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1.1项目建设背景 天水城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天水市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到2020年把天水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水市将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围绕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绿色农业产品加工、宜居城市环境、旅游功能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形成陇东南地区商贸、物流、服务中心。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充分利用天水交通优势,强化城区中心职能,以市区为核心、城镇为依托、交通干线为枢纽,健全市域城镇体系,完善沿渭河、陇海铁路的城镇发展主轴线,成为市域发展走廊,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统筹城乡产业、空间和人口布局,促进城镇体系的整体发育。因此,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同水资源的互相关系也将愈加密切。天水市城区现状供水水源全部为河谷浅层地下水,城区集中供水水源仅有麦积区幕滩-潘集寨水源地、秦州区西十里-三十甸子水源地、秦州区南沟河水源地三处。城区供水水源地地下水产水量不断减小,特别当遇到枯水年的枯水期地下水可开采量更少,地下水位呈明显持续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为1.132.92m,地下水降落漏斗已经形成而且范围仍在缓慢扩大,地下水可供水量不断减少。约40%的开采井不同程度地存在“吊泵”现象,单井涌水量达不到设计出水能力,已经形成了降落漏斗。2010年天水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量为64.2l/人.天,市民用水非常紧张,尤其每年47月份,全市用水进入最紧张状态,迫使城区分区段限时供水。2010年6月,平均每日缺水量达到5000 m3,部分高位区域(如新华路以北、市三中、王家半坡)和部分多层楼房的高层(如左家场、泰山路、市一中等区域)及管网末端(如罗峡小区、岷山长工商家属楼等)辖区用户,在高峰用水期间出现水压低和水量偏小,甚至出现白天无水,夜间等水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2011年5月,市自来水公司组织的运水车为严重缺水的泰山庙、左家场、王家半坡、玉泉观一带居民送水。不仅市民生活用水紧缺,天水城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水也受到供水不足的限制,很多企业通过增加单位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来补充供水。同时,由于干旱,河水流量剧减,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渭河干流天水段水质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前6项依次为部磷、非离子氨、恶硝酸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占总污染负荷的80.15%;年际变化方面同水文变化规律一致,即枯水年水质污染程度加剧,综合污染指数升高,丰水年水质污染程度相对减轻,综合污染指数略有下降,但污染物种类变化不大。在枯水季节,河流水质为类或劣类,且在地下水一级保护区流过,给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水质污染逐年加剧,使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由此可知,天水城区供水工程缺乏导致城区供水量不足,地下水污染逐年加剧导致居民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必将成为制约天水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有保障的水资源供给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供需水协调,将会是天水城区面对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用水量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更加尖锐。要从根本上解决天水城区供水矛盾,只有建设新的水源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才能确保天水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89153.16万元建设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开展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我院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对项目选址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和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编制完成了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环保厅、天水市环保局以及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使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特此深表感谢。1.2环境功能区划 1.2.1环境空气根据天水市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功能区。1.2.2地表水环境拟建项目管线较长,涉及河流水系较多,拟建项目取水位置为武山县鸳鸯镇盘古村西北约1km处,途径武山县的鸳鸯镇、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新兴镇,麦积区的琥珀乡、太京乡、藉口镇。根据甘肃省水功能区划:榜沙河为类水域功能区;渭河(榜沙河入口大南河入口)为iv类水域功能区,渭河(大南河入口渭水峪)为iv类水域功能区,渭河(渭水峪藉河入口)为类水域功能区;藉河(源头藉口)为ii类水域功能区,藉河(藉口渭河入口)为v类水域功能区。水功能区划具体见图1-1。1.2.3声环境根据天水市环境功能区划,该工程所在地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为ii类功能区。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1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评价工作分级方法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其判据详见表1-1。表1-1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其中pmax为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值最大者,d10%为其对应的污染物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mg/m3。拟建项目只在施工期有施工扬尘等的影响,正常生产时基本没有废气排放。依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拟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分别以取水枢纽、调蓄水库为中心,边长5km的矩形区域,面积为25km2。引输水管线评价范围为管线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评价范围见图1-2。1.3.2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按导则要求,地表水环境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其水质的要求确定评价等级。拟建项目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生活污水、施工污水等,建成后只有少量管理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排放量小,污水性质简单,对环境会有影响。拟建项目投入运营后,因取水量较小,最大引水流量为1.12m3/s,远小于榜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3.2m3/s,取水点周围无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为三级。评价范围:管线施工穿越河流上下游各延伸3km,具体穿越的河流为:穿越渭河4次,穿越藉河1次,南河1次,武家河1次,散渡河1次。1.3.3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拟建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厨房安装的油烟除尘设施,噪声级不高;施工期噪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范围小于500m左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拟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评价范围:施工期输水管线外200m(引水管线长为93.202km,输水管线长为6.1km)。1.3.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拟建项目对生态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的取水枢纽(含沉砂池)、调蓄水库和引输水管道沿线,影响范围较小,低于20 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的有关规定,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应定为三级。评价范围:引输水管线两侧200m(引水管线长为93.202km,输水管线长为6.1km);管线施工穿越河流上下游各延伸3km。1.4环境保护目标施工期主要是管线敷设、溢流坝、沉砂池、调蓄池、隧洞、调蓄水库等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调蓄水库管理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经现场踏勘,管理区周围10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施工期引水管线沿线环境敏感点具体见表1-2。表1-2 施工期大气环境、声环境敏感点统计表编号名称所属区域类别与工程边界相对位置和距离(m)敏感类别1盘古川护堤以南居民点se,600大气环境,声环境2包家坪2+13716+625居民点s,300大气环境,声环境3颉家门居民点s,600大气环境,声环境4广武坡居民点s,500大气环境,声环境5麻蟥滩居民点w,50大气环境,声环境6车家川居民点w,100大气环境,声环境7车家岸居民点e,600大气环境,声环境8散庄居民点n,30大气环境,声环境9唐家沟居民点n,100大气环境,声环境10刘家庄居民点ne,200大气环境,声环境11周家庄居民点ne,300大气环境,声环境12韩川16+62534+103居民点ne,100大气环境,声环境13武山县城居民点s,150大气环境,声环境14韦家庄居民点n,500大气环境,声环境15陈门新村居民点s,50大气环境,声环境16腰庄村居民点n,400大气环境,声环境17谢家坡儿居民点n,100大气环境,声环境18史家庄居民点s,700大气环境,声环境19下街子居民点s,700大气环境,声环境20洛门镇居民点s,300大气环境,声环境21周家庄居民点s,500大气环境,声环境22马家庄34+10356+560居民点s,700大气环境,声环境23杨家庄居民点n,200大气环境,声环境24磐安镇居民点n,300大气环境,声环境25刘家新庄居民点s,300大气环境,声环境26燕家庄居民点s,100大气环境,声环境27石家村居民点s,200大气环境,声环境28移家庄居民点n,300大气环境,声环境29崔家庄居民点n,300大气环境,声环境30魏家庄居民点n,100大气环境,声环境31王家庄居民点n,200大气环境,声环境32白家庄居民点n,300大气环境,声环境33雒家庄56+56073+565居民点n,500大气环境,声环境34五甲庄居民点n,600大气环境,声环境35头甲庄居民点n,800大气环境,声环境36七甲村居民点n,600大气环境,声环境37令甲庄居民点n,300大气环境,声环境38谢家庄居民点n,50大气环境,声环境39甘谷县居民点s,500大气环境,声环境40刘家村居民点n,700大气环境,声环境41矾家石滩居民点s,500大气环境,声环境42牛家庄居民点s,400大气环境,声环境43渭水峪居民点n,400大气环境,声环境44牛家湾73+56588+788居民点sw,100大气环境,声环境45琥珀乡居民点e,600大气环境,声环境46霍家沟居民点e,100大气环境,声环境47康李居民点w,600大气环境,环境48文家山居民点e,600大气环境,声环境49关家咀居民点w,200大气环境,声环境50西苑居民点e,500大气环境,声环境51北灵88+78892+911居民点e,200大气环境,声环境52六十里铺居民点sw,300大环境,声环境53下磨居民点ne,200大气环境,声环境1.5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cj3020-93)二级标准。声环境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1.5.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食堂油烟废气排放参考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规定。(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声限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项目建成后,管理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3)固体废弃物一般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6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分为项目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1.7评价重点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以取水枢纽、调蓄水库及引输水管线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调查,相应的防治对策,取水枢纽、调蓄水库选址和引输水管线选线合理性,水土保持以及引水工程对榜沙河下游主要取用水户的影响等为重点。762、工程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天水市天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供水范围:天水市城区(秦州区、麦积区)。供水对象:天水市城区(秦州区、麦积区)内的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供水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设计基准年为2010年。供水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为95%。工程规模:引水规模:取水枢纽设计引流量:依据引渠设计流量不得小于沉沙池工作流量与冲洗流量之和,确定枢纽取水流量为1.8m3/s;依据牛尧调蓄水库中榜沙河引水量确定日最大引水规模为9.68万m3/d,即1.12m3/s;引水管线长93.202km。调蓄水库规模:最大坝高55.9m,总库容210万m3;水库死库容取淤积库容60万m3,对应死水位为1438.49m。输水规模:输水管线长6.1km,采用双管布置,单管设计流量1.15 m3/s,管径dn800mm。2.2 建设地点拟建项目取水位置位于武山县鸳鸯镇盘古村西北约1km处的榜沙河,经93.202km的管道(含隧洞)引水后进入牛尧调蓄水库,由水库调蓄后通过6.1km的管道输入藉口水厂。途经武山县的鸳鸯镇、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新兴镇,麦积区的琥珀乡、太京乡、藉口镇。引水工程地理位置见图2-1,总平面布置图见图2-2。2.3水源地保护范围及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尽快实施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建议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以取水口为中心,向周边顺延100m;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边向周边延伸200 m;准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外边向周边再延伸300 m。建议水源地卫生防护距离为500米。2.4水源概况本项目取水水源为榜沙河河水,该河段水量、水质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的要求:(1)水量情况榜沙河是渭河上游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岷县东部闾井乡的摩折梁,南北流出岷县后,经漳县东南,蜿蜒黑虎林东下,于天水市武山县马力乡榜沙里入境,于鸳鸯镇广武坡汇入渭河,羽毛状流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41010448、北纬34103455之间,主河道全长约95km,流域面积3555km。其中在武山县境内流域面积约280k。主要支流有漳河、龙川河等。榜沙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3.2m/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627亿m。其中自产水量为4449.6万m。(2)水质情况根据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于2012年10月815日对榜沙河水质监测结果可知:除bod5、总氮超标外,其余指标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监测结果具体见附件2。2.5建设内容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主要由取水系统(含沉沙池)、引水系统(引水管道、引水隧洞)、调蓄水库及输水管道,共四大部分组成。2.6 管线系统2.6.1引水管线系统2.6.1.1引水管线布设根据现场踏勘及方案比选确定管线总体上主要沿榜沙河河谷、渭河河谷河漫滩及其i、级阶地、霍家沟河谷、籍河河谷河漫滩及其i、级阶地布置,全长93.202km。引水管道为单管布置,设计引水流量为1.12 m3/s;输水管材选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及直缝钢管。引水管线布设情况具体见表2-2。表2-2 引水管线布设情况一览表桩号位置铺设方式占地类型0-291.004+095.26榜沙河右岸级阶地地埋方式耕地4+095.265+979.61邱家峡进口地埋方式峡谷地貌4+189.384+975.20渭河右岸做防护河漫滩5+372.445+526.29陇海铁路废弃路基上做防护废弃铁路5+979.617+544.58邱家峡沿陇海铁路废弃隧道铺设峡谷地貌7+554.5812+224.33渭河右左岸级阶地穿越渭河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12+224.3318+092.38渭河右左岸级阶地跨越3条冲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18+092.3821+673.54左岸渭河河床内做防护河床21+673.5431+440.11渭河左岸级阶地跨越鲁班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31+440.1140+382.15渭河左岸级阶地跨越谢家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40+382.1549+501.30渭河左岸级阶地过渭河及穿南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49+501.3061+593.14渭河左岸级阶地过渭河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61+593.1463+668.29甘谷县城北滨河路绿化带上普通地埋绿化用地63+668.2974+411.40渭河左岸级阶地过渭河及穿冲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74+411.4076+547.90牛家湾山梁穿冲沟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山坡梯田76+547.9089+106.17穿越渭河与藉河的分水岭76+547.9083+549.13琥珀乡以南的霍家沟做砼防护河床84+047.9484+416.67渭河右岸山体1#穿管隧洞84+416.6784+947.33沟道右岸谷坡下部普通地埋84+947.3387+428.79分水岭无压隧洞方式87+428.7989+106.17分水岭南除87+428.7987+960.24段做防护外其他地埋方式89+106.1792+305.75渭河左岸级阶地地埋方式耕地89+106.1792+305.75渭河左岸级阶地地埋方式耕地92+305.7592+911.2大沟门沟谷地埋方式沟谷2.6.1.2引水管线穿越及防护情况引水管线由于沿途16次跨越乡村道路、11次跨越小型冲沟、4次穿越渭河、1次穿越藉河、1次南河、1次武家河、1次散渡河,因此,跨穿越管线需要做防护外,其他管线均采用普通地埋方式。2.6.1.3管道建筑物(1)护岸工程管线沿线多处布置在渭河级阶地上,距离沟道河床较近,沟道河岸侧向冲蚀较为严重,为保证供水管道安全,在临河布设的管线段布置管护。(2)阀门井闸阀井为检修及管理方便,以保证管道正常、安全输水,故根据地形及管道长度,管线沿路每隔5km设检查井一座,闸阀井为c25钢筋砼结构。进、排气阀井为了及时排除输水管道内集聚的空气,防止发生气阻,并避免在放空管道时发生水柱断流而引入空气,产生负压,故在引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道的平直段每隔1200m1500 m左右,设置快速进排气阀。快速进排气阀直径dn100mm。泄水(放空)阀在管道低点设置泄水阀,以便于管道检修排水。闸阀井、排气阀井、泄水阀井。 水锤防护阀引水管线的大部分管道属高压输水管道,为防止水锤对管道造成结构性破坏,在适当位置布设弥合水锤预防阀、真空补气阀、关断阀等防护阀门,保护引水管道的安全。(3)管道镇墩引水管道安装有弯头的部位,应设置管道镇墩。镇墩采用现浇c20砼结构。2.6.2输水管线牛尧调蓄水库至水厂之间设输水管,管线起点高程1435m,终点高程1351.35 m,高差83.65m。连接管线长6.1km,管道路采用双管布置,单管设计流量1.15m3/s,管径dn800mm。输水管线沿途1次穿越316国道、1次穿越连霍高速公路、4次穿越藉河、1次穿越金家河,除穿河管线需要做防护外,其他管线均采用普通地埋方式。具体情况见表2-3。表2-3 引水管线布设情况一览表桩号位置铺设方式占地类型0+0004+647.11大沟右侧至大沟沟口处穿越藉河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4+647.116+100.01藉河右岸支流金家河逆流而上至藉口水厂穿越金家河时做砼防护、其他地埋方式耕地2.7取水枢纽防护坝址上游修建防洪堤,两岸上下游总布置堤防1610m,左右岸均采用护坡式结构,护面均为现浇c15混凝土护面。上游左岸布置堤防90m,迎水面边坡1:1.5,堤顶高程由1573.78m变为1573.69m,上游右岸布置防洪堤长1105m,迎水面边坡1:1.5,堤顶高程由1576.13变至1573.69m;下游左右岸各布置堤防50m,以减少海漫后水流余能对下游两岸的冲刷和浸蚀,堤顶高程为1570.30m,左岸迎水面边坡1:1.0,右岸迎水面边坡1:1.5,护面均为现浇c15混凝土护面,堤体为夯填砂砾石,上游左右岸堤防基础埋深2.0m,下游基础埋深3.0m。2.8引水隧洞防护1#隧洞位于桩号84+047.94-84+416.67处,长368.73m,隧洞型式为城门洞型,洞宽为3m,直墙段2.45 m,矢高1.15 m,顶拱圆心角150。根据围岩岩性及类别确定衬砌类型为:洞进、出口加强段各为10m,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40cm,施工期临时支护,采用系统锚杆,挂网喷护,喷护厚度为10cm;拱顶、侧墙采用20系统锚杆锚固,锚杆长3.0m,伸入岩石2.75m,外露0.25m,呈梅花状布置,间排距1.0m:洞身段,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0cm,施工期对不稳定块体进行系统支护,挂网喷护。2#隧洞位于桩号84+947.33-87+416.00处,长2468.67m,该洞为无压过流隧洞,由引水管道出水池、渐变段、隧洞段、出口渐变段、引水管道出口段五部分组成。根据围岩岩性及类别确定衬砌类型为:出水池,出口渐变段及出口段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50cm,施工期临时支护,采用系统锚杆,挂网喷护,喷护厚度为10cm;拱顶、侧墙采用20系统锚杆锚固,锚杆长3.0m,伸入岩石275m,外露0.25m,呈梅花状布置,间排距1.0m:渐变段、隧洞段,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0cm,施工期对不稳定块体进行系统支护,挂网喷护。2.9调蓄水库防护牛尧水库主要由大坝、泄洪冲沙洞(兼导流洞)、输水洞、管理房等建筑物组成。牛尧水库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9.1面板堆石坝大坝坝轴线位于大口沟口上游590m处,此处河道左右坝肩为基岩山体,山坡及坡脚为残坡积碎石土层,下伏下古生界牛头河群下亚群第四层黑云母片麻岩。沟谷底宽约50m,沟床覆盖层厚度9m左右,岩性为洪积碎石土层,沟床覆盖层下伏基岩主要为下古生界牛头河群下亚群第四层黑云母片麻岩。挡水坝采用砼面板堆石坝,坝体根据坝体应力及防渗要求进行分区,坝体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混凝土面板(f)、垫层区(2a)、周边缝处特殊垫层区(2b)、过渡层区(3a)、主堆石区(3b)、下游堆石区(3c)以及下游坝面干砌块石护坡区(3d)。混凝土面板厚0.4m。2.9.2泄洪冲沙洞泄洪冲沙洞布置在右坝肩,兼做导流洞,该隧洞为压力洞,采用圆形断面,洞径3m,洞长置于下古生界牛头河群下亚群第四层黑云母片麻岩中,洞口布置在大沟支沟下沟沟口,在0+069.30+073.8m设置检修闸室,隧洞出口布置有由弧形闸门控制的工作闸室,闸室长10m,闸后接长30m的消力池,池后接护坦。隧洞进口前布置简易引水渠。2.9.3输水洞输水洞布置在左坝肩,置于下古生界牛头河群下亚群第四层黑云母片麻岩中,洞口布置在坝轴线上游约60.2m处,在0+055.00+059.5m处设置检修闸室,闸室长4.5m,隧洞后接进出水闸阀室。2.10管理项目建成后,参考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资料中有关人员编制情况,取水枢纽(含沉砂池)设办公室2间,面积15m2/间,管理人员4人;引水系统沿线设管理人员6人;调蓄水库设办公室10间,单身宿舍10间,面积分别为15m2/间,食堂1间,面积为30 m2,管理人员45人,输水管线设管理人员2人,实行两班制。2.11公用工程2.11.1给、排水给水本工程运营期引水枢纽(包括沉砂池)管理区生活用水水源依托盘古村村民用水,调蓄水库管理区生活用水依托藉口镇村民用水;施工水源采用榜沙河、渭河、金家河及大沟地表水。排水拟建工程水源地厂区污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生活用水可用于泼洒路面或绿化,厂区内大部分雨水沿道路边坡排出。2.11.2供电及监控系统2.11.2.1供电系统取水枢纽、沉沙池、引水及输水管道、调蓄水库供电电电源均由就近10kv线路t接,供电电压等级均为10kv。电源进线方式均采用架空进线,线路架空引至各站点终端杆,自终端杆引至室外变压器。并分别在终端杆上安装高压跌落保险、氧化锌避雷器各一组;引水管道各闸阀由于负荷均较小,且运行频率较低,附近都有0.4kv农电,为节省投资电源均引自就近0.4kv农电。2.11.2.2监控系统拟建项目总调度中心设在水厂,设置13座子站系统,除取水枢纽、沉沙池、水库3个子站外,在供水管道上重要控制段共设置10座闸阀室作为子站系统进行重点控制、监测。总调度中心与各个子站监控系统的通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来实现。2.11.3供暖本项目冬季取水枢纽及调蓄水库管理房采暖均采用电热器采暖。2.12 工程占地及搬迁安置情况拟建项目淹没及建设征地处理范围涉及天水市、鸳鸯镇、武山县、洛门镇、磐安镇、甘谷县等1个市2个县3个镇,涉及永久征用土地307.76亩,其中(耕地81.06亩、林地4.43亩、其它用地222.27亩);涉及临时占地面积1372.84亩,其中(耕地1185.74亩、其它用地187.1亩);专业项目涉及等级公路0.22km、水利引水渠道0.806km、砼堤防0.468km;涉及零星树木共9860棵(其中果树6562棵,用材树3298棵)。拟建项目不涉及输电线路、文物古迹及矿产资源等,不涉及人口及房屋搬迁。具体见表2-9。表2-9 工程占地一览表序号项目计量单位数量武山县甘谷县天水市合计一农村部分1工程永久占地亩72.253.6231.91307.761)耕地亩59.252.419.4181.062)林地亩4.434.433)荒地亩131.2208.07222.272工程临时占地560.84597.9214.11372.841)耕地亩502.04532.3151.41185.742)荒地亩58.865.662.7187.13零星树木15351568675798601)用材树(杨树)株1168134378732982)果树株36722559706562二专项设施1等级公路km0.120.10.222水利衬砌渠道km0.3160.230.260.8063砼堤防km0.1820.1630.1230.4682.13退水方案拟建项目退水主要由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废污水两部分组成。天水市城区现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即秦州区污水处理厂和麦积区污水处理厂,2015年,秦州区、麦积区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均为6万m3/日;2020年秦州区、麦积区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均扩建为9万m3/日。根据天水市秦州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汇编,秦州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旱季用于农灌,非农灌期直接排入藉河地表水体;二期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建立中水道进行污水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出厂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中的二类水质标准。根据天水市秦州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汇编中天水市秦州区污水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天水市麦积区污水处理厂排除的尾水进入渭河,污水厂出厂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92002)中的一级b标准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拟建项目途经武山县的鸳鸯镇、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新兴镇,麦积区的琥珀乡、太京乡、藉口镇。本次环评引用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对“甘肃武山工业园区”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以及甘谷县环境监测站2011年4月24日至4月30日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专项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tsp。拟建项目引水管道沿渭河河谷敷设,史家庄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900m,谢家坡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300m,下街子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700m,武山县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1000m,雷家口监测点位距离引水管道垂直距离约2.3km;蒋家寺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2km、巩家庄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1000m、觉皇寺村监测点距离引水管道的垂直距离约600m。监测点位图见图2-2。3.1.1“甘肃武山工业园区”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由表3-5、表3-6可知,评价区内监测项目no2、so2小时均浓度污染指数和日均浓度污染指数小于1,tsp、pm10日均浓度污染指数也小于1。表明评价区内监测项目no2、so2、pm10、tsp环境空气质量能够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级标准,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1.2甘谷县环境空气质量专项监测由表11可知,评价区各监测点中no2、so2、tsp、pm10的最大污染指数均小于1,各监测点均未出现超标现象,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中这四种污染物的污染较轻,其中tsp污染指数高于其它三种污染物,说明评价区tsp浓度较高,但尚未超标。3.2地表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3.2.1榜沙河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氨氮、总氮外,其他水质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说明榜沙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氨氮、总氮超标是由于当地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及农田施肥引起。3.2.2渭河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由于本项目管道沿渭河河谷布设,因此,本次环评引用甘谷县监测站于2011年4月18日20日对“甘肃盈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500吨油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甘谷县城段地表水的监测资料。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总氮外,其他水质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说明渭河甘谷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总氮超标是由于当地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及农田施肥引起。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据现场查勘,拟建项目取水位置位于武山县鸳鸯镇盘古村西北约1km处的榜沙河,经93.202km的管道(含隧洞)引水后进入牛尧调蓄水库,由水库调蓄后通过6.1km的管道输入藉口水厂。途经武山县的鸳鸯镇、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新兴镇,麦积区的琥珀 乡、太京乡、藉口镇。区域噪声污染源以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为主,因此,评价区内声环境质量较好。4、工程分析4.1与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符合性分析根据规划区域城市供水实际和水资源分布条件,依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15年规划区域内人口将达到68万,需水量为4964万m3;2020年天水市规划区域内人口将达到80万,需水量为8030万m3;2030年天水市规划区域内人口将达到100万,需水量为10950万m3。根据现状供水情况,通过规划新增水源工程,在确保城市经济发展用水的前提下,规划关闭部分产水量少、保护难度大的地下水源地,增加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发展。到2015年,规划关闭西十里水源地、南沟河水源、慕滩地下水源地、麦积峡口水源地和自备水源,南沟河水源地、麦积峡口水源地转换为应急水源地,可使25.26万km2的城市水源占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使市区向东西方向扩张延展。规划2015年新建上磨水库年供水量471万m3/a,新建高桥头无坝引水工程日供水量521万m3/a,新建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年供水量3211万m3/a,2020年前建成曲溪调水工程年供水量5290万m3/a,2030年建成白龙江调水工程进行供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2与天水市城市供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天水市城市供水规划可知,“规划用于城区供水的新水源主要有:上磨水库供水工程,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上磨村6公里处,藉河主要支流金家河上,距秦州区西36公里;高桥头引水工程拟定于藉河上游关子镇,距市区(秦州)约50公里;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位于榜沙河下游鸳鸯镇,距秦州区110公里;曲溪城乡供水工程(曲溪水库)位于百家河上游,距离麦积城区约54公里;天水市中水利用工程向天水城区提供工业及生态用水约1533万m3;白龙江引水工程调水路线通过天水市武山、秦安、张川等县”。拟建项目为天水市榜沙河城市应急引水工程,因此,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天水市城市供水规划。5.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拟建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第二项“水利工程”第12条“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5.4拟建项目水资源论证现状城区水源地地处地下水富水区,地下水源分布区域及储量可观,但水源点分布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地下水源随开采、城市发展污染加重,而且现状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影响区域水环境,适度开采,促进地下水结构优化并良性循环,综合考虑维持现有开采规模不再进行扩建。根据受水区需水要求,并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及工程沿途需水要求对区域水系进行分析筛选,其中渭河流域的二级支流年平均径流量均较小,考虑其区域内用水量之后可向天水市城区供水量更小,本次水源选择不再分析。初步拟定对渭河干流,渭河支流的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长江流域的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进行可供水量、水质进行分析。经对初步拟定的河流可供水量、工程建设条件分析,榜沙河、藉河、白家河适宜作为本次供水工程是水源地,但是进一步分析本工程的性质和受水区的供水现状,天水城区现状缺水已经是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的规划实现需要基础建设做支持。白家河上修建曲溪水库工期需要6年,而且规划2020年建成投入运行,其建设无法满足天水市城区现状及近期要求,无法实现天水市城市供水应急措施的实现,故曲溪水库不宜作为本次供水工程水源地。藉河上已经有上磨水库正在建设,通过工程总体布置,可以实现榜沙河和藉河干流联合引水,由此既充分利用了藉河干流未开发的水资源,又减少榜沙河长距离的输水量、减小规模,保证榜沙河流域需水的同时减小本工程规模、降低本工程投资、使本工程建设更经济。综合分析认为,榜沙河和藉河联合作为本工程的供水水源地较为适宜。5.5工程选址可行性分析拟建项目为引水工程,取水位置为武山县鸳鸯镇榜沙河,受水区域为天水市市区,途径武山县的鸳鸯镇、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新兴镇;麦积区的琥珀乡、太京乡、藉口镇。工程设计主体由取水系统(含沉沙池、)、引水系统(包含有压进水池、引水管道、引水隧洞)、调蓄水库及输水管道,共四大部分组成。5.5.1取水工程拟建项目取水水源为榜沙河,榜沙河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黄山梁,途经漳县东泉、新寺两乡镇,在武山鸳鸯镇汇入渭河,全长102.6km,流域面积3555km2。本工程供水水源选择在榜沙河下游段。榜沙河汇入渭河上游约8km处有漳河汇入,漳河汇入口以下再无较大支流汇入,榜沙河在该段水量最大。经现场踏勘,该段河道较缓,岸面宽阔,适合布置引水枢纽的河段较少,仅有盘古川村西北2km的石峡处最适合修建取水系统,这里两山对峙,河流湍急,在此建坝有坝长较短,地质条件较好等优点,但现已建有鸳鸯2号公路大桥和农业综合开发渡槽工程,在此建设枢纽必须将现有工程悉数拆除,损失巨大。除此之外,2#公路大桥下游榜沙河河道宽阔,两岸均为农田,不利建设取水系统;公路大桥上游0.55km处,该处河谷形态为宽浅的“u”型,河谷宽度约1km。河床及河漫滩宽约80m,河漫滩不发育。坝址区左岸级阶地缺失,河道紧邻山体,武山马力公路从左岸山脚下通过;右岸级阶地宽广平缓,最大宽度约900m,其前缘高出河床约2.5m。经多次比较后将引水枢纽位置确定在此,枢纽下游约4km处即为榜沙河与渭河汇河口。因此,引水枢纽选址合理。枢纽位置示意图具体详见图5-1。5.5.2引水线路的比选本工程取水点位于武山县鸳鸯镇盘古村,调蓄水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藉口镇牛家尧村,两者之间直线距离约69km。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经过大量踏勘和线路比选,确定管线上、中段总体上主要沿榜沙河河谷、渭河河谷河(漫滩及其i、级阶地)布设、下段管线穿越渭河与藉河分水岭后沿藉河河谷河(漫滩及其i、级阶地)布置。对穿越渭河两处峡谷地带(邱家峡、琥珀峡)及穿越渭河与藉河分水岒线路进行了比选,其它线路均不做比较。1、渭河河谷邱家峡段选用三种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方案一:管线从桩号4+975.20处先沿渭河右岸山前坡积物及河漫滩上布设,后沿陇海铁路废弃路基及陇海铁路废弃隧道(废弃隧道为城门洞形,洞口宽5m,高5m,洞内衬砌完好)布置。该方案管线全长约2569.38m,其中位于渭河右岸山前坡积物及河漫滩约1880m,位于陇海铁路废弃路基及陇海铁路废弃隧道约1750m, 方案二:从桩号4+975.20处设隧洞(长700m),与原陇海铁路废弃隧道相连。该方案管线全长约1520m,其中新建隧洞约700m,利用陇海铁路废弃隧道约820 m。方案三:从桩号4+975.20处管线基本沿渭河右岸河漫滩及河谷布设。该方案管线全长约3950m。管线方案布置见渭河邱家峡方案示意图(图5-2)。上述方案从地形条件,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方案一:管道只需在前1880m进行防护后利用废弃隧洞穿行,方案可行。经计算工程投资为623.1万元。方案二:虽然管线最短,但需要新建隧洞,初拟隧洞洞身为城门洞型,洞宽为3m,直墙段2.45 m,失高1.15 m,顶拱圆心角150。最大埋深约200m。隧洞进出口岩性为残坡积碎石土层,厚度35m。隧洞围岩为为印支期(51)侵入岩,岩性为蛇纹石化橄榄岩、蛇纹石化超基性岩、滑石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灰、灰绿色,块状构造,属硬质岩。岩体中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度35m,弱风化带厚度510m。隧洞进出口段岩体较破碎,属不稳定的类围岩,洞身段岩体较完整,属局部稳定性差的类围岩。因此需在洞进、出口各设加强段10m,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5cm。施工期临时支护,采用系统锚杆,挂网喷护,喷混凝土厚度为10cm;拱顶、侧墙采用20系统锚杆锚固,锚杆长3.0m,伸入岩石2.75m,外露0.25m,呈梅花状布置,间排距1.0m。洞身采用c25钢筋砼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25cm,断面型式见图1。施工期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块体采取随机锚固喷护。该方案可行,但施工难度大。经计算工程投资为863.3万元。方案三:管线基本沿右岸河漫滩及河谷布设,但由于该处河道蜿蜒,河谷较窄,且沟内基底岩层为厚度大,完整性较好的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超基性岩,管道防护困难,且管线最长,投资最大,故首先放弃。方案一与方案二从技术角度比较,两种方案均可行,均能布设管。从施工角度比较:方案一施工难度较方案二小。从安全角度比较:方案一及方案二对引水管道的安全均无影响。从投资上看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投资约240万元。故选用方案一较合理。2、渭河琥珀峡段(牛家湾山梁)选用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管线大部分位于琥珀峡右岸河床,局部位于河漫滩,部分位于山前缓坡。为防止河水冲刷,渭河河谷段管道均需防护,全线长约2597m。方案二:翻越牛家湾山梁布设,全长约1384 m。管线沿山梁布置。上述方案从地形条件,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方案一:琥珀峡河谷较窄,管道在此通过时防护较为困难。加之施工围堰及基坑排水费用较高。方案二:管线翻越牛家湾山梁,山梁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砂质黄土,厚度1050m不等。管道大部分只需采用埋地方式铺设,施工中要求基础翻夯并在其上设置水泥土垫层,施工方法简单。综上所述两种方案均可行。但从施工难易程度及经济比较: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故选用方案二较合理。3、穿越渭河与藉河分水岒受调蓄水库正常蓄水位(1448.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