可能性大。 1.24、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某油井原始条件下的测压数据见下表,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试分析油层之间的连通性。 层号 深度,m 压力,mpa i 1000 1010 10.00 10.07 ii 1030 1040 10.21 10.28 iii 1060 1070 10.28 10.37 (1)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层位的压力梯度来确定他们是否是连通的; 0 ppg d=+; 10 1 10 10.07 10.00 7/ 1.01 1 pp gmpa km hh = 10 2 10 10.42 10.35 7/ 1.06 1.05 pp gmpa km hh = 10 3 10 12.73 12.7 3/ 1.21 1.2 pp gmpa km hh = 从而,得出结论,1、2 与 3 层不连通; 计算 1、2 层的截距: 21 2 1 305. 1735.10 31710 dd d d = = = ,故 1,2 层连通。 (2)也可以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如下图) ; 压力梯度 -1080 -1070 -1060 -1050 -1040 -1030 -1020 -1010 -1000 -990 9.9510.0010.0510.1010.1510.2010.2510.3010.3510.40 压力(mpa) 深度(m) 由图可得,i、ii 层属于同一压力系统,则两层是连通的;而 iii 层与 i、ii 层不属于同 一压力系统,所以两层是不连通的。 1.25、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3000m,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20 2 km,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25m,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0.15, 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0.25,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为0.85 3 cmg,原始溶解气油比为原始溶解气油比为原始溶解气油比为原始溶解气油比为100 33 mm, 地地地地 层原由体积系数为层原由体积系数为层原由体积系数为层原由体积系数为1. 20,试汁算油藏的地质储量试汁算油藏的地质储量试汁算油藏的地质储量试汁算油藏的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 若原油采收率为若原油采收率为若原油采收率为若原油采收率为30%,则油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油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油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油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若原油税后价格为若原油税后价格为若原油税后价格为若原油税后价格为1000t元,则开采该油则开采该油则开采该油则开采该油 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 (1)油藏地质储量: 63 (1)20 1025 0.15 (1 0.25) 0.85 10 1.2 owcos oi a hs n b = = 7 3.984 10 ( ) t (2)油藏储量丰度: 0 0 (1) wcos oi hsn ab = 3 25 0.15 (1 0.25) 0.85 10 1.2 =1.992( 3 / t m) (3)油藏单储系数: 3 0 0 (1) 79.68(/) wcos oi sn wkg m a hb = (4)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该油田为中型油田且为中丰度油田; (5)油藏的销售收入: 77 30%3.984 1030%1.1952 10tnn= 可采 ( ) 开采该油藏的收入为: 710 1.1952 1010001.1952 10=(元) 1.26、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某油藏埋深3000m,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含油面积20 2 km,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储集层厚度25m,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储集层岩石孔隙度为0.15, 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0.25,地层压力为地层压力为地层压力为地层压力为30mpa,也层温度为也层温度为也层温度为也层温度为80,地面压力为地面压力为地面压力为地面压力为0.10mpa,地面温地面温地面温地面温 度为度为度为度为20,若地层条件下的气体偏差因子为若地层条件下的气体偏差因子为若地层条件下的气体偏差因子为若地层条件下的气体偏差因子为0.86,试计算气藏的地质储量试计算气藏的地质储量试计算气藏的地质储量试计算气藏的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储量丰度和单储储量丰度和单储储量丰度和单储 系数系数系数系数p 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评价。若气藏采收率为若气藏采收率为若气藏采收率为若气藏采收率为60%,则问气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问气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问气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则问气藏的可采储量为多少?若天然气税若天然气税若天然气税若天然气税 后价格为后价格为后价格为后价格为1 3 m元,则开采该气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则开采该气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则开采该气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则开采该气藏的销售收入为多少? (1)气藏地质储量: ii i sc scsc wcg zt p p zt shag)1 (= = 6 (27320) 130 20 1025 0.15 (1 0.25) 0.101(27380) 0.86 + + =)(1063. 1 310 m (2)气藏储量丰度: g g n a = 6 10 1020 1063. 1 =)(100815. 0 334 mm (3)气藏单储系数: g g n w a h = h g = 25 100815. 0 4 =32.6 33 (/)mm (4)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该气田为中型气田且为中丰度气田; (5)气藏的销售收入: )( 可采 39 m1078. 9%60=gg; 开采该气藏的收入为:(元) 99 1078. 911078. 9=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2.1、某天然气样昂的摩尔组成为某天然气样昂的摩尔组成为某天然气样昂的摩尔组成为某天然气样昂的摩尔组成为 c1h4(0.90)、c2h6(0.06)和和和和 c3h8(0.04),若地层压力为若地层压力为若地层压力为若地层压力为 30mpa ,地层温度为地层温度为地层温度为地层温度为 80,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试确定气体的相对密度和地层条件下的偏差因子;若把天然气若把天然气若把天然气若把天然气 视作理想气体视作理想气体视作理想气体视作理想气体,储量计储量计储量计储量计算的偏差为多少算的偏差为多少算的偏差为多少算的偏差为多少? (1) 此天然气平均摩尔质量: molg18.01=0.0444.097+0.0630.07+0.916.043= ii ymm 此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0.62 28.97 18.01mmr airg = 气体拟临界压力: 4.64mpa=0.044.2568+0.064.8835+0.94.6408=p =p ciyipc 气体拟临界温度: 204.73k=0.04370+0.06305.5+0.9190.67=t =t ciyipc 对比压力: 47. 664. 430= pcpr ppp 对比温度: 1.72 204.73)15.27380(=+= pcpr ttt 查图 2.1.2 可得偏差因子为 0.93,理想气体偏差因子为 1。 (2) 天然气储量计算公式: iii ztp agh g scscscwc pz)ts-(1 = 由此公式可以计算, 按理想气体与按非理想气体所计算的储量的偏差为(除偏差因子外, 其他各项可以消掉): r=(1/1-1/0.93)/(1/0.93)= 0.08=-8% 所以若按理想气体计算,储量比实际气体会少 8% 2.2、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 2.1 题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密度题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密度题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密度题的天然气在地面条件和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密度。 天然气在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74. 0 )2015.273(008315. 01 01.1810. 0 = + = scsc gsc gs rtz mp 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84.197 )8015.273(008315. 093. 0 01.1830 = + = zrt pmg gs 2.4、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试导出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天然气的休积系数定义为地层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与等质量气体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 积的比值,并用符号 g b表示,计算公式为 gs g g v v b = 式中, g b-气体的体积系数,dless; g v-气体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 3 m; gs v-气体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 3 m。 根据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地层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为 p znrt vg= 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为 sc scsc gs p nrtz v= 综合上式,得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计算公式 p zt tz p b scsc sc g = 2.6、试导出地层原油密度与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密度与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密度与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密度与溶解气油比和原油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 地层原油密度 o 与溶解气油比 s r和原油体积系数 o b之间关系式: o gssos oso gssos o gsossosos o gsos o o b r vv r v vrv v mm v m + = + = + = + = 式中, os -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3 cmg; gs -地面条件下的气体密度, 3 cmg; o b-原油单相体积系数,dless; s r-溶解气油比, 33 mm。 2.8、试导出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与单相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与单相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与单相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试导出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与单相体积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两相体积系数并求出两相体积系数并求出两相体积系数并求出两相体积系数 的最大值的最大值的最大值的最大值。 原油的两相(总)体积系数定义为某个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和脱出气体体积之和(两相 体积或总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os go t v vv b + = 式中, t b-两相体积系数,dless; g v-某压力下原油脱出的气体体积, 3 m。 原油的(单相体积系数定义为某个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os o o v v b = 式中, o b-原油单相体积系数,dless; o v-原有体积, 3 m; os v-地面脱气原油体积, 3 m 综合上述两个公式,可得出 () os gosssio os go t v bvrrv v vv b + = + = 式中, g b-气体的体积系数,dless; 即:() gssiot brrbb+= 2.9、试导出地层原油的原油压缩系数计算任意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系系数和原油密度的计算试导出地层原油的原油压缩系数计算任意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系系数和原油密度的计算试导出地层原油的原油压缩系数计算任意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系系数和原油密度的计算试导出地层原油的原油压缩系数计算任意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系系数和原油密度的计算 公式公式公式公式。 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为: 0 0 0 v c v p = (1)因为原油体积系数 soo vvb = ,则 osoo vbv =,所以 0 0 0 v c v p = 0 0 dv v dp = 地层温度视作常数,又因为 os v在地面条件下为常数,所以 () 0 000 0 0000 os os osos d b vdvv dbdb c v dpb v dpb v dpb dp = = = = (2)由 osgsoso br)(+=,所以 osgsoso rb)(+=,则有 dp d dp r dr dpr rd dpb db c o o o sgsos o sgsos osgsos osgsos o o o 1 1 )( 1 )( )( )( = + + = + + = 2 1 oo oo o d d dpdp = = 2.10、简述并图示地层原油的密度简述并图示地层原油的密度简述并图示地层原油的密度简述并图示地层原油的密度、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参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参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参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参数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 (1)地层原油密度 对于特定的油藏,地面脱气原油的密度基本上为一常数,但是,随着压力的升高,原油 中溶解的气量增大,由于榕解的气体属于轻质组分,因而,地层原泊的密度随压力的升高而 减小。在泡点压力以上,继续升高压力,原油不仅不会溶解更多的气体,原油自身的体积还 会被压缩,致使原油的密度不断升高。泡点压力下的原油密度达到最小。 (2)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体积系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成两段, 在低于泡点压力的情况下, 体积系 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高于包点压力的情况下,则恰好相反,体积系数随压力的升高而 减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在低于泡点压力时, 压力越高, 原油溶解的气量就越大, 原油的体积也就越大,因而体积;系数也就越大;而在高于泡点压力时,压力越高,原油体 积的压缩量就越大,原油的体积就越小,因而体积系数也就越小。泡点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 数达到最大值。 (3)溶解气油比 溶解气油比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成两段, 在低于泡点压力的情况下, 降解气泊 比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高于1包点压力的情况下,溶解气油比不随压力变化,保持为一常 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低于泡点压力时,压力越高,原油溶解的气量就越大, 因而榕解气油比也就越大;在高于1包点压力时,压力升l高,原油不再溶解更多的气体,因而 溶解气比为一常数。泡点压力下的溶解气油比达到最犬值。 2.11、在在在在 pt 相图上标示出油藏相图上标示出油藏相图上标示出油藏相图上标示出油藏、气藏气藏气藏气藏、气顶油藏和底油气藏的位置气顶油藏和底油气藏的位置气顶油藏和底油气藏的位置气顶油藏和底油气藏的位置。 2.12、某地层水样品的组成分析数据见下表某地层水样品的组成分析数据见下表某地层水样品的组成分析数据见下表某地层水样品的组成分析数据见下表,试确定出地层水的总矿化度和水型试确定出地层水的总矿化度和水型试确定出地层水的总矿化度和水型试确定出地层水的总矿化度和水型。 矿物质名称 + na + +k + 2 mg + 2 ca cl -2 4 so 3 hco 矿物质组成,lmg 61900 768 11900 119000 230 35 (1)该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c s=61900+768+11900+119000+230+35=193833lmg (2)各矿化物的当量浓度如下: 当量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化学价 61900 :12691.304 23.00 a nk + + = 768 :263.210 24.30 11900 :2593.812 40.08 g a m c + + = = 2 4 3 119000 :13356.841 35.45 230 :24.789 96.06 35 :10.5736 61.01 l c so hco = = = 2 3356.8412691.30463.210602.3270 lag cnm + = 水型:cacl2型地下水,海洋环境地下水。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3.5、某油井测量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见下表某油井测量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见下表某油井测量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见下表某油井测量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见下表,试求出岩石的平均物性参数及分布均试求出岩石的平均物性参数及分布均试求出岩石的平均物性参数及分布均试求出岩石的平均物性参数及分布均 匀程度参数匀程度参数匀程度参数匀程度参数。 岩样号 1 2 3 4 5 6 7 8 9 ,% 9 11 11 14 14 14 11 11 9 dk, 0.06 0.10 012 017 020 018 012 010 007 孔隙度的平均值代表孔隙的平均发育程度; 孔隙发育的均匀程度用变异系数、 极差和高均比 等三个参数描述。 (1)孔隙度平均值: 算术平均: 1 11.56% j n = 几何平均: 1 lnln11.40% j n = 调和平均: 111 11.25% j n = 下面以算术平均得到的值作为储层孔隙度的平均值求变异系数和高均比: 变异系数: 2 () 1.892% 0.160.3 11.56% j n v = w f p p 故地层压力为异常高压。 4.5、某地层的剖面如下图所示某地层的剖面如下图所示某地层的剖面如下图所示某地层的剖面如下图所示,地层中聚集了密度为地层中聚集了密度为地层中聚集了密度为地层中聚集了密度为 0.6 3 cmg 的石油的石油的石油的石油,已知已知已知已知 a 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 1000m, b 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 2000m, c 点距点距点距点距 fwl 的垂向距离为的垂向距离为的垂向距离为的垂向距离为 500m , d 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点的深度为 3000m, 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 a、b、c 和和和和 d 点的地层压力点的地层压力点的地层压力点的地层压力;试判断试判断试判断试判断 a、b、c 和和和和 d 点的压力状态点的压力状态点的压力状态点的压力状态;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试计算 a、b、 c 和和和和 d 点的毛管压力点的毛管压力点的毛管压力点的毛管压力;试分析试分析试分析试分析 a、b、c 和和和和 d 点地层流体的自喷能力点地层流体的自喷能力点地层流体的自喷能力点地层流体的自喷能力。 (1)首先,从题干及图中分析我们可以得到,b 点为自由水面,则 c 点深度为 1500; faair 0.1 1 9.8 19.9() wa ppgdmpa=+=+ = fbair 0.1 1 9.8 219.7() wb ppgdmpa=+=+ = fcfb 19.70.6 9.8 0.516.76() o ppgdmpa= fdair 0.1 1 9.8 329.5() wd ppgdmpa=+=+ = (2)由题意可以得到各点静水压力: wafa pp= , wbfb pp= , wdfd pp= , wcair 0.1 1 9.8 1.514.8() wc ppgdmpa=+=+ = 所以, 1.0 abd = , fc wc 16.76 1.132 14.8 c p p = 故 a、b、c、d 都属于正常压力地层。 (3)由题意可以得到,a、b、d 三点的毛管力都为 0; c 点为油藏,根据束缚水饱和度对应的毛管压力(查对应的毛管压力曲线) 。 (4)余压:a、b、d 三点: oaobodair 0.1()ppppmpa= c 点: oc 7.840.17.94()0.1()pmpampa=+= 所以,a、b、d 三点无自喷能力,c 点有自喷能力。 4. 6、某油藏某油藏某油藏某油藏 3000m 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实测地层压力为 31mpa地层原油的密度地层原油的密度地层原油的密度地层原油的密度 0.68 3 cmg ; 3300m 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深度处的水层实测地层压力为 33mpa,地层水的密度地层水的密度地层水的密度地层水的密度 1.0 3 cmg ;若抽藏岩石的排驱压力若抽藏岩石的排驱压力若抽藏岩石的排驱压力若抽藏岩石的排驱压力 为为为为 0.3mpa,转折压力为转折压力为转折压力为转折压力为 0.5mpa,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试分别确定油藏的油相压深关系方程和水相压深关系 方程方程方程方程,并计算油藏的第二并计算油藏的第二并计算油藏的第二并计算油藏的第二、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第二油水界面和自由水面的深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并计算油水过渡带的厚度。 对于油相: gdpp ooo += 0 代入已知数据,得: mpapp oo 008.110 . 38 . 968. 031 00 =+= 因此,油相压深关系方程为: dpo664.6008.11+= 对于水相: gdpp www += 0 代入已知数据,得: mpapp ww 66. 03 . 38 . 90 . 133 00 =+= 因此,水相压深关系方程为: dp w 34.3266. 0+= 第一油水界面深度: km g ppp 3.14031 8 . 9)68. 00 . 1 ( 5 . 066. 0008.11 )( d ow ctw0o0 woc1 = = = 第二油水界面深度: km g ppp 20408. 3 8 . 9)68. 00 . 1 ( 3 . 066. 0008.11 )( d ow cdw0o0 woc2 = = = 自由水界面深度: km g pp d3.29975 8 . 9)68. 00 . 1 ( 66. 0008.11 )( ow w0o0 fwl = = = 油水过渡带的厚度: kmh06377. 014031. 320408. 3dd 12 wocwoc = 4.8、某油藏西端岩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某油藏西端岩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某油藏西端岩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某油藏西端岩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 mpapcd1 . 0= , mpapct2 . 0= ;东端岩东端岩东端岩东端岩 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心分析的毛管压力特征数据为: mpapcd2 . 0= , mpapct4 . 0= ;若地层水的密度为若地层水的密度为若地层水的密度为若地层水的密度为 3 0 . 1cmg ,地层原油的密度为地层原油的密度为地层原油的密度为地层原油的密度为 0. 65 3 cmg ,东西端距离为东西端距离为东西端距离为东西端距离为 2km,试计算抽水界面的倾试计算抽水界面的倾试计算抽水界面的倾试计算抽水界面的倾 角角角角,并分析储集层的物源方向并分析储集层的物源方向并分析储集层的物源方向并分析储集层的物源方向。 对于西端岩心:油水过渡带厚度 2 0.20.1 0.029 ()(1 0.65) 9.8 ctcd wo pp h g = 对于东端岩心:油水过渡带厚度 1 0.40.2 0.058 ()(1 0.65) 9.8 ctcd wo pp h g = 5 12 0.0580.029 tan1.45 10 2000 hh l = 所以倾斜角为 5 tan1.45 10arc 物源方向在西端。 4.9、某探并的静压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探并的静压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探并的静压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探并的静压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试分析所探地层的流体性试分析所探地层的流体性试分析所探地层的流体性试分析所探地层的流体性质质质质,并确定地层原始条并确定地层原始条并确定地层原始条并确定地层原始条 件下的压深芙系方程件下的压深芙系方程件下的压深芙系方程件下的压深芙系方程,最启确定地层的压力系数最启确定地层的压力系数最启确定地层的压力系数最启确定地层的压力系数,并判断地层的压力状态并判断地层的压力状态并判断地层的压力状态并判断地层的压力状态。 d,m 0.00 500 800 1100 1400 1700 2100 2400 2700 pi,mpa 13.00 14.00 15.33 17.33 19.33 21.33 24.00 26.00 28.00 (1)得到了两个直线段:、 直线段斜率: 2mpa/kmgp= , 3 p 0.2041g/cm/9.8g= ,气 直线段截距: 13mpapg= 直线方程(气) : 132130.0241 g pdgd=+=+ 直线段斜率: km6.6667mpa/gp= , 3 0.6803g/cmgp/9.8= ,油 直线段截距: 10mpapo= 直线方程(油 ) : 106.6667100.6803 o pdgd=+=+ 静水压力: gdpp wairw += 26.56mpa2.79.810.1p2700m,d w =+= 压力系数: 1.05428/26.56= ,正常压力地层 4.10、某油井的静温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油井的静温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油井的静温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某油井的静温梯度测试数据见下表,试确定该地区的温度与深度的关系方程试确定该地区的温度与深度的关系方程试确定该地区的温度与深度的关系方程试确定该地区的温度与深度的关系方程,并分析并分析并分析并分析 油井所在地区的温度梯度状况油井所在地区的温度梯度状况油井所在地区的温度梯度状况油井所在地区的温度梯度状况。 d,m 0 500 800 1100 1400 1700 2100 2400 2700 ti,c 26.14 36.19 42.22 48.26 54.29 59.84 67.24 72.79 78.33 压深关系 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 不难得出温深关系方程: dti32.1914.26+= gt=19.32 30:地层相对较冷,负异常。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5.8、某气藏的束缚水饱和度为某气藏的束缚水饱和度为某气藏的束缚水饱和度为某气藏的束缚水饱和度为 0.25, 14 104 =mpacw 14 100 . 1 =mpacp ,气藏温气藏温气藏温气藏温 度为度为度为度为 80,气藏的生产数据气藏的生产数据气藏的生产数据气藏的生产数据见见见见下表下表下表下表。试分别用试分别用试分别用试分别用定定定定容气藏模型和封容气藏模型和封容气藏模型和封容气藏模型和封闭闭闭闭气藏模型确定气藏的地气藏模型确定气藏的地气藏模型确定气藏的地气藏模型确定气藏的地 质储量质储量质储量质储量,计算气藏的水侵量计算气藏的水侵量计算气藏的水侵量计算气藏的水侵量;计算气藏的驱动指数计算气藏的驱动指数计算气藏的驱动指数计算气藏的驱动指数;若要继续采气若要继续采气若要继续采气若要继续采气,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1)定容气藏: (1) p i i g pp zzg = 序号 gp(108m3) p(mpa) z p/z 1 0.0000 42.177 1.09 38.694 2 2.2186 40.211 1.06 37.935 3 4.6527 37.843 1.02 37.101 4 6.2831 36.177 0.99 36.542 5 9.8819 33.544 0.95 35.309 6 11.6799 31.918 0.92 34.693 1 g di= 34 34.5 35 35.5 36 36.5 37 37.5 38 38.5 39 00.811.21.4 gpgpgpgp p/zp/zp/zp/z 38.62663.3467 p p g z = 83 11.5417 10gm= (2)封闭气藏:封闭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 g g ff p i 1 其中: ()1 (1pcppc z p f cpc = wc wwcp c s csc c + = 1 序 号 gp(108m3) p(mpa) z p/z cc p 1-ccp f 1 0.0000 42.177 1.09 38.694 0.00027 0.000 1.000000 38.694 2 2.2186 40.211 1.06 37.935 0.00027 1.966 0.999475 37.915 3 4.6527 37.843 1.02 37.101 0.00027 4.334 0.998843 37.058 4 6.2831 36.177 0.99 36.542 0.00027 6.000 0.998398 36.484 5 9.8819 33.544 0.95 35.309 0.00027 8.633 0.997695 35.228 6 11.6799 31.918 0.92 34.693 0.00027 10.259 0.997261 34.598 (3)水侵量 定容气藏与封闭气藏:we=0 (4)驱动指数 气藏驱动指数方程为: 1 gc didi+= 天然气和岩石及束缚水驱动,其驱动指数分别为: 天然气: )1 ( 1)( bg bgi rgpbg bgibgg dig= = 岩石及束缚水: bg bgi pcc rgpbg pgbgicc dic= = 1 34 34.5 35 35.5 36 36.5 37 37.5 38 38.5 39 00.811.21.4 gpgpgpgp f f f f (1)38.62423.3901 cp p fcpg z = 83 11.3932 10gm= 根据 p26 (2.1.16)和(2.1.17)可得: zi pi z p bg bgi = 序号 gp(108m3) p(mpa) z p/z cc p 1-ccp 1 0.0000 42.177 1.09 38.694 0.00027 0.000 1.000000 2 2.2186 40.211 1.06 37.935 0.00027 1.966 0.999475 3 4.6527 37.843 1.02 37.101 0.00027 4.334 0.998843 4 6.2831 36.177 0.99 36.542 0.00027 6.000 0.998398 5 9.8819 33.544 0.95 35.309 0.00027 8.633 0.997695 6 11.6799 31.918 0.92 34.693 0.00027 10.259 0.997261 bgi/bg 1/r dig dic 1.0000 0 0 0 0.9804 49.730 0.9756 0.0244 0.9588 23.713 0.9763 0.0237 0.9444 17.560 0.9764 0.0236 0.9125 11.165 0.9766 0.0234 0.8966 9.446 0.9766 0.0234 若继续采气,气藏生产指示曲线可能偏离直线,并向直线右上侧偏离,因为气藏可能产生水 侵。 5.9、某气藏的地质储量为某气藏的地质储量为某气藏的地质储量为某气藏的地质储量为 38 10200m ,原始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系数为原始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系数为原始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系数为原始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系数为 0.0066,气藏的生产气藏的生产气藏的生产气藏的生产 数据见下表数据见下表数据见下表数据见下表,试试试试计计计计算气藏的水侵体积系数和水侵量数据算气藏的水侵体积系数和水侵量数据算气藏的水侵体积系数和水侵量数据算气藏的水侵体积系数和水侵量数据。 0 0.2 0.4 0.6 0.8 1 32343638404244 p(mpa) dic dig 水侵量:we=wp*bw+g*bgi*p/ pp,pp 为图中两线差值。 水侵体积系数:e =we/vci= we/(g*bgi) 序号 gp(108m3) pp(mpa) pp(mpa) gbgi(104r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