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1.doc_第1页
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1.doc_第2页
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1.doc_第3页
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1.doc_第4页
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环境影响后评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 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由来11.2 评价目的21.3 编制依据21.4 工程特点、评价指导思想和评价工作程序71.5 评价区域功能区区划71.6评价标准91.7 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141.8 评价范围191.9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保护目标202 项目概况222.1原有项目概况回顾222.2现有项目概况262.3现有与原有项目概况对比汇总413 工程分析443.1 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443.2原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513.3 现有项目污染源分析523.4 污染排放情况汇总及“三本账”分析634 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674.1 自然环境概况674.2 社会环境调查685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73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35.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95.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82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926 环境影响评价956.1水环境影响评价95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26.3声环境影响评价111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126.5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1137 现有污染物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157.1现有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157.2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247.3现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287.4现有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297.5整改防治措施分析1307.6项目竣工验收“三同时”一览表1318 清洁生产分析1348.1 清洁生产的内容1348.2 清洁生产的要求1348.3 清洁生产的途径1358.4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1358.5 清洁生产指标1368.6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1388.6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1408.7清洁生产评价改进建议140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429.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依据1429.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1429.3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14210 环境风险评价14510.1 评价目的14510.2 项目的风险特征14510.3 评价目的和重点14610.4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14610.5 环境风险识别14810.6 风险事故类型15610.7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5610.8 环境风险管理防范和事故应急措施16011 公众参与18011.1公众参与的目的18011.2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18011.3公众参与调查方式18011.4 第一次信息公示18211.5第二次信息公示18411.6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8911.7 公众参与总结192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9312.1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19312.2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9312.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19513 项目选址、产业政策、规划及布局合理性分析19613.1 选址合法性分析19613.2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9813.3 选址所在地与周边环境功能的相适性19813.4 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19813.5 项目原地保留条件符合性分析19913.6 小结20014 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监测计划20114.1 环境管理20114.2 环境监测计划20215 评价结论20315.1 建设项目概况20315.2 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20315.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415.4 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0615.5 清洁生产结论和建议20715.6 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20715.7 综合结论20815.8建议208iv 宁夏智可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附图目录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四至及声环境监测布点图附图3:项目四至现状照片附图4:项目厂址附近环境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及大气、风险评价范围图附图5: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6:地下水功能区划图附图7:大朗镇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8:大朗镇污水管网布置图附图9:东莞市水系图附图10:地表水功能区划图附图11: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示意图附件目录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协议书附件2: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办理告知书附件3:营业执照附件4:原九鼎厂环评报告表(1990.2)附件4:东莞大朗九鼎照明厂环保设施验收意见(东环验字2001043号)附件5:东莞大朗九鼎照明厂环保处理设施验收意见(东环验2007551号)附件6:关于东莞大朗九鼎照明厂申请变更名称及经济性质的批复(东环建20081336号)附件7:东莞九鼎照明有限公司废水改造工程环保验收意见(东环建20103-0255号)附件8:东莞九鼎照明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许可证附件9:关于注销东莞九鼎照明有限公司设立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的批复(东环建2010s-2940号)附件10: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文件(东外经贸资2011994号)附件11:危险废物处理协议(包含污泥转移合同)附件1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2年3月、6月、8月)附件13:验收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站,东环测验字20111219007)附件14:委托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站,东环监委字20120307第54号)附件15:委托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站,东环监委字20120428第162号)附件16: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站,东环测污字(20130424012)号附件17: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东莞市环境保护监站,东环测污字(20130614035)号附件18:环境现状及污染源检测报告(深圳市中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10月)附件19:地下水环境检测报告(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12年12月)附件20:钜鼎公司重大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2012年1月附件21:项目排水许可证附件22:东莞市大朗镇启明学校-公众意见团体调查表附件23:项目产值、税收证明附件24:原有设备购置发票及清单证明附件25:项目2013年1-10月份水费单附件26:项目技术评估审查意见及专家复核意见1 总论1.1 项目由来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位于东莞市大朗镇金朗南路,前身为“东莞大朗九鼎照明厂”,原为来料加工企业,成立于1990年,于1990年2月填报东莞市环境影响报告表并经原东莞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办公室审批同意建设;2008年8月转型为独资企业、更名东莞九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市环境保护局批复文号为:东环建20081336号);2010年9月被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同时注销“东莞九鼎照明有限公司”,并更名为现在的“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东莞市环境保局批复文号为:东环建2010s-2940号)。 本项目主要生产和销售照明灯具及零配件,年产古铜零配件220万件、青铜零配件185万件、镀铬零配件115万件、烤漆零配件90万件、整盏灯具18万件/年、模具650套/年。项目配套设置有镀铜、镀镍、镀铬的电镀工序,钜鼎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进步,老旧设备和设施也逐年更新,同时,为适应新的环保要求,2009年8月对原有老旧的电镀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建,引进了最新型的电子监控处理设备,该废水改造工程于2010年3月经东莞市环境保护局验收合格(东环建20103-0255号)。 2010年7月,响应政府号召,已启动清洁生产,并按原地保留的要求增加了中水回用系统,目前正在申请验收中。由于该厂“原环评报告表”表述含糊对应不清,现状与环评文件不能对应,而企业生产产能、实际污染物排放量与原环评文件基本一致,为解决上述问题,按照东莞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企业现状与环评不符情况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可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办法理顺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因此,为了解和掌握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造成的实行影响程度和范围,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根据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基于项目配套电镀规模为原有批复不变),本次环评以后评价的方式对项目现状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宁夏智可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接受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的委托,承担了“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分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即成立了包括水环境、环境噪声、环境空气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环评项目课题组,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勘查与调研,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生产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1.2 评价目的(1)对项目产生的污染源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明确环境影响的因子和因素;(2)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开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确定环境评价的主要保护目标和评价重点;(3)通过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结合对项目建设后环境资料的调研,对项目建成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项目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贡献值。(4)根据环境容量提出本项目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5)根据项目的运行情况,分析项目对周边环境资源方面的影响;(6)根据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改善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1.3 编制依据1.3.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1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2)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1.3.2全国性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2)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8月15日修订通过);(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87)第002号);(6) 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3100号);(8) 关于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60号);(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3月1日起施行);(10)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保部令第1号);(1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 国发200539号);(1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3月2日);(1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第9号令);(14)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5)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10月1日);(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令);(17)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3.3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 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粤环200430号;(2)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3)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修订);(4)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5)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1月14日通过广东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2004年5月1日起执行);(6)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2003年11月1日起执行);(7)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511号;(8)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9)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水资源200919号)(10)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文;(11)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07号文;(12) 东莞市蓝天碧水计划,2002年2月21日;(13) 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文;(14)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2月);(15) 广东省实施规定(1999年); (16)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东莞市人民政府东府19968号文;(17)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莞市环境保护局,2002);(18) 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年12月);(19) 东莞市大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20) 东莞市环境噪声防治规定,1996年5月24日东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1)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799号,2007年12月29日;(2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府2012143号);(23) 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1992年1月;(24) 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管理试行办法、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2004年9月2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5) 关于印发各镇街“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通知(东莞市人民政府,东府办200690号);(26) 关于印发石马河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环发201086号;(27)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8) 关于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危险废物、电镀行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粤环办2011122号;(29) 关于印发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1218号;(30) 关于印发东莞市环保局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优化升级整合入园工作方案的通知,东环办201122号;(31)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计划(2011.7);(32) 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东府办2011110号);(33) 关于印发广东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的通知(广东省环保局粤环2004149号文);(34)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粤环20078号);(35)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粤环200783号)(36) 关于印发广东省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环200888号);(37) 关于严格限制东江流域水污染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东江水质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1339号);(38) 关于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201号;(39)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40)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3.4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9-2004);(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监局,2004年);(11)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hj/t 3142006)及2008年修改方案;(1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2-2010)。1.3.5其他有关依据(1)东莞市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20032020),2003年12月;(2)东莞市市域规划控制图则(19992020)市域规划说明,2000年9月;(3)1990年东莞大朗九鼎照明厂填报的东莞市环境影响报告表;(4)东莞钜鼎照明有限公司评价委托协议书;(5)建设单位提供的原有相关批文、验收批文及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6)环境现状及污染源检测报告(深圳市中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10月)。(7)地下水环境检测报告(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12年12月)。1.4 工程特点、评价指导思想和评价工作程序1.4.1 工程特点本项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运营期影响,根据资料调研,本项目运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1.4.2 评价指导思想(1)本项目为五金制品生产企业,项目建设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也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评价工作需综合考虑工程对相关区域的各种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根据工程运行的实际,结合实测资料,对其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进行定量预测及分析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建设进行论证,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3)评价工程建设对区域的环境和资源利用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4)对项目运行期提出环境监测管理计划,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5)根据工程污染源的分析,提出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4.3 评价工作总体思路(1)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需通过收集近期监测资料和必要时进行现场实测,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2)在各种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给予明确结论。1.5 评价区域功能区区划1.5.1 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根据项目所在位置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有关要求和规定,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1.5.2 水环境功能区区划项目污水经厂区内污水站处理达标后由市政下水道管网纳入东莞市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大陂海河经1.8km后最终流入寒溪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的相关规定,大陂海河不在该功能区划内,寒溪河属于类区域,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属于类区域,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1.5.3 声环境功能区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西、南、东侧声环境评价范围内可确定为3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北侧金朗南路(莞樟路大朗段)为城市主干路,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评价区域所属环境功能区见表1.5-1所示。表1.5-1 项目所属环境功能区区划序号项目功能区1地表水环境类2空气环境二类区3声环境3、4a类区4饮用水源保护区否5自然保护区否6风景名胜区否7森林公园否8基本农田保护区否9生态功能保护区否10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否11生态敏感雨脆弱区否12人口密集区否1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否14是否两控区是(so2控制区)15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属于东莞市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16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否1.6评价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见表1.6-1; 表1.6-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水温除外)指 标(gb3838-2002) 类标准 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ph值69化学需氧量(codcr) 30溶解氧(do) 3生化需氧量(bod5) 6氨氮 1.5总氮 1.5总磷(以p计) 0.3石油类 0.5悬浮物* 100六价铬 0.05铜 1.0镍* 0.05 锌 2 氰化物 0.2 挥发酚 0.01 注:* ss采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的推荐值; *镍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标准,见表1.6-2;表1.6-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指 标(gb14848-93)类标准 ph值6.58.5高锰酸盐指数 3.0总硬度 450氨氮 0.2 硫酸盐 250溶解性总固体 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450铜 1.0氰化物 0.05六价铬 0.05镍 0.05(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见表1.6-3。表1.6-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标准限值(mg/m3)选用标准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0.200.080.04pm10-0.150.07tsp-0.300.20tvoc-0.6(8小时平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甲苯0.6(一次最高浓度)-前苏联的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二甲苯0.3(一次最高浓度)-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氯化氢0.05(一次最高浓度)0.015-硫酸雾0.3(一次最高浓度)0.1-铬酸雾(以六价铬计)0.0015(一次最高浓度)-(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4a类标准,见表1.6-4。 表1.6-4 环境噪声标准 (单位:db(a)功能区划类别标准值昼 间夜 间-36555-4a7055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隔渣池、一般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达到广东省水污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放到市政下水道管网。电镀废水及中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和反冲洗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 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废水排放标准见下表1.6-5、1.6-6。 表1.6-5 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mg/l,ph除外)污染物指标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限值p值6-9cod500bod5300ss400动植物油100氨氮-表1.6-6 生产废水排放标准 (mg/l,ph除外)序号项 目(gb21900-2008)表3限值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1ph69企业废水总排放口2codcr50企业废水总排放口3bod5-企业废水总排放口4ss30企业废水总排放口5nh3-n8企业废水总排放口6石油类2.0企业废水总排放口7总氰化物0.2企业废水总排放口8总锌1.0企业废水总排放口9总铜0.3企业废水总排放口10总铬0.5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11cr6+0.1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12总镍0.1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13磷酸盐(以p计)0.5(参考总磷)企业废水总排放口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l/m2( 镀件镀层) 单层镀100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2)回用水标准 生产回用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工艺和产品用水标准;表1.6-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序号项目标准1ph值6.58.52色度(倍) *53电导率*160s/cm4磷酸盐类*0.1mg/l5bod5 (mg/l)106codcr (mg/l)607氨氮(以n计mg/l)108总磷(以p计mg/l)19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0石油类(mg/l)111浊度5.0mg/l*:色度、电导率、磷酸盐类根据该项目回用水设计方案中的出水水质要求。(3)大气污染物打磨粉尘: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限值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1.6-9;喷涂废气:甲苯与二甲苯合计、总vocs排放标准参照执行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6-2010)第时段限值及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 浓度限值 ,详见表1.6-10;电镀废气:氯化氢、硫酸雾、铬酸雾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5新建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详见表1.6-11,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见表1.6-12;厨房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详见表1.6-13。表1.6-9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污染物(db44/27-2001) 二时段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152.9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表1.6-10 (a)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6-2010)排气筒vocs 排放限值 项目其它排气筒排放浓度限值(mg/m3)与排气筒高度对应的vocs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15 m20m*30 m时段时段时段时段甲苯与二甲苯合计a181.43.57.7总vocs902.86.915.0a 甲苯与二甲苯合计中二甲苯的排放速率不得超过gb16297规定的二甲苯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15m,30m,60m高排气筒,分别不得超过1.0kg/h,6.9kg/h,27kg/h,其余高度排气筒的二甲苯排放速率限值,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d。*注:本项目排气筒高为20m,其排放速率为内插法计算结果。表1.6-10(b)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6-2010)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浓度限值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mg/m3)甲苯0.6二甲苯0.2总vocs2.0表1.6-11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序号污染物排放限值(mg/m3)1铬酸雾0.052硫酸雾303氯化氢30 表 1.6-12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序号工艺种类基准排气量, m3/m2(镀件镀层) 排气量计量位置1镀铬74.4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2其他镀种(镀铜、镀镍)37.3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表1.6-1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试行)(gb184832001)规 模中 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nm32.0净化设备最低去除率:%75(3)噪声噪声控制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4类标准,见下表。 表1.6-14 噪声控制标准 (单位:db(a))类别时段昼间夜间3类65554类70551.6.3其它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gbz 2.2-2007)(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6-2007);(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标准(gb18597-2001);1.7 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1.7.1 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的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依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规模的要求确定。本项目投产后的废水为生产废水(80m3/d)和员工生活污水(43.2m3/d),生产废水主要是电镀废水,生产废水排入项目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60%(48m3/d)进行回用、40%(32m3/d)外排进入市政管网,项目生活污水经项目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本项目污水排放量较少,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外排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均纳入东莞市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最终流入寒溪河,寒溪河属于类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划分原则,本项目的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7.2地下水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原则与判据,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场地的粘土层较厚(大于1米),包气带岩土的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连续分布、稳定,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属于强。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水,裂隙水是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与孔隙水相比较,它分布不均匀,往往无统一的水力联系,属于不易污染特征。本项目所在地属于珠江三角洲东莞地下水水源涵养区,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区,同时项目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则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75.2m3/d,小于1000m3/d,污水排放量小。废水中的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则项目污水水质属于中等。因此,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如下。表1.7-1 地下水环境因素判定因素级别判定条件本项目建设项目类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同时具备和特点包气带防污性能强mb1.0m,k10-7cm/s,分布连续稳定中0.5mb1.0m,k10-7cm/s,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7cm/sk10-4cm/s,分布连续稳定弱不满足“强”和“中”条件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地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污水排放强度大10000m3/d中1000m3/d10000m3/d小1000m3/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表1.7-2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评价级别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 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1.7.3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确定,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 定义为: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7-3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i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表1.7-3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分级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依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电镀过程产生的酸雾废气及喷漆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硫酸雾、铬酸雾和甲苯、二甲苯、tvoc,其点源和面源排放参数及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值分别如下表1.7-4、1.7-5和1.7-6、1.7-7。表1.7-4 点源参数调查清单序号污染物名称类型排气筒高度/m排气筒出口内径/m出口废气温度/排放源强kg/h1甲苯点源200.5250.01042二甲苯0.09733总vocs0.1414氯化氢点源200.5250.04465硫酸雾点源200.5250.08476铬酸雾点源200.5250.0002表1.7-5 面源参数调查清单污染物面源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排放速率(kg/h)甲苯1020400.01042 二甲苯1020400.07292 总vocs1020400.26708 硫酸雾550700.04967 铬酸雾550700.00007 氯化氢550700.01022 表1.7-6 点源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结果序号污染物计算结果地面浓度(mg/m3)标准(mg/m3)pi(%)d10%(m)1甲苯0.00031990.60.05/2二甲苯0.0029930.31.00/3tvoc0.0043371.80.24/4氯化氢0.0026030.055.21/5硫酸雾0.0024190.30.81/6铬酸雾9.947e-60.00150.66/表1.7-7 面源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结果序号污染物计算结果地面浓度(mg/m3)标准(mg/m3)pi(%)d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