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安八中清明节感怀_第1页
溪安八中清明节感怀_第2页
溪安八中清明节感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溪安八中清明节感怀 溪安八中清明节感怀 又是一年清明,上荒山、到陵园,一路上只有望不尽的伤悲。男女老少,伛偻提携,隐约的啜泣与哽咽,伴着厚重的泥土气息,在风中回荡,他们在哀叹银汉迢迢暗度的悲伤,唱响高山流水的丝竹琴瑟,还是黑发人送白发人的挽歌? 我也徘徊在山间,路旁少有人问津的土地间长满了长长的艾蒿,蒲公英随着风飘行,带着我悠长的记忆碎片,我嘴里含着亲人的名字,低吟已逝的长歌。墓碑也止不住它凋落的容颜,野草猖狂地占领其中,我悲从中来,上扬的嘴角接住了滴落的泪花。 我总觉得清明节不吉利,毕竟是祭奠已故亲人的 日子,“ 死 ” 终究不会使人联想什么美好的事物。以前扫墓,对节日的蕴意没有多少感触,似乎约定俗成地随家人上山祭扫,怀念逝去的亲人。今年经历的事一多,细枝末节都是那样的明晰而活跃,在我的记忆中沉淀,埋在心中抑而难发,我不禁想对清明节追根溯源。 清明最开始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忠心耿耿的臣子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2 / 3 一块肉,用火烤熟了 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臣子大加封赏时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忆起旧事,心中有愧,亲自去请。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下令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孰料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安葬遗体时,重耳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第二年,那棵老柳树复活,重耳祭扫后,把那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重耳)把血书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 座右铭,勤政清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以后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原来清明是祭奠着介子推的高洁与坚韧,走进了万千世人的心里。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有功不居、不图富贵,对国家对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热爱。他的精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给我带来了一次生命的洗礼。我一一拜谒了我最敬爱的战友们,为救 6名被山洪围困群众脱险的郑忠华、在灭火战斗中换来了两个人生命的林建伟、抗震救灾时保护群众和战友的苏志杰 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献出了如花的生命,他们的名字被刻 上石碑,擎起一座精神的大厦。每次面对他们,我都会读到感动与坚定,我用染重的乡音向他们问好,3 / 3 不知道他们能否看到碑这头的我,在朝着他们微笑。 中国古代先贤范仲淹说过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顾炎武说过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郑忠华、林建伟、苏志杰 用满腔的情和爱去护卫祖国的尊严,这些水火炼就的英魂已接近清明节精神的天空。 清明节,主宰着我们心灵的不该只是沉重的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