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孟津一高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津一高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 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 3题共40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注意事项:第一答第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第二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1.一幅对联写到“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该联褒扬的是( )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 从文明史角度来说,韩国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韩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礼尚往来、尊敬长者、善待他人、倡导爱国等渗透儒家思想的情节,韩剧中包含这些因素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b.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c.利于韩国文化的推广 d.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4.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5.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老子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6.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一观点应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感觉即知识7钱学森先生的岳父,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字百里)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8.179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国民大会宣布囚禁。在狱中,这位国王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说:“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路易十六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观念( ) a法国王权垮台是一场悲剧 b伏尔泰和卢梭对革命有重大影响c人民认同启蒙思想 d法国王权的基础已经遭到摧毁了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10.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即避免贫富分化)结合在一起的”。他主要是针对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思想11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思潮仍然澎湃不已,1920年3月开始出现的“俄罗斯热”就是其中一种。当时出现“俄罗斯热”的实质是 ( )a中国知识界被十月革命引起的广泛兴趣 b资产阶级在救国道路上日益趋同的认识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d全民形成“走俄国革命道路”的共识12.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13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的“文学革命”( ) a被全社会所认同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取得了彻底胜利 d取得了重大突破14.“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人物的评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 )a洋务派对梁启超 b顽固派对孙中山 c洋务派对谭嗣同 d顽固派对康有为15中国古代,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视为最早的“民本”思想;1718世纪,启蒙运动倡导“天赋人权”。这两种思想的根本差异是( )思想产生的背景 思想内容 思想的实质 思想产生的影响1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最早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什么思想?(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8.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至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最初提出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是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3.明清时期,年画、剪纸等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24.右图是某博物馆收藏的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以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抱负。有关该作品的字体和创作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後不用,這應當是商代的作品 (b) 這是漢代的隸書,商代也沒有紙張,這應當是漢代的作品 (c) 這是漢代的隸書,但漢代沒有發展出詞的文學形式,這應當是宋代的作品 (d) 這是甲骨文,但宋代對甲骨文並沒有認識,這應當是民國初年的作品a.甲骨文,可能是商代的作品 b.隶书,可能是汉代的作品 c.行书,可能是宋代的作品 d.甲骨文,可能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25.“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电磁学理论d量子论26.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27.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28.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29.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0.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图1(局部) 图2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31.“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里的“两大潮流”是指a、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32.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该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大卫科波菲尔 d、玩偶之家3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启蒙运动兴起 三民主义 b. a. c. 美国 d. 3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某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34. 有人认为“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该言论在历史上有可能最早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35.1998年对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不包括:( )a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3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37.“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38.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39.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4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卷(非选择题 40分)41.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手段日渐多样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还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摘录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2)依据材料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3分)材料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的什么特点?(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翻译活动和学习西方出现上述变化的的社会原因。(6分)42.阅读下列材料: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13分)材料一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人物梦想郁达夫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 “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武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周谷城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宋云彬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2分)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5分)32. (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4分)(2)新变化:有专门的翻译学校和译书机构;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3分) (3)特点:经历了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扩大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2分) (4)原因: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需要;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6分)33.(1)从地域上看,主要来源于思想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1分);从职业上看,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阶层(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1分) (2)作者:郁达夫,宋云彬。(2分)原因:国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或日本对中国侵略、九一八事变);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国际: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工业化建设成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产生了疑感。(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得分不超过满分4分。) (3)政治上:希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治。经济上:国家富强,民生幸福。(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