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位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 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二一五年一月目录1规划方案介绍与分析11.1规划背景和定位11.2规划范围11.3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11.4规划功能分区21.5用地布局31.6道路系统规划51.7供热规划51.8给排水规划51.9绿地系统规划61.10规划协调性分析61.11规划区环境影响源分析72区域环境概况82.1自然环境概况82.2社会经济概况102.3土地利用现状112.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23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承载力分析15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53.2声环境影响分析163.3污水排放影响分析16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73.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73.6填海造陆环境影响分析183.7环境敏感区影响分析183.8露天矿影响分析183.9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193.10水资源承载力分析193.11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193.12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204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214.1环境空气影响控制措施214.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24.3声环境影响控制措施234.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244.5生态影响保护措施245评价结论27i1 规划方案介绍与分析1.1 规划背景和定位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推进全域城市化,跨越发展战略空间”的发展方向。新机场沿岸商务区作为大连城市北进的必由之路及全域城市化的重要区域,将成为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引擎。2010年9月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亚国际航空城、辽宁沿海经济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连市北部滨海旅游宜居新城。在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2011年8月,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步区位于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的北部,作为以临空经济为主导的综合性国际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的建设和发展将促进区域产业转型,提升区域高端产业集聚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区域整体建设进程,实现区域生态化、科技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步区规划发展以临空商务为主导,集商业、金融、酒店、居住、空港产业、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良好、人居环境优越、社会整体和谐、彰显现代文明的生态型国际商务区。1.2 规划范围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位于丹大高速以北,东至丹大高速拉树房下道口,南至丹大高速,西至规划路,北至渤海湾,规划总用地约11.56 平方公里。1.3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规划目标为:1绿色生态的国际商务区:聚集众多航空业、制造业、保险金融业等机构,成为绿色生态的充满现代活力的国际商务区。2片区级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发展商业、商务及高端文化设施,其集聚与辐射效应,将为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3高品质居住区:构建丰富多样的居住模式、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先进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构建生态的居住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提高工作与生活环境质量,精心打造一个宜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区。4高质量的滨水休闲区:建立优质的滨水公共岸线,规划功能多样、各具特色公共岸线,塑造高质量的滨水休闲区。发展规模:规划总用地约11.56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5.2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3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61平凡公里。规划人口为10 万人。1.4 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功能分区包括空港产业区、商务商业区、滨河休闲区、商住综合区、生态居住区,见下图。1空港产业区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将成为空港产业研发及相关企业聚集办公、开拓市场、管理接待之地。空港产业区位于规划东联路以东,规划布置商务会馆、顶级写字楼等,规划用地60.02 公顷。2商务商业区规划沿山东路建设片区级商业中心,商业设施分为生产性服务设施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其中生产性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布置于北侧离岛中轴线两侧及办公组团内部,包括酒店、银行、法律、保险、中介和专业咨询等;生活性服务设施主要位于南部生态居住区山东路两侧,包括中型商场、室内游艺设施、中高档餐厅、银行网点等。规划商业用地95.82公顷。3滨河休闲区滨河休闲区位于滨海路北侧沿海地区,设置度假村式旅馆、餐饮、酒吧等休闲娱乐功能,与滨海公园一同构成综合的滨海旅游区域。规划娱乐用地14.98 公顷。4商住综合区商住综合区位于中心商业区两侧,由高质量的城市滨海酒店、公寓、餐饮、娱乐等设施组成。规划商住综合用地87.23 公顷。5生态居住建设两个居住组团,配套建设中学、小学,建设500 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1 处,并配套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健身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二类居住用地256.12 公顷。图1.41 规划功能分区1.5 用地布局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1.51,用地布局见图1.51。表1.51 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类型面积(hm2)比例(%)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256.12343.3529.69商住综合用地87.2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文化设施用地3.7530.642.65中等专业学校用地4.80中小学用地16.11医院用地5.98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95.82171.2714.81其他商务用地60.02娱乐用地14.98加油加气站用地0.4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230.32237.5020.54公共交通场站用地5.82社会停车场用地1.36公用设施用地供电设施用地2.8713.131.14供热用地5.46消防用地0.82防洪用地3.98绿地与广场用地公园绿地204.77265.3622.95防护绿地60.59非建设用地水域95.208.23合计1156.45100.00图1.51 规划用地布局图1.6 道路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将东联路向北延伸连接金州湾国际机场,朱棋路向北延伸连接滨海路,向北延伸山东路,快速路和主干路共同构成“三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三横”自北向南分别为规划主干路、滨海路与土革路;“四纵”自东向西分别为规划东联路、规划主干路、规划山东路及朱棋路。1.7 供热规划规划供热方式为热电厂、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规划本区近期新建大型锅炉房1 座,为近期供热热源,远期甘井子热电厂作为本区热源,新建锅炉房作为调峰锅炉房。新建锅炉房终期规模达580 兆瓦,占地约5.5 公顷。1.8 给排水规划1.自来水工程规划自来水水源为市政供水水源。规划起步区商务单元市政水源为三道沟净水厂,该净水厂正在原址改造,一期建设日净化能力40 万立方米,终期水厂规模达到60 万立方米/日。保留并完善现有自来水配水主干管,沿规划主干道路布设新建配水主干管,形成环状主干配水管网。自来水系统为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的统一系统。2.再生水工程规划再生水水源由起步区商务单元东侧的拉树房污水处理厂出水供给,再生水供水能力为4.2 万立方米/日。建设再生水配水系统,沿主干道路、滨海路、绿化带与自来水管道平行环状布置再生水主干管网。3.污水工程规划本规划区位于拉树房污水处理区,污水经排水系统送至规划拉树房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4 座污水泵站。4.雨水和防洪工程规划规划雨水排水系统,建设以排水沟渠为主干的雨洪水排水系统。加强雨水口、排水管道、排水出口等雨水设施维护管理,确保雨水设施发挥应有的排水能力。结合道路和用地布局,逐步改造自然沟渠,保证改造后沟渠按设计标准安全泄洪。1.9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系统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设置区级和社区级公园,作为最基层的绿点;以带状防护绿地及道路两侧绿化用地为绿线,形成带状通廊,有机串联起各层级公园,构筑绿色生态的新区绿地景观空间。图1.91 绿地系统规划1.10 规划协调性分析1.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本规划功能定位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2020)、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协调;产业定位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协调;空间布局与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一致;道路交通规划与甘井子区“十二五”干线道路规划协调;用地规划与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存在较小差异。总体上,起步区与上级规划及相关专线规划基本协调。2.与主体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411号),规划区位于主体功能区划的优化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是指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优化开发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是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优化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优化空间结构,减少工矿建设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适当扩大服务业、交通、城市居住、公共设施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本次规划是将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工业、矿业等混杂的用地类型转变为以居住和商务服务为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发展区,与主体功能区划功能定位相符合,因此本规划符合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3.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将起步区规划范围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图(金州大连旅顺海域)进行叠加,填海区域的海洋功能区划主要为工业及城镇建设区,还有小面积的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金州湾海洋保留区。本规划填海区域功能为商住综合区和休闲商务区。因此本规划海域范围内功能与海洋功能区划大部分一致,其中侵占斑海豹保护区和海洋保留区的部分不符合,存在冲突。起步区西北角侵占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23.2hm2,金州湾海洋保留区54.2 hm2,东北角侵占金州湾海洋保留区29.2 hm2。1.11 规划区环境影响源分析规划区规划了5个功能区,规模、建设内容及污染物分析见下表。规划区内主要污染物为锅炉废气、交通废气、燃气废气、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表1.111 规划功能区规模、建设内容及污染物分析功能区面积(ha)主要建设内容废气废水固废空港产业区60.02规划布置商务会馆、顶级写字楼等用于空港产业办公和研发中心锅炉废气、交通废气、燃气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商务商业区95.82酒店、银行、法律、保险、中介、专业咨询、中型商场、室内游艺设施、中高档餐厅、银行网点等滨河休闲区14.98设置度假村式旅馆、餐饮、酒吧等休闲娱乐功能商住综合区87.23城市滨海酒店、公寓、餐饮、娱乐等设施生态居住区256.12居住组团,配套建设中学、小学、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健身场等公共服务设施2 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丹大高速以北,东至丹大高速拉树房下道口,南至丹大高速,西至规划路,北至渤海湾,规划总用地约11.56平方公里。用地距体育中心约5公里,距南关岭哈大高铁客运站约6公里,距金州湾国际机场约7公里。规划区具体位置见下图: 图2.11 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起步区位置图2.地形地貌起步区位于岬湾相间海岸向平直海岸过渡之处,岸线内凹,形成湾口开阔的海湾。海岸陆域地形平缓,海湾内部波浪、海流作用相对较弱,潮间带为较窄的砂砾滩,物质组成以中小砾石为主,磨圆较好,混有大量贝壳碎片。起步区东部海岸陆域为低矮剥蚀台地,受海蚀作用形成低矮的海蚀崖,崖面陡峭;西段海岸自然形态维护较好,海蚀崖得以保留,但潮间带建有围堰和护堤。地貌类型为水下砂质淤泥质浅滩,区内滩地宽阔,滩面平整,地形单调平缓,水下地形自东南至西北略微倾斜。规划区处于潮汐带和滨海水下岸坡,顶部多为滨海相新近海积淤泥及松散粉砂。3.地质概况该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纪沉积层,上部软土层为海相沉积层,下部粘性土层为陆相沉积层,沉积韵律较明显,表层新近沉积土层较松散软弱。钻孔揭示地层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1粉土、2淤泥、3粉土/粉砂;1粘土/粉质粘土、2粉土/粉砂、3粉质粘土、4粉土、5粘土/粉质粘土;1粘土/粉质粘土;1强风化板岩,且已遭受不同程度风化。4.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区域地形地貌及岩土层相对稳定,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从现场的地形地貌及钻探所揭露的地层情况看,未发现层位错乱、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等代表断层特征的迹象,也未发现有采空、滑坡、空洞、冲刷、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是稳定的。但应注意拟建场地内分布有软弱土淤泥层,该层具有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的不良特性,属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土,容许承载力低,在7度地震时可能产生震陷。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砂土液化评价,1粉土、3粉土/粉砂、2粉土/粉砂存在可液化点。5.水文起步区位于金州湾海域。(1)潮位金州湾潮汐类型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最高高潮位: 1.45m (2005年8月8日14时40分)最低低潮位: -2.05m (2005年10月21日21时30分)平均高潮位: 0.58m平均低潮位: -0.66m平均海平面: -0.04m最大潮差: 2.60m平均潮差: 1.27m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0.97m设计低水位:-1.39m极端高水位:1.97m(50年一遇);2.09m(100年一遇);极端低水位:-2.99m(2)波况金州湾三面被陆地环抱,湾口朝向西北,面向渤海;规划区位置essw向受陆地掩护,不受波浪影响,nne、nee受小风区波浪作用,w向黄龙尾咀对其有一定掩护作用;仅wnwn向属于远吹程敞海水域,为规划区处的主(强)波向。金州湾海域潮流流速较小,平均流速在0.12m/s0.25m/s之间,最大流速在0.21m/s0.43m/s之间。(3)海冰金州湾每年冰期约3个月左右,即一般年份从12月份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出现冰情,岸边有固定冰生成,其厚度介于520cm之间,流冰可借助海流和东北风作用移向湾外。6.气候与气象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1.0。规划区域受季风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累计年平均风速为3.2m/s。年平均降水量为567.7mm,累年平均雾日数为10.6d。降雪和积雪分布在10月至翌年4月间,累年平均降雪初终间日数为127.9d。2.2 社会经济概况起步区范围内共包括棋盘村的棋盘磨、茶叶沟、石灰窑3个自然屯,共3400人。石灰窑和茶叶沟的居民大多搬迁至棋盘磨附近棋盘一期、二期楼盘。规划区内主要有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为主。海水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也主要以围海、底播养殖为主,主要养殖虾、贝类。目前起步区内养殖用海已征用完毕,区内已无养殖。规划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紧邻渤海。丹大高速从区域南侧穿过,整个区域内现状主干路东西向有土革路,南北向有滨海大道、朱棋路。规划区北临渤海,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区内现有排向渤海的棋盘排水主干渠和一些自然沟渠,区内排水体系主要以这些自然沟渠为主,最终入海。规划区内污水排水系统不完善,无污水处理设施,区内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区内建筑以分散供热为主,锅炉房规模较小,并有传统火炕采暖等多种方式。目前规划区内棋盘回迁楼(一期)既有两台14mw锅炉,一用一备。2.3 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域内用地面积约11.56km2,其中陆域面积约5.26km2,占总用地面积的45%;海域面积约6.3 km2,占总用地的55%。用地地处城市中心区外围,城乡结合部特色明显,陆域范围内大部分为园地、林地、露天矿用地,其余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及村镇建设用地等。图2.31 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位于规划区中部拉树房村黄山的砂石土矿矿区面积4.42km,为露天开采矿,主要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建设单位于2011年7月取得该矿的采矿权,并于2011年9月取得采矿许可证。起步区海岸平直,原为低矮海蚀崖海岸,目前已改变自然形态,东段陆域被开山取石,潮间带被填海成陆,西段海蚀崖得以保留,但潮间带建设有围堰、护堤。近岸海域填筑起多条临时道路,与海岸填海成陆区相连,组成了临时道路网。2.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设置的2个点位中,2个常规污染物监测点位中so2、no2、pm10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其中pm10的污染负荷较大,占总污染负荷系数的51.9%,其次是no2,占总污染负荷系数的33.0%,各污染因子的污染负荷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m10 no2 so2。pm10日均值占标率较大主要原因是本次监测处在采暖期,该区域均为燃煤小锅炉分散供热,没有有效的除尘措施。2.4.2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起步区附近海域无机氮和cod个别点位出现超标现象,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浮游植物:春季调查硅藻门8科10属16种,甲藻门2科2属3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正常。秋季调查站位浮游植物种类平均为11种,各站位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浮游动物:春季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五大类22种和浮游幼虫11种。双毛纺锤水蚤为浅水型网和型网浮游动物共同的优势种。浮游动物群落以广温性近岸种和暖温性近岸种为主。秋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基本反映出我国北方海域浮游动物组成单纯,个体数量大的特征。采集到浮游动物4大类17种和8种浮游幼虫。底栖生物:春节调查共采集小型底栖动物(采泥)包括4个门类26种,其中纽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5种,节肢动物7种,底栖动物种类不太丰富,其中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有毛蚶、广大扁玉螺、日本毛虾和日本鼓虾。秋季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生物23种,其中环节动物17种,软体动物2种,节肢动物3种,腔肠动物1种。调查区种类主要是个体较小的环节动物,其中主要经济生物为扁玉螺。渔业资源:鱼卵为4目6科8种;仔鱼为3目5科7种。鱼卵出现种类是鲱形目和鲈形目以及鲽形目;仔鱼出现种类是鲱形目、鲻形目和鲈形目。其中以鲈形目中的虾虎鱼科出现的种类最多。游泳动物26种。其中,鱼类11种,占拖网总中暑的42.31%,虾类5中,占19.23%,蟹类8种,占30.77%,头足类2种,占7.69%。生物质量: pb、cd、石油烃、cr含量均有超标现象。2.4.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昼间 2#监测点位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0.6 db(a),夜间1#、2#、3#、6#监测点位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受周围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影响,区内道路大型运载车较多,新机场填海施工车辆及矿区施工车辆在区内运输频繁。2.4.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锰、氨氮、总硬度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其余各项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总硬度、锰超标与该区域地质情况有关,区内有矿产分布;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超标主要原因与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家禽、牲畜粪便等无序排放有关。综合评价地下水质量均较差()。2.4.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各监测项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2.4.6 生态环境现状规划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滩涂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及人工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现场踏勘,山上部为针叶林,以黑油松为主,树龄在30-50年,树高7m-8m;林下灌木以山椒、鼠李为主;林下草本以菊科的艾蒿、野菊为主,还有禾本科的黄背草、苔草。山中坡为混交阔叶林,以黑松、蒙古栎和槲树为主;山脚下多为槐树林,现有林地面积为122.83hm2。规划区域内动物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啮齿类及昆虫。根据资料记载及现场踏勘,规划区域内无名木古树,无特殊需要保护的植物种类,没有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分布。(2)滩涂生态系统规划区内海岸以基岩海岸为主,西南部为岬湾相间海岸,自然环境现状保护较好,潮间带分布有砾石滩,潮下带发育岩脊滩;东北部海岸平直,原为低矮海蚀崖海岸,目前已改变自然形态,东段陆域被开山取石,潮间带被填海成陆,西段海蚀崖得以保留,但潮间带建设有围堰、护堤。近岸海域填筑起多条临时道路,与海岸填海成陆区相连,组成了临时道路网。(3)海洋生态系统规划区所在海域为金州湾海域,通过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金州湾海域附近海洋生态系统具体情况如下: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有硅藻门8科10属16种,甲藻门2科2属3种。硅藻门种类隶属于根管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甲藻门种类隶属于角藻属和夜光藻属。浮游动物五大类22种和浮游幼虫11种。双毛纺锤水蚤为浅水型网和型网浮游动物共同的优势种。从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类群组成上,可以看出浮游动物群落以广温性近岸种和暖温性近岸种为主。底栖动物小型底栖动物有4个门类26中底栖动物,该区的底栖动物种类不太丰富,其中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有毛蚶、广大扁玉螺、日本毛虾和日本鼓虾。大型底栖生物23种。其中环节动物17种,软体动物2种,节肢动物3种,腔肠动物1种。大型底栖生物褐虾、长足七腕虾、活额寄居蟹和砂海星,其中褐虾和活长足七腕虾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游泳动物游泳动物26种。其中,鱼类11种,虾类5中蟹类8种,头足类2种,鱼类优势种为皮氏叫姑鱼和鱼衔;虾类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脊褐腹虾;蟹类优势种为日本蟳和隆线强蟹;头足类优势种为日本枪乌贼。(4)人工生态系统规划区内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用地,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城镇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开阔地带,人口集中在棋盘磨。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承载力分析3.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规划本区近期新建大型锅炉房1 座,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丹大高速两侧各2000m范围内原则上不允许新建锅炉房,起步区陆域范围内距丹大高速均在2000m范围内,起步区不具备新建锅炉房的条件。同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建议(辽环发201236号)提出各市城区以热电联产为主,严格控制新建燃煤热源,推进“拆小并大”,起步区距离甘井子热电厂约850m,在供热半径之内,可并网供热,因此起步区新建锅炉房不可行。建议甘井子热电厂供热管网敷设完成前,利用海源热泵进行供热和制冷,以满足起步区发展的需求。距离起步区东侧边界400m处有拉树房垃圾焚烧场,根据拉树房焚烧场的环评报告对周边敏感目标年均浓度值的预测可知,对起步区相关的敏感点年均浓度预测值较小,占标率也较小,二噁英的排放对起步区环境影响较小。同时搜集2013年12月4日采样监测拉树房焚烧场的烟道气二噁英的排放浓度,3各监测点位实际排放浓度远远小于环评报告中的预测源强,因此拉树房垃圾焚烧场排放的二噁英对起步区的影响程度更小,不会对区域内人群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根据环评报告中,划定厂界外1000米的范围内为防护距离,起步区在1000m的防护距离内规划为其他商务用地,没有居民、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符合防护距离的要求。距离起步区东南角2600m有瀚洋医疗垃圾处理厂,根据环评报告中预测二噁英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距离处理厂700m之后二噁英的浓度占标率基本为0,因此瀚洋医疗垃圾处理厂排放的二噁英对起步区基本没有影响。3.2 声环境影响分析规划的实施,使得起步区目前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用地类型不协调,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并结合起步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将起步区北部居住、商住综合及东部商业商务区划分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南部居住、教育文化用地划分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干线边界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相邻区域分别为1、2类声环境功能区时,距离分别为505m、355m内的区域)划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后,主干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住、学校等敏感建筑,会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一定范围内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布局。3.3 污水排放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33万m3/d,污水经排水系统送至规划新建拉树房污水处理厂(近期7万m3/d,远期14m3/d),对区域水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但目前起步区的建设时序和拉树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时序无法确定,建议增加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污水处理方案。3.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规划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0t/d,年产生量为 2.92万t/a。经压缩送至拉树房焚烧厂内处理。拉树房焚烧厂日处理能力1500t/d,目前满负荷运行,没有剩余容量,正在扩建筹备中,在焚烧厂扩建完成前,起步区的生活垃圾可运往毛茔子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3.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起步区由原来的居住、商业、工业、采矿混在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变为居住及商务功能的城市建设区,功能分区明确,土地利用率提高,改善了区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增强该地区的吸引力,使城市服务功能、经济聚集效应等得到较大加强。但一些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农业用地的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填海造陆也对水生生物和海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规划实施后,区域内形成连续、广泛的绿地系统,增加乔灌的种植面积,使得区域的生物量增加,同时区域内无名木古树,植物种类均为广布种和常见种,规划建设对规划区的植被种类和数量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规划区域内动物以野兔和雉为主,动物数量和种类较少,无珍稀保护动物,无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规划区的建设不会对区域的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计算,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10.01万t。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做好现场清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等管理和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程度。通过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可知,起步区内大面积适宜建设,仅有东南部分布的林地为基本适宜建设用地,需保护林地,防止水土流失。根据起步区规划,基本适宜建设区域规划为居住用地和商务用地及绿化用地。建设单位于2013年取得了国家林业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林资许准2013220号),文件同意征收包括起步区及周边地区的林地,对征收的林地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手续,并支付相应的补充费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需做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3.6 填海造陆环境影响分析参考大连空港新城起步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规划实施后,填海造陆对周边水文动力环境变化影响不明显,对金州湾北侧海域的潮流影响较小,对该海域的泥沙冲淤影响也较小;填海区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为渤海沿岸常见种,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关键种分布,不会造成海洋生物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但对海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填海造陆后,人工岸线比重增加,自然岸线比重减少,岸线资源、海岸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人工景观取代自然景观,降低了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很多有价值的海岸景观资源在围填海过程中被破坏,而且填海对沿岸景观资源的破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很难被恢复,甚至是永久破坏不可恢复的。填海造陆后,水生生物的损失经核算,海洋生态环境补偿为218.79万元。建设单位可参考海域使用论证以及环评报告中提供的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损失的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和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就具体的补偿方式、时间等问题进行协商,按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落实补偿,并接受监督。3.7 环境敏感区影响分析起步区西北角侵占斑海豹保护区实验区的23.2hm2,建议调整规划范围,退出保护区实验区,并预留一定距离,同时施工期填海造陆采取各项措施降低对海水水质的影响。3.8 露天矿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关闭矿坑,建设为居住用地。露天矿坑的关闭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营造更适宜的人居环境,但露天矿闭坑后,也存在一些环境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积极采取措施土地整治,恢复生态环境,再造景观。183.9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起步区内规划人口10万人,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对城镇人均使用面积指标提出了要求,规划区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承载力不能满足人口规模,建议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模,以适应人口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对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提出了要求,规划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符合用地结构标准,绿地和广场用地比例偏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偏小,建议调整这两种用地面积,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适应居住人群的需求。3.10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可供水量分析:规划起步区商务单元市政水源为三道沟净水厂,该净水厂正在原址改造,一期建设日净化能力40 万m3,二期扩建后水厂规模达到60万m3/d。该净水厂目前供水规模为9490万m3/年(26万m3/日),剩余可供水量为5110万m3/年(14万m3/日);再生水水源由起步区商务单元东侧的拉树房污水处理厂出水供给,再生水供水能力为4.2万m3/d。水资源需求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用水量指标确定,根据用地性质不同分类分析用水量,规划人口数及规划区功能特点,规划区用水量为1623.68万m3/年(4.45万m3/日)。根据对规划区的供水和需水量分析,规划区内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受评规划用水需求,并有盈余。表 3.101 规划区水资源供需关系表规划期供给能力(万m3/年)需求量(万m3/年)盈余或缺口(万m3/年)污水处理厂建成前51101623.68+3486.32污水处理厂建成后66431623.68+5019.323.11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区域大气环境容量采用gb/t13201-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a-p值法估算。本次评价建议采用海源热泵机组集中供热制冷。海源热泵工程实施后,规划区内仅为交通及居民燃气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由表中可以看出,规划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远低于大气剩余环境容量,说明规划实施后各项指标均满足当地大气环境承载力要求。表 3.11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大气环境剩余容量对比 单位:t/a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交通0102.050燃气0.07233.680排放量合计0.072135.730大气剩余环境容量3000364030003.12 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和优势,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宜居宜业、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大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贯彻和落实国家战略,从更高战略层次谋划区域发展,打造东北亚经济发展新高地,实现大连跨越发展。为此,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全域城市化、跨越发展战略空间”。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作为大连唯一坐拥海、陆、空、轨、铁立体交通的枢纽区域,城市北进的必由之路及全域城市化的重要区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连尽早实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为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提供规范的建设管理依据,起步区商务单元位于空港新区的北部,作为以临空经济为主导的综合性国际商务区,起步区商务单元的建设和发展将促进区域产业转型,提升区域高端产业集聚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区域整体建设进程,实现区域生态化、科技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本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对规划内的零散居民区及企业进行搬迁改造、矿区的景观再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加强和完善当地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调整和改善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提升了规划区内综合配套服务的水平。同时,规划区吸引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形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有序的人才流动体系,研发、开发和建立高效优质的空港产业和商务商业区。加快起步区开发建设,将有利于把甘井子区快速建设成为大连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区,为大连全域城市化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宜居宜业的综合生态开发样板和示范。在产业领域,发展低碳经济;在社会领域,探索综合开发模式;在思想领域,体现绿色、生态、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有助于增强大连的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前列。4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4.1 环境空气影响控制措施1.集中供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区域规划、建大并小、拆炉并网、综合整治”的思路,起步区有计划地取缔小型燃煤设施,拆除烟囱,并网供热,以大幅削减了燃煤污染源。2.海水源热泵、污水水源热泵考虑到起步区紧邻海域,可考虑采用海水源热泵进行区域的供热、供冷。海水源热泵技术成熟并有成功运行多年的案例。根据供热区特点,对于靠近污水处理厂的就近区域也可采用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3.太阳能利用大连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均超过2700h,且太阳能资源稳定,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采暖、供热及光伏市政设施。2005年,大连市建委出台了关于在建筑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通知,同时发布了大连市太阳能热水器建筑设计导则。按通知要求,从2005年10月1日起,大连市所有新建与改建的底层、多层住宅建筑必须按照导则进行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设计和施工。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及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利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认可。4.交通管理(1)依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的通告中的有关说明进行车辆管理,尾气排放必须符合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1-1999),禁止冒黑烟或尾气超标车辆禁止上路行驶。(2)加强交通管理,减少车辆行驶中怠速、加速(nox排放量最大)和减速等行驶工况的比率,从而降低nox的污染排放。(3)为了道路交通的通畅和汽车尾气的集中净化,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集中停放车辆和排放废气,并配合分散设置地面绿荫停车场。同时在内部支路的设计上注意各个区域的连通,减少车辆行驶的迂回往返,有效组织、保持畅通、不怠速,由此控制汽车尾气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4)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鼓励使用能耗低、性能好、排放少的节能环保车辆和新能源汽车。4.2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生活节水的技术措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平与城市规模、水源条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据有关部门的分析预测,如采取节水措施,强化推行节水卫生器具;对大型公共设施的中水回用率与生活用水总量的比例加以适当约束,结合城市建设,力争同期实施分质供水管道工程为今后利用中水冲洗厕所、浇洒绿地、冲洗道路及消防留有余地;同时辅之以水价的调整,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将可在现有基础上节约城镇生活用水量的1/31/2。城镇生活用水节水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包括接触自动控制式、延时自闭、脚踏式、陶瓷磨片密闭式等节水型水龙头和节水型便器系统,集中浴室普及使用冷热水混合淋浴装置,推广使用卡式智能、非接触自动控制、延时自闭等淋浴装置;宾馆、饭店、医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推广采用淋浴器的限流装置,加快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技术升级和改造。(2)保护地下水资源由于规划区邻海,为防止地下水开采引起海水倒灌,保护地下水资源,禁止开采地下水。(3)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加快拉树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4)加强再生水回用规划区引入再生水回用系统,采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用于绿化、冲厕、广场道路清洗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高。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又节约了新鲜水资源,充分遵循了绿色循环经济的理念。(5)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的开展,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同时增加了水资源,也是节约用水的好措施。规划区应依据天然地形地势,结合采用储雨池和草坪渗透两种方法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地下储雨池收集屋顶、庭院和地面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地上储雨容器(桶、罐)收集屋顶雨水,主要用于洒水、浇灌花草,节约自来水;把不透水的地面砖换成透水砖,通过透水砖的孔隙吸收雨水;通过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沙砾、沙子组成的反滤层,让雨水渗入到地下,渗水方式可采用渗水井或草坪渗透方式。4.3 声环境影响控制措施(1)合理布局 严格按照噪声功能区划分原则进行布局,交通道路附近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设置对声环境敏感点和居民区。限制社会生活噪声。(2)控制居民区内的噪声源。 居民区附近的社会噪声源对居民影响较大,这些噪声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应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对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应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控制流动马路摊点,加强对娱乐场所和室内装修的管理,建议在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晚上22:00-次日6点,禁止进行室内装修,并在居民区禁止设歌厅、卡拉ok厅、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对文化娱乐场所采取降噪措施,并规定音响设备最大音量和营业时间,商业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社会噪声必须满足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3)控制交通噪声源 交通噪声源来源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以及偶发的鸣笛、刹车等。铁路噪声来源于列车运行、鸣笛等。对于交通噪声源,首先应该在居住区内设置禁鸣笛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控制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禁鸣区域的管理。针对噪声的传播途径采取降噪措施,在公路、铁路与居民区之间设立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增大公路、铁路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 (4)控制建筑施工噪声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源,应该通过宣传教育,贯彻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条例,按法规规定对打桩机等高噪声、强振动施工要进行时间、地区、使用情况及设备类型的限制。施工现场必须有防噪措施,夜间施工须经过审批,依规定办手续后方可施工,并且最迟不得超过22点。要提高建筑技术水平,使用连续砼浇注短工期新工艺,尽量采用大型预制仍件拼装等先进建筑技术,这样不但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而且降低噪声。 (5)加强法律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加强宣传力度,使噪声污染防治法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加大执法力度,使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噪声法的严肃性。4.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起步区主要为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压缩)站处理后运送至垃圾焚烧厂处理。(1)规划区内生活垃圾收集率及处置率应达到100%;(2)建立科学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将城市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回收;实施垃圾分类的系统化、专业化,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需要政府采取多部门、多行业、跨学科的综合管理模式;将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小区、办公楼、政府部门、企业或者学校,要求其物业对于小区产生的垃圾直接进行分类回收; (3)在区域内实施垃圾不落地原则,环卫部门在每周、每日固定时间段内进行生活垃圾的收集; (4)垃圾收集(压缩)站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同时应具备密闭、除臭、清洗等相关功能,保证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储存,不落地、不露天。选址过程中应注意远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并做好景观处理。4.5 生态影响保护措施4.5.1 陆域生态保护措施(1)海防林的建设措施规划区北侧沿海,目前沿海大多开发,防护林不连续,片段化,建设连续的海防林,保护沿岸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增加植被覆盖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能保留的树木尽可能保留,确需占用的林地需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在建设之前先将林木进行移植,用于区外或区内其他地区的绿化;在规划区进行绿化时,首先应采用从林地里移植的树木,并补充适宜大连地区种植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结构,最大程度上补偿区域建设带来的生物量损失。(2)取土场生态保护措施的建议本规划填海需要大量填方,对取土点的生态保护主要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要求建设单位必须采取设置围栏、表层土壤回填、人工绿化等措施对取土后的裸露地表进行绿覆盖,保证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类不低于现状水平。无论何种取土方式,都要把表层30cm厚的土层剥离,置于另一侧集中堆放,做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待取土场结束使用后,将表层土均匀回填,人工绿化,保持水土;取土场的开挖工程改变了原有的产汇流条件,增加了滑坡、坍塌等水土流失的可能。因此该过程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控制取土场开挖的数量、避免大面积开挖、修建截排水沟渠等;土石方运输过程需采取密闭车辆运输,防止散落和二次扬尘。(3)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主要来自规划区内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在施工期应当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人社局招聘公益性岗位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周口西华县人民医院校园招聘3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湖南岳阳市郡华高级中学教师招聘3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湖南怀化市溆浦县卫健局招聘乡镇卫生院编外专技人员2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福建省康辉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蚌埠市东方人力资源招聘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三明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招聘紧缺急需专业人员2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东中山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县直单位、街道考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辽宁沈阳市近海控股集团招聘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拼多多公司技能培训
- 写作技巧:三十六种故事创作套路
-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饮水促健康》教学设计
- 卵巢囊肿教学查房课件
- 挖机挖方合同协议书模板
- 福建省2025-2026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英语
- 道字的演变课件
- 教案2025秋形势与政策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阀门安装施工组织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