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1页
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2页
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3页
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4页
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含污染防治专项评价)项目名称: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盖章)编制日期:2014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门诊部、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 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法人代表: 姚敦华评价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法人代表: 胡瑞忠 研究员、所长地 址: 贵州省贵阳市观水路46号邮 编: 550002电 话:13985402136项目负责人: 林 剑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评 价 人 员 情 况姓名从事专业职称上岗证书号职责签名林剑环境评价研究员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登证编号:b33140031000报告表编写杨秀群环境地化高级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33140023号报告表编写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法人代表姚敦华联系人刘宇通讯地址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洞景区联系电真邮政编码554300建设地点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洞村骂龙溪村民组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碧区发改函【2014】第10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游览景区管理n813占地面积(平方米)105297绿化面积(平方米)99797总投资(万元)52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18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1.1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铜仁市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是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贵州旅游事业发展的持续深化,尤其是2010年第五届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铜仁的顺利召开,九龙洞风景区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丰富九龙洞旅游资源项目,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拟在游览九龙洞必经之地的骂龙溪村建设步道、大门、公厕、亭廊和绿化等基础设施。该项目的建设能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相关要求。项目已得到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碧区发改函【2014】第10号)同意本项目的建设(见附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对本项目的具体环境管理要求,本项目建设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污染防治专项评价。为此,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合同书见附件2),我所环评人员在现场踏勘、环境状况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基础上,编写出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污染防治专项评价。经审查批准后作为环境保护管理和环保工程设计的科学依据。目前项目已于2013年10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园区步道路面铺装、绿化植物的种植等工作,预计于2014年12月建设完工。二、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洞村骂龙溪村民组,位于国家级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内,东南面距九龙洞风景点800m,距离铜仁市碧江区市区约17km。通过景区公路与县道x500搭接,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2、征地与拆迁根据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项目用地得到了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局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复函碧国土资预函201436号(见附件3)。并得到了铜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同意项目选址(见附件4)。本项目规划建设面积为105297m2,其中农用地102465 m2(包括耕地40895 m2、建设用地2832 m2)。主要为林地、撂荒地和灌草丛地,无住户和其他建筑物,无拆迁问题。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以九龙洞为景点建设步道、大门、公厕、亭廊和绿化等基础设施。规划利用区内山丘、坡地、溪流等景观的变化,形成曲折多变的步道、开阔的水面、自然风景的布局,以提高接待能力和优化景区为主导。本项目与规划建设的民族村寨体验区和溪流亲水游憩区的关系详见规划结构图详见附图2。本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人民币,项目占地面积105297m2。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建筑面积(m2)备注1大门砖混结构、木结构3002公厕砖混结构1f2001所蹲位30个3休息亭廊砖混结构、木结构20004座4步道水泥硬化、石子铺装30003km5垃圾桶金属制品40个分散布置于步道线上6垃圾收集箱金属制品2个,2.5m3/个置于景区入口外7绿化花草树木997978合 计1052974、工程总体布置在区内现有山丘、坡地、溪流等地形和景观的基础上,不砍伐园内树木,主要通过对撂荒地和灌草地的改造,建设步道、大门、公厕、休息亭廊和绿化等必要设施,将曲折多变的步道与休息亭廊穿插布置,项目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5、给排水(1)、给水在旅游旺季,九龙洞景区预计接待游客1450人/天。本项目主要为步道、公厕、大门、休息亭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设餐饮、住宿,项目用水主要为管理人员生活用水、冲厕用水、绿化、消防用水及未预见水量。项目总定员工15人,职工用水按60l/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用水为0.9m3/d;公共厕所用水参照贵州省非工业用水定额,按16 m3/蹲位月,则冲厕用水量为3016=480m3/月(16m3/日);绿化、道路用水按2 l / m2d计算,绿化用水量为997972=199594l/d(199.6m3/d),消防用水每日2m3。用水量分析见表2。表2 用水量预测一览表序号用水类型规模单位指标日用水量(m3/d)1员工生活用水15人60 l /人 d0.92冲厕用水30蹲位16 m3/蹲位月163绿化用水99797 m22 l / m2d199.64消防用水火灾持续按2小时计100m5未预见水量取前三项总和的5%10.76合计227.2本项目结合现状村寨给水水源点进行供给,在项目南侧山头设置高位水池,并结合设置地下水净化处理设施。经估算,本项目日用水量为227.2m3/d,骂龙溪村寨目前取用项目西南约500m处的山泉水,该泉水流量约860m3/d,能满足周围村寨以及项目取水需求。根据2011年监测报告,该泉水水质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一级标准(见附件5)。生活给水管道沿各功能用房布置,管径dn50,入户管采用dn20,道路、绿化、景观用水均沿各给水点采用地埋式布置,管径dn20。给水管管材全部采用pp-e管。给水系统将和规划建设的民族村寨体验区规为同一给水系统,管网布置情况见附图4。(2)、排水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经管网中沉砂池沉淀后就近排入锦江河。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排入骂龙溪村寨东面的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就近排入锦江河,本项目污水管网及排放路径见附图5。生态净化处理系统位于锦江河下游,根据规划设计及项目用地范围地形情况,本项目污水通过园内污水管网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6、供电系统本项目用电来自骂龙溪村寨内10kv变电室,经埋地电缆引至园内配电箱,用电负荷主要为园区路灯照明,所有输电线均采用穿管敷设。7、劳动定员本项目劳动定员为15人,员工由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统一调配,管理人员3人,后勤管理13人,采用8小时工作制,年工作时间按350天计,本项目不另独设职工食堂和宿舍。8、消防消防给水沿各功能用房布置,管径dn50,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高位水池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加压系统用水量约为15l/s。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所在地为骂龙溪村,在九龙洞名胜风景区内。项目东面100m处为骂龙溪村寨,该村寨将改造成为民族村寨体验区;南、西面紧邻九龙洞景区公路,再往南或西为灌木林地;北面紧邻锦江河,本项目与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主要为:本项目为九龙洞名胜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规划建设的龙溪村民族村寨体验区服务,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情况。主要环境问题为:本项目的在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内进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敏感区,项目北面为锦江河,根据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划为类(铜仁至漾头段),现状服务功能为农灌和景观水体功能,不属于水环境敏感区。主要环境问题为:1、 本项目施工期、营运期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锦江河,会对锦江河造成不良影响;2、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有一定影响;3、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废若不妥善处置,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4、 建设地内会占压部分植物,建设人工建筑物,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建设项目所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本项目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洞村骂龙溪村民组,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武陵山主峰在境内,山脉以东是丘陵地带,河流切割较浅,地面平缓起伏,河流沿岸多试山间坝子,一般海拔在300-800之间;山脉以西是岩溶山原地貌,一般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达600-800米。项目用地位于锦江峡谷地带,河谷两岸地形差异较大,用地范围内海拔在230320m之间。沿东西向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地块北部滨水用地较为平坦,坡度在10%以下,南部山体地形较陡,坡度在25%以上,形成不对称陡斜坡地形,属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片区主要出露岩层为寒武系敖溪组(2a)和清溪组(1q)。敖溪组(2a)为薄层至微层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夹少量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及碳泥质白云岩、页岩;清溪组(1q)为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页岩夹少量砂岩、灰岩;下部为黑色页岩、炭质硅质页岩及白云岩凸镜体,有的地区炭质增高成为石煤,含磷结核,并伴有钒、铀、钼等元素。2、气候、气象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等特点,同时该区具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春暖秋凉,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无霜期长,一般为280300天左右。平均气温15-16.9,极端最高温度42.5,是贵州省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项目区年降水量为1265.5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400mm,最大年降水量为1646.9mm,最小降水量为1008.2mm。年内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分布不均,雨季集中在4-10月,降水量累计1045.3mm,占年降水量的85.6。季风湿润气候明显,常年主导风向为ne风,频率为46%,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14.5m/s。主要灾害性气候:干旱、秋绵雨、霜冻、暴雨等。3、水文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锦江河。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排入骂龙溪村寨东面的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就近排入锦江河。因此,与本项目有关的地表水主要为锦江。项目水系图见图6锦江河是铜仁市最大的河流,属沅江水系。锦江发源于梵净山的西南麓,源头河段名坝溪河,经江口闵孝至江口段叫闵孝河,江口至铜仁段叫大江,在铜仁城关与发源于梵净山东北麓松桃县冷水溪乡的小江汇合后,至漾头下施滩出境段叫锦江。流域面积为4068km2,境内全长为158km,年径流深845mm,多年平均流量112m3/s,枯年平均流量71m3/s,枯季月均流量24.6m3/s。根据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锦江河功能为类(铜仁至漾头段),现状服务功能为农灌和景观水体功能。本项目取用项目西南500m处的山泉水,该泉水目前为骂龙溪村寨居民生活用水水源,出露后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径流,于项目所在地汇入锦江河,下游溪水流量约10l/s。在本项目建成后该泉水具饮用和景观用水功能。4、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较好,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评价区内野生植被常见有松树、柏树、慈竹,野生动物常见有蛇、野兔等野生动物,评价区3km范围内未发现濒危及国家重点特殊保护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铜仁市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境内天蓝水碧、峰峦迭翠,既有北国风光之秀美,又有南国水乡之灵秀,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特色食品加工业、旅游服务等为主的循环产业经济区。2012年铜仁市实现生产总值35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3亿元,增长20.8%。 人均生产总值11583元,净增227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1%(以2011年铜仁市常住人口308万计算),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2.3:26.3:41.4变为28.93:27.93:43.14,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第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71.0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第一产业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8.8个百分点。本项目所在的漾头镇九龙洞村骂龙溪村民组,行政区划属于碧江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碧江区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003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996人,年末总户数96347户,碧江区常住人口为29.52万人。新改建通村公路9.6公里,施建设通村油路共18条,107.3公里,小型渡口码头11个。碧江区内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高校在校学生13968人,教职工1228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6504人,教职工384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学生28452人,教职工1923人;小学89所,在校学生28693人,教职工数154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三残儿童入学率为75.1%,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8.2%以上,巩固率达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9%。本项目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内。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包括九龙洞景区、锦江景区和六龙山景区。九龙洞景区: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同时也是铜仁市众多溶洞中最先开发的一个,1981年被列为县级名胜保护区,1987年被列为贵州省首批十大风景名胜区,并被收录入中国名胜大辞典,2004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景区由观音山、莲花寺、九龙洞景点组成。九龙洞风景区位于铜仁市东南方向约17公里处,地处武陵山脉六龙山区北缘,沅水支流锦江南岸。景区范围:自铜仁市坝黄白花浪景区沿锦江而下,至铜仁市漾头镇,流程59.8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九龙洞风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九龙洞是一个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五光十色,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其中高20米以上的钟乳石柱有数十根之多,最高一根高达39.98米,直径16.4米,为世界罕见,国内之最。另外,还有一条地下暗河。各厅洞中有洞,洞内厅厅相连,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厅各洞,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加上优美的锦江风光、东山寺、明清民居古建筑等人文景观与洞连成一片,具有极高的资源品位和价值,是贵州重要的旅游科研避暑胜地。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铜仁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5月铜仁市环境监测站对铜仁市城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监测,从监测结果看,铜仁市总体空气质量为良(ii级)。且本项目距铜仁市区17km,位于区域常年主导风向ne风的侧风向、铜仁市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周边无大型废气排放工业企业,且有良好的自然植被,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要求。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本项目有关的河流为锦江,根据2013年铜仁环境质量公报,目前锦江河水质现状均达到地表水目前水质现状均能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本项目取用项目西南500m处的山泉水,该泉水历来为骂龙溪村寨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根据该水源的监测报告,水质较好,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一级标准。三、声环境质量本项目所在地为典型的农村环境,建设地周围150m范围内主要噪声源为县道x500上和渝怀铁路交通噪声、骂龙溪村村民生活噪声,由于建设项目地远离铁路约200m,根据2011年铜仁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铜仁市功能区噪声各类功能区各期昼、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各自的规定功能类别。因此,建设地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四、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较好,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评价区内野植被常见有松树、柏树、慈竹,野生动物常见有蛇、野兔等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表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编号环境要素敏感点名称方位距本项目距离(m)保护规模与级别执行标准1大气环境骂龙溪村民e10046户201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一级标准九龙洞se800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声环境骂龙溪村民e10046户201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3地表水环境锦江河n紧邻年平均流量112m3/s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4生态环境松树、柏树、慈竹等场地内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区域环境功能规划,采用如下环境质量标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述。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2016年1月1日起实施);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见附件6。污染物排放标准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汇入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入锦江河。 2、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3、噪声控制标准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区对应排放限值;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有关规定。4、固体废物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db52/865-2013)。总量控制建议1、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公共厕所产生的恶臭,为少量无组织排放,建议不给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本项目废水采用化粪池+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工艺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锦江河,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为:cod:0.284t/anh3-n:0.024t/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所在的骂龙溪是游览九龙洞的必经之地,为改善九龙洞景区游览环境。本项目以九龙洞为景点建设步道、大门、公厕、休息亭廊和绿化等基础设施。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主要排污节点图见图1。污水、固废、废气、噪声噪声、固废、废气布置、装修噪声、固废、粉尘运营使用清场、整地、绿化噪声、固废、粉尘、废水固废、废水、噪声主体工程、公建工程修建基础开挖粉尘、固废、噪声平整场地土地征占图1 施工期工艺流程图及排污节点图生活污水经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锦江河2、运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见图2。生活污水、噪声、生活垃圾离开风景区进入风景区游客图2 营运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3、运营期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3。人工湿地净化区污水调节池格栅池生化池生活污水水生态净化区达标排入锦江河图3 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图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状况:一、 施工期本项目规划利用区内山丘、坡地、溪流等景观的变化,以九龙洞为景点建设步道、公厕、大门、休息亭廊和绿化等基础设施。施工期主要污染为:1、废水:产生一定量的施工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2、废气: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3、噪声: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4、固废:施工产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 营运期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为:1、废水:主要是来自员工、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2、废气: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设餐饮业、停车场等,公厕产生少量无组织废气排放。3、噪声:主要为游客游玩时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4、固废:主要有员工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污水进入生态滤池时产生的污泥。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汽车运输、各项施工扬尘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营运期公共厕所甲硫醇、硫化氢、氨气等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养护ss少量自然挥发,不外排运营期生活污水(4732m3/a)cod250mg/l 1.183t/a60mg/l 0.284t/ass200mg/l 0.946t/a15mg/l 0.071t/anh3-n30mg/l 0.142t/a5mg/l 0.024t/atp20mg/l 0.095t/a0.5mg/l 0.002t/a固体废物施工期基础建设土石方、建筑垃圾3050m3全部用于填平地势低洼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0.03t/d集中收集至垃圾收集池,定期交由主管部门运至指定垃圾填埋场运营期生活垃圾污泥0.65t/次生活垃圾104.125t/a噪声营运期主要为游客游玩、导游讲解时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噪声值一般在5570db(a)之间,场界能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区要求。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1、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主要为林地、撂荒地和灌草丛地。工程在施工建设时,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占用一部分灌草丛地和撂荒地,从而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2、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粉尘,粉尘被植物叶片截留后会阻塞植物叶片气孔,阻碍气孔传导和气体交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并降低产量和使籽粒品质下降。对附近植被会造成一定影响。3、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最终将排入锦江河,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受纳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环境影响分析一、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3修正版),本项目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国家“旅游业”鼓励类产业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项目以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为景点,建设步道、公厕、大门、休息亭廊和绿化等,属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同时也符合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二、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洞村骂龙溪村民组,根据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铜仁市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景区内,该项目以九龙洞为景点建设步道、公厕、大门、休息亭廊和绿化,属于九龙洞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整体形象的提升,能有效改善当地村民生活、转变当地生产方式及提高人均收入。项目选址得到了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局用地预审的复函。由工程分析和污染物排放影响预测可知,工程运行后,通过对污染物采取措施,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项目位于国家级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内,距九龙洞风景点800m,距离铜仁市碧江区市区约17km。通过景区公路与县道x500搭接,交通方便。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可行。三、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目前项目已于2013年10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园区步道路面铺装、绿化植物的种植等工作。大门、公厕等即将开工建设。对于已建成部分的工作,经现场调查,开挖出来表层土都得到了妥善处置,用于绿化用土,避免了大面积同时开挖,最大限度减小了施工扬尘的产生和水土流失。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为基坑废水、混凝土养护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约为800mg/l,产生量约为5m3/d,本评价要求在地低洼处设沉淀池(处理能力5m3/d),经沉淀后回用于场内的防尘洒水,不外排,对水环境无影响。施工人员大多来自附近居民,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利用附近居民旱厕,施工人员粪尿经熟化后,以农肥施用于周围农田,对区域水环境无影响。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石方的挖掘、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施工垃圾的清理、车辆运输等产生的动力扬尘以及建材和施工垃圾现场堆放产生风力扬尘。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本次评价采用类比的方法,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据类比调查,当风速为2.4m/s时(评价区年平均风速0.9m/s),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之内(下风向150m处一般可达到tsp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被影响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491mg/m3。本工程的施工对项目东面骂龙溪村寨有一定影响。为将扬尘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需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土石方开挖时,遇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作业,同时作业面覆盖防尘网;干燥时节,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可以减少扬尘70%左右。(2)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应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采取覆盖防尘布措施防止风力扬尘。(3)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防治风力扬尘;施工场地内车行路径采取铺设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等措施,防止机动车扬尘,汽车在含尘路面行驶时,采取限速行驶。(4)在施工期间设置施工标志牌、环境保护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由于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的影响是暂时、局部的,只要加强施工期管理,对区域空气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噪声可分为机械设备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掘机、混凝土振捣器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吆喝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所造成机械噪声,如挖掘机等,源强在75-106 db(a) 左右;按点声源衰减模式进行预测,即按计算,距主要噪声设备25m、110m处分别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昼间、夜间噪声限值70 db(a)、55db(a)。本项目最近噪声敏感点为东面100m处的骂龙溪村寨居民点,本项目昼间施工对其影响小,但夜间施工影响较大,严禁本项目夜间高噪声作业。另外,为将本项目建设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选择低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噪声敏感点。加强噪声源头控制: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搞好维修维护,避免因部件松动或损坏而增加其噪声源强;暂不使用的设备及时关闭。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入棚尽量入棚,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可能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围障措施,以达到降噪效果。减少人为噪声: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禁止高空抛物,减少碰撞噪声。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中的有关规定,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夜间施工,需申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获得批准后方可施工,并提前公告附近居民。加强沟通:对可能受噪声影响的单位和居民,施工单位应及早同当地居民协调,征得当地居民理解,并在施工期设立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投诉,并对投诉意见及时、认真、妥善的处理。尽量加快施工速度,尽快完工,最大限度地缩短影响时间。施工期间产生局部范围的影响有限,只要加强施工管理,按建筑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期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当施工结束后施工影响也随之消除。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不进行较大的基础开挖活动,主要是对部分场地进行平整,产生的土石方量约3000m3,在平整场地过程中,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6月8日颁发的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2号文件,对“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地开发复垦、中低产田土改造、其他农用地改良及绿化用土等方面”的要求,将撂荒地的耕作层土壤收集并采取加盖蓬布堆放的措施,后期用于园区绿化等,本项目拟建设用地2832 m2,绿化区99797 m2,完全成消纳本项目产生的耕作层土壤,其余土石方全部用于填平地势低洼处。因此,本项目无废弃土石方产生。房屋主体等施工产生建筑垃圾,产渣系数按0.02 m3/ m2计算,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500 m2,则产生的建筑垃圾为50 m3,约30t。对于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综合利用,不能利用运送到指定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置。生活垃圾产生量按人均0.5kg/d计,按最大施工人数60人计,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30.0kg/d。建议在厂区南侧新建垃圾收集池,经集中收集后,交由铜仁市漾头镇环卫部门处理。四、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运营后,废水主要是来自游客、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设餐饮、住宿,项目废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用水、冲厕用水。项目总定员工15人,职工用水按60l/人d计算,则职工生活用水为0.9m3/d,公共厕所用水参照贵州省非工业用水定额,按16 m3/蹲位月,则冲厕用水量为3016=480m3/月(16m3/日),废水排放量按80%计,则污水日排放总量为13.52m3/d,合计4732 m3/a(按350天/年计)。本项目通过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codcr(250mg/l)、bod5(150mg/l)、ss(200mg/l)、nh3-n(30mg/l)、动植物油(20mg/l)。项目生活污水经生化池预处理后,通过dn200的污水管网收集,自流排入骂龙溪东北面的生态净化处理系统与民族村寨体验区和溪流亲水游憩区的污水一起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锦江河。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项目生活污水可靠性分析:本项目生态净化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为:生活污水 化粪池 格栅 污水调节池 人工湿地净化区 水生态净化区 达标排放化粪池、格栅、污水调节池均作为生态净化工艺的预处理系统,主要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沉淀物及漂浮物,提高生态净化系统的处理效率。另外,由于化粪池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 所以化粪池要至少容纳一个月的污水化粪池,则化粪池容积至少应为600m3。人工湿地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初步过滤净化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净化区基质铺设不同粒径的陶粒,基质上栽种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通过类比调查,处理本项目污水需建设潜流式人工湿地300 m2,长:宽为至少1:5,种植美人蕉、菖蒲等。种植密度为20株/m2。人工湿地结构见图4-1。生活污水在挺水植物作用下去除部分悬浮物,同时硝化细菌等好氧性分解物增加,进一步分解水体悬浮有机质,在一定程度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在水生态净化区主要布置沉水植物,投放食藻虫、鱼类及适量底栖动物,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食藻虫是一种以水体中悬浮有机质和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吞噬水体中原有的藻类、腐屑等悬浮物,并将其同化成自身蛋白质,能快速使水体透明度提高。沉水植物是生态净化生活污水系统的核心部分。在浮叶、漂浮、沉水、挺水植物4种生态型水生植物中,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最强。它对水质的改良作用是通过吸附水体中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吸收固定水体和底泥中n、p等营养素实现的。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沉水植物的茎、叶都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能明显地去除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当沉水植物生长稳定以后,可参照原有的水生环境条件,按比例放入鱼类、螺类、虾贝等水生动物,通过食用部分水草和食藻虫等,使水体生物链得到完善,通过水生动物的吸收和转化,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绿色水产品,从而形成水体养分向水生动植物的转移。生态净化处理系统技术参数见下表4:表4 生态净化处理系统技术参数 单位(mg/l)序号污染物生活污水预处理前污染物浓度生态净化处理后出水水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1bod515020302cod250601003ss2001070注:参数引用汪芬,刘智钺,李波等. 生态净化工艺在电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10(5): 177-179. 2012.生态净化处理系统为规划民族村寨体验区基础设施,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成后,与民族村寨体验区和溪流亲水游憩区同时运营。能保证本项目对外开放后,产生的污水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通过类比调查,利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初步过滤净化生活污水,处理本项目污水需建设潜流式人工湿地不得少于300m2。项目东北面的生态净化处理系统为骂龙溪景点统一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占地约8000m2,完全能满足景区污水处理需求。本项目污水通过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处理的措施在处理能力、出水水质和建设时序方面均能满足要求。因此,本项目污水处理措施可靠可行。2、空气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投入运营后,用地范围内不设餐饮业、停车场等。仅公厕和垃圾中转产生少量恶臭气体。公厕产生的恶臭气体为无组织废气排放,主要是人粪便内有机物腐败时所产生的甲硫醇、硫化氢、氨气等,本项目公厕按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中一类标准建设,为水冲式公厕,卫生条件好,功能完善。根据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运行经验,只要管理到位、保持厕内清洁,做到地面无积水、无纸屑,大便器内无积粪,小便器内不积存尿液,无尿垢、杂物,墙壁、顶棚整洁,公厕内基本无臭味。因此,本项目拟建的各公厕如能按国家有关的卫生要求,保持厕内清洁,则公厕排放的h2s和nh3等恶臭污染物极少,恶臭污染物经扩散、稀释,不会对公厕周边环境造成恶臭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垃圾桶、垃圾收集箱:本项目主要为游客游览时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有废纸、垃圾袋、清扫垃圾、食品包装物、食品残渣等。通过分散布置于园内的40垃圾桶进行收集,每天由专人收集,运至垃圾收集箱中暂存。本项目在管理用房边设置了2个密闭式垃圾收集箱,用于集中垃圾桶中的垃圾。本项目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停留时间短,不易发生霉变、变质产生恶臭。因此,垃圾收集箱恶臭对环境影响不大。3、声环境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游客游玩时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项目建成后,区域来往人员数量增加较大,游客游玩、导游讲解时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噪声值一般在5570db(a)之间,项目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可达到70%,有利于噪声的衰减。本项目噪声敏感点为东面100m处骂龙溪村寨居民点,经距离衰减后对其影响小;本项目噪声排放可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标准。为将噪声影响降到最低,要求项目营运期间,严禁在园区内使用高音喇叭,在晚上22:00时以后禁止强噪声娱乐活动等。4、固体废物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员工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清理生态滤池时产生的的污泥。本项目营运期员工15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则产生量为2.625t/a;以每日游客按最大接待能力1450人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kg/人d,则产生量为101.5t/a;生态滤池每两个月清洗一次污泥,污泥产生量约0.65t/次。本项目主要为游客游览时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有废纸、垃圾袋、清扫垃圾、食品包装物、食品残渣等。通过分散布置于园内的40垃圾桶进行收集,每天由专人收集,运至设置在管理用房边的2个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对于生活垃圾应进行应进行及时收集,并将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每日及时清运经集中收集后,交由铜仁市漾头镇环卫部门处理。生态滤池清理的污泥应做到即清即运,交由铜仁市漾头镇环卫部门处理,不得随意堆,影响园区环境。五、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1、主要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风险类型一是人为因素引起风险事故,如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等;二是自然灾害,如山洪滑坡、塌方、洪水引起风险事故,造成河流污染和人员伤害。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防火措施:旅游景区植被好,主要以林木为主,冬春两季风大雨少,稍有不慎,易引起火灾,会给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雷电引发火灾;由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游客乱扔烟蒂引发火灾等。为防止景区的火灾,应健全旅游景区防火体系,完善监测系统、通讯调度系统、林火阻隔系统、火源管理系统、林火扑救系统、组织指挥系统、达到旅游景区防火队伍专业化。消防机械化、管理规范化、强化责任制与宣传教育。具体措施为:实行防火责任制,全员防火;在旅游宣传册中介绍防火知识;控制游客的吸烟行为、引导游客到固定地点吸烟;增加灭火设备,设专人对防火林区进行巡回检查。溺水、交通事故:非戏水水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游人进入危险区,涉水项目必需穿戴救生衣,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浏览区内禁止车辆进入,各交通路口设置警示标志,车辆限速行驶,并加强对交通车驾驶人员的安全行驶监管。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安排人员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采取人工,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