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1页
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2页
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3页
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4页
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 章章 集合集合 1、列举下列集合的元素 (1) 小于 20 的素数的集合 (2) 小于 5 的非负整数的集合 (3) 2 |,10240515i iI iii是偶数且或 是奇数且 (6) |6n n是 的倍数 答:1,2,3,4,5,6,7,8,9,10,11A =,1,2,3,4,5,6,7,8B = 2,4,6,8,C =,3,6,9,12,D =,1,3,5,7,E = 2,4,6,8BC= 3,6,9=AD 10=()ABDE (4) |369n nnn=或或369,10,11,12, 3,6,9,10,11,12,()AD B = (5) 2,4,6,8,10,11,13,15,()()()AEEBADB= (6) |66,12,18,24,30n n=是 的倍数CD 12、 判断以下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论断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1) 若aA,则aAB 5 答:正确,根据集合并的定义 (2) 若aA,则aAB 答:显然不正确,因为根据集合交运算的定义,必须a同时属于A和B (3) 若aAB,则aB 答:正确 (4) 若AB,则ABB= 答:错误 (5) 若AB,则ABA= 答:正确 (6) 若aA,则aAB 答:错误 (7) 若aA,则aAB 答:正确 13、 设, ,A B C是任意的集合,下述论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 由 (1) 若ABAC=,则BC= 答:不正确,反例,设A=,则不论,B C是什么集合,都有ABAC=, 但显然,B C不一定相等。 (2) 当且仅当ABB=,有AB; 答: 正确, 证明如下: 若ABB=, 则对aA , 有aABB=, 则有aB, 因此有AB。反之,若AB,则ABB=显然成立。 (3) 当且仅当ABA=,有AB 答:正确,证明如下:若ABA=,则对aA ,因此aAB,则aB, 则有AB。 若AB, 则aA , 有aB, 因此由aA, 可以得出aAB, 因此AAB,又ABA,有ABA=。 6 (4) 当且仅当AC,有()ABC= 答:不正确,因为()ABCAB C =,因此不一定需要满足AC,而若 AB=也可以满足。 例如: , , Aa b c=, , Bd e=, , Ca b=,()ABC= 成立,而AC不成立。 (5) 当且仅当BC,有()ABCA= 答:不正确,因为若BC,有()ABCA=成立,但是反之不成立,反例如 下:1,2,3,4,5A =,1,6B =,1,2C =,而2,3,4,5AB=, ()1,2,3,4,5ABC=,但是BC不成立。 14、 设, ,A B C D是集合,下述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若,AB CD,则()ACBD 答: 正确, 证明: 对aAC , 则aA或aC, 因为,AB CD, 因此aB 或aD,因此aBD,即()ACBD成立。 (2) 若,AB CD,则()ACBD 答:正确 (3)若AB,CD,则()ACBD 答:正确 (4) 若,AB CD,则()ACBD 答:不正确。例如若,AB CD,但是AC=,BD=,则 ()ACBD=。 15、 设,A B是两个集合,问: (1)如果ABB=,那么A和B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ABB=,而ABABB=,即对aB 有,aA a B ,因此 7 AB=。 (2) 如果ABBA=,那么A和B有什么关系? 答:充要条件是AB=。证明:因为ABBA=的()()ABABAA=,从 而有AAB=,即AB,同理可证明BA,因此AB=。 16、 设,A B是任意集合,下述论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222 ABAB = 答:不正确。例如 , Aa b=, , Bb c=,则 , , ABa b c= 2 , , , , , , , , , , , , AB abca ba cb ca b c = 2 , , , , A aba b=,2 , , , , B bcb c= 显然222 ABAB =不成立。 (2) 222 ABAB = 答:成立。证明:对22 AB C,则2AC且2BC,则,CA CB,则 CAB, 因此2A B C 。 反之, 若2A B C , 则CAB, 则CA且CB, 因此2AC,且2BC,因此22 AB C,即222 ABAB =。 (3) 2(2 ) AA = 答:显然不成立,因为左边集合肯定含有,而右边不含有。 17、 在一个班级的 50 个学生中,有 26 人在离散数学的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 绩;21 人在程序设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假如有 17 人在两次考试中都 没有取得优秀成绩,问有多少人在两次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答: 分别用,A B表示在离散和程序设计的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集合,U表 示全体学生集合:则#( )26A =,#( )21B =,#()50 1733AB=,则两次考试 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学生人数为 26+21-33=14 人。 18、 设, ,A B C是任意集合,运用成员表证明: (1) ()()()()ABACACAB= 证明: 8 A B C A AC AB AC AB 左边 右边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1 1 (3) ()()()ABCABAC= 证明: A B C AB AC ()()ABAC BC ()ABC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1 1 0 1 1 0 0 1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0 0 0 1 0 由上得证左右两边相等。 19、由S和T的成员表如何判断ST?应用成员表证明或否定 ()()ABBCAB 答:先分别给出集合()()ABB C 和A B 的成员表如下: A B C AB BC ()B C ()()ABB C B A B 0 0 0 0 0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观察上述表格,我们发现()()ABB C 所标记的列中,仅在第五列为 1,这 9 意味着当元素,uA uB且uC时,()()uABB C ,而在其他情形下, 元素()()uABB C 。而集合A B 所标记的列中,第五和第六行均为 1, 这意味着,uA uB且uC时,uA B ,当,uA uB,且uC时,也有 uA B 。所以当元素()()uABB C 时也有uA B ,反之不然,因 此()()ABBCAB成立。 20、 12 , r A AA为U的子集, 12 , r A AA至多能产生多少不同的子集? 答: 构造由 12 , r A AA所产生的集合的成员表, 显然该成员表由2r个行所组成。 在该成员表中不同的列可由2r为的二进制数 000011111 分别表示, 而不同 的列所标记的集合 不相同的,因此由 12 , r A AA至多可以产生 2 2 r 个不同的集 合。 21、证明分配律、等幂律和吸收律 9 1 分配律 ()()()ABCABAC= 证明: 对()aABC , 则有aA且aBC, 即有aA, 且aB或aC, 也即有aAB或aAC,即()()aABAC,因此左边右边。 对()()aABAC ,则aAB或aAC,即aA且aB, 或aA且aC,即有aA或aBC,因此()aABC,因此右边左 边。 2 吸收律()AABA= 证明:()AABA显然成立,对aA ,则显然有aAB,因此有 ()aAAB,因此有()AAAB成立。 22、设, ,A B C是任意集合,运用集合运算定律证明: (1) ()BABAU= 10 证明: () ()()() ()() BABA BABABAAAB BUABBABU = = = 左边 右边 (2) ()()()()()()ABBCCAABBCCA= 证明: ()() ()()() ()()()() ()()()() BACCA CABCAAC CBBAACAACC CBBAACAC = = = = 左边 右边 (3) ()()()()()()ABBCACABABCABC= 证明: ()() ()()() ()() ()()() ()() ()()() ()() ()()() BACAABC BAAACABC BACABC BABCABC BCABCB BCABBBC BCABC BCABAC = = = = = = = = 右边 由上题的证明可知左边=右边,得证。 23、用得摩根定律证明()()ABABC补集是 ()()()ABABAC。 证明: ()() () )() ()() ) ()() ()()() ABABC ABABC ABABC ABABC ABABAC = = = = 24、设 i A为某些实数的集合,定义为 0 |1 1 |1 (1,2,) i Aa a Aa ai i =, 因此 11 11 1 a k b = 解: 定义域6,5,4,3,2D=,5,4,3,2,1R= (5) ( , )|i jij=,则在A中必存在1k个元素 121 , k iii aaa,使得: baaaaa k iiii 1211 , 因为nk ,所以在baaaa k iii , 121 这1+k个元素中必有两个元素 tr ii aa= (ktr 1 ,用类似的方法又可找到 12 kk 时,有 21 nn; 答: 非自反的, 因为11不成立, 但N1。 对称的, 非可传递的, 因为101,210, 但是21不成立。 (3)当且仅当),( | 2121 Rrrrr时,有 21 rr。 答:自反的,非对称的,非可传递的,因为)8(5,18,但是15不成立。 23 + = 1 n i i = 1 n i i = 1 i i = 19 21、设 1 和 2 是集合A上的任意两个关系,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 由: (1)若 1 和 2 是自反的,则 21 也是自反的; 答: 正确。 因为 1 和 2 是自反的, 因此对任意Aa, 有aaaa 21 ,, 因此aa 21 , 所以 21 也是自反的。 (2)若 1 和 2 是非自反的,则 21 也是非自反的; 答:错误;例如,cbaA =,),(),(),( 1 acbbaa=,),(),(),( 2 cabbaa=, 1 和 2 都是非自反的,但是),(),(),( 21 ccbbaa=是自反的。 (3)若 1 和 2 是对称的,则 21 也是对称的; 答:错误,设,cbaA =,),(),( 1 abba=,),(),( 2 acca=,显然 1 和 2 是对称的,但是),( 21 cb=是非对称的。 (4)若 1 和 2 是反对称的,则 21 也是反对称的; 答:错误,设,cbaA =,),(),( 1 ccba=,),(),( 2 accb=,显然 1 和 2 是 反对称的,但是),(),( 21 acca=不是对称的。 (5)若 1 和 2 是可传递的,则 21 也是可传递的; 答:错误,设,cbaA =,),(),(),( 1 cacbba=,),(),(),( 2 abaccb=,显 然 1 2 是可传递的,但是),(),(),( 21 abaaca=却是不可传递的。 22、证明若是对称的,则对任何整数1k, k 也是对称的。 证明:数学归纳法,当2=k时,若 2 ),(ba,则根据复合关系的定义,存在元 素c,使得),( ,),(bcca,因为是对称的,所以),( ,),(cbac,所以 2 ),(ab,因此 2 是对称的,假设当kn =时成立,则当1+= kn时,若 1 ),( + k ba, 则存在元素 1 c, 使得),( ,),( 11 bcca k , 因为和 k 是对称的, 因此),( ,),( 11 cbac k ,所以 1 ),( + k ab ,因此: 1+= kn 时成立,即得证。 23、已知1,2,3,4A =和定义在A上的关系(1,2),(4,3),(2,2),(2,1),(3,1)=,试 证明不是可传递的。求出一个关系 1 ,使得 1 是可传递的,你能求出另 一个关系 2 也是可传递的嘛? 答:证明:显然不是可传递的,因为(1,2),(2,1),但是(1,1)。 1 (1,2),(4,3),(2,2),(2,1),(3,1),(1,1),(4,1),(4,2)=,能找出另一个关系。 1 (1,2),(4,3),(2,2),(2,1),(3,1),(1,1),(4,1),(4,2),(3,3)=。 20 24、图 2-10 表示在1,2,3上的 12 个关系的关系图。试对每一个这样的图,确定 其表示的关系是自反的还是非自反的;是对称,非对称还是反对称;是可传递的 还是不可传递的? 答: 自反的、非对称的、非反对称的,非可传递的 自反的、对称的,非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非自反的、非对称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21 自反的、非对称的、反对称的、可传递的 25、图 2-11 给出了1,2,3上的两个关系的关系图,这些关系是等价的吗? 答: (a) (b) 答: 图(a)表示的关系(1,1),(2,2),(3,3),(1,2),(2,1),(1,3),(3,1)=具有自反性, 对称 性,但是不具有传递性,因为有(2,1),(1,3),但是(2,3),因此不是等价关 系。 图(b)表示的关系(1,1),(2,2),(3,3),(1,2),(2,1)=, 具有自反性, 对称性, 传递性, 因此是等价关系。 26、在N上的关系定义为当且仅当/ ij nn可以用形式2m表示时,有 ij nn,这 里m是任意整数: (1)证明是等价关系 证明:对nN , 0 /12n n = =,因此n n,所以关系具有自反性。 对, i jN, 若ij, 即存在m, 使得/2mij =, 则有/2 m j i =, 因此有j i。 所以关系具有对称性。 对, ,i j kN, 若ij, 且j k, 即存在 12 ,m m, 使得 1 /2mij =, 2 /2mj k =, 则 12 /2m m i k + =,因此有i k,所以关系具有传递性。 综上可得关系是等价关系。 (2) 找出的所有等价类 答: 1 ,3 ,5 ,21 N k =+ 27、有人说,集合A上的关系,如果是对称的且可传递的,则它也是自反的, 11,2,4,8,16,2 ,0,1,2,3,4, 33,6,12,24,3 2 ,0,1,2,3,4, 55,10,20,40,5 2 ,0,1,2,3,4, k k k k k k = = = 22 其理由是,从 ij aa,由对称性得 ji aa,再由可传递性便得 ii aa。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1,2,3A =,(1,2),(2,1),(1,1)=,显然是对 称的,且是可传递的,但是它不是自反的。 28、 设有集合A和A上的关系, 对于所有的, ijk a a aA, 若由 ij aa和 jk aa可 推得 ki aa,则称关系是循环的,试证明当且仅当是等价关系时,是自反 且循环的。 证明:先证充分性 若是等价关系,则是自反的,对称的,可传递的。对于所有的, ijk a a aA, 若 ij aa且 jk aa,则 ik aa,由对称性则有 ki aa,因此关系是循环的。 再证必要性 若对于所有的, ijk a a aA,若有 ij aa,又由自反性,有 jj aa,则由是循环 的,可得 ji aa成立,即具有对称性。 若对于所有的, ijk a a aA,若由 ij aa和 jk aa,由是循环的有 ki aa,由对称 性可得 ik aa,因此具有可传递性。 又由是自反的,则是等价的。 29、设 1 和 2 是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明:当且仅当 1 A 中的每一等价类都包含 于 2 A 的某一等价类中时,有 12 。 证明:先证充分性 设 1 A 中的每一个等价类都包含于 2 A 的某一个等价类中,对任一 1 ( ,) ij a a,有 1ij aa,因此 11 , iiji aaaa 。又由假设必有某元素bA存在,使得 12 i ab ,因此有 2 i ab , 2 j ab ,所以 2 ( ,) ij a a,故有 12 。 再证必要性: 设 12 ,并设 1 i a 是 1 A 中任一等价类,对任一 1 i xa ,有 1i ax,即 1 ( , ) i a x,由假设 2 ( , ) i a x,即 2 i xa ,故有 12 ii aa 。 30、已知 1 和 2 是集合A上分别有秩 1 r和 2 r的等价关系,试证明 21 也是A 上的等价关系,它的秩最多为 21r r,再证明 21 不一定是A上的等价关系。 证明:由交集的定义 1212 ( , )|( , )( , )a ba ba b=且 对于aA ,因为 12 , 都是自反的,所以 1 ( , )a a,且 2 ( , )a a,因为 12 ( , )a a,所以 12 是自反的。 对于, a bA,若 12 ( , )a b,则 1 ( , )a b, 2 ( , )a b,由 1 和 2 的对称 性知 1 ( , )b a,且 2 ( , )b a,因而有 12 ( , )b a,故 12 是对称的。 23 对于, ,a b cA, 若 12 ( , )a b, 12 ( , )b c, 则有 1 ( , )a b, 1 ( , )b c, 2 ( , )a b, 2 ( , )b c, 由 12 , 的 传 递 性 知 1 ( , )a c, 2 ( , )a c, 因 而 12 ( , )a c,故 12 是可传递的。所以 21 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 对于 12 ,由并集的定义知 1212 ( , )|( , )( , )a ba ba b=或者 对于aA , 因为 1 是自反的, 所以 1 ( , )a a, 因而 12 ( , )a a, 所以 12 是自反的。对于, a bA,若 12 ( , )a b,则 1 ( , )a b或者 2 ( , )a b,由于 1 和 2 都是对称的,因此有 1 ( , )b a或者 2 ( , )b a,因而有 12 ( , )b a, 故 12 也是对称的。 对于任意的, ,a b cA,若 12 ( , )a b, 12 ( , )b c,则 1 ( , )a b或者 2 ( , )a b; 1 ( , )b c或者 2 ( , )b c,因为( , )a b和( , )b c不一定能同时属于 1 , 也不一定能同时属于 2 ,所以无法推出 1 ( , )a c或者 2 ( , )a c,因而也就无法 推出 12 ( , )a c,这说明 12 的可传递性不一定能成立,因此推不出 12 是A上的等价关系。 反 例 : 设1,2,3A =,A上 的 关 系 1 (1,1),(2,2),(3,3),(1,3),(3,1)=, 2 (1,1),(2,2),(3,3),(1,2),(2,1)=, 显 然 1 和 2 均 是 等 价 关 系 。 12 (1,1),(2,2),(3,3),(1,3),(3,1),(1,2),(2,1)=, 这里 12 是自反的, 对称的, 但是不可传递的。 31、设 1 是集合A上的一个关系, 211 ( , )|,( , )( , )a bca cc b=存在 使且。 试证明:若 1 是一个等价关系,则 2 也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因为 1 是自反的,因此对aA ,有 1 ( , )a a,由 1 ( , )a a,因此 有 2 ( , )a a,故 2 是自反的。 对于任意的, a bA,若 2 ( , )a b,则必有元素cA,使得 1 ( , )a c且 1 ( , )c b,由 1 的对称性又有 1 ( , )b c且 1 ( , )c a,因而有 2 ( , )b a,故 2 是 对称的。 对任意的, ,a b cA,若 2 ( , )a b, 2 ( , )b c,则必有元素,d eA,使得: 11 ( , ),( , )a dd b 11 ( , ),( , )b ee c 由 1 的可传递性,又有 1 ( , )a b, 2 ( , )b c,于是又有 2 ( , )a c,故 2 是 可传递的。 由上得证 2 是一个等价关系。 32、设A是由 4 个元素组成的集合,试问在A上可以定义多少个不同的等价关 系? 24 答:根据等价关系与分划一一对应,将A分划为一块:有一种方法,将A分划为 两块:2+2 方式有 1/2 2 4 C种,1+3 方式有 1 4 C种 将A分划为三块:只能是 1+1+2 方式,有 2 4 C种 将A分划为四块:有一种方法 因此集合A上不同等价关系的个数为 15 种。 33、设 1 和 2 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下列各式哪些是A上的等价关系?为什 么? (1) 1 ()AA 答: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具有自反性 (2) 12 答: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具有自反性 (3) 2 1 答:是等价关系,证明如下: 1 是自反的, 2 1 显然也是自反的。若 2 1 ( , )a b, 则有复合关系的定义,存在cA,使得 1 ( , )a c, 1 ( , )c b,由 1 的对称性有 1 ( , )c a, 1 ( , )b c,由复合关系的定义有 2 1 ( , )b a,因此 2 1 是对称的。若 2 1 ( , ),( , )a bb c,由复合关系的定义, 由对称性, , 所以 2 1 ( , )c a, 由 2 1 的对称性, 2 1 ( , )a c, 因此 2 1 具有传递性。 因此 2 1 是A上 的等价关系。 (4) 12 ()r 答: 不一定是A上的等价关系。 例如1,2,3A =, 2 (1,1),(2,2),(3,3),(2,3),(3,2)=, 1 为A上的普遍关系,则 12 ()(1,1),(2,2),(3,3),(1,2),(2,1),(1,3),(3,1)r=不具 有传递性,因为 12 (2,1),(1,3)()r,但是 12 (2,3)()r。 34、对于下列集合中的整除关系,画出次序图: (1) 1,2,3,4,6,8,12,24 答: 11 11 ,( , ),( , ) ,( , ),( , ) dA a dd b eA b ee c 111 111 ( , ),( , )( , ) ( , ),( , )( , ) d ab db a e bc ec b 25 (2) 1,2,3,4,5,6,7,8,9,10,11,12 答: 35、对于下列集合,画出偏序关系整除的次序图,并指出哪些是全序 (1)2,6,24 答: 是全序 (2)3,5,15 答: 非全序 (3)1,2,3,6,12 答: 非全序 (4)2,4,8,16 答: 26 是全序 (5) 3,9,27,54 答: 是全序 36、如果是集合A中的偏序关系,且BA,试证明:()BB是B上的偏 序关系。 证明:对任意的aB,必有( , )a aBB,又因为aA及的自反性,所以 ( , )a a,因此( , )()a aBB,故()BB是自反的。 对任意的, a bB,若( , )()a bBB,且( , )()b aBB,则有( , )a b, 且( , )b a,由的反对称性,有ab=,因此()BB是反对称的。 对任意的, ,a b cB,若( , )()a bBB,( , )()b cBB,则( , )a b,且 ( , )b c,由的可传递性必有( , )a c,由BB的定义,( , )a cBB,于是 ( , )()a cBB,因此()BB是可传递的,由上得证()BB是B上的 偏序关系。 37、 给出一个集合A的例子,使得包含关系是幂集2A上的一个全序。 答:1,2,3A =,2 ,1,2,3,1,2,2,3,1,3,1,2,3 A = 2A上的关系 ,1,1,2,1,2,3=。 38、给出一个关系,使它既是某一集合上的偏序关系又是等价关系 答:1,2,3A =,(1,1),(2,2),(3,3)=, 显然具有自反性, 对称性, 可传递性, 还具有反对称性,因此既是A上的;偏序关系,也是等价关系。 39、图 2-12 表示1,2,3,4上的四个偏序关系图。画出每一个的次序图,并指出 其中哪些是全序,哪些是良序 答: 27 (a) (1,1),(2,2),(3,3),(4,4),(1,2),(3,2),(3,1),(3,4),(1,4)= 不是全序,也不是良序 (b) 不是全序也不是良序 (c) (1,1),(2,2),(3,3),(4,4),(3,1),(1,2),(3,2),(1,4),(3,4),(4,2)= 是全序也是良序 (1,1),(2,2),(3,3),(4,4),(1,3),(2,3),(1,4),(2,4)= 28 (d) (1,1),(2,2),(3,3),(4,4),(3,1),(4,3),(4,1),(4,2)=非全序,也不是良序。 40、 一个集合上的自反和对称关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 (1) 设A是人的集合,是集合A上的关系,定义为当且仅当a是b的朋友时, 有a b,试证明是A上的相容关系。 证明:对aA ,因为任何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也就是有a a,因此具有 自反性,若a b,也就是a是b的朋友,那么一定有b是a的朋友,则有b a, 因此是对称的,因此是A上的相容关系。 (2) 是正整数集N上的关系,当且仅当两个正整数 1 n 和 2 n中有相同的数字时, 12 nn ,试证明是一个相容关系; 证明:显然,对nN ,有n n,因此具有自反性;若 12 nn,则表示 1 n和 2 n 中有相同的数字, 因此 2 n和 1 n 也有相同的数字, 因此 21 nn。 所以具有对称性, 所以是N上的一个相容关系。 (3) 再举出一个相容关系的例子 答:等价关系都是相容关系,反之则不成立。 (4) 设 1 和 2 是A上的两个相容关系, 12 是相容关系吗? 12 是相容关 系吗? 答: 12 和 12 都是相容关系,前题 30 中证明了若 1 和 2 是A上的等价 关系,则 12 也是等价关系,而 12 具有自反性和对称性。 29 第第 3 章章 函数函数 1. 以下关系中哪一个构成函数? (1) 121212 ( ,)|,10n nn nN nn+是格,试证明对于所有的, ,a b cL,则有: ()()()ababcbac 证明:根据格的分配律,我们有 ()()()abcabac 因为ab,所以abb=,所以()()abcbac。 7、 设, ,L是一个格,如果对于所有的, ,a b cL,有 ()()()ababcbac= 则称, ,L是模式格,下图所给出的格是模式格吗?证明你的结论。 解: 不是模式格, 因为对于, ,b d c这三个元素,bd, 但是()bdcbab=, 而()dbcded=,并不满足模式格的要求,因此不是模式格。 8、证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元素的格中,不会有元素是它自身的补。 证明:因在格中求补元,此格必为有界格,设,L为有界格,若#( )2L =,则 0,1L =。因为000,000,1 11,1 11,010,011= = = = =,因此 0 和 38 1 互为补元, 即具有两个元素的格中不存在以自身为补元的元素。 若#( )2L , 设存在lL,0l 且1l ,若l以自身为补元,则由补元的定义: 01lllll = = =,可得01l =,与假设矛盾。因此不存在以自身为补元 的元素。 9、设; ,L是一个格,#( )1L ,试证明如果; ,L有元素 1 和元素 0, 则这两个元素必定是不相同的。 证明:反证,假设这两个元素是相同的,并记01l =,则根据最大元素和最小 元素的定义,我们有对 1 lL , 1 01lll= = ,则 1 ll=,因此#( )1L =,这 与条件矛盾。 10、举例说明并非每一有补格都是分配格;并非每个分配格都是有补格。 解:由下图(a)表示的格由于元素z无补元,因此不是有补格;但是对任意三个元 素都满足分配等式,因此是分配格。 (a) 下图(b)表示的格中,0 和 1 互为补元, , x y两两互补,因此是有补格。又 因为()1xyzxx= =,()()000xyxz=,即 ()()()xyzxyxz 所以不是分配格。 (b) 11、 设,L是一个格,, a bL,且ab也是一个格。 证明: 因为,L是格, 所以对任意 12 ,l lL, 有 1212 glb( , )lll l=,1 212 lub( , )lll l=。 由B的定义知BL,aB,所以B。对任意, x yB, 由于,L 是格,所以xy和xy在L中存在且唯一。 下证,xyB xyB。 由B的定义知axb,ayb。所以ax且ay,根据格的保号性及 等幂性有aaaxy=, 所以axy。 类似地,,xb yb得xyb, 所以 axyb,即xyB。类似地可证明axyb,即xyB。 12、设;L是一个格,试证明对于任意的元素, ,a b cL,有下列命题成立: (1) 若abab=,则ab= (2) 若abcabc=,则abc= (3) ()()()()aabacabac= 证明: (1) 因为aababa=, 所以aab=, 同理有bab=, 因此ab=。 (2) 因为 aabcabca babcabcb cabcabcc ,所以abcabcabc=。 (3) 由格的分配律 ()()()()()()aabacaabaacabac= 又因为()()aabac为()()abac和a的上确界,因此 ()()()()aabacabac 因此得证。 13、设a和b是格;L中的两个元素,试证明当且仅当, a b不可比时, ,aba abb成为一个格? 解:记( ) i P A=,其中 i 为A的一种分划,定义( )P A上的偏序关系为,若分 40 划 i 是 j 的一个细分,则 ij 。显然有,对任意( ) i P A, ii 因此具 有自反性; 若, ijji , 则 ij =因此具有反对称性; 若, ijjk , 则 ik (根据细分的定义很容易得出),所以具有可传递性,因此是偏序关 系。 , , Aa b c=中 3 个元素,共 5 种: 12 34 5 , , , , , , , , , , , , abca bc ab ca cb a b c = = = 则对定义二元运算 iji =(若 i j ), 1ij =(若 i 和 j 不可比) ijj =(若 i j ), 5ij =(若 i 和 j 不可比) 可以画出该偏序关系的次序图如下: 显然定义的偏序关系是格。 15、试证明在格中对任意元素, ,a b c,有 ()()()()()()abbccaabbcca 证明:因为aba,bcb,caa,所以()()abbcab, ()()()()abbccaabaab=,所以可得: ()()()abbccaab,同理有: ()()()abbccabc,和()()()abbccaac 所以()()()()()()abbccaabbcac成立。 16、试证明在格中对于任意元素, ,a b cL,有: ()()()()()()abbccaabbcca= 时,格,L是分配格。 证明:必要性:设,L是分配格,则对于任意, ,a b cL有: ()()()()()()() ()() ()()()() ()()() abbccaabbccabbca abcbca acbcbaca abbcca = = = = 充分性:对于任意, ,a b cL,令()()aabac = ,bbc = ,ca = ,则 41 ,a b cL 满足等式: ()()()()()()abbccaabbcca= (1) 于是式(1)的左边 左边 ()()()() ()()() ()()() () abacbcbcaa abbccaa abbccaa bca = = = = 因为aab,aac,故()()aabac 所以()()()()aabacabac=。 将,a b c 带入(1)的右边得 右边 ()()()()()() ()()()()()() ()()() ()()() ()() abacbcbcaaabac abacbcabacbca abacacb abacacb abac = = = = = 所以有()()()abcabac=。因此是分配格。 42 第第 8 8 章章 图论图论 1、图 1 所示之图是否同构于图 2 图 1 图 2 答 : 根 据 点 和 边 的 关 联 关 系 , 构 造 12 :, ( ),1,2,3,4 ii h VV h vu i=, 5665 (), ()h vu h vu=,显然h是双射且满足同构的定义。 2、图 3 中所给出的两个 8 结点图是否同构?证明你的回答 图 3(a) 图 3(b) 答:上述两个图不同构。 证明: 因为图 3(b)中 4 个度数为 3 的结点中每一个均与另外两个度数为 3 的结点 相邻,而图 3(a)中的每个度数为 3 的结点只与另外一个度数为 3 的结点相邻,所 以不同构。 3、证明在任何图中奇次度结点的个数是偶数。 证明:反证,假设图 G 中存在奇数个奇次度结点,则图中不论偶次度结点的个 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该图的结点总度数为偶数,但是任何图的所有结点度的总 和又为边数的两倍,因此必为偶数,矛盾! 4、设 G 是具有 4 个结点的完全图,试问: (1)G 有多少个子图? (2)G 有多少个生成子图? 43 (3)如果没有任何两个子图是同构的,则 G 的子图个数是多少?请将这些子图构 造出来? 答:(1)含有一个结点的子图有 1 4 C个,含有两个结点的子图有 2 4 2C 个,含有三 个结点的子图有 3 4 8C 个,含有 4 个结点的子图有 4 4 64C 个,所以共有 112 个 子图。 (2) G 的生成子图包含 G 的所有结点,因为 G 有 6 条边,构成子图时,每条边有 被选和不被选择两种情况,因此 G 生成的子图为 6 2=64 种。 (3)G 的所有不同构的子图如下:共 18 个。 5、在图 4 中找出其所有的真路和环,该图是否包含有割边? 图 4 解:真路: 1253 6 v v v cv v等。环: 1 2 5 4 1 v v v v v等。其中 34 ,v v是割边,因为该条边不 在 G 的任何环中出现。 6、图 G 的邻接矩阵为: 44 001100 000011 100000 100000 010001 010010 A = 给出,G 是否是连通的? 解:直接由邻接矩阵给出图 G 的一个图解,如下图所示,显然 G 是不连通的。 7、求下图中图(a)和图(b)的全部断集: (a) (b) 解: 对于图(a) 1 , Sa f d=, 2 , , Sa e b=, 3 , , Sb c f=, 4 , Sc f d=, 5 Sg=, 6 , , Sa e f c=, 7 , , , Sb d e f=都是边割集。 对于图(b) 1 , Sa b=, 2 , Sf g=, 3 , , Sc d e=, 4 , , , Sa c d f=都是边割集。 8、证明图G的任一生成树和任一边割集至少有一条公共边。 证明:设图G中若有一个边割S与G的一棵生成树T没有公共边,那么删去S后 所得子图GS必包含T,这意味着GS仍连通,与S是边割集矛盾,所以一定 45 有S与T至少有一条公共边, 9、试作出一个连通图G,使之满足等式( )( )( )K GGG=。 解: 上图中由定义可得( )( )( )2K GGG= 10、设图G中各结点的度都是 3,且结点数n与边数m间有如下关系 23nm= 问(1) G中结点数与边数各为多少? (2) 在同构的意义下G是唯一的吗? 解: (1) 由题知该图的总度数为3n, 由握手定理知边数与度数的关系为23mn=, 又由23nm=,可以解出边数9m =,结点数6n =。 (2) 在同构的意义下图G不唯一,见第一节的例 8 中图(b)和图(c)。 11、若图G的补图同构于G,则称G为自补图。试证明下图所示的图是自补图。 你能否找到其他 5 结点的自补图。 证明:上图的补图为 图G与其补图的结点集合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两个图是同构的。 46 12、已知关于人员, , , , ,a b c d e f g的下述事实: a说英语;b说英语和西班牙语;c说英语、意大利语和俄语;d说日语和西班 牙语;e说德语和意大利语;f说法语、日语和俄语;g说法语和德语,试问上 述 7 人中是否任意两个人都能交谈?如有必要, 可由其余 5 人中所组成的译员链 帮忙? 解:设 7 个人为 7 个结点,将两个懂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连成一条边,即表示他 们能直接交谈。这样就得到一个简单图 G,问题就转化为 G 是否连通,G 如下 图所示,因为 G 中任意两个结点是连接的,所以 G 是连通图。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