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摄影构图 突出人物的取景方法(下) 实战摄影1 摄影地点:铁原麦田 摄影重点:绿色麦田作为背景,色彩和构图为摄影重点 加大绿色麦田的比率,人物置于三分法则的交点上,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单色构成画面的下侧,使观赏者的视线集中到人物上。草绿色具有表现纯洁感、稳定人心的作用。该照片在绿色的宽广麦田上放置亲嘴的母子,目的在于利用平稳的背景效果强化亲情的魅力。 cannon eos-1ds, 1/800 s, f 2.8, iso 100, 170 mm实战摄影2 摄影地点:釜山海云台 摄影关键:利用分配空间的方式表达“亲善”的感觉 cannon eos 10 d, 1/2500 s, f 2.8, iso 200, 200 mm巧妙地捕捉了人物和海鸥相互凝视的瞬间,而两个被摄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表现了人物和动物之间的一种亲善感。该照片的缺点在于没能突出人物表情,但是模糊的背景颜色和形态却突出了人物和海鸥。 实战摄影3 摄影地点:铁原dmz 摄影关键:以表现分离感的长长的公路和路旁的树木为背景,塑造回忆过去的效果 cannon eos 10 d, 1/400 s, f 3.2, iso 200, 200 mm抓拍了到部队探亲的爱人离去时,这对恋人依依不舍吻别的瞬间。人物置于右上侧,左侧为大面积背景,这样强调了距离感和动态效果,而人物置于对角线构图的顶端,自然地把观赏者的视线集中到人物上。 实战摄影4 摄影地点:直沼瀑布 摄影关键:以人物为中心表现了瀑布的雄威 cannon eos-1 d s, 1/500 s, f 2.8, iso 100, 190 mm该照片的取景方式充分表现了人物和瀑布壮观的流势所产生的压迫感。照片中人物置于右下侧,而利用岩石掩盖了左上侧的单调感。该照片以高角拍摄的方法表现了瀑布强律动流势。虽然受人物照的限制只能使用高速快门形成静止的水流,但是表现了衣服和表情,背景和人物的色彩协调性。 花卉摄影-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看到标题,你可能会迷惑不解,因为花卉摄影看上去非常简单,真是这样吗?我是说,它们是静态的,色彩绚烂,非常吸引人,人们乐于赏花。拍摄一张好的花卉照片几乎没有技巧。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拍好它需要很强的技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然界中花授粉后,花瓣上会产生一层肉眼无法看见的薄薄的反射膜,但是数码相机cmos传感器、ccd传感器却可以捕捉到这层反射膜,这样,照片会被蒙上一层灰色,花的颜色变得不够鲜艳,不仅如此,照片锐度也会不够。 现在,有一种特殊的图片滤镜(光力学称之为flora 61b)可以减少授粉对照片的影响,使照片成像清晰,降低灰度。但是由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的管制,我们现在已不能直接买到这种滤镜。当然,我在开玩笑。我不相信你会按顺序阅读这两章。如果你喜欢用这种滤镜,怎样才能拍出好的花卉照片呢?好了,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言归正传,花卉摄影是种艺术,如果你按照本章列出的提示来做,你拍出的下一张花卉照片就会好很多(如果你不考虑授粉造成的照片变灰,清晰度变差)。我又开玩笑了。 不要俯拍 日常生活中,当你走在田野看见野花,抑或是走在花园小径赏花时,都会俯下身子细看那些花。如果我们站在花旁,用我们日常俯看花卉的方式来俯拍,那么拍出来的照片将非常普通,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想拍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必须从我们日常很少看的角度拍摄。也就是说,不要俯拍,而是蹲下来,选择与它们水平的角度去拍。 有一件事是专业摄影师常做而为业余爱好者所忽略的。如果你想拍出好的花卉照片,你要做好弄脏手的准备(至少是你的膝盖)。上图显示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左边的图是用典型的俯拍方式拍摄的照片;右边的图是在左边照片拍摄完秒后,用同样的焦距镜头,在同样的光线下拍摄同一朵花,但是从侧面来拍(单膝下地),而不是俯拍。你可以从中看出从非常规角度拍出的照片有何不同。所以,要想拍好花卉,至少不要俯拍。顺便提醒一句,当你蹲在那里时,尽量地低(比花低),然后从一个迷人的角度拍下它。 用变焦镜头拍摄 花卉摄影并不需要微距镜头(特写镜头),用变焦镜头就可以拍出很好的花卉照片,原因有两个: (1)你经常可以把花放大到差不多充满整个画面;(2)用变焦镜头拍摄焦距可以不对准背景,只对准花。先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把模式转盘拨到),然后使用相机所允许的最大光圈(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镜头是f/5.6,就用f/5.6)。 然后焦距对准一朵花或者靠的较近的一簇花。当你这样做时,背景就模糊了,这样图片就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小tips:如果你准备拍摄很多的话,有一件非常便宜的配件在相机器材店是买不到的,那就是护膝垫。它们非常有用。在家居用品店、便利店或者用品齐全的园艺店都可以买到。 使用微距镜头近距离聚对焦 你是否对专业摄影师那些特写照片(通常可以看到蜜蜂在传授花粉)感到不可思议呢?其实他们是用微距镜头拍摄。微距镜头可以使拍摄体和花的影像以:的比率复制出来,这种方式只有微距镜头可以做到。 微距镜头有非常浅的景深,当拍摄一朵玫瑰时,前面的花瓣非常清晰,而后面的花瓣自然模糊。我不是在谈论花瓶中的一簇玫瑰,是一朵玫瑰。切记,切记,在使用微距镜头时,必须使用三脚架拍摄。当你用心拍摄一朵花时,任何轻微的抖动都会毁了照片,可以参考第一章的锐化技术来展现令人惊艳的微距花卉摄影。 小tips:非常简单,只需把你日常用的变焦镜头增加一个特写镜片。就像我说的,这种特写镜片比一个完整的微距镜头要便宜,只要把它加到变焦镜头就有变焦功能了。虽然照片的边缘一般不会很清晰,但对于拍摄花卉来说就无所谓了 何时进行拍摄 有3个时间是拍摄的理想时间。(1)有云的阴天。云把太阳遮住后,阴影比较柔和,花朵鲜明的颜色不会被刺目的直射阳光给冲淡。所以,阴天是花卉摄影师最喜欢拍摄的天气。事实上,可能只有另外一个时间比阴天更适合拍摄,是什么呢?(2)下雨后不久。这是花卉摄影非常魔幻的时刻。此时拍摄,天空仍有云朵,花朵上仍带着雨珠(当然,为了保护相机和你自己,别正在下雨的时候拍摄)。如果你有微距镜头,这个时候用它拍照,会有令人惊艳的效果。当你用微距镜头拍摄时,别忘记把叶子和茎上的雨珠也拍下来,它可以衬托出花的颜色和娇嫩。(当然,如果用微距镜头别忘记在三脚架上拍)。(3)如果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尽量选择早晨和黄昏。为了尽量利用这个时候的光线,用长的变焦镜头拍摄,而且你要站在花朵背光的位置,这样,你就可以利用非常壮丽的(当然也是有限的)背景光进行拍摄了。 不要等待雨天模拟雨天 这个手法乍一听非常可笑,但告诉你如何做到这点后,你会非常震惊。不需要等到下雨才拍摄,只要拿上一个装满水的喷壶,对着鲜花喷洒就可以了。 我在 walgrees美容用品店发现了一种非常不错的小喷壶。只要用喷壶喷上几下,花瓣上就有非常可爱的水珠了,没有人会知道你没有耐心地等待大自然母亲般的恩赐,而是用喷壶喷上的。带一个非常小的喷壶,把它放在摄影包里(当然是空瓶子)。我曾经在一场春雨过后的一天,在白宫的草坪上用这种喷水的手法为我送给我太太的黄玫瑰拍过一些照片。你也用这个方法试试看,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小tips:把喷壶放在摄影包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好处:把褶皱的衣服熨平整。睡前在衬衫、运动衫、摄影马甲等衣服上喷洒几滴,第二天起床时就会发现褶皱不见了。我知道这跟摄影没有多大关系,但本文底下版面较空,所以我想最好把这条小提示写上。 黑色背景下拍摄花卉 花卉摄影有一种拍摄方法把单枝花放在黑色背景下拍摄,拍出的照片引人入胜。当然你可以在photoshop里添加黑色背景,但是这个方法太费事。 专业摄影师的做法是拍摄时在花的背后放一块黑色的背景。 我的老朋友vincent versace是一名非常有影响力的风光摄影师,他告诉我这个方法当外出拍摄花卉时,他会穿件黑色的夹克,如果看见想拍的花,他会让他的助手(或者朋友、妻子、路人等)在花的后面举起夹克的反面。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夸张,但你亲自试过就知道了。如果是在室内拍摄花卉(差不多每次给我太太买花,或者朋友给我们送花,我都会拍),买一些黑色天鹅绒或者丝绒,然后把它放在花的后面做背景。你可以用一个东西把它支撑起来(我曾经把丝绒背景盖在我儿子的饼干筒上)。花和黑色背景之间要间隔几尺(这样,光线变暗,黑色背景看起来会非常黑),这样就可以开始拍了。 在白色背景下拍摄 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花卉摄影方法是在白色背景下拍摄。 从当地相机器材店买卷无痕白纸(非常便宜),但它通常比你所需的要宽。除非是给花商拍摄,通常你都不愿意看见花瓶。所以我会去办公用品店,买两张或三张2030英寸的白板(跟告示板有点像,但更厚、更硬)。通常,我都放一块白板在花后面(花装在花瓶里),然后用另外一块板把自然光(来自一个有非直射光的窗户)反射到白色背景上,那样,照片就不会显得灰了。同样,在花和背景之间间隔3英尺左右,在自然光下,拍摄白色背景上花的影象要比在photoshop里添加白色背景简单得多。 小tips:如果你有浴帘(下页我们将谈到它的用法),那么这里还有一个省钱的办法:把它当成白色背景。如果你使用较浅的景深,你永远都不会知道白色背景是浴帘。不要用f/11或者f/16拍摄,否则人家会说:“不错的浴帘,”或者说“你是在浴室拍的吗? 室内花卉摄影的理想光线 如果是在室内拍摄花卉,你不需要购买一个昂贵的摄影灯(不是非买不可),因为用柔和的自然光拍出的花卉图片效果更好。窗外柔和的阳光不是直射而是散射时,拍出来的照片非常棒。如果你的窗户非常脏,那可能更好,因为它让光线更加分散柔和。所以需要在房间、工作室、办公室等地方寻找一个阳光不是直射的窗户。然后把花放在窗户附近,并且要让花侧光(如果是正对着光,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立体感)。现在支起三脚架,在眼睛与花水平的位置拍摄(记住,不要俯拍)。现在无需花一分钱,就可以在漂亮、柔和的光线下拍摄了(至少不需买摄影灯)。 如果面对的是从窗户照进来的刺目阳光,可以人为改变光线,在沃尔玛等超市买两件东西:(1)白色磨砂浴帘(或者浴帘衬垫);(2)一些大头钉或者图钉。用大头针把磨砂浴帘钉在窗户上,这样就可用此种理想的散射光线尽情享受拍摄的乐趣了。别担心,我不会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的。 在哪才能拍到绚丽的花 这个问题听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跟摄影师们谈论这个问题了,他们总是说:“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为了拍出绚丽的花卉照片,需要去花商那里买鲜花(看见了吧,很简单的问题)。你可以挑选任何一朵你想要的花(我喜欢拍玫瑰、马蹄莲、百合、雏菊),而且买的花必须花型很好(它们要新鲜)。 你可以拒绝他们给你的任何有斑点或者花型不好的花,而且你也不需他们把花包扎起来。你可以用不到100元人民币就可以拍到怒放的、令人惊艳的鲜花(虽然有时你必须花一天左右的时间等待玫瑰盛开)。 让风停止 如果你在户外拍摄花卉,可能会遇到花卉摄影的自然天敌风。三脚架支好了,相机对准了拍摄体,对焦也完成了,你只能在那等着风慢慢停下来,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了。如果是用微距镜头拍摄就更糟了,因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灾难(夸张的说法,照片会模糊不清)。 你可以尝试以前的方法,用身体挡住风(其实这样效果很差),但实际上,你可以用相机本身来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快门优先模式(用于控制快门速度,相机根据这个速度调整别的设置,使得曝光适度),然后将快门速度增加到1/250秒或者更快。一般来说,这样就把风造成的移动凝固住了(除非是飓风)。如果更快的快门速度仍不起作用,还有第二个方案可以实施,那就是把风变成拍摄对象。对了,如果不能打败它,那就俯首称臣采用一个非常慢的快门速度,这样你能看见花在移动(当按动快门的时候,你会看见花移动的轨迹),你会“看见”风,别有一番景致。试试这种“看风”的方法,也许你会爱上这种拍摄方法。 准确曝光一学就会 数码相机曝光的秘诀(转贴) 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也许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亮加暗减”的规则,像使用胶片的摄影师那样操控相机。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非常使用、立竿见影而且一学就会的技术,让你从“胶片摄影师”苦练曝光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有一部数码相机,它可以让你非常准确地实现曝光。 (图1) 市面上卖的大部分数码相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全部。你需要一部能够调解曝光的相机,如果没有手动曝光,至少要配备加减曝光的功能,让你能够调解曝光量。有的数码相机可以每1/3挡调节,也有的相机每1/2挡调节,还有些相机同时配备1/3挡和1/2档供你自己选择。 我建议你养成“只要条件允许就看一眼回放照片”的习惯。那么,你看回放的影像时,主要看的是什么?使用肉眼去判读拍摄的内容,还是查看拍摄数据,或是将图像放大了看细节? 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回放的影像并不准确,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机上看着漂亮的照片,等到在电脑上看或冲出来的时候却令人失望。成熟的摄影师在端起相机之前就预见了照片的样子,如果他不想在后期过多的调整的话,他所要确认的是曝光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那么,就从判读曝光开始吧。 一、用什么来判断曝光? 答案是直方图。所以,我建议你在回放照片时,首先查看直方图,就像那些专业摄影师所作的一样。那么,你买的相机就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调整曝光量”的功能有手动曝光或者有曝光补偿,另一个就是必须具有判断曝光的功能直方图。 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左暗右亮。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很暗”、“较暗”、“较亮”、“很亮”四个区域,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我们可以把“较暗”和“较亮”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把“很暗”看成画面的暗影区,把“很亮”看成画面的高光区。 (图2)纵座标代表像素的数量,直方图越高的地方,这个亮度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在上边两张图片中,图1是水中倒影的照片,图2是它的直方图。从直方图上看,照片上大部分影调位于“较亮”和“较暗”的区域中;水中泛白的天空和楼房的受光面位于直方图的“很亮”区域;而倒影中的深色树枝和左上角的黑影则位于直方图的“很暗”区域。直方图表示这张照片曝光是正常的。二、怎么判断曝光和调整曝光? 判断胶片的曝光时,我们需要看密度。所以,在冲印店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摄影师对修图师说“我想这里加点儿密度,那里减点儿密度”之类的话。因为他们习惯了查看胶片的密度和反差。而且,这样听起来更专业些。数码相机时代,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儿亮点儿”、“那儿暗点儿”之类的言语。 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曝光属于正常。那么,如果减少或增加曝光量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减少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左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左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左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不足;增加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右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右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同样,右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过度; 记住下面的口诀(修改于08年3月)你就会轻松地利用直方图判断和调整曝光: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两边山脚见不到,加减曝光断分明; 山峰靠右亮区大,山峰靠左暗影多; 山谷如果在中间,中间影调少细节。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顾名思义,直方图的左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暗影溢出”,这表明景物的暗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黑”,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0。 图3(上图)左侧的照片就属于这种情况。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曝光的时候有意的减少了1档,致使暗部溢出。直方图分布于左半边,右半边空出,这说明尚有增加曝光的可能。像这样“左边没头儿”、“右侧空余”的直方图,我们增加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右移动,从而使景物的暗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这就是“向右曝光”(区分于“向右曝光原则”)。右边的照片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了0.7档,直方图分布基本令人满意。与左边照片相比,向右增加了1.7档曝光。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直方图的右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溢出”,这表明景物的亮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白”,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255。 如果你拍摄的照片像图4左边的照片一样,直方图“右边没头儿”、“左侧空余”,那么减少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左移动,从而使景物的亮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这就是“向左曝光”。图4左边的照片“向左曝光”两档,就可以得到右边的照片。看一看直方图,差别很大。 两边山脚见不到,加减曝光断分明 如果直方图的两端都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和暗影都溢出”,这表明场景中的光影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动态范围。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有权衡利弊,根据要表现的主题,找到重点突出的地方。如果要重点表现亮部细节,就舍弃暗部细节,向左减少曝光;如果希望突出暗部细节,那么就舍弃亮部细节,向右增加曝光。 不过,通常情况下,“晃眼的白色”要比“低沉的黑色”更可能成为视觉干扰。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如果溢出的高光没有在画面中起到辅助作用。我会建议你向左减少曝光,记住这是在“直方图两边都看不到头”的情况下。 就像上面的两张照片(图5)一样,我们对于“取舍”的概念并不只限于选择“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对面光线穿透的灯笼是我们想拍摄的主要对象,那么,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上毫无细节的天空越少越好。我们并没有进行曝光补偿,但实际上测光的区域发生变化,曝光量也已经变化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问:按照前面所讲的,从右边照片的直方图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应该向右增加曝光呢?研究一下你数码相机中的直方图是“亮度直方图”还是“rgb直方图”很有必要。 很多数码相机对于红色比较敏感,景物中红色的物体往往容易产生“红色溢出”,而致使红色的部分没有糊涂一片没有细节。如果是像上面的相机一样是“亮度直方图”,那么建议你做一些针对红色物体调整曝光和调整饱和度的试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两边都看不到头的直方图,说明影像的动态范围已经超出了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极限。这个时候直方图左右两个末端相聚最远。那么,如果直方图两个末端相距很近,这表明所拍摄的景物反差很小,你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记录下来景物的动态范围,甚至还绰绰有余。 当场景反差比较低,左右曝光都可以的情况下,是向左减少曝光呢,是还向右增加曝光呢,或是什么也不改变? 三、数码相机的曝光原则 这些曝光原则建立在直方图确实有参考意义的基础上,如果相机内的直方图本身误差很大,那么建议你将相机送回维修部维修。 原则一、不溢出原则 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数码相机的拍摄。在景物的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表现的动态范围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光比场景的拍摄,比如夜景拍摄、冰灯拍摄等,你至少应该让一个方向上不溢出。你还可以想办法使光比减小,比如对暗部补光,这样我们的相机就可以记录场景中的等多细节。 我们总会觉得夜景拍摄要增加曝光时间,甚至要半小时、一小时的曝光。事实上,如果是灯火辉煌城市夜景并不需要这么做。正如你所看到的下边这张外滩夜景的照片(图6),曝光时间是1/15秒,感光度的iso200,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拍摄手法。 从直方图上来看,画面中大部分处于“很暗”的区域中。事实也是如此,不然被灯光照亮的“东方明珠”怎么才能突出出来呢?光源的部分有少量的溢出,直接对准光源拍摄总是会这样。但这并不影响到整个画面,因为它们占的面积非常小,而且又节奏的出现在画面中成为点缀。注意建筑主体的曝光,尤其是“球”的下半部分,还有左上方红色三角中的细节。这都说明高光部分的曝光比较合适。 再来看看暗部的细节,几乎没有溢出。我们在暗影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远处高楼大厦的身影。见鬼!也许你会喜欢横着拍,因为很多都市夜景照片都是横着拍的。而且被灯光照亮的天空会让远处暗影中的楼房看起来更加扑朔。 原则二、亮加黑减 你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数码相机“向右曝光”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右侧不溢出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这么做的理由是:如果在后期把暗部提亮会产生很多噪点,而后期针对高光部压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既然你知道煤炭是黑的,为什么还要“过曝”后再把它压暗呢? 所以,我更愿意推荐你使用“亮加黑减”的原则。当画面中亮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增加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右曝光: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雪景,你可以适当向右增加曝光,注意不要让高光溢出,并且还要保证雪的纹理和细节;同样,当画面中暗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减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左曝光”:比如当你在拍摄大面积的煤炭时,可以适当向左减少曝光,注意不要让暗影溢出,并且还要保证煤炭的纹理和细节。 上面这张照片(图7)是在侧逆光条件下表现由白雪和阴影构成的起伏和雪的质感。直方图中的两个“山峰”分别代表雪地中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分布。可以看出高亮的部分并没有集中在直方图的最右端,而是靠左一点,这样可以很好地表现出雪地的质感。同时,我们看到雪地上的阴影仍然处在直方图的“较亮”区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后期加大反差,让阴影处于“较暗”或“很暗”的区域呢? 我没有找到关于煤堆的合适的照片,不过我找到了这些灰灰黑的酒坛子。从直方图上看,右侧还有些余量,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再向右进行曝光。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这么做。相反的,我在原有的测光基础上,向左曝光1/3档。这样的曝光可以更好地表向酒坛子上的细节。注意光线的条件是漫射光,之所以选择漫射光条件拍摄,是因为如果在直射光下拍摄,坛子上会留下强烈的阴影。那些阴影是你想要的么?想一想,如果那些阴影是你想要的,那么应该怎么去曝光? 结束语 无论是“不溢出原则”还是“亮加暗减”原则,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总原则上,那就是你要去看懂直方图,并根据拍摄的主题和直方图去调整曝光。现在,拿起你的数码相机,去拍照吧! 摄影技巧:高手必知的12条万能法则 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12条最经典、实用的摄影技巧tips,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 1、sunny 16 rule (阳光十六法则) “sunny 16 rule”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2、moony 11,8, and 5.6 rules (月光11,8和5.6法则) 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3、camera shake rule (相机抖动法则)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4、anatomical gray card (灰板法则) 随身携带18%的中灰度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5、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法则) 当被摄无题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6、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少得除以250。 7、exposure rules (曝光法则)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档。8、quick flash-fill rule (快速闪光输出法则) 当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被。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样的光圈。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9、flash range rule (闪光距离法则) 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闪光灯在iso 100时,有效距离为20英尺。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40英尺时,则需要iso 400。10、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像素翻倍法则) 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两番。11、action-stopping rule (捕捉动态法则)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12、sunset rule (日落法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深度探索与揭秘 摄影中黄金分割与构图 【转载】 深度探索与揭秘 摄影中黄金分割与构图 我们从最基本的介绍开始这个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图a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5:7.5) 原理2: 图b图b1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 图c1图c11 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图c2图c21 第二种:直接参照图示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例如,设想我们看到了非常引人入胜的风景,但缺少具有优美几何结构的被摄主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只会是一个空洞泛味的场景,那该如何处理呢?试着寻找一个与这种单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并将这一被摄物置于如图c2中的其中一个“十”字点位置,这样照片就有了一个明显的锚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图e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图f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g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新手摄影速成30招! 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冲动会购买一台数码相机,也因为开始的新鲜猛拍三千张照片,之后,大部分的相机却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拍出让人激动、令人欣赏的照片。你没有好pp上传于网上,不能让朋友分享,所以没了信心,也因此没了兴趣。 我们不能排除你试图努力过:相机附送的操作指南你抽空就会看,你也去多个网站收罗了一大堆专业技术或技巧但这几乎很少帮到你。尤其对于希望保持“对准即拍,简单快乐”的体验者而言,那些专业技术或器材要求显然离你们太远了。 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所以千万别为自己仅有一台傻瓜级数码相机而沮丧,那并非你拍不出好pp的借口。你现在仅仅需要做的是:心态归零。从避免犯常识性错误开始,(纠正那些你不知道或一直不在意的错误),随即掌握一些“获取视野、对准即拍”的成功经验或经典技巧。 摄影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相反,拍出生动有趣或激荡人心的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摄影经验空白不要紧,追求操作简明扼要、快捷易用也不再是奢望,以下的内容正是为你而编的。 好照片是怎么拍成的? 按下快门是开始也是结束。开始总很简单,而结局千差万别。那些引人入胜的、经久耐看的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成功秘诀?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些具有摄影家眼力的作品总是那么经典和引人入胜。更具体的说,要是你拍的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那么它不经典也算是出色的作品了。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 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 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 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 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 “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著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 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第6招:让拍摄对象根据场景站立、屈体、依靠、坐下或躺下。 第7招:注意在灵活应用整体姿势时,让拍摄对象的手有所动作,如摸头、撩头发、抚面、脱腮、按嘴角、摸颈部、拉衣襟、撩臂膀、叉腰、搁大腿、撩脚部(如拉鞋带),总之,手部动作可以在全身上下自由摸索,核心是保持自然和有助于表达情绪。除此之外,手部还可以捏拿道具,如帽子、眼镜、丝巾、书籍、香烟、足球、一枝花等等,以此活化照片,让形象更生动。 第8招:拍摄带pose单人像时,你要特别留意对象的头部和肩膀。通常,头部与身体尽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双肩及双脚忌平行。 第9招:在单人像摄影时,摄影师昼与被摄对象保持距离以避免人物变形,在构图上,通常对角线方式是最保险的。 第10招:如果被摄对象实在摆姿势困难、着装或身材不好表现,那么请你尽量拍摄半身像或大头照,此时被摄对象的表情是你唯一应该抓住的。 5)特殊光线下的人像拍摄(烈日下、夜晚、背景亮光) 第11招:在强烈日光下拍摄,需要注意对象遮阳以避免眼神不自然,多用侧光,以让对象棱廓分明;尽量少用逆光拍摄人物,太阳光对镜头的照射可能会使光学元件退化,从而减损图像的效果。需要逆光拍摄时,你只需把阴影挡在镜头上,而不让遮荫的物体(如帽子、手掌等)进入到画面即可。 夜景中的人像拍摄比较难,糟糕的pp不是人物面庞太暗看不清楚,就是因闪光生硬导致人物面庞过亮、背景暗淡。对初学者而言,简单可以从三方面来缓解矛盾。 第12招:首先调高感光度,关闭闪光(强制不闪光,相机的闪光系统很高明除外);其次让被摄对象尽量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如路灯下)保持姿势不动;最后拍摄时用慢快门(最好有三脚架),让曝光足够成像。 第13招:背景亮光一般用闪光灯补充,使前景人像更明亮,如果能用散射闪光灯,效果会更柔和。 拍室内照时,以光亮背景设置曝光,不开启闪光灯,成像主体会漆黑不清;若仅以主体设置曝光,开启闪光灯,主体背景也将曝光不足;为达到自然效果,可先测出窗外光亮背景曝光为1/125、f8,然后在主体(肩膀位置)使用f8的散射闪光灯,平衡室内外曝光。 抓拍与多人照 1、为什么抓拍是更吸引人的? 人在一种自然(或不经意)状态下表露出的神态是最真实的,在摄影家的眼里,有些人把它称为“真相”。很多杰出的摄影作品就是用抓拍完成的,不管是单人照还是多人照。现实生活中,很多摄影人迷茫于没有什么可拍的,那是因为初学者还没真正打开心扉,把镜头投向于周遭和生活。 第14招:到街上、主题活动场所或突发事件现场,抓拍事件内外的人物表情及关系等,注意不用闪光、宁静拍摄,多用长焦镜头,埋伏拍摄效果更佳。抓拍的速度可以训练,但能拍到感人的作品,真谛尽在意识、感受和发现。 自然姿势和摆创意造型 1)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亲人团聚、孩童成长,免不了拍照纪念,记录气氛。这种有意识的拍摄活动,让被摄人物摆pose的要领是自然。 第15招:生活中的合影拍摄,摆自然姿势拍出气氛不仅是你首要考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要追求淋漓尽致的反映。 2)除了自然姿势的合影,一切戏剧性的创意pose合影,更能收到爽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效果。成功的创意姿势灵感源于对生活的领悟和创造力,没有一套模式教会所有人做创意pose,不过可以多做尝试。 旅游风光摄影技巧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正是因为拍摄旅游风光而购买数码相机的。但事实告诉我们,相当多的人群拍摄的风光照平淡无奇,说到珍藏更是勉为其难了。一个很核心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他们迷失在目不暇接的风景中,无法聚焦在一处风光或景物上,而这一处风景给他的感觉他没有意识到(或抓不住),由此更难设计站位(相机定位)和画面构图,来凸显这处风光的意境或主题。 1、是什么打动了你,你如何表现(主题)? 克里斯斯蒂尔一帕金斯通常不拍“风花雪月的甜俗之作”,无独有偶,英国摄影师乔科尼什也崇尚把风光拍得更有思想,他说:“只有经过格外的努力才能超越摄影的实际内容,去传递情感、活力与激情,甚至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第16招:不要试图把所有风光照拍得大而全,确定拍摄一个主体,其它的景物若不能烘托就压缩或排除掉,默默感受一下这个主体,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它。例如:拍一座坚固的桥,拍一个古老的村寨,拍一面恬静的湖水,拍一个闷热的菜市、拍一位忧伤的母亲、拍一条懒洋洋的狗 拍摄角度(相机定位)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家有句口头禅:“好照片是走出来和等出来的。”透过专业精神,我们看到角度(相机定位)对于风光摄影是多么重要了。角度通常分为3种,最多的平脚,其次是仰拍和俯拍。 第17招:角度的选择是用来凸主题的,如前所讲的“形容词”,如果这个角度是最能反映你所表达的主题(意境),那么就使用这个角度,不管要走多远的路。例如拍瀑布,三种角度很分明的表现了瀑布的汹涌(仰拍)、瀑布的宽广(平角)和绚丽(微俯拍)。 介绍几种典型的构图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提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对摄影初学者而言,这听起来相当复杂,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基本构图的方式。 第18招:在确定主体并确定表达意境的前提下,通常有井字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垂直式、斜线式、水平式、曲线式几种方法。 第19招:黄金分割的适当应用。对初学者而言,黄金分割手法的学习和应用必不可少,很多教材把黄金分割构图另称为“三三交叉法”,在交叉点“黄金分割点上”表现主体通常是实用和完美的。 大部分的傻瓜机是中心自动对焦成像的,如何把前景(如人像)凸显在黄金分割位置成了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半按快门技巧的应用,(实际上大部分的傻瓜机操作手册有这个实用技巧的说明。 第20招:先用镜框中心对准前景,(让相机定焦于你要拍摄的主体上),此刻半按快门,再移动镜头,把主体摆放于你设想的黄金分割拉上,最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更合适的站位和变焦 “很少有摄影者会对相机的摆放位置给予充分的考虑,其实只有在相机的精确定位下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构图。在任何既定的视角中,有必要确定机位应该靠左还是靠右,靠前还是靠后,稍高还是稍低。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场景中各被摄对象间的关系,明显的比例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景深范围之内。”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的性能越来越好,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创造潜能。但重要的是,摄影者必须懂得不同的焦距对被摄对象间的视觉关系、比例和景深和影响。一般说来,广角镜头会拓宽空间,长镜头则会压缩空间,但这是一个可能会产生误导的概括。像阿特沃尔夫、高伦罗厄尔、吉姆布莱登伯格、扬亚瑟斯一伯特兰和尼尔本维这样的摄影家都用35毫米相机拍出了令人难忘的风光摄影作品。对风光摄影来说,选择极端的镜头通常是一个错误,广角、标准和短的摄远镜头通常就足够了。” 不同环境光线下的成像操作窍门 有人把摄影说成处理光的学问,这说明光线对于完美成像多么重要。抛开主题和构图(内容布局)的重要性不提,成像质量是我人大多数人最渴望提升的。决定成像质量的因素不外乎环境光线、相机和镜头的品级、以及摄影者的操作技能。如你所知:作为普通大众,在没有人为布光、相机或镜头也不可能很专业的情形下,想完成及时的、较高品质的拍摄,操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得不承认,在较难处理的环境光线下完成好质量的成像,过于傻瓜型的数码相机几乎不可能做到。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绝大部分入门级数码相机也具备半手动功能,那些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的技术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终可以让你的照片栩栩如生了。 对摄影初学者而言,上面的技术(概念)难免生疏,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光圈”、“快门” 、“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是如何影响照片成像的: 我们把“成像”比喻成“注水”,光圈大小就像水管的大小,“快门”就是灌水时间,“曝光补偿”是让水管可大可小的卡子,“感光度”就是水桶深浅,水桶越浅水量需要越少,(感光灵敏更容易成像)。曝光不足就是灌水未满,曝光过度就是灌水过量。拍成一张照片,可以调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 ev”和“iso感光度”等变量,同样注满一桶水,可以调节水管大小、时间长短、卡子大小和水桶深浅一样。而“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数码相机一般提供自动白平衡和太阳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几种模式。初学者可以根据光线环境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想更简单的话,就完全选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户外常见难处理光线操作技巧: 1、烈日下的拍摄: 通常这种情况下不宜拍摄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为光线过于明亮,微距拍摄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第21招:烈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监测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数据质量控制与系统集成报告
- 广西数学对口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讯强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教师职称考试(语文)(小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 CN222977476U 一种上装卧轴偏心半球阀 (亿众阀门有限公司)
- 育儿手册试题及答案
- 政府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 CN120107368B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局重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千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高端装备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 2025年林业应用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 中国高标仓物流市场报告2025年上半年
- 2024年零售药店年度培训计划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实操考试题带答案
- 多糖结合疫苗的开发与质量控制: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应用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国资国企穿透式监管白皮书
- 肺中下叶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小学法制课教学课件下载
- 年产8万吨DN900-DN1600mm球墨铸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商家智能体产品手册和操作指南
- 幼儿园手工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