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docx_第1页
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docx_第2页
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docx_第3页
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docx_第4页
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公众服务的研究软件工程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4年9月基于java的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公众服务的研究摘要自上世纪末以来,it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社会”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而作为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中重要纽带的政府,其电子信息化也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决定因素,政府的电子信息化即“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包括资金竞争、人才竞争等,而电子政务建设本身是创造投资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如今全球化的商业竞争中,企业的电子商务、erp系统的重要性已非常显著,同样,一个好的电子政务系统将为国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得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生存保障,这样的一个国家将引来更多的外商投资入驻,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该毕业设计说明书系统地解释了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在公众服务这一职能上的功能及实现。系统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及登录,政务查看,意见反馈和文件下载,管理员登录,对政务进行增、删、改、查等重要功能,基本上实现了用户在线使用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的功能流程。本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网站界面直观,易于操作,功能性强。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结构: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其中,用户界面层通过jsp ,java script和jstl技术实现,业务处理层采用struts2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使用oracle数据库,使本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系统设计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分层设计,采用结构化实现,使系统结构分层鲜明。本系统具有比较完备的功能,以网站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政务信息并接受其标准操作,同时通过数据库来存储信息数据。关键词:电子政务,三层框架,数据库the research of e-government software system based on java public service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it industry has grown,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not surprising. the government,as the important link in societ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it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deciding factor for ana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governmen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at is electronic government or electronic governmen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ach country,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cluding the capital, talent competition, etc.,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tself is to create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in todays global business competi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e-commerce and erp system is very significant, in the same way, a good e-government system will be for the country to create a good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nabled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service for the enterprise and survival safeguard, such a country will attract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bring more to the nations development.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the graduation design instruction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he e-government software system in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on the function and realization. system functions include user registration and login, political view, feedback and the file download, the administrator login, to insert ,delete,modify and query affairs, basically has realized the online using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function of software system proces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 service website is interface intui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functional.this system adopts three layer architecture structure: the entire business applica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presentation layer (ui), business logic layer (bll), data access layer (dal). among them, the user interface layer by the jsp, java script and jstl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business process layer uses the struts 2 technology, data storage with oracle database, make the system has good stability and scalability. system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hierarchical design, using structured implementation, make the system structure clear arranged .this system has the function of relatively complete with web interface to interact with user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and subject to the standard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 database to store information data.keywords: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the three layer framework, database目录1 引言11.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11.2 国内外发展状况21.3 可行性研究32 相关技术介绍52.1 jsp技术简介52.2 jsp工作原理52.3 jsp体系结构72.4 oracle数据库72.5 系统数据库连接83 系统分析133.1 系统功能分析133.2 需求分析133.3业务流分析163.4 数据字典173.5 需求分析复审174 系统总体设计184.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184.2 系统er图184.3 系统功能设计目标194.4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194.5 系统的体系结构195 数据库设计205.1 数据库系统概述205.2 数据库表设计206 详细设计226.1 程序说明226.2 具体模块划分226.2.1.主页面模块226.2.2.用户注册模块236.2.3.用户登录模块236.2.4.管理员登录模块246.2.5.找回密码模块246.2.6.政务浏览模块257 软件安装与调试267.1 软件的安装与配置267.2 软件调试267.3 软件测试277.3.1 测试的重要性及目的277.3.2 测试的步骤277.3.3 测试的主要内容288 总结29致谢311 引言1.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internet逐步普及的环境中,美国为创新型高效果政府率先提出政府信息化,随后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相继把建立“电子政府”项目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中。12000年,联合国统计正在进行政府信息化的国家已有50余个。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治日程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电子政务改善投资环境,按照wto文件的要求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升政府对企业与公民待遇的服务水准,拉近与发达国家政务的差距,建立起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已迫在眉睫。2我国许多研究专家和政府官员已指出,加入wto,政府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最大,因此如何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来迎接wto的挑战,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何如此重要呢?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5e价值。交流更通畅(easy communication),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扩展了交流渠道,加强了交流工具,消除了时空限制,增加了通信带宽,使得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以至于思想交流更加容易和通畅。行政更高效(efficientcorporation)电子政务的建设必将促进政府的管理和流程的改革,使得政府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进而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效率,成为高效运行的政府。成本更节省(effective cost-down)对于政府而言,实行电子政务需要一定投资,但是通过政府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化行政手段(降低人员和时间成本)可以减少费用。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必将为政府节省不少开支。对于社会来讲,一体化的虚拟政府管理可为社会公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协作更延伸(extensible cooperation)电子政务及其网络的建设实现以网络为纽带、打破时空界限的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高度共享;应用操作的统一协调;行政管理的一致协同。同时,也延伸了政府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调,实现快速反应、快捷服务。用户更满意(enjoyable customer)上述各种作用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使得不管是内部用户,还是外部用户,不管是决策性用户,还是操作性用户都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按需要、按兴趣获取所需的优质服务。1.2 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外:美国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全球电子政务的一个模板。作为电子政务的先行者,从1993年到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发布了1300多项电子政务相关的实施项目,并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committee,npr)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回应力和提高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因而构建“电子政务”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以提供效率更高、更便于使用的服务,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渠道。1995年5月,克林顿签署文牍精简法,要求各部呈交的表格必须使用电子方式,规定到2003年10月全部使用电子文件,同时考虑风险、成本与收益,酌情使用电子签名。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计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2000年9月,美国开通“第一政府”网站()。这是个超大型电子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求的反馈,建设中间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个政府网站站点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也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硬币买卖等。2002年通过电子政务法(e-government act)。在政策实施层面,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自1985年起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府绩效实施的通报。事实上,美国现任政府提出的“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本身就是其“提高政府绩效”宗旨的一个方面。在布什总统的总统管理议程(pma)的五项行动计划中,推行电子政务是其中一项,其他四项分别为:对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财政和绩效评估相结合、竞争性的资源配置以及改善财务管理。这五项计划目标彼此相关,绩效是它们的共同思路,其最终旨在建立一个“以公民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已经非常关注新兴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内部的各部门便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处理、档案处理等等,这便是所谓的“办公室自动化”工程,它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各部门迈出了实施“电子政务”的第一步,也是实质性基础建设的良好开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首先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从而使少数行业政府机构的信息网络建设进展迅速。随后,由中国电信协调原国家经贸委等数十家政府部门共同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主要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政府商务”为“电子政务”在国内得以实施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近一两年来,中国的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政府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政府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海关、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再次,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其安全性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电子政务成为当前促进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1.3 可行性研究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办公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平台,拥有一个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政府门户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方向。电子政务系统网站的实现从作用方面讲,不仅给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办公渠道,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了解政府最新的政务信息;从政府宣传角度来讲,不仅扩大了政府的影响力,还更透明地展示出政府采购,维护了公众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拥有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各国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在尽短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一般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操作可行性来研究一个系统是否具备开发的基本条件。在经济可行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成本和效益分析。对于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开发项目要在经济方面评价它是否合理,成本和效益分析要估计开发的花销和系统上线之后的收益。现在,计算机的价格并不高,性能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本系统属于网页应用,应用开发软件进行开发。如果采用自主开发方式,即“小投入,大产出”。所以,电子政务系统网站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的结果是可行的。信息化发展非常迅猛的今天,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对于电子政务系统,实施本系统只需要企业内部接入互联网,配合使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服务器管理技术,使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保障,加上现有的oracle数据库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经过调研以及需求分析得出此次系统开发的技术完全能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中公众服务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因此,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系统为一个小型系统设计,所耗费的硬件资源非常少,电脑和服务器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能够满足需求。因此,本系统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2 相关技术介绍2.1 jsp技术简介jsp(全称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倡导和许多公司参与共同创建的一种使软件开发者可以响应客户端请求,而动态生成html、xml或其他格式文档的web网页的技术标准。jsp技术是以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的,jsp网页为整个服务器端的java库单元提供了一个接口来服务于http的应用程序。jsp使java代码和特定的预定义的动作可以嵌入到静态页面中。jsp句法增加了被称为jsp动作的xml标签,它们用来调用内建功能。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jsp与javaservlet一样,是在服务器这端执行的,通常返回给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浏览。jsp的1.0规范的最后版本是1999年9月推出的,12月又推出了1.1规范。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jsp2.0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java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jsp可用一种简单易懂的等式表示为:html+java+jsp标记=jsp。2.2 jsp工作原理jsp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图2.1 jsp工作原理图当一个jsp文件第一次被请求的时候,jsp引擎(本身也是一个servlet)首先会把这个jsp文件转换成一个java源文件。在转换过程中如果发现jsp文件有语法错误,转换过程将中断,并向服务端和客户端输出出错信息;如果转换成功,jsp引擎用javac把该java源文件编译成相应的.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创建一个该servlet的实例,该servlet的jspinit()方法被执行,jspinit()方法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中只被执行一次。然后jspservice()方法被调用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对于每一个请求,jsp引擎都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该请求。如果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请求该jsp文件,则jsp引擎会创建多个线程,每个客户端请求对应一个线程。当浏览器在调用jsp文件时,servlet容器会把浏览器的请求和对浏览器的回应封装成一个httpservletrequest和一个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同时调用对应的servlet实例中的jspservlet()方法,把这两个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jspservice()方法中。jspservlet()方法执行后会将html内容返回给客户端。以多线程方式执行可大大降低对系统的资源需求,提高系统的并发量及响应时间。但应该注意多线程的编程限制,由于该servlet始终驻于内存,所以响应是非常快的。如果jsp文件被修改了,服务器将根据设置决定是否对该文件重新编译。如果需要重新编译,则将编译结果取代内存中的servlet,并继续上述处理过程。虽然jsp效率很高,但在第一次调用时由于需要转换和编译而有一些轻微的延迟。此外,如果在任何时候如果由于系统资源不足的原因,jsp引擎将以某种不确定的方式将servlet从内存中移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jspdestroy()方法首先被调用, 然后servlet实例便被标记加入“垃圾收集”处理。jspinit()及jspdestory()格式如下:可在jspinit()中进行一些初始化工作,如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或建立网络连接,从配置文件中取一些参数等,在jspdestory()中释放相应的资源。2.3 jsp体系结构jsp网站开发标准给出了两种使用jsp的技术,可以归纳为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一 : jsp+javabeans。在这种模式中,jsp页面独自响应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bean处理所有数据访问,jsp实现页面的表现,以实现内容生成与显示相分离。当处理复杂的大型应用时,页面被嵌入大量的脚本或java代码段,当需要处理的业逻辑比较复杂时,这种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大量的内嵌代码使得页面程序变得复杂,对于前端界面设计人员,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模式一可用于小型应用,不能够满足大型应用的需要。模式二: jsp+servlet+javabeans。servlet技术是一种采用java技术来实现cgi功能的一种技术,servlet技术非常适于服务器端的处理和编程,并且servlet会长期驻留在内存。从开发的角度看,模式二具有更清晰的页面表现,清楚的开发者角色划分,在大规模项目开发中,模式二更被采用,模式二也更符合当前流行的mvc结构(model/view/controller),其中servlet对应controller,处于控制者的位置,处理http请求,负责生成jsp中使用的beans组件或对象,并判断应将请求传递给哪个jsp等,jsp对应view,负责生成最终的动态网页并返回给浏览器。而javabeans对应的是model,实现各个具体的应用逻辑与功能。2.4 oracle数据库oracledatabase,又名oraclerdbms,或简称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到目前仍在数据库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劳伦斯埃里森和他的朋友,之前的同事bob miner和ed oates在1977年建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咨询公司(sdl,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开发了oracle软件的最初版本。oracle的名称来自于埃里森在ampex工作时参加的一个由中央情报局创建的项目的代码名称。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比如silverstream就是基于数据库的一种中间件。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但它的所有知识,只要在一种机型上学习了oracle知识,便能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上使用它。oracle数据库的特点:1. 无范式要求,可根据实际系统需求构造数据库。2. 采用标准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3. 具有丰富的开发工具,覆盖开发周期的各阶段。4. 支持大型数据库,数据类型支持数字、字符大至4gb的二进制数据,为数据库的面向存储提供数据支持。5. 具有第四代语言的开发工具(sql*forms、sql*reports、sql*menu等)。6. 具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易于开发。7. 通过sql*dba控制用户权限,提供数据保护功能,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调整数据缓冲区的大小。8. 分布优化查询功能。9. 具有数据透明、网络透明,支持异种网络、异构数据库系统。并行处理采用动态数据分片技术。10. 在中国的销售份额占50%以上。2.5 系统数据库连接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dbc为工具/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api,据此可以构建更高级的工具和接口,使数据库开发人员能够用纯java api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同时,jdbc也是个商标名。有了jdbc,向各种关系数据发送sql语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换言之,有了jdbcapi,就不必为访问sybase数据库专门写一个程序,为访问oracle数据库又专门写一个程序,或为访问informix数据库又编写另一个程序等等,程序员只需用jdbcapi写一个程序就够了,它可以向相应数据库发送sql调用。同时,将java语言和jdbc结合起来使程序员不必为不同的平台编写不同的应用程序,只须写一遍程序就可以让它在任何平台上运行,这也是java语言“编写一次,处处运行”的优势。jdbc是一种通用底层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在不同的数据库功能模块的层次上提供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jdbc是一个低级的api,是指它直接调用sql命令,它比其他的一些数据库连接api要容易使用,但它又同样可以作为更高级的,用户版面更友好的api或开发工具基础。很多可视化的java开发工具,如visual age for java、visual caf、j+等都提供了基于jdbc的更面向用户的类和包,直接将关系数据库的表或视图映射为java类,程序员通过可视化工具直接对java对象进行操作,而真正需要的sql调用则根据程序员发出的对对象的各种属性、方法的操作来自动产生。另一种使用jdbcapi的方式为,用户程序可以提供一个界面(如菜单等)让用户选择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选中一个任务后,提示用户输入一些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的输入产生相应的sql命令以及java程序。通过这处方式,用户可以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即使他并不了解sql语法以及jdbc编程。数据库访问的三层结构如图2.2所示,浏览器端程序要访问数据库,首先通过中间件,然后由中间件对数据库操作权限进行认证,认证通过才能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中间件web服务器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图2.2 使用中间件的数据库访问三层结构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认证是中间件中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等都封装在中间件中,该中间件位于服务器端,中间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web服务器返回到浏览器端用户。这样,在用户端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在网络上传输,在中间件中进行解密认证,然后再进行数据库的存取操作,数据库存取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出现在位于服务器端的中间件中,这样就更加安全。本系统采用的正是这样的三层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在三层模型中,命令将被发送到服务的:中间层,而“中间层”将sql语句发送到数据库。数据库处理sql语句并将结果返回“中间层”,然后“中间层”将它们返回用户。其模型如图2.3所示。图2.3 jdbc的三层模型因为“中间层”可以进行对访问的控制并协同数据库的更新,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易用的高层api,这个api可以由“中间层”进行转换,转换成低层的调用。所以在许多种情况下,三层模型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本系统中所采用的就是此种模型。jdbc是jav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沟通桥梁。它提供了三项服务功能:一、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二、将sql语句传递给数据库。三、从数据库取得sql语句的执行结果。当jdbc要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前,首先,它必须先取得连接此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class.forname()即是在执行此项工作。建立数据库连接的第一步骤就是将jdbc驱动程序的类载入至jvm(java virtual machine)中,本系统中利用java.lang.class类内的forname()静态函数依据指定的类名称,将jdbc驱动程序载入进来。完成载入驱动程序的步骤后,必须使用java.sal.drivermanager类所提供的getconnection()静态函数,取得与数据库间的连接对象。此连接对象的类类型为java.sal.connection,必须通过它才能将sql指令传递给数据库,而执行结果也需要通过连接对象来取得。当取得连接对象后,还必须取得statement对象才能对数据库执行sql指令。statement主要实现两个功能:执行sql语句以及取得执行结果。在java.sql.statement的sql对象中执行查询或修改命令的函数后传回的是一个resultset对象,这个对象提供了一个存取sql执行结果的管道,以便通过它将表格数据从数据库中取出。每个statement对象只能产生一个resultset对象。数据库连接如图2.4所示:图2.4 数据库的连接处理数据库的连接处理具体实现如下:/建立jdbcodbc桥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桥建立不成功时的错误处理catch(classnotfoundexception event)/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并发送sql查询语句,将结果保存到rs对象中con=建立jdbcodbc桥sql=sql查询语句执行查询rs=返回结果catch(sqlexception e1) /sql出错处理java数据库连接体系结构是用于java应用程序连接数据库的标准方法。jdbc对java程序员而言是api,对实现与数据库连接的服务提供商而言是接口模型。作为api,jdbc为程序开发提供标准的接口,并为数据库厂商及第三方中间件厂商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提供了标准方法。jdbc使用已有的sql标准并支持与其它数据库连接标准,如odbc之间的桥接。jdbc实现了所有这些面向标准的目标并且具有简单、严格类型定义且高性能实现的接口。java具有坚固、安全、易于使用、易于理解和可以从网络上自动下载等特性,是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杰出语言。所需要的只是java应用程序与各种不同数据库之间进行对话的方法。而jdbc正是作为此种用途的机制。程序员可以只编写一遍应用程序或只更新一次,然后将它放到服务器上,随后任何人就都可得到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对于商务上的销售信息服务,java和jdbc可为外部客户提供获取信息更新的更好方法。简单地说,jdbc 可做三件事: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发送sql语句并处理结果。下列代码段给出了以上三步的基本示例:connection c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wombat,login,password);statement stmt = con.createstatement();resultsetrs = stmt.executequery(select a, b, c from table1);while (rs.next()int x = rs.getint(a);string s = rs.getstring(b);float f = rs.getfloat(c); 上述代码对基于jdbc的数据库访问做了经典的总结。3 系统分析为了最终实现目标系统,必须设计组成这个系统的所有程序模块和数据库文件。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设计对象的集合,它是单独命名的而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化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满足问题的要求。3.1 系统功能分析首先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因为现有系统是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本课题参考的标准。通过分析已有系统的功能和实现,从而确定新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模型。由于条件有限,调研主要是在网上进行。即通过对网络中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的分析来了解具备的功能。1.从用户角度来看:用户通过在线注册成为政务网站的用户,登录后可以获得以下功能:查询政务内容,参与投票,意见反馈并且可以下载文件。2.从网站的角度看:(1)投票功能:进行民意调查,让用户参与政务。(2)文件上传下载功能:用户对所需文件进行下载。(3)管理员管理:更新政务信息,修改和删除政务信息等。3.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事件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系统的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在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用户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和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用户信息保密,除自己外他人不可见,不能任意修改。用户信息必须保证其完整性。防止恶意删改。以下是系统性能需求:(1)准确性和可靠性高(2)页面友好,功能齐全,且可以使用(3)系统便于维护和升级。(4)数据库访问效率高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软件系统逻辑模型的图形符号。这种图形表示既可以从本质上描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工作情况,又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在需求分析中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表达工具。分层数据流图:如图3.1为系统数据流图,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四个主要功能的流向。用户登录政务处理文件上传下载意见反馈民意投票与统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图3.1 系统数据流图如图3.2用户信息处理数据流图,主要是用户信息的三种数据处理。用户信息处理登录处理密码找回录入处理用户基本信息图3.2 用户信息处理数据流图如图3.3为政务处理数据流图,主要是政务信息的三种数据处理。政务处理删除政务查看、修改政务添加政务政务基本信息图3.3 政务处理数据流图如图3.4为管理员登录数据流图,主要是管理员的主要功能的数据处理。管理员登录投票统计意见反馈删除修改政务增加政务文件上传管理员信息文件图3.4 管理员登录数据流图3.3业务流分析本课题系统工作流程为:系统启动并进入登录界面,若不是本系统的用户则需要注册。用户登录后,可以浏览系统主页面。用户可以查看政务内容,意见反馈,民意投票等。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信息进行添、删、改、查,及对系统的其他内容进行查看。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3.5所示:已注册用户未注册用户登录系统注册管理员查询发布修改添加删除后台数据库保存图3.5 本系统业务流程图本系统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与政务管理服务模式相结合,按照政务管理的服务流程设计完成的。同时为扩展服务范围,初步设计一个平台以便于信息发布和管理。为了使系统在各项模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提出如下系统开发目标:(1)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完全控件式的页面布局,使得政务的录入工作更简便;添加政务只需要输入内容并点击提交就可以完成。(2)即时可见:对信息的处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将立即在主页的对应栏目显示出来,达到即时发布、即时见效的功能。(3)功能完善:完整地实现了系统对即时信息的管理要求。而且,还能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4)方便移植:系统应具有实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注意到先进性。针对不同的职能,只需要稍作修改就可以开发出适合自己特点的电子政务系统。只要对该文件做部分修改,就能在系统界面上实现及时更新的效果,减少了更改系统源代码的复杂性。(5)动态管理:对系统数据库实行动态操作,能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动态查询、动态更新修改和动态录入数据。3.4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的目录,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数据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任何字典最重要的用途都是供人查询对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在结构化分析中,数据字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数据库数据字典不仅是每个数据库的中心,而且对每个用户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户可以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数据字典。3.5 需求分析复审需求分析说明书完成后,应由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复审,复审小组对需求分析说明书的各个部分逐个进行认真的复查,确认文档所描述的系统模型符合用户的需求,复审结束后双方签字确认。本次需求分析由校内外老师检查并指导,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分析讨论后制定系统需求功能目标。4 系统总体设计4.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4.1所示:电子政务网站登录注册政务查询民意投票文件下载意见反馈留言管理投票管理政务管理文件上传管理图4.1 本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图4.2 系统er图系统er图如图4.2所示:用户用户名政务管理员密保问题密码邮箱密保答案登录名密码查看增删改查类型发布人内容标题图4.2 本系统的er图4.3 系统功能设计目标理论系统功能设计目标如下:(1)实用性强:我们努力使系统符合实际操作流程的习惯,并尽量减少用户的输入,易学易用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满足各层次的用户使用的需求;(2)先进的程序结构:使用当代前卫的软件编程,能延长其生命周期,易于维护与管理;(3)安全可靠性高:后台维护功能齐全,根据平台在各个阶段不同的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可以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增加系统注册,实现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4)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适应其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便于后来者分析、维护;(5)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护功能对可变化的项目可自行维护;4.4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根据需求分析与系统功能设计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本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分为如下两个模块:1. 用户模块:注册,登录,浏览政务,意见反馈,民意投票。2. 管理员:对政务进行增、删、改、查,上传文件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