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三国志演义》中荆州争夺战浅谈.doc_第1页
传统文化论文《三国志演义》中荆州争夺战浅谈.doc_第2页
传统文化论文《三国志演义》中荆州争夺战浅谈.doc_第3页
传统文化论文《三国志演义》中荆州争夺战浅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志演义中荆州争夺战浅谈 as0601116 梁嘉敏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战略要地,是三国争雄中生死攸关的因素。荆州即是典型例证。三国时的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的一些地区,辖长江南北二十多个郡,处于魏、蜀、吴三国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实乃“用武之地”。该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兵源、粮源的重要供应基地、故成为魏、蜀、吴三国反复争夺的地区。其中重要的荆襄之战是蜀汉大将关羽同曹军将领曹仁、于禁、徐晃,吴军将领吕蒙、陆逊之间所进行的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而这一战既是关羽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也是蜀汉基业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蜀、吴关系的转折点。这一仗虽未改变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但使蜀、吴两国的版图得以重新划分。因此,荆襄之战的规模及影响远不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但对蜀汉来说其影响却极为巨大而深远:它不仅使蜀汉失去了荆、襄这两大战略要地。还失去了湖北、湖南的西部及贵州的大片土地,失去了东出的战略立足点。而更为严重的是使蜀、吴破裂了盟友关系,引发了刘备的伐吴之役,结果又是大败亏损,刘备本人不久死于白帝城,蜀汉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到全盛时期的气象。纵观荆州争夺战,从蜀汉的惨重代价中首先分析出2点的主要原因,也为后人提供了几点较为有用的经验供借鉴:原因之一:荆州与东吴的矛盾首先回忆诸葛亮为刘备筹划了匡复汉室的战略方针著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取天下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三分天下居其一:“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以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而要图之地,当为荆州、益州地区。因为荆州地处战略要道,是“用武之地”;益州则“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粮食充盈,又是汉高祖“成帝业”的根据地。所以,占据此二地,可尽得“地利”。第二步是发展生产,搞好内政外交。这就需要“内修政理”,“外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彝越”,以得“人和”。第三步是讨逆贼,兴汉室。“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则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并以孙权为“外援”,使曹魏集团首尾不能相顾,“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因而要待“天时”。但是,也正是这个战略方针,才导致了荆州失守。关于荆州,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详细说明了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占据它,北可进兵中原,直捣曹魏巢穴;顺江而下,可直逼东吴都城;西又可控制巴蜀。因此,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把荆州作为首选必占之地,东吴对它也是志在必得。孙刘两家都有图天下之志,又都想独吞荆州。因此,为了荆州,孙刘两家之间的冲突迟早是要发生的。在小说中,赤壁大战之后,荆州被刘备占据,孙权认为荆州应当归还东吴。于是,鲁肃在讨荆州时,说出了荆州归还东吴的两个理由:一是曹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二是在赤壁之战期间,东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荆州九郡,合归于东吴”3。但事实是,诸葛亮“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4。对此,东吴耿耿于怀,朝野上下的态度是不言自明的。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在隆中制定的战略方针中的第三步作战意图,“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因此,为了荆州,孙刘两家的矛盾终于爆发出来了。在得知曹孙联军将南北夹击荆州时,“诸葛亮在定向思维的影响下作出了绝不放弃荆州的错误决策,终于导致了荆州失守”。5原因之二:骄傲轻敌乃致败之由古语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义疏”,本来孙、刘两家赤壁之战中的联盟就是出于利害关系,都是因为单凭自己的力量对付不了曹军的南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面临时结盟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而不还,曹军趁虚而入,魏、蜀、吴三方的关系已发生明显变化,魏、吴虽有矛盾,却没有实际的利益之争;蜀、吴虽名为联盟,却存在难以化解的地盘之争和请感之痛,曹魏再以利相诱,东吴自然宁可抛弃昔日的盟友,而与昔日的敌人联手。以诸葛亮的睿智、精明,应当知道战争时期的联盟关系是最不稳定的,常常是风云变幻,朝夕变化的。当分歧涉及土地、人口时,更是既无永远的朋友,亦无永远的敌人,敌友关系是处在不断地变动之中的。三国是个你争我夺的时代,不仅魏、蜀、吴三国关系处于变动之中,已有矛盾的蜀、吴关系在利益的驱动下更会随时变化。诸葛亮既过分相信蜀汉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也过分相信关羽顾全大局的能力,同时在战略上低估东吴,在实践中轻视东吴,当获悉曹操联结孙权欲图荆州时,诸葛亮对他们的联合不屑一顾,在没有做任何防范的情况下,又不征求众臣的意见,就冒然建议刘备发动襄樊战役,导致了荆州失守。因此,荆州争夺战给后人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战略灵活,与时俱进“所谓战略方针,是指一集团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而制定有关全局的行动计划,并通过若干个行动阶段,使自身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因此,它具有宏观性。”6而隆中对也是宏观性的,诸葛亮在隆中,根据的是当时的客观形势而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在制定时,诸葛亮并不知晓孙权也有吞荆益图中原的雄心壮志,因此,隆中对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占据荆州,只能加深东吴对刘备的仇恨,使两家的矛盾更加激化。此时,如果不去修改战略方针中某些不符合时宜的部分,做出一些让步,那是很危险的。为了使孙刘两家的利益保持一致,这就需要产生新的理论,就需要修改战略方针,使它与客观现实相符合,那就是把原来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改为分四步走的战略方针就可以了:“一是占据益州、汉中,三分天下居其一;二是发展生产,搞好内政外交;三是视东吴为东线的抗曹的主力军,并共同建立北伐司令部,协调两国的军事行动,签订条约,共分魏地;四是待东吴内乱,挥师东进,统一九州。”7如果战略方针经这么一改,优势便出来了:既符合客观形势,保护了关羽,又重视东吴。遗憾的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而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他原定的战略方针,致使蜀汉最精锐的关羽兵团全军覆没。总之,如果要追究荆州失守的责任,那么作为军师的诸葛亮要负主要责任,刘备次之。二、 与人心善,言而有信 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8,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起码的原则。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那么他连做人最起码的准则都没有了,谁还相信他呢?谁还与他交往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都离不开“诚信”二字。特别是当具有利益关系的双方结为盟友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相互信任,做到言行必果,这样同盟国之间的友谊才会更加牢固。如果谁不遵守信用,盟友也会不相信而抛弃它,还会投靠讲信用的敌国,给敌国有可乘之机。在小说第73回和第75回中,曹操正是看到了蜀汉不讲信用,赖着荆州不还,于是拉拢孙权共同夺取荆州,并答应割江南地于孙权。孙权大喜,立即发兵,奇袭了荆州。曹操也信守诺言,不加兵与孙权,默认荆州为孙权所有。由此可见,诚信,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外交成败,而且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亡。孔子谋攻篇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9孙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善战者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质的东西是利用和平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实即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所引古人之言所说的“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10东吴吕蒙袭荆州之役就很好地体现这一军事原则。夺取荆州既是吴主孙权,也是周瑜、鲁肃、吕蒙三代主帅的共同心愿。因此东吴一方并不仅仅是要从军事上占领荆州,而是要把荆州当作自己的领土,把荆州老百姓当作东吴的臣民。这就决定了既要从军事上夺回荆州,又要使荆州不遭战火的破坏,还要使荆州居民安然如堵,不受战火的祸殃,这也就决定了作为东吴主帅的吕蒙必然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用兵原则,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11三、 刚愎自用,必定失败荆州争夺战中,关羽虽不是负 主要责任,却是一条失荆州的“导火线”。在蜀汉大将中,关羽、张飞虽号称“万人敌”,然却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陈寿在本传末评二人说:“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12曹操谋臣程昱等也一致认为关羽是万人敌,且“骄于士大夫”。关羽的“刚而自矜”、“骄于士大夫”必然是他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目中无人,也必然导致他不善处理与同僚、下属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关羽武功高强、勇力非常,这就有了骄人、傲人的资本,加上“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威名大震,不管蜀汉还是曹魏、东吴的将军们都敬服他。他也从此飘飘然起来,自以为天下第一,无人可敌。关羽的这种性格用于对外,往往不顾大局,得罪盟友,破坏同盟关系。蜀、吴矛盾其余荆州的归属问题 和孙夫人的去留问题,这自然不能由关羽负责;但他作为镇守荆州方面的大将,直接面对东吴,只要他善于处理与东吴的关系,说话、办事能有理、有利、有节,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双方矛盾的。可是由于他心高气傲、咄咄逼人,对东吴人士动辄以鼠辈相称,傲慢无礼,意气用事,破坏了蜀吴的同盟关系,导致了“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的结果13,使东吴对蜀汉由怨生恨,由恨生愤,最后只有兵戎相见。常说好领导都要靠团队,一个领袖与其团队成员的交换也是长期的人情交换,显出“君恩臣忠”的人伦法则。领袖提供资源,提携后进是“恩德”,而成员努力做事,达成任务是“报恩”。如果一个人英雄主义十足,总是表现出以自我为主的理性算计,总是一个人独揽所有光彩,智从己出、谋从己出、恩从己出,让人家做配合表演的角色,就无法建立这样的“自已人”关系。14就内部关系而言,关羽的这种性格必然导致他既不尊重同僚,更不可能尊重幕僚与部属,必然虽人薄情寡义,严威少恩,温情不足,甚或以杀戮立威,也致使当他最需要帮助、援救的时候,部下的或叛变投敌,或见死不救,军心涣散。同时也因为关羽的傲慢自大,也导致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另一性格弱点:不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瞧不起资历浅、年纪轻的人。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战争是最能锻炼人的,一些年轻将领、谋士脱颖而出,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见识、眼光、智谋大为进步,成为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如果以常规眼光看人,以年龄资历看人,将会犯错误,并付出沉重的代价。“关羽就是这么一个以年龄取人,而最后又被年轻人打败的人”。15结语:人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弱点。尤其在一连串胜利时刻,最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对方,甚至膨胀到自己无法认识自己的地步。一向处事谨慎的“刘诸组合”,在取得一连串胜利后,都陶醉在胜利热昏中失却清醒的头脑。只有在待人处事细节上约束自己,方能百战不殆。参考文献34罗贯中.三国演义.(清)毛崇岗评改.第487、488、669-6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