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白银银西工业园区又名白银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范围东至工农路,西至国道109线、南至自然山体、北至白宝铁路。白银银西工业园区于2007年6月开始规划建设,先后经白银市发改委以“市发改投资(备)【2008】30号”备案,白银市国土局以“市国土【2008】244号”对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审核,甘肃省环保厅以“甘环开发【2010】12号”对项目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07年白银银西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72个重点扶持的项目之一,2008年被白银市市委、市政府纳入以“一园三区一基地”为重点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总体规划,2010年1月被甘肃省工信委列入全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由于规划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园区现有企业均无供热设施。随着白银银西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没有集中供热设施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园区进一步的发展壮大,甘肃省环保厅“甘环开发【2010】12号”等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应该加快集中供热设施的建设,以达到为园区提供采暖热源和工业热源的目的。根据关于白银城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批复(市政发【2013】29号),本项目是白银城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中心城区规划的4座调峰热源(东区调峰热源、西区调峰热源、北区调峰热源、中小企业园区调峰热源)之一,是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不仅可满足项目所在的银西工业园区无集中供热的问题,并避免了在各企业零散设置小型采暖锅炉房的情况,实现片区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符合国家关于环境治理整顿的政策方向,其意义非常重大,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工程建成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银西工业园区内企业的采暖热源和部分企业的工业热源,实现集中供热,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符合白银银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其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本着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原则,白银市铜城热力有限公司委托酒泉市环境评价所承担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委托后,派有关技术人员深入踏勘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项目厂址的环境、项目排污特点、防治措施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编制了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2、 建设项目概况、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名称:白银城区银西工业园区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白银市铜城热力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4777.61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拟建设热源厂一座,安装3台58mw热水锅炉,总安装容量为174mw,敷设一级供热管网6.972km,建设 18座换热站。供热范围南到主五路,北至创业3号路,东至体育场西路,西到109国道、主四路,本项目建成后总供热面积300万m2。建设内容包括:热源厂建设、管网工程建设及换热站工程建设3部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1。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热源厂序号名 称规模1锅炉房主厂房、辅助间、鼓风机房建筑面积3330m2,钢框架结构,布置3台锅炉、鼓风机以及其他辅助设施。2引风机房建筑面积55.89m2,框架结构,布置引风机、给料机、冷却循环水泵等设备。3输煤廊建筑面积142.89m2,框架结构,设1、2#两台皮带输煤机,皮带机上配备电磁除铁器。4受煤坑建筑面积31.50m2,为地下室,设电动给煤机,给煤机连续、定量的将煤送至第一段皮带输煤机。5碱液循环泵房建筑面积40.50m2,框架结构,内设脱硫系统中的碱液循环泵。6分公司办公楼建筑面积2145.60m2,框架结构,4层,主要作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7配电间建筑面积617.40m2,框架结构,内设电器设备,对电源的进线及输出进行分配、管理及控制。8机修间建筑面积162.00m2,框架结构,主要负责热源厂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等。9消防泵房建筑面积54.00m2,框架结构,内设消防泵、喷淋泵等消防设备10仓库建筑面积324.000m2,框架结构,主要用作热源厂的日常运行过程中的仓储用房。11门卫面积74.25m2,砌体结构,管理热源厂人员、车辆进出。12干煤棚建筑面积4320m2,钢框架结构,热源厂燃煤存储场所。13灰渣场占地面积145m2,为锅炉运行产生的灰渣提供存储场所。14总部办公楼建筑面积4146.30m2,框架结构,为五层建筑,15车库总建筑面积469.80m2,2座,框架结构管网工程序号名 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根据国内采暖供热管网的使用情况,本工程的管网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直埋管道管材采用一步法生产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钢管。d720m75螺旋焊缝钢管2d630m580螺旋焊缝钢管3d529m602螺旋焊缝钢管4d478m156螺旋焊缝钢管5d 426m1642螺旋焊缝钢管6d 377m352螺旋焊缝钢管7d 325m1458无缝钢管8d 273m1076无缝钢管9d219m1031无缝钢管合 计m6972换热站序号规模1共设18座换热站,钢框架结构,内设置换热器、软化水装置、除污器、分水器、循环泵等3、 工艺流程 3.1供暖工艺流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的城市热网宜采用热水作为其供热介质。本项目的供热介质确定为热水。本工程供热系统一级供热管网供水温度确定为130,回水温度确定为70;二级供热管网供水温度确定为75,回水温度确定为50。供热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一级网供水管 二级网供水管热用户热源小区换热站130 75一级网回水管二级网回水管70 50图1 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图热力系统热力系统工艺流程热力系统循环水管采用单母管制,每台锅炉与热水供回、水母管连接时,在锅炉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装设切断阀,在进水管的切断阀前装设止回阀。锅炉生产的130高温水,经一级供水管网分别送至各换热站,在换热站中经换热后变成70回水,通过热水回水管网回到热源厂,回水先经除污器后进入循环回水母管,经循环泵加压后送入循环水入口母管,再分别送至各锅炉加热至130,完成一个循环,循环泵采用调速控制。由于循环水在输送及换热工程中有一定的损失,本工程在热源厂设有软化、除氧水站,制备除氧软水,用于补充一次管网的损失,补水量按一次供热管网循环流量的1%。本工程在各换热站分别设1套软水器,用于二次管网的损失补水。热力系统工艺流程见图25。一级管网:换热站锅炉管网供水管管网回水管除污器热水循环泵省煤器除氧水箱补水泵除氧器除氧泵软化水箱软水器自来水二级管网:换热站出水管网供水管热用户回水管换热站补水泵自来水水处理器图2 热力系统工艺流程补水定压系统软化工艺采用钠离子交换器,除氧工艺采用常温树脂除氧器,除氧后的水进入除氧箱,再用水泵打入供热管道。软化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是为满足补充管网由于各种原因而损失的水量设计的,考虑锅炉排污和管道损失,本工程正常补水率取1%;事故补水率取4%。从城市自来水管网来的原水进入软化水站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原水箱,另一路直接进入软水交换器。当原水压力小于0.35mpa,原水需经原水箱,再经原水泵加压后送入软水交换器,当原水压力大于0.35mpa,原水可直接进入软水交换器,原水在交换器除去钙、镁离子,达到要求的水质指标,再进入除氧器除去水中的氧,送入成品水箱,水箱上设有液面覆盖层,避免大气与成品水直接接触而造成二次污染,除氧水经补充水泵加压补充至锅炉循环水泵入口。软水交换器树脂失效后,采用食盐再生,再生为逆流再生。热源厂软化水生产规模为50m3/h,每m3软化水需消耗原水1.1m3。各换热站软水器生产规模为15m3/h。3.2锅炉工艺及污染流程3台58mw热水锅炉工艺流程主要由供煤、送风、低氮燃烧、灰渣出送系统、除尘脱硫、及废水处理工段组成。燃煤运输系统热源厂采用倾斜式皮带输送机与水平式皮带输送机联合输送方式。本工程燃煤由汽车运输,筛分和破碎在煤矿进行,项目不设破碎和筛分场所。汽车运输进厂的燃煤经地磅计量后送干煤棚贮存。干煤棚内采用铲车配合倒运、上煤和整理。热源厂运煤系统采用一段式上煤方案。受煤在干煤棚收料坑进行,此后进入主厂房的煤斗中。干煤棚内的煤采用铲车进行混煤、整理、倒运和存堆。燃煤由铲车送至受煤坑,受煤坑中配有电动给煤机。给煤机连续、定量的将煤送至第一段皮带输煤机,皮带机上设电磁除铁器,煤到达水平皮带输煤机后由电动犁式卸料器将煤分别送至各炉前料斗。运煤系统的流程图见图3:图3 煤的运输工艺流程烟、风系统空气经消音器后进入鼓风机加压,进入空气预热器预热,被预热后的热风分两股从锅炉链条下部风口直接送入锅炉助燃。锅炉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除尘脱硫后,由引风机升压后,通过烟囱排入大气。本项目烟、风系统工艺流程见图4。鼓风机空气炉前煤仓溜煤管炉排烟气脱硫除尘器引风机烟囱 图4 烟、风系统工艺流程图除灰渣系统除灰渣系统确定采用湿式除灰、渣系统,灰渣分除。脱硫除尘系统的除灰确定采用湿式除灰系统。湿式脱硫除尘器分离的烟尘经沉灰池,由刮板除灰机捞出后送至灰渣场。灰渣场为敞开式,灰尘及时外运,少量存放,无法及时外运的少量灰用尼龙防尘纱网进行封盖。除渣采用重型框链板式除渣机,3台锅炉采用联合除渣系统。锅炉燃烧后的炉渣直接落入1#除渣机,然后送至厂房东侧渣仓,炉前细灰由螺旋除灰机汇入1#除渣机,渣仓设有封闭式渣斗,渣斗可装锅炉房一昼夜的渣量,炉渣由汽车将炉渣外运。除灰、渣系统也设有自动连锁、保护系统。除尘脱硫系统烟气经脱硫除尘处理后,由100m高的烟囱排放大气。除尘器用水采用循环水,含尘水经过一、二级沉淀池后到清水池,再由循环水泵送至水浴除尘器。除尘器补水由软化水废水补充。烟气经脱硫除尘器脱硫除尘处理后,由100m高(出口内径2.5m)的烟囱排放大气。除尘器用水采用循环水,含尘水进沉灰池,再由循环水泵送至水浴除尘器。除尘器补水由钠离子交换器排水和锅炉排水补充。本工程拟采用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根据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要求,烟气脱硫工艺及脱硫率应采用如下工艺:锅炉产生的烟气先经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大于96%,经除尘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钠离子能循环吸收利用。定压及补水锅炉补给水采用自动切换钠离子交换器,除氧采用化学除氧。锅炉房水系统静压线定为0.3mpa,补水采用变频补水。环保设施拟建工程烟气处理配备脱硫除尘器,3台58mw锅炉分别配备一套脱硫除尘设施,最终烟气由一根100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烟囱出口内径2.5m。4、工程建设周期本项目实施时间为2年,即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表2。表2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 年月内 容201212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1可研报告审批及修改可研报告20132-4地质勘探及初步设计(包括招投标)20135初步设计的审批及修改、设备考察、设备订货20136-10热源厂、热力管网、换热站施工图设计201311施工图设计审查及修改20141施工单位招标20142施工准备20143-10热源厂施工及调试20143-10热力管网、换热站施工及调试201410进行试运行及调试201411供热范围内全面供热及竣工验收5、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5.1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白银银西工业园区于2009年委托西北矿冶研究院编制了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甘肃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1月以“甘环开发【2010】12号”文件对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该批复意见中对园区集中供热设施意见为:“园区应加快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集中供热站不仅要为园区提供采暖热源,还应提供工业热源。集中供热站建成后,各入驻企业不得建设燃煤锅炉,由集中供热站统一供热。” 对照上述意见,本项目属于规划环评中集中供热设施,符合园区规划环评中对供热站的要求。 5.2园区用地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白银市银西工业园区用地规划,本项目用地属于规划的供热用地性质,项目符合白银市银西工业园区用地规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各监测点so2、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中的二级标准;tsp和pm10日均浓度较高,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这与项目监测期为当地沙尘暴频发的季节有关。监测结果显示,黄河白银段仅总氮超标,其最大超标倍数为0.770,其超标原因可能与河流两岸生活排污及农业种植施用肥料有关。其余监测因子各断面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附有关图件) 根据项目厂址所在地区的气象、人群生态分布、工程排污特点和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大气评价范围以热源厂锅炉房所在地为中心,向东、西、北四个方向各延伸5km,评价范围约100km2,评价范围见图5。 声环境评价范围锅炉房(热源厂)以厂区为界,管网工程两侧各50m。图5 大气评价范围及监测点位图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1.1 废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组织废气废气污染物产生浓度与产生量 废气污染物的产生量与产生浓度见表3。 表3 废气污染物产生浓度及产生量烟气量:76032万m3/a污染物烟尘so2nox除尘效率(%)脱硫效率(%)脱氮效率(%)煤源mg/m3t/amg/m3t/amg/m3t/a处理前17401323872663437332.5968030靖远处理后7052.9175133.0306232.7耗煤量:69120t/a表3可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烟尘产生量为1323t/a,经除尘后烟尘排放量为52.9t/a,排放浓度为70mg/m3; so2产生量为663t/a,经脱硫后so2排放量为133.0t/a,排放浓度为175mg/m3;nox产生量为332.5t/a,经脱氮处理后nox排放量为232.7t/a,排放浓度为306mg/m3。烟尘和so2排放浓度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时段标准要求(烟尘200mg/m3、so2900mg/m3)。无组织排放源:干煤棚、灰渣场无组织扬尘产生情况见表4。表4 干煤棚、灰渣场无组织扬尘产生情况类别参数选取产生强度(mg/s)产生量(t/a)u(m/s)s(m2)w(%)干煤棚1.843205%2211.8灰渣场1.814520%3190.7根据估算,本项目干煤棚无组织扬尘的产生量为1.8t/a,灰渣场无组织扬尘的产生量约为0.7t/a。根据同等自然条件以及类似建设规模的类比,热源厂干煤棚无组织扬尘的排放浓度约为12mg/m3,灰渣场无组织扬尘排放浓度约为1.60 mg/m3。1.2 废水产生和排放废水排放量及水质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有锅炉排水、锅炉软化水装置废水、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量及水质见表5。表5 废水排放量及水质表项目排水工况排水量(m3/d)排放方式处理方式和排放去向污染物浓度(mg/lphcodcrss热源厂锅炉排污30(230*)间歇230m3回用于水力出渣、灰渣场洒水等,剩余部分排入市政管网软化水制备废水0(70*)间歇全部用于水力出渣、灰渣场洒水等地面冲洗6间歇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69200生活污水3.36连续由化粪池处理后进市政管网69350180换热站软化水制备废水66间歇市政污水管网/合计105.36废水排放去向 本项目热源厂锅炉排污水260m3/d,用于水力出渣30m3/d,除尘器用水200m3/d,剩余30m3/d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软化水装置排污水70m3/d,用于干煤棚洒水64m3/d,用于水力出渣6m3/d,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地面冲洗水经沉淀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锅炉排污水一起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废水排放量为39.36m3/d(5904m3/a)。本项目换热站排污水主要为换热站软化水制备设施产生的清洁下水,排污水量为66m3/d(9900m3/a),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1.3 固体废物项目建成投运后各类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见表6。表6 灰渣量产生统计表序号名称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合计1年产生量(t/a)1495.338336.261922.711657.39本项目各类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合计11754.29t/a,全部外卖综合利用。 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70人,生活垃圾按1.0kg/人天计算,产生量约7.5t/a,定点收集后及时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4 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鼓、引风机和水泵,各噪声源强见表7。表7 工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 单位: db(a)名 称噪声源位 置声级db(a)数量备注热源厂鼓风机锅炉房901103引风机引风机房1051153循环水泵水泵房8010515输煤设备室外951051换热站循环泵室内82418座换热站各4台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域规划的环境功能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范围,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分析,本次评价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8。表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方位距离(m)性质敏感因素热源厂敏感点1大气环境、声环境热源厂白银市晋江福缘食品有限公司wn1440食品加工企业废气白银统一企业有限公司wn1770食品加工企业废气2白银区锦华苑小区保障性住房wn2350住宅小区废气3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制剂中心wn1275药品加工企业废气4白银市交通警察支队办公区ne1600事业单位废气管网施工敏感点5大气环境、声环境热力管网白银区锦华苑小区保障性住房e/住宅小区粉尘、噪声6白银市交通警察支队办公区s/事业单位粉尘、噪声7白银市晋江福缘食品有限公司n/食品加工企业粉尘8白银统一企业有限公司s/食品加工企业粉尘9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制剂中心s/药品加工企业粉尘换热站敏感点10换热站白银区锦华苑小区保障性住房e/住宅小区噪声、风险、施工粉尘11白银统一企业有限公司w/施工粉尘、风险3、环境影响及污染治理措施3.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治理措施3.1.1废气 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气污染源来自: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因现有小型锅炉房拆除、路面开挖、回填,土石方堆积、灰土拌合、建筑材料装卸与运输等导致的扬尘,尤其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据有关(施工期)灰土拌合场tsp监测结果可知,50m处tsp浓度一般1.00mg/m3,但在储料场附近的灰土拌合站,50m处(下风向)tsp浓度为8.90mg/m3,100m处浓度降为1.65mg/m3,到了150m已基本无影响;对灰土运输来往的车辆,一般在道路下风向50m处,tsp10.00mg/m3,150m处仍为4.00mg/m3以上。由此可知,在施工期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可将其影响控制到较小的程度。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施工中实行封闭式施工,施工土方要定点堆放,对土堆、料堆作业面等采用洒水、遮盖物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扬尘,对运输过程中车斗要加盖防尘罩。在管线施工过程中,管沟开挖安排在非雨季,加大施工强度,缩短土方裸露堆存时间,减轻二次扬尘污染及水土流失量。施工道路要硬化,要在工地出口处设置车轮泥土冲洗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进入城区,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避开环境空气敏感点,如城区居民居住地、医院、学校等人群集中区。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撒,指定专人清扫路面,定期对路面喷水防止扬尘。一般储料场、灰土拌合站选址远离食品加工区和生物制药区等。可见,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治理效果良好。3.1.2废水 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生产废水(搅拌机用水、建材喷洒水等)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只含少量的泥砂,不含其它杂质。施工期人员生活用水在1.8m32.7m3/d之间(用水量按3045l/人d,人员60名计),生活废水在1.2m31.7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等,生活废水全部泼洒在施工现场抑尘,自然蒸发,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搅拌机用水、建材喷洒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措施为:节约用水,减少排放量;生活污水泼洒地面抑尘,自然蒸发消耗,不外排;工程生产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合养护用水,排水经简易沉淀处理后回用,全部综合利用。可见,项目施工期废水可以实现零排放,不外排地表水体,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3.1.3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 建筑垃圾;本项目施工简单,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较小,全部集中收集后运往环保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60人,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量0.5kg,产生生活垃圾0.03t/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收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上述固废经妥善处理、合理处置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经土石方平衡估算,整个工程弃方量约7130m3,需及时清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施工中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环保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收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置。可见,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均能够得到有效处置,可以得到及时清运,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可行。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1.4噪声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本项目供热范围布置在白银城区北城区,换热站和管网工程的施工将涉及到多处住宅小区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点。换热站和管网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短,为短暂性的影响。管网和换热站均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区,施工场地周边敏感点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不会对沿线和周边敏感点有较大影响。施工影响随着施工工作的结束而终止,对管网沿线和换热站周边的影响较小。热源厂建设期较长,但由于项目周边200 m范围内无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故热源厂的建设对项目所在的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施工活动包括热源厂和换热站建设以及管网敷设。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昼间施工大部分机械噪声距施工场地40m60m以外可达到标准要求,夜间在200m30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要求。 施工期噪声治理措施热力管网的敷设施工在部分区域要穿过北城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等环境敏感点。考虑到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较大,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况,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通行,减少噪声影响;设置临时便道和警示标志,专人输导交通。对挖掘机、装载机等相对固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隔声墙。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尤其是换热站施工及管网在敏感点处施工时严禁夜间(22:0006:00)施工。合理布局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点应尽量远离已有在用的建筑物,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尤其进入城区道路等声敏感区时应限速禁鸣;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对施工场地噪声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还应设置公众告示牌,告知项目施工情况,并对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的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在采取以上噪声管理和防治措施后,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规定。采取以上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后,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将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该噪声治理措施是可行的。3.1.5生态建设占地热源厂占地约为39997.98m2,为永久性占地。换热站18座,为永久性占地。管网采用直埋冷安装铺设方法,一级管网长度69722m(双管)。由于热源厂厂址用地为白银银西工业园区规划的供热用地,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热源厂基建施工的土石方量较小。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平整,道路硬化以及绿化后,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的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临时性占地,工程结束后,对其进行恢复,并不改变土壤性质,可按施工前土地利用性质继续利用。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工程建设对环境不致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管道建设由于本项目管线施工作业,会形成一定面积的破土区域,产生一定量的土石方,这些废弃土石方若不及时处置或清理,在短期内会影响路面景观,在雨季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管网工程结束后及时恢复原有地貌。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及施工期的保护恢复,可使拟建管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3.2运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治理措施3.2.1废气 废气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燃煤的可靠性 本工程设计拟采用靖远煤作为燃料。从原煤成份来看,形成废气污染物的要素成分均比较低,应用基灰份含量为12.77%,硫分0.6%,属于低硫份、低灰份煤种。根据煤种的灰分量、含碳量和含硫量,在采取相应的脱硫和除尘措施后,均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要求。靖远煤产量、煤质是完全有保证的。烟囱高度论证利用烟囱高度提高烟气抬升高度,是降低污染物落地浓度的措施之一。本工程采用高度为100m,出口内径为2.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烟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烟囱高度的论证,首先由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关于最低烟囱高度的论证,28mw以上的热水锅炉,最低烟囱高度要求为45m,项目选用100m高的烟囱,可以符合该项标准要求。其次,烟囱高度为100m时预测的so2和nox小时和日均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和pm10日均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最大落地浓度点均不在环境敏感点处。再次,对项目周边建筑物高度进行评价,项目厂区周边无较高的建筑物,烟气可顺利外排大气;项目选用的100m烟囱远远高于该类建筑物,符合关于烟囱高度要高于周边200m范围内建筑物5m以上的要求。由此认为项目选用烟囱高度为100m,出口内径为2.5m,满足环保要求。烟尘防治措施及技术论证目前燃煤锅炉选用的除尘设施主要为电除尘器、湿法除尘及布袋除尘器等,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的除尘中主要选用湿法除尘的工艺较多,湿法除尘器同时具备脱硫、除尘的功能是其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湿法除尘器以其应用性广而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随着近年来烟尘除尘环保设施的要求不断提高,电除尘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占地面积大,对尘的电阻力、湿度含尘浓度等变化反应敏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袋除尘器的耐高温、糊袋、破袋及清灰问题已可以解决,在除尘工艺中一些小型锅炉除尘及电厂除尘中选用对尘粒适应性广、出口浓度易于达标的袋式除尘器,目前国产水平已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现有技术水平下袋除尘的投资比电除尘器高20左右。本项目属于使用率较低的集中供热锅炉,拟建工程采用钠钙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完成烟气的烟尘治理,可以达到96的除尘效率,可以确保烟尘达标排放。脱硫工艺及技术论证拟建工程的烟气脱硫工艺拟建工程脱硫采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烟气脱硫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脱硫石膏浆经脱水装置脱水后回收。由于吸收浆的循环利用,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高。该除尘器属于较普遍采用的除尘设备,除尘效率可以稳定达到96,脱硫效率可达80。脱硫工艺技术论证根据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要求,采用技术规范中推荐的工艺以达到脱硫率大于80%的效果。烟气脱硫治理分干法和湿法2种。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脱硫方法是湿法脱硫,约占脱硫方法的80以上。常用的湿法脱硫方法,根据其所选用的吸收剂不同,又可分为石灰石/石灰法、钠碱法、双碱法、氧化镁法、氨法等。经过不同工艺的比较后,建议本工程采用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如下工艺:锅炉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处理后进入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钠离子能循环吸收利用。该工艺是在综合石灰法与钠碱法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改进的结果。主要解决了石灰法在塔内易结垢的问题,又具备钠碱法吸收效率高的优点;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脱硫副产物主要为亚硫酸钙或硫酸钙(氧化后)。与氧化镁法相比,钙盐不具污染性,因此不产生废渣的二次污染。经双碱法脱硫除尘之后,废气污染物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时段标准。双碱法产生的脱硫石膏年产生量约为1216.8t/a。建设单位应尽早签订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确保全部脱硫石膏均可以得到综合利用。氮氧化物防治措施技术论证根据关于白银城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批复(白银市人民政府,2013年3月),本项目属于规划的白银中心城区四座调峰锅炉之一,结合本项目所在地为甘肃省4个“两控区”之一,故本次环评确定本项目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使得项目nox的降低率约为30,并预留进一步脱硝装置的位置,一旦条件成熟,须按照相关要求安装进一步脱硝装置。该脱硝系统不仅降低了nox的生成浓度,还进一步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实现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经低氮燃烧处理后排放的nox 浓度为306mg/m3,nox降低效率达到30 %以上,该脱氮措施可靠,脱氮效果明显。干煤棚扬尘控制措施拟建工程设计1个建筑面积为4320m2的干煤棚,干煤棚储量约3500t,可满足本项目3台58mw锅炉7天的耗煤量。采用一段式上煤方案,受煤在干煤棚受料坑进行。干煤棚配备2台带式输送机和2台装载机用于向地下煤斗推煤和干煤棚辅助作业。干煤棚背风设置,采用轻钢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半封闭式干煤棚和相应的喷淋设施,干煤棚地面采取水泥砂浆防渗处理,有效减少粉尘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干煤棚有防尘措施,减少了二次扬尘污染,且项目热源厂厂址位于白银城区北城区,结合项目区景观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对干煤棚进行降尘处理:对煤堆采取定期洒水,保持表面含水率为8;在干煤棚作业点及进出口设置喷淋设施,控制煤的湿度,减少装运过程中的扬尘产生量。降低煤堆高度;干煤棚采用钢架顶棚,四侧接顶封闭的半封闭结构。根据经验,煤堆含水率在8时其产尘的几率可以忽略,因此以上措施基本解决干煤棚二次扬尘,无组织扬尘的排放可达到标准要求。灰渣场粉尘控制除渣系统采用框链除渣机将炉渣暂存至灰渣库内,再汽车外运。贮量按锅炉房7d最大排灰渣量计算,灰渣库地面进行水泥硬化防渗处理,灰渣场周边设置排水渠,将灰渣水沉淀后回收用于冲渣。并在灰渣场周边设置挡墙,以防止煤渣产生粉尘影响周边环境。熟石灰和纯碱贮仓粉尘控制熟石灰浆制备系统均采用密闭设置、副压,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减少物料损耗和空气污染,石灰石粉贮仓安装布袋除尘器,排尘浓度小于50mg/m3。湿法脱硫副产品经脱水后暂存于灰渣场后外运综合利用。卸煤及转运过程中的粉尘控制项目热源厂锅炉房上煤系统采用内设皮带输送机的密闭式输煤通廊,在接口处设布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大于99%。为防止上煤系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热源厂在卸煤及转运过程中进行了喷淋降尘工作,从而保证了各岗位操作环境中的粉尘含量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10mg/m3的要求。 废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采用hj2.2-2008推荐模式清单中的aermod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项目污染物so2、烟尘的小时、日均浓度均满足二类区标准,pm10的日均值不能满足二类区标准要求,主要与背景值较高有关。综上,项目废气对所在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3.2.2废水 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热源厂热源厂生产废水主要来自锅炉排污水、软化水站排污水以及地面冲洗废水。锅炉排污水用于水力出渣和除尘器用水,剩余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软化水站排污水全部用于干煤棚洒水和水力出渣。地面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换热站本项目设18座换热站,每座换热站设软化水器1台,用于二级管网的补给水。软化水器排水为清洁下水,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在热源厂内的办公区设置1座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有效容积为9m3。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干煤棚、灰渣场污水治理措施干煤棚和灰渣场应进行混凝土地坪硬化,场地周围应设围堰,防止干煤棚和灰渣场雨水外流。 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热源厂锅炉排水用于水力水力出渣和除尘器用水,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软化水装置排水用于水力出渣和储干煤棚洒水,全部综合利用;地面冲洗水经沉淀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换热站排水为清洁下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各类污废水均能得到合理处置或有效利用,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3.2.3噪声 噪声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热源厂主要噪声源为锅炉房的鼓风机、引风机、水泵房的水泵、锅炉安全阀排汽的瞬时噪声及输煤设备等,为保证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如下:首先向有关主、辅设备制造厂家提出噪声控制要求,尤其对噪声级大于85db(a)的设备,将采取消音隔声措施;采取“静闹分开”的原则,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分别设置了鼓、引风机间、水处理间等并与要求安静的控制室、值班及办公室分开。鼓、引风机间采用消音进风口,风机加消音器,室内作吸声处理,建筑物围护结构设置隔音门和隔音窗。水泵间采用悬挂吸音吊顶,用于降低室内噪声和噪声对外界的辐射。为减少锅炉对空排汽的瞬时噪声影响,在排汽管出口装设消音器;在厂区,尤其在围墙附近进行绿化。 本项目换热站主要噪声源为换热水泵产生的噪声,对于新建的换热站采用半地下式设置、单独设置水泵房、密闭门窗并选用低噪声水泵,并适当进行绿化,使各换热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采用导则推荐的预测模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由表6-16可知,厂界各预测点噪声的贡献值在45.9db(a)49.1db(a)之间,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本项目位于白银市银西工业园区,项目周围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故项目运营期对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和声环境敏感点无较大影响。3.2.4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灰渣场二次扬尘防治对策灰渣库管理 厂区内设置灰渣库,以7日灰渣量进行设计,以定点临时堆存灰渣和膏渣,灰渣及脱水膏渣临时堆放后全部外卖建材公司综合利用。防治对策运输灰渣的汽车要加盖防尘布,要及时清洗,运输道路要及时洒水。灰渣综合利用工程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属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项目灰渣库场地要求防渗处理,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其对环境的影响会降低,措施可行。热源厂职工生活垃圾定点收集,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工程煤灰渣及膏渣年产生量为11657.39吨,均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现综合利用的途径较多。目前我国煤灰渣及膏渣的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将其用于生产建材(包括作水泥掺合料,砌筑水泥,炉渣砖和空心砖等)、回填地面(包括平低洼地、荒地、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建筑工程(包括筑路、筑坝、桥梁、地下和水下工程等)、提取有益元素,制取化工产品及其他用途(改良土壤、制造复合肥等)。其它实际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公路建设及桥、坝建设的混凝土掺加料和空心填充砖的利用,在建材生产领域(尤其在大、中型城市)应用已十分广泛,基本上已取代粘土烧结砖。根据白银市的灰渣综合利用现状,每年综合利用灰渣量能力远大于工程的年灰渣量,因此,本工程灰渣全部综合利用的外部条件基本具备,灰渣可全部综合利用,利用率可达到100%,固体废物灰渣对环境的影响较小。4、环境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4.1风险防范锅炉爆炸是瞬时完成的物理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看作是绝热膨胀做功的过程。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计算公式,对已发生的各种锅炉的爆炸计算表明,锅炉爆炸所产生的破坏力,即爆炸时锅炉所释放的能量与锅炉的容积有关,与破裂前锅炉的参数,如压力、汽与水的比例有关。锅炉的容积愈大、压力愈高,其爆炸的威力愈大;锅炉水容积的比例愈大,其爆炸的威力也愈大。而且相同容积和压力的热水锅炉的爆炸威力要比蒸汽锅炉的爆炸威力大,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锅炉爆炸时以锅炉房为中心500m范围内的人群、建筑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锅炉房附近的人群会有死亡的危险。4.2风险评价发生爆炸事故时,生产车间人数按30人计,则本工程的风险值为3.010-5。5、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测计划监测目的本项目环境监测主要针对运营期,其目的是为全面、及时掌握拟建工程污染动态,了解项目建设对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影响范围及运营期的环境质量动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实施根据施工期、运营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受影响较大的环境敏感点,监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特征因子确定,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执行环评确认的国家标准。监测内容具体监测内容见表8。人员培训为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须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除向全体员工介绍本工程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意义外,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做不同的培训。本工程有关环保人员培训计划见表9。表8 项目环境监测内容一览表监测时期环境要素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施工期环境空气施工作业区附近居民点扬尘12次/月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