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1页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2页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3页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4页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委托单位: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宁夏智诚安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6月ii目 录前言i第一章 总论11.1 评价目的和原则11.2 编制依据11.3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61.4 评价标准7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21.6 评价工作等级151.7 评价工作范围171.8 评价时段171.9 评价重点171.10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181.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9第二章 原有工程回顾性影响评价202.1 原有工程的基本情况202.2 原有工程分析202.3 原有工程的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回顾性评价272.4 原有工程的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312.5 原有工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回顾评价322.6 原有工程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22.7 原有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审批文件执行情况322.8 原有项目主要环境问题33第三章 迁改建工程内容及分析343.1 迁改建项目基本情况343.2 迁改项目建设内容353.3 迁改建项目工程分析353.4 迁改建项目污染源分析413.5 迁改建前后项目“三本账”一览表46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8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84.2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04.3 主要的环境问题524.4 区域规划524.5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3第五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45.1 地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545.2 地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585.3 环境空气监测与评价595.4 声环境监测与评价63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56.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656.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66.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666.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66.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796.6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796.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9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807.1 评价工作等级817.2 评价范围及工作重点837.3 环境风险识别837.4 源项分析847.5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857.6 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计划877.7 消防措施897.8 应急预案897.9 风险评价结论91第八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928.1 水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928.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分析998.3 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008.4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008.5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101第九章 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1039.1 清洁生产分析1039.2 循环经济分析105第十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0610.1 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0610.2 迁改建工程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10610.3 总量控制分析107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0911.1 环境管理10911.2 环境监测10911.3 环境监理11011.4 环境保护验收111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1212.1 经济损益分析11212.2 社会效益分析11212.3 环境损益分析11212.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3第十三章 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1513.1 项目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11513.2 项目与相关规划、环境管理要求相符性分析11613.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1813.4 总图布局合理性分析12113.5 小结121第十四章 公众参与12314.1 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12314.2 公众参与结果统计与分析12414.3 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12914.4 公众参与结论130第十五章 结论13115.1 项目建设概况13115.2 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13115.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3215.4 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13315.5 综合结论与建议136iii本项目附图一览表编号附图名称所在章节1项目地理位置图1.3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图1.33本项目大气环境及风险评价范围图1.74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图1.75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分布图1.106项目四至图1.107项目周围环境实景照片1.108项目平面布置图3.39项目生产及配套设施实景照片3.310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5.15.411项目所在地规划图13.212环评信息网络公示截图14.113布告张贴现场照片14.1本项目附件一览表编号附件名称份数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2原环保审查批复23原有项目验收意见24现地址租赁凭证15委托书16原有污染物监测报告27原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18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合同及转移联单19污染物排放许可证110规划平面图111污染治理方案(废水、废气)312现状质量监测报告113监测报告114应急预案(部分内容)115公众参与调查样本(团体、个人)416专家审查意见317环境影响审查登记表1前言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宝电子”)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1850万美元,主要从事固定电容器、固定电阻器、固定电感器生产和销售。具体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见附件1。智宝电子注册成立时位于塘厦镇高丽路7-1号,在该地址于2000年1月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编制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于2000年1月31日通过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批文号:东环建字200038号。见附件2-1),批准生产小型铝质电解电容器、大型铝质电解电容器、金属化膜塑胶电解电容器,允许生产废水排放量为3m3/d。2002年,该公司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了环境保护局的验收(东环验字200245号);2007年该公司的环保设施通过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东环验字2007297号,见附件3-1)。由于原厂房租约到期,该公司投资总额1850万美元,搬迁至东莞市塘厦镇(桥蛟路旁),迁建的同时取消金属化膜塑胶电容器生产线,增加晶片型电解电容器的生产,并于2010年办理迁扩建环保审批,并取得了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批文号:东环建 2010s-2523号。见附件2-2),批准生产固定电容器40亿只,允许生产废水排放量为100m3/d。2011年11通过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的验收(东环建201121779号,见附件3-2)。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智宝电子拟投资1800万元,搬迁至东莞市塘厦镇高丽一路6号(厂址中心坐标:224718.66n,113458.28e),租用国巨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厂房:a2、a3、a46的4f、c2、c3,以及宿舍,详见附件4。迁址后,缩小了生产规模,仅年生产小型铝质电解电容器、大型铝质电解电容器共计20亿只,取消晶片型电解电容器等其他产品的生产,员工人数由原1200人减至800人,占地面积约13000m2,建筑面积约32185m2。目前迁改建工程设备已准备完毕,现申请办理迁、改建环保审批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本建设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委托,宁夏智诚安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公司迁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详见附件5)。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了环评项目组,在现场踏勘和研读有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结合项目生产特点,并在深圳市索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与协助下,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2013年8月28日与2013年12月31日专家意见,现修订后送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迁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 总论1.1 评价目的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该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及建成后,对当地水、气、声及生态等环境及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必要的治理措施和必须达到的环境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其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为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该迁改建项目工程建设特点和厂址区域环境现状,确定本次评价遵循的原则如下:(1)建立和健全环保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2)在对各污染源实施治理方面,首先考虑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为原则,使周边环境空气和纳污水域环境容量满足功能能区要求,外排污染物在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尽可能得到削减。(3)通过类比调查和实测资料相结合确定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污染源强,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及该地区近几年的有关环境现状监测资料。(4)环评的全过程中坚持为工程建设的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针对性、公正性和时效性。1.2 编制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2.1.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实施);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01日执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后2000年09月01日执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03月01日实施);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2005年04月01日执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后2004年08月28日执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01日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03月01日施行);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01月01日实施);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04月01日施行);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01月01日施行);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执行);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284号,2000年3月20日施行)1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日);1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3月);18)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200895号);19)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施行);20)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1999年10月1日);21)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2004年7月1日);2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01日);23)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4)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2005年10月1日);2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26) 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环发2005114号);2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5月1日);28) 的通知(国发200938号,2009年9月26日);2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0号);30) 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0433号);3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32)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年1月11日);3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34) 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8号,2012年5月23日);35)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36)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2.1.2 地方相关法规与政策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3号,2005年01月01日实施);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修正);3)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511号);4)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发201062号); 5)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府2012143号,2012年12月7日); 6)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2012年9月14日)7)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8)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9)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8年12月)10)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1日);1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本的通知(粤府20139号,2013年1月22日)12) 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5号,2009年05月01日); 13)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5号,2004年05月01日实施,2012年7月26日第二次修正);14) 关于进一步明确固体废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环2008117号);15) 关于发布(粤环2008114号);16) 广东省实施规定(1999年10月1日);17) 关于延长危险废物经营期限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环办200936号);18)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粤环发201018号,2010年02月08日);19) 关于印发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201314号);20)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07号);21)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粤府令2009134号);22)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粤环200869号);23) 关于加强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粤环200723号);24) 印发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通知(粤环2011110号) 25)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799号);26) 印发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200766号);27) 广东省清洁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意见(粤经贸资源2001972号);28) 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 的通知(粤环200430号);29)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2009年8月);30) 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1114号,2011年2月14日)31) 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广东省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小组,2007年1月); 32) 广东省实施办法2004年修正(2004年7月29日);33) 广东省实施办法(修正)(1997年10月16日);34)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4月);35) 关于发布的通知(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36) 关于印发的通知(东府20095号,2009年1月13日)37) 关于印发的通知(东府20096号,2009年1月13日)38)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环境报告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东府201188号);39) 关于印发的通知(东府201233号);40) 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337号,2003年6月3日);41) 东莞市蓝天碧水计划(2002年2月21日);42) 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6年5月24日东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43) 关于印发东莞市环保系统深化环保办事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工作方案的通知(东环办200816号);44) 关于深化办事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的补充的通知(东环办函200854号);45) 关于印发东莞市污染企业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原则的通知(东环200855号);46) 关于的批后公告(东规告201378号)。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9)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79-2001);1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11) 广东省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导则(粤环200842号)。1.2.3 项目相关资料1)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 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2010年7月编制的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相关批复;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5) 物业租赁合同书;6)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委托编制环评报告书的委托书;7) 智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8) 项目相关监测报告;9) 污染治理方案;10) 其他相关资料。1.3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1.3.1 水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塘厦镇高丽一路6号(国巨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厂房:a2、a3、a46的4f、c2、c3,以及宿舍,厂址中心坐标:北纬224718.66,东经113458.28,具体位置见附图1),项目生产废水经近期需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石马河水质目标为类, 全长65km,水质目标2011年达到类;2015年达到类;2020年达到类。2)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域属于不宜开采区,具体见附图2-1。本项目所在区域不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只有少量工业或农业项目可能使用地下水,因此项目所在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1.3.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塘厦镇,根据项目所在位置及东莞市塘厦镇总体规划(2012-2020)中的环境保护规划(详见附图2-2)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1.3.3 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东莞市塘厦镇,根据东莞市塘厦镇总体规划(2012-2020)中的环境保护规划(详见附图2-2)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为2类标准适用区,执行2类标准。见表1.3-1。表1.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编号项目内容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为类,分期达到:2011年达到类;2015年达到类;2020年达到类2地下水环境功能区类水质标准适用区3环境空气功能区属二类区4声环境功能区属于2类区5基本农田保护区否6风景名胜保护区否7水库库区否8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塘厦石桥头污水处理厂)9规划工业园区否10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否1.4 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标准1.4.1.1 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位于石马河流域。石马河功能现状为景排,根据粤环201114号,石马河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关标准(2011年达到类;2015年达到类;2020年达到类),详见表1.4-1。表1.4-1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质量标准限值编号适用标准污染物项目标准限值(mg/l)类类类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ph值(无量纲)6969692cod2030403bod546104nh3-n1.01.525挥发酚0.0050.010.1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30.37溶解氧5328高锰酸钾指数610159总磷(以p计)0.20.30.410总氮(湖、库以n计)1.01.52.011石油类0.050.51.012粪大肠菌群(个/l)100002000040000回用水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表1中工艺与产品用水相关标准,详见表1.4-2。表1.4-2 项目回用水水质标准限值编号适用标准污染物项目标准限值(mg/l)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中工艺与产品用水水质标准ph值(无量纲)6.58.52codcr603bod5104nh3-n1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中工艺与产品用水水质标准总硬度(以caco3计)4506铁0.37色度(度)308石油类1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详见表1.4-3。表1.4-3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编号适用标准污染物项目标准限值(mg/l)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ph值(无量纲)5.56.5,8.592氨氮0.53硝酸盐(以n计)304亚硝酸盐(以n计)0.15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16氰化物0.17砷0.058汞0.0019铬(六价)0.110总硬度(以caco3计)55011铅0.112氟化物2.013镉0.0114铁1.515锰1.016溶解性总固体200017高锰酸盐指数1018硫酸盐35019氯化物35020总大肠菌群(个/l)1001.4.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属工业用地,其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功能区,项目周围so2、no2和pm10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nh3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voc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相关规定,见表1.4-4。表1.4-4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序号污染物名称执行标准取值时间浓度限值(gb3095-2012)1二氧化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年平均60g/m3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200日平均300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70g/m3日平均1504二氧化氮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5臭氧1小时平均2006一氧化碳日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7tvoc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8小时平均0.608nh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次浓度0.201.4.1.3 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噪声适用标准。项目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见表1.4-5。表1.4-5 项目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功能区划类别限值要求执行标准昼间db(a)夜间db(a)混合区(临近文教用地)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4.2.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工业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后排入石马河。根据东莞市石桥头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污干管线路图,规划该项目远期可接入污水管网,纳入石桥头污水处理厂,通过市政管道排入石桥头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最终排入石马河;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下水管道,在塘厦镇石桥头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限值要求以内;经塘厦镇石桥头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其2006年修改单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放,最终进入石马河。项目具体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1.4-6。表1.4-6 项目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览表序号污染物项目标准限值单位接管标准排放标准污水厂尾水排放标准类三级1ph6.09.06969692色度(稀释倍数)8030倍3cod5003050050mg/l4bod53006300105ss400400106动植物油10010017石油类200.5201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00.3200.59氨氮(以n计)35.01.55(8)10磷酸盐/总磷(以p计)8.00.30.5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1.4.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查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中尚未规定vocs排放限值,广东省地方标准中对vocs有相应排放限值要求的相关标准主要为印刷、家具、制鞋等行业,电子行业并无相关标准,为此,本项目vocs参考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 44/814-201)中对vocs相关限值要求。其余工艺废气排放均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具体限制要求见表1.4-7。表1.4-7 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览表序号污染物名称工艺废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二级监控点位置浓度(mg/m3)1二氧化硫500152.1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203.62氮氧化物120150.64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201.03颗粒物120152.9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4.84总vocs302.92.01.4.2.3 噪声排放标准表1.4-8 项目噪声排放限值一览表污染源类别时间标准昼间db(a)夜间db(a)噪声2类605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4.2.4 固体废物污染物控制标准本项目外排固体废物执行标准如表1.4-9。表1.4-9 项目固体废物污染物控制标准一览表污染物类别标准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2008.6.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01.12.18)及其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7 -2007,2007.10.1)严控废物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5号,2009.3.30)一般工业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1.4.3 其他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本项目为迁改建项目,迁址的厂房已建好,不存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营运期环境影响。根据项目初步污染源分析,通过环境影响矩阵,分析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类型和影响程度,结果见表1.5-1。1.5.2 评价因子筛选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同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筛选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如表1.5-2。19表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工程阶段工程作用因素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水文水质土 壤声环境空气环境陆生生态景观文物环境卫生人群健康就业机会科技与经济发展侵蚀污染营运期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生产废液排放设备运转产生噪声有毒有害物管理与使用风险事故项目总体影响图例:无影响;负面影响轻微影响、有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正面影响表1.5-2 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要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水环境ph、悬浮物、codcr、nh3-n、bod5、do、tp、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codcr、nh3-n空气环境so2、no2、pm10、nh3、vocsvocs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连续等效a声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危险废物1.6 评价工作等级1.6.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有关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采用以下公式:pi=ci/c0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评价工作等级按导则中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有vocs,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参数及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值见表1.6-1,1.6-2。表1.6-1 主要污染物排放参数序号污染物排放速率(kg/h)烟囱高度(m)烟囱出口内径(m)烟气温度(k)1vocs0.063150.3363表1.6-2 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结果序号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mg/m3)标准(mg/m3)占标率%(m)最大落地浓度距离(m)1vocs0.0051470.60.8590由估算结果可知,最大地面占标率pmax10%,根据评价等级,则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价为三级。1.6.2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6.2.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根据项目废水排放量、废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迁改建完成后生产废水排放量将由迁改建前的100t/d(允许排放量)减少至8t/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主要污染物是ph、codcr、ss等。项目纳污水体石马河属于中河,其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标最终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6.2.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属于生产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i类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能力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不敏感、污水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简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表6“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的要求,场地包气带防污能力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的建设项目地下水工作等级均为三级,故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6.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本项目所在地属于声功能2类区,项目主要噪声源是生产设备、水泵、风机等机电设备,经预测分析,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量小于3db(a),且项目夜间不运行,对评价范围内敏感点(西面教师宿舍楼)影响不大,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的5.2.4条“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故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6.4 环境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由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周围环境敏感度等因素确定。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均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监控目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原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基本无毒。根据项目规模、建设地点等情况,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表1的物质危险性标准,结合本项所涉及的化学品及其性质,可以判定使用的化学品中没有规定的剧毒危险性物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所在区域为非敏感区,因此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划分,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1.6.5 生态环境评价本项目租用已建成厂房建设,无施工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迁改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1.7 评价工作范围根据本项目评价等级及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为: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为中心,直径5km的圆形区域(见附图3)。 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4.5km以内的河段;对地下水进行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受影响区域。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区周边外延50m的区域(见附图4)。风险分析:以项目为中心,半径3km的圆形区域(见附图3)。生态环境:以项目所在地块为主,对生态环境影响做简要分析。1.8 评价时段本项目为迁改建项目,主要通过直接迁至已有厂房,无需扩大场地、不涉及施工,评价时段主要为: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1.9 评价重点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其环境管理要求,结合项目生产特点和区域环境现状,本次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以大气现状评价和废气特征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分析为重点,注重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清洁生产、环保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评述,兼顾声环境、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和水环境影响评价。1.10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所在区域和周边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环境敏感对象与保护目标见表1.10-1,具体位置见附图5。表1.10-1 环境敏感点以及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名称方位距离(m)性质以及规模功能区划以及保护目标空气环境1东莞电子科技学校西面厂界20办公楼70约30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塘厦中学北面300约3200人3蛟乙塘西南410约1400人4莆心湖西北640约2150人5莆心湖学校西北1000约1000人6诸佛岭北1000约1100人7振兴围东北1200约940人8长埔东北1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