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报告书.doc_第1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报告书.doc_第2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报告书.doc_第3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报告书.doc_第4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评价证书类别:乙 级 环评报告2014 评价证书编号:第 3604 号 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新寺遗址保护工程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报报告告书书 ( (报报批批稿稿) ) 西西安安市市环环境境保保护护科科学学研研究究院院 二二 一一四四 年年 九九 月四日月四日 i 目 录 前言前言.1 1 总则总则1-1 1.1 编制依据1-1 1.2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2 1.3 评价标准1-3 1.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4 1.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7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9 1.7 污染控制与保护目标1-10 2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2-1 2.1 项目名称与建设性质2-1 2.2 地理位置、交通及项目用地现状2-1 2.3 项目总体规划2-1 2.3 工程规模、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2-2 2.4 市政设计规划2-4 2.5 项目建设周期2-5 3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3-1 3.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 3.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3-1 4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4-1 4.1 自然环境4-1 4.2 社会经济概况4-2 5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1 5.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1 5.2 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与评价5-3 ii 5.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5-4 6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6-1 6.1 旅游环境容量预测6-1 6.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 6.3 水环境影响分析6-4 6.4 声环境影响预测6-5 6.5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6-6 6.6 景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7 7 遗址保护分析遗址保护分析7-1 7.1 遗址保护的必要性7-1 7.2 新寺遗址简介7-1 7.3 遗址保护由来7-2 7.4 对遗址价值的初步认识7-3 7.5 遗址保护方案7-4 7.6 遗址保护的其他要求7-5 8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8-1 8.1 水污染防治措施8-1 8.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8-1 8.3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与综合利用8-1 8.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8-2 8.5 环保投资建议8-3 8.6 环境管理建议8-4 9总量控制总量控制9-1 9.1 总量控制9-1 9.2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9-1 10、公众参与、公众参与10-1 10.1 公众参与的目的与意义10-1 iii 10.2 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10-1 10.3 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10-1 10.4 公众参与的调查时间和方式10-1 10.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0-5 10.6 公众意见及其采纳情况说明10-7 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1-1 11.1 环境监督管理11-1 11.2 运行期环境管理要求11-1 11.3 运行期环境监控计划11-1 11.4 污染物排污口规范化管理11-2 11.5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11-2 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1 12.1 社会效益分析12-1 12.2 经济效益分析12-2 12.3 环境效益分析12-2 13 产业政策及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产业政策及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13-1 13.1 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13-1 13.2 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13-1 13.3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13-5 14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14-1 14.1 建设项目概况14-1 14.2 环境质量现状14-1 14.3 环境影响预测14-2 14.4 环境保护措施评述14-4 14.5 公众参与14-5 14.6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4-5 14.7 结论与建议14-5 iv 附附件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2014 年 2 月 9 日; 2、陕西省文物局 关于新寺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批复 (陕文物函 2011 61 号) ,2011 年 4 月 7 日; 3、噪声、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报告,2014 年 4 月 4 日; 4、公众参与典型调查样表及公众参与对象名单 5、 公众参与承诺书 ,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2014 年 5 月 8 日; 6、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申请 ,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2014 年 5 月 25 日。 附图附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及大气监测点位图 2、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图 3、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4、新寺遗址格局分析图 5、新寺遗址保护总体布局图 6、新寺遗址定位图 7、新寺遗址分布区域示意图 8、新寺遗址保护方案示意图 9、建设项目景观效果图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 前言 1 1、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背景 作为珍贵的汉代宫殿遗存,新寺遗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确定为陕西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西安国际港务区经过考古勘查,制定了新寺遗址保护方案, 又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址,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 储备中心在此遗址保护区上进行绿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核心观景区、树阵广 场休憩区、遗址保护区、户外婚庆展示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投资 2200 万元建设的新寺遗址保护工程位于 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寺村以西,港务南路以南,华南城五金机电交易馆以东, 华南城 2 号馆以北。 项目总用地面积 12 万 m2,绿化面积 101776.0m2,种植 绿化乔木共计 825 株,面积 5000m2;栽植竹子 21000 株,面积 10926m2;种植绿 化灌木 14098m2;栽植花卉 47549m2;铺设草坪 24203m2。 项目建址地性质为遗址保护用地。项目已取得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新寺遗址 保护展示方案的批复 (陕文物函201161 号) 。项目建设目的为通过绿化与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环境,并对遗址区进行保护,为游人提供怡人的休闲区域。 2 2、项目建设的意义、项目建设的意义 (1)项目建设是保护和传承新寺遗址历史文化价值的需要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属市政工程、民心工程。本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起到保 护文物遗址的作用,更能有效提升与宣传园区品质。将更好地传承新寺遗址的历 史文化价值,对文物遗迹历史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 要的意义。 (2)项目建设是促进文化交流、旅游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将最大程度的对遗址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创造出 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休闲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使其成为西安国际 港务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同时可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西安国 际港务区整体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建设是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文化形象,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需要 本工程的建设,将用崭新的发展思路挖掘新寺遗址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i 源,使特色文化更具有地方性和国际性,形成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的“名片”和新 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从而提高西安国际港务区文化形象和城市综合实力,促进西 安国际港务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项目建设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观光、休闲旅游地的需要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将形成健康、稳定、完整的生态系统及历史文化系 统,将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恬静、与自然和 谐相处、休闲观光、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5)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新寺遗址保护水平的需要 本工程的建设,可以加强新寺遗址的保护、安全管理和安防设施的建设,提 高新寺遗址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寺遗址的保护水平。工程配套建设丰富 的自然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西 安国际港务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 3 3、环评工作过程、环评工作过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以及西安市环境保护局、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国际港务区分局等相关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要求,该项 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 年 2 月,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正式委托 我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调查, 现场踏勘发现:项目目前已建成,本次环评属于补做性质。我院咨询了西安市环 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国际港务区分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收集了相关基础 资料,进行了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在工程污染因素分析、 环境现状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4 年 8 月 1 日,由西安市环境工程评 估中心主持召开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 估会。参加会议的有西安市环保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国际港务区分局、建设单 位(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 、评价单位(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等单位的代表共 14 人,会议邀请 3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会前,评估中心组织专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ii 家和代表踏勘了项目建设现场和区域环境敏感点,建设单位简要介绍了项目前期 情况,评价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经认真讨论评议,形成评估会专 家组意见,会后评价单位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国际港 务区分局、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大力 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4 4、建设项目特点、建设项目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单一,且城市基础设施对其具有较好的接纳 能力,在该类项目中通过对项目建址地及周围的环境调查和现状监测,了解项目 建址地及周围环境状况,并结合新寺遗址保护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项目 建设过程和投入使用后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最 终排放量、污染防治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变化, 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问题,以环保法规为准绳,衡量项目建设的可 行性,提出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5 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分析建设项目与 相关规划的相 符性; (2)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和削减污染的环保 对策和措施。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 6 6、报告书主要结论、报告书主要结论 根据 201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改) 有关条款的决定 ,本项目属于遗址保护工程,不 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 符合西安市环 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 西安国际港务 区总体规划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的要求,项目选 址合理可行;运行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在认真落实环评报告提 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可行。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各项编制依据详见表 1.1-1。 表 1.1-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依据 类别名 称文 号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 号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文 城市绿化条例1992.6.22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2011.10.17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发改委 9 号令2013.5.1 法 律 法 规 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10.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 号2000.11.7 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 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计价格(2002)125 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 号2005.12.22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 2004)164号 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 问题的通知 环办(2003)25 号2003.3.2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2006.2.14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27 号1993.8.10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52 号2012.1.4 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 号2011.12.2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 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4122 号2004.12 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设部 165 号文2006.7.13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通知陕政发( 2004)18号2004.4.29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 治的通知 陕政发200114 号 陕西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4 陕西省实施办法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63 号2006.12.3 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 保护工作的决定 市发(1999)第 16 号 部 门 规 章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 方案的通知 市政发2005163 号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2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 环境管理的通知 市环发201073 号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部分建设项目审批要求及 审批权限的通知 市环发20135 号2013.1.22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贯彻落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 治“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强涉及大气污染建设项目审批工 作的通知 市环发201324 号2013.2.27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8 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市政发( 2007)41号2007.4.14 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市政发( 1998)70号1998.6.3 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2009.5.6 相关 规划 文件 西安国际港务区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1994.4.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2011.9.1 技 术 规 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t192-2006 陕西省工业及居民城市生活用水定额修订(咨询稿)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2005.5.1 建设单位“环评委托书”2012.12 新寺遗址保护方案2011.2 新寺遗址考古勘探报告书2010.6 相关 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文件、技术资料 1.2 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2.1 评价目的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和推行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坚持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和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进行现状监测,掌 握评价区的大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现状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本工程运营期的污染源源强,污染物 排放方式及处理方法等,对工程建设后给所在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分 析和评价; 提出控制和缓解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和建议;为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决策、 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区域 协调发展。 1.2.2 指导思想 环评工作将根据工程特点、地区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对象,在大气环境、声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3 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有效背景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项目对周围环 境的潜在影响,提出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工程的生态、噪声、废气、废水和固废 的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具体的思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质量、景观面貌和居民的生活质 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制约与促进作用; (2)倡导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3)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 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4)开发行为必须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一致。开发计划应符合 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并符合当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 1.3 评价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具体见表1.3-1。 表 1.3-1 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值 标准名称标准号执行标准项目 类别限 值单 位 pm1024 小时均值0.15 24 小时均值0.15 so2 1 小时均值0.50 24 小时均值0.08 环境空 气质量标 准 gb3095-2012二级 no2 1 小时均值0.20 mg/m3 昼间60 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区 等效连续 a 声 级 leq 夜间50 db(a )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 1.3-2 和表 1.3-3。 表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值 类别标准名称 标准等 级 项 目 类别 限 值单 位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4 类别标准名称 标准等 级 项 目 标准值 类别 限 值单 位 ph 值69无量纲 ss400 cod5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三级 bod5300 ss400 cod500 废水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 标准 (cj343-2010) a 等级 氨氮45 mg/l 昼 间60 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12348-2008) 2 类 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 夜 间50 db(a) 1.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4.1 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程度及性质识别 根据工程性质及其污染物排放特点,采用矩阵表,对工程影响环境要素的程 度及性质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 1.4-1、表 1.4-2。 从表 1.4-1、表 1.4-2 可以看出: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废 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方面。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社会 经济、美学旅游、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5 表 1.4-1 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 运行期 污水 排放 废气 排放 噪声 固废 排放 产品 事故 风险 小结 水土流失+1+1 地下水质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环境空气-1-1 自 然 环 境 声环境-1-1 土壤 植被+2+2 野生动物 水生动物 生 态 环 境 濒危动物 土地利用+2+2 工业发展 农业发展 供水 交通 燃料结构 社 会 环 境 节约能源 美学旅游+2+2 健康安全+1+1 社会经济+2+2 娱乐 文物古迹+2+2 生 活 质 量 生活水平+1+1 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影响程度 环境资源 项目阶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6 表 1.4-2 工程对环境影响性质分析 不 利 影 响有 利 影 响 影响性质 环境资源 短期长期可逆不可逆局部短期长期广泛局部 水土流失 地下水质 地表水文 地表水质 大气质量 自 然 资 源 声环境 城市生态 植物 野生动物 水生动物 生 物 资 源 频危动物 土地利用 工业发展 农业发展 供水 交通 社 会 环 境 燃料结构 节约能源 美学旅游 健康安全 社会经济 娱 乐 文物古迹 生 活 质 量 生活水平 1.4.2 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 本项目已于 2011 年 9 月建成,因此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营运期。 环境空气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废气排放源主要为地上停车场汽 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hc、no2等。 地表水环境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7 项目排水主要为工作人员、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因子为 cod、bod5、ss、氨氮等。 声环境 主要噪声设备为水泵,评价因子为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db(a)。 固体废物 项目建成后,主要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枯枝烂叶等清扫垃圾。 生态环境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影响,影响评价因子为生态功能 和生态适宜性。 根据影响因素识别,本项目运行期对停车场汽车尾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声环境、生态环境适宜性等进行分析评价。 综上所述,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 1.4-3。 表 1.4-3 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 项 目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pm10、so2、no2停车场汽车尾气 no2、co、hc 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db(a)等效连续 a 声级 leqdb(a) 水环境/bod5、cod、ss、氨氮 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清扫垃圾 景观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景观遮挡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生态适宜性(绿化率、交通、生活、 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景观和谐) 、遗址保护 1.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5.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项目空气污染源为地上停车场产生的 co、no2等,满足 gbz2.12007工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依据 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未达到 三级评价要求。 1.5.2 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 (1)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8 拟建项目建成后所排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及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产生 量为 10.24m3/d,主要污染物为 bod5、cod、ss、氨氮。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 厂运行前,工程公厕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华南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西安 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后,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满足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b 等级标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 处理,最终排入渭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第 5.1 条表 2 中 所列出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标准,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级判定为三级(具体见表 1.5-1) 。 表 1.5-1 拟建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因素项目参数判别参数综合判定结果 污水排放量10.24m3/d污水量200m3/d 水质复杂程度 简单(污染物类型等 于 1,需预测浓度水 质参数数目小于 7) 简单 地面水域规模中(渭河水域规模)中、小 地表水水质要求(渭河水质级别)iiv 三级 (2)评价范围 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仅对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排放去向及污 水总排放口水质达标分析,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建址地。 1.5.3 声环境 (1)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按照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市政发200741 号) ,项目处于 2 类声功能区。项目主要内部噪声源为水泵,其次为人流生活噪声和 车流噪声,项目建成后区域噪声净增量小于 5db(a),且受项目噪声影响人口变化 不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将环 境噪声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为二级(见表见表 1.5-2) 。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9 表 1.5-2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判别依据 声环境功能 区 敏感目标噪 声级增量 受噪声影响范围 内的人口数量 备注 一级评价标准判据0 类及以上5db(a)显著增多 二级评价标准判据1 类、2 类35db(a)增加较多 三级评价标准判据3 类、4 类3db(a)变化不大 1、判断项目建设后声 级增高的具体地点为距该项 目声源最近的敏感目标处。 2、符合两个以上的划 分原则时,按较高级别执行。 本项目2 类5db(a)变化不大/ 评价等级二级评价 (2)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以项目厂界外 200m 为限。 1.5.4 生态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为建设遗址保护和城市绿地为主。工程包括核心观景区、树阵广场休憩 区、遗址保护区、户外婚庆展示区;种植绿化乔木共计 825 株,面积 5000m2;栽 植竹子 21000 株,面积 10926m2;种植绿化灌木 14098m2;栽植花卉 47549m2; 铺设草坪 24203m2。项目占地 0.12km2,小于 2.0km2。参照 hj19-2011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项目区边界向外延伸 200m。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6.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查清拟建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和环境质量现状; (2)通过工程分析,掌握项目运行期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排放 情况及污染负荷,分析预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使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0 (4)对项目周边敏感点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公众调查; (5)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并对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 合理性进行分析; (6)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环境现状和项目特点,给出本项目环境保护是否可 行的结论; (7)分析项目建设对遗址保护的可行性。 1.6.2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 (1)分析建设项目与 相关规划的相 符性; (2)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和削减污染的环保 对策和措施。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 1.7 污染控制与保护目标 1.7.1 污染控制目标 运行期主要控制“三废”和噪声的排放,恢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 具体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见表 1.7-1。 表 1.7-1 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 污染物 类型 主要污染物污染物控制内容控 制 目 标 废 气co、no2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短时 间接触容许浓度 废 水 cod、氨氮、 ss 、bod5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 厂集中处理 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878-1996)三级标准以及污 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b 等级标准 固 废生活垃圾 日产日清、袋装分类收集、 尽量回收利用、交由市容环 卫部门集中处置 交由市容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噪 声机械噪声采用柔性连接、减振等措施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中的 2 类标准要求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1 1.7.2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建址地周围的人群健康。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1.7-2 及附图 1。 表 1.7-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 号 保护对象 相对 位置 距离 影响人口 (人) 保护内容保护目标 1新寺村e15m360 空气环境、 声环境 及人群健 康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要求。 2新寺遗址 工程 地下 /文物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与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新寺遗址保护工程 建设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 建设性质:新 建 法人代表:张荣荣 2.2 地理位置、交通及项目用地现状 2.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拟建项目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寺村以西,港务南路以南,华南城五金机电 交易馆以东,华南城 2 号馆以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详见附图 1。项目 北侧规划建设小吃一条街(但不属于本项目) ,用于经营各类特色小吃,小吃一 条街建设应另行办理环保手续。 2.2.2 用地现状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已种植绿化乔木共计 825 株,面积 5000m2;栽植竹子 21000 株,面积 10916m2;种植绿化灌木 14098m2;栽植花卉 47549m2;铺设草坪 24203m2。已建成核心观景区、树阵广场休憩区、遗址保护区、户外婚庆展示区。 2.3 工程现有环境问题分析 工程已于 2011 年 9 月建成,本次环评属于补做性质。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为工程绿化、道路洒水及游客用水均采用井水。项目新鲜水用水量为 76.3m3/d, 水源依托新寺村原有自备井,井深 260m,水量、水质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 且项目取水量很少,不会引起区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因此,项目用水对地下 水水量及水位产生影响较小。环评建议港务南路市政供水管网建成后工程使用市 政供水,且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工程绿化及道路洒水使用再生水。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2 2.4 项目总体规划 2.4.1 总体规划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新寺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批复 (陕文物函201161 号)及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三) ,本项目占地 120000.0m2,建设核心观景区、树阵广场休憩区、遗址保护区、户外婚庆展示区 四个功能分区,包括观景木平台、树阵广场、薰衣草花海、遗址古道、遗址标识、 灰坑遗址、婚庆园、停车场等。 2.4.2 设计理念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应该起到弘扬文化传统的独特功能,使西 安国际港务区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成为群众喜 闻乐见的文化休闲场所,促进西安国际港务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是一个开放性的原址保护工程,它将遗址保护与绿地规划 设计向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创新等一系列手法,对历史的人文资源进行重新 整合、再生,既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又满 足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 2.4.3 总平面布置 在工程主、次入口处设立了地上停车场,占地面积 2226m2;铺设木平台、木 栈道、道路及修建广场等;植物配置有乔木、竹子、灌木、花卉、草坪等。乔木 成组成片地运用,在建设周围搭配竹子及各种灌木、花卉、草坪等。经过长时间 精心养护,就会形成一个具有多层次、种类多的植物带。 服务设施在新寺遗址保护工程规划中都一一安排,结合主次入口设立了停车 场和小木屋(用作工程管理用房及小卖部) 、标示牌、垃圾桶、休闲椅、照明等辅 助设施,并设立了 4 座移动园厕。 通过项目的建设,在遗址保护的同时,将城市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更大,在保 证居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使片区的生活健康观、居住便利度、城市生活感进一 步提高,促进片区形象进一步提升。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3 2.5 工程规模、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2.5.1 工程规模 拟建项目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寺村以西,总投资为 2200 万元。总占地面 积 120000.0m2,其中地上停车场 2226.0m2,透水砼道路及广场 8078m2,绿化面 积 101776.0m2,以及给排水等其他市政设配套设施。 具体工程组成见表2-1。 2.5.2 建设内容 (1)项目工程组成表见表 2-1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功能结构、道路等见附图 2。 表 2-1 工程组成表 名称名称项目组成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及规模备注备注 木平台及木栈道2824.0m2 透水砖3743.0m2 道牙257.0m 透水砼道路 及广场 8078.0m2 青石汀步340.0m2 塑胶园路873.0m2 种植乔木825 株,面积 5000m2 主要有银杏、青桐、茶 条槭等 栽植竹子 21000 株,面积 10926m2 种植绿化灌木 14098.0m2 主要有榆叶梅、紫荆、 丛生紫薇等 主体工程主体工程 栽植花卉 47549.0m2 停车场2226.0m2 地上停车场,位于工程 北侧 铺设给水管道4849.0m 小木屋 3 座,工程运行后可作为小卖部,主要经营饮 料及其他零食 成品木质,总面积 90m2 照明系统232 套 包括庭院灯、草坪灯、 地埋灯 配套工程配套工程 标示牌126 个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4 休闲椅36 个 公厕固定公厕 1 座,移动园厕 4 座,总面积 50m2 辅助工程辅助工程 垃圾桶36 个 供水 港务南路市政供水管网建成前使用井水,市政 供水管网建成后使用市政供水 排水 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管网排入国际 港务区污水处理厂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供电西安国际港务区现有变电站供给 噪声治理柔性连接、隔声、减振等 固废 治理 生活 垃圾 垃圾桶 废水治理化粪池 环保工程环保工程 生态工程101776.0m2 绿化 (2)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工程用地平衡表见表 2-2。 表 2-2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 目单 位数 据用地比例 1总占地面积m2 120000.0(165.0 亩) 100% 2建设用地面积m2 120000.0(165.0 亩) 100% 3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m29291.07.74% 4绿地面积m2101776.084.81% 5停车位m22226.01.86 6其他用地m26707.05.59 2.6 市政设计规划 (1)给水 目前工程绿化、道路洒水均采用新寺村自备井井水。港务南路市政管网建成 后,由西安国际港务区市政供水。 (2)排水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的形式,雨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概况 25 污水: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 80%计算,约为 10.24m3/d(3737.6m3/a) ,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排入西安市第十一 污水处理厂。 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位于渭河南岸,西临灞耿路,南邻水流路,总占地 面积 180000m2(约 270 亩) 。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为 40000m2(约 60 亩) ,总服 务面积 60km2,二级处理采用以氧化沟为主的生物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量近期约 为 5.0 万 m3/d,远期为 16 万 m3/d,一期预计 2014 年底正式通水运行。本工程完 成后,外排水量 10.24m3/d(3737.6m3/a,365d) ,仅占近期处理量 0.02%。 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前,工程固定公厕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华 南城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绿化用水主要以蒸发和植物吸收消耗;道路及广 场洒水均蒸发,不外排;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建址地北侧港务南路 规划有市政污水管网,排水在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范围,故西安市第 十一污水处理厂可以接纳本项目正常运营后产生的废水。 (3)供电 项目用电由西安市供电局供给。 2.7 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时间为 2011 年 1 月至 2011 年 9 月,目前已建成。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1 3 工程分析 3.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由于本项目已于 2011 年 9 月全部建成,因此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可忽略。 3.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2.1 废气的产生与治理 项目主要的废气污染源为地上停车场汽车排放的尾气及公厕臭气。 建设项目设计地上停车场 1 个,面积 2226.0m2,共可停放小型车辆约 100 辆。车辆进出停车场刹车、怠速及起动时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废气中主要污染 物为 co、no2,对停车场内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预测分析见 6.2。 工程公厕为水厕,运行期会产生少量臭气,主要为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通过定时通风换气,恶臭气体沿公厕通风通道外排至外环境。 3.2.2 废水的产生与治理 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前,工程公厕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华南城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绿化用水主要以蒸发和植物吸收消耗;道路及广场洒 水均蒸发,不外排。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工程日产生活污水 10.24m3/d,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西安市第十一污水处理厂处理 后,最终排入渭河。道路及广场、绿化利用新鲜水。 项目用水情况见表 3-5。 表 3-5 建设项目用水指标 序 号 建筑类型 单 位 总 量用水指标(l/d) 用水总量 (m3/d) 1 游客 (公厕及洗手用水)人2000510.0 2工作人员人46602.8 3绿 化m2101776.0 2 l/m2次(年 104 次) 58.2 4道路及广场m29291.0 2 l/m2次(年 104 次) 5.3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2 5小 计 76.3 根据类比调查,此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一般为 cod:500mg/l;ss:400mg/l,bod5:300mg/l;nh3n:35mg/l,水中主要 污染物控制及排放情况见表 3-6,项目水平衡图见图 3-1 及图 3-2(单位 m3/d) 。 项目总 用水量 (76.3m3/d) 西安国际港务区 污水处理厂 绿 化 58.2 消耗 道路洒水 5.3 游客用水 工作人员用水 化粪池 2.8 消耗0.56 2.24 10.0 消耗2.0 8.0 10.2410.24 图 3-1 水平衡图 表 3-6 废水污染物控制及排放情况 污染源污染物 污染控制 内 容 处理前排放 浓度 (mg/l) 处理前排放 总量 (t/a) 处理后排放 浓度 (mg/l) 处理后排放 情况(t/a) cod5001.93501.3 ss4001.52000.7 bod54001.52801.0 生活 污水 氨氮 经“化粪池” 处理 350.1350.1 3.2.3 噪声的产生与治理 项目用地范围的内部噪声源主要是人员活动的生活噪声、机动车噪声及机电 设备噪声,主要使用的机电设备是水泵。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 3-7。 表 3-7 内部主要噪声源一览表 单位:db(a) 序号产噪位置 产噪设备 名称 源强 (db ) 处理措 施要求 处理后噪 声级 (db) 备 注 1给排水泵房 给、排水 泵 80 减振、房间 放置 60 机械噪声、间断排 放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3 2机动车辆行驶噪声 597 6 /5976交通噪声、间断 3人流活动噪声 506 0 /5070 社会活动噪声、连 续 本项目生活及绿化用水水泵的功率均比较小,运行噪声一般为 80db(a)。水 泵主要在设备间内运行,噪声限制在房间内,对外环境基本无影响。 3.2.4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治理 本项目建成后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排放 指标按 0.5kg/人d 和 0.1kg/人d 计算,项目有工作人员 46 人,每天的游客按 2000 人次(按最大容量)计算,则建成后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 81.4t/a。此外,排 放较大量的绿化废物,主要是枯枝落叶、修剪枝叶,年排放量约 10t。 新寺遗址保护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41 4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4.1 自然环境 4.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寺村以西,港务南路以南,华南城五金机电交 易馆以东,华南城 2 号馆以北。 4.1.2 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渭河南岸一级阶地上,国际港务区范围,均为村庄和农田,地势 平坦开阔。高程约 365367m。 4.1.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本项目位于渭河冲积平原,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覆盖,根据地表调查和钻 孔揭示,所属地层主要为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