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读书笔记2000字_第1页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2000字_第2页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2000字_第3页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2000字_第4页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2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 2000 字 源氏物语拿起来颇厚重,细细读完一遍也觉得庞杂。书中述及三代,历时七十余载,出场人物达四百四十多名之多。所以我读完一遍之后还需将其梳理一番,就是因为人物关系网太繁杂。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 2000字 专业的通才练识和登峰造极,需要我们在百炼成钢的磨练中追寻真理。但如果囿于专业书籍,我们是否失去了读的意蕴和乐趣。 读书的情怀,也许为的正是当读着一行白底黑字的时候,我们能体味那时人物们的生活, 或与那些深邃莫测的目光对视,和或与那些深邃莫测的目光对视,和殚见洽闻的伟人们交流 ;或在的伟人们交流 ;或在场景的布置、春夏秋冬的变幻,斗转星移的轮转中感叹人生不过雪泥指爪,沧海中感叹人生不过雪泥指爪,沧海一粟 ;亦或想象力充分伸展,以至于看清了脑海里每个角色袖口的颜色和花纹,一静动的举止和神态,笑颦眉目传情 ;一静动的举止和神态,笑颦眉目传情 ;合上书后,才恍若如梦初醒,回恍若如梦初醒,回味无穷。 于是这个寒假,我结识了源氏物语这本书。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作为世2 / 9 界上最早的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堪称日成书于十一世纪初,堪称日本古典文学界巅峰之作。它常被拿出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相提并论,被称为 “ 日本版的红楼梦 ”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女文学家 俳人紫式部,向读者描绘了平安中期社会图景的黑暗,皇权贵族们如蜉蝣 “ 似有亦如无 ” 一样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旧时女性的典型悲剧命运。 这一主线借源氏的生活场景与爱情故事展开。源氏是一个英姿飒爽、玉树临风的男子,一生拥有众多女人。一经和他有了或长短的关系,他都会供给她们的生活之需,多方关照她 们。虽然书中人物关系复杂,悖离伦理之事良多,但作者紫式部在叙述这种帷薄不修之事时,并不渲染邪淫之气。而撩拨开风雅的文字表象,我们能看到寄托在小说上的女性典型命运。在小说中,每一位女子都有她们独特的性格特点,她们都那样性情,活得够真,几乎所有的哀伤与美好都在她们身上得到了最直观的呈现,她们无奈地成为那个时代附属品。 在源氏所经历的那么多位女子中,最令我惋惜的是紫姬。她在十岁稚龄之时便初遇源氏,因形貌与他所倾慕的藤壶皇后相似而被收养。源氏不遗余力地将紫姬打造成心中所喜欢的模样,如他所愿,紫姬气质典雅,容 颜姣好,性情婉约,出落间可谓至善美。而这样好的紫姬,在源氏心中只是3 / 9 如隔云端的藤壶皇后的影子,终不及她。成为源氏正妻后,她仍无法改变这冰冷的现实。源氏在外的款款深情,对紫姬来说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因为源氏之于她,已然是全部。 作者将众多女人物的独居之苦、受冷遇之苦、妒忌之苦、不能自保之苦等苦难客观详尽地描述。虽然作者的笔法多是以第三者视角来平和地描述人物的命运、美与丑陋,但文章呈现的同情是平等的,它虽无变革的力量,但可以超越阶级,性别,社会背景,唤起人们心底本能的触动并引人深思。 有人说源一 书的主题是贵族政治婚姻造就的女子悲剧命运,有人说是不平等的婚姻关系构成了女子悲剧命运,而我则认为其根本是封建礼教、伦理道德造成的女子悲剧命运。封建伦理道德是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男性的利益,欲望、情感需求是受维护的对象,而女性的需求一旦与社会体系、男性利益相冲突,就会被压制、训斥、视为不守道德。长期以来禁锢女子的封建礼教、伦理道德早已渗透到思想的深处,成为女子评判自己、要求自己的标准。男性可以多偶,可女性不仅要忠于丈夫,还要有不妒之德 其中的痛苦怨恨并不被视作正常的情感反应。源氏物语中的很多女子都恪守所 谓的 “ 道德标准 ” ,为自己套上沉重的镣铐,纵使心中有再多的苦衷,受再多的委屈,也都默默承担。 尽管悲剧般的历史在书中上演,但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并不着重强调悲苦。反而,源氏物语在历史上首次可贵地4 / 9 出现了大量以花朵指代女子的情况。这些花既明确,又充满特色,它们衍伸的女子百态,足够说明紫式部作为一名作家的思考之深刻。作者笔下有一群 “ 陵园妾 ” 般的风雅女子:高贵典雅的藤壶皇后、矜持端庄的葵姬、秀美动人的紫姬 这种花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隐喻手法 ,甚至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写作风格,细微而阴冷。在故事处理上,紫式部擅 以神秘的手法给读者制造独特的留白。对于有些故事片段,作者索性告诉读者: “ 这些细节太过琐碎,这儿只好循例略过不谈了 ” ,从而给人一种不唐突的神秘感。其实,在作者看来,具体的情节早已沉淀为波澜不惊的一笔,而过程经历过的离愁别绪与失意伤感才是人生里不经意间定格的留痕。 贯穿生命的主题,总蕴含着厚重的意味。透过源氏物语不紧不慢的轻细叙说,我们似乎摸索到那个时代的缩影。源氏物语着重给读者留下一种醒悟,而非曲折迂回的故事情节。无论读到哪一页,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故事晕染开一幅诗意的画面,而在这幅轻描淡写的 画中则承载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凝固了他们一生中的某一个时刻。 其实,品读源氏物语正如前述,是感叹于人生的沧海一粟,倾醉于想象力的登峰造极。能遇见源这般复杂心绪的生活经历与爱情故事里排列淡雅婉约的字句,不禁让我在心底泛起如诗意一样的惊喜和感触。所以,除却隐含在5 / 9 全书中的悲戚潦苦的主题,我们都能在紫式部的文字里看到动态的画面,每一幅自然景物所晕染开的氛围恰与人物心境暗合,所有的风物景色都带着每一段故事里人物当下的心情,就如 “ 花喜风和、月皎霜寒、香怡琴醉、水惧雨愁、霞畅云淡、雪安雾凄 ” ,景色落笔 处皆是人物潜藏的心绪,每一处故事情节都恰好搭配了适宜的场景,每一种风物都附着人物彼时的情感。所以,每一页文字都各自承载着他们喜、怒、哀、乐多种情绪。 他们永远鲜活,也永远值得我们在文字、景物与人物的交涉中品尝其中难以言说的滋味。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流淌在只言片语、白底黑字里的情怀,才是读书时光里沉淀的美好凭证,它在时过境迁的景色里,曾与我们的记忆暗合,也一定引领我们在迷暗中找寻精神的殿堂。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 2000 字 源氏物语拿起来颇厚重,细细读完一遍也觉得庞杂。书中述及三代,历时七 十余载,出场人物达四百四十多名之多。所以我读完一遍之后还需将其梳理一番,就是因为人物关系网太繁杂。 我读的是丰子恺译本。因为按惯例来说,阅读外国文学,如果不看原文书,译本一定要选择好,否则会失去很多韵味,也不利于我们去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学精髓。 日本文学向来深幽而以情思细腻隐晦著称,源氏物语更是被日本人尊为古典文学之泰斗,是世界最早的散文长篇6 / 9 小说。很多后辈作者的行文风格都渊源于此,甚至辞典举例,大都首先引用此书中语。可见这本书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源氏物语中最为主要的人 物是光源氏。书中将近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以他,也就是光君为主线来叙述的。光君,光华之君。作者紫式部不吝惜以最美好的意象和词汇加诸其身,他工汉学,擅丹青,秉风华。紫式部笔下的光君,真可谓是犹带昭阳日影来,积石如玉,翠峰如簇,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书中自光君死后,虽也着意用笔墨写源氏家族的夕雾、薰君乃至皇子等男子角色,可是再没有风采能胜过光君的人物了,看得人不由遗憾唏嘘。好像盛世华彩都随着这一人的消逝而黯淡了。 此书通常与同时代的枕草子并称为 “ 平安朝双璧 ” ,不过我私心里觉得源氏物语的文笔才 思更为浩瀚,人物庞杂,却能有条有理,前后呼应,可见作者心中是有大丘壑的。而且书中和歌甚多,符合各人吟咏的身份气质,并且有很多白居易的诗词、佛学的典故以及现已不存的很多日本物语、春夏秋冬的祭祀盛典、服装礼节等等,足见作者文学涵养积淀之深,真正是有底蕴。 这对后世人去了解日本平安朝的文化和社会习俗都是有助益的,文字精细,情感细腻,行文古雅,果真不负盛名。 7 / 9 源氏物语中颇有些现在看来是不伦的风月关系,比如光君与藤壶皇后的恋情、柏木与三公主的恋情等等。书中所出现的女子,大多美好而又有才思,几乎是为 了专门取悦男子而生的。书中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日本平安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荒淫无度之相,反映了王朝的日渐腐败衰弱之势。 当时仕宦官场依靠裙带关系达到目的的风气极盛,所以当时对女子的教养极为重视,凡女子必要通汉学、习和歌,书法乐器等等都要熟练掌握,方能侍奉贵人,为家族带来利益。书中的光君的女儿明石皇后、义女秋好皇后,弘徽殿女御,胧月夜等人,都是家族里从小精心教养而让其入宫侍奉的。 紫式部久居宫廷,此种事所听所见众多,故能将其如实记下,供后人参考研究,其中许多风雅聚会以及华丽景象,都是未能亲 身经历者不能刻画出的,其技艺娴熟、内容富丽古雅之状,让人读完尚觉意犹未尽。 此书经常会被学者拿来同中国的名著红楼梦进行对比,比如源氏对女子的态度,极度温柔百般呵护,哪怕是极微细的地方也考虑到。而恰恰红楼梦中的宝玉也是这样,在女孩子面前,最是谦让有度,事事体贴到,人人说他 “ 无事忙 ” ,他都是心甘情愿为女子鞍前马后的。再有源氏物语中的六条院,里面住着各式美人,每个人所居住的院落8 / 9 都各尽其妙,符合每个人的性情,如紫夫人的春殿、秋好皇后的秋院等等 ;那么红楼梦中我们会相应的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大观园 ,想到林妹妹住的潇湘馆、宝玉住的怡红院以及宝钗的蘅芜苑等等。 除此之外,我看到书的末尾部分,写到浮舟因为心牵薰君和匂亲王两人而两处逢迎、畏惧他人的讥评和名誉损毁,导致痛苦不堪、心灰意冷,竟想一死了事。但她在死前,烧毁了与他二人的往来书信,想选择投水而死,让人无处寻到她的尸骨,干干净净而去。这让我想到高鹗所续红楼梦中最符合曹雪芹行文脉络的一段 黛玉焚诗稿断痴情。续书中,黛玉将死之时,烧掉了诗稿,想干干净净无牵挂而去,而根据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解读,黛玉最后是投水而死的。这些巧合,多么的耐人寻味。 凡此种种,源氏物语中可细细追索之处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但足见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内蕴深厚、包罗万象,可供后人反复推敲词句、独自咀嚼精华的。 源氏物语读书笔记 2000 字 前两天无意中点进去一个电影源氏物语,这个故事我在高中时代就看过小说版,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源氏的喜新厌旧。 在与源氏纠缠的众多女性中,最喜欢的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