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油田、查干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6月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言11.总 则31.1.编制依据31.1.1.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31.1.2.技术依据41.1.3.技术文件41.2.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41.2.1.评价目的41.2.2.评价原则及指导思想51.3.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61.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61.3.2.评价因子筛选71.4.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81.4.1.环境功能区划81.4.2.评价标准8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11.5.1.大气环境111.5.2.水环境111.5.3.声环境131.5.4.生态环境131.5.5.环境风险评价131.6.评价重点141.7.保护目标14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62.1.现有工程概况162.1.1.白音查干油田开发现状162.1.2.现有工程站场建设情况162.1.3.白音查干油田注水系统现状172.1.4.白音查干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现状172.1.5.白音查干油田供电系统现状182.1.6.油田道路现状192.2.现有污染源调查192.2.1.废气192.2.2.废水202.2.3.固体废物202.2.4.现有污染物排放汇总212.3.已采取的环保措施、现有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及整改措施212.3.1.白音查干油田环评及验收212.3.2.已建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情况222.3.3.白音查干油田现有工程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222.4.拟建工程概况222.4.1.项目组成252.4.2.油田储藏特征252.4.3.油田开发方案262.4.4.油气集输工程272.4.5.注水方案282.4.6.油田采出水及钻采残液处理292.4.7.油田供配电工程292.4.8.道路工程302.5.拟建工程与原有公用工程依托关系302.6.工程分析302.6.1.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02.6.2.平面布置322.7.拟建工程污染物分析342.7.1.开发施工期342.7.2.生产运营期372.7.3.闭井期402.7.4.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402.8.占地情况分析412.8.1.临时占地分析412.8.2.永久占地分析422.8.3.主要占地类型分析422.9.污染物排放“三本帐”核算423.区域环境概况433.1.自然环境概况433.1.1.地理位置433.1.2.地形地貌433.1.3.水文地质443.1.4.气候气象453.1.5.土壤、植被463.1.6.矿产资源463.2.社会经济简况473.2.1.行政区域及人口473.2.2.社会经济概况473.3.环境质量现状483.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483.3.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523.3.3.声环境质量现状543.3.4.土壤质量现状563.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7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4.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34.1.1.污染气象特征634.1.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54.1.3.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64.2.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684.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84.2.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84.3.地下水水环境影响分析684.3.1.区域水文地质情况684.3.2.施工期694.3.3.运行期704.3.4.闭井期714.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714.4.1.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影响分析714.4.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影响分析714.4.3.闭井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24.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24.5.1.预测模式724.5.2.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724.5.3.运行期噪声影响分析744.5.4.闭井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744.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44.6.1.土壤影响分析754.6.2.工程占地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分析754.6.3.对区域野生动物影响分析754.6.4.闭井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6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775.1.征地搬迁和移民安置775.2.文物古迹775.3.对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796.环境风险评价806.1.风险评价的目的806.2.风险评价程序806.3.风险识别816.3.1.风险物质危险性识别816.3.2.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826.4.风险事故分析836.4.1.钻井、完井、井下作业过程风险事故分析836.4.2.油气集输及贮运过程风险事故分析836.4.3.注水系统风险事故分析846.5.发生风险事故的主要因素856.6.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866.6.1.风险事故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866.6.2.风险事故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866.6.3.风险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66.7.环境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措施876.7.1.设计、生产中可采用的预防措施876.7.2.事故发生后环境污染物的消除方案896.7.3.风险应急预案896.7.4.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计划906.8.风险评价结论91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927.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927.1.1.钻机烟气927.1.2.施工期扬尘927.1.3.烃类气体挥发927.2.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937.2.1.钻井废水937.2.2.采油废水937.2.3.井下作业废水937.2.4.生活污水937.2.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937.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947.3.1.钻井泥浆947.3.2.钻井岩屑947.3.3.落地油土、油泥957.4.噪声治理措施957.4.1.施工期957.4.2.运行期957.5.生态破坏减缓及补偿措施967.5.1.生态减缓措施967.5.2.生态补偿措施977.6.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汇总及环保投资988.水土保持998.1.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998.1.1.水土流失现状998.1.2.水土流失治理情况1008.2.水土流失预测1008.2.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分析1008.2.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1018.2.3.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预测1038.2.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1038.2.5.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1048.3.水土保持防治方案1078.3.1.施工作业带防治区1079.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分析1099.1.原材料及能源利用1099.2.设备及生产工艺1109.3.废弃物处理、处置1109.4.工程产排污分析1119.5.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11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1310.1.控制原则11310.2.总量控制因子11310.3.总量控制指标核算11310.4.污染物总量控制控制113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1511.1.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11511.2.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11511.3.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511.3.1.项目内部环境保护措施效益分析11511.4.综合效益分析116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1713.1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11712.1.1.环境管理目的11712.1.2.环境管理现状11712.1.3.施工期的环境管理11812.1.4.施工期的环境监理11812.1.5.建立hse管理体系11912.1.6.环境管理实施12012.1.7.环境管理工作重点12012.2.环境监测及监控12012.2.1.环境监测部门12012.2.2.监测计划12112.2.3.应急监测12212.2.4.环境监控基本内容12212.3.环境监控建议12213.公众参与12413.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形式12413.1.1.公众参与的目的12413.1.2.征求公众意见的形式12413.2.信息公告12413.2.1.第一次公示12413.2.2.第二次公示12513.2.3.公众意见调查12513.3.调查结果统计12513.4.调查结果分析12813.5.小结12814.项目可行性分析12914.1.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12914.2.区域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12914.3.清洁生产先进性分析13014.4.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分析13014.4.1.大气污染防治13014.4.2.地表水污染防治13014.4.3.地下水污染防治13014.4.4.噪声污染防治13114.4.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13114.4.6.主要生态减缓措施13114.5.污染物排放达标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分析13214.6.选址环境敏感性和合理性分析13214.6.1.总量控制分析13314.6.2.综合效益显著性分析13314.6.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3314.6.4.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分析13315.结论与建议13415.1.项目概况13415.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3415.3.环境影响预测结论13515.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3515.3.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3615.3.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3615.3.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13715.3.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3715.4.环境风险结论13715.5.清洁生产结论13815.6.公众参与结论13815.7.综合评价结论13815.8.建议138附件:1、项目委托书;2、关于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标准的复函巴环函发201324号;3、国家能源局关于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备案确认的函国能油气2012123号;4、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备案确认的函的通知内发改能源字20132318号;5、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水保201496号;6、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146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地处乌拉特中旗西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境内,东与乌兰苏木毗邻,东南、南与川井苏木接壤,西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相邻,北与蒙古国交界;巴音杭盖苏木政府驻在白音查干,距旗政府75 km,距临河区225 km,距中蒙边境约30 km。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在区域构造上处于二连盆地西川井凹陷北部;中生代山间断陷残留盆地,凹陷面积3200km2,探区面积1800km2;凹陷总体为北东走向,北陡南缓、西宽东窄的箕状凹陷。中原油田于1993年中标白音查干凹陷风险盆地勘探权后正式接手该区全面的勘探工作,主要经历了工业区带评价勘探阶段(19931996年)、滚动评价勘探阶段(19972003年)和规模滚动勘探开发建产阶段(20042010年)。2004年1月中原油田分公司委托巴盟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巴盟环境保护局以巴署环发200412号文件进行了批复。2004年5月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开始连续建设并投入试生产,2007年6月项目通过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自2004年规模滚动开发以来,截止到2010年底,白音查干油田共完钻油水井244口,其中油井176口,水井68口,累积产油55.72104t,累计产液172.98104t,累计注水101.44104 m3。建成达尔其、桑和以及锡林好来油田。根据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2011年2015年白音查干及查干凹陷开发方案,白音查干油田将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以滚动开发的方式进行扩建,预计部署新井128口。2012年6月内蒙古煤炭建设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责任司编制完成了中原油田内蒙探区勘探开发区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取得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查意见,本次建设项目属于该规划的一部分。2012年3月13日,国家能源局以国能油气2012123号文“国家能源局关于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备案确认的函”对本项目备案确认。2013年10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内发改能源字20132318号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备案确认函的通知”对本项目予以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要求,受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委托,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内蒙古白音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勘探开发设计方案、采油及地面工程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组织项目组人员对拟开发油田区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结合油田开发的生产工艺,分析了项目的类型、性质、建设规模及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编制完成了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批。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规范的要求;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划的要求;选址合理;当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扩建工程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工程运行需求,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得到了被调查公众的支持;因此只要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严格管理,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 总 则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颁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修订)(2012年7月1日起实施);(8)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第31号;(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7月1日起实行);(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1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5)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6)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意见的通知(内政办发201227号);(18)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19)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内政办发201327号);(21)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2)乌拉特中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1.2. 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349-200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1.1.3. 技术文件20112015年白音查干及查干凹陷开发方案(地面工程部分),2010.12;20112015年白音查干和查干凹陷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10年12月);国家能源局关于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备案确认的函(国能油气2012123号);关于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复,(巴环函发201324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内蒙白音查干、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内水保201496号);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1.2.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2.1. 评价目的油田开发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油井点源分散,产生的污染并不显著,由众多点源构成的面源是油田开发建设的主要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本区生态环境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油田开发建设的特点,本次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现场勘察、调研以及项目相关资料和当地环境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弄清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内蒙白音查干油田原油产能建设工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工程分析,搞清本工程开发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特征及源强,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式,预测工程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根据油田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特点,调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油田开发活动对区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工程开发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使其发生风险事故的几率降到最低。分析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提出环境保护建议,核算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油田开发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性。针对本项目可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工艺和生态减缓措施,使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根据对当地公众进行调查,以了解公众对项目的支持程度,从而从公众参与的角度为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管理依据。综合产业政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总量控制、评价区环境容量、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厂址可行性等部分的分析结论,从环保角度明确说明工程的可行性,为项目建设审批、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等提供科学的依据。1.2.2. 评价原则及指导思想从国家、自治区的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于环境空气、水体等方面的预测分析,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从环保的角度明确回答项目的可行性。根据项目的特殊性,污染防治以“资源化利用、容量化控制、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低廉化治理”为原则。在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应坚持实用、有效、集约的原则,并要从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尾部治理、生态恢复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意识教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工程污染源排放的长期、稳定达标。根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的要求,工程要充分体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要达标”的原则,要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区的排污总量管理。本评价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各类污染从严控制,并将同类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污染控制等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反馈给企业,使企业把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本着“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论述项目污染物排放对关心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3. 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油田开发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在开发施工期、生产运行期和闭井期影响环境的因素有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固体废物等。由于油田具有滚动开发得特点,其施工期、生产期与闭井期交替进行,互相渗透,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但各种污染因素和污染环节仍然具有共性。本工程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见表1.3.1-1。表1.3.1-1 油田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矩阵 污染环节环境要素钻井工程车辆生产井油气集输站场道路施工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土壤*植被* 固体废物生产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土壤植被*固体废物闭井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土壤植被固体废物注:表中“”代表对环境的负影响及影响程度;“*”代表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影响由表1.3.1-1可知,油田开发在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多半为负面影响,闭井期虽然对仍有不利的方面,但对相对于开发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影响明显下降。1.3.2.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结果,结合考虑项目各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建立评价因子筛选矩阵,以确定本评价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结果见表1.3.3-1。表1.3.3-1 评价因子一览表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因子名称现状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no2、so2、tsp、pm10、非甲烷总烃2地下水ph 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氨氮、汞、砷、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3土壤ph、石油类、六价铬、铅、汞、砷、镉、氟化物4噪声厂界环境噪声5生态 植被类型的构成、分布、面积、生物量及群种、优势种群;土壤类型、特征、组成和分布,土地利用状况、土壤退化状况等影响预测因子1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2地下水石油类3土壤石油类4生态植被盖度、生物量、生态类型的构成及分布1.4.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4.1. 环境功能区划根据评价区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环境空气为二类区;地下水为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区,为类水质要求;声环境为2类区。1.4.2. 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评价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以及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局批复的标准,确定环境质量执行如下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根据项目特征,增加对非甲烷总烃污染物的评价,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非甲烷总烃的标准,本次评价采用标准引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采用2mg/m3作为非甲烷总烃评价标准值。标准值见表1.4.2-1。表1.4.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取值时间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so20.060.150.50no20.080.120.24tsp0.200.30pm100.100.15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2-2所示。表1.4.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 污染物ph总硬度溶解性固体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浓度值(mg/l)6.88.545010002502501.0污染物氨氮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砷浓度值(mg/l)0.2200.020.0023.00.05污染物镉铅六价铬汞总大肠菌群浓度值(mg/l)0.010.050.050.0013.0个/l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见表1.4.2-3所示。表1.4.2-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功能区单位昼 间夜 间2类区db(a)6050 价区内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4.2-4。表1.4.2-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15618-1995)级别二级土壤ph值6.56.57.57.5镉 0.300.601.0汞 0.300.501.0砷 旱地 403025铅 250300350铬 旱地 150200250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标准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时段标准,见表1.4.2-5;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271996)中的无组织监控浓度标准,见表1.4.2-6。表1.4.2-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类别区域时段污染物排放浓度 (mg/m3)烟气黑度烟尘so2nox燃气锅炉二类区50100 400 1燃煤锅炉120900表1.4.2-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271996)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来源监控点浓度(mg/m3)排气筒mkg/h非甲烷总烃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1510gb 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废水排放标准本项目为加密工程,无新增生活污水。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就要不断地消耗油层本身能量,油层压力就会不断下降,使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甚至会听喷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死油采补出来。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回注水属于油田生产的工艺指标,其排放目的层为采出原油的油层,虽然其中规定了石油类、悬浮物、细菌等指标,但其主要是为了减少原油的损失和对井下设备的堵塞和腐蚀,并非环境指标。项目依托现有联合站进行废水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29-94),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及推荐指标中相关规定,本项目油田注水水质指标执行中的b2标准,见表1.4.2-7。表1.4.2-7 推荐水质主要控制指标注入层平均空气渗透率,um20.10.10.60.6a1a2a3b1b2b3c1c2c3ss mg/l1.02.03.03.04.05.05.07.010.0含油量 mg/l5.06.08.08.010.015.015.02030厂界噪声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分别见表1.4.2-89所示。表1.4.2-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类 别昼 间夜 间3类60 db(a)50db(a)表1.4.2-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夜间70 db(a)55 db(a)运营期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以及“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1.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5.1. 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分级方法,其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pi =ci/c0i100%式中:pi 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新增燃气锅炉烟气。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20.12t/a、nox0.54t/a。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见表1.5.1-1,评判标准见表1.5.1-2。表1.5.1-1 主要污染源排放参数及估算模式计算结果污染源烟囱高度(m)出口内径(m)废气量(m/s)烟气温度()污染物排放速率(g/s)cmaxi(mg/m3)pi(%)燃气锅炉排气筒150.30.605110so20.0190.0037380.75nox0.0830.016336.80表1.5.1-2 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级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经估算模式计算得出,工程各污染物排放的pmax10%,因此评价等级为三级。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的范围是以厂区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1.5.2. 水环境地表水本工程产生的含油废水均通过处理后全部回注,不外排,正常情况下对地表水环境没有影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判据,确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考虑到全部废水均不进入水体中,因此仅做简单分析。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第4.1条建设项目分类标准,油田开发应属于类项目,分类情况见表1.5.2-1。表1-14 建设项目分类建设项目分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本项目分类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指同时具备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根据导则要求,类建设项目应分别按照类和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办法,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别依据详见表1.5.2-2。 表1.5.2-2 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级别判据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序号判别依据本项目评价区特征判定结果1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中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2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不易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不敏感4污水排放量分级小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简单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分级小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2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分级小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较敏感4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弱综合判定结果综上,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地下水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要求,以废水渗入地下与地下水发生水力、水质联系,经稀释扩散后,地下水质可能达标的范围为本项目的地下水评价范围。1.5.3. 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地区、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本建设项目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因此将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为二级。考虑到拟建项目噪声源的种类少,源强小,且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不绘制等声级线图。1.5.4. 生态环境本项目占地为45.857 km2,项目不在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内,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4.2.1的规定,本项目属于一般区域,并且其占地面积在20 km2内,故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中关于评价等级的规定,具体见表1.5.4-1。表1.5.4-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评价范围:油田开发区域及周围外延1km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开发区块区块输油管道及伴行路两侧各200m。1.5.5. 环境风险评价本工程采用集中拉油集油工艺,本工程在达尔其采油区设多功能罐9个,每个容积40m3,储存天数9天。锡林好来采油区设多功能罐6个(2个30m、4个40 m),储存天数8天。介质为含水6%左右的油水气的混合物。密度约1.0t/m3,所有储罐装满时总储存量为58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判断依据见表1.5.5-1,本工程涉及的物质主要为原油,属易燃液体,闪点28,临界量为5000 t,因此本工程属于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判定方法见表1.5.5-2,本工程属非重大危险源,因此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表1.5.5-1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表1.5.5-2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项 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1.6. 评价重点油田开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植被的破坏、对土壤的污染、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产生的落地油及废弃泥浆和废岩屑的影响、噪声的影响等,污染环节较多,污染因素较复杂。综合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主要是: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工程污染分析;项目开发对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油田开发的污染防治措施,地面工程合理性分析。同时,在对油田开发各时期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环境效益分析、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等予以必要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提高油田的清洁生产水平。1.7. 保护目标本工程占地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因此本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油田周围的零散居民以及汉长城,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1和图2.2-3所示。表1.7-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级别1环境空气、声环境达尔其采油区:341东南500m,牧民3人;43西北1000m牧民2人;35-3东北2000m牧民2人;351东北3000m牧民3人。桑合采油区:查99井西南1000m牧民1人。锡322西北700m牧民3人;锡4南200m牧民4人、北300m牧民3人;锡18西南150m牧民3人;锡371西300m牧民3人。 油田开发区内及周围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保护级别二级2地下水油田开发区内及周围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保护级别类3土壤油田开发区内及周围土壤、植被及野生动物等生态系统土壤保护级别二类4植被5文物汉长城避免造成长城遗址的破坏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2.1. 现有工程概况2.1.1. 白音查干油田开发现状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地处乌拉特中旗西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境内,东与乌兰苏木毗邻,东南、南与川井苏木接壤,西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相邻,北与蒙古国交界;巴音杭盖苏木政府驻在白音查干,距旗政府75 km,距临河区225 km,距中蒙边境约30 km。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在区域构造上处于二连盆地西川井凹陷北部;中生代山间断陷残留盆地,凹陷面积3200km2,探区面积1800km2;凹陷总体为北东走向,北陡南缓、西宽东窄的箕状凹陷。中原油田于1993年中标白音查干凹陷风险盆地勘探权后正式接手该区全面的勘探工作,主要经历了工业区带评价勘探阶段(19931996年)滚动评价勘探阶段(19972003年) 和规模滚动勘探开发建产阶段(20042010年)。2004年1月中原油田分公司委托巴彦淖尔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局以巴署环发200412号文件进行了批复。2004年5月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古白音查干凹陷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开始连续建设并投入试生产,2007年6月项目通过巴彦淖尔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自2004年规模滚动开发以来,截止到2010年底,白音查干油田共完钻油水井244口,其中油井176口,水井68口,累积产油55.72104t,累计产液172.98104t,累计注水101.44104 m3。2.1.2. 现有工程站场建设情况白音查干油田以管道集输为主,单井拉油为辅,原油分区集中处理,处理合格后的原油用罐车拉运到呼和浩特炼油厂。截止到2010年底,已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