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doc_第1页
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doc_第2页
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doc_第3页
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doc_第4页
毕业论文-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 系 别商贸系 专 业国际贸易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为为尊尊重重作作者者辛辛勤勤工工作作 ,引引用用文文章章内内容容请请注注明明出出处处) 2007 年 6 月 10 日日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i 页 论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 摘 要 我国从 1985 年起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实行 20 多年来,对推动我国 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增长,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出口退 税政策。我国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其纺织品产量和出口均居全球之首,而在我国 的一般贸易出口顺差中,纺织品顺差则占了一半以上。入世的五年给我国的纺织业带 来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但我 国纺织业及出口前景依然看热。 本文从纺织业入手,首先回顾中国纺织业入世五年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纺织业的 出口现状、纺织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纺织业历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及行 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家下调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原因与目的;最后分析了出口退税 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正反影响并给出了纺织业出口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的策略。 关键词: 出口退税,纺织业,结构调整,价格优势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ii 页 the effect of lowering export tax rebates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author: zhang hao tutor: fan yuhong abstract from 1985, china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which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y, promoting the export growth and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in the past 20 years.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extile exports benefited from the country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textile exports, chinas textile production and export amount are the top one in the world. the surplus in textil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a half of chinas general trade export surplus. the past five years after entering the wto also brought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lower export tax rebates, continued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ternational trade friction,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export prospects are still heat. based o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is paper firstly recalled the past five years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after entering the wto, introduced the status quo of textiles expor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then reduced the reasons and purposes of lowering textile export tax rebate rate through the various adjustment of the textile export tax rebate rate and the status qu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finally, analyze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extile industry of the lower export tax rebate rate and pointed the strategies dealing with the export tax rebate rate reduction for export enterprises. key words: export tax rebate, textil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 price advantage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iii 页 目目 录录 1 绪论.1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1 国外研究综述1 1.2.2 国内研究综述2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2 2 纺织行业分析.4 2.1 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回顾.4 2.1.1 生产规模扩大4 2.1.2 效益水平提高5 2.1.3 投资结构改善6 2.2 我国纺织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7 2.2.1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7 2.2.2 我国纺织业的特点9 2.2.3 我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11 3 国家下调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目的.13 3.1 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13 3.2 国家调整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目的.14 3.2.1 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1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iv 页 3.2.2 抑制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16 3.2.3 降低退税总额减轻国家财政负担17 4 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18 4.1 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18 4.1.1 出口退税下调对纺织业的正面影响19 4.1.2 出口退税下调对纺织业的负面影响21 4.2 纺织出口企业应对策略.22 4.2.1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22 4.2.2 产品提价22 4.2.3 外销与内贸双管齐下23 4.2.4 降低企业成本24 4.2.5 减少外地货源的采购比例24 4.2.6 拓宽出口渠道25 4.2.7 海外设厂或海外注册25 4.2.8 培育优质客户25 致谢.27 参考文献.28 附录.29 附录 a.29 附录 b .37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 页 1 绪 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006 年 9 月 14 日,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 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在 通知中,分别取消、降低、提高了部分商品的退税率。其中,部分纺织类产品的 出口退税率由 13%降至 11%,具体调整范围涉及到丝绸、棉纺、毛纺、化纤、针织、 家纺行业及部分非织造行业的 655 个税号的产品。服装类产品不在下调范围之内。此 次出口退税率调整自 2006 年 9 月 15 日起执行(以报关出口日期为准),对 2006 年 9 月 14 日之前(含 14 日)已经签定的出口合同,凡在 2006 年 12 月 14 日之前(含 14 日)报关 出口的上述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 办理退税。但是出口企业必须在 2006 年 9 月 30 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主管出口退税的 税务机关登记备案,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 2006 年 12 月 15 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 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3 个月的缓和期给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适应新政策、 转变应对策略的机会。中国纺织业以此为契机,开始迈进新的发展时期。 由于出口退税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影响到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 据有关机构测算,出口退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纺织业的利润就减少 40 亿元。那 么,国家在此时大力度下调纺织品退税率的目的,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因此而受到的 影响,纺织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策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也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出口退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是近年来逐渐升温的讨论热 点,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国内许多学者 都针对这一新兴的课题展开了研究,虽然时间不长,却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2 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广泛应用并发 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在 wto 的 100 多个成员国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运用作为国 际惯例的出口退税政策来促进本国和地区外贸产品的出口。出口退税问题之所以能存 在,追根溯源,产生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出口退税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于是就 有许多国外学者开始从出口退税和贸易的关系入手探讨出口退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 响,论证了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另外也有很多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研究出口退税制度的机制上。由于出口退 税是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进出口贸易的综合考虑之后设置的,这与 wto 规则中的国民平等原则产生了理论上的冲突,因此一个国家的出口退税机制会随着发 展而调整。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些国外的学者对出口退税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发展中 国家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国外学者在分析出口退税调整对某一行业的影 响还有所欠缺。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出口退税下调对纺织行业影响研究存在以下两种趋势: 第一,国内的学者较多的分析了纺织行业当前的状况,总结了出口退税下调对我 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策略。从横向看,研究成果涉及纺织行业各个方面, 包括产业结构、产品附加值、行业环境等;从纵向看,随着对我国近些年出口退税率 调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者们由最初简单列举调整历史逐渐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 容,例如调整的原因与目的。 第二,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学者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行 业自身的宏观层面上,深入分析研究应对出口退税下调的政府行为的成果却有些欠缺, 特别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这方面还有待挖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和该选题的国内外研 究现状。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3 页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纺织业的现状。这部分回顾了入世五年来纺织业发展情况, 概括了我国纺织业的出口现状,并总结了当前纺织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总结了国家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税率的目的。这一章在总结纺织品出口退 税税率的历次调整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税率的背景和目的。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所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首先以事例和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此次出口退税税率下调所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 析了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给出了纺 织出口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对策。 文章的主要观点有: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出口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负 面影响:价格优势逐渐丧失,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少,部分中小纺织企业 生存困难。正面影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整个行业的升级;加快改变“以量取 胜”的竞争模式,减少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提升出口纺织品的议价能力,为优质企 业让出更大利润空间。企业应积极应对: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拓宽出口渠道;外销与 内贸双管齐下;产品提价。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4 页 2 纺织行业分析 2.1 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回顾 2001 年 12 月 11 日,我国正式成为 wto 第 143 个成员国,到 2006 年 12 月 11 日, 入世 5 年的过渡期正式结束。入世的五年使得全球化的元素逐步溶解到了我国的经济 与社会生活当中,同样,入世的五年也给我们的纺织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行业的 生产规模、效益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出口创汇水平也实现了显著的突破,但是这背 后也背负了很多的“利空”因素,包括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等问 题。 2.1.1 生产规模扩大 早在入世的前几年,我国的纺织业就展开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产业 提升等调整工作,使得纺织企业内功增强。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在新的市场机遇和国 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支持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入世的第二年就实现了规模以 上纺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利润突破 300 亿元,出口突破 600 亿美元的优 秀成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表明,2006 年 110 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总产值达到了 20251.08 亿元,同比增长 22.04%。2001 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 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水平及增长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5 页 图 2.1 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水平及增长情况 在纺织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的纺织大类产品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截至 2006 年 110 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布产量为 356.90 亿米、纱产量为 1388.80 万吨、化纤产量为 1636.09 万吨、服装产量为 137.18 亿件,比入世初期的产量 水平均有大水平的突破和提升。具体,2006 年 110 月,我国大类纺织产品的生产情 况如下表所示: 表表 2.1 我国大类纺织产品的生产情况我国大类纺织产品的生产情况 2.1.2 效益水平提高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纺织产业一直在国家的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入世以来,其效益水平不断提高。2001 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仅 为 258.3 亿元,到 2005 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 689.72 亿元, 是 2001 年利润总额的 2.67 倍。到 2006 年 110 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 润总额达 681.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31.02%。2001 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利润增 长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6 页 图 2.2 我国纺织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虽然在刚刚入世的第一年,我国的纺织行业利润比 2000 年呈现出负增长态势,但 第二年之后,其利润增长水平迅速回升。而我国纺织行业的各项效益指标,也都有不 同水平的提升。产销率水平由 2001 年的 96.31%提高到 2006 年 110 月的 97.58%,劳 动生产率水平也由 2001 年的 3.04 万元/人,提高到了 2006 年 110 月的 6.08 万元/人。 2.1.3 投资结构改善 无论从投资流向构成来看,还是从投资来源结构来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入世 的五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其投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入世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自筹 资金比例不断提高。2001 年,我国纺织行业自筹资金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59.04%, 到 2006 年 110 月,纺织行业自筹资金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75.62%。 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区域结构来看,自入世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 投资比重在逐渐下降,投资增幅也越来越低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水平。2001 年, 我国东部地区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75.01%,较 2000 年增长了 45.31%,比同期中西部地区的增幅水平高出了 22.32 个百分 点。而到今年 110 月,我国东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重则下降到 73.02%,增幅水平也 比中西部地区同期的增幅水平低 27.66 个百分点。出口连创新高。 在我国入世之前,美国福特基金会的一项研究预测曾显示,入世后中国的纺织品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7 页 出口额将增长 60%以上,而服装出口额将增长 200%以上。当时市场也普遍认为,在加 入 wto 以后,由于许多贸易壁垒都将逐步降低,纺织品制造商及其相关产业将获益匪 浅。然而,在入世之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反倾销 事件的接踵而至、周边国家的不断竞争、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的影响,都给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之路带来了压力。但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力量的纺织服装业仍克 服了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在入世之后出口连创新高。2001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 额为 532.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2002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了 600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66%;2005 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又突破了 1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69%。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 2006 年 110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 1204.5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3.98%。 2.2 我国纺织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2.1 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 1、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2006 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4618 亿元,同比增长 21.3%;销售产值 24109 亿元,增长 21.6%;产销率达 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0.3 个百分点。纱产量 1722 万吨,增长 19.9%;化纤 2025 万吨,增长 12.9%;布 438 亿米,增长 14.8%;服 装 170 亿件,增长 11.9%。 2、 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 883 亿元,同比增长 28%,其中棉纺织 218 亿元,增长 33.3%;化纤 66 亿元,增长 41.6%;服装 251 亿元,增长 29.3%。 3.、 外贸出口增幅不减 尽管受贸易摩擦的滞后影响,对欧美地区出口增速放缓,但对全球出口仍然保持 较高增速。2006 年,全行业实现出口 14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1%,其中纺织品 523 亿美元,增长 18.8%;服装 948 亿美元,增长 28.9%。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增势已显不足。 2005 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 14221.20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23.20%。其中: 出口 7620.00 亿美元,进口 6601.20 亿美元,分别增长 28.40%和 17.60%;贸易顺差 1018.80 亿美元。12 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 139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0%,其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8 页 中:出口 754.1 亿美元,增长 18.2%,增幅比前几个月大幅回落,比三季度回落 10.3 个百分点;进口 644.0 亿美元,增长 22.2%;进出口顺差 110.1 亿美元,下降 0.9%。2005 年全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 1346.34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17.90%,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9.47%。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 1175.35 亿美 元,比 2004 年增长 20.69%,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 15.42%,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其 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 439.69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22.93%;服装出口金额是 735.66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19.40%。2005 年全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 170.99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1.76%,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 2.59%。其中纺织品进 口金额为 154.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服装进口金额为 16.09 亿美元,比 2004 年 增长 5.08%。2005 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 1004.36 亿美元。 下图为近年来各月纺织服装出口对比(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2.3 各月纺织服装出口对比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06 年 1 月到 12 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 1651.36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 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9.38%,贸易顺差 达到 1290.34 亿美元。 2006 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9.38%。纺织品 和服装出口总值是 1470.85 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 522.54 亿美元,同比增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9 页 长 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 948.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91%。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 值为 180.51 亿美元。其中,纺织品进口金额为 163.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8%;服装 进口金额为 16.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0%。 在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中,美国排名第一,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其中我国对美国出 口金额为 231.26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 18.14%;对日本出口金额为 195.24 亿美元, 与上年同比增长 7.85%;对香港地区出口金额 179.89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 21.19%。对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出口金额共计 606.39 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出口 总额的 41.23%。2006 年 1 月到 12 月,对欧盟出口共计 229.52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 长 21.68%。在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2006 年 1 月到 12 月对其进口的纺织品、服装金额分别是 33.02 亿美元、32.36 亿美元和 25.75 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 1.77%、增长 0.77%和下降 2.12%。 据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分析,2006 年,纺织行业保持“十五”以来快速发展势头, 全行业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技术进 步成效显著。 2.2.2 我国纺织业的特点 1、 产品大多出自中小私营企业 纺织品出口企业是以私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呈现企业数量多,单位出口量小等 特点。由于这些小型企业出口量有限,大多注重眼前利益;加上受资金、产能和人才 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结果,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其产品亦因为没有特色而难以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此外,这些小型企业市场开拓能 力较弱,出口市场自然相对狭窄,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能依靠接二手单,代客加 工,或是通过挂靠等方式,经由一些大型自营进出口企业进行出口贸易。 2、 低档产品居多 在我国,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 纺织品技术含量较低,出口通常是以量取胜,出口的纺织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 值链的低端。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初级产品及低档次产品。主要原因在于许多 企业研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其研发投入较少,有的企业还不到销售收入的 1%,甚至是空白,与国际上 5%左右的投入相距甚远。尤其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0 页 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环保型产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因此,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只能依靠低价竞争,如化纤染色布和印花布,每米不到 1 美元,一双袜子只值 21 美分,领带每条 1。6 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平均出口一件衬 衫只有 30 美分到 40 美分的利润。此外,浙江省出口的服装、面料还因 ph 值、耐汗色 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不合格率较高,常常遭受国外纺织品绿色壁垒的限制,每年都 有相当一部分产品被限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深色染色、印花的天然纤维色牢度 较差、进行特殊整理的真丝面料甲醛含量超标较多、采用直接染料和部分酸性染料的 天然纤维 azo 超标较多等等。这些问题遭遇国外越来越严格的“绿色壁垒” ,是中小 纺织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瓶颈。 3、 竞争无序 纺织品出口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比较突出。 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压价,造成竞争无序。这不仅损害企业利益、行业利益, 同时给我国的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其后果是不仅干扰了出口秩序,影响了出 口效益,还危及国际市场的稳定。特别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对失去配额限制的国 际纺织品市场,一方面,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大量涌出;另一方面, 因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无序竞争问题将会进一步暴露,如提到的部 分纺织品出口已经出现了数量与价格增长明显不同步的现象,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况且,一些细分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形。以我国纺织品出口大户浙江省绍兴 市为例,目前的放丝能力就超过 250 万吨,织造能力 50 亿米以上,印染能力接近 200 亿米,但是印染的实际生产量仅为产能的 40%左右。因此,纺织品出口仅靠粗放型产 品,进行低价竞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前景将不容乐观。 4、 产量多价格低 一直以来,纺织品出口都有量增价跌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当一部分 原因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缩了纺织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例如直接导致下游 涤纶丝价格上涨的原材料 pta 和 eg,其进口价格从去年 6 月份至今年 3 月份,分别 上涨了 42.3%和 51.3%,即从 482 美元/吨上涨到 686 美元/吨和从 528 美元/吨上升至 799 美元/吨。因出口的纺织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提价空间有限,所以,原材料的 涨价无法体现到出口产品价格之中,结果就造成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甚至出现 亏损。服装出口更是如此,多数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里生存。事实上,类似情况早在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1 页 2003 年就已经出现过。当年,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45.3%由于数量增长使出口金额同比增加 49.89 亿美元,但纺织品出口单价却比前一年 同期下降 0.60.63%以致出口金额减少 1.01 亿美元。 2.2.3 我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 1、 国际竞争力不足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的服装国际竞争力系数最高,在国际上我们 占到 93%,这个系数就是服装的出口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这个比重是相当高的, 但是我们的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系数只有 7%,就是说它的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 7%。那么纺织品为什么有这么大量的进口呢?主要原因有三:(1) 我国生产的纺织品 落后,不适应服装生产的需求。我们服装出口里面 50%是需要进口面料来满足的。从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纺织品的落后制约了我们出口的增长,因此目前我们必须把以面 料为突破口抓技术改造,解决印染后整理的技术、制造的技术、纱线的技术以及纤维 材料的技术以及设计开发的技术所面临的问题。(2) 我国纺织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虽然 我们的纺织品生产设备装备已经具有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基础,但我们的管理水平还 不强,无法发挥设备的优势,开发高档产品。(3) 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生产适销对 路的产品。我们没有满足国际市场多品种、个性化的需求,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提供 每个产品多种搭配,而赢得市场。以前我国纺织品出口是量的扩张,但现在国际低端 市场的份额已日趋饱和,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商品是必然趋势,而上述问题已是其拓 展市场的瓶颈所在。 2、 纺织企业生产自主性不强 (1) 中国的服装行业以大量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而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国际 市场要符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企业所不熟悉的,或者是我 们的企业家没有去做的。国际服装市场是一个互相沟通的市场,几乎是没有国界的。 实际上,中国的东方文化色彩的特别是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是可以接受的,很多设计师 专门跑到中国来,他们希望中国的品牌和中国的文化能和国际上接轨,从前年开始国 际上在设计上流行中国风格,包括这两年大量的以中国风格设计的时装被世界市场接 受。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企业恰恰没有抓住这一天赐良机,生产质量上乘的,有中国 民族特色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服装。(2) 原料的国际存度过高。出口退税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2 页 下调后,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如果原料的价格仍大起大落,企业根本没办法预测成 本。我国纺织企业过分依赖原料的进口所带来的风险在加大,民营和三资企业的市场 化程度很高,原料和投资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稍有风吹草动,行业的发展主动权就 会受阻。 3、 纺织品面对的竞争压力大 对于配额取消的憧憬,推动了国内投资的快速增长,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 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优势,但退税率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利润降低,对纺织品 服装出口的竞争力也有一定影响。同时,周边国家的竞争力增强。从国际整体市场格 局上来看,仍是发达国家控制高端产品市场。我国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在中低档产 品市场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土耳其等国家的纺织品的品质、 质量和设计理念都比较接近欧美一些主要市场国家的需求,这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 响就不可小觑了。可见,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挑战并不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而 是提供深加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进行科技含量等结构调整,实施以 质取胜战略的问题。 4、 欧美订单大量外流,配额使用率偏低 2006 年,受纺织品出口设限影响,欧美纷纷将订单转移到了劳动力更加便宜、纺 织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的印度、孟加拉、东南亚等地。据欧美海关统计,2006 年对欧美 出口配额产品的清关率仅仅达到 70%左右,而且没有一类产品全部使用完毕,最低产 品的清关率甚至不足 4%。尽管商务部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降低配额成本,鼓励企业 用足用好配额,但对欧美出口疲软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 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给纺织出口企业带来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型增长特征较为明显。2006 年,人民币持续升值, 与 2005 年 7 月汇率改革前相比,升值幅度近 6%。2006 年 9 月,国家又将纺织品的出 口退税率下调了 2 个百分点,这些宏观政策的变化无形中加大了成本,对部分以量取 胜的纺织出口企业的出口增加了压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3 页 3 国家下调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目的 3.1 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 随着经济和外贸发展,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税率不断在调整中,历年纺织品出 口退税税率调整情况见表 3.1。 表表 3.1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变化情况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4 页 表表 3.2 本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产品涉及纺织类产品海关税则章节本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产品涉及纺织类产品海关税则章节 资料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3.2 国家调整纺织业出口退税税率的目的 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送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将其在出口前 的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 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税具体有先征后退和“免、抵、退”两种方式。其中,免、 抵、退适用于产品有出口和内销的企业。纺织企业大部分实行免、抵、退的方式。免 税,是指对出口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出口货物应该退 还的所耗用的原材料等已纳增值税款,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款;退税,是指出 口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 50%以上,应抵的增值税额大于应纳增值税额, 对未抵完的税额予以退税。出口退税制度是国际产品公平竞争的基础。它作为一种国 际惯例,在国际贸易中被各国普遍接纳和采用。 我国于 1985 年开始确立了现行的出口退税制度,1985 年 3 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 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 ,规定 从 1985 年 4 月 1 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这样就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 入国际市场,不仅增强了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也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赢得了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5 页 出口企业的普遍欢迎和外贸曲线的一路上扬。1994 年 1 月 1 日,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 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 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此后,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对退税政 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例如,1995 年 7 月,1996 年 12 月国家两次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 下调,分别从 13%下调至 10%,从 10%下调至 6%,以便缓解财政上的压力。1997 年 开始的亚洲经济危机造成中国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政府从 1998 年开始逐渐将出口退税 率调高,到 1999 年 7 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已经上调至 17%。此番上调极大地刺激了我 国纺织品出口。2003 年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国家将纺织品退税率由 17%、15% 下调至 13%,自 2004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2006 年 9 月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是继 2003 年 之后的第二次下调。本次调整,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已下降到了平均只有 11%,调整 范围包括棉纺行业、化纤行业、丝绸行业、毛纺行业、针织行业及部分非织造行业等 10 多个纺织主要子行业,产品涉及到海关税则里 12 个章节 670 多个税号的产品,详见 表 3.2。从下调幅度和产品覆盖范围来看,对整个纺织行业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006 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 2%,国家目的分析如下。 3.2.1 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 年 18 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 11046.1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23.9%,其中:出口总值 5996.34 亿美元,增长 25.9%;进口 5049.77 亿 美元,增长 21.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 946.57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 57%。从各月顺 差额来看,我国贸易顺差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增速逐渐加快。今年 18 月的对外贸易 顺差额分别为 94.9 亿美元、24.53 亿美元、111.9 亿美元、104.57 亿美元、130.04 亿美 元、145 亿美元、146.1 亿美元和 188 亿美元,剔除春节因素的影响,贸易顺差呈现明 显的递增态势。 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加。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2005 年,中 美贸易顺差为 1141.7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2.3%;中欧贸易顺差为 701.2 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 89.1%。2006 年 18 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 880.9 亿美 元和 53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1%和 20.9%。针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发达国 家采取了许多违反世贸组织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制造和滥用多种形式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6 页 的贸易壁垒。2005 年共有 18 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 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 63 起,涉案金额 21 亿美元,其中美国与欧盟是对我国发起贸易 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和地区,涉案金额 14.8 亿美元,约占全部涉案金额的 70%。2006 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形势更加严峻:截至 5 月底,共有 18 个国 家或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32 起,涉及金额 4.8 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5 年 1 月到 11 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实现顺差 892.9 亿美元,增长 25.5%, 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 98.3%。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达到 640 亿美 元,同比增长 24.5%,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因此,纺织品出口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 来源之一。在纺织方面的贸易摩擦也变得更为突出,美欧对我国纺织品频频设限。 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6 年 16 月份外汇储备累计增加 1222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 212 亿美元。截止到 2006 年 6 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 9411.15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2.37%,超过 第二位的日本 762.35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导致央行通过外汇 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 又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也 加大了储备资产的管理难度。多年来,我国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成为国 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许多境外人士认为人民币一直被低估,这增加了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但是国内也有专家认 为,我国对外出口额的日益增长主要还是在于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迫切需求,而不 是所谓的人民币被低估的原因。政府以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手段抑制出口,同时扩大进 口,把过多的外汇储备降下来,应该是一种现实有效的做法。 3.2.2 抑制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纺织行业目前存在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的情况。 “入世后” ,出于对配额取消 的良好预期,大量国际国内资本进入纺织产业,从而造成部分纺织行业产能快速扩张, 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较快增长势头,2002 年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9.07%,2003 年增长 66.7%,2004 年增长 30.2%,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例如,聚酯产 能从 2000 年的 490 万吨,增加到 2005 年的 1800 万吨,纺织能力从 2000 年 3400 万锭, 增加到 2005 年的 7500 万锭,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资源约束也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一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7 页 方面加剧了企业之间在价格上的竞争,虽然近年来纺织品的出口总额不断升高,但是 企业的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牺牲了国家 的产业资源和环境,比如,在化纤行业,废水的回收率仅为 7%,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 问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出口不是 以质取胜,而是以量取胜、以低价取胜,随着印度、柬埔寨等东亚国家纺织业的兴起 我国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国家通过降低退税率,淘汰和重组一些竞 争力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促使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抑 制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也有利于纺织业的长远发展。 3.2.3 降低退税总额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近年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出口退税额均以两位数增长,2005 年出 口退税总额已经高达 3371 亿元,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 11%而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 自增值税,而不是所得税,这样出口退税就占据了财政收入很大的一部分,而且在有 些企业缴税过程中还存在少报漏报等舞弊现象,而在退税时国家则按规定予以退回, 这样反而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 36.3%,而中央财政 收入年均增长仅 21.1%。最近几年,我国出口退税问题日益严重,使中央财政背上了 沉重的负担。根据有关人士统计,2002 年底我国出口退税拖欠金额高达 2447 亿元, 2003 年底,退税拖欠数额高达 3000 亿元左右。因此,下调出口退税率,有利于缓解中 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8 页 4 出口退税税率调整对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从 1985 年起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这一政策实行 20 多年来,对推动我国 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出口增长,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发挥了不可小视的 重要作用。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品的出口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是得益于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 4.1 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对纺织业的影响 据我国海关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7 年 3 月当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 为 98.07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0.59%。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是 82.06 亿美元,比上 年下降 23.93%。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 35.3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59%;服装出口金 额是 46.73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90%。 资料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图 4.1 近年来各月纺织服装出口对比(单位:亿美元)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今年 3 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有大幅度下降,出口金额不 但比 1、2 月份少,也比上年同期少很多,仅相当于 2005 年 3 月份的水平。而历年来 春节过后 3 月份纺织服装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今年这种“跳水”现象实属罕见。 而从 2007 年 13 月出口情况看,2007 年 13 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论文) 第 19 页 322.34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4.86%,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 12.79%。其中,纺织 品出口金额是 120.0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65%;服装出口金额是 202.26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17.51%。 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有近 15%的增长,但增幅下降 4.13 个百分点。从我国纺 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在今年 3 月份出口不管是与上年同期比 还是与今年 2 月份比都有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的效应初步 显现,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开始发生作用。从 2006 年 9 月 15 日起,国家调整了部分出 口商品的退税率,其中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 13%降低为 11%。这影响了我国部分出口 竞争力较弱的纺织企业,使这部分企业减少出口甚至不出口,直接造成出口金额的大 幅下降。 而进入今年以来,不断有消息称,今年起国家将进行新一轮出口退税调整,可能 将服装类出口退税率下调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