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导游词300字_第1页
狼山导游词300字_第2页
狼山导游词300字_第3页
狼山导游词300字_第4页
狼山导游词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狼山导游词 300 字 狼山 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 109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狼山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 狼山导游词 300 字 (护潮台 )见资料 (狼山广教寺碑前 )我们狼山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寺名叫广教寺,是全国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为什么叫广教寺呢 ?传说到此山传法的第一个和尚为了确 定寺名,随手从身上携带的佛经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椤严般若广教经,于是就把寺名定为广教寺,这个寺名一方面说明了佛教思想是广教众生,另一方面也有广传佛法之义。现在大家请跟我来,后来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认为四大天王各主一事,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谐义 “ 风 ” ,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主 “ 调 ” ,北方多闻天王持伞,主 “ 雨 ”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主 “ 顺 ” ,合称 “ 风调雨顺 ” 。 山门朝外塑的是弥勒佛像,传说五代杭州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契此,常身背一个布袋进城,逢人即笑,见物即乞、出2 / 25 语无定、随处寝卧、行如疯癫,圆寂时作偈:弥勒真弥 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人就根据布袋和尚的形像,塑成了弥勒佛宝相。你看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付对联形容他 “ 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于人无所不容。 ” 真是大气度 !另外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将弥勒佛塑在大山门口,也显示出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接引众生进庙随喜。弥勒佛后面是韦陀像,韦陀手持金刚杵,有双手合什托杵相,也有持杵相,持杵的杵落地则表明该寺是不接纳挂单僧的,杵举中间,表示可以短期接纳落单僧,杵高举 在上,则可以长期接纳挂单僧。韦陀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它面对大殿,使佛祖说法的时候不至有歪魔邪道打扰,他还对内监督僧人的行动,僧人进出多要从他面前经过,接受他的监督,因此他就象寺庙的纪委书记。 这是轮藏殿,对面为大悲殿,两殿都为重檐歇山亭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格局。 (大悲殿 )我们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里供观音菩萨,故名大悲殿。大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乐,大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苦,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宝相庄严,高达六米,两壁刻着历代名人画的观音像。 (若没有进后山赵绘沈绣之楼,也可于此讲历代名人画观音像的由 来 )。 3 / 25 (法乳堂前 )现在我们来到法乳堂,法乳堂取 “ 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 ” 之义,我们说如饮醍醐,醍醐是牛奶的精华,这里命名法乳堂,也比喻佛法是人间思想的精华。以滋养众生给人智慧给人清醒。法乳堂匾额门联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 一堂都圣哲,万派皆朝宗 ” ,因为法乳堂供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像,各派都来朝拜,一堂都圣哲是因为法乳堂两侧供奉着中国佛教史上的十八高僧像,这十八高僧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参与选定,由南通籍画家范曾手绘,在北京制成陶瓷壁画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法乳堂东面是方丈室 ,过去称俯涛轩,为文人聚会之所,当时狼山脚下便是大江,俯涛就是俯身即可揽到波涛之义。维摩诘经说维摩诘住的地方 “ 地方一丈,可容千人 ” 他在此说法,后来方丈便成为寺院主持居住的地方和称号,室内挂的 “ 善根寿相 ” 的匾额是张謇先生写给当时的方丈海月法师的。 (法乳堂壁画前 )这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它译了很多经典 (300 卷 )其中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成了后来法相宗的祖典,法华经成为天台寺的祖典,金刚经成了禅宗的祖典,成实论成为成实宗的祖典。玄奘大家都是熟悉的,他又称唐三藏,因为佛教典籍有三藏数千部,经 藏是记录佛祖语录的经书,论藏是后人论述佛经的著作,律藏是讲佛教戒律的书籍,通一藏才可称法师,历史上通晓三藏的人寥寥可数,玄奘就是通晓径论律三藏的4 / 25 法师,所以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僧赴印度取经,取回不少经文,其中他译的瑜珈师地论成唯识论后来成为唯识宗的宗典,玄奘后来被尊为唯识宗的初祖。这是禅宗大师慧能,他本来不识字,后来听人家读金刚经一听之下,如瓶注水,豁然开悟,于是投奔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弘忍为了传法考验弟子,命弟子各作一偈,他的大徒弟神秀作了一偈: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慧能 听人家读了以后,认为写得不够,他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引得弘忍大惊,后来便传法脉给慧能。慧能的这首偈,含有深刻的佛教思想和哲学思想,菩提代表物质,明镜代表意识,菩提无树,明镜无台,这样物质和意识都是空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大彻大悟。慧能强调顿悟,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见性就能成佛。后来慧能被尊为禅宗的六祖。这位是弘一法师,他是近代律宗大师,中兴了衰微已久的律宗。在俗时为书画、音乐、篆刻、戏剧大家,少年时,风流倜傥,极富才气, “ 二十文章惊海内 ” ,也曾 到日本留学,他的成就很多:他最早将西洋油画引入中国,他和欧阳予倩等创办“ 春柳社 ”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最早创始人,他也写了很多传颂一时的歌曲,如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但是在艺术成果辉煌、如日中天之时,他却毅然5 / 25 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九日在杭州虎跑寺正式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怀着振兴南山律宗的宏愿,云游四方,萍踪无定,挂单弘法的寺庙达上百处。 1928 年后驻于闽南弘法利生, 1937 年日寇侵华他提出 “ 念佛不忘爱国,救国必须念佛 ” ,自题居室为 “ 殉教 ” 室。并说: “ 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 。后厦门遭 日机轰炸,弹片入室,大师泰然无惧,终不伤其毫发。诚如他的一首诗云: “ 亭亭一枝菊,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 。他持戒谨严,芒鞋衲衣, (据说出家后只穿一件衲衣,补钉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 ),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享年六十三岁,圆寂前写下 “ 天心月圆,华枝春满 ” 及 “ 悲欣交集 ” 的偈语。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相表记。 (到藏经楼 )这里是藏经楼,东边是晒经楼,再东为枕山楼。 这是幻公 塔,为明嘉靖四十五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智幻在太平兴国年间 (那时南通刚刚建城 )主持狼山寺务,他广弘佛法,成为狼山的中兴祖师,山顶的支云塔也是智幻和尚所建。以前南通有三座塔,分别是狼山的支云塔,城内的文峰塔和天宁寺塔,俗语说 “ 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座平地起,一塔云中插 ” ,三座塔分别是四角、六角、6 / 25 八角,文峰塔和光孝塔造在城里,所以说平地起,山上的支云塔造在山上,所以说云中插。传说大圣菩萨向托塔天王李靖借塔,用扁担挑了两个,胳臂下夹了一个,袖子里还藏一个,到狼山手忙脚乱安顿好支云宝塔后,一不小心袖子中的塔 滚了出来,一滚滚到山腰,待拣起来一看竟然没有坏,原来是实心宝塔,这座实心塔就是诸位面前的幻公塔。 (抚台平倭碑 )这块抚台平倭碑就记录着嘉靖三十八年,抚台李遂组织军民在狼山江面大败倭寇,最后又尽数剿灭狼山盘据的倭寇的功绩,也记载了明朝倭寇侵略的史实,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倭寇经常来江浙一带侵略,罪行累累,嘉靖年间年年都来,南通无岁不受其害,最厉害的嘉靖三十三年前后的三四年间,沿海被害的老百姓有数十万之众。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感有一个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山道上 )狼五山自古在军事上非常重要, 最东边的军山相传秦始皇曾在此驻军,狼山下的护潮台又是水师阅兵台,西面的马鞍山,隋炀皇攻辽也在此放马。为什么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呢 ?因为五山扼守江口,且山在江中,易守难攻。刚才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大家介绍狼山为什么叫狼山,有人说是山形似狼,但更重要的是与一个传说有关。很久以前,狼山废在江中,人迹罕至野兽横行,有一只白狼精盘据在此,狼山的开山祖师为弘传佛法,来到狼山,便向白狼精借一衲之地修行,白狼精听说只要一衲之地,便满不在乎的答应了,7 / 25 那知道和尚运起法力,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顿时祥云密布,金光万道,那袈裟将狼山尽数罩住 ,白狼精知道和尚法力无边,于是只好认输,不过他向和尚提了一个要求, “ 我在此这么多年,希望能保留一个名字 ” ,和尚认为无伤大雅,于是答应了他,这座山就称狼山,这就是大圣菩萨借狼山的故事,至今南通还流传着大圣菩萨借狼山 圣菩萨在江淮非常有名,等一下在山顶大圣殿我会为大家讲大圣菩萨的事迹。 因为这座山是狼山,在建庙的过程中,就将广教寺的建筑建成龙伏狼的格局,法乳堂为龙头,山下的金刚殿为洞开的龙口,轮藏殿、大悲殿为龙的犄角,山道为龙身,山腰的葵竹山房等建筑为龙爪,山顶的支云塔就是甩入青 霄的尾巴,古时候狼山在江中,尾上头下的云龙,又成龙入江海之势。从飞机上看,又仿佛巨龙在此饮江吸虹。 (白雅雨墓 )这是白雅雨烈士的墓,白雅雨为南通人,1868 年生,先后在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任教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北洋女师, 1905 年加入同盟会, 1909 年创办 “ 中国地学会 ” ,第二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地学期刊地学杂志,为当时著名的爱国地理学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他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李大钊,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青年。武昌起义后,白雅雨在北方策应,组织共和会发 动起义。 1912 年 1 月8 / 25 2 日发动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白雅雨担任参谋长,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断轨阻击,白雅雨被捕就义,时年 44 岁。国民政府后追赠其为上将,先后在北京、山东泰山等地为他建立陵墓纪念, 1937 年还为他举行了国葬。白雅雨临终赋有绝命诗一首: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传颂一时,还选入台湾的学生课本 . (振衣亭 )这个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整衣之义,因为马 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须肃衣以示尊敬。(南无大势至菩萨壁前 )“ 南无 ” 为归依礼敬之义,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致敬大势至菩萨的意思。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 “ 西方三圣 ” ,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大观台 )这里就是大观台。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古人形容这里 “ 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 ” ,王安石到此惊叹这里 “ 影带诸夷,气吞吴会 ” ,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9 / 25 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 .目是天涯。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 )上面的 “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 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两次到狼山来后都以此为题 作了报告。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 “ 第一山 ” ,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 ;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 ;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 ;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 “ 第一山 ” ,你看 “ 第 ” 字如美女梳头, “ 一 ” 字如乌龙出江, “ 山 ” 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 (进山门 )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 可要对大家不客气。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 (萃景楼 )这里是萃景楼,宋朝初年为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河北霸州有一支农民军刘六刘七起10 / 25 义,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后官军合力围攻,农民军就转战狼山,这时江面刮起飓风,将农民军的战船击碎,起义军于是据庙而战,官兵就在此地放火攻庙,庙被焚而起义军也被消灭,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圆通宝殿 )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 会,故称圆通宝殿。明朝以前为僧伽殿,供大圣菩萨,由于明朝的那场农民起义,明官府以为得江神助飓风,后在此造江海神殿,将大圣菩萨移于后面的大圣殿内。现在供大势至菩萨,两边供十八罗汉。佛经说大势至菩萨 “ 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 ” ,故名大势至。佛教认为修行有三重果位:罗汉、菩萨、佛。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修成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菩萨即菩提萨缍,意为 “ 觉有情 ” ,既 要自觉 ;还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 ;又要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 (使众生觉悟 )、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只有自觉,菩萨觉有情,只有佛才三觉俱全。 (支云塔下 )这里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11 / 25 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 (江山门,已拆 )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为南通的风水门户。 1984 年 重修时,曾在塔刹取出诸多经书宝物,修复后重又放入,作为镇塔之宝。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各有佳作,明朝人殷学思诗云:宝塔支青云,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这里曾有一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便是龙池,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龙吐水,助其沐浴,池中的小孩便是释迦太子了。支云塔下为地藏王菩萨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 “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 ” ,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生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王菩萨两边供的是千 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佛经说观音菩萨专为世人救苦救难,世上苦难太多,她就分身为一千个去救苦救难,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塑有四十二只手,佛教又有二十五情之说,四十二像二十五情共为一千身。文殊菩萨是诸菩萨的上首,他是智慧的化身,文殊像头梳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体现般若一尘不染。 12 / 25 (大圣殿 )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国可能也 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一日晚上住在州官贺跋氏家,劝其舍宅为寺,并说此地古时即为寺。贺跋听之,掘地果然得石碑,为齐朝时古香积寺,并得佛一尊,大家以为是燃灯古佛,僧伽说是普照王佛,果然在佛像上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贺跋舍宅,造普照王寺。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有一次江淮大疫,他广采草药,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又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化解了几次大水灾。至今民间仍流传 “ 泗洲大圣降水母 ” 的故事。他在江淮赢得了极大的 民心,景龙二年 (公元708 年 )僧伽已名满天下,中宗乃延请僧伽赴长安,执弟子礼,奉僧伽为国师,第二年大旱,皇帝请僧伽大师祈雨,大师用瓶水向空中散洒,顷刻浓云密布,大雨顷盆。景龙四年,僧伽圆寂,留下遗愿将舍利运回江淮,继续服务众生。中宗不舍,留之荐福寺,一言甫下,长安满城恶臭,后来皇帝到僧伽灵前炷香许他归普照王寺立塔,顿时满城异香。李白有诗写僧伽: “ 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如世上青莲色 .” 韩愈一向反佛,但也作诗赞僧伽 “ 僧伽晚出淮泗上,13 / 25 势到众佛尤 魁奇 ” ,历代帝王都赐僧伽圣号,唐懿宗赐证圣大师,周世宗诏令天下造精庐 ,必立伽真像,赐号 “ 大圣僧伽和尚 ”, 宋兹宁三年,赐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同治帝谥 “ 功昭淮海 ” ,以后民间多称其为大圣菩萨,据说僧伽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以后又多次显灵救民:宋宣和三年,京都发大水,僧伽现身救灾 ;明 正德年刘七起义,僧伽又作飓风等等,至今在广大信徒中广受推崇。我们在山腰已经看见幻公塔,据说幻公圆寂时作偈一首 “ 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西归泗水间,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 ” 后人才明白原来智幻就是僧伽的化身,从此也知道僧 伽来到狼山教化众生。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魁星亭 )这是魁星亭,魁星传说是古代主宰文运的神灵,他头象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笔,据说被他点中的就成为举人。魁星亭的斗拱间镶嵌七十二快雕版,刻有猴、鹿、鹤等吉祥动物。顶上为二龙戏珠,飞檐翘角,十分漂亮。在魁星亭北放眼望去,只见田畴平野,一望无际,远处南通城高楼林立,西山逶迤,江入大荒,到晚上,万家灯火,灿若繁星,好一派壮美景象 ! 狼山导游词 300 字 (振衣亭 )这个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 整衣之义,因为马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14 / 25 须肃衣以示尊敬。 (南无大势至菩萨壁前 )“ 南无 ” 为归依礼敬之义,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致敬大势至菩萨的意思。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 “ 西方三圣 ” ,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大观台 )这里就是大观台。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古人形容这里 “ 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 ” ,王安 石到此惊叹这里 “ 影带诸夷,气吞吴会 ” ,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 .目是天涯。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 )上面的 “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 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两次到狼 山来后都以此为题作了报告。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 “ 第一山 ” ,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15 / 25 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 ;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 ;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 ;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 “ 第一山 ” ,你看 “ 第 ” 字如美女梳头, “ 一 ” 字如乌龙出江, “ 山 ” 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 (进山门 )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 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 (萃景楼 )这里是萃景楼,宋朝初年为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河北霸州有一支农民军刘六刘七起义,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后官军合力围攻,农民军就转战狼山,这时江面刮起飓风,将农民军的战船击碎,起义军于是据庙而战,官兵就在此地放火攻庙,庙被焚而起义军也被消灭,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圆通宝殿 )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 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明朝以前为僧伽殿,供大圣菩萨,由于明朝的那场农民起义,明官府以为得江神助飓风,后在此造江海神殿,将大圣菩萨移于后面的大圣殿内。现在供大势至菩萨,两边16 / 25 供十八罗汉。佛经说大势至菩萨 “ 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 ” ,故名大势至。佛教认为修行有三重果位:罗汉、菩萨、佛。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修成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菩萨即菩提萨缍,意 为 “ 觉有情 ” ,既要自觉 ;还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 ;又要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 (使众生觉悟 )、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只有自觉,菩萨觉有情,只有佛才三觉俱全。 (支云塔下 )这里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 (江山门,已拆 )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为南通的风水门户。 1984 年重修时,曾在塔刹取出诸多经书宝物,修复后重又放入,作为镇塔之宝。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各有佳作,明朝人殷学思诗云:宝塔支青云,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这里曾有一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这便是龙池,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龙吐水,助其沐浴,池中的小孩便是释迦太子了。支云塔下为地藏王17 / 25 菩萨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 “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 ” ,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生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 王菩萨两边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佛经说观音菩萨专为世人救苦救难,世上苦难太多,她就分身为一千个去救苦救难,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塑有四十二只手,佛教又有二十五情之说,四十二像二十五情共为一千身。文殊菩萨是诸菩萨的上首,他是智慧的化身,文殊像头梳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体现般若一尘不染。 (大圣殿 )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 国可能也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一日晚上住在州官贺跋氏家,劝其舍宅为寺,并说此地古时即为寺。贺跋听之,掘地果然得石碑,为齐朝时古香积寺,并得佛一尊,大家以为是燃灯古佛,僧伽说是普照王佛,果然在佛像上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贺跋舍宅,造普照王寺。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有一次江淮大疫,他广采草药,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又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18 / 25 利,化解了几次大水灾。至今民间仍流传 “ 泗洲大圣降水母 ” 的故事。他在江淮赢得 了极大的民心,景龙二年 (公元708 年 )僧伽已名满天下,中宗乃延请僧伽赴长安,执弟子礼,奉僧伽为国师,第二年大旱,皇帝请僧伽大师祈雨,大师用瓶水向空中散洒,顷刻浓云密布,大雨顷盆。 景龙四年,僧伽圆寂,留下遗愿将舍利运回江淮,继续服务众生。中宗不舍,留之荐福寺,一言甫下,长安满城恶臭,后来皇帝到僧伽灵前炷香许他归普照王寺立塔,顿时满城异香。李白有诗写僧伽: “ 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如世上青莲色 .” 韩愈一向反佛,但也作诗赞僧伽“ 僧伽晚出 淮泗上,势到众佛尤魁奇 ” ,历代帝王都赐僧伽圣号,唐懿宗赐证圣大师,周世宗诏令天下造精庐 ,必立伽真像,赐号 “ 大圣僧伽和尚 ”, 宋兹宁三年,赐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同治帝谥 “ 功昭淮海 ” ,以后民间多称其为大圣菩萨,据说僧伽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以后又多次显灵救民:宋宣和三年,京都发大水,僧伽现身救灾 ;明正德年刘七起义,僧伽又作飓风等等,至今在广大信徒中广受推崇。我们在山腰已经看见幻公塔,据说幻公圆寂时作偈一首 “ 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西归泗水间,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 ” 后人才明白原来智幻就是僧伽的化身,从此 也知道僧伽来到狼山教化众生。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19 / 25 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魁星亭 )这是魁星亭,魁星传说是古代主宰文运的神灵,他头象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笔,据说被他点中的就成为举人。魁星亭的斗拱间镶嵌七十二快雕版,刻有猴、鹿、鹤等吉祥动物。顶上为二龙戏珠,飞檐翘角,十分漂亮。在魁星亭北放眼望去,只见田畴平野,一望无际,远处南通城高楼林立,西山逶迤,江入大荒,到晚上,万家灯火,灿若繁星,好一派壮美景象 ! 狼山导游词 300 字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狼山旅游 !狼山 风景区共包括五座山,这五山分别是狼山、马鞍山、剑山、军山和黄泥山,因狼山居中,又负盛名,故合称狼五山。狼五山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旅游区。狼山分前山和后山,我们步行上山。 大家看,现在我们面前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呢,就是 “ 入山之门 ” 了。它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两侧两座石狮、两棵二百多高龄的银杏树,是不是给 “ 入山之门 ” 增添了些许威严。我们往里走, “ 入山之门 ” 里面悬挂着 “ 三摩地 ” 匾。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楞严经 有 “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 一 ” , “ 三摩地 ” 三字可能就来源于此。大家看,四周的墙壁上彩绘着南通的历代名贤。有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北宋文学家王观、明末清初著名艺术家20 / 25 柳敬亭、清代著名书画家丁有煜、清代南通第一位状元胡长龄、辛亥革命先驱白雅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石坊三墓这里是唐代骆宾王、元代金应、清代刘南庐的墓。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七岁即能作诗,极负文名,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 “ 初唐四杰 ” 武则天即位后他与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广陵,后骆宾王兵败崇川,葬于南通。金应将军是文天祥的随从,他与文天祥同 被元军拘押,文天祥北上时其他人都离开了他,惟独金将军相随不渝,到南通后金将军一病不起,文天祥将其葬于南通,至今城里还留有 “ 将军园 ” 的地名纪念他。刘南庐是福建人,乾隆三年到南通后,在军山 “ 水云窝 ” 居住七载,考订史实,搜寻古迹,最后写成了南通州五山志,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护和历史发掘做出了贡献。 现在我们来到狼山的正门,这里以前是护潮台,狼山位于大江中,江潮朝夕拍打,有时还有淹入大江,为了保护狼山的建筑,所以造了这个护潮台。 我们狼山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寺名叫广教寺,是全国首批开放 的重点寺庙。现在大家请跟我来,这里是广教寺的山门,又称金刚殿,殿里塑着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各守护一方,东方为持国天王,南方为增长天王,西方为广目天王,北方为多闻天王,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认为四大天王各主一事,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谐义 “ 风 ” ,东方持国21 / 25 天王执琵琶主 “ 调 ” ,北方多闻天王持伞,主 “ 雨 ”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主 “ 顺 ” ,合称 “ 风调雨顺 ” 。山门朝外塑的是弥勒佛像,山门朝内塑的是韦陀像。传说,弥勒,韦陀是两个寺庙的方丈,弥勒总是笑脸迎人,宽容大度,所以寺庙香火很旺,但小偷经常关顾,韦陀看上去很是凶煞 ,寺庙几乎没有香火,但庙中管理很好,佛祖知道后就命两人同时看管寺庙,从此寺庙香火旺盛,且再无小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庙主殿内都是这样的供奉。 这是轮藏殿,对面为大悲殿,两殿都为重檐歇山亭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格局。轮藏殿,据说佛灭度后将佛经置于轮车中,由天龙八部守护着轮车,并推转着轮车,使之运转不息。这样佛法就法轮常转,永得流传。现在我们来到 法乳堂,法乳堂取 “ 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 ?犹如母乳之于幼儿 ” 之义。法乳堂匾额门联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 一堂都圣哲,万派皆朝宗 ” ,因为法乳堂供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像,各派都来朝拜,一堂都圣哲是因为法乳堂两侧供奉着中国佛教史上的十八高僧像,这十八高僧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参与选定,由南通籍画家范曾手绘,在北京制成陶瓷壁画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其实来到法乳堂我给大家主要介绍的就是他的三宝。那么前面两宝我已经说到了,就是释迦摩尼佛和十八高僧像,那么你们猜,22 / 25 这第三宝是什么呢 ?请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抬看这块 “ 十指成林 ” 的匾额,就是我们的第三宝,它是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书,十指成林一方面指佛教徒与人行礼时双手合什,所以叫十指成林,同时也因为佛教有众多 宗派,这样各宗各派的力量合在一起,宏扬佛法,佛教才会兴旺,郑板桥是大书法家,这几个字写得维妙维肖,请看十指成林的指字,上面的一笔宛然象翘起的大拇指,我们平常问: “ 您贵姓 ” ,说 “ 姓成 ” , “ 是耳东陈,还是翘脚成 ” ,这个十指成林的“ 成 ” 字,最后一笔就象一只翘起的脚。大家再看 “ 十 ” 字,这一竖隐约便象一个闭目养神的老和尚,还留有胡须呢 !据说与佛教有缘份的人便能看见。我们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里供观音菩萨,故名大悲殿。大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乐,大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苦,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宝相庄严,高达六米,两壁刻着历代名 人画的观音像。 我们再看这里是藏经楼,东边是晒经楼,再东为枕山楼。这块碑题紫琅禅院,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这些建筑,据史籍记载,唐总章二年,这里就建造了寺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因为狼山尚在江中,要坐船才能到山上,故称“ 慈航院 ” ,五代大宝年间才改名广教寺,清朝时因山名而改称紫琅禅院,广教寺为禅宗丛林,现属临济宗。这边是紫琅园,旧称三仙祠,供的是张果老、吕洞宾和文昌君。再看幻公塔,为明嘉靖四十五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智幻23 / 25 在太平兴国年间主持狼山寺务,他广弘佛法,成为狼山的中兴祖师,山顶的支云塔也 是智幻和尚所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