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doc_第1页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doc_第2页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doc_第3页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doc_第4页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彭建标,樊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社科系,北京100083)【摘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与革新。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对此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却远不能满足。因此,积极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变革【中图分类号】4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4938(2002)01-0078-05二战后的历史充分证明,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强有力促进因素: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日本、联邦德国的重建与腾飞,英、法等国的经济复兴,无一不与教育有关。而“欠发达国家,其实就是欠教育的国家”。我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水平的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人才。但与世界先进教育相比,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相比,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教育不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形势下,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把“科教兴国”确定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然而要真正付诸实施,就必须切实对我国当前的教育观念、体制实施全面的改革。那么,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存在着哪些弊端呢?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中有哪些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中国未来教育变革应该走向何处?本文试通过对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杜威所开创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我国教育现状的分析进行探讨。一、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为了适应美国工业革命和经济迅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任务和挑战而形成的。当时的美国,“一场知识的革命已经发生知识不再是凝固不变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变动不定的东西。它在社会自身的一切潮流之中积极地活动着”。正是在这一时期,随着美国社会的变革,美国学校教育的全部环节,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正在形成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然而在此之前的美国教育现实却是,从欧洲传入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就这种教育而言,其致命弱点就是教育上的形式主义,致使学校生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公共教育在美国的发展促使入学人数增加,但学校却是个惹人厌烦的地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儿童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准备好的教材;“划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师的控制下,儿童的个性也受到一定的压制。这种教育“是非常专门化的、片面的和狭隘的。这是一种几乎完全被中世纪的学术观念所支配的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正是试图解决当时美国教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它“同工业主义和集体企业时代是协调的”。就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现状来看,与当时的美国有诸多相近之处。我国目前也正处在一场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同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又急需大量人才的投入,这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知识高技术人才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专门人才。然而,我国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正如一些中国学者概括的:“中国传统教育一般主张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智育上,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严格按照分科传授知识;在理论与实践上,偏重理论知识;在教育组织上,基本采用班级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多用注入式;在学习动力上,强调外加的动力;在师生活动上,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管理上,强调自上而下的统一性。”这种教育观念和体制是根本培育不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因此,我国的教育观念和体制,亟待一场深刻的变革。就如杜威所强调的:“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这个变革已经在进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出于社会发展的种种需要。”二、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现状的反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当前我国与19世纪末美国相似的社会大变革背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相似的变革要求。而传统教育理念、体制上存在的相近弊端决定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些重要观点对当今中国教育反思不足,深化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借鉴意义。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现状,我们择其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针对美国当时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离的封闭和僵化状况,早在1897年发表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就明确提出了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观点。一是“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经验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因此,教育应该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二是“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学校必须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按照杜威的意见,现代教育中许多方面的失败,正是忘记了“学校即社会”这个基本观点。他认为,为了做到“学校即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校内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能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无论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反观国内,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无论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的脱节。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能跟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有些课程和教材甚至十几年不变。而社会上所需要的一些新的知识能力教学学校却不能及时给以满足,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来重新学习和适应。在道德教育上,这个问题犹为突出。学生所接受的大多是书本上整理好的抽象的道德知识和规范,许多既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生活的变化,又缺乏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有力支撑和内化,因而当学生一旦真正踏入社会生活,马上就会体验到学校道德理论与现实明显的反差和冲突。这种反差和冲突不仅严重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功效,甚至会事与愿违使一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道德知识传授和道德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既要向同学们灌输纯洁高尚的道德知识,又要引导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辨清美丑,崇善抑恶,接受道德现实锤炼,在实践的基础上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二)“从做中学”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基本原则。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因此,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现在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杜威强调说:“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感性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显然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当然,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指导。目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大量存在着脱离应用、脱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考高分和教师学校的攀比评级,教学内容上教师只会死扣课本,能创造性地理论联系实践的很少。教学方法上则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主性被扼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体系陈旧,实践能力薄弱,创新精神缺乏,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怎么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解放学生于课堂,还学生完整的世界”在当今的中国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责任并不只在学校,家长对子女培养只关心分数高低,而忽视能力大小,子女参加“吃苦夏令营”时家长普遍在“苦”上弄虚作假;社会在择人用人上往往只看重高分高学历而忽略其它方面,无形中也诱导了对人才培育的错误取向。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改变“重分轻能”的教育观念,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三)关于思维与教学杜威十分强调学校的教学应该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他认为,对于学校来说,它能做的或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维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尊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摒弃那种把学生看成是只能对信号或刺激做出某种反应的消极客体的方法,强调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己发现或领会所学的东西。按照杜威的意见,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他说:“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 儿童只有处于直接的经验的情境,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称为真正的思维。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这里还有一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位置关系问题。对此,杜威既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不应放弃教师应承担的指导责任,即教育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过于树立教师的权威地位,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学生就会倾向于迷信教师,从而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机会。另一方面,承认学生的独立性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指导的责任。针对此,杜威还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五步”法。我国传统教育的最大缺憾就是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作用,而不重视和鼓励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发挥;强调课程中心、课堂中心和以学科教材为中心的封闭的教育活动。这样下来,学生的独立个性被抹杀,思维创造力被埋没,只会死记硬背书本上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东西,学到最后大家全成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究其根源,还是我国教育体制上的“一考定终身”和应试教育机制使然。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旺盛,而经济实力和教育资源有限,因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只能择优分配。在现实中,择优往往演化为易操作衡量的“择分”。那么,要想在这场国家组织的考试中取得高分,就不能不服从国家组织的教学安排,就不能不采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难怪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会遇到这么大的压力,而且大都是学生家长最为反对。素质教育当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我们的考试却并不是有了素质就一定能通得过或取得高分的。这实在是当前我国教育无奈的悖论。只要“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机制不彻底改革,那么素质教育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三、 我国未来教育变革的导向和途径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和实践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改革,以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更强的紧迫性。因此,我国教育在顺应这一大趋势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借鉴别国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发展“三个面向”的指针。最近江泽民同志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象牙塔”式的教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一)让学生经验完整的世界教育即生活。总结心理学有关人的才能和积极性格品质形成的有关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除必要的智力背景外,造成人们性格和能力品质分化的基本原因是经验。因此,如果没有经验的支持,学习到的任何知识,在社会实践面前都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命运。没有人怀疑,知识与能力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对应性。从心理学角度说,经验过的世界,人们才可能建立真正的自我把握感和自我胜任感。有自我把握感和自我胜任感的支持,才会在情景适当时显示出才能。经验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儿童对真实世界的经验越广泛,关于生活的概念越完整,适应生活也就越容易。这样,学校不仅需要提供知识,更需要提供广泛的经验世界的可能性。经验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为儿童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经验生活的机会,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有利于教育的积极教育背景。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儿童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所获得的经验无论从范围、深度和性质上讲,都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相应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十分堪忧。这已经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如果学校和家庭仍然无视社会的变化和现实的要求,仅仅满足于营造一个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学校乌托邦世界,那么是很难培养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能力未来的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而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应成为新世纪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目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传统教育往往不是去发现挖掘和培养学生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制造同一种思维模型下的思维统一,习惯于让学生去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可能存在的多种答案的可能性。创新教育则是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强调和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创造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拔和培养适应教育的儿童。这种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不是拔苗助长、越俎代庖,而是尊重学生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特殊性,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不在学生身心尚未充分发展时过早地给他们今后日益能够发现的东西。为此,学校和家庭要营造良好氛围,不对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不要求互相攀比,更不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统一要求。(三)从习惯养成培养自律的优秀性格品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标准和规范没有应有的制约性、做事打折扣的倾向,使得儿童在早期相对缺乏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事实上,无论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还是学校教育体系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显著弱点。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否重视,是中西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个显著差异。在教育发达国家,家长或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儿童亲身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动手实践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而中国的家庭和学校,却往往强调让儿童熟记很多规则和标准,并通过严格的奖罚保证其行为中规中矩。由于这些规则和标准不是通过社会生活的锻炼内化而形成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往往是迫于压力,因而难免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很难经受往实践的检验。这样下来,对儿童优秀素质品质的培养也被“应试化”而削弱了。经典心理学理论与当代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作为行为的自动化组织体系的习惯,高度决定着人的行为倾向和基本模式。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行为风格,而且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倾向,与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由自律机制引导密切关联。人们普遍缺乏自律道德的一个深层的原因,恰恰是没有形成应有的行为习惯体系。没有习惯自相一致的内在引导,人的行为自然就很难做到自律。因此,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需要认识良好习惯养成与性格发展及成才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在社会交往和亲身“做”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四)广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教师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对儿童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儿童社会化的执行者,教育文化经由他们转变为人口素质的要素。因此,教师的素质高度影响一个社会的人口素质状况和一个人群的性格状况。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 在美国,无论是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很关注教育研究的各种新成果,他们把这些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因而每个普通的美国教师都有着整套的教学思想、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而在中国,由于经济的、历史的和来自工作本身的许多因素,使得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无论在思想上、知识体系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上,都成为一个相对保守、与社会发展主导方向脱离的群体。而一个脱离社会主流的群体,是否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结论应当是不言自明的。因此,要想真正迅速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除需要有指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家长学校工程外,更需要务实地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挑战,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注释】 法国教育实用百科全书.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9.潘懋元.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杜威.杜威三大演讲.上海:泰东图书馆,193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2) 树林正确的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