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doc_第1页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doc_第2页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doc_第3页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doc_第4页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u 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英文题目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the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the district articles of things model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 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物联网的应用将普及到各行各业。建设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可以提高小区物品的安保程度,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论文通过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描述,详细地阐述了开发一个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所用到的技术和方法。系统主要实现了小区内住户物品的管理,住户住址的管理等及对其的增删查改功能;同时,系统能够很好的显示出小区内住户物品的移动情况,根据判断从而达到安保的目的。系统是一个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的,采用jsp技术开发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系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mysql为数据库开发平台,利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本次开发由于时间的关系,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小区物品安保系统中所要求的功能。过于细节的分析功能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所以相对比较欠缺。关键词:物联网,浏览器/服务器,安保系统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ings will spread to all walks of life. building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district articles of things model can improve the extent of the residential security items and provide residents with a comfortable, safe living environment.paper by a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proces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develop a residential items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odel security system used.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household goods in the distri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usehold address and its additions, deletions investigation to change the function;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can well show the movement of household goods in the district,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ecurity.the system is based on browser/server architecture using js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articles security system. system from a user perspective, mysql database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use tomcat as a web server. this development due to time, the system remain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but has essentially been achieved the required functions based on the security system of the cell mode of things items. too the details of the analysis functions due to limited expertise, so relatively lacking.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browser/server, security system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引言(1)1.2物联网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1)1.3住宅小区在国内外的发展(2)1.4系统的组成(3)1.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3)1.6论文组织(4)1.7本章小结(4)2 需求分析2.1系统的目标(5)2.2系统的需求(5)2.3系统的功能描述(5)2.4系统数据建模(10)2.5非功能性需求(15)2.6其他需求要求(15)2.7本章小结(16)3 系统设计3.1设计目标(17)3.2软件结构设计(17)3.3系统主要模块工作流程(18)3.4数据库设计(18)3.5模块功能介绍(21)3.6本章小结(26)4 系统的实现4.1登录模块(27)4.2住户管理模块(28)4.3物品管理模块(33)4.4类别管理模块(39)4.5住址管理模块(43)4.6物品移动管理模块(45)4.7本章小结(45)5 系统测试5.1软件测试概述(46)5.2系统功能测试(47)5.3维护(50)5.4本章小结(51)6 总结及展望6.1本文的工作总结(52)6.2展望(53)致 谢(54)参考文献(55)551 绪论1.1引言进入21 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开始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新纪元。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关注不仅仅在居住面积、小区环境、周边交通等方面,还对小区提供的服务性功能有很高的要求,如信息服务、室内物品安全等,这就要求现有的住宅小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这些服务性的功能1。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它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楼控系统、家庭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工业监测等。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2。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小区的需求,物联网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住宅小区中来。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为业主提供安保服务。1.2物联网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根据事先定义的网络协议,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实现网络中任意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达到智能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它具有全面感应、传输过程可靠和智能化处理三个特点3。应用层运行平台信息中心智能处理网络层移动网络 互联网 无线网络 卫星射频识别 二维码 传感器网络感知层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它可以分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图1-1物联网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包含显示设备和管理设备,它为用户构建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网络层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依据定义的网络协议,实现网络中数据安全可靠的传输,感知层是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采集4。1.3住宅小区在国内外的发展8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总线技术实现了对住宅内各种设备的监控和管理,这样的住宅在美国叫智慧屋(wise house)、在欧洲成为时髦屋(smarthouse)。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对较重的各种电器进行远程监控,如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可以提前打开空调、调节好室内亮度等一系列的事情。社区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internet给住户提供与社区有关的信息和服务、小区内外新闻以及住户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另外,住宅小区还提供了很多增值服务,如医疗、老人监护、预定酒店、智能托管等,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服务5。在我国,住宅小区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1997年,我国编制了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导则对小康住宅提出了以下要求:家庭智能化控制系统、便利的通信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对小康住宅的建设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理想目标、普及目标和最低目标。1999年,我国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它详细规定了在建设住宅小区过程中的目标和原则:采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小区住户进行精密设计和精心建设,提高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含量,以适应用户的居住需要6。现阶段,国民经济增长的突破点是房地产事业。建设部提出:在居民住房问题上,在保证供应量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住房的质量,不仅是居民有所居,并且有个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具体来说,物联网在小区物品安保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1)交互系统,物业和业主之间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交互;(2)家庭智能化,它实现单个家庭的智能化;(3)家庭保障、小区安全和业主消费三位一体,比如物业和家居系统的联动、业主身份自动识别等。1.4系统的组成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采用统一管理结构,也就是说管理中心通过网络会对每个住户的物品进行安全监控和管理。(1)总的来说,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物业管理系统,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还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住户的物品进行录入监控,同时也也高了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管理成本;(2)以小区安全为核心的小区物品安全防范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安保问题成为小区住户的重中之重。小区物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该系统具有迅速报警的能力,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业主的财产安全7。1.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建设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可以为业主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小的基本国情,使我国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而住宅小区包含了住宅、学校、商店、娱乐场所、酒店、停车场等一切与叶重生活相关的设施,甚至有些小区还提供了老人托管、婴儿托管等增值服务功能。这样使得小区的规模越来越复杂,小区管理者就需要考虑如何有效的进行管理,使小区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以满足业主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需要8。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家中安装的各种家用电器和各种可移动财产都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连接到控制主机上进行统一的监控。小区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小区内各种设施的安全情况。这样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小区管理工作效率和居民生活的舒适度,让住户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物联网和it产业的高速发展,必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建设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住宅条件的需求,也是房地产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9。1.6论文组织论文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和调试,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背景分析,系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以及论文的结构组织;第二章:需求分析,主要通过系统功能分析、系统e-r图、系统的用例分析、功能用况图,性能分析以及业务流程图来介绍系统的需求分析;第三章:系统设计,首先说明系统的设计目标,以及通过使用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来展示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介绍系统数据库设计,以及架构设计;第四章:系统实现,通过程序流程图和系统运行截图展示一些主要模块界面;第五章:系统测试,通过一些测试用来验证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第六章:总结,对本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1.7本章小结本章分析了当前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的现状,指出系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结合课题背景分析,阐述了系统将要实现的目标。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需求分析中任何的含混不清或微小的遗漏都可能会造成系统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甚至导致失败,在正确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软件开发人员还需要将这些需求准确地以文档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设计阶段的依据10。2.1系统的目标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目标如下:(1)能让管理员快速的浏览到小区内住户物品的移动信息,并并快速找出移动的原因;(2)系统要有一定的安全性、隐密性,各个模块要相对透明,在对不同模块进行修改时不会对系统造成损害,能方便地进行模块组装等。2.2系统的需求系统在性能上应达到如下需求:(1)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完全控件式的页面布局,使得管理员管理的工作更简便,尽量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另外,跟踪出现的提示信息也让管理员随时清楚自己的操作情况;(2)即时可见:对数据的处理(包括录入、修改、删除)将立即在后台的对应栏目显示出来,达到“即时录入、即时见效”的功能;(3)系统运行应该快速、稳定、高效和可靠;(4)在结构上应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将来的功能扩展和维护。2.3系统的功能描述2.3.1 系统功能(1)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数据库,直接添加系统管理员的登陆账号以及密码,管理员通过这个账号和密码登录到系统;(2)物品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和删除物品,还可以按照用户类型查找物品,显示不同用户的物品;(3)类别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和删除类别;(4)住户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和修改住户信息;(5)住址管理管理员对已登记的小区住户的住址进行管理。2.3.2 系统功能结构图系统采用模块化管理,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有效模块化的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同时独立的模块化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在系统中将系统结构划分为四大模块,即物品管理,类别模块,住址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1所示。功能结构图说明:图2-1呈现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在系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将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即物品管理模块,类别管理模块,住址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本系统的所有信息:添加住户信息,添加物品信息,添加地址信息,添加类别信息,删除住户信息,删除物品信息,删除类别信息,删除地址等信息。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登录物品管理类别管理住户管理住址管理添加物品查看物品编辑物品查询物品删除类别编辑类别添加类别物品管理物品管理物品管理物品管理物品管理添加住址删除住址上传文件编辑住址图2-1系统功能结构图2.3.3 系统用例及其分析整个系统应该有两个操作用户角色,即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系统自己的物品;系统管理员在后台对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工作。(1)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功能包括:物品管理、类别管理、住户管理、住址管理,其用例图如图2-2所示。管理员管理类别查看物品添加物品编辑物品查询物品查看类别编辑类别添加类别删除类别管理用户查看用户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编辑用户查找用户管理住址查看住址删除住址添加住址编辑住址上传excel文件管理物品图2-2管理员用例图用例名称:管理员用例。参与者:管理员。用例描述:该用例让管理员对系统的信息进行管理。前置条件:管理员登录系统。基本事件流: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管理员选择物品管理、类别管理、住户管理、住址管理;管理员查看、添加、修改、删除信息。其他事件流:删除时,提示“确定删除”信息;添加类别时,若已有同名类别,再重新添加,提示“已有同名类别”;添加住户时,若该房间已有住户,提示“该地址已有住户,不能选择”。后置条件:如果用例成功,将测试结果存入临时数据库。扩展点:无。(2)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查看物品,查看类别,查看住户,查看地址。其用例图如图2-3所示。用例名称:用户用例。参与者:用户。用例描述:该用例让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前置条件:数据库中添加了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基本事件流: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一切信息。其他事件流:无。后置条件:用户、管理员身份验证通过。扩展点:登录用户名不存在,用例结束;密码错误,用例结束。用户管理类别查看物品查询物品查看类别管理用户查看用户查找用户管理住址查看住址管理物品图2-3用户的用例图2.4系统数据建模e-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11。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性 (entity):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relationship):联系也称关系,信息世界中反映实体内部或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做e-r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所有的实体集合; (2)选择实体集应包含的属性; (3)确定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4)确定实体集的关键字,用下划线在属性上表明关键字的属性组合 ;(5)确定联系的类型,在用线将表示联系的菱形框联系到实体集时,在线旁注明是1或n(多)来表示联系的类型。系统基本的e-r图如图所示,对每个实体定义的属性如下:登录表(登录id,账号,姓名,密码) 住户表(住户id,姓名,性别,电话号,身份证号)物品类型表(物品类型id,物品名称)物品表(住户id,入库时间,物品id,物品名称,安全距离,物品类型,入库操作人id)地址信息表(入库时间,住户id,地址id,楼栋,单元,房间,入库操作人id)物品属性表(属性id,属性名称,属性值,所属物品id)首先画出数据逻辑设计的所有实体。具体的实体属性图有:管理员的实体属性图,住户的实体属性图,物品类型的实体属性图,物品的实体属性图,地址信息的实体属性图。其中,管理员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管理员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住户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住户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物品类型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物品类型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物品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物品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地址信息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地址信息具有的实体属性特征。(1)管理员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管理员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如图2-4所示。管理员登录id密 码账 号姓 名图2-4管理员的实体及其属性图(2)住户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住户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如图2-5所示。住 户住户id姓 名性 别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图2-5住户的实体及其属性图(3)物品类型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物品类型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如图2-6所示。物品类型物品名称物品类型id图2-6物品类型的实体及其属性图物 品物品名称安全距离入库操作人id入库时间物品类型物品id住户id(4)物品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物品实体具有的属性特征,如图2-7所示。图2-7物品的实体及其属性图地址信息住户id地址id楼 栋单 元房 间入库操作人id入库时间(5) 地址信息的实体属性图描述了地址信息具有的实体属性特征,如图2-8所示。图2-8地址的实体及其属性图根据上述的实体,实体与实体之间是有关系的。所以,画出系统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如图2-9所示。物品类型id物品名称物品名称物品id1姓 名性 别身份证号码地址信息固 有1管理员1住 户持 有1管理n物 品n分 类m物品类型1房 间地址id楼 栋住户id单 元密 码账 号 图2-9系统e-r图2.5非功能性需求2.5.1 正确性需求(1)系统能够正确的将管理员对数据的更新正确的导入数据库中;(2)系统能够正确的识别用户;(3)系统能正确的将信息呈现给用户。2.5.2 安全性需求 系统是用于小区内住户物品的管理,所以必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管理员应通过身份验证后进入系统。2.5.3 界面需求(1)系统对界面的需求分为两部分:前台和后台,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界面需求;(2)页面布局清晰,颜色搭配合理,色调柔和,各页面主题风格一致;(3)格局合理,简单便捷,适合任何人群使用。2.5.4 稳定性需求系统部署后,在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直到系统被升级或替代。2.6其他需求要求(1)系统的功能实现情况: 用户可在本系统下实现各种用户要求的功能;(2)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都有密码保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机制;(3)系统的容错性: 用户输错数据都有提示信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2.7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的功能描述,系统数据建模,用例图,系统的非功能描述等,还介绍了系统的一些性能,为系统的总体、详细设计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3 系统设计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本章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首先完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建立数据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数据库设计。3.1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较为友善的人机交互界面,交互性强;(2)信息的查询快捷方便;(3)在实现平台的功能的同时,尽量让平台操作简单易懂;(4)系统能完成物品安保和管理员对信息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图3-1 软件结构图3.2软件结构设计本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最低层为数据持久层,数据持久层从业务逻辑层接受请求,利用存储过程或其他方法从数据层获取数据然后再把从数据层获取的数据传回到业务层。业务逻辑层反应了软件的根据各种业务关系,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增、删、改等编辑。视图层主要是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以网页的形式反馈给用户并接受用户的输入。软件结构设计图如图3-1所示。3.3系统主要模块工作流程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小区物品安保系统其运作方式主要为:(1)当用户访问网站时,用户能够查询、浏览本系统的所有信息;(2)同时,用户在查询浏览本系统信息时,能够随时查看到小区内物品移动情况;(3)接着,用户可以对小区内住户物品以及小区内住户的信息进行查看及增、删、改操作;(4)最后,由于本系统的特殊性,只有管理员可以进入本系统对其操作。其流程:用户登录页面浏览进入各个功能项退出。3.4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概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议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12。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储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计算机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果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通常分为两步:(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基于以上原则,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用户信息表、住户信息表、物品类型表、物品信息表、地址信息表。系统中相关数据库表结构设计举例如下:(1)用户信息表 (user)具体如表3-1所示。表3-1管理员信息表(user)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约束说明idvarchar主键,长度20用户idpasswordvarchar长度32用户登录使用的密码namevarchar长度30用户姓名usernamevarchar长度50用户登录账户(2)住户信息表(resident)具体如表3-2所示。表3-2 住户信息表(resident)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约束说明idvarchar主键,长度20住户idsexbit长度1住户性别namevarchar长度30住户姓名telephonevarchar长度13住户电话号码identity_cardvarchar长度18住户身份证号码(3)物品类型表(goodstype)具体如表3-3所示。表3-3物品类型表(goodstype)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约束说明idvarchar主键,长度20物品类型idnamevarchar长度50物品名称(4)物品信息表(goods)具体如表3-4所示。表3-4物品信息表(goods)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约束说明idvarchar主键,长度20物品idnamevarchar长度50物品名称safescopeint长度11安全距离operatorvarchar长度20入库操作人idoperatetimevarchar长度50入库时间typeidvarchar外键,长度20物品类型idresidentidvarchar外键,长度20住户id(5)地址信息表(address)具体如表3-5所示。表3-5地址信息表(address)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约束说明idvarchar主键,长度20地址idbuildingvarchar长度50楼栋unitvarchar长度20单位roomvarchar长度50房间operatorvarchar长度20入库操作人idoperatetimevarchar长度50入库时间residentidvarchar外键,长度20住户id3.5模块功能介绍系统主要完成一个某小区的物品安保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小区内住户的物品进行管理、监控等。系统设计主要体现模块化思想,即将系统分成逻辑上独立的各个单元,分别为:登录退出模块,物品管理模块,类别管理模块模块,住户管理模块,住址管理模块等。下面一一的对这几个功能做出进一步的分析。3.5.1 登录退出模块登录退出模块应完成进入和退出系统的功能,所以包括了登录系统管理和退出系统管理。登录系统管理的步骤为:(1)用户在登录页面上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密码;(2)系统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返回“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登录”;如果正确,就跳转至系统。退出系统管理,相对于登录系统管理来说就没有那么复杂,在页面上,都应该加入一个“安全退出系统”,退出系统的步骤:(1)清除系统中的session内的所有信息;(2)关闭当前页,返回登录主页上去。其流程图如图3-2所示。3.5.2 录入模块录入模块,是管理员对小区内住户物品的录入、物品类别的录入等。物品录入步骤如下:(1)进入物品管理页面,选择添加物品;(2)输入物品名称,选择物品类型,选择所属住户,然后提交;(3)系统会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4)退出物品录入模块。其流程图如图3-3所示。类型录入步骤如下:(1)进入到类型管理界面,选择添加类型;(2)填写符合要求的内容,提交;(3)退出类型录入模块。其流程图如图3-4所示。住户录入步骤如下:(1)进入到住户管理界面,选择添加住户;(2)输入姓名、输入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选择性别以及住址,保存;(3)系统会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4)退出住户录入模块。其流程图如图3-5所示。图3-2登录操作流程图图3-3物品录入操作流程图图3-4类型录入流程图图3-5住户录入流程图住址录入步骤如下:(1)进入到住址管理界面,选择添加住址或上传excel文件;(2)系统会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3)退出住址录入模块。其流程图如图3-6所示。图3-6住址录入流程图3.5.3 查询模块查询模块,管理员有查询权限,对于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物品信息,物品类别信息,住户信息,住址信息。查询模块的步骤为:(1)管理员进入系统后,有查询模块;(2)进入查询模块后,不同的页面对应着不同的查询子功能;(3)进入查询子功能,返回子功能返回的结果集。其流程图如图3-7所示。图3-7查询模块流程图3.5.4 信息更改模块信息更改模块,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物品、住户等信息进行更改。 更改模块的步骤如下:(1)用户进入更改模块;(2)根据现实情况,找到要更改的信息,并更改;(3)如果没有修改成功,则弹出一个“提交失败”的信息。如果修改成功则返回界面;(4)修改成功后,返回查询主界面。其流程图如图3-8所示。图3-8信息更改界面流程图3.6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说明,对软件结构进行设计,即将需求规格转换为体系结构,划分出程序的基本模块组成,确定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系统的数据结构,同时本章也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从中可以了解到整个系统可以实现的所有功能以及相关的操作流程。描述了系统的层次结构以及其实现特点和相互关系,并且按照具体的功能模块介绍其功能划分和数据流程。主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说明,按照需求分析进行功能的划分。4 系统的实现软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程序源代码,而设计阶段得到的仅仅是对用户需求的过程性描述。软件工程的下一个阶段,即编码(coding)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将设计阶段得到的成果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出来,得到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相对于软件生命中的其他阶段,编码阶段的耗费较少且实现的难度不大。由于编码完全是在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一个程序的优劣主要取决与软件设计的质量,但是编码过程中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风格的把握和编程技巧的运用却直接影响着程序的可靠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13。4.1登录模块该窗口中有两个文本框,用来输入用户名、口令。系统首先验证用户是否输入了用户名和口令,如果用户未输入其中一项,则显示提示信息且禁止提交表单数据。用户输入完整的信息后提交表单数据,系统根据表单数据的信息,验证用户密码是否正确;如果验证不通过则提示并返回;如果验证通过则跳转到系统主界面功能。登录模块界面如图4-1所示。图4-1 系统登录界面实现该模块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user user = userservice.login(username, password);if (user != null)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user, user);response.sendredirect(./main.jsp);return; else request.setattribute(login_error,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登录”);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login.jsp).forward(request,response);return;4.2住户管理模块4.2.1 添加住户管理员将住户的信息录入到库。住户信息都为必填项,系统验证管理员是否输入,并且验证信息的正确性,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显示提示信息且禁止提交表单数据。管理员输入信息通过验证后提交表单,系统读取表单,通过身份证号的唯一性验证是否已有住户入库,并且验证所选择住址是否已有住户,如果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提示信息,如果验证通过,则将住户信息录入到库。添加住户界面如图4-2所示。图4-2添加住户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if (address.getresident() != null)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out.print(该地址已有住户,不能选择!);return;string identity_card = request.getparameter(identity_card);if (residentservice.isresidentexist(identity_card)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out.print(已有该住户,添加失败!);return;resident r = new resident();r.setid(idutil.getuuid();r.setname(name.trim();r.setmale(male.equals(sex.trim() ? true : false);r.settelephone(telephone.trim();r.setidentity_card(identity_card.trim();residentservice.add(r);address.setresident(r);addressservice.update(address);4.2.2 删除住户管理员将住户的信息从库中删除。删除前,提示管理员是否确定删除,管理员确定后把数据库中住户的记录删除。删除住户界面如图4-3所示。图4-3删除住户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string rid = request.getparameter(rid);if (rid != null & !.equals(rid)residentservice.delete(rid);4.2.3 编辑住户管理员编辑住户的信息。管理员选择住户,点击编辑,系统显示住户信息供管理员编辑。住户信息都为必填项,系统验证管理员是否输入,并且验证信息的正确性,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显示提示信息且禁止提交表单数据。管理员输入信息通过验证后提交表单,系统读取表单,通过身份证号的唯一性验证是否已有住户入库,并且验证所选择住址是否已有住户,如果验证不通过,则返回提示信息,如果验证通过,则将住户信息录入到库。编辑住户界面如图4-4所示。图4-4编辑住户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string 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name);string sex = request.getparameter(sex);string telephone = request.getparameter(telephone);string identity_card = request.getparameter(identity_card);r.setname(name.trim();r.setmale(male.equals(sex.trim() ? true : false);r.settelephone(telephone.trim();r.setidentity_card(identity_card.trim();residentservice.update(r);address.setresident(r);addressservice.update(address);4.2.4 查看住户管理员查看住户的详细信息。管理员选择住户,点击查看,系统显示住户详细信息。查看住户界面如图4-5所示。图4-5查看住户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string rid = request.getparameter(rid);if(rid=null|.equals(rid)throw new exception(住户为空);iresidentservice residentservice= springbeanholder.getbean(residentservice);resident r = residentservice.getbyid(rid);4.2.5 查找住户管理员查找住户。系统通过身份证号码查找住户,管理员输入身份证号码,提交表单,系统在数据库匹配数据,返回结果。查找住户界面如图4-6所示。图4-6查找住户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public list getallresidentbyidcard(string idcard) return residentdao.findallbynamedquery(resident.getallresidentbyidcard, idcard);string idcard = request.getparameter(idcard);list list = residentservice.getallresidentbyidcard(idcard);4.3物品管理模块4.3.1 添加物品管理员将物品的信息录入到库。物品信息都为必填项,系统验证管理员是否输入,并且验证信息的正确性,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显示提示信息且禁止提交表单数据。管理员输入信息通过验证后提交表单,系统读取表单,则将物品信息录入到库。添加物品界面如图4-7所示。图4-7添加物品界面实现的系统代码如下所示。goods goods = new goods();goods.setid(idutil.getuuid();goods.setname(name);goods.setsafescope(safescope);resident r = residentservice.getbyid(resident);if (r != null)goods.setresident(r);if (goodstype != null & !.equals(goodstype) goodstype gt = goodstypeservice.getbyid(goodstype);if (gt != null)good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