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诸暨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简本) 建设单位: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 编制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三一三年六月 2 目 录 1 项目概况.3 1.1 项目背景.3 1.2 工程概况.3 2 项目区环境现状.5 2.1 环境现状.5 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 3 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7 3.1 污染源分析.7 3.2 环境保护目标.8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9 3.4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11 3.5 环境风险分析.12 3.6 环境保护投资.12 4 公众参与.12 4.1 公开环境信息情况.12 4.2 公众意见征求13 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13 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13 4.5 小结.14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 6 联系方式.15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随着成品油消费量的增长和炼化企业加工量的增大,成品油运输影 响整体销售的问题将会日趋严重。为解决成品油出厂问题,中石化正在 规划和建设成品油管道。 目前,杭州地区的桐庐、淳安、富阳、临安以及建德三分之一地区 的成品油需求从桐庐县现有山亚油库供应,但现有桐庐山亚油库库容储 量小导致油库周转次数大,2010 年山亚油库周转次数超过 40 多次,严 重影响油库运行安全,此外,山亚油库目前的进货方式为水路,受客观 因素制约大,对有关部门在关键时期有效组织油品调运工作、做好当地 市场的保供和经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中石化浙江成品油管道项目部和中石化浙江石油油库项目部 根据规划和区域实际情况,建设诸暨桐庐支线及配套油库项目。本项 目的建设将镇海炼化资源通过管道运输方式高效、快捷地补充至成品油 消费市场,解决该地区成品油资源运输困难的问题,为实现成品油管道 网络化运营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大幅度降低成品油的运输成本,从整 体上提高石油分公司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和控制力。建设诸暨- 桐庐成品油管道工程,可以为浙江石油分公司提供畅通的运输渠道,完 善成品油销售网络,从整体上提高浙江石油分公司的经济效益、市场竞 争力和控制力。 1.2 工程工程概况概况 1.2.1 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1、诸暨桐庐成品油管线 本工程管线起点为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诸暨分输站,终点为新建桐 4 庐油库,管道长度 60km,管径 273.1,预计 2025 年输送油品为 65104t/a,设计输量为 135104t/a,设计压力 9.5mpa,涉及 2 座站场, 新建桐庐末站,同时将诸暨分输站改扩建为分输泵站,设置桐庐管道加 压系统,诸暨-桐庐管道运行时与主干线作为一个水力系统,输送方式 采用间歇顺序输送。 2、配套油库 桐庐油库规划总容量为 7.4 万 m3,油库等级为二级。 诸暨油库:在甬绍金衢管道工程已批准 1.8 万 m3油库基础上,新 增容量 0.4 万 m3。 1.2.2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1、诸暨桐庐成品油管线 管道从诸暨油库出来后,向西北经草塔镇南的里家许、下张、杨家 楼,至五泄镇后,沿合环线经藏绿、前杨、青口,青山镇北侧的沈家、 三门头、马剑镇的立树坪、金家山,过泮家坞口后,沿环金线向北,经 石塔头、百庄、梅洲、下溪、横槎、古城,至六石坎向西,经黄泥山头、 下图山、狱浦、会山、胡家坞,到达桐庐县江南镇新建桐庐油库。 2、配套油库 桐庐油库选址在桐庐县江南镇工业园区内,现状为空地和农田,选 址北侧为富春江。油库选址位置距离 320 国道约 2,旁边有乡村公路 可以通行。油库选址占地面积 4.72 公顷(折合 70.8 亩) 。 诸暨油库位于诸暨市草塔镇杭金七村,利用原有土地建设,不新征 土地。 5 1.2.3 工程施工布置工程施工布置 管线工程:施工场地尽量布置在阀室和穿越工程两侧等占地范围内。 其中定向钻施工场地分为两处,分别布置在入土点测和出土点侧;顶管 布设施工场地 2 处,分布在穿越工程的两侧。 油库工程:施工场地全部布设在永久征地范围内。 工程不设弃渣场。 1.2.4 工程占地及拆迁安置工程占地及拆迁安置 本工程建设总占地 117.66hm2,其中永久占地 5.61hm2,包括新征 地 4.83hm2和利用诸暨油库占地建设诸暨分输泵站 0.78hm2,临时占地 112.05hm2。 工程拆迁房屋建筑物为沿线零星分布,以土木房、砖混房为主,主 要是农居、仓库等。拆迁建筑物面积 1420m2,涉及 10 户,38 人。工程 生产安置属土地调整型,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在本村范围内调剂解决; 拆迁户生活安置采用货币补偿安置的方式,在所属乡镇分散安置。 1.2.5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 总工期 18 个月。 2 项目区环境现状项目区环境现状 2.1 环境现状环境现状 2.1.1 水环境现状水环境现状 1、地表水 青山溪类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监测断面,bod5、石油类均有所超 标,水质均无法达到类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其它断面均处于 类水环境功能区内,除了石油类均大幅度超标外,其他因子均达标,水 6 质均无法达到类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因此沿线地表水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的相应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受河流沿线地表径流、居民生活污水所致。 2、地下水 工程沿线地下水均不能满足类标准要求,管道沿线地下水主要超 标因子为亚硝酸盐,桐庐油拟建区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地下水亚 硝酸盐和高锰酸盐指数偏高可能和地表水体浓度偏高有密切关系。 2.1.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监测期间 so2、no2、pm10日均浓度及 nmhc 小时浓度基本可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冯家村监测点于 8 月 18 日和 19 日 两天二氧化氮日均值略有超标。 2.1.3 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除安一村村委会门口和上图村夜间超过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要求,其它监测点均能满足相应 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根据对超标点调查,超标点周边无明显噪声声源, 夜间超标的主要原因为周边居民活动噪声和动物的叫声所致。 2.1.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所经地区主要丘陵和平原,区内植被以农田和园地为主,由于人类 长期活动的影响,工程区典型的原生植被多已丧失殆尽,为次生植被或 人工植被所代替。该区域现有植被中的主要植物是绿化树种、农田作物, 广布乔木,伴生灌木和草本。评价区无野生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也没 有古树资源分布。 7 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见表 2-1。 表 2-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划分依据 评价等 级 评价范围 地表水 营运期油库、分输泵站排放废水量 200m3/d,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与石油类, 污染物类型简单,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用, 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三级 管道穿越段河流上下 游各 1000m,穿越五 泄江(青山溪)饮用水 源保护区段评价范围 为水库坝下至穿越处 下游 2000m;油库及 站场附近水体 地下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建设项目为 1 类,包气带 防污性能分级为中(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 1m,渗透系数 10-7cm/s10-4cm/s 之间), 分布连续稳定,地下水含水层特征为易, 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小于 1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 。 三级 / 声环境 项目建设前后油库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 声级增高量在 3db(a)以下,油库所在地区 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地区,受影响人口数 量变化不大。 二级 施工期管道两侧 200m 及油库所在地; 营运期油库、站场周 界外 200m 范围 环境空气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推荐的 screen3 进行估算, 本项目 pmax10%,但 d10%5km。 二级 以油库为中心,以主 导风向为主轴,半径 2.5km 范围的区域 生态环境 项目总占地2km2、管线长度 60km(100km) ,但涉及“富春江-新安 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诸暨浣江-五泄 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 二级 管道两侧各 300m 的 带状区域以及油库所 在地 3 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措施及效果及效果 3.1 污染源分析污染源分析 3.1.1 施工期污染源施工期污染源 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见表 3-1。 8 表 3-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名 称排放量排放方式主要污染物备注 车辆行驶、地面开挖等少量间断tsp无组织排放 废气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尾气少量间断so2、no2无组织排放 生活污水8.5m3/d间断 codcr2.55kg/d 氨氮 0.26kg/d 纳入当地污水处理 系统 施工含油废水24 m3/d间断石油类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废水 管道清洗、试压排水20000t间断少量泥砂、铁锈经沉淀过滤后排放 生活垃圾50kg/d间断/环卫部门处置 废泥浆664m3间断 膨润土,少量 na2co3 干化后填埋固 体 废弃物 施工废料12t间断 废焊条、废弃混 凝土、碎铁屑 回收利用,剩余的 送填埋场 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80100db间断噪声环境 3.1.2 营运期污染源营运期污染源 营运期“三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 3-2。 表 3-2 营运期“三废”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原诸暨油库 现诸暨油库和桐 庐油库 变化情况备 注 名 称 污染物 产生量 (t/a) 排放量 (t/a) 产生量 (t/a) 排放量 (t/a) 产生量 (t/a) 排放量 (t/a) 废 气 非甲烷总烃81.9763.601264.98710.268183.0116.667 废水量1997.0506020.404023.35 codcr0.39100.89400.503 氨氮0.03900.08900.050 废 水 石油类0.05900.20700.148 处理后回用 清罐废渣及 污油、废水 560176.00120.0 固 体 废 弃 物 含油污泥1.4506.420+4.97 清罐废渣、废水由清罐单 位直接收走后交有资质的 单位处理;含油污泥按危 险废物要求存后交有资质 的单位处理。 9 废活性炭6t/10 年012t/10 年06t/10 年 每 10 年更换一次,按危险 废物要求存后交有资质的 单位处理 生活垃圾15.33035.03019.7环卫部门处理 噪 声 生产设备及 放空噪声 7590db 3.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评价范围内的五泄江(青山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工程以定向钻 的形式穿越青山水库大坝下游河道,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该水源保 护区取水口位于坝上,穿越的二级保护区无取水口。 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管线 200m 范围内、油库 2.5km 范围内的居民、学校等敏感点。 工程管道沿线有敏感点 66 处,涉及居民 1467 户,学校 4 座,桐庐油库 周边最近的敏感点为大明宫头,为 194m,200m 范围内有 1 处敏感点; 诸暨油库周边敏感点最近的为下市头村,为 250m,300m 范围内有 2 处 敏感点。 3、声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管线、油库周界 200m 范围内的居民、学校等敏感点。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涉及“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诸暨浣江-五泄风 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结论 3.3.1 水环境水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含油污水、 10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清管试压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外排,对沿线水环境 影响较小。工程穿越青山溪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以及壶源江、欧家溪时 均采用定向钻,要求在饮用水源陆域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材料堆 放场地,禁止设立施工场地,施工作业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得 排入水源保护区,定向钻产生废弃泥浆不得向水中溢流,由此施工过程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影响较小。 施工对浅层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项目管线和阀室施工开挖 不深,不会截断地下水的正常流通;管线沿线及阀室、油库所在地均无 开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现状和规划,因此,项目建设对地下水影响 较小。 (2)营运期 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 2002)标准后回用于绿化、道路冲洗、消防用水等,该部分水回用于绿 化浇灌、道路冲洗,对环境影响较小。待市政污水管网建成后,纳入市 政污水管网。 在本项目收油、发油、储存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油品均在完全密闭 的管道及储罐中,管道与管道、管道与阀门之间采用法兰连接,密封性 能好,罐体设液位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器,不允许存在“跑、冒、漏、滴” 等现象。因此,在运行、操作正常的工况下,基本不存在对地下水环境 产生影响的污染源。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防 止漏油事故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3.2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 (1)施工期 管道开挖扬尘将对周围敏感点造成一定影响,在做到及时回填、及 11 时清运、勤洒水的基础上,施工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机械尾气由于废气量较小,且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 同时施工现场均在野外,有利于空气扩散,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2)营运期 桐庐油库在正常工况下,计算区域内全年 nmhc 最大落地小时浓度 贡献值为 2474.3g/m3,位于西边厂界处;各厂界处 nmhc 浓度小于大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敏 感点 nmhc 在叠加本底浓度后亦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详解中的值 2.0mg/m3。 诸暨油库在正常工况下,计算区域内全年 nmhc 最大落地小时浓度 贡献值为 7456g/m3,在厂界范围内;各厂界处 nmhc 浓度小于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敏感点 nmhc 在叠加本底浓度后亦小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详解中的值 2.0mg/m3。 3.3.3 声环境声环境 (1)施工期 根据预测,主要机械在 40m 以外均不超过建筑物施工场界昼间噪声 限值 75db(a),而在夜间若不超过 55db(a)的标准,其距离要远到 200m 以上。因此,管线沿线两侧 200m 内敏感点的声环境在施工期会受到施 工噪声的影响,噪声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距管线较近的村庄噪声值 会超过标准限值。根据调查管道 200 米范围内存在居民 1467 户、学校 4 所。但是,施工噪声是短暂的且具有分散性,一般在白天施工,不会 对夜间声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一般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不 是很大。 12 (2)营运期 由预测结果可知,通过将噪声源置于室内,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噪 声源强,桐庐油库四侧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根据预测结果,诸暨、桐庐油库出入道路交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 响较小。 3.3.4 固体废弃物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 (1)施工期 拆迁建筑材料社会化利用,拆迁废弃物就近坑凹填埋,泥浆和钻渣 布设沉淀池就地固化处理;施工废料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 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生活垃圾依托当地职能部门处置。 施工期各类固废均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 (2)营运期 油库产生的罐渣、污油、油泥、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应送交专业 单位安全处置。在清运处理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建设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暂时存放。 综上所述,只要业主单位按要求暂存危废并落实危废的出路,与危 险废物处置单位签订协议,并严格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产生二次 污染,该项目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4 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表 3-3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时期环境因素措施预期效果 13 时期环境因素措施预期效果 作业面、临睡堆场定期洒水;施工现场设 围栏或部分围栏;对堆存的沙粉等建筑材 料采取遮盖措施。大气环境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和 方案 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减少 施工机械及车辆的尾气排放 合理选线,尽量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对 穿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要采取定向钻的施 工方式,施工期的废水不得排入饮用水源 保护区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饮用水源的 影响 含油废水设置接收池,经隔油池处理后排 入附近沟渠 水环境 清管、试压废水经收集进行简易的沉淀处 理后,排入附近沟渠、河流 最大限度减少对区域水环境的 影响 加强、规范施工队伍的管理,合理地进行 施工布置和安排施工季节 降低了人为原因对生态系统的 破坏 生态环境 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施工后植被的恢复 工作 减少工程施工对植被、生物量 的影响 声环境合理选址、设备选型,夜间不施工 避开敏感点、从源头减小声源, 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 固体废物 合理处置固体废物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施 工 期 环境风险 优化路由和敏感段的设计降低环境风险的影响 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对汽油装车废气 进行收集和处理,收集率99%、处理率 98%。 浮顶罐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高效密封方 式,保持阀门、法兰片等的连接密封,定 期检查油罐及输送系统的密封程度,在非 需要开启时都应保持不漏气状态,油罐外 部涂以银白或奶白色油漆。 达到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gb20950-2007)、 大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有关规定。 大气环境 建议有关部门对油库灌区和发油区设置 50m 的卫生防护距离 桐庐油库建设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 模为 816m3/h。 诸暨分输泵站废水纳入诸暨油库的废水处 理系统 达到(gb/t18920-2002)标准后 回用于道路清扫、冲厕、绿化 等,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水环境 油库地面的分区防渗措施;油罐及管道的 防腐防渗措施 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 运 营 期 声环境 合理布局,选用低噪设备,泵组设于泵房 内并设减振设施,隔声降噪,加强绿化 厂界噪声、敏感点环境噪声达 标 14 时期环境因素措施预期效果 固体废物 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遮雨式垃圾中转站,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油、油泥,清罐产生的 罐渣,油气回收设施产生的废活性炭均属 危险废物,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 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暂时储 存设施,并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 置。 降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 道保护法要求控制工程管线两侧的用地 3.5 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分析 1、风险识别 本工程主要输、储存汽油和柴油,诸暨-桐庐输油管道不构成重大 危险源,油库储存量超过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风险类型为油品 泄漏、火灾爆炸,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 2、环境风险预测及影响分析 爆炸风险:油库模拟 5000m3汽油罐发生 80mm 孔径的罐壁下部管 线破裂泄漏,引发火灾、蒸气云爆炸事故,计算结果表明,0.5lfl 距 离约为 143m,其热辐射(12.5kw/m2)影响距离为 34m,延迟蒸气云爆 炸中心最远 140m,爆炸产生 0.05mpa 冲击波的影响距离约为 172m。 根据模拟结果,蒸汽云延迟爆炸将可能对桐庐末站及桐庐油库内的设施 产生影响。 3、防范措施 各油罐区防火堤应适当加高,诸暨油库加设 200m3事故应急池,以 满足事故情况下储存容量要求;发油区、油泵区均应设集油沟、围堰; 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招募临时巡线工等。 3.6 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投资 15 工程环保投资总计 1427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3.3%。 4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4.1 公开环境信息情况公开环境信息情况 诸暨-桐庐成品油管道支线及配套油库工程环评于 2012 年 7 月 24 日至 8 月 7 日进行了第一次公示,于 2012 年 12 月 12 日至 12 月 26 日 进行了该项目的第二次公示。公示地点分别位于诸暨市马剑镇、五泄镇、 草塔镇,富阳市湖源乡、场口镇、常安镇和桐庐县江南镇的公告栏,公 示材料明确了工程概况及污染物排放的基本情况、建设单位、环评单位 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及公众提出意见的 主要方式。由于工程建设内容变化,环评于 2013 年 5 月 28 日至 6 月 8 日在涉及调整工程的评价范围内的诸暨市草塔镇、暨阳街道、大唐镇和 王家井镇进行了补充公示。 公示期间公示张贴单位、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均未 接到单位和个人对本工程提出异议和反对意见。 4.2 公众意见征求公众意见征求 本次公众意见征求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在项目第二次公示期间, 对工程周边进行现场走访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被调查查对象为政府部门、相关的村委会、企事业及工程附近的村民等 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的人群。 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本次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工程周边现场走访、发放调查问卷 的形式。 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 139 份、回收 139 份,发放团体表 55 16 份、回收 55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100。调查表中包括了管道沿 线 200m 范围和油库 2km 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村委会等,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 2、调查结果分析 (1)团体调查表 被调查单位对本项目建设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被调查单位中有 47%了解本项目的建设情况,有 49%的单位表示有所了解,有 4%的单 位表示不了解;根据统计结果,约 20%的被调查单位对对目前所在地区 的环境状况表示满意,80%表示环境现状还可以,没有被调查单位不满 意现状环境;被调查单位中 22%认为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为废水污染, 有 13%的单位认为是废气污染,有 40%认为是噪声污染,其余单位认为 是固废污染;6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本工程建设对单位的发展是有利影 响,36%的单位认为无影响,只有一家单位认为是不利影响;76%的单 位认为本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必要,其余表示不清楚;7%的 被调查单位认为项目建设期主要环境问题是废气污染,22%的调查单位 认为是噪声污染,各有 7%的单位认为是废水污染和固废污染;还有 56%表 示是风险事故;从环保角度考虑,89%被调查单位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11%的单位表示无所谓,无单位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