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王姗妹00015317b30020101200输变电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王姗妹00015317b30020101200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结论与建议2陈界江00013687b30020081200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张伟彬00015322b30020091000审 核4何敏琦0013094b30020070800审 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儋州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儋州中润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卢保平联 系 人王琦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1号华夏银行联系电话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儋州市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1#岛,详见附图1。立项审批部门儋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儋发改备案201634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374m,变电站占地3204,输电线路2170 m绿化面积(平方米)934总投资(万元)196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5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7%评价经费(万元)8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6月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海花岛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滨海新城外侧的浅滩上,地处洋浦湾白马井镇至排浦镇海域。北望洋浦经济开发区,东临白马井镇至排浦镇沿海海岸,为填海而成的3个岛屿。海花岛总面积为785.54hm2,其中主岛(1号岛)约384hm2,东副岛(2号岛)约248.2hm2,西副岛(3号岛)约为153.34hm2。为满足海花岛旅游项目开发用电,改善儋州滨海新区110kv电网结构,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电网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有必要建设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1#岛1-c2-3地块内,建设内容包括变电站工程和线路工程:(1)本期新建海花岛110千伏1号变电站,主变容量363mva,采用全户内站布置;新建110kv 4个出线间隔,本期出线2 回,备用2回,均为电缆出线,10kv出线本期315回,站址用地面积约为3204m2;(2)线路长度:接入系统接110kv李马线、110kv成排线,线路路径总长约28km,其中新建双回电缆线路长约5.0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3.0km。新建杆塔共80基。本项目总征占地面积5374m,变电站永久占地3204,输电线路永久占地2170 m均为永久占地。2016年2月25日,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关于海花岛旅游综合体首期变电站用地初步意见的复函(儋建函201686号),该项目用地性质为供电用地,拟建项目性质与用地规划性质相符,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附件1)2016年4月5日,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关于海花岛110千伏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走廊的复函(儋建函201686号)原则同意线路路径方案,并建议方案2为拟建线路路径方案。建设单位最终确定架空线路路线按方案二建设(附件2)。本次环评按照架空线路路线方案二进行评价。2016年4月13日,建设单位儋州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儋州中润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取得了海南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儋发改备案201634号)(附件3)。本项目属330kv 以下送(输)变电工程,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33 号,2015 年6 月1 日起实施),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儋州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对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附件4),2015 年12月,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接受委托,并对本工程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16年5月11日通过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会。由于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资金投入较大,考虑到成本问题,明确建设单位由原来的儋州市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儋州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儋州中润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4月29日儋州市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同儋州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儋州中润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把儋州市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全部转让至儋州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儋州中润发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附件5、附件6)。(二)项目基本组成及性质海花岛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和排浦镇,拟建海花岛1号变电站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1#岛1-c2-3地块内。工程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1,工程基本组成及性质如下表1-1。表1-1 工程基本组成表(一)变电站工程新建海花岛1号变电站主体工程1)主变规模:最终规模总变电容量=363;本期新建海花岛1号变电站,主变容量363mva;2) 新建110kv 4个出线间隔,本期出线2 回,备用2回,均为电缆出线;3)10kv出线回路数:10kv最终出线315回,本期新建315=45个出线间隔4)无功补偿容量:远期3(36012)kvar,本期2(36012)kvar。5)新建一栋五层配电装置综合楼。辅助工程进站道路,长25m,占地面积200 m2。环保工程事故油池、消防水池、化粪池、绿化等。(二)本工程110kv 输电线路工程新建110kv线路工程线路由110kv 李马线接点(原洛棠马线165#-166#间新建塔jb1)采用双回架空线路向南,一回与#1海花岛站至排铺站线路同塔双回至b点,改电缆敷设至1#海花岛站,另一回接至110kv 成排i 线接点。线路由110kv成排i 线接点(63#-64#间新建塔新建塔ja1)采用双回架空线路向东北方向,一回与#1 海花岛站至李坊井站线路同塔双回建设至ja5,改电缆埋管穿越高铁线路后改双回架空线路,穿过220kv核李线沿大江河至b 点,改电缆下塔,沿x504 县道人行道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沿滨海大道北侧人行道敷设至e 点,经海花岛规划电力通道至#1 海花岛站,另一回接至110kv 李马线线路接点。线路路径总长约28km,其中新建双回电缆线路长约5.0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3.0km,新建110kv 双回杆塔80基(三)工程概况3、工程概况3.1 海花岛1#110kv 变电站概况3.1.1 变电站地理位置工程新建海花岛1号变电站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1#岛1-c2-3地块内,用地面积约为3204m2。目前站址场地进行了平整,场地为填海造陆,站址北侧为规划建设的七星半岛酒店和南面规划建设的商业风情街,东面海花路,西面为海域。变电站周边200m 范围内无居民点。变电站5 个角的xy 坐标为(175229.939,74281.421),(175264.355,74320.750),(175220.190,74368.690),(175196.185,74287.776),(175219.503,74286.425)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变电站平面布置见附图2。3.1.2 变电站建设规模海花岛1号变电站为110kv、10kv两个电压等级,站内规模、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及其名称如下:1)主变器:远期363mva,本期363mva.2)110kv出线间隔:远期4回出线间隔,本期新建4回出线间隔,本期出线2 回,备用2回,均为电缆出线。3)10kv出线:远期45回出线,本期45回出线。4)无功补偿容量:远期3(35010)kvar,本期分级配置3(2400+5010)kvar。见表1-2表1-2 110kv海花岛#1变电站远期及本期建设规模序号项目本期规模最终规模建设规模1主变压器363mva363mva2110kv出线4回4回310kv出线45回45回4并联电容器3(2400+5010kvar)3(35010kvar)表1-3 站址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征地面积hm0.32042站区范围内面积hm0.30043土石方开挖量m19004土石方回填量m18005围栏总长度m2366总建筑面积m35007站内道路及硬化地面面积m940含电缆层8进站道路长度m259站内主电缆沟长度100表1-4 变电站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序号类 型型 号 规 格备 注1主变变压器采用63mva三相双绕组,油浸式、低损耗、有载调压变压器额定容量:63mva电压比:11081.25%/10.5kv 短路阻抗:10.5%连接组别:ynd11调压方式:有载调压冷却方式:优先采用自冷110kv中性点绝缘水平:66kv等级2110kv中性点隔离开关gw13-63w/630,配电动机构3110kv gis额定电流:2000a, 额定开断电流:40kact变比: 400-800/5a 0.2s/0.5s/5p40/5p40/5p40pt电压比:, 110/3/0.1/3/0.1/3/0.1kv,0.2/0.5/3p4避雷器采用氧化物避雷器,110kv:y10wz-108/268;10kv: hy5wz-17/45;35kv:hy5wz-51/1345电容器组油浸框架式、6012kvar,单台容量334kvar,配5%的串联电抗器710kv开关柜10kv开关柜选用手车式柜, 内配国内优质真空断路器 主变进线3150a,31.5ka,ct:4000/5a;分支回路1250a,25ka,ct:6001000/5a,零序ct:200,150/5a;pt:配3个二次绕组,0.2/0.5/3p,50/50/50va9站用变压器干式节能型,200kva,10.522.5%/0.4kv,d,yn11,uk=4%10低压开关柜智能型11接地变干式,500kva,10.5kv,zn接线1210kv中性点消弧系统小电阻接地15欧姆3.1.3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用地面积为3004m2,总征地面积3204平方米(包括进站道路200m2)。配电装置楼及主变布置在站区中央,配电装置楼总建筑面积3500m2。采用户内站,综合楼一层为电缆夹层电容器室,主变压器采用户内布置,主变之间用防火墙隔开;综合楼二层为电容器室、10kv 配电室,10kv 开关柜采用双列布置;综合楼三层为电容器室、接地变室、gis 配电装置室;综合楼四层为集控中心;综合楼五层为通信室、蓄电池室。进站大门设在变电站东侧,主变布置在场地中央,综合楼中部,1#、2#、3#主变由西向东呈“一”字排列,主变之间用防火墙隔开。事故油池布置在2#主变压器西侧;站内四周为环形消防通道,事故油池、消防砂池位于2#主变压器南侧;站区空场地均将进行绿化。1#海花岛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本变电站采用户内布置形式,主变布置在场地中部,110kv 及10kv 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变电站的大门朝东北面, 110kv出线向东方向出线, 10kv均为电缆沟出线,向东出线。再加上变电站四周围墙的阻隔,减小了噪声、工频电磁场对外环境的影响。站区配电装置分区合理、紧凑、清晰、直观、层次分明、进出线方便顺直,并充分考虑及利用地形、气象等条件设计出节能的变电站总平面图,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减少了电气设备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从而降低了对站区及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因此,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合理。3.1.4 变电站公用工程(1)给排水给水,本工程生产不用水,生活及绿化用水均由市政用水,每天用水量约3.9m3,其中生活用水0.2m3/d,绿化用水3.7m3/d。排水,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站内场地设置坡度散排至站外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排入地埋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是市政污水管网;绿化用水经植物吸收,余之地表蒸发和地下渗透。(2)消防及事故油池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严格执行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07)的有关规定,保证各建、构筑物和其它设施之间防火间距。根据消防标准要求并结合本站具体情况,主变压器下设集油坑,坑内铺设不小于350mm厚卵石层。主变设有专用事故油池,池内设有油水分离系统。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通过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得以回收或妥善处理,防止变压器油流到地面造成污染或火灾。全站设置一套消防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一套火灾报警控制器及消防联动扩展柜,布置于警传室,消防火灾报警信号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器配备控制和显示主机,设有手动和自动选择器,联动控制可对其联动设备直接控制,并可以显示启动、停止、故障信号。消防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接口,远方控制中心可以对消防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监控。3.1.5变电站拆迁变电站站址不需拆迁建筑物。3.1.6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拟建变电站设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值守人员3 人,每天工作24 小时。3.2输电线路工程3.2.1 线路路径线路起点: 110kv 成排i 线接点(63#-64#间新建ja1)、110kv 李马线接点(165#-166#间新建jb1);线路终点: 拟建110kv 1#海花岛变电站;回路数:双回路线路;导线、地线:电缆采用1yjlw03-z-64/110-800 型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电力电缆,导线采用jl/lb1a-300/40 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ja1 至jb1 段一根采用48 芯opgw 一根采用jlb40-80-7 铝包钢绞线,ja3至ja9段采用两根48芯opgw。线路长度:线路路径总长约28km,其中新建双回电缆线路长约5.0km,新建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3.0km。110kv线路路径110kv李马i线入海花岛1号变电站线路工程路径方案:线路由110kv 李马线接点(原洛棠马线165#-166#间新建塔jb1)采用双回架空线路向南,穿越220kv核李线、跨越35v马新五线,跨越高铁线路,跨越g98高速至i,沿g98 高速向西,在文桂村南侧跨越g98 高速至a,一回与#1海花岛站至排铺站线路同塔双回至b点,改电缆敷设至1#海花岛站,另一回接至110kv 成排i 线接点。110kv大排i线入110kv#1海花岛站线路工程路径方案:线路由110kv成排i 线接点(63#-64#间新建塔新建塔ja1)采用双回架空线路向东北方向,穿过220kv成牵i、ii 线至a 点,一回与#1 海花岛站至李坊井站线路同塔双回建设至ja5,改电缆埋管穿越高铁线路后改双回架空线路,穿过220kv核李线沿大江河至b 点,改电缆下塔,沿x504 县道人行道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设至c 点,转滨江路至d点,沿滨海大道北侧人行道敷设至e 点,经海花岛规划电力通道至海花岛1号变电站,另一回接至110kv 李马线线路接点。图1-1 解口点位置示意图3.2.2 电压等级、回路数、架线方式电压等级:110kv。回路数:双回路。架设方式:架空线路、电缆线路。3.2.3 导线型号(1)架空线路导线:均采用1jl/lb1a-300/40 铝包钢芯铝绞线。(2)电缆线路型号:电缆采用1yjlw03-z-64/110-800 型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电力电缆3.2.4 杆塔、塔基及电缆1、杆塔本工程全部采用自立式铁塔,双回路铁塔选用1c2w9-z1、1c2w9-z2、1c2w9-z3 型直线塔和1c2w9-j1、1c2w9-j2、1c2w9-j3、1c2w9-j4 耐张塔形。本工程线路全线新建110kv 双回杆塔80 基,其中双回耐张20基,直线塔60 基,杆塔使用情况如表1-5所示。架空线路杆塔结构示意图详见附图3。表1-5 杆塔使用情况塔形塔型呼高数量/基合计双回耐张1c2w9-j1307201c2w9-j23011c2w9-j32721c2w9-j4248272直线塔1c2w9-z12436030181c2w9-z236271c2w9-z33612合计802、塔基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杆塔位置,钢管杆塔拟采用掏挖基础、板式直柱基础、挖孔桩。3、电缆分段及敷设方式(1) 电缆分段本工程b至1#海花岛站两回电缆长约5.0km,每回电缆各分9段,形成3个交叉互。(2)电缆敷设方式本工程电缆线路b-c段长约1km,需破坏人行道及硬化路面进行开挖,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设;c-d段由于街道较窄,需采用顶管穿过,长约0.592km,此段不进行开挖;d-e段沿滨海大道北侧人行道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设,需破坏人行道进行开挖,长约2km;线路由e往北,沿i#桥预留电力通道采用双回排管敷设,长约0.552km,岛内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设,电缆沟为市政道路预留管沟。电缆各段敷设长度如下表:表1-6 电缆各段敷设长度类 型规 格长度双回路混凝土电缆沟3.79km8管埋管20010 mpp管0.552km8管顶管21515 hdpe管0.592km破坏人行道并恢复宽2.5米3.0km破坏绿化带并恢复宽2.5米0.5km破坏水泥路面并恢复宽2.5米0.3km4、主要设备材料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工程所用主要设备材料见以下两表。表1-7 输电线路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110kv李马i线)序号项目型号总指标单位指标1导线jl/lb1a-300/4035.56t7.0t2opgw24b1-796.2t1.2t3复合绝缘子fxbw4-110/100408支80支4铁塔钢材q235、q345250.17t49.0t5基础钢材hrb33539.454t7.73t6混凝土c251669.2m3327.3 m37电缆yjlw03-z-66/110-8005.0km/8双回电缆沟混凝土电缆沟5.0km/9管道光缆224芯5.4km/表1-8 输电线路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大排i线)序号项目型号总指标单位指标1铝包钢芯铝绞线jl/lb1a-300/401.6/2opgw24b1-796.2t/3复合绝缘子fxbw4-110/10072/4钢管杆高强钢23.74/5基础钢材hrb335、hpb3001.557t/6混凝土c2585.07m3/7管道光缆24芯2600/3.2.6 线路工程拆迁输电线路工程不需拆迁建筑物。3.2.7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根据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79-2008)要求,导线在最大计算弧垂时,对地及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或导线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与交叉跨越物及平行物间的最小净空距离,本工程110kv 架空线路沿线跨越的具体设施情况如下表1-9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设计要求序号类型数量可研中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设计规范要求高度(m)1高铁穿越2次23m7.5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2高速公路穿越2次23m7.0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3一般公路跨越3 次20m7.0m4乡村公路跨越5次20m7.0m5220kv线路跨越3次5m4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635kv线路跨越2次5m3.0m710kv线路跨越10次15m3.0m8弱电线路跨越18次15m3.0m9通讯线路跨越15次15m3.0m10河流跨越2次20不通航河流, 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0m11树木/84m12非居民区/15110kv 线路6m13居民区0次/110kv 线路7m由上表可知,本工程线路可研设计中交叉跨越处跨越220kv 电力线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5m,跨越树木段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在非居民区走线时,由于弧垂的变化,设计对地高度最小为15m,分别达到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 179-2008)、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本工程设计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3.3 工程占地及土石方量3.3.1项目占地类型本项目总征占地面积5374m,变电站永久占地3204,输电线路永久占地2170 m均为永久占地。变电站占地类型为供电用地,输电线路占地类型为其他用地中裸地、林地和少量耕地。项目变电站用地由建设单位征用,线路用地由儋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征用,目前用地手续正在办理当中。3.3.2 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建设期间涉及的土石方开挖及回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场地平整;主体建筑开挖;管道开挖;输电线路区。本站址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海花岛一号岛,站址已整体填平至5.50米,场地平坦。场地平整:场地现状高程为5.5m,场地设计标高为6.0m,场地平整部分占地面积为2181.2m2,填深0.5m,填方量为1090m3。主体建筑区:场地现状高程为5.5m,场地设计标高为6.0m,主体建筑占地面积为1022.8m2,填深0.5m,填方量为511m3。管道开挖:本工程电缆线路b-c段长约1km,需破坏人行道及硬化路面进行开挖,d-e段沿滨海大道北侧人行道采用双回混凝土电缆沟敷设,需破坏人行道进行开挖,长约2km;全线开挖总长为3.0km,开挖工作面宽度为m,开挖深度为1.8m, 挖方量13.5.m3,电缆沟上层覆土为0.5m,回填量4.5m3。输电线路区:输电线路总有两条,一是110kv李坊-海花岛线;二是110kv大成-海花岛线,杆塔数量为80基,每个杆塔平均挖方20m3,挖方全部用于回填,填方20m3,所以输电线路区总挖方为挖方1600m3,填方1600m3。项目总挖方1613.5m3,填方3165.5m3。借方1552m3,所需借方均从南泰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购买。3.4施工组织和施工工序(1)交通运输本工程变电站南侧为滨海大道;电缆线路沿现状道路敷设,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架空线路沿乡村的荒地、园地、林地铺设,交通主要为乡村小路,因此架空线路铺设交通运输条件一般。(2)临时施工用地在海花岛外设置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包括工地住宿板房、临时堆料场等。(3)施工工序本工程变新建电站施工工序:场地平整及施工便道修整、基础施工、边坡防护、设备安装、场地绿化等,施工期约12个月,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20 人。电缆线路施工工序:施工备料、电缆沟开挖、安装预制管、电缆保护管和支架安装、电缆敷设和接线、回填电缆沟、硬化或绿化等。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10 人,输电线路施工期约6个月。本工程电缆线路穿越道路时,拟采用顶管敷设方式;除穿越道路外的电缆线路,拟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主要包括穿越滨海大道路顶管段。(4)电缆线路施工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电缆线路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施工沿线采用挡板封闭,高度不得低于2 米。电缆沟内放置预制管敷设电缆,不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减少噪声影响。应加快电缆沟施工进度,施工时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合理安排出行路线,不得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施工产生的弃土等须严格国家、海南省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临时堆土应及时覆盖,及时回填,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硬化路面和植被恢复,不破坏原有绿化带。车辆运输土石方经过沿线道路时,应加高车厢挡板,确保不掉渣土;施工道路应洒水抑尘,定期清理,防止路面污染。建议建设单位告知周边小区和居民施工进度安排,并合理安排出行路线,不得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文明施工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3.5 项目建设环境合理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订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变电站选址合理性分析拟选变电站址位于儋州市滨海新区海花岛1#岛1-c2-3地块内,场地填海造陆,规划为供电用地;站址处靠近负荷中心,有利于满足远景负荷增长需要及减少线路损耗;变电站位于海花路西侧,满足大件运输及消防通道的要求;工程区域无拆迁安置;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环保、安全等要求;周围没有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及其它易燃易爆设施。因此,站址选择合理。已取得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海花岛旅游综合体首期变电站用地初步意见的复函(儋建函201686号),详见附件1。(3)选线合理性分析电缆线路主要沿现状滨海大道敷设电缆,本工程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距离均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及电缆设施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较少,施工方便,电缆路径的选择较为经济、合理。项目架空线路没有穿越居民区及村庄,最近的村庄离架空线路140m以外。架空线路地形多为平地,部分为耕地,海拔高程在1550m,地形坡度在510。沿线植被以橡胶树、槟榔、桉树为主。线路所经地以橡胶树、槟榔、桉树为主,其中多为种植四至五年的橡胶树,树高15米左右,本工程按照自然生长高度25米考虑,线路采用高塔跨越林区的方式,不砍伐线路通道,仅砍伐塔基附近的树木。本工程的架空线路于2016年4月5日获得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关于海花岛110千伏1号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线路路径走廊的复函(儋建函201686号)(附件2),原则同意线路路径方案。本段线路采用高跨方式通过,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塔基占用少量土地外,不占用其他用地。项目施工不破坏的少量植被在施工后可以恢复,能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综上所述,本线路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架空线路远离居民区,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分布;110kv 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且是可逆的,路径选择合理。(4)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及走廊宽度合理性分析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架空线路段导线对地距离在12m25m间,满足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和110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高度要求(经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m)。本工程线路导线交叉跨越处净空距离在5m15m之间,亦可满足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对应的高度要求。工程线路在跨越树木时,应采用高杆塔跨越,施工中采用牵张放线,减少林木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综上,本工程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符合要求,是合理可行的。(5)与儋州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儋州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工程规划,本地区建成3 座110 千伏变电站,采用变电站均采用全户式内结构。本项目为规划3座变电站中的一座,建设地位置和建设规模均按照儋州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工程规划(附图4)要求建设,变电站的用地性质为供电用地,因此变电站选址符合儋州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儋州滨海新区第四组团(海花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5)。3.6、评价因子及评价工作等级3.6.1 评价因子(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废水、噪声、扬尘、弃土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2)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声环境:等效连续声级;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影响等。3.6.2 评价工作等级(1)电磁环境本项目属于110kv 交流输变电项目,其中新建110kv 变电站为户内布置,拟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有关规定,变电站的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拟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生态环境本工程变电站占地面积3204m2,线路总长度为28km(50km);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声环境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1类、2 类和4a 、4b类,本项目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噪声增加量在3分贝以下,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4)水环境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无污废水产生。本次环评仅进行简要分析,简要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3.7 评价范围(1)工频电磁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有关规定,110kv 变电站站界外30m 范围内;电缆线路为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区域。(2)声环境:变电站评价范围为变电站围墙外200m 内区域;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3)生态环境:变电站评价范围为变电站站场围墙外500m 范围内;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的带状区域。(4)水体环境:变电站及塔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去向。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要为新建站、塔、线,无其他原有污染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本站址位于儋州市白马井镇海花岛一号岛,1号岛承担规划区的主体功能,根据海花岛总体规划布局,本站址为规划预留的电力用地,为可选站址。拟建站址地貌上属于属填海造陆。站址区域现状地形、地貌见图3-1。站址东面站址西面站址南侧站址北侧拍摄时间2016年4月26日拍摄人:高元力图3-1 站址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2气候与气象本区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暖热,具有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温度高等特点。受海洋调节影响,冬季干燥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热带气旋影响较频繁。根据洋浦港白沙村观测站(东经10912,北纬1944)19761980年的气温、降水、风、雾及湿度等气象观测成果,同时结合儋州气象台站1952200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气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2400h,平均气温为24.7,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9.3,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8.9,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0.4(1958年4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4(1955年1月11日)一年中日极端最高气温35的日数为18天(1979年对最多27天,1978年最少只有6天)。降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113.8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10月份,约占全年的86.1%,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8天,多年平均水蒸发量为1800mm,大于多年平均降雨量,干旱指数大于1。风况:年平均风速为3.6m/s。常风向为ene向,频率为22.3,次常风向为ne,频率为18.10。强风向为sw向,最大风速为32.3m/s,次强风向为sse,风速为26.0m/s。风玫瑰图见图3-6.雾:年平均雾日数34.8天(其中重雾16天)。雾多出现在12月至翌年4月。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最小相对湿度为26。3地形地貌及地质场地和地形拟建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滨海新区洋浦湾海花岛,为人工堆填而形成的人工岛,地貌原属浅海区域范围。勘察时场地相对较平坦、开阔,场地内无已建的建筑物,地面标高1.993.83米,平均高程2.48米。地层土质分布参考临近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区域地块自上而下一般土层分布如下:第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第 层生物碎屑角砾;第 层粉质粘土;第层粉质粘土。地下水情况拟建场地为人工填岛,四周均为海水,因此地表水均为海水,常规潮水位为1.50m,根据最近2015年5月份水文观测资料,东八区潮高基准面,平均海平面下195cm,最高潮水位357cm,最低潮水位72cm。勘察揭露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存在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层生物碎屑角砾的孔隙中,透水性较强。地下水主要接受海水的垂直渗透补给及地下径流的侧向补给。勘察时测得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埋深0.001.30m,水位标高1.992.84m;地下水位受到海水涨落潮的影响。根据区域水文资料确定,场地区地下水位年变幅1.00 m左右,高于预计的地下室底板,在地下室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潜水为主,地下室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抗浮影响。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建议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高程按3.84m考虑。另据2015年7月1日关于确定海花岛项目地下室抗浮水位高度专家论证会意见,本项目对填筑材料为渗透性较好的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可按天文大潮标高偏上考虑;对填筑材料渗透性较差的区域,抗浮水位需分段考虑,按周围道路较低点适当降低考虑(约降低0.5至1米)。根据业主所发资料,本项目所在场地现状标高约为2.0m,回填工作拟安排在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完毕之后,回填材料不明。且本项目周边道路设计标高为5.50m。综上,工程设计高水位按5.00m取值,设计低水位按-0.70m取值。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场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水位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强腐蚀性。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拟建建筑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在勘探深度范围内除第层、第层及第层中分布有生物碎屑岩外未揭露有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也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裂以及滑坡、土洞、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但场地内存在轻微液化的饱和砂土层及易震陷的软弱土层。4.水文(1)潮位关系潮位以洋浦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该基面在85国家高程基准下1.328m。据海湾志统计数据结果,对1977-1979年共3年的洋浦站数据以及1个月左右的白马井站的潮位数据进行分析,洋浦站的潮汐为较典型的正规日潮,其潮汐系数为7.087.2。半月潮周期中当月球赤纬接近零时约2-3d的时间产生半日潮现象,每日具有两次高潮和低潮,其余天数为每日一次高程和低潮的全日潮。本港潮汐属正规全日潮型,其潮汐系数为 7.087.2。据19761979年3年间的潮位观测资料统计,见表2-1。 表2-1 19761979年3年间的潮位观测资料统计结果序号观测项目观测统计结果序号观测项目观测统计结果1最高潮位4.06m(1976年11月25日)6平均潮差1.81m2平均高潮位2.76m7最大潮差3.60m3最低潮位0.24m(1979年12月23日)8平均涨潮历时12.2h4平均低潮位1.10m9平均落潮历时9.6h5平均潮位1.91m/工程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为3.60m,设计低水位为0.64m,极端高水位为5.23m,极端低水位为-0.42m。 统计洋浦湾的多年平均潮差为181cm,月平均潮差最大为218cm,出现于12月,最小为147cm,出现于3月份。洋浦湾的历年最大潮差为360cm;各月平均最大潮差350cm,出现于12月,最小为273cm,出现于3月份。洋浦湾多年平均涨潮历时大于平均落潮历时,前者为11h04min,后者为9h30min,两者相差1h34min。洋浦湾主要在台风活动期出现增减水现象。由于该湾隐蔽性较好,台风浪传入洋浦湾时已经明显减弱,通常吹西南风产生增水,其值为30-55cm;吹北风和东北风发生减水,最大值可达79cm。但一般情况下,增减水值较少超过50cm。由于洋浦站没有更长时间序列的水位数据,因此同时也参考东方站的潮汐数据分析结果(引自南海区海洋站海洋水文气候志)。东方站位于海南东方的八所港,地理坐标为e10837,n1906。本站潮汐类型属于正规日潮港,年均潮位190cm。其中9-10月间上升最快,升率13cm/月;10月至翌年2月及4-7月平均潮位逐月下降,其中11、12月降率9cm/月。历年最高潮位均在341cm以上,年最高潮位多出现于11、12月间。历年最低潮位多在75cm以下,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1月或者6-7月。年均潮差147cm,12月平均潮差最大为168cm,3月最小,为128cm。历年平均潮差的变化在123-166cm之间。另据东方19652000年最高潮位资料,依极值型分布律计算多年一遇高水位,经相关分析得工程位置多年一遇高水位如下:100年一遇高水位:5.33m;200年一遇高水位:5.38m。(2)波浪洋浦港内曾观测过短期波浪,围海造地以后,失去意义。洋浦港缺少外海长期的波浪观测资料,八所东方海洋站有长期波浪观测资料,该站距洋浦港约90km。两地岸线走向略有差别,东方站所处海岸基本呈南北走向,而洋浦海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但都向西面开敞。因此,两海区的波况有所相似。参考东方站19902001年测波资料分析得知;该海区以风浪为主,约占74.3,出现涌浪的频率为26.6。年平均波高为0.8m。一般,冬半年多偏北向浪(nwne向),夏半年多偏南向浪(sw)。 常浪向为nne和ssw,频率分别为15.26和12.37。次常浪向为nnw和n向,频率分别为10.53和10.23,强浪向为nnw,实测最大波高为6.0m,对应周期5.65s(1971年10月8日),次强浪向为n和wnw向,波高分别为5.4m和5.2m。该海区h1/101.5m波高的出现频率为2.53。在神尖角外(北纬194648.00,东经1090724.00),海南海业发展公司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短期波浪观测,使用仪器为中国海洋大学生产的波浪浮标。波浪观测浮标位于陆岸西向海域-20m水深处,距岸约3.75km。据实测资料统计,常浪向为ne向,出现频率为11.24%,次常浪向为nne,频率为10.10%。h1/102.1m的出现频率为0.68%,次浪向为nne向,h1/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7987-1:2025 EN Road vehicles - 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 - Part 1: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use case definition
- 【正版授权】 ISO 13094:2025 EN Composites and reinforcement fibres -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 (CFRPs) and metal assemblies - Combined stress test
- 【正版授权】 ISO 12219-12:2025 EN 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 Part 12: Tes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g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made from polyvinyl chloride P
- 【正版授权】 IEC 60433:1998 FR-D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above 1 000 V - Ceramic insulators for a.c. systems - Characteristics of insulator units of the long
- 【正版授权】 IEC 60079-19:2025 EN-FR Explosive atmospheres - Part 19: Equipment repair,overhaul and reclamation
- GB/T 3780.31-2025炭黑第31部分:总氢元素含量的测定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流程图
- 残疾人专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模日语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VDA6.3-2023版审核检查表
- 变频器日常保养及维修方法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酒店账单-水单-住宿
- 中医门诊病历(共7篇)
- GB/T 4372.1-2014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 日语动词分类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考日语一轮复习
- 妇产科学-第十二章-正常分娩课件
- 1【L】系列离心式冷水机组技术手册
- Q∕SY 1753-2014 炼化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