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浅谈《银翅》中的陈靖姑信仰.doc_第1页
古代文学论文浅谈《银翅》中的陈靖姑信仰.doc_第2页
古代文学论文浅谈《银翅》中的陈靖姑信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银翅中的陈靖姑信仰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龙福梅摘要:银翅是经典的人类学著作,其中对黄村的民间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分析颇为精到。本文是借银翅中关于陈靖姑信仰的描述及结合平常积累的一些有关民间信仰的知识,提出关于该信仰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银翅陈靖姑民间信仰 金翼、银翅、以及影视人类学片端午节都是以黄村为田野调查对象的人类学作品,此三者也堪称黄村的百年社会文化变迁文本及图像。文章主要是重访黄村后,对金翼之家后辈生活经历与国家与地方县政众多系统的研究,与金翼有趣的小说体不同,银翅更像是一本黄村变迁史。 大概是因为土地对村民的重要性,就如像金翼最后结尾的时候,东林最后还是回归到了土地。作者选取的三个历史时期1953、1975、1986作为变迁的基点,都与土地政策有关,分别是50年代以前的黄村,70年代经历过土改后开始进入人民公社时期,及80年代实行责任制后的黄村。 以笔者看来本文的两大亮点是: 其一是首次将“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纳入人类学的考察。而其中理论分析中引用了内森(a.j.nathan)的关于中国军阀的派系形成与旧日的纲常原则有关,可惜庄先生只是列举了其分类的第三和第四种,希望日后有机会能亲睹此书的风采。 其二是关于陈靖姑信仰的剖析。 作者在第一章重访金翼黄村中的第15页就让读者感受到黄村人浓厚的陈靖姑信仰文化,而后文章特辟章节13全面剖析了陈靖姑信仰的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其传说二是信仰陈靖姑相关的民俗活动还有信仰圈等方面,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关于此信仰的一些结论。 本书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的书,主要截取三个时代背景下,黄村及其周边环境变化的一个过程,作者用动态的变迁史来反映黄村的真实面貌。文章的特色已述,其中对黄村的民间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分析颇为精到,对军人角色的人类学考察也很有开创性。 文章是借银翅中关于陈靖姑(临水夫人)信仰的描述及结合平常积累的一些有关民间信仰的知识,对该信仰的一些浅见。 陈靖姑,又称陈夫人、临水夫人、顺懿夫人、通天圣母、顺天圣母、陈太后、等是福建民间百姓尊崇的一位“妇幼保护神”。 据资料记载在台湾以顺天圣母陈 靖姑为主神的宗庙就有400多座,配祀有顺天圣母神位的寺庙多达3000余座,信众达上千万人。信众遍布福建、浙江、江西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 首先关于其的出生地,一说福建古田人,一说福州人,更有说是莆田的。 生平事迹,记载纷呈,据古田县志记载,陈靖姑(公元767792),生于福州下渡,其夫刘杞系古田人氏。相传陈靖姑曾赴闾山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年方二十四即毅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殒身于古田临水(今大桥镇)。死后英灵得道,成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世人感其恩德,建殿崇祀,并尊奉为“顺天圣母”、“临水夫人”。 福建一带人们都说:“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可见其信仰的盛况。 据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临水夫人,古田人,唐大历二年(767)生。 莆阳陈氏族谱资料显示,“婆姐”陈靖姑生于唐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十四日,福建莆田县醴泉里竹林村(今秀屿区东庄镇象山村)人,闽都别记海游记临水平妖传等野史更是敷演出许多传奇故事。庄先生在文章也没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说其出生地似乎是不那么重要了。学界现在流行的说话是其出生地在福州,后嫁古田刘杞为妻,临水斩蛇后肉身坐于临水洞。 所以陈靖姑信仰的两个中心地带即福州和古田,也就形成了以福州至古田一线为中心的陈靖姑信仰圈。近几年有关临水夫人祖庙之争更是无谓,两地就孰先孰后争论不休,难道不更应该思考如何携手共同弘扬陈靖姑文化?其次就是关于其信仰圈内部的问题。在银翅中,庄先生说玉田从县到镇到村,都有一个祭祀陈靖姑的庙宇。 当然规格不一样。其中玉田县有该县最大的临水宫,各个镇设有地方总庙,到各个村时陈靖姑就和土地神火其他神明一起被祭于村庙了。从这个描述出发,是否可以有这样的设想,陈靖姑信仰传播是点、线、面、片的先后顺序,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与其他民间信仰是否遵循一样的传播规律?也或者说是没有规律可循?与林美容的祭祀圈和信仰圈理论对比可以发现一个信仰圈传播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先有庙宇神灵再传说,使其传奇化然后逐渐扩大自己的受众,另一个是先是有零零散散的传奇,野史类扩大了影响然后再上升到建宫庙祭祀。如闽都别记海游记临水平妖传等,以至于那些不识字的人民通过口耳相传个个都熟知陈靖姑的传奇事迹,且都能讲出几段。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自觉的遵守陈靖姑信仰的禁忌。 如在文中第一章读到的对该地区人们都遵守孩在18、24岁出嫁不利的禁忌,文中写到的情景现在依然在该地区屡见不鲜。 三是关于闽都别记与陈靖姑。 大家都说陈靖姑降妖伏魔,祈雨救灾,救产护胎,保护妇幼,斩蛇妖,照顾百姓。其实在陈靖姑在世期间在正式的文献资料里,对其生平很少有提起。其形象只是在后面的民间文学中日渐丰满,其故后关于她的传奇事迹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来,其实是人民信仰心理的反映。就如斩蛇的故事,一定是当时人民对蛇的恐惧,或者是当时的闽越大地自然环境恶劣,多蛇危害人民。 在书中,庄先生特别强调闽都 别记对陈靖姑信仰在该地传播的载体作用。这可以与笔者在田野的资料相佐证,田野中发现大部分信众或非信众了解的陈靖姑形象都与闽都别记塑造的形象相似甚至一致。大家熟知陈靖姑的事迹也与书中情节基本吻合。有的人甚至直接拿出了该书用以证明自己所讲无误。闽都别记是当时福州民间艺人根据历史故事,以及福州及周围地区的民间传说、社会习俗、风情掌故等,加以杂糅综合而成的鸿篇巨制。虽然书中内容不能尽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陈靖姑信仰在当时已非常兴盛。 这里可以看出民间文学对一个神 明信仰范围的扩大有很大作用。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通俗性拉近普通大众与神明的距离。人民对于神明信仰主要取决于灵验度,越灵验人们口耳相传,反过来也就扩大了其信仰圈。 四是关于陈靖姑身边的配神。关 于其身边配祀神的人员各个庙宇不尽相同,有36宫婆、谢七爷和范八爷、十二宫娥等。关于临水夫人庙有36位女神,民间俗称36宫婆奶。她们原为闽东流域各地的女神,随着陈靖姑传说的发展,成为各项事物的专职女神。陈靖姑及其手下众神主要职能是保护妇女和儿童。但是庄先生书中提到的谢七爷和范八爷既然为男神形象,且书中记载因其为民间暗访角色,故为造型冷峻,摄人心魄,这实在与临水夫人所塑造的形象有出入,是不是临水夫人的职能到当地有所演变?又或者这两神是临水夫人收服到自己麾下?因为笔者暂时没有看到关于此两神的叙述,所以对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 五是关于陈靖姑的形象。在福建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妈祖是文,靖姑是武”。而在一些临水宫的壁画或者文本资料中,也看到了陈靖姑那一身“脱了罗裙穿神裙,头戴铁盔身穿甲,手执神刀和神铃,身骑铁马救良民”的英武形象。大多数陈靖姑的形象是温善的柔美形象,咋一看那个英武的形象确 实特别。陈靖姑的原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